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0 08: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20-4-10 08:14 编辑

乌岭迎宾古树

第19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经开区菱北办乌岭社居委乌岭迎宾古树。

IMG_20200409_082907.jpg

    乌岭迎宾古树位于古树新苑内,这里原是乌岭村村部附近的二棵神树。乌岭社区古树是二棵“大腕明星”,小区里的居民称呼其为“古树神”和“土地神”。

IMG_20200409_083156.jpg

    在古树新苑内草地上有一座四层高台,高台之上是一棵大樟树和一棵石楠树,长的枝繁叶茂,整座高台几乎都笼罩在其树荫的范围之内。

IMG_20200409_083203.jpg
  
    二十年前,经开区成立还建安置指挥部,当年卒子曾参加这里的建设,时任指挥部的领导要求保护古树,所以将当时的乌岭窑厂爆破拆除后,仅留下这二棵古树,随后还建小区建成后取名“古树新苑”。在大樟树的旁边还紧紧依附生长着一棵个头相对娇小的石楠树,为安庆市三级古树,树龄七十年。

IMG_20200409_083214.jpg

    两棵古树就是建在土地中间的山坡上,后来以山坡为基垒起了高台。在村民的眼中,古树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用当地居民的话说,两棵古树已经成了小区居民的许愿树,附近其他小区的居民也有慕名前来祈愿的。

IMG_20200409_083242.jpg

     乌岭社居委这二棵古树,一棵为树龄一百六十余年的二级古树香樟树,另一棵是树龄为七十余年的三级古树石楠树。古树新苑完整的保护了古树,给安庆人民留下了一份厚重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

IMG_20200409_083255.jpg

(本篇完)

psc.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2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苗石李氏古宅与孝子坊

第19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苗石李氏古宅与孝子坊。
psc.jpg

    苗石李氏古宅与孝子坊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苗石村。

    苗石村位于太湖县西北部,赤百线中段,由原苗石村和东北冲村两建制村合并而成,境内有猫石河电站和东北冲河呈剪刀状贯穿全村,两河在西部交汇,下游建有猫石河水电站,河中有一巨石像猫,栩栩如生,“苗石村”由此得名。


    苗石历来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至今存有多处文化遗产,有别具风格的吴氏、李氏、吕氏宗祠和古民居,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设立的太湖县人民政府旧址。


    今天卒子介绍的李氏古宅与孝子坊是苗石村最为特色的古建筑。
psc (1).jpg

    李氏古宅,位于苗石村一处坡地间。传说,李氏一门,二代进士。其父李思悦,为明末乙卯年乡试三十四名,会试七十名,殿试三甲 一百五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但这仅仅是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


    李氏古宅由李如膺建造,李如膺,字汉臣,号服拳,生于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四月初十子时,卒于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如膺的事迹记载在太湖邑县志中。

    李氏古宅建于清朝初期,初为瓦房,后在基地上建起如今规模的古宅,左右厢房多间,现厢房多已倒塌,仅剩一进与三进。

    李氏古宅高高的墙壁上长满青苔,记录着岁月沧桑。在群山环抱的太湖县汤泉乡山区里,初看李氏古宅,卒子就见到这幢建造于清朝中期的砖石土木结构的徽派建筑。进入古宅,正门悬挂“明经”二字匾额,村里人说是康熙皇帝亲赐的。



    整个宅院群位于山坳中,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溪水潺潺。如今的李氏古宅虽已残垣断壁,旁边还有几户村民在里面居住。快到耄耋之年的李老带着卒子说起李氏的家族。李氏古宅是孝子李如膺任浙江省官员后回乡建起的老宅,已经三百多年了。


    李氏古宅宅内有二块匾额,二块同是寿匾《渭水风高》,其中一块是指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周文王,而之前在渭水锤钓。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并被周武王封在东方大属国齐地。另一块匾是《柱下春秋》为祝贺屋主人八十岁寿辰而送。

    李老带着卒子去看了另一处更为特色的孝子坊。孝子坊是清朝康熙皇帝下旨建造的石坊,立于马庄学堂门首,后为石坊又另造李如膺家庙。上书清勅旌儒生李如膺孝子坊。文革时期,李老用泥巴胡在字迹上,才得已保存下来。
psc (2).jpg
    在苗石村有这样一个传说:李如膺是一位孝子,见母亲生病卧床,不能行走,虽然他悉心照顾母亲,但却不能治好母亲的顽疾。一日,父亲托梦与他,告知母亲重病的疗法后,孝子不假思索,割下自己的大臂上的肉做药,最终母亲的病得以痊愈。



    这份孝心真是难得!当时太湖县令将此事迹上报安庆府,由安庆府再报康熙皇帝,当时清朝入关不久,为笼络汉人心就下令建造孝子坊。

    原孝子坊建在马庄学堂门首,文革时被毁,现仅留牌坊上一对石雕文武人像,还留下了一个原牌坊的葫芦顶。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1 2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泉王家山文化遗址

第19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王家山文化遗址。
psc (3).jpg


    王家山文化遗址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皖河古道边的一个土墩上。



    王家山文化遗址位于怀宁县小市镇小吏巷西南约一公里处,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遗址西为皖河古道,与潜山县王家乡薛家岗文化遗址位置大体平行,上有商周文化层。

    在新石器文化堆积中,从历年调查采集的标本看,陶器主要以夹砂红陶,其次为夹砂灰陶,黑衣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器型多为三角形鸭嘴状鼎足、竹节形豆柄几何纹镂孔陶球,发现较多的还有灰陶泥条盘成的器柄。
psc (4).jpg

    据有关部门机构研究,王家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距它的西边四公里处是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薛家岗常见的实足鬶把手;石器有形体较厚制作粗糙的穿孔石铲、断面椭圆形斧、小型石锛等。

    怀宁县小市镇与潜山王河乡中间有一条河,称为皖河,它的发源地在天柱山,古称皖山。


    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经过人类漫长的原始社会,旧石器社会进入新石器社会,从母系制进入父系制,社会成员家庭化。先民们除了狩猎捕鱼,逐步在地势较高的土地上农耕,他们用耒耜翻耕土地,种庄稼,饲养牲畜家禽。他们除了打磨石器,也会制做陶器,烧出实用的鼎,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
psc (5).jpg

    那个时代,安庆还是洪荒之野,没有河流,落下的雨水从高处淌下,低洼处成为湖泊和沼泽。从地势上来看,皖山下来一马平川,雨水一泻千里。薛家岗和王家山遗址都选择一面靠山三面临水。两个遗址上生活的先民们象一对兄弟相互守望。而威胁他们生存的自然是水患。



    王家山文化遗址为一河边高高隆起的土墩,呈近椭园形。遗址遗存丰富,采集有大量石器及陶片等,从石器及残陶器的形制来判断,应与潜山薛家岗文化属同一类型。
psc (6).jpg

    王家山属怀宁县小市镇,小市盛产斑竹。小市竹簟的历史不短于王河的舒席,而小市的竹簟同样声名远扬。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探迹,王安石在舒州任通判时曾来凭吊焦刘墓,李白留下庐江主人妇诗。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产,让小市繁荣起来。古时小市称小吏港,焦吏港,就是以故事中的主人焦仲卿而得名。



    焦吏港,就是古水道上的水码头。古时人们主要的交通为水路,运输为船只,有码头的地方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在明朝永乐年间,小吏港已经是初具规模的贸易港口。周围一带物产丰富,又盛产竹簟,得水运方便,因而商贾云集,市面繁荣。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2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六明和尚石塔

第19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康熙元年六明和尚塔。
DSC_3384.jpg

   
    大龙山康熙元年六明和尚塔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间一条山岭岭脊上,想要到这里一睹真容,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DSC_3429.jpg


    六明和尚塔位于安庆宜秀区大龙山山岭的一条山脊上,清康熙元年(1661年)建,麻石方式和尚墓塔。下图中中间的那个就是远望六明和尚塔。



    在安庆大龙山山脊处,还有这样一幢老屋,麻石与土坯砖建筑。从土坯建筑看,黄土中夹杂着碎瓦片、碎砖碴等物,这是有一定岁月的建筑。


    六明和尚,想必是生活在明朝崇祯晚期时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目前,尚无任何资料。但从山凹间的一块巨石上可以看出,当初为建造石塔,徒弟们也是寻遍山间巨石,这块被凿开的巨石,可能就是当年的遗物。
DSC_3439.jpg

    大龙山山凹处,溪水流过,巨石间,摸过那些堆砌了四五百年的石料,仿佛穿越了百年。
DSC_3440.jpg

    在大龙山顶部,有一个巨石间的夹空洞,山脚百姓称为观正洞。洞内约二十多平方,高约四米左右,人工雕凿了麻石条挡住风口。
DSC_3457.jpg


    六明和尚塔为大龙山麻石雕刻而成,底座为四方复式,体型较小,顶部有破损,整体较为完整,为清朝康熙元年建成。卒子与安庆广大文史爱好者希望安庆相关机构将此塔立为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DSC_3483.jpg

    六明和尚塔,石制砌空心塔。高约二米,塔基直径约二米余,方形折角须弥座。
DSC_3546.jpg

    上承四方形塔身,最上为盘式塔刹,刹座为圆形,在安庆石塔中较为少见,周身无饰纹。
DSC_3554.jpg


    刹身成圆柱体,盘式,刹顶上覆盖圆盘盖。塔身南侧雕刻有塔铭,方形式承托塔铭曰:“传达磨正宗四十五世六明和尚 康熙元年八月 立。
DSC_3561.jpg

    六明和尚塔,四角形石砌基台,石质基座雕刻云彩等纹饰。内部空心,原有六明和尚灵骨。
DSC_3563.jpg

    六明和尚塔在安庆三次文物普查中,均没有被记录和发现,墓塔建于康熙元年。此次卒子发现六明和尚塔,为安庆大龙山又新增一处人文历史实物。
DSC_3567.jpg

    据了解,达磨正宗是一个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派。在传承体系上,它直接源于临济宗,达磨又称达摩,此次石塔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说明安庆禅宗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安庆的禅宗从二祖到各个派系,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现在的临济宗、曹洞宗等分支,在整个安庆宗教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广告2.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5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20-4-15 14:22 编辑

连湖善庆庵

第19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连湖村的善庆庵。
20170311 078.jpg
20170311 264.jpg

    连湖村有个善庆庵,庵建在山腰上,上去后,面对连城湖。
20170311 086.jpg


    善庆庵,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几间茅草庵堂,坐落于连城山山腰处、风景优美、依山傍水。
20170311 089.jpg

    殿内原有一尊石像。
20170311 112.jpg


    善庆庵几经沧桑,頽圮不堪,九十年代重建,得此庵。
20170311 081.jpg

    庵前种有枇杷树。
20170311 249.jpg
20170311 258.jpg
    善庆庵现有庵堂占地面积仅不足百平方米,山后行至不远就是山脊,站在山脊能够看到连湖。
20170311 260.jpg
(本篇完)

psc.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麟大龙山狮山天门与狮山飞石

第19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五横乡白麟村大龙山狮山天门与狮山飞石。
DSC_6025.jpg

       这处地方,卒子已经介绍过三次。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大龙山狮山。今天卒子整个介绍一次。
DSC_6076.jpg

    从白麟村穿过树林和茶园,深入溪林幽处,顺山而行,中间有一段路路况不佳。
DSC_6092.jpg

    顺山道已延伸至海拔二百余米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壕沟,这条壕沟围绕着半山有半圈。这条长长的壕沟,此前卒子也已介绍,卒子推断这条壕沟是百年前太平军与湘军作战时挖掘的壕沟。
DSC_6041.jpg


    再向山上行,狮山分为上狮山和下狮山。上狮山就是大龙山最高峰三县尖不远,下狮山就在白麟村大龙山狮山天门与狮山飞石处。

    狮山天门,是狮山巨岩自然天成,今保存完成。狮山天门岩位于狮山顶部,一侧壁立千仞,一侧如狮子大口,是大龙山名胜之一。是大龙山五横乡最佳攀爬之所。
DSC_6127.jpg

    大龙山狮山飞来石,是大龙山另一处别有景色的地方。大龙山为安庆城廓之天然屏障。大龙山西北岭风光秀丽,但要穿越大片带刺的灌木丛,还要走过很长一段杂树林。脚下野径断断续续,分岔也很多,方向不好把握。
DSC_6117.jpg

    整个大龙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从大龙山师山向下看到整个五横乡,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
DSC_6132.jpg

    大龙山狮山巨石,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狮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大龙山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狮山巨石,狮山是大龙山的一个小山头,这里曾传说: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大龙山很多山峰,西北部的狮山,又称师山,主峰下狮山,又称师山尖,海拔约五百多米。
DSC_6214.jpg DSC_6229.jpg

    狮山曾是湘军曾国荃的瞭望哨。大龙山师山这边能看到原桐城县的罗岭镇,狮山山高千刃、起伏顿挫,是大龙山一处自然风光的圣地,与罗岭镇至五横乡交界处,海拔约五百多米,是怀宁县内名山之一。
DSC_6291.jpg DSC_6300.jpg

(本篇完)

psc.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0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公祠石鼓与石条

第19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曾公祠石鼓石条遗物。
DSC_0165.jpg

    曾公祠,有安庆文史爱好者向卒子介绍,其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原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该建筑坐南朝北,建国成立后建学校使用。现为安庆市登云学校。
DSC_0166.jpg

    近年来,随着迎江区倒爬狮街以南文化街区整修,民间相传该建筑为曾国荃专祠就浮出水面。
DSC_0169.jpg

    曾公祠,建筑早已不存。但在登云学校后围墙上,卒子与安庆文史爱好者还是发现了当年的祠堂的石鼓与石条遗物。
DSC_0177.jpg


    曾公,指曾国荃(1824—1890年),为晚清湘军的重要将领。字沅浦,号叔纯。封号威毅(伯爵),谥号忠襄。是曾国藩的九弟,贡生出身,曾因击败太平天国军队,累官浙、晋、鄂省巡抚,陕甘、两广、两江总督。所部号“吉字营”,死于任上。有《曾忠襄公全集》,参与编纂《湖南通志》、《山西通志》及《续纂江苏水利全案》等。
DSC_0167.jpg

    曾公祠,原是清朝政府为纪念湘军首领曾国荃(1824-1890年)而建立的专堂,曾公祠大约建于一八八几年,为三进砖木结构的清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曾公祠内的石鼓,青石制地,雕刻有云纹。
DSC_0180.jpg


    曾国荃专祠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祠堂。清末,曾国藩和曾国荃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在安庆久住数年。曾国荃死于任上,后,清朝光绪帝赠他为太傅,赐忠襄。为了纪念这个大清国的有功之臣,清朝光绪帝下旨建了曾公祠。
DSC_0183.jpg

    曾公祠并不是曾家后人自己建造的家祠,而是皇帝恩赐的功臣专祠。因此,这样一个祠堂处处显示出皇恩浩荡,可想当年的曾公祠气派。
DSC_0190.jpg

    曾国荃与他哥哥曾国藩一样,曾国荃也被民间的很多百姓视为杀人狂魔,安庆百姓曾给曾国荃起绰号“曾剃头”,曾国藩也是一样。
DSC_0191.jpg

    在攻陷了安庆之后,他纵兵对城中的百姓和房屋进行了烧杀抢掠,一直进行了多天,一时之间安庆百姓饱受生灵涂炭之苦。
DSC_0193.jpg


  即便是有了多场屠杀之后,曾国荃却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赏赐他太子少保的官衔,封一等威毅伯,赐双眼花翎,是那个年代清朝的官员很高的荣誉了。
psc.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1: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仓香果树瀑布

第19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塔畈乡板仓香果树瀑布。
20150219 097.jpg

    板仓香果树瀑布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塔畈乡板仓村。
20150219 204.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东南部,地处潜山市(县级市)、舒城县、岳西三县交汇地带。这个保护区以潜山板仓村为依托,面积一千五百多公顷。
20150501 214.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内山峦叠嶂,涧谷幽深,气候条件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加之森林茂密、人迹罕至,使得鸟兽云集。除有幽雅美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有斑竹潭瀑布、一线岗、三井洞、龙井潭、凤冠石、强盗坪、令牌石、冷饭店、老虎洞等。区内空气清净,环境幽雅,气候宜人,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也是游人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
20150501 216.jpg

  孝子洞、千层岩、仙人梯、红河谷、栈道、三叠泉、香果树瀑布、云海奇松、梦壁生辉。鸟语花香,绿树掩荫。
20150501 219.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东南部,地势陡峭,最高点为猪头尖主峰,海拔1539米,最低点海拔仅400多米,落差达1100多米。溪流依山势奔流直下,形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众多瀑布群。这条瀑布叫双龙溪。
20150501 447.jpg

    香果树瀑布又称“红河谷”,河床底部为红色的钾长石,经洪水的常年冲刷,显得光滑平坦。这是一亿二千万年前富含钾元素的岩浆侵入原始岩体而成。到此处,大都脱光双脚到红河谷里溯溪,爽得不要不要的。
20150501 46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关舒潜古道瓦窑岗(重大发现)

第19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瓦窑岗。
DSC_9621.jpg
    在岳西建县以前,就有一条蜿蜒在大别山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古皖道——舒潜古道。
DSC_9626.jpg
    舒潜古道北接六安府,南通安庆府,是曾经的官道、驿道、商道、民道、兵道、文化之道。随着国家道路交通的发展,古道渐渐沉寂。
DSC_9682.jpg
    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通往石关乡瓦窑岗,就是舒潜古道中最精华的一段。
DSC_9693.jpg
    卒子曾在2019年受石关乡瓦窑岗刘多云老叔的邀请到此采风,就在这条古道途中,发现了此前无人发现的重大发现。
DSC_9700.jpg
    这条舒潜古道中,最为精华的一段被称为七里冲八里涧,故名思义就是七里地是在山冲之间,而八里地拌随着水溪。这条隐约在山间的长达十里的古道,其中多数山路中还有石板,一块块石板路面,被踩得光滑圆润。
DSC_9694.jpg
    历史上的主簿乡余畈村曾属霍山县,与安庆府潜山县(今岳西县石关乡)相隔,这条古道是连接着两县人民紧紧相依的重要通道,一度人声鼎沸,人流攒动。
DSC_9705.jpg
    数百年前,这条山路大多村民们的生活还是极其贫困的。那时有“七里冲、八里岗,鸡不鸣、狗不叫”,可以依稀见到那年那月的苍凉。据了解,“舒潜古道”是安庆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道之一。位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是曾经的官道、驿道、商道、兵道、文化之道。
DSC_9734.jpg
    在卒子采风以前,很多专家学者曾到访此地,可惜一重大发现却被卒子无意中找到。在此发现了什么重要发现,以后再说。石关乡瓦窑岗刘多云老叔对卒子说,旧时七里冲八里涧这条古山道有一片山岗,山岗间有百姓在这里烧窑,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瓦窑岗”的地名,近代刘多云老叔在瓦窑岗建起了农家乐,每到夏季游客络绎不绝。
DSC_9740.jpg
    在原霍山县主簿乡与原潜山县后北乡之间,有一个隔断两县居民的卡子,设有卡子门。现地图标注为铜安寨西门。七里冲八里涧,还有瓦窑岗,都将是安庆旅游的一部分,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和游客到此光观、旅游。
DSC_9755.jpg DSC_9767.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河上格城遗址与乐城堡

第19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后河上格城遗址与乐城堡。
20140823 130.jpg

    上格城遗址,上格城又称乐城堡。青城废县治。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中心乡后河东岸,相传为魏将曹仁所筑。明朝守将史可法为抵抗张献忠农民起义军重修。城依山傍水,城墙内外壁为青砖砌筑,内用夯土填实。面积约两万平方米。上格城有两门,东为大东门,西为大西门。南北各筑有一碉,谓南碉与北碉。城己毁,仅存城墙残体和清朝乾隆“祠塾碑记”一方。碑高二米,宽一米二,碑文为楷书,碑文736个字,完好如初,记载乐城堡重修和更名情况。1982年,县人民政府定上格城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0823 143.jpg


    上格城亦名乐城堡,太湖县与潜山县相连的山冈之上,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郭、亭、台、庙宇和祠堂的遗址,至今仍清楚可辨。这座城原有四座城门,城门皆为砖拱,大西门还有城楼,六柱支枋、飞檐翘角,正面系杉格门。文革十年浩劫,惨遭毁坏。
20140823 149.jpg

    上格城居山冈之上,居高临下,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河西为小池万亩平畈,东扼潜山、怀宁和望江等县通往太湖的大道,北边系广阔沙滩,南接连绵起伏的丘陵。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0140823 159.jpg

    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在庐州以南、蕲春以东的庐江郡争战激烈。魏将曹仁为控制庐州至蕲春的交通要道,在太湖小池驿附近修筑城堡,屯兵养马,与东吴孙权抗争。这个城堡就是上格城,后曾作青城县治,明清时改名乐城堡。明朝大将史可法凭借上格城抗击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湘军统帅曾国藩率军进逼安庆,北路围攻太湖县;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会同捻军十万人支援太湖,在上格城附近连营百座,使清军被迫反攻为守。后人对上格城一带的战事良多感慨,清人陈于谦在《—亡格城吊古》中写道:“古戌凄凉驿路东,断烟荒草落残红。黄沙空掩征人骨,战马犹嘶野树风。归垒几家忘帝力,山城半壁藉天工。弧臣心事问流水,千古兴亡感慨中。”
20140823 167.jpg

    如今,上格城周围仍有许多固昔日军队安营扎寨而得名的村落和山冈,如广峰寨、应家寨、乔木寨、州囱岭、放马包和营盘岭等,它们和上格城的废墟一起,记载着古战场的硝烟,诉说着历史兴亡的故事。
20140823 172.jpg

    上格城始建于三国时代。旧《太湖县志》记载:“青城废县,在县东四十里,本魏将曹仁筑。”曹仁(168——223年),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年时期就好弓马戈猎。曹仁先后讨徐州、战官渡、守樊城、破襄阳,是曹操第一代大将之中唯一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的人物。为抗击吴兵,曹仁在当时名为太湖左县即距现太湖县城东四十里处的小池镇中心村境内建筑县城———上格城屯兵练马。当时城墙内外壁为青砖砌成,内用黄土夯实,青砖每块重约二十斤,为地方捐赠。上格城西临一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0140823 176.jpg


  当时城有东西两门及南北两碉。上格城亦名乐城堡,其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郭、亭、台、庙宇和祠堂的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城门有四,城门皆为砖拱,大西门还有城楼,六柱支枋、飞檐翘角,正面系杉格门,可惜十年浩劫时惨遭毁坏。
20140823 178.jpg

    现城内幸存的一块清朝乾隆间祠塾碑记青石刻碑,高二米、宽一米二,碑文为736个字,完好如初。据《祠塾碑记》说,此城旧名上格城,唐武德间为青城县治,又名青城;明末,史可法抗张献忠部于此,重修城,更名乐城堡。泰始二年,复设太湖左县于乐城堡。
20140823 181.jpg


  据当地书籍记载,三国归晋后,战火熄灭,当地居民改上格城为居民点,据险拒匪,至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太湖一分为二———青城、荆阳,上格城为青城县址,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青城并入荆阳,上格城逐渐衰落。明末,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史可法在安庆、池州等地与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队对战的时候,史可法重修上格城。在上格城,史可法与张献忠展开了激战,城堡失陷,一切城郭亭台付之战火。
20140823 183.jpg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的英王陈玉成又在上格城一带与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这年八月,清廷令曾国藩援皖,镇压太平军及捻军。曾即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商定攻皖战略后率军由湖北进驻宿松,并令福州副都统多隆阿、总兵鲍超驻扎于太湖县城西境内的八里岗,后分别移师至太湖新仓、岔路,与曾形成三角之势包围县城内的太平军。为接应被困之军,十二月中旬,英王陈玉成率军由安庆向潜山、太湖进发,捻军也组织部队扑向太湖,曾即命多隆阿、鲍超抵御,陈玉成在上格城一带建筑了应家寨、何家寨、广峰寨等(这几个山寨卒子此前已经介绍)。城内太平军得到援兵已到的消息即变包围为反包围,内外夹击鲍超。在多隆阿的援助下,双方死伤无数,僵持不下,只得就地修整。第二年年初,再次决战于上格城与小池驿一带,陈玉成寡不敌众,伤亡数千人后不得不边打边退至安庆。
20140823 186.jpg

  关于上格城还有一段凄惨的故事。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可没敢在上格城附近烧杀抢掠,因为一九四二年一小股日寇想进“城”骚扰时,突然城墙上出现一巨人,手持大刀,怒目圆睁,日寇被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跑了。传说这是魏将曹仁显圣,不容许日寇侵犯他的同胞。当地百姓对曹仁的敬重从该地上格寺里供奉着曹仁的牌位就可见一斑了。
20140823 200.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柘山三善寺七僧塔

第19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柘山三善寺七僧塔。
DSC_3612.jpg

    三善寺七僧塔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柘山村。
DSC_3614.jpg


    柘山村,柘这个字安庆话念榨,位于安庆市城东三十六里处,又名柘涧山,属于丘陵地带,东面与长风村、营盘村交界,南与元桥村接壤,西与高松村毗邻,北与柘林村一河之隔。
DSC_3618.jpg

    长江岸边,清朝康熙初期有一座名为三善寺的寺庙,那时长江边一片滩涂,江边淤泥上草木繁茂,浓荫匝地,极目远眺,只见长江波光帆影,湖边绵绵群山,美景尽入眼帘。
DSC_3619.jpg


    自古以来,长江北岸的安庆,是繁衍人类最多的地区之一。长风乡在长江这里拐了一个大湾,历史上多次被洪水冲垮河堤,百姓捕鱼时常在江边寺庙祈祷平安。
DSC_3620.jpg

    三善寺就是长江边一座建在滩涂上,靠近长江的寺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只知道清朝康熙年间,寺庙里有几十位僧人,供奉神灵保佑周边百姓。
DSC_3622.jpg

    清朝雍正年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冲垮了长江河堤,将三善寺冲毁,不幸中七位寺中僧人被洪山冲到二里地外的柘山一片竹园。
DSC_3625.jpg


    洪水中,柘山百姓从洪水里捞起已经窒息而圆寂的七位僧人,在一片小山丘脚将这七位僧人埋下,洪水退后,请匠人刻字“七僧墓”。
DSC_3627.jpg

    经过了数代人的不断耕耘,柘山村渐渐成为长风乡一带油粮和人口富庶的地区。九十年代,在居士们努力下,又重修了七僧墓,并在墓上建亭。
DSC_3629.jpg

    重建后的三善寺七僧塔,实际是一个六面空心、高约二米多的墓亭,当地百姓取名“三善寺七僧塔”,并立碑纪念。
DSC_3632.jpg
DSC_3633.jpg
    柘山村,还有几座近代修建的土地庙,有一座就比较特别
DSC_3637.jpg

    叫二甲土地庙,庙虽不大,却是当地人祈祷的圣地。据说早年,有人拆迁此庙,刚刚抡起锤子就打到自己的手,后不得不停止拆迁,原地又重修了二甲土地庙。
DSC_363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2: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老虎洞

第19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花山老虎洞。
20170211 111.jpg

    花山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地处安庆北郊的安枞公路线上,与枞阳县毗邻。
20170211 117.jpg


  花山村兼有山区和丘陵的地貌特征,资源禀赋深厚,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村庄背山面湖,登高俯瞰,小龙山余脉挟石塘(湖)破罡(湖)之美 ,吞长河,贯长江,雄浑气势,尽收眼底。
20170211 129.jpg

    花山顶部有一处凹地,凹地上原有建于明朝的中方寺,每当晨钟暮鼓,与花山的山水天成脱俗,清幽宜人。
20170211 131.jpg

    中方寺前身为龙隐庵,建于宋朝。现存“龙隐古庵碑记”碑刻,篆书题,行书文。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天启间,吴本如开府请敕,赐为中方禅寺。”清朝初时,中方寺与浮山华岩寺、安庆迎江寺,是安庆最具声望的三大寺庙。
20170211 136.jpg

  在安徽抗战史上,花山中方寺有其光辉一笔。
20170211 139.jpg

    一九三八年,安庆沦陷前夕,安徽省立图书馆将《安徽通志稿》等文献资料,转运至花山中方寺收藏,直到一九四二年,日军在桐城大举扫荡,才由迎江寺住持本僧秘密运回安庆,封存于迎江寺振风塔第三层。从这个角度,中方寺也是文献寺。
20170211 142.jpg

    “中方”一名出自明天启年间,出自明熹宗朱由校。大明皇帝亲赐寺名,当时在安庆府,在桐城县,肯定轰动一方。而这一切,都与桐城吴本如有关。
20170211 151.jpg


    马其昶《桐城耆旧传》称吴本如为“司马吴公”,道盛大师敬其为“吴本如开府”。吴本如名用先,字体中、本如,号余庵。明朝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临川令。后任浙江按察使、布政使。又擢都御史,巡抚四川。天启二年(1622年),任蓟辽总督(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天启年号一六二零年起,一六二七年止,前后只有八个年头,也就是说,中方寺定名,就在此期间。
20170211 158.jpg

    中方寺背后的山脊下有一处巨石叠磊的巨石洞,又名老虎洞,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山脊下方。
20170211 160.jpg

    老虎洞与中方寺同时于明朝,老虎洞海拔三百余米,是山嵌有二块畸形巨石,上端相接,仅容一人出入,传说是有老虎出没的地方,洞穴下有数平方米的洞,又名老虎洞。
DSC_3001.jpg

    老虎洞是中方寺山脊后上的两巨石,上端相接,下空如斗,因名老虎洞。当年,图书馆内的重要文献资料就是放在洞内藏放。
DSC_3078.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鹤岗唐朝古井“应梦井”

第19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天柱山镇白鹤岗唐朝古井“应梦井”。
20170121 011.jpg

      潜山市(县级市)天柱山白鹤岗发现一处唐朝古井,当地村民称为“应梦井”。
20170121 012.jpg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20170121 013.jpg


      据史书及《安庆府志》、《潜山县志》记载,“应梦井”是为应了唐玄宗李隆基之梦所建,在天柱山境内。
20170121 018.jpg

      卒子在导游的带领下,在白鹤岗一带,寻遍了山岗,有三口古井,至于“应梦井”到底是哪一座,众说不同。
20170121 065.jpg


      经过多方证实与考证,因井旁即道教真源宫遗址,而唐玄宗又笃信道教,加上民间口口相传,据此推定应为“应梦井”。
20170121 074.jpg

     “应梦井”井圈由石块砌成,直径约二米,深约十米,四周荆棘丛生。
20170121 079.jpg


     “应梦井”位于白鹤岗高处,但常年有水,堪称神奇。实已填实。
20170121 081.jpg

    唐明皇, 即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2年),唐太宗李世民重孙,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 勤于政事,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开创了开元盛世。
20170121 083.jpg

    在“应梦井”旁边,原有明皇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麓,为纪念唐明皇和应梦井所建。“应梦井”为石条砌叠而成,一圈一圈,石条与石条之间叠加整齐。
20170121 087.jpg

    据史书及《安庆府志》《潜山县志》记载,“应梦井”是为应了唐玄宗李隆基之梦所建,在天柱山境内。旧志载:“唐玄宗常梦游于此,因赐名。”
20170121 085.jpg


    唐朝著名词作家王越宾著有《使至灊山》(注:灊山即潜山)“碧坞烟霞昼未开,游人到处尽裴回。凭谁借问岩前叟,曾托吾皇一梦来。”
20170121 061.jpg

(本篇完)

psc.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2: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20-4-23 12:07 编辑

圣教主座堂钟楼

第19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的圣教主座堂钟楼。
20170917_142318.jpg

    圣教主座堂钟楼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是安庆地区为数极少的哥特式建筑。“圣救主座堂”由原美国圣公会于一九零零年兴建,一九零三年正式落成。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教堂。
20170917_142319.jpg


    圣教主座堂与钟楼为哥特式建筑,雄伟壮观,整个外形鸟瞰呈十字架状。圣教主座堂钟楼教堂长四十二米多,占地面积约七百余平方。建造时全部用青砖扁砌,石灰勾缝,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70917_142328.jpg


    一九一零年,圣救主座堂为皖赣教区的主教座堂,陈见真主教(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曾在此坐堂主持牧养工作。
20170917_151420.jpg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是通过建筑来诠释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于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的省会来说,古建筑是历史最好的载体,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算得上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页。除了过去卒子已经介绍过的名人故居、教会医院、教堂外,还有大量的清末民国时期建筑。
20170917_151740.jpg



    圣教主座堂钟楼为仿西式建筑,装修精致、功能区分合理、结构较好,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圣教主座堂钟楼风格各异,与安庆传统建筑完全不同,却又渐渐融入安庆,体现了安庆多元化建筑风格与独特风貌。圣教主座堂钟楼不但饱含了历史文化底蕴,还代表了安庆中西合璧的时尚。
20170917_152050.jpg


    老省城安庆在清末民国时期既是皖省主要商埠、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交通要道,为通往长江中上游湖北、四川之通道,属于西方势力重点控制的地区。西方传教士为在安徽扩展宗教势力和向中国内地进一步渗透,将安庆作为活动主要城镇。
20170917_152242.jpg


    圣教主座堂钟楼是典型的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这也成为安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安庆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安徽近代西式建筑的博物馆”。 这些建筑在安徽近代建筑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是城市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
20170917_153152.jpg


    安庆圣救主座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坐西朝东,为砖石木结构,西洋建筑,雄伟庄严,青砖扁砌,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附属建筑有一幢钟楼,四方建筑,高约二十余米,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20170917_153502.jpg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美国圣公会派华人传教士黄郎斋到安庆传教,并购买二郎巷筹建圣救主座堂。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安庆圣救主座堂曾经被侵华日军强占。
20170917_153742.jpg


    “文革”期间,安庆圣救主座堂被安庆鞋厂等企业改建为职工住房。1984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整个教堂移交给安庆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1995年7月,“圣救主座堂”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0917_154006(1).jpg


    圣教主座堂钟楼钟楼经过重建,恢复了它最初古朴、优雅、宁静的面貌。钟楼的外墙使用了青砖建筑,楼梯采用了木质梯板与扶手。最为核心的作为钟楼标志的那口铜钟,也仿制百年前西式教堂钟,钟面纹路经过特别设计,声音浑厚,回声悠长。
20170917_153745.jpg

    在这座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最为独特的就是这座钟楼,卒子在几年前曾使用无人机航拍了它的巍峨雄姿。这座钟楼约有二十余米。作为安庆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更多的特色是安庆人的骄傲。
20170917_142329.jpg

(最后一张照片,卒子航拍由张健初老师推荐入选安庆建城800年图片展)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1: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山云门石刻与瀑布

第19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宝山云门石刻与瀑布。
20170805 000.jpg

    云门瀑布与石刻位于桐城市龙眠乡宝山村,又称绕云梯冲摩崖石刻,位于凤形、宝山村绕云梯冲,离桐城市区约十里。
20170805 001.jpg

    卒子在几年前到访这里,这里是一处称为凤形地的绕云梯冲,东西两山相峙,中有一条狭长山冲,悬崖绝壁上有明朝石刻十多处。九十年代,后修建一座石牌坊,上刻“云门”二字。
20170805 002.jpg

    旧名称这里为绕云梯冲摩崖石刻,海拔277米。东西两山相峙,中有一道狭长山冲,峡谷流泉,曲径通幽,竹木葱笼,崖壑幽绝,曾吸引墨客骚人来此揽胜抒怀。
20170805 003.jpg


    山冲进口约一米高的崖壁上,镌刻魏碑体“云门”二字。石刻面积约成人巴掌大小。
20170805 005.jpg


    向山冲西行约六米的山溪中,横卧一块巨石,上刻魏碑体“龙眠处”三字,可惜卒子未见到真容。再沿山溪前行,拾级而上,西山路旁石壁上,直刻魏碑体“听泉”二字,字体不大,署款仍为“柱老书”。据了解,赵鼎卿名釴一字柱野,又号“八柱野人”,桐城人,明朝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太仆寺少卿、佥都御史、贵州巡抚。晚年归里,常邀客或携子遨游山水。“柱老”、“鼎卿”均指赵釴。此石刻为赵釴以“柱老书”题字。
20170805 006.jpg

    尚着山溪绕云梯崖,有一条长长的瀑布,古人见此瀑布风景优美,顺山建石梯,取名石梯崖,这条山冲也就叫石梯冲了,石梯冲名由此而来。
20170805 010.jpg

    石梯冲崖,实际就是一个山谷断裂层,上下约十多米高,谷底石壁上,横刻隶书“清凉处”三字,因为天气原因,石壁长满青苔。如不细看,很难辨识,每字约二个成人巴掌大小。
20170805 012.jpg

    桐城龙眠山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胜地,其中有处风景,这里的自然风光是一道长五里许的天然峡谷,谷中流泉淙淙、巨石叠叠。绕云梯崖上是一个瀑布飞珠溅玉、披挂而下。沿着崖壁有一条曲折石径,顺着石径可以直攀崖顶。
20170805 018.jpg

    绕云梯崖再左上方有瀑布悬流,名“璎珞泉”,据说崖石上,刻有楷书:“璎珞崖”三字,可惜卒子也未见到其真容。“璎珞”即串珠,指瀑流飞珠溅玉。石刻面积不大,款为“鼎卿书”。同为赵釴题字,赵釴字鼎卿,一字柱野。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第一,二十三年中进士,先在刑部、礼部、吏部任职,其后又迁太仆寺卿,晋佥都御史,任贵州巡抚。
20170805 019.jpg

    绕云梯冲峡谷中水气重,容易生出云雾,当从谷底抬头上看时,那石径壁立陡峭,宛如天梯被云雾缭绕。不知哪朝哪代哪位文人雅士将之命名为“绕云梯”,又叫“百步云梯”。
20170805 026.jpg

    龙眠山从明朝开始名人辈出,赵釴只是其中之一。赵釴常来这处峡谷,在游历一番后,又顺着绕云梯攀上去,一看那山顶上竟又是一番天地,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大呼找到了“龙眠真境”,并赋诗一首:“天合群峰胜,山崖百折奇,肯教流水去,不遣世人知。”
DSC_7241.jpg DSC_7257.jpg

    赵釴儿子赵鸿赐也是桐城名儒,只是他一直没做官,而是帮着父亲在家里开堂讲学、建祠祀祖,管理义田、周济亲友。当然也包括陪着父亲野游,并记下他到处题写的诗文佳句,并请人在山壁上刻字永存。
DSC_7264.jpg DSC_7268.jpg

(本篇完)

psc.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兰溪田家岭宣氏古墓

第19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兰溪田家岭宣氏古墓。
DSC_3001.jpg

    几次介绍安庆大龙山田家岭,今天卒子继续介绍田子冲上游的田家岭上的一棺古墓。
DSC_3008.jpg


    去年早春,卒子再次到访罗岭田子冲一条通向山岭的古道。顺着山溪古路据说一直能通到,对面那条就是上山的路
DSC_3010.jpg


    还是那条骑起来很带劲的小路,田家岭位于大龙山五横乡兰溪村与杨桥镇牛冲村之间,从五横乡能通过这条小径走到杨桥。
DSC_3011.jpg


    就在山岭间,有一座古墓,墓已经无法辨析何时修建,从碑的外形看,应该是清朝中期的古墓。
DSC_3012.jpg

    五横乡田家岭山顶宣氏古墓,如果不被人发现,可能会被永远埋没在深山的杂草丛中。
DSC_3013.jpg


    通过山岭小路,顺着半山腰一个小径,再翻过一座山岭卒子见到了这座古墓。古墓为石头堆砌而成,杂草丛生,遍布绿苔。整座墓地宽有六米左右,高近三米,背山而建,三层拜台,朝对东南那片蜿蜒的山谷。
DSC_3014.jpg

    墓碑的正文,最上面为四个字“恩荣”,字自左向右。正中“考”字,墓碑刻有纪年。墓地简单,是安庆地区比较常见的山墓,保存完整。
DSC_3022.jpg


    在安庆,有宣家花园、宣店村等等地名,作为宣氏后人,宣氏古墓有着不同的意义。
DSC_3026.jpg DSC_3034.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4 18: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林庵

第19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铁林庵。
DSC_3888.jpg

    五一期间,卒子到访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这个曾经太湖县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铁林支部驻地,有着太多的风景与人文历史。
DSC_3889.jpg

    铁林村位于弥陀镇西南角,顺着河口蜿蜒数公里才能到达,最高峰是铁林寨主峰,为安徽省太(湖)、宿(松)、湖北省蕲(春)三县之交点,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DSC_3894.jpg


    铁林村地处海拔八百余米高的铁林寨东北面,地形由南向北,向东大幅降低,绵延起伏,一条山河贯穿南北,呈一个大扇形状态,斜排地垅榜田居多,这些地垅都是数百年前移民到了这里之后,一点一点囤积而成,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层较浅,盛产茶叶、板栗等。
DSC_3916.jpg

    铁林寨山势险峻,海拔八百多米,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奇峰怪石,山路崎岖。一条长长的山冲十几户人家都姓徐,此地也称徐家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铁林寨驻扎过红二十七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山区第一红色支部。
DSC_3917.jpg


    在通往铁林寨主峰的一条山径上,由当地村民徐先生带卒子见到一座很小很小的铁林庙,那座小庙的建立很有意思。
DSC_3918.jpg

    早期的移民,入住大山后,对大山怀着无限的崇敬与敬畏。数百年前的某一天,冲里的几个农民合计着在大山崖下建一所土地庙,几人纷纷赞同。
DSC_3923.jpg


    面前的这座大山,就是如今的铁林寨主峰,顺着这条山路,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上,一直攀登到山顶。卒子在五一期间,就是顺着这条现在早已无人攀爬的路线,在悬崖绝壁上到达了铁林寨主峰。能够在大山山崖下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土地宝殿,是数百年前村民最为朴实的想法。
DSC_3924.jpg

    那时的村民也是工匠,他们在一个用碎石砌成的小台上用石条和碎石建成了一间小小的土地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庙被拆除,当地的村民怀着一丝遗憾,在几年后又重建了铁林庵。
DSC_3928.jpg


    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这里是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各地都建起了土地庙,这一座小小土地庙,给了当地世代耕作的百姓莫大的安慰。
DSC_3930.jpg

    铁林庵,实际是当地村民为了社稷而兴建的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庙殿内约四平方米,翘起的飞檐,老庙的圆顶和石框,无不诉说这间小小土地庙的历史。
DSC_3932.jpg


  现在的铁林庵是一座无人打理的土地庙,庙里供奉着铁林公牌位,是一座供奉着铁林公的土地庙。今年五十多岁的村民徐先生说,这座土地庙很早就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后又重建,留有小部分原庙的遗物。
DSC_3933.jpg

  卒子简单测量下,这座小小的土地庙长约约二米,径深约一米余,高约一米七左右,三面墙均使用了七十年代河口公社的青砖砌成,石门框是石质,进内部一看,正中位置摆放着一尊铁林公的牌位。
DSC_3935.jpg

    铁林庵是建在海拔约六百余米的山间,顺着铁林庵再向上行二百余米,就到了铁林寨主峰,铁林寨卒子将在后期再介绍。
DSC_3936.jpg DSC_3938.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DSC_3939.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3: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铁林寨

第19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和平铁林寨。
DSC_3853.jpg
    和平铁林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和平组高山上,海拔约八百余米。所在和平组地理海拔约五百多米。
    和平组,其实就是十几户徐姓为主的村民小范围聚集地,最初是二户农民在上个世纪初铁林寨山凹处种植黄烟,后来渐渐发了财,这才在山腰处磊土砌石围田,繁衍生息下来,西北方向山峰就是铁林寨!

  五月二日下午,卒子与小兄弟二人驱车来到铁林村和平组,在村民热情的簇拥下吃过香肠煲仔饭后,夜宿帐篷;次日上午七点多钟,吃过小米粥后,带着几丝山风,两人在当地村民徐先生的带领下,迎着朝阳,两人进行了长达一天最为艰苦的攀登旅程。

  铁林寨,两面都是悬崖绝壁,徐先生给两人从铁林寨主峰一侧的跑马岗和观音坎下方引路,在一处名为雷打石的地方可以延山脊直接走到山顶,两人在另一条铁林庙小路向铁林寨悬崖攀登上主峰。
DSC_3885.jpg
  铁林寨位于太湖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一百一十里,西接湖北省的蕲春县,北近太湖县弥陀镇,南连宿松县,是蕲、太、宿三县和安徽与湖北两省交界之地最高的山峰。

    铁林寨在建寨前,这里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树木茂盛,山上岩石和洞穴很多,易守难攻,这里原居民很少,山上村民百年来开垦了很多山田,铁林寨就在这片土壤上建立起来。最初的铁林寨无人知晓,大致推算最早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
DSC_3914.jpg
  铁林村在上个世纪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弥陀区河口乡,延河口一直向高山行进,越向高山行,越是山高林密,古时乡人詹姓强人曾扎寨于山顶。

    清朝咸丰(一八五几)年间,安徽巡抚福济率兵围剿安庆各地的太平军所占领地区,相继攻陷六安、霍山、含山、英山、庐江、庐州等地。太平军在安庆受到威胁,此时与捻军联合起来抗清。太平军保卫安庆的战略一个支点就是太湖县,过去卒子多次介绍太平军住扎的山寨。
      DSC_3859.jpg
    太平军与捻军在太湖县相继建立了根据地,铁林寨正是三县交界、两省交界的山区间,太平军能够在太、宿、蕲、霍等地自由穿行。
    太平军为什么会选择在铁林村山峰构建山寨,这是因为安庆府与六安州已经是太平军和捻军重建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使是太平军守卫庐州与安庆的西部重镇。
DSC_3953.jpg
  卒子在海拔约六百余米的山间左弯右转,回头能够看到山凹间一处处数百年来村民围着陡坎而建的碎石良田,进入杂树林,这条路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再攀登了。
  
  陡峭的巨石与松软的泥土路,在枝繁叶茂的杂树阻栏下,需要延着几乎垂直的山路上攀爬,不过多时我俩就累得气喘嘘嘘,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喝水、再喝水。
DSC_3963.jpg
  看到仿佛是天空的蓝,攀登走近才又看到是一块巨石,延巨石一侧根本无法行走,两侧皆是悬崖绝壁,再向上穿行,几乎是在困难中看到一片蓝色天空,上去之后,是一条长长的山脊,穿过杉树林再进入松树林,眼前依然是一片巨石的悬崖。
DSC_3969.jpg
  延着陡峭的大石头攀爬,悬崖绝壁上很多松树枯死倒塌,再向上是一整面墙的大石头。问过徐先生,他说快到寨顶了。小兄弟的水杯中的茶水几乎喝尽,要知道这山顶上基本没有水源。
DSC_3979.jpg
  延着大石头周边绕行了很久,终于在一片松软的泥土坡上继续攀登到了所谓的“观音坎”,这条路几乎无法通行,需要很强的意志来支撑,小兄弟几次强调返程,在卒子强力挽留下,才又前行至“观音坎”的下方,“观音坎”位于铁林寨山巅下方。
  “观音坎”实际是一面悬崖绝壁,巨大的石头支持起来,再前行翻过一片带刺的荆棘丛,终于看到一条有人行走的山路,问顶铁林寨,这趟从悬崖绝壁攀爬的行程,非常美妙。
DSC_3981.jpg
  “观音坎”其实是悬崖绝壁是的一个巨石群,俯望山下农田村舍,四周皆是群山环绕。在铁林寨顶,卒子见过四周风景,一切辛苦皆是值得的。
DSC_3986.jpg
  “上山不容易,下山就更难!卒子带着小兄弟,欣赏过风景后,沿山脊另一条山道下山。接着路过一个叫“跑马岗”的地方。
  “跑马岗”其实就是山顶一块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平地,一侧是悬崖,在此驱马扬鞭,那简直是玩命,登山最美好莫过在山顶欣赏风景。
DSC_3987.jpg
    铁林寨顶,是一条长长的山脊,顶部有巨石,能够看到四周数个乡镇和古村落。山顶约有百十个平方米,有小灌木。
DSC_3994.jpg
    铁林寨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铁林村和长林村交界的一座大山,地处弥陀镇西南角,是蕲(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太(安庆市太湖县)、宿(安庆市宿松县)三县交界之处。铁林寨主峰海拔约八百余米,大约五分之三的山体跨越于长林村,五分之二的山体在铁林村,这是卒子下山后,吃尽了苦头才总结出来的。
DSC_4000.jpg
    从铁林寨主峰下山,沿着一条山路下行,山间的松树层峦叠翠,好多的分叉路,凭感觉是向右侧绕行到铁林寨,可是一次次右行,我们不知不觉已经绕行了数个山头。再顺着山沟下行,来到数百年前建的一座古寺庙“龙泉庵”,在庵内的师傅指引下,卒子与小兄弟这才真正步入一个可怕而又曲折的归途。
DSC_4003.jpg
  沿着新建成的龙泉寺背后一条山路,这里村民又称为“马嘴”,从“马嘴”处着半山间的土路,徐先生说只要过五排山头就能到铁林村,绕行五排山头,是卒子当时作出最不正确的一个决定,从龙泉寺绕行山路至铁林村,对于这里熟悉路途的村民都不算是件容易的事情。
DSC_4006.jpg
  铁林寨山腰处的山泉甘甜,青山叠叠,僻静优雅,在一处名为“大坪”的地方,据说当年是铁林寨山上“长毛”(太平军)在此练兵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建屋取水练兵。
DSC_4012.jpg
  铁林寨下山山脊虽然只有一条主路,但分叉较多,一不留神就会相差很远,想想从五横乡上大龙山,然后从宣店村下来,要从宣店再到五横乡,不是一点点的路。小兄弟爬山经验不足,在迷路后来回转行在了几座山间的山凹中。
    没有了路,按照定位与铁林村的徐先生仅仅只有三百米,而就是这三百米,却无法从任何一个方向靠近。没有路,全是刺,全是坡度极大的山体,绝望一次一次向小兄弟扑来,小兄弟显然已经极不耐烦,身体已经严重脱水,面红耳赤。
DSC_4017.jpg
    又是一次向山脊上攀爬的过程,如此往返已经好几次了,路过总是一片又一片已经废弃的荒田,饥渴、脱水、炎热、烦躁、绝望,在这个看似很容易的事,终于在这个叫铁林寨的山间发生了。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卒子与小兄弟终于为那一个不正确之后几次错误的选择买了单,在一条山路顺着坡度向山下行,渴、渴、渴,小兄弟显然已经极度脱水,他基本不相信一杯水能维持生命的一次次忠告,不到下午二点多,他已经把一杯水完全喝尽,剩下的就是满脸通红的中暑表现。
DSC_4019.jpg
    拔开沿小径一侧的茅草丛,在芭茅丛中走路,卒子付出手指间划出数道口子,一眼望去,无法看到任何一处有人烟痕迹的地方,又要拽住灌木走路,我们俩累得气喘嘘嘘,浑身冒汗。迷路的感觉真的不好,脱水是最大的挑战。
  
  汗水早就湿透了衣衫,在一个山沟中,终于看到了水源,卒子根本顾不得水质,趴在地上吸附着仅有不足巴掌大的淤泥表面的清水,这块水源估计是山上野兽的饮水地,一股浓浓的野兽味。脱下衣服浸透水,放在小兄弟身上,许久之后,才渐渐散去高温和脱水带来中暑的临床表现。
DSC_4048.jpg
    看看地图,已经到了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上界村,无论如何卒子将带着小兄弟离开这个险地,看着时间我们只有三个小时就会天黑,攀爬了七八个小时,虚弱、脱水、饥饿,无比拉近与天黑赛跑的过程,下山是一片茶园,顺着山路走呀走呀,卒子估计已经下行到海拔约三百米左右的地方,这样算来大致下山下行了五百米。
DSC_4049.jpg
    下山至一座古石桥,到了长林村的王家边桥头。此时已经五点多,离我们上山已经过去整整十个小时。在一位长林村在广州工作的陈先生帮助下,卒子坐在他摩托车绕行了二十余公里的路才到铁林村取车返程,这是一次卒子走遍安庆二十多年最为坚苦的一次爬山旅程,没有此次坚苦而又困难,又怎会知道走遍安庆的坚信和不易。
DSC_405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阳太平山房

第19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南阳镇太平山房。
IMG_3983.jpg IMG_3987.jpg


    太平山房位于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村。数年前,卒子曾与几位驴友骑行摩托车到访此地。
IMG_3988.jpg



    太平山房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一十六米五,进深三大进,共七十一米六,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七十余平方米。屋内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
IMG_3990.jpg


    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四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
IMG_3991.jpg IMG_3992.jpg



    楼顶用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字轩昂。两侧砌立马头墙,高大墙体与鳞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观。内部为抬梁式结构,由一百一十六根粗壮的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柱础有鼓镜式、素复盆式、青脚式。
IMG_3993.jpg IMG_3994.jpg


    石墙上有精雕细刻的繁花异卉珍禽图案,梁架间有制作雅秀的轩蓬顶。其后进是二层楼阁,楼前有石砌天井,楼基前沿置白色大理石雕栏和石阶,东西两厢置木梯上下楼,根据它的建筑特点和后进两厢嵌镶的乾隆、咸丰间三块碑文记载,太平山房后进系明朝建筑,前二进建于明末清初。
IMG_3995.jpg IMG_3996.jpg


    始为陈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作学馆,以方便邻近诸郡生童赴金陵乡试途宿,兼作义学。时秋浦县令钟学题赠“聚德堂”额。一九八六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3998.jpg IMG_4000.jpg

    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原系所村陈氏宗祠,座落在青阳县陵阳镇所村西,背依龙王山。祠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族人陈馨(名熙,字孟贤号积善)揖资建造。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公堂作学馆,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扩建前进,成现在规模。
IMG_4001.jpg


    正门门楼前原有一方高大照壁遮掩大门,取意“关门闭户掩财飞”。正门墙壁为五层四脚牌坊形,顶高十米,斗拱飞檐,坊顶是块“鲤鱼跳龙门”浮雕,下镶嵌一块勒刻“积善流芳”石匾,匾下是砖雕八仙图,神情妙肖。大门门榻上雕刻“双龙戏珠”。石匾和浮雕两侧是“凤落宝地”和“麟吐玉书”山水壁画,整个正墙,白粉涂底,花砖镶边,壁画映带。
IMG_4002.jpg

    山房为三进六脊砖木结构。每进都有门厅、正厅,两厅之间有廊庑连接,组成四合小院。每进房屋有正脊两个,一二进、二三进间屋脊,构成“工”字形。每进各有一大天井,东西各有两个小天井。二零一三年五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4005.jpg

    陵阳镇所村依山傍河,古时以陈氏家族为主,聚族而居,故村庄规模宏大,建筑密集,但由于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破坏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摧残,村庄遭到极大破坏。现存一座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物——陈氏宗祠“太平山房和三十余栋徽派古民居。
IMG_4006.jpg
IMG_4009.jpg
    据了解,《陈氏宗谱》记叙:“村以所名,取五方山峦形势,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土居其中,与五行适相符合,有得其所之意。”所村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IMG_4011.jpg IMG_401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2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岱鳌山三贞庵

第19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岱鳌山三贞庵。
20150718 111.jpg

    数年前,卒子曾拜访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岱鳌山三贞庵。
20150718 124.jpg


    岱鳌山属于沉积岩,丹霞地貌,此山附近裸露岩石基本为大面积红色砂岩,且比较松散,符合万亿年尺度的外力作用结果,未发现火山岩痕迹,岱鳌确实是海底沉积物,上亿年的历史不起眼的松散红色沙砾岩,上亿年历史,属东海海底沉积。
20150718 126.jpg


    岱鳌山,是龙祖神山。传说,东海龙王将一条鳌龙化成了这座山脉。岱鳌山的山石是海底砂石固化而成。留下千古神话传说。
20150718 227.jpg 20150718 127.jpg

    三贞庵,岱鳌山重要寺庙之一,有着神奇的传说。岱鳌山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林壑幽美、宛如画境。山的半腰,有一座古庵三贞庵。
20150718 125.jpg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桐城张氏三姐妹为躲避战乱,见此地山水秀美,誓不还家,便结茅而居,建成“小围净土庵”,逢十二强盗惊扰而坚贞不屈,坚守贞节。
20150718 134.jpg 20150718 170.jpg

    三姐妹相继圆寂后,就地葬于庵旁。当地的父老乡亲为了纪念这三位女子,捐资将“小围净土庵”扩建并更名为“三圣庵”,又名“三贞庵”。
20150718 171.jpg


    当时的清朝的宰相、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都参加了捐资,他捐白银四十两,并亲自撰写《重修三贞庵记》碑文。从此,三贞庵声名日起,香火旺盛。
20150718 175.jpg


    多年前,卒子到访三贞庵时,意在攀爬对面的山顶,无奈此山为野山,没有现成的道路,山坡遍布荆棘,同行的驴友多是些酒肉朋友,他们不愿爬那山坡,所以只能在三贞庵看看当年张廷玉石刻。
20150718 214.jpg 20150718 215.jpg


    岱鳌山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林壑幽美,宛如画境。近些年,寺内为圆寂的比丘尼释妙静建起石塔。
20150718 249.jpg

    在山的半腰,卒子在三贞庵见到传说中的清朝宰相、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亲自撰写《重修三贞庵记》碑文。
20150718 273.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1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库王家嘴猫望石与“狮象把口”

第19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库王家嘴猫望石与“狮象把口”。
DSC_4021.jpg


    每次从洪铺镇路过,或是沿皖河河堤路过时,有两座相对而望的小山,在安庆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带着一丝向往,卒子到访这里,卒子将分两期介绍“狮象把口”这个风水学地理位置。
DSC_4022.jpg

    皖河,安庆的母亲河,从最上游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流入怀宁县,进入安庆市区,进入大观区以后,河道异常宽阔,有了七里湖与八里湖等名称。从怀宁县山间几支小河汇入治塘湖,最后通过今天卒子介绍的“狮象把口”最后流入皖河,再进入长江。
DSC_4041.jpg

  
    “狮象把口”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石库村的王家嘴,大的地理位置是这里一座高不足百米的狮山与对面的象山把住从冶塘湖流入皖河的风水。
DSC_4090.jpg

    在石库嘴的入皖河处,一边岸为狮山,一边岸是象山。两岸对峙着两座山头,形若狮象,所以人们称为“狮象把水口”。提起这狮象把口,便发现这里的风水秘密。
DSC_4095.jpg


    风水学形象的将这里称为“狮象把口”,必岀权贵。事实上,石库村的王家嘴与对面的黄山村象鼻嘴,是相对的两个山头,单纯石库嘴又有两块很奇特的石头,当地人称背猫石与猫望石。
DSC_4103.jpg

    背猫石与猫望石是石库村王家嘴很奇特的石头,石头并不平整,仿佛大象的皮肤,深褐色,其中背猫石身背处有一处宽三十公分、长二十公分的方形石刻,至于什么用处不详。这两块石头又相望相背,成为石库王家嘴的缩小牌的“狮象把口”。无论这里的风水如何的奇特,归根结底是那数百年来的故事。
DSC_4106.jpg

    冶塘湖,位于怀宁县洪铺镇境内,环湖皆山,峰岚青霭,惟湖之东南有黄山村之象鼻嘴与石库的狮山相对持,形成狮象把口,口宽百余米,与皖河相通。
DSC_4107.jpg

    每当夏汛水涨,宰羊抛湖,群鱼涌入,临秋于把口结屏,至冬水枯,鱼翔湖底,丰年可网百吨。湖东北石库村王家嘴,铁渣遍布,经考古调查初定为汉代炼铁遗址,冶塘湖亦由冶炼旧址而得名。
DSC_4111.jpg

    洪铺镇原叫洪家铺,有一处的小石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皖河在其身旁穿境而过。小石矶的森林、渔场和丰富的铁石矿,自秦朝时期就被官方器重。
DSC_4113.jpg


    洪铺有一种地方小戏叫“牛灯戏”,是怀宁县民间在洪铺镇的一种戏曲演唱形式,它融合了京剧、越剧、徽调、怀腔诸多剧种的声腔,并且专演唐代名将尉迟恭的故事。每年的春夏夜晚,用黑纸扎水牛一头,燃烛走村串庄表演;牛架系竹木结构,犁耙下面安装四个木轮,牛身由竹片装扎,外面糊纸;颈上挂轭,后拖篾扎的犁耙。所演剧目有《尉迟恭耕田》、《刘秀报马》、《八仙庆寿》、《九世同居》、《孙猴子开路》等,在洪铺镇乃至怀宁境内民间盛传。
DSC_4118.jpg

  
    皖河自石牌潺潺流出之后,折向东北,经江镇,到达洪铺。洪铺在旧时也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其繁荣程度与怀宁县小市镇不相上下,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金鸡碑,卒子在十余年前已介绍。
DSC_4125.jpg


    过去卒子并不知晓为什么洪镇这里会有金鸡碑,直到现在才渐渐明白,这个高一米余,宽半米余,由白石刻成的“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
DSC_4126.jpg

    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朝。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
DSC_4136.jpg

    卒子判断是当时由怀宁县数乡百姓乘船前要祭拜金鸡碑是戏神碑,然后从“狮象把口”处的数个轮渡小港口通过七里湖入皖河,再到长江之后到全国表演小戏,养家糊口。未完待续!
DSC_4149.jpg DSC_4154.jpg DSC_4163.jpg DSC_4199.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10 2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象鼻嘴“小胜矶乾隆安庆府”碑

第19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山象鼻嘴“小胜矶乾隆安庆府”碑。
DSC_4104.jpg


    小胜矶是长江流域皖河之滨一处风景十分的优美的地方。上期卒子介绍了与黄山象鼻嘴相对持的狮山把口,本期卒子再次介绍这片依山畔水的地方。
DSC_4108.jpg


    小胜矶山清水秀,背靠黄山,黄山又称象山,延着长长的象鼻延伸到小胜矶的嘴子,又称象鼻嘴。
DSC_4134.jpg

    小胜矶是皖河一处地势较高的石台,皖河穿境而过,属于丘陵湖区是长江皖河湿地。
DSC_4143.jpg


    小胜矶围绕“一山”(即象山)、“一水”(即皖河)、“一湖”(即七里湖),小胜矶是皖河七里湖背依象山脚下一处十分优美的地方。
DSC_4146.jpg

    小胜矶,又称小月鸡、小玉鸡、小石矶、小胜鸡;俗称象鼻嘴。
DSC_4148.jpg


    黄山村渐渐取代了历史上使用很多年的地名小胜矶,是长江下游安庆市西郊皖河下游七里湖段北岸洪铺镇与山口乡交界处,东与大观区山口乡联胜村大胜矶虎形、陈家大屋、大胜矶相壤,南与大观区海口镇巨网隔河相望。
DSC_4150.jpg

    小胜矶曾是古老渡口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停渡,历史上这里曾是安庆周边重要的渡口。
DSC_4152.jpg


    小胜矶历史悠久自秦朝时期就有此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DSC_4153.jpg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军扫荡了小胜矶,小胜矶论入困境。解放后,小胜矶开始兴旺。
DSC_4158.jpg

    卒子到访象鼻嘴后,从不同的角度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绕过象鼻嘴后山的山坳,朝皖河七里湖方向步行。当地人说这山叫“象山”,与对面的狮山相持。
DSC_4164.jpg DSC_4159.jpg

    到象鼻嘴后,就能看出象山那优美的曲线,水绕山抱,绿树蓊郁,田畴丰茂,特别是象山石坳下,一弯清清的河水中间,有小绿洲,是花是荷,美丽动人。
DSC_4165.jpg
    象鼻嘴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与狮山隔空相对。
DSC_4166.jpg


    因山形如大象,海拔约百米。自古为军事要地,山上有战壕遗址,与石库村狮山成崎角之势。
DSC_4168.jpg

    这里是安庆古老的一处渡口,山下有石矶名为小胜矶,因此山形如象,易名象山。
DSC_4170.jpg


    偶然间,卒子在小胜矶七里湖岸边发现一清朝石碑,是一处文物价值较高的石碑。建议安庆市文物部门能够妥善保管这一清朝古碑。
DSC_4174.jpg


  这是一块清朝石碑,该石碑长约一米,宽六十公分,厚二十多公分。据碑文而知,该碑为清朝乾隆十八年修建原一处设施的功德碑,碑文已经非常模糊,很多字体无法辨析,但安庆府正堂加二级等字样还能看清,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地方文史具有重要价值。
DSC_4175.jpg


  因此碑长期被水浸泡,加上杂草较深,很难被人发现。
DSC_4176.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22: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河天峡天佛山与天龙洞

第19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南河村天峡天佛山与天龙洞。
DSC_5015.jpg

     天峡,进入之后第一面就是迎面而来的天佛山与天龙洞,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南河村。
DSC_5017.jpg


     去年五一期间,与上海远道而来的小兄弟夜宿天峡,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混进景区。可惜,景区边全是悬崖峭壁,爆布的流泉,无法入内。
DSC_5019.jpg

     思想斗争了很久,还是卒子领着小兄弟沿着悬崖绝壁进入了这个自然风光、清幽山谷。
DSC_5022.jpg


     岳西天峡风景区,之前很多朋友邀请都因为路远而未到达,那次应上海的小兄弟从悬崖绝壁进入景区,真的是次不错的旅行。
DSC_5024.jpg

       与小兄弟层峦叠翠,摸着五彩斑斓的花草树木,沿着溪水之间的大石头如同一头头健壮的黄牛,蜿蜒曲折展转在河道之间。
DSC_5029.jpg

    天峡风景区原名为龙门大峡谷,占地十四平方千米,地处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腹地,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的南坡境内,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其特有的自然资源,素有“华东第一大峡谷”之美誉。
DSC_5032.jpg

    天峡不仅是一处集高山、峭壁、峡谷、湿地、湖泊、岛屿、瀑布、洞穴、古庵遗址、珍稀动植物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型景区。
DSC_5041.jpg

    油麻藤,油麻藤是一种十分历史悠久的蔓生植物,现如今最年老的生长发育于湖北宣恩县万寨乡。这一绿色植物种类也被称作“上古神器”。
DSC_5045.jpg

    沿溪而上,见到天峡的天佛山,天佛山因山体像一尊大佛而得名,这座山峰隐藏着一个佛祖庇护众生的故事。
DSC_5059.jpg


    天佛山下,有一个人工挖掘的洞穴,后来称为天龙洞,当卒子进入洞中,里面好黑。
DSC_5062.jpg

    沿着清凉的石径,伴随着潺潺流水声,来到双龙汇。“双龙汇”是由两条山涧,是龙门大峡谷和苦竹河流下的两条山溪水汇合于此,犹如两条巨龙在此相会,故得名。
DSC_5078.jpg DSC_5082.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1: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笏张年九故居

第19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白笏乡张年九故居。
20150222 187.jpg

    白笏乡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昔日的一个乡镇,今已并入张溪镇。卒子于六、七年前到访此地。
20150222 188.jpg

    白笏乡是升金湖边的一个乡镇。相传清朝末年,此地有一姓白的秀才,手持大笏,赴京赶考,后考中进士,名扬乡里,此地便取名“白笏”,一直延用至今。
20150222 189.jpg

    周馥是池州市东至县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周馥故里更是被誉为“安徽大宅门”,周馥一直长期生活在安庆。
20150222 191.jpg

    公元一八六一年十一月,周馥到安庆,入李鸿章营,襄办文案。
20150222 193.jpg

  
    周馥(1837—1921年),安徽旌德人。初名复,字玉山,别字兰溪,后在李鸿章幕,为李所倚重,官至两广总督,谥悫慎,著有《玉山诗集》四卷等,汇刊为《周悫慎公全集》。
20150222 197.jpg

    张溪,周馥故里,卒子在数年前到访这里时,见到当年与周馥元甲山学馆同学的张年九故居。虽无法考证张年九是何人,从老屋看,却真的是一幢年百老宅。
IMG_20150222_105655.jpg
    整个老宅构造别致,已有上百年历史,采用砖木工艺,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井深约半米,作集雨之用。老宅地板全是当地产的青石,打磨平整,经过百年行走,已经磨得光滑油亮。
IMG_20150222_105715.jpg

    池州,因靠安庆依山带水,清末周馥因战乱离开元甲山学馆,别妻离子,外出寻找生路,走彭泽、东流沿江数百里至安庆,在八卦门正街摆代字摊谋生,为人算命,凭一手好字,又为人代写书信、呈文及对联等等。
IMG_20150222_105730.jpg

    一天,周馥正在摆代字摊。这时来了一个清军模样的士兵对周馥说,先生,把我写一封家书,可行?周馥急忙站起来作揖,原来士兵姓王,在李鸿章营帐的伙房里挑水做饭,因思念家里老母亲,所以到街上找代字先生写封家书。从那之后,周馥代字摊前人来不断,大多数为士官。
IMG_20150222_105807.jpg


    李鸿章驻守安庆,正受命创办淮军,招兵买马,准备远征上海。有一天李鸿章偶翻账簿,见字迹端正清秀,有山岚之气,李鸿章大为赞赏,从此李鸿章就认识了周馥,周馥指出军队建制必要所在及军令军规颁布实施提出见解。李鸿章听后大有受益,当即决定周馥担任总文案,遂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IMG_20150222_105938.jpg

    周馥在安庆改变了人生,跟随李鸿章三十余年不离不弃,周馥在治水、兴工、办学、外交等方面成绩显著,这与他个人的修养、胆识、才干有关,也与李鸿章的识才和重用是分不开的。
IMG_20150222_110024.jpg IMG_20150222_110058.jpg


    张年九,据说与周馥在学馆同学。生平无记载,张年九故居却真有实物。
IMG_20150222_110104.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2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麟清朝“佛”石刻

第19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麟清朝“佛”石刻。
DSC_4200.jpg.jpg

    白麟清朝“佛”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大约三百余米的群山之间,石刻保存完整。
DSC_4205.jpg

    “佛”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安庆市文物局无法研判年代,经过对石刻字迹周边的分析,卒子初判为清朝道光年间石刻。
DSC_4206.jpg

  目前,“佛”石刻被公布为安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佛”石刻另一侧,还有同时期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初判也是同一时期所刻。
DSC_4207.jpg

  五横乡与大龙山镇座落在安庆市北郊集贤关一带,是安庆大龙山重要周边乡镇,过去安庆府古道的重要通道。
DSC_4209.jpg

    提到白麟,不得不提到大师邓石如。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安庆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朝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DSC_4210.jpg

    邓石如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DSC_4211.jpg

    邓石如原名琰,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
DSC_4214.jpg

    邓石如出生清朝中期,此时白麟一带文风已经兴盛起来,就连数百米高山上的寺庙也开始有了读书人常来祈祷而增添了几分墨味。
DSC_4215.jpg

  
    邓石如出生于寒门,其祖父、父亲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十七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
DSC_4219.jpg

    当我们走近“佛”石刻时,立即被其工整的笔划所折服。“佛”石刻刻在一块高约八米、宽约八米的桃形巨石背面。
DSC_4221.jpg


    “佛”石刻,高约九十公分,近一米;宽约七十多公分,双沟线石刻凸体,原红色油漆描红,近期被人使用金漆描红。
DSC_4224.jpg


    近观“佛”石刻,其单人边,像一把长刀刀尖立于石上,并不像出家人书法风格,带了一股力量。

DSC_4235.jpg

    在正面巨石上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下,有一麻石雕刻的香炉,有些时代。
DSC_4264.jpg


    此香炉为清朝中晚期香炉,香炉上雕刻有村里吴姓、曹姓等居士送到寺庙的物品。
DSC_4267.jpg DSC_4269.jpg

(本篇完)

广告2.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6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