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8: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鹿山半山老屋麻石残件——卒子走遍安庆
鹿山半山老屋麻石残件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3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一处半山老屋遗址。图一:杨桥镇鹿山村
23.jpg
    从鹿山村走到龙泉寺的半途中,有一座建于何时又毁于何时的老屋,现在唯有几个麻石残件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鹿山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中部,山林近万亩、耕地二千亩。是个古老的村庄,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富庶的村庄。图二:杨桥镇鹿山村半山龙泉寺下院
25-1.jpg
    在龙泉寺半山有一座池塘,池塘埂上建有一座小庙,小庙的周边散落着麻石的老屋构件,有村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麻石构件多半被拉走,运到下山不知如处了。图三:绿叶
28.jpg
    现存的麻石石构件,有一雕花石门墩高约六十公分,长约一米,还有二处圆形的石构件,应该也是过去碾压食物的石构件。图四:杨桥镇鹿山村半山巨石
30-1.jpg
    卒子猜想,这麻石构件应该是老屋所剩余的构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不知何时轰然倒下,石块瓦砾、土砖木梁散落一地,后又被建起半山那座小庙。图五:蝗虫
32.jpg
    鹿山的龙泉寺是大龙山远近闻名的寺庙之一。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当时大龙山有名的佛教胜地。古时寺内有僧人多人、香火旺盛。光阴荏苒,龙泉寺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安静下来,寺庙现在来了东北的居士。图六:“山摘紫芝”
43.jpg
   鹿山村是一个古村落,半山水塘边放置的两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却原来是碾压食物的大磨盘,看样子是清朝年间留下的,现在有百多年历史了,可能是文物。有兴趣的朋友去半山水塘边,会看到麻石身一面雕刻了花纹。 图七: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46-1.jpg
  有点不可思议的是,在半山新建的茅房一角,居然发现疑似旗杆夹的半截夹杆,这可能是原老屋门堂留下的。从这些麻石板看,应该是比较粗糙的旗杆夹石板,另一块已不知去向。图八:半山石构件被当成台板
47.jpg
    夹石板前端都有二个圆孔,这就是过去穿木榫用的。此外,离龙泉寺不远,座子发现了寺里很多的石柱础,应该不是寺庙里的东西。卒子猜想会不会也是老屋内的东西,后被搬到寺庙里了。图九: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49.jpg
     在通往龙泉寺的半山间,有一块巨石,上面有写有四个大字“山摘紫芝”,经查出自北齐作家颜之推的《古意》诗之一:“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真是一处人间美景地。图十:旗杆夹
50-1.jpg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图十一:半山石构件
56.jpg
  老屋已不复存在,剩下几块麻石构件渐渐诉说昔日的繁华,古建筑古民居,有不珍贵的古建筑古民居构件。这些历史悠久、工艺水平较高的文物,又将渐渐消失在历史中。图十二: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58.jpg
    老屋被毁以后,这些老屋的遗存石构件村民大概感觉没有什么价值,就把它们散放在池塘埂边和水渠做桥板,虽然如今的老屋已成了一片废墟,但从这些散落在地上的文物,可想当年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规模。图十三:杨桥镇鹿山村半山龙泉寺下院
60.jpg
    如今,在安庆众多的农村地区,像这些已经毁坏的老屋,渐渐变成了铺满碎石瓦砾的荒地。没有把历史文物保护当成一回事的都拆了,太可惜了。安庆正在争创什么文明城市,却远远不及历史文化名城一块金字招牌。图十四:自制食物
65-1.jpg
     这块被用做茅房的麻石旗杆夹板、还有安庆众多的门楼砖雕、石墩石础,不知道多少外地的收藏家正等着收购,安庆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博物馆或民间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散落在各地的文物收集起来,也是安庆文化的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安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艺术表演等为载体的特色安庆地方文化,加上这些各地的古石构件、传统民居、古驿道、古桥等遗迹遗存,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安庆地方文化。图十五:杨桥镇鹿山村风景
67.jpg
(本篇完)
2017-09-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敷书院——卒子走遍安庆
敬敷书院
——安庆教育系列
第13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迎江区菱湖办事处安庆师范大学内的一幢清朝建筑敬敷书院旧址。图一:敬敷书院大门
15.jpg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约七十余米,南北五十余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图二:敬敷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jpg
    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250年间在安庆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图三:古时棚考
25-1.jpg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由巡抚李日捐款创建。原址在魁星楼旧址(现安庆一中内)。清朝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图四:航拍敬敷书院(东西向)
28-1.jpg
    曾国藩主政安庆时期,于清朝同治初由移建孝肃路之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移建至菱湖南岸,即今旧址。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图五:敬敷书院各级文物保护牌
30-1.jpg
    “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为“恭敬地布施教化”。敬敷书院于1652年在安庆城内建成,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图六:敬敷书院考棚
35-1.jpg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由此,兴办二百五十余年的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图七:敬敷书院后花园
38.jpg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陶澍曾率属捐廉置新生洲(后改名崇文洲)官产一半为书院学田,岁课银八百两,为学生膏火费,又倡捐书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为求是学堂,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并在百子桥另建新舍。图八:敬敷书院布局
40-1.jpg
    敬敷书院的六间考棚,有五千多平方米的清朝建筑群,设有门坊、长廊,考棚三进六栋,每栋考棚面阔六间,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青砖灰瓦、木格窗棂、前后庑廊。考棚内至今还保存有清朝光绪二十三年的考棚正梁、考卷、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的著作等。图九:敬敷书院含航拍图
45-1.jpg
    敬敷书院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已通过“院试”的秀才,为进取“乡试”、考举人而入院进修;另一类是“童试”及格者或“民间俊秀及官员子弟年十五以上已读孔孟四书者”,即有一定基础但还未中秀才的童生。图十:科举
48-1.jpg
    从清初到清末,在书院两百余年的办学中,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桐城派“三祖”中的刘大櫆和姚鼐、著名学者王宽吾、“江南大儒”汪宗沂等诸多著名学者担任过山长或主讲。这些大师学识丰富,德高望重。他们执著地秉守文化育人的“敬敷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精英,如国画大师黄宾虹、著名教育家房秩五等都是从敬敷书院走出的莘莘学子。图十一:敬敷书院航拍图(南北向)
50-1.jpg
    安徽近代第一所军事专科学校安徽武备学堂和陆军学堂、安徽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分科大学江淮大学、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等相继在安庆师范大学这块热地上办学。图十二:敬敷书院走廊
55-1.jpg
    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著名革命家徐锡麟,著名法学家光明甫,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数学大师何鲁,著名文史学者刘文典、杨亮功,著名经济学家陶因等曾在此担任校长;著名文学家郁达夫、苏雪林、朱湘、冯沅君、苏曼殊、许杰,桐城派末期大师姚永朴,著名学者陈望道,著名经学家周予同,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著名化学家丁绪贤等曾在此传道授业。虽然校名更迭,但是这些教育先贤无不秉承了文化育人的“敬敷”文脉。图十三:敬敷书院考棚
60-1.jpg
    敬敷书院具有的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经济、重视道德教育、引领社会风尚的诸多理念以及特有的人文品格、人格魅力、教学情怀和教学智慧,更是为“敬敷精神”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图十四:敬敷书院内设
65-1.jpg
(本篇完)
2017-09-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湖与彩虹瀑——卒子走遍安庆
桃源湖与彩虹瀑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的桃源湖与彩虹瀑,希望大家喜欢。图一:桃源湖与桃源湖铭牌
20-2.jpg
    在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有一处风景区叫天柱山大峡谷,在天柱山大峡谷上游,翠竹掩映间,每当早春三月,红红的桃花翠绿的竹,相映成趣,好一幅世外桃源美景,这便是桃源湖。图二:桃源湖是一处养生好去处
25-2.jpg
  据《潜山县志》记载:“茶庄西侧仙桃崖下有洞,洞旁遍生野桃,花开五色,桃可食,世称桃源洞。”东汉方士左慈炼丹,在此居住。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今安庆潜山)。东汉丹鼎派道教的道术系由他一脉相传,在公元190年至195年间,左慈隐身天柱山,精思炼丹之术,下至九井河畔,上至西关寨口,沿途都留有栖身炼丹的遗址。图三:桃源湖湖面
30-1.jpg
  在桃源洞的前面有一个桃源湖,名称是因地名而来,旧时这一带盛产野桃,花开五色,俗称桃花源。桃园湖最美的景致要数天柱群峰倒影图,每当风平浪静,水面如镜,天柱峰峦倒影湖中,构成一幅山光水色的巨大画屏。图四:桃源湖风光
35-2.jpg
  整个的桃源湖大坝,全长七十余米,高十余米,其工程由天柱山镇茶庄村为改善旅游环境而投资兴建的,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别处极少看见的美景彩虹瀑。每当太阳光照射在大坝的瀑布之上,在瀑布的水雾作用下,形成一道彩虹,这彩虹随着观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非常壮观。图五:桃源湖边居住的八十多岁老人
38-1.jpg
  这里群山环抱,以天柱群峰为屏障。湖水澄碧、波光粼粼,曲折的山峦将整个湖面分隔成几个区域,使得整个湖区神龙见首不见尾,荡舟其间犹如进入水上迷宫,妙趣横生。图六:桃源湖游乐设施
40-2.jpg
  天柱深山景区流水汇流过宋家板桥后,称九井河,全长约六公里,海拔悬差大,中途出现九次大跌坡,冲击成九个大井潭。珍珠井—九井之一,江家畈南。图七:桃源湖依山畔湖
45-2.jpg
  天柱山大峡谷内小河较窄,井口岩石参差不齐,阻拦着激泻的河水,溅起银亮的水花,如珍珠闪烁。瀑长仅三四米,瀑下岩石如吊罐,口小底大,其深莫测。峡谷成东西走向,落差达百米以上,分三次跌落,形成上、中、下连续三道飞瀑,雪喷玉溅,谷震山颤,行人惊叹,鸟兽潜形。图八:桃源湖风光迷人
47-2.jpg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尊称为“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晥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图九:桃源湖山水间
50-2.jpg
    天柱山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天柱山大峡谷上下落差二百多米,石崖陡、水湍急,大小瀑布跌落成群,大瀑布腾空飞落、气势恢宏,小瀑布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通天瀑落差百米,堪称华东一绝。图十:桃源湖景区内的天柱倒影小景点
55-2.jpg
  峡谷上游是一个蓄水而成的大水库,名为桃源湖、这里枫林桃园、山野人家,风景如画。如荡舟桃源湖,令人心旷神怡;峡谷探险漂流,让您荡气回肠。天柱山大峡谷桃源湖就是一幅古朴天然的画图,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无不透析着大自然神奇和绝世之功。置身谷中,一种原始的深邃和古远的苍茫迎面而来,让人恍惚在沧海桑田的无限遐想之中。图十一:桃源湖景区的彩虹瀑小景点
60-2.jpg
  天柱山大峡谷位于天柱山景区腹地。早在18亿年以前的中元古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历晋宁构造运动和扬子、华北两个板块聚合碰撞及超高压变质过程,在断层、节理和流水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景观。峡谷内飞瀑流泉与溪涧潭池珠联璧合,幽峡平湖与田园风光互为映衬,竹海枫林相映生辉,展现出一幅神奇秀丽的山水画卷。图十二:彩虹瀑景观
63-2.jpg
    山因水而妩媚,水因山而妖娆。处于青山翠竹环抱之中的桃源湖,在天柱群峰的映衬下,在桃园人家的守望中,呈现出一种美妙迷人的画境。桃源湖气象万千,妩媚怡人,天柱之雄奇,峡谷之秀色,尽收眼底。晨昏暮霭,扁舟唱晚。新雨过后,湖上雾霭蒸腾,宛如仙境。雨后初晴,阳光映照,碧水鎏金,远山近水如出浴仙子,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清新亮丽。图十三:天柱倒影
65-2.jpg
    彩虹瀑虽然是人工蓄水的拦水坝,却以缤纷与绚丽成就了瀑布的绝妙,这是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一处罕见的瀑布景观,美仑美奂,吸引了游人的驻足。天柱山大峡谷特殊的地质、独特的环境、灵异的气场,使人延年益寿,其所在地茶庄村是闻名遐迩的“长寿村”。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神奇的养生功法,吸引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前来跋涉、探寻。图十四:彩虹瀑
70-1.jpg
(本篇完)
2017-09-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思岩——卒子走遍安庆
九思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余湾和眉山之间的大龙山九思岩,希望大家喜欢。图一:九思岩
086.jpg
    安庆位于皖鄂赣三省之界、江淮之间,其大龙山又是大别山余脉,绵延数百里。安庆府为皖中古城,背倚大龙山,离城二十余里,今天卒子介绍的九思岩,是一处海拔约三百余米的小山峰,位居整个大龙山一线的中段,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图二:九思岩位于大龙山中部
115-1.jpg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有着十年的对弈。九思岩也在此时呼之欲出。九思出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图三:九思岩顶部
120.jpg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思义。”其意是,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图四:九思岩局部
125-1.jpg
    九思岩原名莲花峰,是大龙山中部主要山峰之一。其外为一座石岩山峰,海拔约三百余米。此山岩早有记载。在九思岩下,就是石塘湖,湖与长江相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虽然九思岩山虽不高,然突起于长江、白泽湖、石塘湖平原地带,有山有水,亦是安庆名山胜景。图五:九思岩是游玩好去处
130-1.jpg
    九思岩是安庆一处驴友攀爬和攀岩的圣地,九思岩顶能纵览整个杨桥一带。古人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唯我大龙山,胜景如斯,何必寻向浮名之所!或曰,佳境自在人心时,又何劳远行!图六:九思岩一侧
133.jpg
     正是因为九思岩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曾国荃领导的湘军与陈玉成领导的太平军在这片土地来回战斗十年。清军大将鲍超更是从安庆杨桥至罗岭、桐城一线和怀宁至宿松一线反复拉锯战斗,安庆大龙山九思岩这一处险要山头,距这二条生命线均只有三十余里路。图七:九思岩下小山
135-1.jpg
    九思岩方圆几里地,岩体交错相间。竹门唯碧萝、瞻天隔鸟道。此处实为大龙山一处风景优美之地,一峰背耸,真胜地也。游遍全国,也未必有几处能与之相并,龙山佳景,宛然在目。图八:九思岩局部
140-1.jpg
    九思岩风景绮丽,能够游览此处风光,还需要一身好体力。在九思岩上,被风化的巨石犹如一个个巨大的石像,能够坐在山岩,望尽安庆城,远眺大龙山,此情此景,真乃天然妙境也!图九:九思岩是攀岩好去处
145-1.jpg
    站在九思岩中,能够看到大龙山一处约几亩地的平坦幽谷,西面是气势磅礴的山峰,古时这里曾有人居住,名为饶家道。峰上东西排列巨石,南北成行各小峰,团聚嬉戏,城垣之中竹林葱郁、古木遮空,清泉绕流,景色深幽,风光奇秀,宛然世外桃源。图十:九思岩局部
150-1.jpg
    九思岩是安庆一处人间仙境,靓丽风景线,落差约十几米,美丽而壮观,上去以攀爬为主。有几处几乎是垂直的,而且山体基本上是以岩石为主,所以是个玩岩降的好地方。图十一:九思岩顶
155-1.jpg
    九思岩的巨石,如若登上顶部悟出人生的体会,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九思岩幽谷奇峡,五彩缤纷。九思岩群山起伏变化,相对高度悬殊。图十二:九思岩另一侧
156.jpg
    九思岩,是军事上控制安庆的北大门。在大龙山群山之间又是制高点,与附近的山峰互为犄角。依托这些山头,构筑起稳固的防线,成为历史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十三:九思岩岩体
158-1.jpg
    清朝末期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在清朝咸丰、同治时期面对太平军的军队。其核心领导以曾国藩、胡林翼等为领袖的军队。但在湘军主战安庆期间,“湘军”名号曾被广泛使用,这支队伍以各省举办团练起家,以助“攻剿”太平军。图十四:九思岩局部
160-1.jpg
    湘军最大的特点就是“兵为将有”,曾国藩把由朝廷直接控制、指挥的国家经兵制,改变成由地方督抚和将领直接控制的军队,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湘军形成了谁招募便服从谁的传统,各营独立,彼此不相统属,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湘军建军标准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图十五:九思岩与山下小山峰互成犄角之势
165-1.jpg
(本篇完)
2017-09-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6: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卒子走遍安庆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
——安庆碑刻与自然风光系列
第13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在《安庆家谱网》上线之际,卒子特向《安庆家谱网》上线表示祝贺。图一:岳西县莲云乡
25.jpg
     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的抬箱石,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块较为独立的大石头,以很小的支撑面立在巨石上,远远望去,像一支大木箱立在石头上。图二:清朝背井离乡的移民
26-1.jpg
    抬箱石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古为潜山县后北乡,离潜山县城约五十余公里。图三:优美的风景和圆润的石梯
30-1.jpg
    抬箱石位于一个山坡的半坡边,旁边是一条有着数百年的古道。古道上下坡均有石块铺设的梯道,数百年间,古道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踩着光滑而圆润。图四:抬箱石
31.jpg
    抬箱石是一个标志,又是一个符号,这是一个家族风水的标志,古人认为这个抬箱石是大自然造化,是一处风水宝地。图五:抬箱石的不同角度
33-1.jpg
    刘氏先祖数百年前迁居此地,渐渐形成安庆地区的名门望族。图六:抬箱石局部
36-1.jpg
    在抬箱石不远,有一块立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禁碑,距今204年。图七:抬箱石不远溪水
37-1.jpg
    立碑无非是要让世人皆知、以期传之不朽。在安庆地区家族的发展历史上,碑刻是一座文化宝藏,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能为后人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图八:抬箱石自然风光
39-1.jpg
    这块禁碑四周为麻石砌成的碑框和碑盖。碑记由刘氏家族撰写,使用了魏碑体,详细记载了二百多年前,刘氏家族购置此地繁衍发展的过往。图九:刘氏禁碑
42-1.jpg
    刘氏禁碑,刻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标题为“彭城郡应斗公后裔的碑记”。该碑高约一米、宽约半米余,魏碑体阴刻,竖书约十多行,碑文数百字,字体端庄有力,字迹基本清晰,是清代碑刻中的上乘之作。图十:禁碑正反面均刻有文字
45-1.jpg
   清朝康乾时期,清廷渐渐推行的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恰时皖西南经过数百年的生息,人口渐渐稠密,此时清廷明朝初期的移民经验,在皖、鄂、赣等地区实行规模的组织,向北方地区移民。图十一:安庆刘氏宗亲会长
48-1.jpg
    清廷在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图十二:碑立议禁
51-1.jpg
    据《刘氏家谱》记载族人于乾隆初年迁居陕西,这些移民达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山区,经过勤劳耕作,逐渐站稳脚跟,再经过艰苦创业,取得较好发展。图十三:刘氏在抬箱石置地
54-1.jpg
    从刘氏禁碑以及卒子今后再次介绍迁陕安庆移民回乡安葬的墓碑,都可以印证。图十四:禁碑阴刻文字
57-1.jpg
    为记载这段历史,刘氏禁碑以应斗公先祖创业为绳,详细记载了人口迁徙,并在嘉庆年间立碑传颂。图十五:立禁碑
60-1.jpg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不远,就一座土地庙,是刘氏后人敬畏山神与土地神灵的小小庙宇。图十六:对盗葬、砍伐树木等均为禁止
63-1.jpg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虽然已经过去二百余年,从实物见证了安庆地区的先祖集体智慧,从碑文看,其中大部分记载“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等强制性规定,也是古时的道德准绳,对民间良风美俗的形成和净化社会风气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图十七:禁碑全文
66-1.jpg
(本篇完)
2017-09-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7: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9-12 08:35 编辑

橐箱石与刘氏禁碑——卒子走遍安庆
箱石与刘氏禁碑
——安庆碑刻与自然风光系列
第13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在《安庆家谱网》上线之际,卒子特向《安庆家谱网》上线表示祝贺。图一:岳西县莲云乡
     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朱屋村的橐箱石,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块较为独立、鬼斧神工的大石头,以很小的支撑面立在巨石上,千万载不变,远远望去,像一大木箱支立在石头上,故名橐箱石。图二:清朝背井离乡的移民
      橐箱石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古为潜山县后北乡,离潜山县城约五十余公里。图三:优美的风景和圆润的石梯
    橐箱石位于一个山坡的半坡边,旁边是一条有着数百年的古道。古道上下坡均有石块铺设的梯道,数百年间,古道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踩着光滑而圆润。图四:橐箱石
    橐箱石是一个标志,又是一个符号,这是一个家族风水的标志,古人认为这个抬箱石是大自然造化,是一处风水宝地。图五:橐箱石的不同角度
    刘氏先祖于1662年迁居此地,渐渐形成安庆地区的名门望族。历四代于乾隆初大举迁陕,三十多位男丁在陕立户。同时分迁浙江、河南者众。图六:橐箱石局部
    在橐箱石不远,有一块立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禁碑,距今204年。乃该族迁陕后裔回乡祭祖所立禁碑。图七:橐箱石不远溪水
    立碑无非是要让世人皆知、以期传之不朽。在安庆地区家族的发展历史上,碑刻是一座文化宝藏,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能为后人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图八:橐箱石自然风光
       这块禁碑四周为麻石砌成的碑框和碑盖。正碑部分高90宽60公分。加碑框、碑帽,规格为118×86公分。是目前发现安庆市地区非常完整,字体秀丽清晰,比较高大的禁碑。碑记由刘氏家族撰写,使用了魏碑体,详细记载了二百多年前,刘氏家族购置此地繁衍发展的过往。图九:刘氏禁碑
    刘氏禁碑,刻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标题为“彭城郡应斗公后裔的碑记”。该碑碑文采用魏碑体阴刻,竖书约十多行,碑文数百字,字体端庄有力,字迹基本清晰,是清代碑刻中的上乘之作。图十:禁碑正反面均刻有文字
    清朝康乾时期,清廷渐渐推行的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恰时皖西南经过数百年的生息,人口渐渐稠密,此时清廷明朝初期的移民经验,在皖、鄂、赣等地区实行规模的组织,向北方地区移民。图十一:安庆刘氏宗亲两位会长
    清廷在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图十二:碑立议禁
       据《刘氏家谱》记载族人于乾隆初年迁居陕西,这些移民达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山区,经过勤劳耕作,逐渐站稳脚跟,并在陕西淅川县西坪街花园关建有“刘氏大庄园”谱称“老庄”。历二代,由“太学生”刘大汉携侄“禀贡生”刘瑞昌等数十后裔回老家祭祖并立此碑。回陕再经过艰苦创业,取得较好发展。又创立了“刘氏新庄”。该族迁陕后裔于民国四年仍然和老家在一起联修家谱。图十三:刘氏在橐箱石置地
    从刘氏禁碑以及卒子今后再次介绍迁陕安庆移民回乡安葬的墓碑,都可以印证刘氏迁陕后裔的新老二庄的繁衍历史。图十四:禁碑阴刻文字
    为记载这段历史,刘氏禁碑以应斗公先祖创业为绳,详细记载了人口迁徙,并在嘉庆年间立碑传颂。图十五:立禁碑
  橐箱石与刘氏禁碑不远,就一座土地庙,是刘氏后人敬畏山神与土地神灵的小小庙宇。图十六:对盗葬、砍伐树木等均为禁止
      橐箱石与刘氏禁碑,虽然已经过去二百余年,从实物见证了安庆地区的先祖集体智慧,从碑文看,其中大部分记载“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违禁送官严惩”等强制性规定,也是古时的道德准绳,对民间良风美俗的形成和净化社会风气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图十七:禁碑全文
(本篇完)
2017-09-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程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司空程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程家寨的程氏宗祠。图一: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一角
11.jpg
     程氏宗祠位于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程家寨,这里是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下,程氏宗祠占地约三亩余,背后就是司空山。图二:程氏宗祠正门
12.jpg
     司空山青山隐隐,门前水塘碧波荡漾,其地名“仙人撒网”,据传风水极佳。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后因战乱毁于兵燹。图三:程氏宗祠前图片是一半圆形水塘
13.jpg
     清朝道光年间,当地程儒宗邀集族人重建,重建时由程氏主事余伯考儒宗兄,襄事有维松、萃群、声扬、奇方诸兄。程氏举全族之力,用全族之人,无不争先恐后,同效建祠之力,终于建成如今规模的程氏宗祠。图四:程氏宗祠
14.jpg
     程氏宗祠,气势宏大,开阔明朗。由三十二根大柱支撑起三重五进的宏伟结构,厅内壁画色泽鲜艳,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古香炉形似巨鼎,进门即见的大戏楼典雅精致。图五:程氏宗祠抱鼓蝙蝠与梅花鹿指福禄之间
15-1.jpg
    程氏宗祠仪门对联为“玉色金声,祥云瑞日;重黎聪哲,休父疏支。”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颢兄弟的典故。图六:程氏宗祠为全市文物瓮中保护单位
17.jpg
    相传,程颢任雩县主簿时,当地谣传玉石佛像要放光,远近聚者众多。程颢对传谣的僧人说,我有公事,不能前往观看,你替我把佛首取来给我看看。从此,这佛首就不发光了,只是天上时有祥云瑞日出现。图七:程氏宗祠匾额
18.jpg
    下联典指程姓的祖先重黎、徐和休父的事典。享堂对联二幅,其一云:“爱物为心,一命于人亦有济;得民以道,千秋斯统不虚传”,系清代名臣林则徐撰程姓宗祠通用联;其二曰:“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师宗推北宋;皖江汇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焕西川”,也是程姓宗祠通用联。图八:程氏宗祠简介
20.jpg
    宗祠是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用以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的空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卒子之前已经介绍很多,今后将继续介绍安庆各个祠堂。图九:程氏宗祠石门框与四周
25-1.jpg
    司空程氏宗祠高大轩昂,建筑布局合理、严谨实用。三重五进,左右对称。上厅为享堂,供奉程氏祖先牌位,也是整座的最高点。图十:程氏宗祠
27.jpg
    从外向内,逐渐递高,加上两翼拱护,显示祖宗的尊严。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下厅戏台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正厅的屋顶除了天井以外,全部用木桷铺满,且厅内壁画精美,木雕技艺精湛,鸟兽栩栩如生。图十一:程氏宗祠内部(网络图片)
28-1.jpg
    驻足于程氏宗祠门外,你还会为其精湛的石雕艺术所吸引和钦佩。就在祠堂大门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由护栏、鼓座、石鼓组成的石雕,其正面为祥云、梅花鹿、蝙蝠,背面为鲤鱼跳龙门,这一对石雕中的梅斑、鱼鳞均清晰在目,可见当时工匠的技艺之高超,更包含祈望后人荣登金榜,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图十二:程氏宗祠马头墙
29.jpg
    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经近二百年,程氏宗祠无不记录着这座古祠和它的主人曾经的辉煌。图十三:程氏宗祠背面
30..jpg
(本篇完)
2017-09-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1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卒子走遍安庆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行走、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走遍安庆;将以充沛的体力、顽强的耐力、坚韧的毅力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的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图一:安庆是革命烈士较多的地区之一
   北中镇明珠村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太湖县的西北角,由原花元村、河西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十九个村民组,近六百户,面积约十平方公里,明珠村是革命老区的山区村。图二:革命先烈纪念碑
    1931年10月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建立了北桐区苏维埃政权,政府设在吴氏宗祠,卒子曾介绍过。明珠村的主要特产有茶油、茶叶、茯苓,这里还有吴氏宗祠即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今天卒子介绍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图三:革命先烈纪念碑一侧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位于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吴氏宗祠后面的山坡上,墓园座西朝东。整体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15平方米。图四:革命先烈王新华、祝向荣
    墓群内有革命战争期间牺牲的烈士韩普东、袁松云、吴令发、查元和及无名烈士共9座烈士墓,每个墓冢均立有碑记。1954年3月原玉珠乡政府筹资,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纪念碑,现属镇级管理。图五:革命先烈纪念碑
    在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境内,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北中镇境内的岗家山地势险峻,难攻易守,是通往湖北英山和蕲春,以及安徽岳西三县的交通要道,因而成为当年红军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图六:革命先烈墓
   北中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红军赤卫队的故事太多了。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红军的故事。图七:革命先烈墓
(本篇完)
2017-09-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岭神枫与程家新屋——卒子走遍安庆
严岭神枫与程家新屋
——安庆古树与老宅系列
第13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行走、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走遍安庆;将以充沛的体力、顽强的耐力、坚韧的毅力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严岭村的一棵古枫树与程家新屋。图一:严岭神枫

16-1.jpg
    在严岭,村里都知道这里有一棵神枫,数百年来养在“深闺”,知者寥寥。图二:严岭神枫为村民当成树神
20-1.jpg
    卒子到访这里在村原村长的带领下见到这棵神枫。安庆枫树很多,现存百年以上的枫树也有很多,过去卒子曾介绍很多。枫树因枫取其脂可以为香而得名。图三:严岭神枫长势良好
25-1.jpg
    这是一棵程新古宅镇风水的古枫树,有近三百年的树龄,另一侧的枫树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砍伐了。图四:严岭神枫被当成神树祭祀
26-1.jpg
    这棵古枫林有十多米高,树径约一米。树上被村民祭祀用的红被面裹了一层又一层,上面还写着“神枫”二字夺目耀眼。图五:程家新屋与门前的旗鼓
27-1.jpg
    程家新屋门前,有四只石雕的旗鼓,古人科举之后,就能够立旗鼓树旗。图六:程家新屋“伊川世第”与雕刻四花
28-1.jpg
    据网上资料怀宁农村程立讲述,原来这幢古宅奉世祖程伊川为祖,所以匾额上有“伊川世第”四个字。图七:砖雕四花还算是品相良好
31-1.jpg
    程伊川,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图八:程家新屋马头墙与石柱础
34-1.jpg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图九:程家新屋的木雕与石雕
43-1.jpg
    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曾官至礼部尚书,当朝皇帝御笔题匾: “伊川世第、大夫恩泽”。图十:程家新屋斗拱
45-1.jpg
    古人以听涛寻枫为雅兴。因为枫树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又靠近水的地方。就在枫树不远处,有一幢建于近三百年前的老屋,才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精品古建筑之一。图十一:程家新屋整体
50-1.jpg
    程家新屋当然区别于建于此前的程家老屋,现程家老屋已不存。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程氏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当地百姓讲述此人当了知县。图十二:程家新屋两侧厢房基本倒塌
55-1.jpg
    程家新屋于2008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家新屋独特之处就是木雕、砖雕和石雕。图十三:程家新屋两侧厢房遗址
60-1.jpg
    程家新屋现存明三暗五进,有独特之处。旁边厢房几乎全部倒塌。图十四:程家新屋青砖
65-1.jpg
    程家新屋为安庆市怀宁县一处非常不错的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希望得到各级的保护和修缮。图十五:程家新屋砖雕、石雕与木雕
70-1.jpg
    据了解,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图十六:程家新屋“蹈和、履中”石刻
72-1.jpg
    安庆地区,程氏为一大姓,卒子之前介绍过很多程氏建筑,位于怀宁县严岭的程家新屋从建至今已经280多年来,程姓已在此屋繁衍十多代子孙,从此走出的程姓后裔现有数百多人。图十七:程家新屋原屋券门
73-1.jpg
    程氏新屋是座真三进,假五进老建筑,外看青砖黛瓦和一侧的马头墙。图十八:程家新屋门楼
76-1.jpg
    程氏新屋内部结构繁复精巧,雕饰华丽,弄巷纵横,穿行方便。履中蹈和,成语,走路脚不要偏,做事要和为贵,做人要平和点。图十九:程家新屋厅堂
79-1.jpg
    天井和阶沿皆用整齐条石铺嵌,堂屋均由柱梁等木板构成。图二十:程家新屋“伊川世第”石雕
85-1.jpg
    程家新屋选址时很有讲究,据村里原村长介绍,程氏在怀宁的辈分一直较低,怀宁严岭程氏族人回安庆桐城返乡时,由于辈份太低,就算当了官也没有席坐。图二十一:程家新屋门楼
88-1.jpg
    严岭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当官回桐城时,据说当地人没有接待,还将乘坐的轿子打翻了,这样程氏回怀宁之后,就建下了此大屋。图二十二:门楼立柱与古枫树
91-1.jpg
    历经近三百年风风雨雨,程家新屋依然屹立。百年老屋,再绽新颜。图二十三:程家新屋门楼
97-1.jpg
    程氏新屋为硬山顶,马头山墙,墙头有保存较好的动物及草木浮雕,古朴而不失高贵,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屋檐翘角、精雕窗楣,无处不在地诠释着古屋昔日的繁华。图二十四:程家新屋门楼立柱一侧
99-1.jpg
(本篇完)
2017-09-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鲍冲湖叶界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鲍冲湖叶界石刻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的一处叶界石刻。图一:鲍冲湖村宣传牌

11.jpg

    鲍冲湖村是由过去的八步村与鲍冲村合并而来。八步村古称古驿十八步,位于大龙山的杨桥镇至花山一段,大龙山堪称全省范围最大的民间石刻馆。图二:鲍冲湖依山畔湖

15-1.jpg

    鲍冲湖村位于杨桥镇以北,与枞阳县毗邻。是由原来的八步村和鲍冲村合并而成。鲍冲湖中有座小岛,远看似青鲤浮游,给绚丽的湖光山色平添了多彩的一笔。图三:鲍冲湖山场森林

16.jpg

    鲍冲湖景区是杨桥旅游圣地,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如画,碧水甘甜,美不胜收。图四:鲍冲湖花岗石叶界石刻

17-1.jpg

    大龙山由周边若干个乡镇组成,每个乡镇有很多村落都建在大龙山周边,成为民间石刻最多的地方,大龙山被誉为“民间石刻之最”。图五:鲍冲湖花岗石

18.jpg

    大龙山大部分由花岗岩组成,大龙山上民间石刻丰富,它展现了安庆地方民间文史的重要资料。图六:叶界石刻

19-1.jpg

   每一幅石刻都有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感人,更重要的是它记载着安庆地方文化、历史、家族等重要信息。图七:鲍冲湖花岗石巨石

20.jpg

   为安庆地方研究家族、石雕、书法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安庆地区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图八:鲍冲湖风景

22-1.jpg

   这些珍贵的石刻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图九:叶(繁体字)界(简化字)石刻

23.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叶界石刻,它位于鲍冲湖一处半山腰。山腰原有寺庙,此处叶界石刻主要是与寺庙的界线。叶字为繁体字,界为简化字两个字的石刻。图十:放大叶界石刻字体

24.jpg

   叶氏家族的山林,现记载不多。据原宜秀区胡老介绍,大龙山山场在解放前均属私有,在安庆府有权有势的家庭在大龙山也有山场。图十一:鲍冲湖花岗石与叶界石刻

25-1.jpg

    这处叶界石刻,镌刻在一处巨大的花岗岩的崖壁上。字体为阴刻,每字约巴掌大小,字体饱满。图十二:叶界石刻

26.jpg

    据石刻碑文记载,叶界石刻可能刻有清朝晚期至的民国期间,像这样的石刻,大龙山不计其数,目前卒子已经收集了约两百多处大龙山民间石刻,国内颇为罕见。图十三:叶界石刻

27.jpg

    石刻题材以丰富多彩,各个姓氏都有,各个家族也都有。这些石刻能够保存下来,是研究安庆地方文化历史重要物证。图十四:鲍冲湖花岗石叶界石刻

28-1.jpg

(本篇完)

2017-09-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2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9-21 08:17 编辑

山口纱帽山朱旭昶与朱曾若墓——卒子走遍安庆
山口纱帽山朱旭昶与朱曾若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首先祝贺由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广新局、安庆地方志办主办的安庆建城800周年图片展在安庆市美术馆展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纱帽山的一处康熙五十五年古墓。图一:山口镇纱帽山

901.jpg

 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原属怀宁县,称为山口乡,其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图二:朱氏康熙古墓

902.jpg

  山口镇内有七百余多年历史的府城隍庙、御葬、古井、古城墙遗址,还有“杀尽(汗)奸”石刻、清朝一品大员杨汝穀墓、“石门秋泛”、“雁叉鱼灯”、“柏子晴览”等景点、金岭寺、万佛洞等,过去卒子曾介绍很多。图三:朱氏康熙古墓位置

903.jpg

  山口历史悠久,公元225年就出现在正史皇帝“本记”里,比怀宁县命名早185年,比安庆建城早1035年。唐宋时期,皖口两度成为怀宁县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挟皖河,濒长江,拥石门湖,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争夺战争。图四:朱氏康熙古墓前的石望柱

904.jpg

  山口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纱帽山,山势奇特,今天卒子介绍的康熙五十五年古墓就位于半山间。中腹平缓开阔似坐毡,后背突兀象乌纱,左面山峰如双蟠龙,右面山岭若俩卧虎。登极远眺,如虹大江,烟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楼。图五:朱氏康熙古墓与墓前的望柱

905.jpg

  石门湖水面辽阔,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少鸥翔集。“柏子晴岚”、“石门泛秋”、“雁汊渔灯”是怀宁县十二景的三景。独特的山水风光,令历代文人墨客迷恋往返。其中唐朝诗人李涉的《井栏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过皖口》、《至皖口》、《别皖口》,黄庭坚的《向皖口》、明刘基的《江行》、清方都镐的《石门秋泛》,均成为古诗精品。图六: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906.jpg

  山口纱帽山,山势奇特。中腹平缓开阔似坐毡,后背突兀象乌纱,左面山峰如双蟠龙,右面山岭若俩卧虎。位于半山腰间有一座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今三百余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二位朱氏先祖。图七: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907.jpg

  其中一位朱旭昶,字云叟,后裔又称云公后裔。另一位朱曾若,字音章,后裔又称音公后裔。此二人为朱氏后裔修建,二人是兄弟还是父子,不详。据卒子猜测,此二人逝世至少几十年,据推测为清朝顺治以前,相关历史等待研究。图八: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908.jpg

  从碑文上看,由当时清朝朝廷一位自称愚侄婿门生胡**的岁进士,“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当然不是真正的进士。图九: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909.jpg

  山口出名人,原来宋代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仅宋代即有进士160名。北宋一朝,双井村出进士48名;历代有丞相2名,尚书16名,正一品官员3名,从一品1名,正二品5名,从二品4名;知名文学艺术家21名。宋代名臣徐禧布衣腾达,胸蟠甲兵,殉节永乐城,有“宋殒长城”之叹。图十: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910.jpg

(本篇完)

2017-09-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9-22 11:18 编辑

里仁宝山火山岩(待考)——卒子走遍安庆
里仁宝山火山岩(待定)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里仁宝山火山岩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里仁村宝山村民组的一处疑似火山岩的地带,目前只是卒子猜测、待考,相关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图一:里仁宝山火山岩(待考)

11-1.jpg


    桐城青草镇属于大别山东部地区超高压变质杂岩带,有着其地质变形历史。图二:里仁宝山火山岩局部

12.jpg

    桐城市各乡镇地层,由磨子潭至晓天和县城至乌石埝深断裂分隔为三个自然区,分别称为北区、中区和东南区。前两者属大别山地层区,后者属扬子地层区安庆小区。图三:里仁宝山火山岩颗粒

15-1.jpg


    东南区地层分布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分布唐湾以北与舒城县交界处,岩性为黑云角闪片麻岩、二长片麻岩、浅粒岩。图四:里仁宝山火山岩

16.jpg


    分布于挂镇一带,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岩、页岩,厚一公里至二公里。图五:卒子航拍里仁宝山火山岩一带

17.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质带位于桐城的青草塥、新安渡、范家岗、姚岗等地,为紫红色中至巨厚层砂岩、砂砾岩,胶结不紧,厚二公里半至四公里半。图六:里仁宝山火山岩局部

20-1.jpg


    分布丘陵、平原低洼地区,为棕红色网状粘土,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等,厚大于近二十米。图七:里仁宝山火山岩颗粒

21.jpg


    桐城的岩石除各系地层大量沉积岩石外,还有火成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图八:里仁宝山火山岩

25-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宝山大概就属于喷出岩。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上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就是侵入岩。岩浆由火山喷发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喷出岩。典型的喷出岩是玄武岩。图九:里仁宝山老屋墙体

26.jpg

    从桐城挂镇地区地质填图资料表明,超高压变质杂岩经历了四期变形事件,也许正是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演化模式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和年代学证据。图十:里仁宝山

30-1.jpg


    里仁村位于青草镇区西北部,大沙河北岸,由原蒋畈、里仁村合并而成,里仁村这处叫宝山的地方,远远望去,与平常的小山截然不同。图十一:火山岩里很大的颗粒

31.jpg


    宝山有着火山岩石的特点。可以猜想,亿万年前这里可能有一定规模的古火山喷发中心区,古火山形态保存良好,环形山脉、环状断裂、放射状断裂、塌陷火山洼地和复合穹丘等火山构造诸要素均清晰可见。图十二:里仁宝山火山岩

35-1.jpg


    里仁宝山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其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态典型,平面近似圆型,直径约一平方公里,地面形态为一边缘高、中间低的盆形凹地,属典型的塌陷火山洼地,岩相种类配套齐全,构造形迹清晰可见。图十三:火山岩局部

37.jpg


    由火山灰流形成的结凝灰岩层面上,常见到大片出露的不规则灰岩混合构造,显示了层状火山岩层面冷却收缩的特有遗迹,渐渐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图十四:卒子航拍、服务安庆

45-1.jpg


(本篇完)

2017-09-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飞旗寨——卒子走遍安庆
长生飞旗寨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3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长生飞旗寨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是莲云乡与中关乡交接分界处,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飞旗寨一角

07-1.jpg


    飞旗寨位于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海拔1046米,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明末士人修之以防流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飞旗寨有着悠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大别山闻名的七十二大寨中曾经有着崇高的地位。图二:飞旗寨标识

11-1.jpg


    据《清史稿列传二十七》记载,“土寇余尚鉴挟明宗室统锜和声桓余党据险为二十余寨,掠桐城、潜山、太湖诸县。日芃遣副将梁大用等督兵讨之,克皖涧寨,进围飞旗寨,断水道,分兵四路合击,拔之。又破桃围等寨,擒戮统锜、尚鉴,余大小和山等十八寨皆降。”图三:飞旗寨风景

15-1.jpg


    清史稿这段文字中记有皖涧寨、飞旗寨、桃围寨、大小和山寨,唯有进攻飞旗寨讲述了细节,可见飞旗寨的重要性。图四:飞旗寨能看到周边数里情况

18-1.jpg


    据台湾文献王葆心所著《蕲黄四十八寨纪事》记录,“二月初四日(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鲁监国四年)统锜奉為石城王,居飞旗寨,以镇中枢;规定法制,以永历正朔,铸造符印。各寨来谒,以次拜官,自部院、总镇、抚按、科道、监司、郡县皆备。于是,皖中英、霍之程元、萧时泰、侯应龙等,潜、太之陈汉山、吕孟、陈尽、汤时行等二十四寨皆归命,不附者以兵降之;太湖知县李世洽、霍山知县门毓英各婴城固守。七月,授故安庆知府傅梦弼部院职。故潜山典史傅谦之、故鄱阳从淮王起义诸生桂蟾、故公安贡生号义堂和尚者各受职,居皖涧寨,为飞旗外护;各名寨皆属焉。于是,统錡内抚有二十四寨,外联络蕲、黄四十八寨俱来归;更分兵置各寨,纠声桓党众以广声援。”王葆心所著的文字表明,明皇室后裔朱统锜据飞旗寨称石城王,先是皖属二十四寨归附,后蕲黄四十八寨归附,成为南明政权一支强大的抗清力量。图五:飞旗寨

20-1.jpg


    从《清史稿列传二十七》和《蕲黄四十八寨纪事》中可以看出,岳西的飞旗寨在明末清初时,是大别山闻名的七十二大寨的总寨。据了解,飞旗寨始建于1637年或更早的时间。图六:飞旗寨风景

22-1.jpg


    飞旗寨主峰海拔1064米,东南两面悬崖峭壁,西面襟接桃园寨,北面山峦绵延,可拾级而上。现存古寨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当时张献忠入境,安庆抚臣史可法“檄山中之豪,多筑寨自守”。山寨附近豪绅纠集明军残部据山抗衡,张献忠麾军攻寨,万箭齐发,射断山顶众多旗绳,随风飘扬,守军溃散。飞旗寨由此得名。图七:飞旗寨怪石与水源

25-1.jpg

    据潜山民国九年县志记载:“飞旗寨位于潜山北乡,遗迹尚存,海拔1046米,明末士人修之以防流寇。张献中曾三攻此寨,射断旗绳战旗飞落获胜,因此名飞旗寨。”从潜山县志中不能看出具体建寨时间,但可知是明末,用途是修之以防流寇,这里的流寇是指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图八:飞旗寨是驴友的圣地

28-1.jpg

    《明史记事本末》第75卷记载:崇祯九年“二月丙子,贼陷潜山。”又载:“十年正月丙午,老回回等趋桐城。”“闰四月,群盗盘踞江北,老回回等八营,谋避暑六安,乃散入潜山、太湖诸岭阴林樾以息马,时出抄掠。”“七月,以史可法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等处军务,时以寇患,故创设。”图九:很多驴友常常去飞旗寨旅游

30-1.jpg

    从《明史记事本末》的记载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军第一次到潜山是崇祯九年即1636年,后详细介绍了老回回部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进犯潜山等地一事。图十:飞旗寨现存寨门

33-1.jpg


    老回回,真名马守应,陕西绥德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1637年时张献忠、罗汝才在其麾下。因“寇患猖獗”,明朝廷专门任史可法为右佥都御史平寇。图十一:飞旗寨风景

35-1.jpg


    史可法上任后,“檄山中之豪,各筑寨自守,官府资以火器财物,屡有保安之功。”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有个特点,对贫民秋毫无犯,但对地主豪绅手段残忍,财物肯定被劫,有时甚至性命不保。史可法利用农民起义军打击地主豪绅的特点,要求地主豪绅出钱筑寨自守,官府资助部分火器财物,从民国时的潜山县志看,岳西的大部分山寨应该都是那时所建,建寨的形式是民建公助。图十二:飞旗寨

38-1.jpg

     据《石城王兵败飞旗寨》一文,查阅了飞旗寨下的储氏族谱《储氏四德堂族谱》,其中《志逵公传记》载:“志逵公……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寇窜天堂,山民结寨自卫。公驻飞旗寨,贼不敢犯。”也从民间文献角度印证了飞旗寨至少建于1637年。图十三:飞旗寨顶峰看到四周

40-1.jpg


(本篇完)

2017-09-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清静寺——卒子走遍安庆
斑竹清静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斑竹清静寺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岳西县来榜镇公界山

20-1.jpg

    安庆市岳西县境内三条山脉构成“大”字形山脊控制全县,连接千米以上山峰六十九座,千米以下五百米以上山峰六十六座。图二:清静寺公界庵

35-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多丛山脉”。这条山脉主要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图三:清静寺四位图

40-1.jpg

  据志书记载,来榜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结群而居,黄泥古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作佐证。三国时期,魏国曹操部将曾在马元村屯兵牧马,马元寨名因此而来。图四:从清静寺一侧看整个寺庙

42-1.jpg

    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榜眼在此结庐而居攻书,并演绎出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来榜便因故得名。明清时代,随着手工业的兴起,钟形山南面沿河建立了许多手工作坊、店铺,并逐渐成了来榜老街。明清以来,来榜古镇就是重要机构的驻地,因此古镇的驿站亦极为重要,每天都有快马疾驰,邮差投递。图五:岳西县古时属潜山县

45-1.jpg

    明清时期盐业归官府经营。在古镇的十字枢纽处,官府设有盐卡子衙门,专门管理来往盐业运输,因此来榜街以上地带称“衙头畈”。因为古镇的商业发达,在此又产生了护商团队。来榜商团,闻名数县。图六:清静寺牌匾

48-1.jpg

    斑竹村座落于来榜镇北部,东与公山村交界,南与来榜村接壤,西与和平乡毗邻,北与关河村相连,是由原斑竹和永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七平方公里。斑竹村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俗有“天堂九冲十三畈,抵不上上清斑竹畈”的美誉。自古以来,斑竹这块地方以养桑园、瓜蒌和茶叶闻名。图七:来榜镇清静寺

50-1.jpg


    佛教禅宗在岳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岳西的山山水水间有着浓浓的佛教禅宗氛围,时时洋溢着厚厚的佛教禅宗气息。岳西上空,俯瞰下望,许多山头又象狮子形状,并都在狮子头上建有寺庙,如司空山、妙道山、二祖山、四望山、公界山等都是这样。图八:公界庵古石墩

53-1.jpg


    明朝万历甲午(公元1594年)有临济法派传人真理、真叶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扩建庵堂殿宇僧房、斋舍四十余间;周围陡续建造了川心庵、雪山庵、来月庵、长岭庵、广慧庵、普济庵、洁云庵、慧穆庵、延寿庵、圹埂庵等十几座脚庵。图九:公界庵遗址

55-1.jpg

    斑竹清静寺原名公界庵,有清朝石墩数座,庵址位于公界山山脚的山峦中,这座寺庙建于清朝。公界庵,本乡土地灵。后毁。近年重建之后,改名清静寺,寺庙占地二百余平方米。图十:清静寺大雄宝殿

60-1.jpg


(本篇完)

2017-09-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4: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步金粟庵石塔与古井——卒子走遍安庆
八步金粟庵石塔与古井
——安庆石塔、古井系列
第13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八步金粟庵石塔与古井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原八步村,现八步村并入鲍冲湖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金粟庵巨石

115-1.jpg

    鲍冲湖村由原八步村与鲍冲村合并而来。八步村,原是驿道十八步逐步演变而来,这里有着巨大花岗岩、有些叠竖成柱、有些伴依相抱。风景独特,是安庆的后花园。图二:金粟庵石塔正面

117.jpg


     鲍冲湖波光潋滟,湖中岛屿杂花生树,映山红灿如霞锦。在十八步古驿道,有一题联:“歇脚聊古今,十八步,胜地名区,却当两县通衢,多少游人都坐坐;清心有茶水,三五盏,生津解渴,只用几枚铜钞,往来过客试尝尝。”可见,当年是相当繁华和热闹了。图三:金粟庵石塔侧面

120-1.jpg


     前不久,闻“金粟庵”火炼佛大殿,便亲自探访,传说“金身经火炼,粟粥献心诚”,“百岁修心成活佛,一朝火炼是金身”。当年的金粟庵是鲍冲湖一带名气不小的寺庙。图四:网图修行僧尼

122-1.jpg


    大龙山特不类他山,优美幽清的自然原生态令人心旷神怡。鲍冲湖村原八步一带山峦两旁、奇石临立。在原八步村一侧的山腰处,金粟庵遗址依然存留于世。图五:金粟庵石塔构件

125-1.jpg


    在金粟庵遗址后山腰,有一座金粟庵师祖石塔,始建不详,从麻石风化面看,应该是清朝时期建立的石塔。图六:金粟庵石塔葫芦顶

128.jpg

    金粟庵石塔高约二米,原由弟子捐资兴建,形制为六角三层楼阁式麻石雕凿塔。图七:金粟庵石塔

130-1.jpg


    不知何时塔被毁,近现代又由村人将被毁石塔重新修建。遗憾的是,金粟庵石塔宝塔葫芦顶并没有被用,而使用了碎石拼装,就在石塔边不边,金粟庵石塔的葫芦顶就散落在地。图八:金粟庵石塔

132.jpg


    另有一块原金粟庵石塔石构件也散落在地,这是一块石塔圆窗石构件,但是在石塔重修过程,为何没有被安放到石塔内,不详。图九:金粟庵石塔为麻石建筑

135-1.jpg


    金粟庵石塔或为墓塔,始建年代不详。在石塔边,还有二个砖石叠加的石古井,一个清水、一个浊水。图十:金粟庵石塔上的金牛

138.jpg


    多少年前,金粟庵内修行的人或在这里洗漱或饮用。这古井与一边的水池,经历了百年风雨,却又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图十一:金粟庵石塔石构件

140-1.jpg

    大龙山清秀,鲍冲湖村原八步村四面皆巍峦杰嶂,环布缭绕,面直小龙山,突兀正立。绵亘四境皆数里,千岩万壑,不可以形状名计。图十二:金粟庵石塔葫芦顶

145-1.jpg


  古时,八步住户少,是连接枞阳与怀宁重要交通驿道,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常有野狼野猪出没。图十三:金粟庵石塔圆窗石残件

150-1.jpg


    鲍冲村与八步村四周皆山,山中巨岩,侧足而入,现遗留金粟庵石塔与古井。今犹存。图十四:金粟庵石塔与古井

155-1.jpg

    金粟庵,遗存有数百余平方米,一进一院。院后有坡,坡上伫立石塔。石塔与金粟庵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图十五:金粟庵古井(清水井)

DSC_8547.jpg

    石塔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各地。自明清两朝开始,佛教逐渐产生了独特的类型石塔,有楼阁式石塔、密檐式石塔、覆钵式石塔、金刚宝座式石塔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石塔为主流。图十六:金粟庵古井(浊水池)

DSC_8553.jpg


(本篇完)

2017-09-2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蒋氏支祠——卒子走遍安庆
河南蒋氏支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初看,有朋友会误认为今天卒子写的是河南省蒋氏支祠,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却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茅山乡河南村蒋氏支祠。图一:蒋氏支祠位于皖西南群山之间

115-1.jpg

    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图二:蒋氏支祠“龟锦纹”及石鼓

120-1.jpg


    蒋氏支祠六行堂坐落于五河镇(原茅山乡)小河南村,妙道山大峡谷出口处。该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占地四亩,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现旧址保存基本完好。图三:蒋氏支祠门额与保护牌

125-1.jpg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蒋姓在安庆地区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图四:蒋氏支祠戏楼与先祖牌位

130-1.jpg


    走进山环水绕的山间小镇五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六行堂外观上的别具一格尽收眼底。岳西的祠堂大多呈“回”字形结构,祠门与左右跨院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六行堂的祠门比左右跨院朝前多伸出一间,形成“凸”字形结构。这种独特的造型或许就寄予着蒋氏一族希望凸显于世的愿望。图五:蒋氏支祠戏楼

135-1.jpg


    1936年10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中共皖西特委书记何耀榜在茅山六行堂召开潜山、桐城、舒城、岳西、望江、霍山、罗田、黄麻、太湖、宿松等十县的县委和工会会议,宣布奉命成立中共皖鄂边特委,布置筹集粮款、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成立岳霍工委等六项任务。图六:蒋氏支祠大门

140-1.jpg

    河南村境内有县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九处,其中蒋氏支祠“六行堂”曾是红28军军政委高敬亭指挥鄂豫皖游击战争的指挥所,千年古树连理枫、银杏更是久负盛名的“绿色古董”。当卒子走进祠堂的大门。祠堂的大门已经破旧不堪,门上的铜环也锈迹斑斑,或许它们就是两百年沧桑的见证。推开门,那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嘎,吱嘎”声。图七:蒋氏支祠门额石雕

145-1.jpg

    蒋氏支祠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坐西南朝东北,房屋七十五间,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平面为一轴三进带左右跨院的四合院形式,整体建筑呈“凸”字形布局,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抬梁式屋架,三合土地面。图八:蒋氏支祠穹顶

150-1.jpg


    蒋氏支祠建筑华美精致,戏楼的顶部采取的是穹庐式藻井装修,上面绘有精美的花草图案。这是一般戏楼没有的独特造型。戏楼两边建有约十米长的看台,加上前庭和中厅,可以容纳近千人看戏。曾经的千人涌动的宏大场面,显露出蒋家当年的富贵荣华。图九:蒋氏支祠匾额

155-1.jpg


     蒋氏支祠六行堂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河镇小河南村,红二十八军在此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又称“小河南会议”,该祠亦名“小河南会议旧址”。蒋氏支祠六行堂,是安庆地区,乃至于皖西南地区非常优秀的古建筑之一。该建筑既了安庆地区红色旅游的珍贵资源,也是一处很有研究价值的乡土传统建筑。图十:蒋氏支祠木雕

160-1.jpg


    原茅山乡的蒋氏支祠气势恢宏,不同凡响,这座高大雄伟的祠堂屹立在皖西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之间,蒋氏支祠,又称六行堂,位于茅山乡河南村,至今近两百年。六行堂门框上雕刻的花纹很特别,这种被称为“龟锦纹”,象征着健康长存。图十一:蒋氏支祠局部

165-1.jpg

    蒋氏支祠六行堂除了是家族祭祀,共商族务的场所。厢房里摆着一抬小轿,这就是当年高敬亭受伤时乘坐的轿子。墙壁上红军的“请假制度”也依稀可辨。除了它们,我再也看不到那段红色记忆的痕迹。图十二:蒋氏支祠内部

170-1.jpg


(本篇完)

2017-09-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14: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9-30 14:45 编辑

白云面山碉堡——卒子走遍安庆
白云面山碉堡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面山碉堡。图一:洪铺镇白云村面山
70.jpg
    日本侵略军自1938年6月入侵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侵占怀宁长达七年零二个月。日军在怀宁土地上烧、杀、淫、掳,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二:洪铺镇白云村面山碉堡
65.jpg

    洪铺镇是一个老集镇,是通往怀宁三桥、温桥等乡镇通往安庆的交通要道。日军占据洪铺镇,大本营设在坝埂,在重要据点集中驻兵,在与国统区交界的高山要塞,用残暴的手段强征民夫,修筑工事,设立岗哨,先后在哨山等地筑有碉堡。图三:从面山碉堡可以俯视整个洪铺镇
63.jpg

    在修筑面山碉堡的过程中,日军残酷役使大批中国劳工,就地搜集材料,以山石、木材,构筑圆形工事,圈以竹钉、铁丝网,有交通壕、电话与外界沟通。每个工事称一“棚”,驻兵五至七人或几十人不等,企图以此牢固控制占领区,以达到其长久军事占领、资源掠夺和法西斯统治之目的。图四:白云村面山碉堡位置
60.jpg

    日军利用面山碉堡等为依托,四面还有哨山碉堡、以及之前卒子介绍的其它碉堡相互形成犄角之势,又相互为联系。四处侵略,嗜血成性,凶残之极,视中国人生命为草芥,随意滥捕滥杀,恣意放火,烧毁房屋。图五:左上图为其它地区发现的日军碉堡
53.jpg

    1938年6月,日军攻陷安庆,侵占高河埠及周边地区后迅速分兵驻守。期间,日军侵占怀宁各个重要交通要道,并在洪家铺的面山等周边四个山丘设立军营,建筑碉堡,驻军最多时达数百余人。图六: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50.jpg

    以白云村面山为基础,日军还筑有碉堡,这里又称面山碉堡。1938年6月12日,日本侵占怀宁县城安庆。二天后,也就是6月14日,侵占高河埠及周边地区。又二天后,6月18日,攻占洪铺,怀宁成为半沦陷区。图七: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45.jpg

    面山,一个不足二百米高程的小山丘,日军却格外看重,并在此山设立用民房砖瓦和山间碎石建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而成的防御工事。1939年5月,日军116师团再次入侵洪铺,并驻军洪铺,驻军为西甸部,三人。图八:日本占地摄影师拍摄的日军在华东地区真实照片
40.jpg

    日军在怀宁,实行最野蛮最凶残的政策,犯下了极为残暴的罪行。日军侵占怀宁一带,圈占大片土地,四周钉桩,拉起铁丝网,网上挂起洋铁瓶。周边民房被拆除,良田作为军用菜地。日军在占面山周边修建大批营房、碉堡、岗楼等工事,用枪杀、刀劈等残暴手段禁止中国人在周边土地上耕种,造成一边是大批农民无地可耕,另一边是大片土地荒芜。图九: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35.jpg

    与卒子一同前往面山碉堡的是当地一位农民,他说,他的父亲曾经就为日军挑过粮食。当时,在怀宁一带,日军并不是主力,而主力却是上海的伪军。图十: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33.jpg

    日本侵略军在怀宁洪铺镇的面山碉堡为近代军事据点,是侵华日军对我同胞实行烧、杀、淫、掳的魔窟,也是日寇所犯下的暴行的铁证。图十一: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30.jpg

    侵华日军面山碉堡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面山。日军每到之处,即奸淫掳掠,控制沦陷区的食盐供应,强占山林、土地、房屋,摧残劳工,强迫大量劳工从事各种繁重劳役。在日军残暴统治下,怀宁沦陷区人民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生命财产随时可能被剥夺,农业凋敝、市场萧条,许多原本活跃的市面,成为无人区。图十二:白云面山碉堡遗迹
15.jpg
(本篇完)
2017-09-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1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10-15 11:08 编辑

油榨红花寨——卒子走遍安庆
油榨红花寨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3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韭山乡油榨村的红花寨。图一:远望红花寨

20171002 001.jpg

    红花寨位于宿松县原韭山乡油榨村,现并入的五里乡。据资料记载,红花寨位于韭山乡油炸村,寨高256米。图二:铁塔之间就是红花寨

20171002 003.jpg


    红花寨有关资料并不多,据记载清朝末年衰败,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外有八国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滥杀无辜。清朝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安庆被曾国藩攻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所部败走太湖到宿松县,准备渡江去广德招兵,部下意见分歧,未成。转而经湖北英山到安徽肥西与淮南捻军会合抗清。八月初十在宿松县红鹤寨梅树沟杀了雳堂的道保、九月十六在英山麻布崖六担课杀了雳堂的道和、鼎堂今培妣江氏、命丧太平兵乱。饥荒苗疫天花,麻疹,伤寒、霍乱,自然干旱,水灾,血吸虫病,朝政盘剥。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出走未归的,殁葬失考的、绝后成片的,惨不忍睹,居然,能留下些许根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图三:铁塔之间就是红花寨

2011.jpg


    红花寨,是卒子一直想探寻的山寨之一。不久前,与宿松小哥一起前往这座早已被遗忘的清军太平军战斗遗址了。我们一行从山脚的养猪场上山,半山全是一人高的茅草,荆棘丛生。图四:被荆棘划伤的手背

20171002_093702.jpg


    红花寨是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从武昌挥师东下,从湖北省蕲州、黄梅挺进至宿松的一个重要山寨。太平军从湖北省蕲州方面,经芭茅街上小隘岭入宿松县境;又一路军从黄梅方面,兵分两路,一从界子岭出佛座岭,一从亭前驿出二郎河,最后会师宿松县城。太平军占领宿松后,乘胜前进,连破安庆、芜湖、太平等军事重镇,攻克合肥,清巡抚江忠源败死,从此宿松局势益趋稳定。图五:路线图

20154-1.jpg

  太平军回师宿松,转战鄂东诸县,威慑整个皖西南。宿松知县刘东书、乡勇练总贺映黎抗击太平军,均战败身死。太平军石达开率胡以晃、罗大纲等部,从宿松江面袭击鄱阳湖清军座营。清军暗派训导周元度代理宿松县事,袭扰太平军。太平军驻守宿松,因大旱岁饥,斗米价值千钱,太平军节食缩饷,周济灾民,获救无数。图六:清军鲍超

20171002 005.jpg

    清兵将军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统率领各军,由黄梅乘虚而入,进驻宿松。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凉亭河西之团坡山,死伤各相当。再战于枫香驿之东门山,因清军驱使乡勇为内应,太平军败退太湖。太平军与清军相峙在太、宿边境。后来清军进窥石牌,围攻安庆。经三河大战,清军都兴阿、多隆阿、鲍超先后率败军退守宿松。图七:夜下红花寨

20171002 006.jpg

    太平军陈玉成亲率大军追击清军,直逼二郎河,连营数十里,与清军大战梅墩畈花凉亭。最后是清军胜,太平军退守太湖。清军檄调候补道蒋凝学臬司唐训方来驻宿松,堵击太平军西进。曾国藩统率清兵水陆全军进驻宿松县城。安庆失守后,宿松重新陷于清廷统治之下。图八:黑夜下的红花寨一片漆黑

20171002 008.jpg


    我们顺着当年清军太平军的路线,爬上这座并不算高的小山。带路的小哥说是路熟,在一片茅草地将原本右行山寨的路带反,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夜爬山寨经历。见过很多人爬山,但卒子此行与他们爬山是有一些区别的。下午五点一刻,我们仍然在一个山地的阳面,爬过一片片荆棘丛,此时连动物也不走的阳面山坡。爬山期间,我们随身携带水和食品都没有,可怕是居然没有带照明,手机电还没有多少。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已经消耗了绝大多数体力。秋天把田野染成了一片金黄,迎面而来的秋风是如此的轻,而我们却在一座荒芜的山间上下不能。图九:傍晚时分的山寨另一个山坡

20171002 009.jpg

    在卒子的带领下,我们在五点半翻超了一个不大的山坡,来到山寨的阴面一处山沟,我们从山沟垂直降下。这是一片土壤很松的山沟,因为在山的阴面,所以荆棘很少。秋天的天空最美。入夜格外静悄悄,此时天已经快速的变成了淡红色,卒子目测居山下大约还有二百米高程。图十:傍晚山间的野路就是这样

20171002 013.jpg


    太阳逐渐地落下,我们离天黑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一但太阳落山,留下了一片红霞,离天黑只有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我带着小哥,从大约二百米高程的山坡,垂直下山。又是一片可恶的茅草,茅草下,全是长年流水冲过的沟涧,天快速的变成漆黑一片,天上闪烁着数不胜数的星星,好像天上的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照亮黑夜,照亮了贪玩的孩子回家的路。图十一:入夜的山寨山坡

20171002 014.jpg


    在已经感觉即将天要变成漆黑的时候,卒子常年爬山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此时,我们协商了二套方案。在天完全黑的时候尽可能向山脚移动;另外如果不能移动就原地背靠背等到天亮下山。没有食物、没有水,在山沟里随时会遇到下山觅食的野生动物。卒子毅然拨开一人多高的茅草,就在绝望中,兴奋了!兴奋了!原来离我们不到几米的地方,有一座吴家坟冢,很快就赶到山脚。一次未遂的攀爬山寨的经历,与大家共享。红花寨,我会再次挑战你!图十二:入深的红花寨

20171002 013.jpg


(本篇完)

2017-10-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10-9 11:40 编辑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凤栖百年枫树与王家老屋
——安庆古树与古宅系列
第13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与怀宁县、太湖县三县交界的村庄。图一:凤栖百年枫树

102-1.jpg

   凤栖村原名先锋村,是望江县与太湖县、怀宁县三县接壤的古村落,四面是山,交通闭塞,进山一条路、出路路一条,由于交通不便,人口流失严重,先锋村原属太湖县,现划入望江县鸦滩镇。这里土地近二千亩,人口却只有二千余人。图二:凤栖百年枫树与水塘

105-1.jpg

    凤栖村,意思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因村境内凤形山较多,素有凤凰栖息之传说。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鸦滩镇西北的山区古村落,与怀宁、太湖三县交界,地处大别山余脉的香茗山北麓,也是望江县最边远的小村之一。卒子专程到访此处。图三:百年枫树

107-1.jpg

    先锋村,一直向香茗山深处有一个山冲叫陶冲,大概是最早居民以陶姓为主。明末清初,由安庆其它地方移民来的王姓渐渐占据了这个陶冲,先后建起了数座王氏堂轩和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座建于清初的王家老屋。图四:凤栖百年枫树树龄一百四、五十年

108-1.jpg

    王家老屋位于原先锋村陶冲最深处,走到这里仿佛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建于清朝初期,清朝咸丰年间,长毛(太平军)溃败逃走时,曾放火将王家老屋烧毁,所幸一进门楼没有烧尽,所以今天卒子给大家拍照的木门楼是清朝建筑,但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图五:航拍凤栖王家老屋

109-1.jpg

    鸦滩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西北部,距县城四十余公里。东与望江县高士镇接壤,东南临武昌湖,南与长岭镇交界,西邻太湖县大石乡、徐桥镇、北与新仓镇接壤,东北与怀宁县雷埠乡相连。图六:凤栖王家老屋大门、上马石、旗杆夹

110-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王家老屋在先锋村的陶冲境内,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三国时期,先祖们在此垦殖。清朝光绪初年增设码头镇,后成为码头乡,九十年代并入鸦滩镇。图七:王家老屋屋前的上马石

112-1.jpg

    卒子前往望江的西北这个陶冲的角落里,发现陶冲真是望江目前保留最完好的原始古村落,这里以三槐王氏姓氏为主,先后建起多座王氏堂轩和王氏宗祠。图八:王家老屋局部

115-1.jpg

    王家老屋位于王家上湾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就清朝建筑,王氏在此繁衍了大约十六、七代人,数起来应该有三百来年。图九:王家老屋大门与上马石

118-1.jpg

   王家老屋位于一个叫王家上湾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叫王家大湾和王家下湾。王家老屋有别于安庆地区其它老屋的建筑风格,一进门楼为砖木结构,门楼外设有长条木椅。图十:王家老屋神堂供奉着木雕神像

120-1.jpg

    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老屋前后左右厢房有一百多间房屋,建筑格局古朴浑厚,沙石做基,青石为槛,灰瓦盖顶,飞檐过雨。路面或青石铺就或依山凿成,老屋处处是风霜的痕迹。图十一:王家老屋门楼木长椅

122-1.jpg

    王家老屋屋前有一个大水塘,水塘边有一棵一百四、五十年的枫香树。安庆多枫树,上百年的更是比比皆是。枫香树是上等木料,树质致密,树干笔直,自然香味,防虫,颜色红润。图十二:王家老屋局部

133-1.jpg

    王家老屋神堂供了一尊木雕先祖像,在安庆地区极为少见,老屋还有小型的戏台,还残存有木质楼梯,过去的隼接真是了不起。图十三:王家老屋局部

126-1.jpg

    据了解,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氏,出了一位王之庆的安庆名人。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当然这里的王氏与陶冲的王氏并不是一支王氏。图十四:王家老屋局部

127-1.jpg

  王之庆幼年家贫,“躬耕养父母,读书尚奇节”,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尤其仰慕爱国大诗人屈原。著有诗文集多册,惜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篇《草堂印月池记》。图十五: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130-1.jpg

    在陶冲还有数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王氏堂轩,但唯一保留下来的王氏百年老屋,距今数百年,走进这深深宅院,厅堂的木柱一幅对联“门前月山相映千年树,户后金牛起舞贺新春”。王家老屋屋前这棵枫香树距今已经一百四、五十年。图十六:王家老屋厅堂立柱

132-1.jpg

  老宅的主人的后裔现在渐渐离开这个交通鼻塞的村落。这栋老宅,穿斗式木架结构,高墙、深院、重门,典型的清末建筑风格。前后共三进房屋,后来翻新过的,墙壁经过粉刷,最后一进的木门槛与门窗,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图十七:王家老屋过道与神堂

160-1.jpg

  王氏老屋坚固美观,可见当年富贵气。门窗栏杆是精致雕花的木雕栏杆,老宅院保留着传统的门窗和斗拱、挑檐,建筑这栋老屋当年考究很久。图十八:王家老屋屋顶局部

135-1.jpg

  王氏大屋,总体呈四方形状,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于清朝初期,厚实的木质大门门把手,如今都泛着历史的陈旧感和沧桑感。图十九:王家老屋局部

137-1.jpg

  老屋的大门就是一个山包,不知道当年屋主人是怎样考虑在此建筑老屋的。老屋的大门口是一块块大青石板铺成,门口倚墙有两条光滑的长条旗杆夹,卒子猜想当年屋主人是武将出生。图二十: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140-1.jpg

  走进大门,是宽阔亮敞的大明堂,大青石板铺就。穿过明堂就来到厅堂。整个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每个房间均开有木格南窗,房间采光好。下层房间地板高出地面十几厘米,防潮湿。房间之间又隔着弄堂,隐秘幽静。图二十一: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141-1.jpg

    可想,当年王氏建造这座大屋,除了房屋外观牢固坚实大气,里面的各房各处也都舒适精细,历经百多年的风雨和战乱,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也属不易。如今来看,也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图二十二:王家老屋屋前的旗杆夹

142-1.jpg

  王家老屋前的旗杆夹石,位于王家上湾王家老屋屋前的一对旗杆石,亦称夹板石。高约一米多,宽约四十公分,由青石体一式两块组成。图二十三:航拍王家老屋拼图

144-1.jpg

    旗杆夹石偏上端各方孔两眼,为立杆升旗之用。此石镌立时间较长,已纹理斑驳,遍体鳞伤,标识全无。下面有圆孔。据村里老人介绍,这对旗杆夹石在咸丰年间湘军李续宾部为攻取太湖咽喉新仓镇前,曾到这里。后来再了解,太平军石达开曾在王家老屋对面的一个山包上立山寨,以后卒子再次单独介绍此寨。图二十四:王家老屋已经倒塌的厢房

150-1.jpg

   村里一个村民向卒子介绍,老屋前还有一对上马石,王氏老屋曾是村中的富户,门前的上马石就有二个。这是没有经过雕刻的上马石,显得比较质朴。图二十五:王家老屋二侧的厢房

155-1.jpg

(本篇完)

2017-10-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卒子走遍安庆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西美公主山与公主亭
第13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的公主山与公主亭。图一:安庆市岳西县头院镇西美村村标“西美”

110-1.jpg

    西美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部,东面是头陀镇头陀村,南面与头陀镇虎形村接壤,西面与黄尾镇接壤,北面与头陀镇石盆村和梓树村相连。图二:西妹湖与王西妹传说

115-1.jpg


    现在的西美村由原“西美”、“松山”二个小村合并而成。距岳西县城关约五十公里,西美村坐落在秀丽的松山脚下,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图三:西美公主雕像与壁画演绎传说

120-1.jpg

    西美村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松山寨是村内第一高峰,境内山峦起伏,千峰竞秀,景色迷人。山上有很多天然石洞,形成特色,是旅游者观光探幽的理想境地。图四:王莽简介

123-1.jpg

    在西美村的公主山上有这样的一座公主亭,公主亭下有座西美公主石雕像。在西美村,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西汉末期王莽篡位,王莽追刘秀到了安庆地区的岳西县头陀镇的西美村附近的石关乡黄羊村。图五:西美亭

125.jpg

    王莽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惟有刘秀侥幸逃脱,四处奔走逃命,在多次即将被王莽兵马擒获之际,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了东汉王朝。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百姓所称赞、声名远播。此后王莽入朝为官,平步青云。汉哀帝去世之后,王太后诏令王莽回京任大司马,以后王莽可以说是权倾一时,真正掌握着汉室的皇权。汉平帝死后,王莽拥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到了公元八年的时候,王莽取代了汉室成为建立了始建国。图六:西美公主石雕像

135-1.jpg


    民间关于王莽的传说非常的多,大多是王莽和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其中大多也都是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历史的依据。今天卒子介绍的西美村公主山也大概如此。图七:西美亭局部

140-1.jpg


    相传王莽派自己的堂妹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头陀镇西美村官道旁,开了一间茶水店,为南来北往的官商提供茶水,并打听有用的信息。图八:西美公主传说一

165-1.jpg


    王莽率兵来到今天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黄羊村,白天开垦耕地,晚上偷偷练兵。等待机会东山再起,练兵的营房此后被称黄羊殿。图九:西美公主传说二

170-1.jpg


    王莽堂妹人称西湖妹,她所开的茶水店又称“西妹店”。王莽堂妹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当地人称“王西美”。后来王莽做了十多年皇帝,西湖妹又被称为西美公主,西美村就是这样而来。图十:西美亭与公主山

175-1.jpg


    王莽堂妹渐渐融入头陀山水间,她常常在河溪里洗漱、浣纱、梳妆相映,当地人将这条小溪称为西妹湖,她所开的茶水店就在公主山上,为了纪念西美公主,如今的西美村在公主山建造了西美亭,在西美亭下建造了西美公主石雕像。图十一:西美公主传说

DSC_9405.jpg

(本篇完)

2017-10-10


    欢迎您继续支持《卒子走遍安庆》。卒子通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努力,现已走遍安庆地区184个乡镇,1475个村居。将不断完善和改进长篇游记“卒子游记”,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让更多安庆人了解安庆,让更多外乡人了解安庆。宣传安庆、走遍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即将推出“安庆名人墓”明朝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孙将军墓欢迎继续阅读长篇游记“卒子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16: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卒子走遍安庆
百岭“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腹地百岭村的“双忠”墓,即孙临与杨文骢合葬墓。图一:百岭一处洼地背面俗称枫树岭

110.jpg

   龙眠“双忠”孙临与杨文骢墓的确非常难觅,在一个山沟的坡上间,卒子见到抗清的名将孙临与杨文骢两位将军墓。墓穴在高大的枫树林间,非常难以辨认。墓已被盗,墓穴朝向洼陷,墓碑倾斜。查阅资料得知:杨文骢,明朝将军,(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鼎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图二:“双忠墓”是指反清将军孙临与杨文骢的合葬墓

111-1.jpg

    杨文骢,字龙友,官职“少司马中丞”,是明朝兵部侍郎的别称。明朝人喜欢用古称指代官名,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本兵”、“元枢”等,少司马就是兵部侍郎。据《明史·职官志》载: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孙临,字克咸、武公,官职兵部职方司主政,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掌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图三:“双忠墓”想像二位壮士画像图

112-1.jpg

  孙临,明朝将军,(1611-1646),字克咸,改字武公,兵部侍郎孙晋之弟。明末武官。安徽安庆桐城人,诗人,方以智妹夫。明朝崇祯初年,与方以智、方文、钱秉镫、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能文善武,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妾葛嫩娘一同牺牲。孙临少时丧父,从其兄研读书史。讲求治乱御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呼应。自号“武公”、“飞将军”。孙临岳父方孔熠巡抚湖广,遭谗下狱;兄孙晋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清朝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军破南京攻福建。杨文骢军守浙闽间的仙霞关,孙临随至浦城(仙霞关南翼)。清兵一到,孙临自知仙霞关不保拔簪与妻方氏决别曰:“吾义不令杨公独死,汝自为计,归报太夫人矣。”遂策马出营,清兵阻问,他大声回说:“我监军副使孙某也!”广遂被清军俘虏,葛嫩亦被俘。清兵主将见葛嫩姿色美妍,企图侮辱,葛嫩咬碎舌头,含血吐向清兵主将,主将怒不可遏,手刃葛嫩。孙临目睹葛嫩壮烈死去,仰天大笑说:“孙临今日登仙矣!”与杨文骢全家同日殉难于浦城。其妻方氏随一老婢藏匿荒草间。得免一死,二年后归里。图四:“双忠墓”墓碑斜倒、下有三级拜台

115-1.jpg

  孙临与杨文骢同死,横尸路旁,邻近百姓将其就地合葬。并在冢边一大树上写明官爵、姓氏。数年后,其侄孙韦至浦城,依树求尸,但无法辨别孙临和杨文骢尸骨,遂并裹两具骨骸归桐城,台葬于北乡枫香岭(今龙头乡百岭村),人称“双忠墓”,这就是“双忠墓”的由来。图五:明朝将士画像图

117-1.jpg

     孙临外号“飞将军”。史料中称“其慷慨赴死而不悔者,唯孙武公也。”称其为抗清的斗士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临(1611-1646),字克咸,更字武公,安徽桐城人,方以智妹夫。明崇祯初年与方以智、钱田间、周岐等人成立诗社泽社。孙临能文善武,清兵进入江南后,他奋勇参加抗清活动,在福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孙临出身诗书世家,因排行老三常自称为孙三。他少时丧父,从小随伯父研读历史。史料记载幼年时孙临聪慧过人,“于书、传略一涉猎,即解大意。娓娓而谈,或措之笔墨,皆成文章,尤工词赋。”所作《白云歌》云:“泰山云起度江湄,野色断烟心独悲。悲风阵阵江波阔,沙棠舟上冷黄葛。葛衣忽感浦花秋,壮年梦泣生白头。瘦马随军秣陵草,青丝不系红粉楼。楼中泪渍相思枕,长帆东北江中影。送君不尽白云歌,团团寒镜升西岭。从中可略见孙临的诗文功底。图六:“双忠墓”分别刻有康熙与雍正字号

120-1.jpg

    孙临为人豪爽,善言谈,喜结交,通晓声律,擅长吹箫奏曲,于是奇才剑客竞相拜访,时人称其有信陵、平原之风。他生前结交了许多文人豪士,如交钱田间、周农父、左硕人、方涂山、吴应箕等,与复社、永社诸君子相互往来。孙临死后在他生前结交的诸位君子中,许多以身殉国,生者则坚隐不出,显示出了很高的民族气节。孙临生逢国变之际。他的老家安庆桐城兵荒马乱,面对乱世,孙临毅然弃家不顾,奔走吴越,与松江府夏瑗公、陈大樽等结几社复社,讲求御乱制侮之道,与东林党复社相互呼应。图七:明朝安庆地区是战斗的主战场

122-1.jpg

    当时孙临的岳父方孔熠任湖广巡抚,由于遭谗而下狱,其兄孙晋正督师北疆,边事不利,明朝溃不成军。孙晋致函告诫孙临,此时且不可妄谈国事、兵事。面对多事之秋,奸臣当道,孙临略有收敛。此时的江南,许多士大夫天天醉生梦死,一派消极颓废之象。孙临胸怀大志,但恨报国无门,加上其天性风流俊爽,于是终日流连歌台舞榭,盘桓于歌舞声色之中,而不复言国事。当大雪之时,他便邀请诸名士,人人身着戎服,骑骏马,带着歌伎游览于金陵钟山之间。歌伎们身穿红襦,胯围紫貂,抱着琵琶坐在马上。游至梅花之前众人下马,用红地毯铺地,其间置酒席。孙临与诸名士围坐在地毯四周,举起酒杯,让歌伎边弹琵琶,唱塞上曲,边饮酒作诗,“尽醉极欢而归”,以解脱自己心中的苦闷。孙临不仅整日悲歌痛饮,而且玩世不恭。当时的名士侯朝宗诗文名满天下,但此人平时爱说大话。孙临看不惯,常有奚落之意。朝宗纳金陵名妓李香君时,来了许多人在其豪宅捧场喧闹,待曲终人散之后,孙临等来了机会。他与内兄方以智,将脸涂成赤红色,带上假胡须,身着一身黑色短衣,手持利剑,跃墙破窗而入。此时朝宗正准备就寝,孙临将剑掷于案上大声喝叱。朝宗不知是熟人,大惊失色,吓得跪在榻上求饶。孙、方二人见此大笑而出。此事为世人传为笑谈,也正因为孙临如此放荡不羁,因而没有受到党祸的牵连。方以智评价孙临,称其才气过人,然而却溺志于此,担心其“终不能有所作为”。孙临听说后 “亦一笑而已”。图八:“双忠墓”墓碑

123.jpg

    孙临每天依然坚持晨起习武,练剑骑射。出行时则一身短衣,背剑挎弓,一副边塞健儿装,驰骋于山野之间,并自称为“飞将军”。当时有一位叫蔡生,听说孙临双臂有千斤之力,慕其神勇,特前来拜访。孙临从壁上取下弓箭,先请蔡生拉弓。蔡生用尽其力,仍未拉动。孙临从蔡生手中将弓接过,举在胸前略一用力便将弓张满,并数次开合。天黑时,令人点上香火当作箭靶,孙临取出弓箭,连发数箭,箭箭命中。蔡生大惊,高呼“神武公”。图九:“双忠墓”仅存的二位壮士画像图

124-1.jpg

    清朝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后清兵入关,农民军被迫退出北京城,中原大乱。江南士大夫及豪门贵族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以复故土、光祖业相号召,抵抗南下的清军。孙临益痛国难,1644年,清兵攻破扬州。孙临之友杨文骢以兵备副使的身份率兵进驻金山寺,扼守长江,后被提拔擢为常州巡抚,兼沿海督军。当时的唐王朱聿键已入闽中,下诏招纳人才,抵抗清军,时为浙闽总督的杨文骢特向唐王举荐孙临,称孙临为奇侠,善于带兵打仗。唐王下诏,任孙临为监军副使。孙临终于得到了报国的机会,立即准备起程赴闽。当时南昌、杭州已相继失守。孙临率部退至震泽。唐王督师大学士黄道周,率兵攻打徽州。黄道周兵败死于徽州,江西、浙东重新陷入清兵之手。此时鲁王朱以海从海上遁入闽中,孙临趁清兵主力仍未入闽,率兵攻打衢州,未能攻下。年内与杨文骢招募义士,在浙西南龙泉山中操戈训练,并再次攻打衢州,仍未攻下,乃率部扼守仙霞关,策应建宁保闽(福建)。此时十万清兵已入闽,孙临率兵三千驻于关外,杨文骢守在关内。图十:“双忠墓”原有石望柱,现不存

125-1.jpg

    孙临征战时其妾嫩娘随军而行。一日,舟过太湖,孙临因事登岸,嘱军士护葛嫩娘于舟中,不料清兵突至,军士格斗战死。一清军见葛嫩娘貌美,欲逞兽欲,挥刀上前迫使就范。葛嫩娘怒不可遏,以牙咬碎舌头,满嘴鲜血喷向清军官。清军仍无耻步步紧逼,葛嫩娘知难幸免,怒目而吟“愿做吴江一段波”遂扑向湖中,赴水殉难。孙临闻讯率部赶来,击退清兵,网得葛嫩娘尸体,见其臂肩伤痕累累,衣裙紧缝密纫。这是她早已有所防范而采取的措施,以护贞节。葛嫩娘之死向时人展现了她的民族大义,为世人所敬仰。图十一:“双忠墓”碎石拜台

127.jpg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家阳翰笙曾将葛嫩娘事迹搬上舞台。1995年9月出版的新编《桐城县志》的“孙临传”中也记述了葛嫩娘的壮举,赞扬了她崇高的民族气节。葛嫩娘壮烈殉难后,孙临忍住巨大的悲痛,与清军展开血战。杨文骢兵败,退至浦城时被清兵捕获。孙临闻听杨文骢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当即拔簪交给夫人方氏说:“背君弃友,吾不能为”,救不了杨公吾必死矣,你持此簪告知太夫人,“儿死得其所矣!”遂率三千人马杀入关中。战败后,面对清军立地大呼,“我乃监军副使孙武公也”,遂被清军抓获。清军将杨文骢、孙临押至建阳,见二人神勇,劝二人投降。二人破口大骂,威武不屈,均被清军杀害。孙临临刑前对天狂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杨文骢一家三十六口亦同时遇难。图十二:“双忠墓”二位壮士官职与姓氏

130-1.jpg

     《明史》将杨文骢、孙临等人共入“列传”。中载:“(1646年)衢州告急。诚意侯刘孔昭亦驻处州,王令文骢与共援衢。七月大清兵至,文骢不能御,退至浦城,为追骑所获,与监纪孙临俱不降被戮。”文后赞曰:“废兴之故,岂非天道哉。金声等以乌合之师,张皇奋呼,欲挽明祚于已废之后,心离势涣,败不旋踵,何尺寸之能补。然卒能致命遂志,视死如归,事虽无成,亦存其志而已矣!”《明史》对其评价是持肯定态度的。孙临死时年仅36岁。据史料记载:孙临与杨文骢死时尸体横在道旁,附近居住的百姓钦佩二人的作为气节,合力将二人埋于坎瘗大树之下,并刮下树皮将其二人的官爵姓氏写在上面,以为祭拜。孙临的家人得知后,其兄入闽,间关走建阳水东三百里,在士人所表的大树下,“发之求得遗体。尸已毁,两体败,两人骨不可复辨。因并焚于东峰僧舍,分裹置衾枕中复归。以戊子(1648年)冬抵载冲庄,同棺分殓。逾六年甲午(1654年),合葬桐城县东三十里之枫香岭,复为祠三楹,奉两木主。过者必吊,呼为‘双忠墓’”。图十三:“双忠墓”

135-1.jpg

     孙临的大哥孙晋官至兵部侍郎,当是时也督师北疆,与清军抗衡。孙临父亲早死,是随着哥哥长大的。家中有这样的战争环境,难怪他“喜谈兵,骑射击刺之事无不习也。”崇祯十二年,清兵攻入济南,方以智的姑父张秉文战死沙场,姑姑方孟式投大明湖而死;第二年,方孔炤因战事失利被逮下狱。这些事,无不刺激着孙临的神经,他“常衣短衣,骑生马,左右胡服插弓矢,人莫知其儒者也。”看来他是要投笔从戎了。为此他还改了字号。他本字“克咸”,改字“武公”,自号“飞将军”。图十四:“双忠墓”四方位

140-1.jpg

     孙临、杨文骢等人横尸沙场,清军一场杀戮之后。当地居民感佩孙、杨节气,将二人尸体埋在一棵大树下,刮下一块树皮,将二人姓名、官职刻在树上。两年后,孙临的侄儿孙韦到福建寻找叔父尸骨,人们将其领到树下,挖开泥土,两具尸体已经腐作白骨,无法辨认,而杨文骢一家主仆三十六口,皆被清军杀害,已经无后。孙韦便将两具白骨一同背回桐城。又若干年后,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年),二人尸骨被合葬于桐城北乡枫香岭。人们尊崇二公,称为“双忠墓”。传说墓葬之后,寒冬腊月里,忽如一夜春风来,枫香岭上鲜花开遍,因此,当地山民又叫此地为“鲜花地”。人们对英雄的爱敬和对气节的尊崇。即是敌人,这种尊崇也是心下暗折的。乾隆年间,对抗死不屈的官员加以旌表,飞将军孙临赐谥“节愍”,祀昭忠祠。孙临、孙克咸、孙武公、飞将军,又称“节愍公”。图十五:“双忠墓”是安庆一处人文历史厚重的研究地

145-1.jpg

(本篇完)

2017-10-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溪坡尖——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溪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溪坡尖风景点。图一:遥望大龙山三县尖

111.jpg

    杨桥镇宣店村位于大龙山日照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图二:大龙山风景

112-1.jpg

    溪坡尖风景点,实际是一处巨石山岭,一块巨石风化成二至多块巨石,中间裂开。是宣店古移民的精神图腾。图三:宣店背山山顶处巨石

113.jpg

    在漫长的时光里,宣店村是经往大龙山古道上重要的村落,为此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写下了惊艳时光的传奇故事。图四:巨石从中开裂

115-1.jpg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暖阳里,卒子来到宣店村,在如画的美景中,探寻大龙山古道的踪影,一起去回望悠悠的背夫岁月。图五:巨石优美

120-1.jpg

    幽幽大龙山古道,在深谷的险峻曾是背夫的难关,大龙山古道位于一个山坡顶部,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段风景留在山间,那就是宣店溪坡尖。图六:溪坡尖巨石

123.jpg

    一条长长的麻石板路在脚下伸展开来。古老的大龙山古道见证了数百年来的繁荣与辉煌……溪坡尖最独特的就是那山顶的巨石,和那条明初修筑的古驿道,大龙山古道。图七:溪坡尖巨石远望大龙山三县尖

125-1.jpg

    爬上村头背后的山坡,一块标有“溪坡尖”的三个字,似是向人们提示着踏入此界便到了风景优美地。站在溪坡尖上能够看到整个杨桥镇和宣店村。图八:溪坡尖巨石风景

130-1.jpg

     宣店村的溪坡尖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宣姓是安庆最为原始的姓氏。宣店人当年背夫们背着山货经过大龙山到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等等都是必经之路。图九:溪坡尖巨石

133.jpg

    大龙山古道上还有上楼堂、中楼堂和下楼堂等传统民居,当时村户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为种植、农耕为主,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村落群——宣店古村。图十:溪坡尖

135-1.jpg

    溪坡尖,位于宣店村背后的高山上,海拔约三百余米的山顶上,僻静而古老。当年的大龙山古道或许就是从这里上山,也成为往来背夫歇脚的驿站。图十一:溪坡尖巨石

140-1.jpg

    宣店村青山碧水、民风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山间村落和修养的好去处。一条土石路昭示着它走过的漫长时光。清风掠过枝头,松涛阵阵,美景如画。图十二:溪坡尖巨石间的野生植物

142.jpg

    沿着土石路前行,走进这清幽无限的山野中,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前。望过山间传统民居,再透过山顶上优美的风景,望着蜿蜒的古道,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叹为观止。图十三:溪坡尖风景

145-1.jpg

    融融的阳光下,往事如烟,绵延不绝于崇山峻岭和断壁悬崖之中的大龙山,讲述着曾经艰辛的安庆故事。如果说大龙山好地方,溪坡尖就是浏览大龙山的好去处。图十四:溪坡尖

150-1.jpg

(本篇完)

2017-10-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51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14-5-26
精华
1
发表于 2017-10-13 11: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安庆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10-13 12:37 编辑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卒子走遍安庆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记系列
第13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通真村岗竹岗的通真观和一块《奉旨禁革檀越碑》。图一:站在通真观能遥望岳西县天堂镇


    通真观,相传始建于天堂乡老观冲,后迁建于莲云乡道观山,现建于岳西县城西十公里的莲云村朱屋通观村。道观座西北朝东东南,两旁青松翠竹,风景秀丽。图二:通真观


    通真观前视野开阔,能够一目望尽岳西县天堂镇,风景尽收眼底。原道观七道案山,一层高于一层,色彩一道淡于一道,那远处的“南山一柱”天柱山一览无余。图三:通真观大门


    通真观最早建于元朝末年(1340年),通真观是三次易地才到朱屋通观村。现通真观三重大殿,四十余间,建筑面积七百平方米。图四:通真观道士墓


    通真观现有神象七尊,大门前有一对华表、二个石香炉,据查,此石香炉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大殿里面有二段用五级石阶及两旁的石柱郭坊连接三进大殿,也应该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所刻。该观是安庆地区道教重要场所。图五:通真观道士墓碑


    莲云乡莲塘村岗竹岭,通真观位于海拔1570米处,卒子骑摩托车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到此,到时已经傍晚时分。据卒子在道观前后左右观察,有一块碑记,可以揭开通真观的身世。图六:通真观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观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载:“……通真观现有田种十八石五斗,载亩五十八亩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户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准擅自售卖……”。道光七年(1827年),有观房四十间,一进三幢,分前厅后殿,前厅置钟鼓、关帝像,后殿置太上老君、华佗塑像,左右神龛镌有二龙戏珠图案。土地改革中,观宇分给八户农民,神像摧毁无存。现仅存残匾一块,禁碑一座。图七:通真观太上老君像


    2010年5月17日,安徽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涡阳老子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到岳西县莲云乡通真观考察道教文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范蔚新等陪同考察。李福道长认为,岳西县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司空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通真观是安徽省重要的道教古迹,岳西县道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为岳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图八:通真观大门与禁碑


    通真观后有普济庵,庵内现保存古物有:清禁碑一块,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石磨一只,碓臼一个,还有完好的清朝双面刻字签板十块(合计记九十九签)。图九:通真观禁碑


    普济庵内清乾隆禁碑“奉旨禁革檀越碑”保存完好,碑记:“钦授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大功十次,见等事案,奉阁宪牌准,礼部司仪制司,案呈礼科,抄出浙江学政钱,條奉:各属境内寺庙,所有一切田地山场,无论有凭无凭、年远年近,所有檀越概行革除,勒石寺门,永远遵守。图十:通真观禁碑局部


    语查士民捐助,皆归于寺内,本属乐施,何得竟起檀越名色,侵年伯占,滋生事端,地方官如遇此等讼案,即应随时断结,以息纷争。应如该学政所请,通行宜省出示晓谕,将檀越一概革除,不许借有私处争夺讳告,其士民施舍之田产、建修之寺庙,但许僧道经营,亦不许檀越自买卖,如有犯案到官者,该地方官随时酌辨,按例惩处,仍行勒石示禁可也,等因其题,奉旨依议,钦此。图十一:通真观禁碑局部


     钦遵咨院行司檄府转行到县,奉此,当经查明各寺院现在田产项亩坵瑕等,当差里甲造册申送在案,合行勒石示禁,为此,仰普济庵僧俗等知,悉拟册造,现存田种一石二斗五升,载亩四亩二分,□□里□甲□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许擅自售卖,倘有违反,不遵示禁,按例治罪,各宜凭遵,须至碑者。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普济庵僧深远立”,当时的普济庵,由此可见一斑。图十二:通真观禁碑局部


    此禁碑为安庆地区一块十分难得一见的圣物。图十三:通真观石阶


(本篇完)

2017-10-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8: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龙殷氏祖堂——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殷氏祖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原刘羊乡月龙村的殷氏祖堂。图一:太湖县原刘羊乡

105.jpg

    太湖县刘羊乡位于太湖县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距县城约十几千米。刘羊乡现已划入晋熙镇和小池镇,都是历史古镇,刘羊乡与小池镇境内有三国的部分遗址。刘羊乡与太湖县晋熙镇有约十二三公里,又与小池镇驿站约几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历代科举中英才辈出,风景优美。图二:刘羊乡殷氏祖堂门头

107.jpg

     刘羊乡东邻潜山,南连新仓,西接晋熙,北毗寺前。素有太湖东大门之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刘羊乡的殷冲、李冲、月龙、李岭、枫铺五村更是山区延伸到平原的重要村落。刘羊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曾在太湖周边的小池与刘羊乡等地安营扎寨,与湘军激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图三:殷氏祖堂四拼图

115-1.jpg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图四:殷氏祖堂匾额

116.jpg

   太湖县地周代属皖国,秦属九江郡。汉初,在今刘羊乡一带分皖县地设置湖陵邑,以其地位于大湖岸边的高地而得名。东汉时湖陵邑复归皖县。东晋末曾一度在三国时魏大将曹仁所筑上格城址新置青城(位于今小池镇境内),主要用于军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县。太湖之名“因其地有太湖故名”。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析其地增置东陈县(位于故青城址),同时设龙安郡,辖太湖左县及东陈县。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太湖县。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皖西行署,出于当时战争的需要,曾一度成立太望县和太岳县。次年即恢复太湖县,至今未变。图五:殷氏祖堂内月阁凌云匾额

118.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殷氏祖堂,是殷姓为主的堂轩,有大小房屋十余间,建筑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殷氏祖堂地处大别山与平原交接的地区,这里一面环山、三面平原,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主要是殷氏百姓对先祖的祭祀建筑。图六:殷氏渊源

120-1.jpg

    殷氏祖堂又称殷家堂心,原建筑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新修建的建筑为徽派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结合而成的古民居建筑,其建筑是研究殷氏迁入安庆地区的重要依据之一。图七:殷氏祖堂为现代的堂轩

125-1.jpg

    殷氏祖堂一进三重,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该屋结构古朴,砌封火山墙,为近代重修现代建筑。图八:殷氏祖堂先祖神位

135-1.jpg

    据了解,殷氏在安庆地区虽不是大姓,却也人才辈出,其中有殷赍臣就是其中一位。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襄阳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图九:殷氏祖堂

140-1.jpg

(本篇完)

2017-10-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7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