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5: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石棺椁,惊现精美文武官员石雕刻——卒子走遍安庆
宋朝石棺椁,惊现精美文武官员石雕刻
——安庆古墓葬与石雕刻
第12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原杜埠乡出土了一棺宋朝的古墓葬,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宋朝石棺椁
15-1.jpg
    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国粹京剧的发源地。图二:宋朝石棺椁标识
17-1.jpg
    安庆市潜山县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东汉献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至皖县城。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重镇。图三:宋朝石棺椁内的浮雕文武官员像
18.jpg
    唐朝时,潜山县曾为舒州治所。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图四:宋朝石棺椁外貌及宋朝服饰
19-1.jpg
    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置潜山县。明朝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中华民国初年,安庆府被废,潜山县直属安徽省。图五:宋朝石棺椁内的浮雕文武官员像
20.jpg
    1949年4月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至1979年底,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再后又改安庆地区为安庆行署,八十年代中期,地市合并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图六:宋朝石棺椁外貌及宋朝服饰
21-1.jpg
    卒子来到这座宋朝的石椁墓时,是大约几年前的事情。卒子原以为是汉朝墓穴,后经文物专家确定此墓为石椁墓,发现地点在潜山县原杜埠乡,为夫妻合葬墓。早年被盗,墓穴已被打开,目前这两个石棺椁已经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图七:宋朝石棺椁内部精美的文武官员像
22.jpg
  多年后当卒子再次来到这两个石棺椁所在的位置时,两个石棺椁已经有了文物的标识,据了解发现古墓穴时,两墓相隔约一米多,皆为平行安葬。卒子一个人深入墓穴内部看去,石棺椁放置在高出地表深约一米的地方,两个已经被打开的石棺椁为多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块砌建而成。图八:宋朝石棺椁外貌及内部浮雕像
23-1.jpg
    两个石棺椁内究竟会出土什么东西?卒子进入石棺椁内部一看究竟。一个石棺椁内的棺壁上,雕刻有十二个文武官员的石佣,雕工很精美。而另一个墓室内的石棺椁棺壁则无雕刻。图九:宋朝石棺椁内部的宋朝文武官员像
24.jpg
  这是一个宋朝时期的墓葬,整个石棺椁长约三米,宽约一米多,石棺椁的棺壁厚约二十多公分。虽然在过去安庆各地也发现过类似的石棺椁,但出土这样规模的石棺椁则很少遇到。而且这对研究安庆地区宋朝的墓葬文化还是很有价值的。图十:宋朝文武官员形态略有区别
25.jpg
    从目前这两个宋朝石棺椁规格而言,应该不是平民墓,类似于现在的小地主或者官员的墓葬。具体墓主人是谁,需要对整个潜山县的历史文化深入研究之后才能综合判断。图十一:宋朝石棺椁外貌及宋朝服饰
25-1.jpg
    潜山县原杜埠乡,是天柱山后山一处风景优美的乡镇,随着人口的减少,现在已经并入龙潭乡,宋朝石棺椁古墓的发现,基本推断为属宋代古墓,距今约千年。图十二:宋朝石棺椁内壁的文武官员像
26.jpg
  据了解,古墓发现时,墓内棺木基本腐烂,随着石棺椁一起出土的宋朝特征的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图十三:宋朝石棺椁内部文武官员浮雕像及宋朝服饰
27-1.jpg
  此次发掘的宋朝石棺椁古墓为安庆地区的历史又提供了重要佐证。距今约千年的宋朝时期还有如此规模的墓葬。图十四:宋朝石棺椁内壁的浮雕文武官员像
28.jpg
    在宋朝,安庆地区已经相当的发达,发掘的石棺椁宋朝古墓是对研究整个皖西南历史文化极好的佐证。图十五:宋朝石棺椁外貌及宋朝鞋子
29-1.jpg
    宋朝石棺椁重达数十吨,这样分石条砌注的石棺椁,雕梁画栋,做工十分精美。在宋代,能够在墓室中摆放石棺椁的人屈指可数,可以说石棺椁是宋朝最高等级墓葬的标志之物。图十六:宋朝石棺椁内壁精美雕像
30.jpg
    我国古代素有象征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椁制,棺是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是套在棺外的外棺,石棺和石椁是我国隋唐墓葬中的一种重要葬具,多见于贵族和等级较高的官吏墓葬中,唐朝的墓葬形式及棺椁的使用规格等级森严,石棺椁的使用更是如此,一般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使用。图十七:宋朝石棺椁及宋朝服饰
31-1.jpg
    随后时间的推移,唐朝以后一些高品官员的墓葬也出现这种特质。宋朝以来从事石棺石椁雕刻的工匠,隶属于真工署,这些无名工匠的艺术创作,表现了宋朝绘画和雕刻所达到的水平。图十八:宋朝石棺椁内壁浮雕精美文武官员像
33-1.jpg
(本篇完)
2017-06-0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峥嵘岁月安庆男儿投身革命——卒子走遍安庆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峥嵘岁月安庆男儿投身革命
——安庆近代历史革命系列
第12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乡的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是安庆一处陈列和展示安庆地区革命史迹的览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
03.jpg
    岳西县中关乡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前身为刘氏支祠集成堂,刘氏支祠于民国三年(1914年)兴建,民国七年(1918年)竣工。该祠堂建成初期只开展刘氏族务活动。图二:近看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
05.jpg
    1938年6月初,岳西县委会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团进驻,成立动委会、沙村特支。解放战争时期,此地也是红色根据地。图三:刘氏支祠匾额
07.jpg
    该屋内布置有二十多间展室,分别挂上了人物图像简介、图片、文史资料等,展柜内摆放文物,设立抗日工作团史迹和沙村革命事迹两部分展览,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图四: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内设
15-1.jpg
    岳西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位于岳西县中关乡秋千村杨口组刘氏支祠。该祠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东北,通共房屋64间,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图五: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内部
17-1.jpg
    平面布局为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左右带跨院(实为包屋),中、后厅七架抬梁,前轩后单步,单檐双坡面、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图六: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
19-1.jpg
  1927年,刘中一、刘正北等在这里成立中共党支部。1936年在此创办湖村乡(解放前中关旧称)中心完小,成为地下党宣传进步思想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图七: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外部
21-1.jpg
    1938年3月,抗日三十一工作团团长王榕受上级党组织派遣来岳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该祠组建成立了湖响乡动委会,指导员为刘柱峰,后又成立了沙村河特支,刘柱峰兼任特支书记。抗日三十一工作团在沙村前后工作了一年多,播下抗日的革命火种,后于1939年夏调走。图八: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大门
23-1.jpg
   “刘氏支祠集成堂”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精品,而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壮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地的刘中一、刘正北等一批热血男儿毅然投身革命,率先在中关乡成立当地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图九: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左右厢房
25-1.jpg
    刘中一将“刘氏支祠集成堂”辟为秘密会址,多次在此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上级决定,研究制定对敌斗争方案。图十: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大门
20131130岳西游 676.jpg
    刘氏支祠集成堂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和手法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疏朗有致,高大雄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图十一:远看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
20131130岳西游 687.jpg
    1938年,抗日三十一工作团团长王榕在该祠组建成立了湖响乡动委会。现为刘氏后裔所管护,故至今保存完好。是岳西人民积极支持抗日的实物见证。图十二: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保护牌
20131130岳西游 692.jpg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态度和决心,以及岳西人民对抗战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也是岳西谈判结束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见证。图十三:牌匾一
20131130岳西游 726.jpg
  刘氏支祠坐南面北,南北各有一排建筑,白灰抹墙,在外墙前各有一块青石牙口,大门轴下端各有门枕石,角柱青石上剔地起线如意纹。廊心墙为打磨精细的素面青砖棋盘心,高大的走马板上原来悬挂“集成堂”木匾。图十四:牌匾二
20131130岳西游 727.jpg
  整个祠堂院子中间为青石铺地,东侧依墙有一南北长廊,南侧正房为厢房,几根高大的黑漆方木柱,下面各有两层白石柱础。整栋刘氏支祠目前保存完好,为安庆地区不可多得的优秀古建筑。图十五: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保护牌
20131130岳西游 741.jpg
  从刘氏先祖刘传袭父职,刘氏家族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图十六:远远望去的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
20131130岳西游 755.jpg
(本篇完)
2017-06-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大小营盘山古战壕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太平军大小营盘山古战壕遗址
——安庆清军太平军系列
第12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狮子山公园一角,有一条长长的壕沟贯穿半个公园,今天卒子简单介绍这里。图一:太平军与清军
15-1.jpg
     安庆城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江第一洲”之赞誉。一年多年来,攻城与守城的战役在安庆城反复拉开。就在一百多年前的1860年6月至1861年8月间,长达14个月之久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更是将安庆的这一战略地位演绎到了极致。图二:太平军与清军
17-1.jpg
    安庆城是1853年始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八年来安庆逐渐成为太平军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其重要地位在于居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上游,军事上是天京的屏障。同时守住安庆,就能保证长江水道的畅通,保证军需物资的补给。洪仁玕曾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清军一直视安庆这一据点为“眼中钉”,湖北巡抚胡林翼指出:“安庆为江表咽喉,实平吴之根本,安庆未复,水陆阻梗,不能直抵江宁。”湘军主帅曾国藩认为:“若克安庆,则绝金陵贼粮三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他还意识到安庆一战:“关系淮南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于是清军与太平军之间激烈的安庆保卫战就此拉开。图三:太平军浮雕墙
19.jpg
    自1859年9月起,安庆保卫战的大幕渐渐拉开,曾国藩、胡林翼开始用兵于安庆周边,先后攻克石牌、太湖、潜山诸镇。至1860年6月枞阳镇被攻克,清军完成了对安庆城的全面包围。然安庆城池坚固,守军众多,短时间内攻陷并非易事。于是,曾国藩制订了“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切断安庆城内的物资补给,另一方面打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在这次战役中,承担围城任务的是曾国荃,他率领的万余湘军攻至安庆城外,长久驻扎于城垣周围,并开挖两道战壕,前壕用于围城,后壕用于拒援。现存于安庆西郊狮子山公园内还有处景点“太平天国古战壕”,就是太平军当时守军在此构筑的工事。图四:太平军
21.jpg
    太平军在安庆城东、南、西、北等多处都建有大量的军事工事,其中以太平军陈玉成为首,在多次解围攻势中,尤以1861年春夏间的战斗最为激烈。图五:清军鲍冲与太平军火炮
22-1.jpg
    陈玉成在安庆城北部主要以集贤关一带为据点,控制集贤关及周边,南部主要是长江一线,东部是菱湖、莲湖、白泽湖、破罡湖一带,并筑垒数十座。城内守将叶芸来等将也在城内的菱湖南岸筑垒多座,从而通过菱湖水道打通了城内与援军的联系,使安庆城内获得了物资补充。半将吴定彩领兵驻守城的西部,卒子猜想大概就是驻守在狮子山大小营盘山一带。图六:大小营盘山标识
23.jpg
    1989年当时卒子还小时位于安庆市长江小学的操场上施工就挖到多门大炮和一批兵器。随后博物馆同志赶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判定该处为太平军营垒。这是一批十分珍贵的太平天国文物,后来其中的一部分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狮子山大小营盘山太平军营垒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狮子山公园张汇滔墓后,该营垒构建在狮子山一喧,营垒坡下挖出一条长长的壕沟,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地相传此处以前是长毛驻兵打仗的地方。图七:大小营盘山太平军战壕简介
24.jpg
    安庆城周边很多地方都有太平军的营垒,白泽湖乡的何圩和圣埠发现了二处太平天国营垒。这些营垒正是安庆保卫战时,陈玉成援兵入集贤关后,在菱湖北岸筑建的13座营垒中的3座。1972年10月,安庆二中校舍旁出土了太平天国铁炮6尊。大者长1.3米,口径0.12米,重约400公斤。其中一件炮身正面铸楷书阳文:“太平圣炮乙荣五年安徽省造”12字。(乙荣即是乙卯,乙荣五年是1855年。)此炮与另3件铁炮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另有两尊稍小口径的铁炮收藏于安庆市博物馆。图八:大小营盘山总体位置
25.jpg
    据《安徽省文物志》介绍,出土铁炮的地点即为原安庆城东北角城墙根处,当时在附近还发现了一座马蹄形炮台,其炮位可以俯视,可以环顾东南、东北、西北三面。而这个位置正对的正是菱湖,安庆保卫战中,菱湖仍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图九:立于大小营盘山壕沟前的标牌
27.jpg
    1989年3月18日,安庆市长江小学基建工地出土各式铁炮17尊。据《安徽省文物志》介绍,出土时铁炮为3层叠压深埋地下一穴中,其中大型洋铁炮8尊,长1.3-1.4米,重约240公斤,其上有“皇冠”标记或英文缩写字母。另有喷筒火箭(炮)8尊,长1米左右,重约25公斤,此外还有土炮1尊。炮上的英文和“皇冠”标记,说明这些炮是洋人制造的,可能是太平军在前期作战中缴获所得。图十:大小营盘山壕沟一
29.jpg
    太平军在长江与皖河和石门湖的水陆要冲的高地构建军事工事,就非常正常的。查阅《怀宁县志》地图,这附近原为大王庙,庙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太平军安庆保卫战中,太平军抵抗城西皖河、石门湖一线来犯敌人的重要武器。图十一:大小营盘山壕沟二
31.jpg
    狮子山公园坐落在宜城西部,北依大龙山,南临长江,西连皖河,东接城区,占地面积近六百亩,整个园区由狮子山、脚踏岭、大小营盘山、乌龟山等12座小山组成,最高海拔54.9米(黄海高程)。1929年,为安徽省第一林区,森林局植树基地;50年代,是安庆地区国营林场;60年代,依山傍水建成鸭儿塘公园;70年代初因石化厂建设需要停建,1982年改建成狮子山公园。图十二:大小营盘山土层基本是这种鹅卵石与黄土层
33.jpg
  狮子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是由多个小山头组成,其中又有大营盘山和小营盘山,据说早在太平军之前,此处就常有响马(强盗)经常出没。未建石化厂之前,这里山上桑树阡陌、蓊蓊葱葱,山清水秀、相映成趣,好一派江南景色!可曾想这里曾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呢?图十三:大小营盘山壕沟外就是高达十多米的低洼处
35.jpg
  大小营盘山,因太平军在此山屯过兵,扎过营盘而得名。太平天国多位将领为守住安庆城西部在此构建大型军事要塞。太平军垒石为营,坚守阵地,在营盘山前摆开了战场。用冷热兵器如大刀和标枪、鸟枪等打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两军相持了一个多月。营盘山守军以弹丸之地抵挡清军的进攻,当时的清军湘勇主要从现在的石化厂堆煤仓库低地向上冲锋,而大小营盘山就是整个狮子山军事要塞的第一道防线。营盘山太璋军驻军也是第一时间与清军短兵相接的地方,这是整个安庆城的西部的防御力量,太平军在安庆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影响之深远,损失之惨烈,是太平军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战后的安庆城满目疮痍、残破萧条、庐舍成墟、遍地瓦砾。安庆当时的人口损失来也是安庆二千多年以来绝无仅有的,当时人口凋零、饿殍遍野、尸骨横陈、惨不忍睹。图十四:大小营盘山壕沟三
37.jpg
  悠悠岁月,驱散了太平军和清军鏖战的硝烟、沧桑多变,历史已经翻到了崭新的一页。今天大小营盘山已经变成狮子山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清朝晚期安庆周边的百姓又陆续迁到这块富庶的土地上。图十五:大小营盘山外不过处就是长江和皖河
39.jpg
(本篇完)
2017-06-0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09: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5-24 11:03 编辑

金紫山金龟朝佛——卒子走遍安庆
金紫山金龟朝佛
——安庆风景系列
第12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的金紫山,过去卒子曾介绍多次。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个景点,这个景点风景优美,适合攀登山峰时小憩。图一:金紫山以松为奇
15-1.jpg
  在整个安庆地区的大别山之中,有一山不同寻常,论海拔、不及天柱山,比怪异、不如大龙山,但它却独享许多尊荣,领衔诸山诸岭,那就是金紫山。民间又称此山为猪头尖,不论哪个角度,山顶都呈金字塔形,春夏秋冬皆有云雾缭绕,相比其他诸山凭地多了几分仙气,也是安庆的潜山与六安的舒城之间龙脉风水发源地。图二:奇松不仅只有黄山有,金紫山的松更奇
16.jpg
  千百年来,金紫山一直就是潜山官庄村民心中的神山,神山必有仙气。金紫山顶有佛光,如碰上吉日吉时,远眺金紫山,只见金顶佛光四射,金光灿灿,祥云飞度,山川生辉。此等景象可遇不可求,然而此处的山民、户外的驴友却常常遇见,在惊奇之余,无不让人诚心膜拜。图三:金紫山以石为怪
17-1.jpg
  步行金紫山多少有些艰辛。山路陡峭崎岖,山泉淙淙流淌,幽深的山林显现出华美的意境来。“久不上山青又青,久不见酒好伤心”,金紫山的路途曲折而又漫长。“海阔天作岸,山高人为峰”,金紫山峰与天柱山山峰遥遥相望、云海翻腾、苍山似海、如此殊景、美不胜收!图四:怪石成就了金紫山
18.jpg
    金紫山位于潜山县官庄镇北部的,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潜山县的最高峰,比天柱山还高几十米。金紫山公园是以潜山县国有驼岭林场为依托,分为香山、双峰、平阳河三个区,总面积40.73平方公里。图五:金紫山以松与石为基调
19-1.jpg
  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赌长,一夜之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壁立千仞。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山中有双虹岩、金鸡门、石凤冠等胜景12处,留下了20余处古代文人题刻。其中仙女洞石门石窗,高敞空豁,四壁清爽,成天然石室,相传古时有一美女在此成仙。前人题诗云: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图六:云雾缭绕金紫山
20.jpg
  金紫山峰峦叠嶂,群山苍莽,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主要胜景有12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 、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还有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图七:金紫山栈道
21-1.jpg
    这里有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这里四周森林茂密,只见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图八:金紫山小山峰
22.jpg
  金紫山山体像一尊佛,在绝壁栈道上看金龟朝佛的时候,金龟朝佛也像一尊佛。金龟朝佛位于金紫山绝壁坡上,在海拔一千多米之间的山沿上,有大小两座缓坡山形,大者似椭圆龟背,极为饱满,小者像龟之头部,绝壁形成龟板的边缘,体形硕大,斜日反照,金光闪射,故名金龟朝佛。图九:金紫山景色
23-1.jpg
  金龟朝佛景点有两个椭圆形的龟背,从绝壁栈道上望去,较大的龟背就像是佛头,绝壁边缘形成佛的眼睛和嘴巴,较小的龟背是佛祖额头的佛珠。恰好当时有云雾穿过,在阳光和云雾的双重映衬下,金龟朝佛就像一尊仰卧的佛,在金紫山酣眠。图十:金紫山金龟朝佛
24.jpg
    金龟朝佛既似神龟、又似卧佛,就像神龟倚靠着卧佛一样,为“龟倚佛”,谐音为“皈依佛”。意为“藏经云海天开眼,万象归一;话法金山佛点头,众僧皈依。”图十一:金紫山黄山松一
26.jpg

仿佛安徽的松树都有了一个名叫黄山松,其它在黄山以外的地方有些松树要远远美过黄山松。金紫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景色优美,其特色之一就是“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金紫山的黄山松是在大别山独特地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安庆的黄山松要比黄山的黄山更美丽。图十二:金紫山黄山松二

25-1.jpg
  据悉,在佛教文化里,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是佛教三皈依之一,另外还有皈依法和皈依僧。龟(皈)自古以来就有长寿的意思,与佛联系起来,就是‘龟依佛绵寿’。”在金龟朝佛背后的那个山体,像一头雄狮,跟随‘佛’护法。”图十三:金紫山以松为奇
27-1.jpg
(本篇完)
2017-06-0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1: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明肖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乐明肖家大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乐明村,有多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肖家大屋。图一:过去乐明村是这样的
15-1.jpg
    乐明村是最近刚刚批准的安庆又一批古村落之一,之所以能够被批准古村落当然离不开这里范家老屋、肖家大屋(肖家老屋)、储家老屋等一批古建筑。图二:航拍肖家大屋
21-1.jpg
    这里有古树、古祠堂、古石桥等组合而成,乐明村成功申报省级古村落正是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古时安庆的潜山县槎水人一辈又一辈贩夫走卒挑着担子,将山货贩运到潜山县城,往来几十公里。图三:肖家大屋门厅
22.jpg
   据了解,槎水镇乐明村的肖家是从江西鄱阳湖一带迁徙过来,为肖氏后裔。其祖上有一种说法是肖同萧,也就是说肖与萧不同,为同一家人。图四:肖家大屋照壁
23-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肖家大屋建于清代中期,从外面看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山墙高立、马头翘脚,墙线错落有致,虽已陈旧,但看起来依然恢弘大气。图五:肖家大屋门厅侧面
24.jpg
    走进屋里细看,照墙上有砖雕、砷石上有石雕、楹柱和长窗上有木雕,工艺精美,保存完好。图六:肖家大屋照壁另一侧
25-1.jpg
    槎水镇乐明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传统建筑。图七:肖家大屋砖雕
26-1.jpg
    乐明村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古村落,以肖、范、储三大姓氏从北方或迁徙而来共同建设成村。图八:肖家大屋格局
27-1.jpg
    村里至今仍保留有肖家大屋、肖家老屋、范家老屋等多处古民居,以后卒子再向大家分别介绍。图九:肖家大屋砖雕局部
29-1.jpg
    据了解,整个乐明村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老宅子多处,整个清朝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潜山人才辈出,朝廷中当任官员的就有多位。图十:含有硝石的肖家大屋青砖
30.jpg
    很多报纸和杂志及网络报道都转载卒子介绍的乐明古村落信息。在过去编辑的过程中,也还是有一定有不准确性,有一位乐明的小同事曾津津有味的介绍生她养她的乐明古建筑,打开了卒子的思绪。图十一:航拍肖家大屋
31-1.jpg
    槎水镇乐明村的肖家大屋,建于清代中期,一支肖氏后裔从江西鄱阳湖一带迁徙过来的建造的,总占地面积约775平方米。图十二:肖家大屋青砖
32.jpg
    随后,又有其它姓氏居民陆续到此,逐步形成村落。移民们建筑房屋时,采用了江西房屋的建筑特点,在屋子的青砖里掺着硝,青砖大而结实。图十三:航拍肖家大屋
33-1.jpg
  肖家大屋曾经住了三十多户肖姓百姓人家,在门头耕田读书的先祖影响下,读书走上仕途最多的村落。图十四:肖家大屋砖雕“耕读传家”
34.jpg
    从建筑格局看肖家大屋应晚于肖家老屋,肖家老屋建于清朝中期,肖家大屋应建于乾隆年间,为土木结构。图十五:肖家大屋内局部
35-1.jpg
    前后多栋,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庭院植有翠柏花卉,环境清幽。肖家大屋已经年久失修、濒临坍塌、荒弃,目前仅有极少留守老人。图十六:肖家大屋内“北堂春永”牌匾
36.jpg
    槎水镇位于潜山县的深山里,肖家大屋为清朝中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现状颇令人担忧。图十七:乾隆年间的牌匾不简单
37-1.jpg
    肖家大屋这块乾隆已酉年(1765年)牌匾,为中宪大夫(正四品)湖北安襄郡兵备道送给老太君九十六岁寿诞的寿匾。据了解,兵备道始于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置于各省重要地区。明朝弘治年间始于各省军事要冲遍置整饬兵备之“道员”,称为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清代沿袭明朝设置设有整饬兵备道、抚治兵备道等称谓。在清朝乾隆时,全国共置兵备道八十余人。图十八:肖家大屋其它牌匾
39-1.jpg
    虽然现在大家了有了保护古民居的意识,但是能够让百年老建筑重新焕发青春,让落寞的古民居不在寂寞,让旅游带动发展是新的课题。图十九:航拍肖家大屋
40.jpg
(本篇完)
2017-06-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16: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庵求远碑记——卒子走遍安庆
甘露庵求远碑记
——安庆碑记系列
第12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岳西县包家乡的甘露庵,又名甘露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甘露(庵)寺
05.jpg
    甘露庵又名甘露寺。在一处偏僻的临湖岸边,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庙。现位于包家河下游锁口山,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僧清振兴建。甘露庵有前后佛殿,殿有钟、鼓、佛龛及佛像,大殿两厢有寮房数间。道场上左侧建有真武祠,右下侧修有土地庙,庵前106步台阶直上锁口山顶。清朝雍正年间,僧清振在此圆寂,其弟子建庙于百步阶顶上,称“玄天祖师庙”。此后,成为香客不断的佛门胜地。“文化大革命”中,大殿改作锁口山小学教室,禅房、寮房现为民居。图二:甘露(庵)寺大殿
07.jpg
    包家乡有一条流向淮河的包家河,在包家河的下游,原锁山村的东河岸边,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山似鲤鱼形,山脊酷似鱼鳍,鳍翅伸展,口朝北斗,谓之锁口,锁口山因此得名,人称“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关于锁口山的由来,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包家河是一条小溪,在这条小溪里,住着一条鲤鱼精,一到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就出来兴风作浪,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狂风大作,原本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殷实一方乐园,就给这条鲤鱼精糟蹋得不成样子,上千亩的良田沃土全部变成了河沙滩,一条小溪也变成了宽近一华里的山槽,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图三:锁口殿
13-1.jpg
    一日,玄天祖师路过这里,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出面拯救这里的百姓。鲤鱼精又出来害人了,顿时昏天黑地,大雨倾盆,百姓的庄稼又面临被毁的危险,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玄天祖师一声大吼:“畜生,汝胆敢危害人间?”,鲤鱼精一看,是玄天祖师,顿生胆怯,但却不愿缚手就擒,竟和玄天祖师斗起法来。这条鲤鱼精的法力也非常厉害,和玄天祖师斗了几百会合,不分胜负。围观百姓非常着急,其中有一个胆大的百姓,情激之下,从河里捡起一只乌龟,扔向玄天祖师。祖师赶忙接过,重重砸向鲤鱼精,正中鲤鱼精腮边。这下砸中了要害,鲤鱼精跪地求饶。玄天祖师本着仁慈之心,放过了鲤鱼精,让他幻化成了一座南北走势、口朝北斗的小山,也就是现在的锁口山,正好堵塞了被大水冲成的河道,泛滥的河水被止住了。图四:大清乾隆二十七年碑记
15-1.jpg
    玄天祖师为了警告鲤鱼精不要再作乱,将乌龟化作一块龟石,埋在锁口山脚下一户人家屋基下,相传这户人家虽住在河中间,由于有神龟护佑,不管包家河涨多大的水,他家房屋都不会被淹。住在周边的群众百姓为了感谢玄天祖师,就在鲤鱼精的嘴上建造了一座很有气势的“玄天祖师庙”。图五:甘露庵碑记
DSC_6331.jpg
    在鲤鱼精的腮边上建造了甘露庵,在鲤鱼精的上下嘴之间建造了一百零六级石头台阶,使它上下嘴不能合拢,唯一使鲤鱼精保持灵气的,就是它两只眼睛,也就是现在的鱼眼井,老人们说:不管是大涝三年还是大旱三年,这两眼井的水永远都是那么满,那么清澈。图六:甘露庵
DSC_6333.jpg
   包家的甘露寺,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它位于岳西包家乡锁口村,面对包家河,背靠锁口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景致美轮美奂。包家甘露寺原属于六安地区,这里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甘露庵现在在岳西有二座,一座原属潜山县。图七:求远碑记
DSC_6334.jpg
    从孤峰东面观看,似鱼头仰望天空,故该处景观称为鲤鱼朝北斗。有称“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 鱼头下脊背东延,怪石嶙峋,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最好地方。 西面峰脚有井水两眼,似峰巅鲤鱼之尾,形成巨鱼翘首望日之态。寺前阶地宽阔,一条山道穿过寺旁,沿着叠嶂山峦通往六安霍山县。称为奇特的是,甘露寺院前方有一孤蜂,奇兀险峻,形状相似宿松小孤山,上面建有祖师殿,上下陡壁建有一百零八级直线台阶,如同泰山十八盘之形、黄山一线天之势、九华山肉身殿之态,行人经过此处莫不驻足观望,兴叹自然界的奇妙。
图八:重修山间吉
DSC_6336.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碑记,立于甘露庵庵门前。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乱劫难,史料缺失,仅存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几次较大规模的修复。可以推测建寺年代至少在清朝或更早一些。甘露寺的规模不大,布局为前后两进建筑。前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四大护法。穿过前殿,经过养生池来到后殿即正殿,大殿立着三尊大佛及十八罗汉、侧殿供奉观音与药王佛像,正殿两侧布置僧房、寮房、厨房、储物房多间,布置紧凑,精巧玲珑。图九:包贤武、王玉正、包明武、包绳武共捐
DSC_6338.jpg
  据甘露寺门前的碑文记载,此碑应是重修山门时所立,由包家乡的包贤武、王玉正、包明武、包绳武等人共立,意为求远碑记,在立过碑文上看,后若损坏,原立人补立。为清朝六安地区包氏百姓告示碑记,时间为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历史沧桑,蹉跎岁月,甘露寺的往昔即是印证。据民间传说,清朝初、、中时期,该寺香火旺盛,僧客众多。 随着时光流逝,经历多次损毁重建、、香火断续的盛衰历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寺仅存一间破殿。图十:后若损坏原立人补修
DSC_6339.jpg
    据了解,甘露寺法德大师俗姓徐,名明德,1932年8月生,属猴。生前爱静思,乐于助人。法德大师前往现在的甘露寺朝山进香的时候发现该寺无僧人敬奉佛祖,遂转入该寺,决心重整寺院,再塑菩萨金身。也有一说是法德大师于1988年看到甘露寺现状后直接从辞别安庆迎江寺的修炼来到甘露寺。甘露寺原为甘露庵,庵中有尼姑修行。乾隆初年,锁口村有包氏为庵中居士。乡民包贤武、包明武、包绳武与王玉正等人乃捐资修缮庙宇。乾隆时期工程竣工,重修了山门、寺东西两侧的撩店。图十一:锁口殿
DSC_6341.jpg
(本篇完)
2017-06-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16: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佘家寨一抬头——卒子走遍安庆
佘家寨一抬头
——安庆风景与山寨系列
第12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有一座明朝的古山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风景与人文双文化的景点。图一:远望佘家寨
05-1.jpg
    元朝末年,霍山一位姓佘的义士,聚众造反、占山为王,当上了寨主,所以得名佘家寨。这位义士不但胆识过人,力大无比,而且为人粗中见细,跟随他的百姓数以千人。图二:站在佘家寨上望群山
06.jpg
    朱元璋前来攻打了此寨,经过数月的强攻骤打,终于将佘寨主歼灭,此处便成为明朝的一统江山,这寨也就改叫了明山寨。图三:佘家寨
07-1.jpg
     在大别山一处高峰名为的天鹅尖下,有一个两面皆是悬崖的山头,这就是佘家寨。据了解,佘家寨应建于元末明朝初期。山寨西边的两个山有一大一小两个石峰,好像两个粮仓,好像两个装满了稻谷的粮仓。特别是大仓硕大无棚,现在人们仍可看见三道扎板。每道扎板都是数十丈高的悬岩绝壁。图四:佘家寨大崖壁
10-1.jpg
    在大仓的右边有一条从猪背脊骨向下延伸的身躯隆起又缓缓平展的一条山岗,人们叫那里为大秤杆岭。在小仓的左边,也有一条小山岗,但稍短一些,人们叫它小秤杆岭。据说,大秤称大仓的粮食给直属作战的将士食用;小秤称小仓的粮食给不属于自己直接带领的士兵食用。图五:佘家寨对面山脊怪石
12.jpg
    据《霍山县志》记载,佘家寨上有一棵神茶树。据说有一妇女上山打猪草,看见一棵茶树长出了尖尖的嫩芽儿,颜色微黄,清香扑鼻。就采摘起来,这边摘完,换另一边去摘,而这半边又长出了叶尖儿。等摘完了那半边的茶叶再到这边继续采摘,那半边又长出来了,始终摘不完。这样,一直摘到天黑,还只摘了半棵,她就把系在身上的围裙解下盖在这棵茶树上,以做记号,准备明天再摘。第二天到这里一看有数十棵茶树了,每棵茶树上都盖有同样的围裙,那棵真正的神茶也就无法辨认了。在设置岳西县治之前,这里属于霍山县管辖,所以霍山乃至金寨、六安一带的名茶——黄芽,其真正产地却在这里。图六:佘家寨崖壁
15-1.jpg
    朱元璋从军前,是一个要饭的孩子,他来到佘家寨不到十里牛草山,帮人家放牛。现在在大崖壁的一侧还有一个如同牛形的悬崖,名有个猪嘴崖,崖下一洞,洞下就叫野猪岩了。在解放前夕,当地群众还跑到那洞里躲避国民党反动派,发现洞中的地下有较深的水,人们在洞内打桩搭架,铺板才好睡觉,洞可容纳好几十人。图七:佘家寨万任崖壁
17.jpg
    元末时期,各地英雄都是揭竿而起,霍山地区与安庆地区都是如此,霍山的佘大王也占山为王,成了佘家寨主。开始攻打和火拼其他山大王,积聚了一定的势力,就攻县克府,连连获胜,战果频传。佘寨主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做起了皇帝梦。图八:佘家寨立于群山之间
19-1.jpg
     佘大王召集军师、幕僚,还找了些风水先生,选址建造金銮殿,决定就在佘家寨挺肚岩下边的大寨破土动工,拉砖备料,一时大寨里热闹非凡。他自己也身先士卒,从六安赶来两只石狮作为大门的威严守卫,又帮助民工挑砖运石料。开始搬运端方四正的石磴,现有一尚沟堆放着这种规格的石料,当地群众称为“石浪”,后来他挑着一担花岗岩板材往回赶,后因扁担折断将石板材摔到了天鹅尖的两旁。一边现归岳西地界,当地人叫 “响板石”,因为在这光滑平整的石板上敲击,可发出悦耳的声音。另一头摔在天鹅尖那边,现归属霍山。现在我们看到天鹅尖两边大岗的扁担撬,就是当年佘寨主的那根被观音菩萨折断了的扁担。图九:佘家寨藏于群山之间
21-1.jpg
    再说朱元璋这个讨饭孩见佘寨主起义,就前来投奔。佘寨主见他弱小,没有接纳。朱元璋气愤万分,趁人不备,把寨主的粮仓拱了洞,自己跑到明教那里当和尚去了。图十:佘家寨风景
23-1.jpg
    有个药农在山上采药,听见有人在呼唤“补仓”,很是疑惑,觉得这深山凹那有什么“仓”可补。正在不解时,看见有个石洞正在不断漏下金灿灿的稻子来。这药农不挖药了,使用药筐去接漏下的稻子,又把裤子脱下扎紧一头,继续接稻,最后把能装稻子的所有物什都装满了,才把稻子送回家去。但他看见稻子仍在往下淌,就随后捡了块石头将洞口塞住,免得稻子漏在乱石窝难搬。谁知等药农第二趟来时,既没有看见稻漏,又找不到那块塞洞的石头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补仓”的含意了。据说这稻子碾成的米非常经吃,一个人一餐只能吃下半粒米,那药农搬回家的稻子一直吃到孙辈。图十一:佘家寨光滑的崖壁
25-1.jpg
    朱元璋在明教那里学了点本事之后就想拉起队伍造反。朱元璋造反后,投奔红巾军,刘福通战死,他就做了主帅,待扫除陈友谅后,接着来收拾佘寨主。他为了报当初佘寨主不纳之气,亲自率军前来,不费吹灰之力,就荡平了佘家寨,又念佘寨主与自己的目的一致,都是反抗元鞑子,所以将此处改名为明山寨。图十二:佘家寨崖壁风景
27-1.jpg
    卒子每次都能介绍安庆各地皆有风趣的地方,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纯山区地貌,山是上苍赐予岳西人的瑰宝。每一座山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或巍峨雄伟,峰耸云天,壁立千仞;或纵横逶迤,连绵起伏,翠叠万方。佘家寨是岳西县青天乡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山寨,植被好,森林密布,乔木高大葳蕤,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灌木密密丛丛,成方连片,郁郁葱葱。若一人隐匿其中,匿影藏形,千人难找。栖息在岳西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建寨,多选择山势陡峭处,依山势而建,寨门把关,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图十三:佘家寨这则无法攀爬上去
29.jpg
    佘家寨有两条上山的路,一条东寨门,一条西寨门。现在有了另一条不经东寨门的上下垂直的水泥阶梯。这条水泥阶梯需要从山上一直攀爬上山。上下垂直,险峻无比。这处巨大的光滑岩璧,成为一处风景绝对的风景点,却又是拦住无数英雄好汉的滑坡处。图十四:佘家寨隐于群山之间
31-1.jpg
     攻打山寨的好汉们,他们走泥泞、钻灌木丛、踩石过河,来到山寨边,却被这高于万韧的崖壁拦住去路。佘家寨肯定是先有山,后有寨,寨因山而名。就在万韧崖壁间,有一处名为“一抬头”的风景点,这块巨石斜立在崖壁间,无数前来赏景与考察的朋友,都要抬头仰望青天,一抬头随成明山寨一处风景。图十五:佘家寨一抬头
35-1.jpg
     明山与明山寨的传说真的是一个例外。元朝末年,这位姓佘的义士,为抵御外族压迫,率领当地百姓,占山建寨,当上了寨主,当上了佘家寨寨主。后来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收服了余家寨,此处便成为明朝的一统江山,这寨也就改叫做明山寨,这山就改叫明山。所以,明山因明山寨而名。图十六:佘家寨一抬头
36.jpg
     佘家寨上不乏奇松异石,松树枝干挺拔,松针茂密短粗,正是松树开花时节,一团团橙黄色的松树花,也是一道景观;石头形态各异,像乌龟,像牛头,像松鼠,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清澈的溪流淙淙而下,狭窄陡峭处,形成激流,如同白练,高山水库,水清水凉,探脚进去,寒彻肌骨,真泉水也。图十七:佘家寨悬崖
39-1.jpg
    佘家寨与明山寨留下的皆为传说。据卒子观察,从现保存两道寨门、寨墙及断壁残垣状上看,从寨墙上还留有有瞭望哨眼、射击枪眼看,无论是佘家寨也好,还是明山寨也好,有力的证据不强。从明山寨建筑格局看,应该是太平军修建的山寨,而且是同治年间修建的山寨。东寨门还留有炮洞,在这群山间的悬崖峭壁间、高大陡峭的光滑的石壁间,最终是太平军溃败而逃,还是湘军无功而返,留在明山寨的故事还在讲述。图十八:佘家寨悬崖
43-1.jpg
(本篇完)
2017-06-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吏港永镇寺——卒子走遍安庆
小吏港永镇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2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早在汉朝就闻名于世,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永镇寺。图一:永镇寺山门
DSC_7028.jpg
     小市镇位于怀宁县西部,皖河中游,西与潜山县城隔河相望,北与怀宁县公岭镇交界,东与怀宁县三桥镇、清河乡接壤,南与黄龙镇及潜山县油坝乡相连。小市镇水、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东汉著名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怀宁县小市镇,早在汉朝这里就有先祖过着市井生活。图二:永镇寺铭牌
DSC_7029.jpg
     小市镇早在汉朝就是皖河上的一个小港口,顺着皖河可达潜山县和安庆府。更为著名的是东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与汉朝小吏焦刘墓相距不远、仅邻孔雀台、兰芝桥等遗址遗迹。有着像孔雀东南飞的传说相关的大量遗址遗迹,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图三:永镇寺原寺庙
DSC_7030.jpg
    小市镇不大,镇内有一条逼窄的老街,街上是光滑的石板路,两旁房屋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风犹存。在镇东不远处有个叫刘家山的地方,相传就是刘兰芝的故里。焦仲卿的家乡在今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焦家畈,与刘兰芝家乡隔皖水相望,相距只有十多里路程。图四:永镇寺原大殿
DSC_7031.jpg
小吏港经千百年长诗古韵的浸润穿梭,积淀下深邃丰厚的历史文化。仅小吏港就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趣闻轶事,卒子经过多年的收集散落民间的文史资料,对永镇寺有了新的认识。潜山县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古皖国,与这里相距十余里的小吏港随着潜山而生,又随着潜山而荣。汉朝时,小吏港就有了一定规模的建筑,形成皖河上的一个小港口。图五:永镇寺匾额
DSC_7032.jpg
    著名的史诗《孔雀东南飞》中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原孔雀坟还保存得相当好,墓前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后坟被毁。现墓为八十年代修建,由墓基石块砌成,墓前竖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刻“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根据两人的爱情故事,从元朝开始就有了怀宁孔雀东南飞传说,现正式被推荐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六:永镇寺药王殿
DSC_7033.jpg
    相传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年间,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广为传颂至今。《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史上最长、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风俗价值和史料价值。图七:永镇寺药王殿
DSC_7034.jpg
    当年焦仲卿与刘兰芝就曾到今天卒子介绍的永镇寺参拜,所以永镇寺与孔雀东南飞的传说息息相关。焦仲卿是汉朝一个小吏,却能与民女刘兰芝有着一段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荡气回肠,驰名中外,赢得了千古文人墨客赞叹,被誉为千古爱情绝唱。图八:永镇寺大雄宝殿
DSC_7035.jpg
  永镇寺也成就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焦刘凄美的爱情故事,吸引李白、王安石、张恨水、汪国真等文人墨客驻足凭吊。一些文人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改编为越剧、京剧、豫剧、黄梅戏多种剧目,使之走向大众。后来又拍成电影,写成小说,从而使孔雀东南飞故事得到广为流传。图九:永镇寺大雄宝殿
DSC_7041.jpg
    永镇寺位于小吏港一侧,距皖河约数百米的山坡下,背靠一座小山,前临小溪,环境非常美。永镇寺规模不大,但布局严谨,山门、一间正殿。从小吏港步行至永镇寺,应该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小吏港不远处有着史前文化王家山新石器遗址。图十:永镇寺山门
DSC_7047.jpg
    永镇寺距潜山县城约十多里,不足十公里。是一座汉朝的寺庙,原寺早已毁不存。现存正殿三大间,还有配殿,构式仿古。全寺依山而建,雄伟壮观,色泽华丽,善男信女,游人不断,香火不绝,古香古朴。登其远眺,苍山绿水云飘似带,令人赏心悦目。图十一:焦与刘走过的永镇寺小道
DSC_7048.jpg
    永镇寺位于王家山新石器遗址约五百米的山坡地,也是一个自然土墩,现新修建的永镇寺造型优美、构式仿古。全寺依山而建,雄伟壮观、色泽华丽,游人不断、古香古朴。登其远眺,能够看到孔雀台(以后卒子再单独介绍),令人赏心悦目。图十二:永镇寺与孔雀东南飞传说
DSC_7021.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5: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朝廷官员凑报皇帝恩批节孝坊
——安庆古牌坊系列
第12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怀宁县黄龙镇的某地,有一块被毁的节孝牌坊,它是安庆地区千千万万被毁的牌坊之一,因这块残件上的文字判断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牌坊残件,而是一段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节孝坊
13-1.jpg
    旧时女人崇尚贞节为亡夫守节,或是子孙格外孝敬长辈,地方官奏于朝廷,奉旨敕建节孝坊旌表,而树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安庆地区明朝至清朝的节孝坊非常的常见,它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套在妇女头上的桎梏,也是传统孝敬长辈的见证,这块节孝坊残件对研究安庆地区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图二:节孝坊正面“节”字
14.jpg
    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中,遵守封建礼教贤媛、节烈之妇究竟有多少,无法考证。这些女人们在其丈夫死后,要么侍奉公婆,抚养后嗣,苦撑苦熬几十载,要么“绝食以殉”“投缳柩旁”或“潜赴夫茔,自刎而亡”争个殉节美名,成为封建妇道的牺牲品。图三:节孝坊背面比阳刻“孝”字
15-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节孝坊据说是位于安庆市怀宁县黄龙镇某村,其位置大概是坐南向北,是一座四柱三间晶字行花岗岩建筑,面阔约二米余,中间高约四、五米,两侧高约二米余,宽二米,主柱两根,侧柱两根,这是卒子初步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绘制了一座想像图,专为《今日头条》和《安庆E网》制作。图四:节孝坊落款是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提督学院等朝廷大员
16.jpg
    不知何时,这座节孝坊被毁。从其残件分析,这座石质的节孝坊应有顶系结构、两侧坊瓦面石刻、屋天面、立柱、侧柱等共同构成。这座坊其它构件已断残无迹。图五:节孝坊由安徽巡抚初彭龄提议
17-1.jpg
    卒子根据残件中的文字判断,这残件应是坊门上端分一层主匾石。这块主匾石中阴刻“节”字,和安徽巡抚初彭龄、两江总督*保、提督学院***会题字样,反而阳刻“孝”字和嘉庆十五年什春月(公元1810年)。图六:阳刻孝字,字体饱满
18.jpg
    这座牌坊虽然只剩下这块残件,两翼门上各镶一石匾、立柱等主要构件都已不存,但这块残件却有力的证明了安庆地区清朝嘉庆皇帝为表彰某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如果怀宁县政府能够重视,将此重要残件重新立表起来,将成为一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图七:节孝坊由朝廷一、二品官员会题
19-1.jpg
    据了解,怀宁县黄龙乡地处安庆市、潜山县交界地区,这样一座青石结构的节孝坊的出现,无疑是地方文化的一件重要事件,只可惜一直未得到有力的保护。图八:节孝坊“会题”两小字
20.jpg
    从牌坊残件上的文字看,由安徽巡抚初彭龄邀约两江总督*保、提督学院等一、二品的朝廷官员联名向嘉庆皇帝表彰怀宁县这位妇女,据查,安徽巡抚初彭龄(?-1825年),字颐园,清代山东莱阳市姜疃镇北黄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中进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迁江南道御史,劾彭元瑞徇私为婿侄营事,又劾江西巡抚陈淮贪渎。后迁兵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出任云南巡抚,当时云南盐价昂贵,掺灰土,云南总督富纲议改时民运民销,得到初彭龄支持,又参劾兵部侍郎江兰失职。嘉庆九年(1804年),误信湖北巡抚高杞之言,上疏参劾吴熊光。由于查无实证,初彭龄被撤职。次年起复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查办西宁盐务。历任山西巡抚、陕西巡抚。嘉庆十五年(1810年)被刘大观劾奏“任性乖张,不学无术。”图九:节孝坊残件局部
21-1.jpg
    从初彭龄简介上看,他本人没有出任过安徽巡抚一职,但他却在向嘉庆皇帝保举安庆怀宁节孝事迹,可以看出,初彭龄既常常向皇帝汇报各地官员贪污、渎职大案要案,同时又爱民如子,向皇帝保举优秀事迹。从牌坊残件上看,初彭龄虽任安徽巡抚一职,却排名在两江总督一职之前,无疑是这座牌坊最大的重点。图十:节孝坊正、背面
22-1.jpg
    牌坊同会题的还有一位“提督学院”的官员,他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院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图十一:节孝坊立坊时间
23-1.jpg
    读过初彭龄出任安徽巡抚,并为安庆怀宁县保举节孝事迹看,与他出任云南巡抚,对云南省盐政腐败,盐价昂贵。少数民族纷纷暴动反抗盐官、盐差。云南总督富纲建议皇帝停办官盐,改归民运民销。初彭龄上疏极力支持富纲的建议,主张令灶户自煎自卖,盐商自运自销。这一办法推行后,多年盐务积弊得以克服。接着,他上表参劾兵部侍郎江兰任云南巡抚期间,对盐井遭水淹,少数民族为盐政腐败而闹事等情匿不上报罪,结果江兰被免职。初彭龄在安徽出任巡抚时间应该不长,调任安徽巡抚时,他曾主持对寿州武举张大有因与侄张伦争夺一女人案件,投毒将张伦及一名雇工害死。初彭龄认真研究了案情,弄清了真象,凶手伏法。期间河东道刘大观参劾初彭龄“性情乖张,任情妄为”。初彭龄奉命赴山西受审,以参劾前山西巡抚金应琦情节不实,降职为四品京堂。他建议皇帝对各府县出现的亏空要随时公开惩办当事人员,不要秘密查处。这一建议得到皇帝赞赏。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初彭龄遭两江总督百龄诬告,又一次被撤职。1821年(清道光元年),初彭龄再出任兵部尚书,1825年病故。图十二:节孝坊朝廷官员联名立坊
24.jpg
(本篇完)
2017-06-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9: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6-7 10:12 编辑

司下坡百年槐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2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司下坡有一棵120余年的古槐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天仙配》剧照一
11.jpg
    安庆为古宜城,老城依山傍水而建,有九头十三坡之说,山头与山坡各具特色。位于龙门口街与玉琳路之间的司下坡,因坡顶原为安徽布政使司而得名。清朝初期将江南省一分为两,设立布政使司署,现早已不存,修复后的司署谯楼尚在。图二:《天仙配》剧照二
12.jpg
    明朝初期修建的谯楼,原是安庆衙署的望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原驻江南省省会江宁(南京)的安徽布政使司迁治安庆,又变成安徽藩台门楼,是安徽建省的标志性古建筑。谯楼同司下坡紧密相连,楼坡相映成趣,司下坡借楼后司署成名,谯楼依司下坡势添威,俨然一座巍然屹立的雄关。图三:《天仙配》剧照三
13.jpg
    司下坡在清朝至民国期间一直是安庆府的“金融街”。安庆在成为安徽省会的二百余年里,作为安徽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城内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加快了货币流通,司下坡上钱庄银号林立,安徽省金融银行业雏形在司下坡逐渐成形,因此人称司下坡为金融街。图四:《天仙配》剧照四拼图
14-1.jpg
    清末至民国初年,安徽裕皖官钱局、安徽中华银行、大清银行安庆分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安庆分行均坐落司下坡两边,司下坡成了安徽的“华尔街”。如今富商巨贾熙来攘往穿梭钱庄银行的喧嚣早已远逝,昔日的钱庄银行已被居民楼取代。图五:《天仙配》剧照五
15.jpg
    司下坡街边有一颗被保护起来的古槐树,树龄有120多岁,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现树木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绿荫成荫。槐树开花时,香气弥漫,沁人心扉。这棵槐树历经沧桑饱经风雨站在坡旁,是司下坡的守望者,见证了司下坡兴盛繁华,记录着司下坡环境变迁。古槐树作为活文物已被市文物管理单位挂牌加以保护。图六:《天仙配》剧照六拼图
16.jpg
    槐树对于安庆人,有着另一种情怀。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老师将一曲《天仙配》唱红大江南北,剧中那棵老槐树,虽树身已被掏空,但枝繁叶茂,令人称奇。安庆人喜欢黄梅戏,同样也因剧中为董永与七仙女做媒的那棵老槐树也成为安庆人民的情怀。图七:《天仙配》剧照七董永与七仙女来到槐树下
17.jpg
    黄梅戏《天仙配》中描述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傅村。汉朝时傅村还未形成村,只是一条运粮河,从静海县经良王庄向东流,汇合宽河、南河、独流河后入海。许多渔家来此打鱼,并落户于此。由于村民多姓孙、傅,形成的村落就叫傅家孙,后来便叫傅村了。图八:《天仙配》剧照八拼图
18.jpg
    相传董永离开故乡山东,在傅老(即《天仙配》中傅员外)的渔船上打短工,他用来拴船的橛子,日久有了灵气长成大树,并为董永与七仙女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段美满姻缘。图九:《天仙配》剧照九,董永与七仙女等人来到槐树下剧照
19.jpg
  尽管董永与七仙女那段坚贞不渝、缠绵哀婉的爱情为后人所扼腕叹息,但安庆城里这棵老槐树在数经灾难后,仍然根深叶茂,安然无恙。卒子二十多年前就常常路过这棵树边,此树高近十多米、是一株不折不扣的老槐树。几十年来,这棵老槐树一直受到安庆人民的精心养护,并传诵着老槐树的故事和动人的爱情传说。图十:司下坡古槐树全景
20.jpg
    据了解,安庆地区现有百年以上的槐树不足十棵。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根据记载,安庆市区的这棵古槐树被列为古树名木,由于槐树具有树干挺拔、树冠浓阴茂密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图十一:司下坡古槐树根部长出木灵芝
21.jpg
    为什么黄梅戏中偏偏用槐树来做姻缘的牵线者?那是因为槐树在古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代人们喜爱在学宫里面种植槐树,因为槐树象征着功名成就,象征着权威和权势。如三公之位称为“槐位”,三公九卿统称为“槐卿”,皇帝的宫殿称为“槐宸”;图十二:司下坡古槐树心已经空化
22.jpg
    唐朝有了科举考试之后,槐又代指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所以,凡是有意功名的人家,都会在院中种上几棵槐树,企盼子孙后代登科入仕。正因如此,追求名利富贵最后却看破红尘的“南柯一梦”才会发生在槐树下。图十三:司下坡古槐树保护铭牌
23.jpg
    从古树名木名录可看出,安庆地区种植的槐树并不多。据了解槐树对气候有一定要求,喜爱冷、干的环境,以前普通百姓家里一般都不会种植槐树。这是因为槐树虽然寿命长,但是长势极慢,一般家庭种下往往到孙子辈才能得到好处。图十四:司下坡古槐树砌起了高高的保护基台
24.jpg
    司下坡这棵120年的古槐长势茂盛,比二层楼还要高,散发着勃勃的生命力。另据了解,槐树分四种,分别是国槐、刺槐、紫穗槐、黄金槐。古时一些私家园林主偏爱槐树,因为其木质优良,病虫害较少,容易生长,适作庭荫树。还因槐树枝叶茂密,绿阴如盖,多用作行道树。图十五:司下坡古槐树保护标牌
25.jpg
    作为我国传统树木的银杏和槐树,安庆地区千年以上的有,百年以上更多。这棵有着120多年的古槐树,代表着安庆座的厚重历史。图十六:《天仙配》因古槐树牵线成就一段姻缘
26.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16: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湾顶抗日六君子墓——卒子走遍安庆
大湾顶抗日六君子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2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原牌楼乡的大湾顶,有一座安葬着抗日六位国军烈士的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抗战阵亡六君子墓碑及六位抗战国军代表照片
15本.jpg
    牌楼乡和平村地处黄铺镇西北面,东南与本镇陈桥、云峰村接壤,西北与水吼镇甲雾、天堂、高峰三村相邻。这里依山畔水。过去由原牌楼乡双河、长镇两村合并而成。山峦绵延起伏,生态环境优美。和平村地理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悠久。境内的长胜关关口,是建关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关隘。抗日、解放战争期间战事频发,位于大湾顶的六君子墓,安葬抗战烈士多人。潜山县志有大篇幅记载,让我们再次缅怀革命先烈。图二:戊戌政变六君子画像与安庆抗战阵亡六君子墓
17-1.jpg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疯狂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人墓地今天仍在,让卒子带大家去看一看安庆抗日六君子的墓地吧。图三:安庆抗战阵亡六君子原墓碑
19-1.jpg
    据新编《潜山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15日,日本侵略军沿安合路直下,到了怀宁县高河埠即兵分两路,一路从育儿村叶家店前往潜山的余井,一路由怀宁县公岭往小市港,形成合围之势,意在攻占潜山县城。当时在潜山驻防的是国民革命军21军146师和147师,约万余人,依据有利地形,当日军行至老岭头时,便集中火力伏击来犯者,一举击毙敌人数百名。图四:安庆抗战阵亡六君子墓
21-1.jpg
    突然,潜山境内普降大雨,皖河水位猛涨,日军于6月17日开始占领余家井以东一带。6月18日拂晓,日军用橡皮船和竹筏,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强渡皖河,国军则居高临下,在对岸山上集中火力阻击过河来犯之敌,从凌晨直至傍晚,日军被击毙落水及受伤者多人。图五:抗战阵亡六君子墓位于风景秀丽的大湾顶
23-2.jpg
  6月19日,国军陆续向山区转移,日军分两路,一支向太湖县进军,一支向潜山县牌楼乡(今属黄铺镇)尾追。由于国军对地形熟悉,行动迅速,日军未能追赶上,只是在沿途抢掠一番后,仓皇缩进县城。此时,日军缺乏粮食,补给成了问题,日军便从潜山出发,到黄泥港、王河拦截国军的运粮船队,掳掠大米四百余包、砂糖三十多包、食盐二百余担。日军占领潜山县梅城后,一把火烧毁西河两岸附近村庄的大片房屋,丧心病狂地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杀害儿童。老百姓闻讯后,纷纷“跑鬼子反”,躲进水吼岭、天柱山等深山老林里。图六:抗战阵亡六君子墓碑上刻有殷家统公及陆军四十八师等样子
25-2.jpg
  6月19日夜,日军组织强大兵力进攻上、下怀宁县石牌镇,对国民革命军176师予以重创。此时日军陆续把兵力集结到潜山附近休整,准备进攻武汉。当然大别山区蚊蝇多,日军军营内疟疾流行,不少日军染病,战斗力减弱。7月26日,日军坂井支队进攻太湖县,国民革命军48军与敌激战两天,击毙日军千余人。图七:原墓碑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及陆军四十八师字样
27-2.jpg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军一小股可能是失散的士兵,鬼鬼祟祟地由潜山县水吼岭沿大山脚抵近侦查,准备穿过长胜关卡子经王家牌楼、野人寨归队。驻守在长胜关外的陈家老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挺进纵队郝文波部的一个班发现敌情,当场击毙走在前面的两名日军。日军发现有火力阻击,仗着武器的精良,立即调整队形,分三路向山下射击,郝文波部战士也不示弱,个个勇猛还击,阻击日军半个时辰,后因寡不敌众,郝文波部副班长等6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剩下的士兵只得边打边向西侧深山里撤退。日军不熟悉地形,加之情况突然,不敢恋战,也只好仓皇逃窜。图八:安庆抗战阵亡六君子墓位于大湾顶
20160514 044.jpg
  战后,当地群众随即将阵亡的国军6名烈士的遗体收殓,葬于长胜关亭子凸下的大湾顶,建墓立碑,上面写着:抗日阵亡六君子墓。图九:安庆抗战阵亡六君子在潜山县政府修复之后的新墓碑
20160514 053.jpg
    由于岁月的远去,资料的散失,当事人的离世,抗战期间潜山境内抗击日寇的战斗还远不止这些,肯定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但通过这几场战斗,就足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从穷凶极恶到苟延残喘的贼寇嘴脸。抗战胜利是中国人保家卫国气壮山河节操的历史明证。图十:以史为鉴,抗战阵亡六君子墓让安庆再次涌现出英雄的血泪
DSC_6907.jpg
(本篇完)
2017-06-1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09: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龙仁夫墓,天下道学之宗、曾与楷书大家赵孟頫齐名——卒子走遍安庆
元朝龙仁夫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2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望江县某地的太阳山麓,有一座元朝一代名儒,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龙仁夫的墓葬,他被后人称为天下道学之宗,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卒子曾于多年前拜访泊湖岸边的龙仁夫墓
03.jpg
    龙仁夫,字观复,号麟洲,江西永新(今禾川镇秀水州背村)人,生于南宋淳祐四年(甲辰,公元1244年),一说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另一说1253年)。龙仁夫,宋五经博士,曾任湖广儒学提举。墓地坐落团山乡同盟村悬顶山麓,土冢,面积约60平方米。墓前原有青石砌成的拜台及石碑。明天启年间,县令彭参表其墓曰:“世载其英”。都御史郭维经过龙仁夫之墓,赋诗以赞之:“鲁殿灵光亦草菜,先生常有五经台。不辞避地家千里,偶寄封邱土一堆;铭石旧文犹宋字,存祠嘉乐是南陔,孙枝树树堪题赠,节在高松气在梅。”原墓碑被毁,墓堆尚存。图二:卒子原坐骑与龙仁夫墓表
05-1.jpg
    龙仁夫的父亲龙文卿,初任宜春县令,后升辟光州录参大夫。在父亲的熏陶教育下,仁夫博学好古,潜心理道。深探濂、洛、关、闽之奥,经、传、子、史,律历、阴阳无不精究,尤其对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之学和周易的研究,更有独到的见解。龙仁夫为元朝一代名儒,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原籍江西永新,后居湖北黄岗。元初因兵乱随父避居望江太阳山麓。图三:龙仁夫墓位于一个小山脊中间与龙仁夫讲学地
06副本.jpg
    龙仁夫著的《周易集传》八十二卷(一说十八卷), “立说主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谓杂卦,为古筮书”,“盖先儒所未发”。鄱阳董真卿集《周易会通》,大多吸取了仁夫的学说精华。清朝初期文学家朱彝尊的《经义考》、《曝书亭集》以及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提要》,对龙仁夫的《周易集传》评价均颇高。图四:龙仁夫墓前由苏洵题写的“宰相名家”
07-1.jpg
   龙仁夫生于宋朝末时战乱之中,自云:“与诸先侄得于兵燹之后,相保相完,家之幸也。”他从小读书,本想通过科举考试,以求仕进,因宋朝灭亡了,科举废了,老百姓流漓失所。但他依然刻苦学习,在泰和既教馆又读书。元至正二十三年(丙戌,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求贤若渴,为笼络汉族文人,令待御程钜夫带着诏书到江南访求人才。图五:龙仁夫墓位置
08.jpg
    程钜夫好不容易才动员了赵孟頫等二十六人参加朝廷录用官员的考试。龙仁夫,是这二十六个人中的一个。吏部初试,相府二试,殿廷三试,仁夫的文章都中首选,录用为翰林学士承旨,官至翰林观政。仁夫在翰林院,有“清华才子”的美誉,雪楼(程钜夫别号)送匾,额云:“翰苑菁华”。可以说当时龙仁夫与楷书四大家的赵孟頫齐名。图六:龙仁夫墓现状
09-1.jpg
    龙仁夫以《琵琶诗》出任山长,升梧州府教授,湖广、陕西儒学提举,湖、浙、河三省主考。他治学严谨,且善于识才选才。他任湖广儒学提举时,多次主持乡试。经他选拔的人,有许多成为成就显著的知名人士。有一年,湖州岁贡宇文谅参加浙省的解试,一位考官审阅其考卷后,认为不合格。恰逢仁夫负责全路解试主考,他认真复查、审阅考卷,发现了宇文谅的才华,便极力推荐。宇文谅解试得中后参加会试,果然以优等成绩考取贡生,授婺源同知之职。由此,仁夫所得名士甚多,号“一时龙门”,故尊称其为“麟洲先生”。图七:龙仁夫墓修建得较有特点
10.jpg
    麟洲先生(龙仁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元史》卷一九〇《儒学》有传,附于刘诜之后,说他文学与同郡人刘诜、刘岳申齐名,而文“尤奇逸流丽”。刘岳申《祭龙麟洲文》是留存至今关于龙仁夫生平的惟一篇章,其中高度评价龙仁夫“文章望古人以切切,意气陋余子之滔滔。鲸吞众口之杂沓,蝉蜕一时之老饕。”图八:龙仁夫墓“宋五经博士”
15-1.jpg
    龙仁夫的诗也写得好,其绝句尤佳。在《元诗选·序言》中,元朝著名诗人丁鹤年有评语:“绝句诗至晚唐尤为精致,宋人不得其门而入。元人惟龙麟洲、范清江、虞青城得其三昧,余或偶尔得之而不纯”,更是将他与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中的虞集、范梈相提并论,可见在文学上龙仁夫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他的主要诗文收集在《读书台》中。图九:龙氏社茔
16.jpg
    龙仁夫风流倜傥,知书达理。有一年,他路过福建,宪府设宴并命官妓小玉带陪酒。酒至半酣,宪使请先生酬之以诗,麟洲先生即兴赋一绝云:“菡萏池边风满衣,木樨亭下雨霏霏。老人记得坡仙语,病体难禁玉带围。”寓意含蓄,风趣,不失礼节,众赞叹之。龙仁夫一生非常注重德与操守名节。元朝庆历二年(己巳,1329年)永新南城龙氏大祠(种德堂)建成,他受始建者申夫(仁夫的从弟)所托,撰《种德堂记》,旨在昭示后人种德。图十:苏洵题写的“纳言妙裔、宰相名家”
17-1.jpg
    龙仁夫出任翰林观政后的一天,原宋襄阳守将、后来背宋降元的吕文焕及吕氏诸子弟宴请他在琵琶亭饮酒赋诗。席间,仁夫在酒酣之际,即兴赋诗一首:“老大蛾眉失(一作“负”)所天,至今(一作“忍将”)遗恨寄哀弦。江心正好弹明月,又抱琵琶过别船(一作“舟工”)。”吕文焕及其子弟们听了,羞愧得都掩面拭泪,酒也不喝了。图十一:龙仁夫墓前来拜访的人仍然不少
18.jpg
    由此可见仁夫的忠义之能,激人如是。但吕文焕此诗是嘲笑他,对此十分恼怒,记恨在心。吕文焕这时的权力很大,着意要把仁夫贬出京城。至元朝三十年(公元1293年),仁夫调任江淮省饶州路双溪山长(相当于书院校长)。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调任湖广省武昌县崇阳山长。元朝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任广西梧州路儒学教授。龙仁夫潜心研究学问,元朝元祐(公元1314——1319)年间,朝廷以蒙古字学新一代之制,龙仁夫因进《古韵辩证》一书,升任陕西等处儒学副提举。图十二:龙仁夫墓表
19-1.jpg
    因为仁夫历任儒学界的官员,结识了不少名士,这些名士景仰仁夫的人格和学问,自己称之为“龙门”。元朝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冬,朝廷任命龙仁夫为主考官,他对侄孙震、亨兄弟说:“吾年七十有六,狂驰道路三十七载,尚不以穷达易志…… 明年得致仕,移家归来,升侄之堂,取架上四书训子若孙,以期不辱祖父之教。”第二年春考时,他辞不就职。图十三:龙仁夫墓誌
20.jpg
    戊辰年(公元1328年)冬,龙仁夫从陕西回到永新,纂谱牒,撰实录,然后和儿孙一起侨居湖北黄冈。龙仁夫于1335年在黄冈逝世,他的门生树了一块“龙夫子之墓”的墓碑。当时的士大夫经过仁夫墓前,都要下马,以示敬重。国子监志书上写着“仁夫为天下道学之宗”。图十四:龙仁夫墓碑
21-1.jpg
    据清朝光绪《黄冈县志》引旧志载,龙仁夫,字麟洲,江西庐陵人,元朝授陕西儒学提举,后徙居黄冈,于孔子山筑问津书院以讲学。因独爱阳逻山水,葬阳逻华山,有墓祠。修建县供销社阳逻办事处时毁,遗存墓碑散失。原来龙仁夫的墓葬就在安庆市望江县的一个小山脊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膜拜。图十五:龙仁夫墓
20131221 429.jpg
(本篇完)
2017-07-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7: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后裔迁徙皖南山区,建起刘氏享堂,两块硕大的匾额系出珍品——卒子走遍安庆
莲云刘氏享堂
——安庆古祠堂系列
第12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西部山坡处,有一幢建于清朝晚期的古建筑,刘氏享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卒子航拍整个刘氏享堂
05.jpg
    岳西县莲云乡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乡。这里的自然风光优雅,景色迷人,气候宜人。莲云四面环山,一条山脉自西北黄沙岭向东南经桃园寨、飞旗寨倾斜下降。莲云大河将全乡一分为二,大河两侧均为相对平整的冲击畈,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图二:刘氏享堂大门
07.jpg
    莲云乡是战争年代兵家的必争之地。明朝崇祯十五年(1624年),张献忠转战天堂镇,在飞旗寨、桃源寨安营,近代太平军与清军在这片土地上反复展开鲜血肉搏战,染红了莲云的黄土地。图三:刘氏享堂建于山坡顶部,山脚就是田畈
09-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刘氏享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它有中国人的根,是凝聚-个民族的魂,是记录一个宗族的发展史,正是这百家姓中不同的宗族文化形成了浩瀚的中华文明。历朝历代都遵循:祖训不可违。图四:“刘氏享堂”四个大字刚劲有力
11-1.jpg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安庆各地的古宗祠是一种家族的文史资料和展览馆,是安庆地区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据了解,安庆莲云乡刘氏享堂,是刘氏先祖是从江西迁徙过来的,迁到安庆地区已经六百余年,这座有着一百多年的刘氏享堂见证着安庆地区刘氏先祖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图五:刘氏享堂墙壁上留有民国期间的小楷文书
13.jpg
    另据了解,江西是刘姓分布较为集中的省份。虽然没有准确的全省统计数字,但据几个县的数据分析,刘姓是江西的大姓,其排名大约应该在前五位之列。在江西,刘姓不但是人口数量多的大姓,而且很早以来就是望族显族。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刘姓中曾产生了新喻墨庄刘氏、永新刘氏、安成刘氏等众多全国著名的名门望族。图六:刘氏享堂一半的厢房已经倒塌
15-1.jpg
   早在西汉,江西就是刘姓所建立的长沙国的一部分,长沙刘氏南派的主要部分,就是聚居在江西。此后,在北方刘姓向东南大迁移过程中,江西又成为各支刘氏迁徙落籍的理想地区之一。明清时期,随着大批刘姓成员参加“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江西又成为湖广地区刘姓的主要发源地。图七:刘氏享堂局部
17-1.jpg
   在宗族支派上,江西刘姓主要包括三大支派:一是土著的长沙刘氏南派;二是从北方南下的彭城刘氏;三是来自闽粤的中山系客家刘氏。安庆地区刘氏主要源于北方南下的彭城刘氏后裔。刘氏也是皇帝最多“汉室之后”,当今刘姓的血缘圣祖来自于上古帝尧,历史上正式见于经传和正史文献的第一位真正的刘姓人物,是夏朝后期的刘累,他在夏朝时为帝孔甲养龙,曾被孔甲赐“御龙氏”,《左传》、《史记》对此传说皆有记载。图八:现收藏于老乡家中的刘氏享堂匾额“雕龙焕采”
18.jpg
    历史长流、远古洪荒、混沌初开。“刘”是一种神奇斧钺,在没有发明弓箭和长矛以前,“刘”是原始部落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因为被顶礼膜拜,“刘”久而久之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刘氏族。《汉书》有载,从刘邦到汉平帝的二百一十年间,仅皇族的刘氏就由最初的一个家族,发展到十几万人,这在当时是任何姓氏无法比拟的。图九:刘氏享堂为刘邦与中山王后裔公元前201年,汉王刘邦正式称帝,国号“汉”,天下统一后,刘邦接受“秦孤立而亡”的教训,认为主要心腹之患是拥有独立军队的异姓诸侯王,于是果断采取措施,利用各种借口,将分布偏僻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大部分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大封刘姓皇族子弟为新的侯王,总计所封同姓诸侯王先后多达一十二个,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图十:刘累也是刘氏享堂始祖之一
23-1.jpg
    由于历史上的战乱使得刘氏大量在赣、皖边境的山区定居。每次战乱引起的人口又大迁移,更是一次姓氏的大迁移,有些被迫迁徙,有些则不得不留下。图十一:现收藏于老乡家中的刘氏享堂匾额“世笃姻盟”
24.jpg
     刘氏享堂始建于清朝中晚期,由刘氏率族建祠,后经过数次修缮,享堂坐落在一个山坡顶部,坐北向南,三进四合院式结构,面阔十米,总进深约二十余米。祠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二百多平方米,硬山顶,封火山墙,黑小瓦、青砖墙,毛石基础。三进深的祠堂,由门厅、享堂和寝堂,前堂、中堂和后堂,刘氏享堂,承担着祭祀、议事的功用。图十二:刘氏享堂
25-1.jpg
    据说刘氏族中曾有数人中过进士。 岳西县在百年前,曾是安庆潜山县、太湖县与六安地区的霍山县等分割出来新组建的县,这里的居民多半是元末明初和清朝两个时期迁徙而来的。这是一个纯粹的山区县,姓刘的山口占到近15%,排列第二。有着村落甚至出现每五个个人就有一个姓刘的人口。图十三:刘氏享航拍与局部
27-1.jpg
    刘氏享堂使用了当地窑厂出厂的青砖地砖,山区不乏木材脊柱,从该建筑格局看,接近清朝晚期风格。卒子见到墙内由砂岩的脚线,为砌砖墙较少使用,更为难见的是现已倒塌的厢房木窗,这厢房设三关六扇门,主要用作采光,不作通行,进出后堂主要从两侧廊道。图十四:刘氏享堂内留存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物品
31-1.jpg
    刘氏享堂两边建成两排厢房,卷棚顶,形成四合院格局,厢房前檐设有走廊,厢房功能是休息、筹放祭祀器物用品、议事和展陈之用。门厅有很多雕刻,门内则相对朴素简洁,这是安庆地区多数祠堂的作法。刘氏享堂中间天井为一方型凹池,四面屋顶的雨水汇集于此,四水归堂,在结构方面采用大量的山区木材,木雕也更为丰富和精巧。刘氏享堂最后为寝堂,设有祖先神龛,放置刘氏堂上历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始迁祖之神位,龛上及两侧有多层次的木雕刻,虽然祠堂经受风雨,却不失华丽。目前,刘氏享堂一半已经倒塌,剩下一半需要多方努力保护,否则要不了多久,这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将永远离开。图十五:航拍整个刘氏享堂(整体)
32.jpg
(本篇完)
2017-06-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古屋清重建,仅存门楼实难见,留一段牡丹佳话于人间,安徽第二名木在这里——卒子走遍安庆
求雨李家破屋门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求雨村的李家破屋,现仅存一个门楼,但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有着安庆地区七株名木之一的清朝乾隆牡丹,今天卒子先介绍李家破屋门楼。图一:李家破屋三面图
07-1.jpg
    李家破屋门楼现为怀宁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李家破屋原名李家大屋,清朝康熙年间建,为安庆怀宁李氏府邸。由于被乾隆牡丹占据了光环,李家破屋门楼少有人用心去关注,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希望引起大家共鸣。图二:李家破屋牡丹亭
09-1.jpg
    李氏乾隆牡丹,来自河南洛阳上林苑,如今有三百多年。据有关专家称,牡丹一般只有五六十年的寿命,而此牡丹竟活了三百多年,至今依然茂盛,真是人间奇葩,省林业厅称为“安徽第二牡丹。”上林苑是皇家公园,所以这株牡丹身份显赫,有着纯正的皇室血统。图三:李家破屋门楼
11-1.jpg
    现为安庆地区七株名木之一的怀宁小市乾隆牡丹,就在求雨村李家破屋内。据记载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氏祖先李真宠从洛阳上林苑移植回乡,至清朝乾隆年间,李应文接管,每遇牡丹盛开,必召亲友观赏唱和。经过李氏族人世代呵护培育,这棵牡丹仍然保持着长久生命力和华丽芳姿。图四:李家破屋原门楼
13-1.jpg
    作为安庆地区七株名木之一的乾隆牡丹已经有三百多年,乾隆牡丹不仅历史悠久,长势日趋茂盛,享誉方圆百里,世称“乾隆牡丹”。 图五:李家破屋门楼“兰馥丹芳”
14-1.jpg
    据了解,李家六世祖李敬文公(明朝弘治1494年至明朝嘉靖1563年)博学多才,他看中求雨村这块地形若金凤奋飞,是块宝地,后逐从李家楼搬迁而来。至李良昌在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一一1597年)大兴土木,兴建楼房。当时李良昌是一位驿卒,在安庆市潜山县源潭至牌楼一带奔波,在屋前屋后种松、竹数亩,屋隐其中,号称“竹轩居士”。图六:李家破屋门楼墙壁绘画
15-1.jpg
    后李良昌成为求雨一带的师塾先生。因竹之缘,在曹门之上安置石额《竹苞松茂》,至今曹门石额依然可见,为明朝嘉靖年间的古迹。竹为君子,松号丈夫,以此明志。新楼建成,曲径回廊走马通楼十分气派,新屋落成,大门门联云:天柱西笼,万里凤光掩凤阁;珠流东绕,一湾绿水映龙门。图七:李家破屋门楼砖雕
17-1.jpg
    门前植龙柏两株柏树,这两株龙柏生长了四百三十多年。农业学大寨期间,将古柏旁边开渠,伤了树根。致使这一珍贵的古柏枯死。如今,这两株柏树已经枯死,存在李破屋院内。图八:李家破屋门楼明朝石匾额“竹苞松茂”
18.jpg
    李家破屋,现留存于世的文物古迹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使得这个村庄不凡不俗,远近闻名。现存两块清朝时期的匾额,其中一块是皇清光绪六年,由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眷姻洪恩饶题写并送至李家。卒子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发扬安庆地区文化遗产,为宣传安庆做出一份贡献。图九:李家破屋门楼回廊
19-1.jpg
   李家破屋从明朝修建,至清朝已经数百年。清朝乾隆年间李氏十五世祖李应文公托人从河南洛阳花十八两银子买来的,距今二百多年。经过怀宁县有关人士的研究和考证,从清朝科举制度上看,牡丹应是李氏十三世祖李真宠公所植。这就使李氏牡丹上朔到清朝康熙年代,花龄也延伸到三百多年,准确应该称之为康熙牡丹。图十:李家破屋“叠选明经”匾额
20.jpg
    据了解,真宠公(康熙1670年一一1745年),李氏十三始祖,性英敏,少时立大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入院试、乡试、中举人。李公进京会考被编入明经科。按清制只有入进仕科才能步入仕途,才能做官。象明经、医学、武功、数学、天文、水工皆为专职,从事专业研究。李公借故拒考,遗憾而归。三年后再次进京,又被选入明经科。由于这样的经历,乡人为他的学识和才智赠题为《叠选明经》金字匾额,这块匾保存至今不失前辈先贤的一段佳话。图十一:李家破屋“叠选明经”匾额局部
21-1.jpg
    李真宠遭此境遇,仰天长啸,抱恨终天。试后不等张榜不辞而别,取道洛阳访友。洛阳知府是李真宠的知己,为安慰他,特从上林苑选取两株牡丹赠与他。所以李氏牡丹珍贵就在如此,花银两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李真宠得此牡丹,喜之雀跃,三揖而别。牡丹生性娇贵,洛阳与怀宁小市千里之遥。图十二:李家破屋青砖
22-1.jpg
    当初为确保牡丹移植成活,特制一竹蓝,雇一挑夫,将牡丹带土连苗置于蓝中,行于轿前。每遇道路崎岖或繁华闹市,公必下轿将牡丹置于轿内,公于轿前行走。经过月余长途跋涉,牡丹终于在李家落户。真可谓:“官轿迎花何潇洒,不爱功名只爱花。”图十三:李家破屋“叠选明经”匾额及落款
23-1.jpg
    李家破屋原为怀宁一处优秀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朝嘉靖五年,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重修,是安庆地区怀宁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可惜,李家破屋在清朝晚期逐渐衰落,现存的仅为原建筑的一个门楼的一部分。这些房屋建筑特点各不相同,极有观赏和研究价值。图十四:李家破屋“学优德益”匾额
24.jpg
    李家破屋门楼,高约二米,长约十余米,现存有住宅、花园等基本保留着当年的格局。但屋前是一条修建于几十年前的水渠,将建筑一分为二,现存的部分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用料讲究,施工质量上乘,所以保存比较完整。图十五:李家破屋遗存
25-1.jpg
   李家破屋,是当地一种对老屋的称呼。由于建造于明朝,在清朝时期实为老屋,年久失修之后被村民称为破屋。李家人读书经商,为怀宁县知名人士。图十六:李家破屋明朝石门墩
27-1.jpg
   李家破屋门楼为李家破屋古建筑仅存的一点文化遗产,现保留门楼不足原建筑的几十分之一,可以想像原建筑是一座庭院式,南北贯通,门门相通,房屋宽敞高大、造型美观的古建筑。图十七:李家破屋枯死的柏树
30.jpg
    清朝时,李真宠与当时洛阳知府是好友,现存李家破屋门楼边的一座大门的石门墩,简洁而大气,虽然没有好看的石雕,却留有岁月的痕迹。图十八:李家破屋枯死的柏树
31-1.jpg
    李家破屋门楼使用了大量的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的大青砖,大门两侧的砖雕却非常好看,层次清晰,保存的也相对较好。青砖墙门楼照壁上还使用了白灰抹面,最上面还绘制了各种文饰。有蝶恋花、有万字福,还有惟幔,多是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图十九:李家破屋枯死的柏树
32-1.jpg
    李家破屋院内还有一块拴马石。在古时,马是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块拴马石的发现,也佐证了李家在明朝至清朝时,曾有朝廷官员络绎不绝。图二十:李家破屋枯死的柏树
33-1.jpg
(本篇完)
2017-06-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歧岭广济桥与广济桥碑——卒子走遍安庆
歧岭广济桥与广济桥碑
——安庆古桥与古碑刻系列
第12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对于安庆人来说,广济桥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安庆市区原有西门的广济桥一座,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并不是安庆市区的广济桥,而是介绍位于安庆市桐城卅铺镇歧岭村的广济桥与广济桥碑。图一:歧岭地处皖南山区
11.jpg
    放眼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座建于各朝各代的“广济桥”。所谓广济是指感发菩提心、广济诸众生。据《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记录,广者、宽广、广博也;济者、济世也、广济之意在于广博慈行,悬壶济世也。那么为什么安庆地区有不止一座二座的广济桥呢?原来古人以修路、架桥为积善行德,而这种美德却在如今社会渐行渐远。图二:歧岭是桐城与安庆、合肥之间的交通要道
12-1.jpg
    位于歧岭广济桥是清朝中期道光年间建成的石板桥,原“广济桥”有一块属于文物的保护碑记。据碑记记录,让今天的人们可以了解那远在数百年前安庆人民的思想。图三:广济桥与广济桥基、河道
13-1.jpg
   在广济桥未建前,地处歧岭一带的百姓常常滩水过河,后由当地百姓建起木桥。原木桥建于何时无从考证,在明朝以后便有越来越多的百姓集聚在这一带,到了清朝早期,便有当地富庶人家募修为砖石拱桥,又由当地首事公为之刻碑作记。图四:广济桥碑记
14.jpg
    广济桥为广发善缘、广济众生之意。广济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体结构严谨坚固,长约十米,宽约三米,古石桥在九十年代被新修建的水泥桥取代。但桥基保存完整。图五:广济桥基
15-1.jpg
    卒子曾到访桥下,只见桥基多为方型或半圆型石块叠垒而起,古桥板地伏上有栏板落槽,有望柱榫槽,当时的工匠使用了纵联砌法,桥基是用密铺的大石块,这种做法在安庆地区较为普遍。图六:广济桥下河道
16.jpg
  桥首立有一块石碑,记录桥事及捐资建桥者的姓名,原河道由长长的石块砌成了一段河坝。溪水暴涨时,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桥墩承受的冲击力。图七:广济桥基与河道
17-1.jpg
  此桥桥基与桥体之所以称为奇妙,在于构件之间全靠榫合,无需灰浆粘结。桥身牢固,历经百余年,如今试走其上,毫无晃动松塌之感。图八:广济桥碑记及局部
19-1.jpg
  整体而言,安庆地区为山区过渡到平原的丘陵地带,由于历史原因,战乱、地质灾害造成了安庆地区年代极久远的桥不多,明朝与清朝的石桥较为普遍,这些历史悠久,质地质朴、结构精巧, 榫合独特,造型牢固结实的石桥,是研究安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九:广济桥碑记局部
21-1.jpg
  这座广济桥有一块碑记与与长存,让“善作魂”代代相传,“广济桥碑记”记载,供大众过河,助众生普渡。古往今来,视修桥铺路为社会头等善事。这块刻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石碑,仿佛是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正能量。图十:广济桥碑与局部特写
23-1.jpg
   古时各地多座桥梁不约而同取名“广济”,据卒子走访安庆各地一千四百余个村庄,见过广济桥就有三座。这座歧岭的广济桥,地处安庆与合肥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图十一:广济桥碑记特写
24.jpg
    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石桥与碑记,走在桥上能够穿过历史与建桥人与捐款人心心相印、心桥相连的感觉。图十二:广济桥碑记局部
25-1.jpg
  清朝雍正年间,安庆桐城知县在桐城修建石,受之影响清朝道光二年,受过无数洪水影响的歧岭一带百姓纷纷捐款建桥,在首事公的带领下,建成这座桥长约十米,宽约三米,使用当地青石与麻石并排组成的广济桥。首事公在地当有着重要影响力,一般都是朝廷的官员。图十三:广济桥基、河道与首事公
26-1.jpg
    桥面与桥基牢固铆合,主柱、横托入榫,构成框架叉顶,上下相接,合为一体。虽历尽沧桑,保存尚好,是安庆地区现存保护较为完整的古石桥,具有一定科研和观赏价值。图十四:广济桥由清朝朝廷官员作为首事公发起得到大众支持兴建而成
27-1.jpg
(本篇完)
2017-06-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岩前白云岩——卒子走遍安庆
岩前白云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2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白梅乡岩前村的白云岩风景区,最近刚刚划入他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白云岩标牌与卒子坐骑
20150412 085.jpg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枞阳长期属桐城,一直被安庆管理。 图二:多年前卒子与众多网友浏览白云岩
20150412 112.jpg
    白云崖位于枞阳县白梅乡境内的七家山的岩前村,与浮山地质结构类似。经过安庆市旅游部门不断的努力,终于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景点打造成安庆“小黄山”。图三:白云岩局部
20150412 120.jpg
    虽然,据《传灯录》记载,宋朝就有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白云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但是,从历史长河看,白云岩从清朝才开始有点人文的迹象。图四:白云岩一角
20150412 126.jpg
  白云崖景区景点较为单一,山区并没有传说中的什么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之说,古时有五庵、二寺,现仅存白云岩寺尚存。图五:白云岩地质结构
20150412 127.jpg
  在白云岩有一处叫天隐岩的地方,俗称燕子岩,当身处山巅石丛之中,能够见到一线天,风景一般。另有一处名为蛾眉岩,这里风景较为优美,其石壁如削万仞,能够看到白梅乡整个乡镇。图六:白云岩下筑坝围起了一个小人工湖
20150412 141.jpg
    明朝名流吴讲新于明亡后,于寺内兴修草舍,名为“黑云草堂”,隐居山林,吟咏自娱。明朝末年有个工部主事吴道新隐居于此,之后数年间,有位名为阮自华题刻“函云洞”,又有赵凡夫题曰“函云关”。图七:白云岩一处岩石顶部
20150412 378.jpg
    函云关左边有长廊石壁数米,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吴道新有文记其事。图八:白云岩一处岩顶
20150412 379.jpg
  白云岩有一处名为雪浪岩,又名廊岩,与浮山雪浪岩相似。这属于地质结构的一种,远远望去,如同雪浪一般,景色一般。图九:站在白云岩顶能够看到白梅乡
20150412 380.jpg
  白云岩还有一些如楼子岩,在雪浪岩左的西岩顶上。还有如东岩,这个地方在山前之半山,传说宋朝高僧白云演禅师曾建庵于此,元朝西藏和尚了悟曾住持其间。明朝万历年间被雷击起火所毁。图十:白云岩风景
20150412 383.jpg
  白云岩其实在东岩之西,历史上又称西岩。它为白云岩洞之首,岩前有木楼,楼后为大士阁,宋朝高僧义青禅师住持浮山大华严寺时,以此岩为方丈室,今岩巅有宋刻,曰“青华严方丈”。图十一:白云岩石缝
20150412 386.jpg
    宋朝白云端、白云演二禅师,元朝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禅扬佛法。文革时,寺庙毁损严重。图十二:白云岩岩体
20150412 392.jpg
  白云岩历史悠久。据《传灯录》载,宋朝下僧义青禅师以“黑云”名之,寺巅的“青华宽住持”五个年夜字,至古仍清楚可睹。图十三:白云岩岩体
20150412 395.jpg
    现存寺庙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建造各类佛像,黑云青鸟是老桐城八景之一,筑巢于黑云洞窟内,羽毛富丽,其音响亮动听,沐一滴泉净水而叫,陪黑云岩云彩而飞。图十四:白云岩鸟瞰
20150412 448.jpg
    清朝刘大櫆在《浮山记》中写讲:“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不时来往于黑云、金谷之间,他山已之睹也。”图十五:白云岩绿树成
20150412 457.jpg
    白云岩在明朝有几个典故。传说在岩上有一处名为赛马岗,刘伯温造签帮助平定天下;后来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中的一小支队伍又到这里留下秩事,主要原因枞阳县在地理位置上地处皖南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地方,如乘船北上必经枞阳众多湖泊,而白梅又地处众多湖泊之间,成为兵家去打探地理情况不足为奇,以此来借机炒作也无道理。图十六:白云岩鸟瞰二
20150412 464.jpg
    只是白云岩有一些石刻被雨水浸润、字已渐恍惚,这主要原因是白云岩的地质结构。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图十七:白云岩主景区
20150412 472.jpg
    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图十八:白云岩游客
20150412 486.jpg
    白云石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在全国范围内叫白云岩的地方,除了安庆枞阳白云岩外,还有福建漳州有名为白云岩。图十九:白云岩游客
20150412 516.jpg
(本篇完)
2017-06-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1

听众

1626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5
精华
2
QQ
发表于 2017-6-15 1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义乌云山乌云寨北寨门——卒子走遍安庆
同义乌云山乌云寨北寨门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2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不仅仅是一篇篇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理念、工匠的精神。位于原安庆市太湖县牛镇镇同义村徐事组与羊河村交界处的乌云山,地处太湖县与岳西县之间,有一座明朝修建、清朝重建的山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座山寨的北寨门。图一:乌云寨正面图
01.jpg
    牛镇镇地处大别山南麓,花亭湖背后,依山傍水、山灵毓秀,自古就是兵家屯兵鏖战之地,牛镇设立很早,在花亭湖未修建以前这里群山之间,来往极为不便。牛镇镇面积163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有禅宗母土、状元故里、文化之乡、风情小镇之称。图二:山脚“乌云寨”题字
02.jpg
    牛镇镇山川秀美、景观奇特,人文众多,有“二祖禅堂”的二狮子山;唐朝时明相狄仁杰墓。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在安庆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受到全球各球佛教禅宗信徒的膜拜。这些佛教禅宗信徒不远万里,来狮子山寻根朝圣,拜祭二祖。图三:乌云寨南崖壁岗哨
03.jpg
    牛镇镇有座乌云寨,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百余年前的那场太平天国起义军的重要城堡,据权威机构认定,乌云寨是安庆地区太平军屯兵的主要山寨,要想了解百余年前的太平军如何调动兵力、如何从皖南山区使用军力的重要证据。图四:太平军与湘军相关资料汇编一
04-1.jpg
    牛镇镇境内天光山、洗脚涧、白乐山、异香洞因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游历并赋诗而得名;龙潭谷中十八连环潭、西天湾奇山异石、天光湖、南阳河太平军营垒、东山岭古民居、周家河、严姜莲花岛等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图五:乌云寨北面悬崖绝壁
06.jpg
    牛镇生态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资源十分丰富。层峦叠翠、景色迷人。乌云山就地处牛镇镇同义村徐事组与羊河村交界处。乌云山因山势险峻,峰峦起伏、绵延不绝,与对面的羊角尖山寨形成犄角之势。从地理位置看,这里有水源、有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处难得的山寨地形,据当地老百姓介绍,乌云山寨是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驻军扎寨的场所。图六:从北面看乌云寨寨顶
07.jpg
    乌云山目前只有一条小路能够到达南侧山脚,从中间的洼地上行,几乎很多地方都是接近垂直地形,上山小道弯弯曲曲、荆棘丛生,要想从今天卒子介绍的北面进攻山寨,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从北面攀上乌云寨,路程大概分成三段,山沟一段、脊背一段、大岗一段。图七:乌云寨北面对面的羊角尖寨
08.jpg
    乌云山山腰有一大片山洼空地,近百年慢慢形成了梯田,从山脚处攀爬上山寨。往上的路越来越陡峭,有的地方路非常的陡峭,乌云寨从北面上山,约需要五个小时。图八:乌云寨看对面的羊角尖寨
09.jpg
    在经过一处巨大的岩壁之后,一座高大的石头垒砌的寨门渐渐出现,这就是乌云寨北寨门。乌云寨北寨门从石头风化程度和建造特点看,应该是清朝的石块堆垒而成,目前看,北门由于长久失修,寨墙已经倒塌破坏,北寨门上梁石已经坍塌一部分。图九:乌云寨中部的悬崖绝壁
10.jpg
    现存北寨门约长五米四,寨墙约四、五十米,寨门宽约八十多公分,门高约一米八,北寨门建造相对比较粗放,没有南寨门精细。南寨门建造精细,门头还有太湖县县领导杨卓然刻有义勇门三个字,时间是明朝崇祯十年八月。但北寨门损毁严重。图十:乌云寨中部脊背较为平坦
15-1.jpg
   北寨门在建造时,并非细心之作,作为太平军战士,边开凿石料、边堆垒石料,还要建成门楼进行武装,的确并非易事。而南寨门作为明末清初建造,由当时的县领导组织员工进行石料的加工,明显要精细很多。图十一:太平军与湘军部分资料汇编二
16.jpg
    乌云寨原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东寨门在五六十年代均被村民拆毁,石条被滚下山做为建筑材料用,今天卒子介绍的北寨门与羊角尖寨对峙,两寨隔峡相呼应,寨脚小河环绕,涓涓溪水常年不断。南寨门以后卒子再介绍,西寨门由于在茅草之间,较难寻找。图十二:乌云寨顶“乌云寨”题字及寨顶风光
17-1.jpg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远看乌云寨,近看牛卵袋,垮也垮不了,只等天来败。据民国《太湖县志》记载:杨卓然,字又先,湖广辰州人,崇祯辛末年进士,崇祯乙亥年(1635)太湖县知县,莅任五年。明朝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屡次攻打太湖,杨卓然率军民大建城池,拒抗农民起义军。图十三:乌云寨大崖壁
18.jpg
   但乌云寨最为出名就属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占领期间,相传清军中的湘军骁将多隆阿(1817年12月20日至1864年5月18日),字礼堂,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朝隶属满洲正白旗,著名军事将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多隆阿在安庆期间,多次参与正面对太平军的作战,战功卓越,有多龙鲍虎之誉。图十四:乌云寨有很多珍稀植物
19-1.jpg
    多隆阿曾在曾国藩指挥下,对乌云寨的围剿。当时守寨的是太平军原广西老将驻守,此寨是太平军在安庆二翼太湖一带重要山寨,乌云寨进攻可直接到太湖晋熙镇附近的山寨,退可到岳西、霍山一带,凭此山寨可让对方久攻不下,望寨而兴叹。图十五:乌云寨要想从北面进攻非常困难
21-1.jpg
    果不其然,多隆阿使用了多套战术,太平军作为守方,使用大量的石料、木料和其它器材对抗湘军。当地百姓还有一种说话,认为当时安庆太湖县人程茂山,借此山寨抵抗太平军。经过具体了解,此山寨系程茂山带领乡人为躲避太平军(长毛)而重修的山寨,经过数天的连环作战,不久太平军就攻下此寨,占据已有。图十六:乌云寨北寨墙残存部分
22.jpg
   乌云寨的历史大概是,此寨原是明末崇祯十年由太湖知县杨卓然发起为抗击张献忠而建。清咸丰年间,当地人程茂山借此寨抗击太平军,后太平军占据之后进行改建、修建,乌云寨与岳西县、湖北英山县紧毗,皖西南山区明至清代古寨址众多,其中太平军抵抗清军的寨址不乏其数,其故事也广为民间所流传。图十七:乌云寨北面路险
23-1.jpg
    乌云寨山势险峻,北与羊角尖寨对峙,两寨相互呼应。卒子见北寨门的长方形的麻石建起的寨门,但寨门明显很小,成年人需要弯腰进能进入,乌云寨当时称得上是很雄伟的一座寨城,城墙很高,留有瞭望孔和枪孔,每段寨墙都有兵丁看守,据传说是前后补修了数次。图十八:乌云寨北寨门
24.jpg
    在我国历次兵谏中,太平天国运动应该是影响较大的一次。太平军的阵法,主要的记录者并不是其本身,而是作为敌人的清军。图十九:乌云寨大崖壁二
25.jpg
    据《清史稿》、《平定粤匪纪略》、《贼情汇纂》等书中都重点记述了太平军的四种阵法,即牵线阵、螃蟹阵、百鸟阵和伏地阵。图二十:乌云寨北寨门侧部
26.jpg
    今天卒子介绍《平定粤匪纪略》,其中记载:其行阵也,有牵线、螃蟹、百鸟、伏地四名。牵线者,自伪两司马以至伪军帅一线单行也;图二十一:乌云寨顶部
27-1.jpg
    螃蟹者,三队平列,中以拒敌,左右包抄也;百鸟者,以二十五人为一小队,分百数十起散布如撤星,使清军无处着手也;图二十二:乌云寨北寨门石条
28.jpg
    伏地者,用避枪炮及遇险作疑兵也。用今天的战术眼光看,太平军的战法主要有两翼包抄法、重点空防法、周边伏击法等。图二十三:乌云寨顶部珍稀植物
29-1.jpg
    两军交战,太平军在兵力本占优势,又是凭山据垒,以守为战。太平军与清军交锋,习其常技。太平军与清军在作战中,正处在冷热兵器并存时期,从战术动作、进攻部署和防御配置都是指挥官需要考虑的问题。图二十四:乌云寨北寨门栓门石孔
35.jpg
    而太平军在冷兵器时代,由于通信技术较为落后,为了使军队能够统一号令和协调动作,列阵作战是最基本的作战方式。所以大家看到很多影视片中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大量使用旗帜,就是这个道理。图二十五:湘军服饰与太平军旗帜、标识
37.jpg
    为攻下乌云寨,多隆阿曾分兵三路,由北、南、东进攻。太平军则由广西老兵与在安庆征集新兵数千人防守此寨。多隆阿命候选道蒋凝学等部湘军四、五营,进攻太湖乌云寨,并进行军事部署。图二十六:乌云寨北寨门风景
39.jpg
        多隆阿以攻为主、摆列大阵。多隆阿便派小股湘兵从乌云寨南门和北门诱攻,太平军分路出垒迎战,前遏尾抄,左右横冲。多隆阿亲帅部队从西寨门及中路冲入太平军阵中,双方死伤数百人,终因对方实力过强,未能攻下,退回太湖县城。图二十七:乌云寨北寨门损毁严重
41.jpg
  清朝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也对安庆太湖的乌云寨进行描述,他对太平军的阵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记载,每两司马执旗一面,后随二十五人,百人则间卒长旗一面,五百人则间旅帅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则间师帅旗一面,一万二千五百人则张军帅旗一面。其军帅、监军、总制乘舆马随行,一军尽一军即续。宽路则分双行,狭路则单行。图二十八:乌云寨北寨门局部
44.jpg
    乌云寨经历了明朝与清朝的战火洗礼,但是,如今的石寨门与寨墙依然耸立。1859年(咸丰九年)二月初,清军湘兵多隆阿率军抵达太湖县乌云山一带,开始用洋枪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利用太湖县乌云山乌云寨及附近大小数山寨进行对抗。图二十九:乌云山
46.jpg
(本篇完)
2017-06-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6: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庆庵与兵部侍郎题请旌表碑——卒子走遍安庆
集庆庵与兵部侍郎题请旌表碑
——安庆寺庙与碑刻系列
第12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不仅仅是一篇篇游记,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位于安庆市老峰镇的集庆庵,有数块清朝石碑刻,记载着那些风云故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老峰镇是长江流域的一片小平原
09.jpg
    座落在安庆市东部,现经开区老峰镇集庆庵,在一处三面环水的台地上。紫衣老和尚又名释隆顺,离开天宁寺东游至皖省安庆,因当地居士之请求,恢复重建古刹道场。图二:集庆庵
15-1.jpg
    据了解,集庆庵古刹乃是安庆近郊一座千年古刹,毁于1949年和1954年的两次大水灾。紫衣和尚当年曾在此地大树下,打坐苦修,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广结善缘。这里成了紫衣和尚东行安僧布道,也成了潜心修行的第一处道场。图三:明朝石碑与清朝旌表碑
19-1.jpg
    集庆庵古刹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具体的记载,相传是建于宋末元初时期,距今已经近一千年。原寺建于一个小土墩上,是安庆西部农村一处重要弘法道场。图四:明朝石碑局部
21-1.jpg
    在安庆经开区未建设前,这座三面环水的土墩,遇涝则全淹,遇旱则无收,是一处没有进退的台地。紫衣老和尚东游至皖省安庆,见这座古寺在历史上名声,故励精图治恢复重建古刹。图五:明朝石碑局部
22.jpg
    这座集庆庵,虽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知晓的人并不多。但是庵内有几块历朝历代的石碑刻,却是文物。它记载着这座古庵的过去与故事。在集庆庵内,卒子见到古时女人为亡夫守节,地方官感其坚贞奏于朝廷,后奉旨敕建贞节坊旌表,其中有以牌坊形式而建的称为“节孝坊”,也有其它形式而建的。图六:清朝旌表碑局部
23-1.jpg
    在集庆庵内这块石碑刻,就是这样一座“节孝坊”的一部分,因为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如今知道它的人寥寥无几。其庄严肃穆,后来庵内居士将其保护起来,今天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这座石碑刻。据庵内居士介绍,这块石碑刻是偶然被发现的,随这块碑刻一起,还有明朝的一块碑刻,能够保存较完整实属不易。图七:清朝妇妇想像图
24.jpg
  从石碑刻的内容看,信息表现很多内容。首先,这是一座旌表故儒某人的碑刻,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碑记,它是有着重要历史的碑刻。从碑刻石质看,这是一块青石碑,这或是一座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左则刻楷书“皇清嘉庆十**”,其下有雕刻装饰。中间刻有寿字纹和“旌表故儒”四个大字。右则是关键,上刻有“兵部侍郎*题请”字样。图八:集庆庵其它碑刻
25-1.jpg
  据了解,在清朝年间,共有兵部侍郎张英、舒赫德、熊定安、程含章、祁寯藻、杨颐寯、戴熙、曾国藩、胡林翼、胜保等人,嘉庆年间或是熊定安、程含章、祁寯藻、杨颐寯四人,给安庆市老峰镇集庆庵题请旌表故儒的应该是这四个人之一。另据了解,兵部侍郎即兵部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从唐朝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朝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朝正三品,清朝为从二品。图九:集庆庵其它碑刻
27-1.jpg
    常理来说,“兵部”乃六部之一,“兵部”源于三国魏“五兵制”,隋唐以后设立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兵部侍郎,约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图十:集庆庵清朝旌表碑刻
28.jpg
    很多朋友以为一个待郎有什么了不起,实际情况并不像大家想像那样。兵部因为是关系兵权的,所以有一定的特殊性,名义上的最高主官,尚书并不掌握实权,实权掌握在皇帝或者其他有实权的权贵手中;而兵部尚书往往成为朝廷军队作战失败时的责任承担者,也就是替罪羊。图十一:集庆庵明朝碑刻
29-1.jpg
    相比之下,侍郎虽然是副手,但更贴近实际工作,而且权力范围较小,反而可能更有权力一些。不过,兵部尚书的好处不在于这个职务本身,而在于尚书这个头衔上,只要有个这个品级,通常可以兼任一些其他的有实权的职务。而侍郎却真正成为掌握军队实权的实力派。图十二:集庆庵清朝旌表碑刻局部“兵部侍郎*题请”字样
30.jpg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副职为兵部侍郎。今天卒子介绍的这块碑刻是清朝嘉庆十*年间的兵部侍郎,他向嘉庆皇帝题请为安庆老峰一位故儒的石碑,不知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可被登记。据了解,石碑和石坊是当时朝廷为褒奖某人的节孝而建。一般都是夫君过世后,妻在家孝敬公婆,抚养小孩,与邻为善,终身未嫁。皇帝为了表彰这样的先进典型,才会下旨修建石坊或石碑。图十三:集庆庵清朝乾隆时期墓碑
31-1.jpg
  那么为什么这块石碑会出现在集庆庵中呢?原来,这位故儒在年过中年至晚年时期,都以居士身份在集庆庵中度过。安庆著名的胡玉美创始人胡先生的母亲就是在迎江区宝善庵修行的。在安庆很多的尼姑庵比较有名,适于修行。今天卒子介绍的集庆庵就是一座。图十四:集庆庵碑刻
33-1.jpg
   这位故儒为什么会选择到集庆庵,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位故儒下决心在庵中修行自己,成为大众的榜样,教化大众、警醒自己。真是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选择集庆庵,或是因为那时在安庆的东部集庆庵较为出名。有了清朝嘉庆十*年“旌表故儒某某之坊”的文字记载能够让我们一下子回到百年前,这块石牌刻为御赐,等级不低,上有寿字纹,做法极为考究。图十五:皇清嘉庆十*年字样
34.jpg
    了解了一下,原来“故儒”的两种说法:一是如果这块碑或坊落成在这位故儒生前,则不能用“故儒”;二是如果这块碑或坊落成在这位故儒死后,则必须用“故儒”二字。 这块“旌表故儒……”后面的字是什么,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再去复原了。关于这段故事,留给有关学者再去论证吧!图十六:集庆庵清朝旌表碑刻
35-1.jpg
(本篇完)
2017-06-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1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沙岭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黄沙岭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2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不仅仅是一篇篇游记,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的黄沙岭,有一条建于明朝至清朝的古山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岳西县天堂镇(城关)
06.jpg
   黄沙岭古道是从岳西县一条较为出名的古山道,它是岳潜山道的一部分。这一条上景点众多,有响鼓石、腰盆石等等。图二:黄沙岭
07-1.jpg
   民国以前,岳西还未设立前,天堂镇属于潜山县。从潜山县要到霍山县和英山县,得从群山之间穿越。黄沙岭古道便是其中一条。图三:黄沙岭古道石坡路
08.jpg
    现在很多地方通了公路,过去的古山道已经遭到了破坏。来到岳西黄沙岭古道时,这里依然保存较为完整。图四:黄沙岭古道
09-1.jpg
    这条古山道沿着山坡修建,路途中有一个古寺庙。黄沙岭古道起起伏伏,少有岔路,路很平整,上下坡道时有石料砌成阶梯,方便行走。图五:黄沙岭能够看到整个天堂镇
10.jpg
    站在黄沙岭上,能够较为清晰的看到各个山头。这条古山道或沿着溪水、或跟随山势,因建于黄沙岭一带,又称黄沙岭古道。图六:黄沙岭古道石坡
11-1.jpg
    据说这条黄沙岭古道能够通到石关乡的马畈,站在黄沙岭上,能够看到一览众山小,黄沙岭居高临下,踏平荆棘,黄沙岭的大石岗,风景美丽。图七:行走在黄沙岭古道上
13-1.jpg
    古时,黄沙岭古道还是当地人外出、外地人进乡的必经之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抬头黄沙岭,抵头望天堂”,形容的就是天堂镇的黄沙岭古道。图八:黄沙岭古道
15-1.jpg
    黄沙岭,因其岭巅植被差,风吹黄沙故称黄沙岭。图九:黄沙岭古道石坡
16.jpg
    古道坐落于天堂镇,全长约五、六公里,步行单趟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古道路面全用青、麻石铺成,迂回曲折,盘旋而上。图十:黄沙岭古道上的风景
17-1.jpg
    黄沙岭古道,与安庆其它古道与一样,都始于山谷中,或远或近地沿溪而走,一则种有茶树,淡淡地清香扑鼻而来。图十一:黄沙岭古道标识
18.jpg
    有这样的一首古诗《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这是著名诗人辛弃疾写过多首关于上饶黄沙岭的词,说明辛弃疾多次走过黄沙岭。图十二:黄沙岭古道
19-1.jpg
    叫黄沙岭的地方,全国各地很多。江西上饶就有一处。岳西很多人都移民来自江西上饶一带,这些人从江西迁移到安徽,不关带来了人口与文化,更多的是带着与家乡一样的乡音。叫黄沙岭的这条古道,卒子认为可能就是江西文化的一种延伸。图十三:黄沙岭古道风景
21-1.jpg
    那首辛弃疾描写黄沙岭的词,让安庆人民再一次展望黄沙岭的遐想。据了解,辛弃疾一生写了629首词,而其最精彩的词基本上都是被贬闲居上饶前后所写。图十四:黄沙岭古道
23-1.jpg
    另有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又一次带我们去了江西的黄沙岭古道。还有他写的《浣溪沙·黄沙岭》,安徽安庆岳西县的黄沙岭古道与江西的黄沙岭是否有着某种神似。图十五:黄沙岭古道岭头风景
25-1.jpg
    据了解,江西的黄沙岭指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二十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黄沙道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铅山。图十六:黄沙岭古道石坡
27-1.jpg
    辛弃疾笔下关于黄沙岭的诗词,既写黄沙岭山行所见,也写其山行所感,有惊恐,有喜悦,多姿多彩。图十七:黄沙岭古道大石壁
29-1.jpg
    而安庆的黄沙岭古道,是建于明朝、繁荣于清朝的古道。数百年来,无论是官员、乡夫走这黄沙古道时,是否依然有着灵感去赋诗词者,古有辛弃疾盛赞的黄沙古道时,厚重依旧,沧桑不再。图十八:黄沙岭古道石坡
31-1.jpg
    安庆一部分人来自江西,为江西移民的后裔。江西灵山峻秀、人文荟萃,自古崇文尚教、书香泽长。作为两江地域,安庆一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江西同文同宗。图十九:黄沙岭古道
33-1.jpg
    安庆周边的一些大山深处,仍然深藏着许多古岭道,随着时代变迁,大多的古道渐失其用,消失在岁月中,但是留存的古道却成了驴友们(旅行爱好者)探索的休闲胜地。图二十:黄沙岭古道石坡
35-1.jpg
     这条黄沙岭石板山路,绵延穿越于大别山脉群山之间,历经风雨沧桑,史称黄沙岭古驿道。图二十一:黄沙岭古道
37-1.jpg
     黄沙岭古道自明朝修建以来,成了山里百姓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要道;更因地理位置险要,又成了历代兵家争夺要冲。图二十二:黄沙岭古道石块铺成的道路
39-1.jpg
    历史上,黄沙岭古道几乎全部由石头铺筑。岭道崎岖难行,成为潜山县至周边乡镇自古民一条交通生命线。图二十三:天堂风景
41-1.jpg
    能够在古道上走一走,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希望卒子用相机记录的古道风景,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十六:黄沙岭望天堂
DSC_6665.jpg
(本篇完)
2017-06-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9: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前私家园林朴树,美景穿越百年沧桑——卒子走遍安庆
117年园林朴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2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公园内,有一棵被立为安庆市保护树木的朴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棵朴树。图一:原安徽省会安庆
09-1.jpg
    朴树,别名黄果朴、白麻子、朴、朴榆、朴仔树、沙朴,安庆地区常见树木,荨麻目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长江中下游和以南诸省区以及台湾;越南,老挝也有。根皮入药,治腰痛、漆疮。图二:百年前安庆风土人情旧照片
11-1.jpg
    朴树属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核果单生或二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核有穴和突肋。图三:安庆菱湖公园内古朴树
13-1.jpg
    朴树是珍贵树木,能够上百年成为古树更不容易,今天卒子讲一讲安庆百年朴树的故事。生长在菱湖公园内的这棵老朴树,已经度过了百年的岁月,很多人常常走过它的身边也未必能够留心观察。卒子在小时候就见到这棵树,当时卒子父亲对幼小的卒子讲述朴树有着厚重的历史和几分傲骨的气质,在寒冬中挺立,默默守护在这片土地之上,见证老省会的辉煌。图四:安徽巡抚恩铭曾驻安庆
14-1.jpg
    大家都知道,菱湖公园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公园之一,在此以前是私人的别墅园林,百年间经历了安庆从繁荣到没落的过程,但作为安庆人,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感谢当时清朝政府在一批又一批的朝廷官员带领下,能够为安庆赐予这片土地的丰腴的树木。图五:安庆菱湖公园内古朴树
15-1.jpg
    朴树是名贵树种,时任安徽巡抚的恩铭将幼苗带来扎根于此,从公园的雪松到紫薇,再到百年朴树,或许这棵朴树当时并不是珍贵的,但是它所经历的艰辛一点也不比其他古树少。这棵朴树与公园其它古树一样历经了安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等,可谓是千辛万难成长成百年古树。图六:百年前安庆城想像图
16-1.jpg
    安庆菱湖公园是时任安徽省省会最繁盛之时,始于清朝中期,到了民国时期,驻皖的封建军阀、官僚和大资本家多建有别墅花园。据不完全统计,安庆有园林约几十处,分布于安庆老城区和周边乡镇,遗憾的是,如今大多已基本无存。这棵百年朴树见证了老安庆繁华的过去,穿越了百年沧桑,一些美景也显美丽。图七:117年古朴树
17-1.jpg
  菱湖公园原面积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07平方公里、陆地2.389平方公里。园内植花卉树木,不计其数。菱湖公园是安庆市区两大公园之一,园内环境优美,是安庆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园内有不仅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有血衣亭、严凤英雕像、黄梅阁、邓石如碑馆等。图八:公园内古朴树蜗居一角
21-1.jpg
   菱湖公园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区,包含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皖江公园和文化广场四大景区,共由菱湖、莲湖、小菱湖、东湖、西湖,其中东湖和西湖并称为大湖。在民国期间,菱湖作为全国四大湖列在西湖与瘦西湖之后,可见其当年的风采。图九:百年前安庆民生
23-1.jpg
   菱湖公园因环菱湖而建,菱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与石塘湖、破罡湖相通。辛亥革命前后建园,面积38.64公顷,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园林式公园,以菱荷景观和”菱湖夜月”景点闻名。图十:百年前安庆民生
25-1.jpg
    菱湖原是一片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清朝康熙后期,省会安庆在朝廷官员带领下挖掘康熙河,后扩建成游览胜地,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菱湖以水取胜,这儿碧波荡漾,渠道纵横;湖心小岛,亭竹相映;水上竞舟,笑语满湖。夏秋时节,菱荷茂盛,莲花斗艳,四处飘散着醉人的清香。若逢采菱季节,皓月当空,泛舟湖面,篙桨点水,舒喉清歌,意境幽美,景色分外迷人,夙有“菱湖夜月”之称,亦是安庆胜景。图十一:过去巡抚考察是这样子的
27-1.jpg
(本篇完)
2017-06-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6-22 12:41 编辑

青楼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青楼遗址
——安庆古树系列
第12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原青楼乡,有一处高约二层的回廊式古建筑青楼,青楼于文革时被毁,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青楼想像图
10.jpg
    青楼这个词,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南梁时,刘邈《万山凶采桑人》诗首句云:“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不过这里说的“倡妾”,指富人纳的小妾。图二:青楼附近一个较大的池塘
12.jpg
    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设置了国家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 图三:青楼给人一种额外的想像
13.jpg
    唐朝时,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唐朝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宋朝秦观(安庆皖西南秦氏先祖,后期卒子再介绍)《虞美人》词:“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宋朝晏几道《生查子》词:“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徧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图四:青楼布局想像图
15-1.jpg
    宋朝至元朝以来,“青楼”的意思往往指烟花之地,不过比起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更为风雅。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妓女,一般是艺妓,卖艺不卖身,当然也有两种服务都提供的。但无论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等等,尤其是那个陈圆圆,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图五:青楼回廊
16.jpg
    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姬蹙然敛袵跪曰:‘妾故某翰林之宠婢也,翰林将殁,度夫人必不相容,虑或鬻入青楼,乃先遣出。’”借指在青楼内卖艺的女子,多指卖艺不卖身的女子,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当然也有两个都卖的,称为红倌人。青楼里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也有卖身的,但数量很少,档次也比较高,接待的都是些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纯粹做皮肉生意的妓院称为“窑子”,档次较低。清朝李渔《慎鸾交·席卷》:“华郎的心肠虽好,只怕他父亲到底执意,不容要我辈青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妙莲告花界书》:“惟我青楼一无举动。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几条办法,劝告我全国花界同胞。”图六:青楼往往富丽堂皇
17-1.jpg
    清朝袁枚《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原先乃是帝王之居。故三国时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青楼由来唐朝至清朝,“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图七:古人建起青楼门头
18.jpg
    古人给风月场所想了一个美丽的词:青楼。关于爱情、关于性欲、关于道德,古人还专门将这样的文学命名为“青楼文学”。青楼似乎是古代文人除了庙堂、家庭、江湖以外必不可少的寄托之所,少了青楼文学,传统的文学大概就少了很多的韵味。咱们皖西南重要的城市安庆,怎么能没有青楼的一席之地呢?当然有。图八:青楼女子与富家子弟
19-1.jpg
    位于潜山县原青楼乡,现已并入余井镇,是以一座明清时期的青楼为名,目前全国仅此一家。安庆曾被称为“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潜山位于安庆中心部位,原青楼就建在塘坊岭。图九:青楼布局图
20.jpg
    潜山县又称潜阳,人才辈出、文风昌盛。东汉方士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天文学家王蕃,隋唐舒州大都督张镇周,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宋朝第一画家”李公麟,著名学者朱翌,明朝金燕、徐桂、徐尧莘,清朝周士盛、徐积诚、郑洪盛、张必刚,或名将,风光一时。图十:青楼往往与妓院扯上关系
21-1.jpg
    那么青楼乡是如何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卒子走访了当地的文史专家。原来,明朝潜山出了一个朝廷大臣徐尧莘(1545—1620),字汝聘,号宾岳。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甲二十七名进士。图十一:青楼女子是高雅艺人
23.jpg
    徐尧莘初授户部主事,主榷寻阳。壬辰(1592年)升湖广永州知府。任中“鞭扑不施,郡民大化”。父亲去逝后服孝后,补衡州知府,转调荆州。辛丑年(1601年)徐尧莘升辽阳兵备副使。后又任上江防道台。癸卯(1603年)又升广东岭南道台。丁未(1607年)补山东粮储参政,“厘弊苏民,远近戴之”。旋升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后徐尧莘辞官归里。建有乡贤祠。图十二:青楼想像图
24.jpg
    纵观徐尧莘一生,生为明朝中晚期,宦官当道时期,能够在朝廷知府、道台、按察使与布政使等重要岗位履职实属不易。其去逝后,安葬在青楼乡进士村,那么进士村就是因为徐尧莘在明朝中了进士之后,该村以其身世命名。徐尧莘的子孙在明朝末至初朝时期建了一幢高二层的回廊式青砖大屋,名为青楼。后整个乡镇以这幢青砖大屋名称呼该乡,这就是青楼乡的来历。图十三:青楼遗址
25-1.jpg
    徐尧莘四十二岁中明朝万历丙戌科进士,历任永州、衡州、荆州知府、广州按察史、广州布政使。从政期间,“厘弊苏民,远近戴之”。他所柬言的政策多为百姓,深受百姓的厚爱。原青楼乡的徐尧莘后裔建起的青砖大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青楼。但青楼有歌妓的的故事却在该乡广为传播。据卒子实地考察之后,该乡六七十岁以上居民纷纷反映,在文革前已经荒废的青楼屋顶塌陷,有向南面开的院门一座,有青砖院墙。图十四:青楼遗址二
27-1.jpg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一股部队曾来到青楼乡,见如此大屋便去抢夺物资。传说青楼当时有歌妓在屋内楼上,将门紧锁。太平军将士迫于战事,没有久战,却也不离去,将木柴堆积在屋脚放火焚烧,结果青烟熏死了楼上的歌妓小姐。图十五:青楼遗址三
29-1.jpg
    当然,这个传说是否靠谱先行不说,在潜山县中部的青楼乡这幢青砖楼就是歌妓院,无法让人全以为信。以卒子个人的理解,这幢名为青楼的建筑,是明朝朝廷官员徐尧莘或其子孙起的青砖大屋,后组建乡镇名以这幢青砖大屋命名青楼,青楼乡就此而生。至于后来太平军来到潜山火烧青楼是完全有可能的,徐尧莘后裔建起的青楼也随着太平军的火烧青楼而渐渐离开这里,随后此青楼便逐渐荒废。图十六:青楼遗址四
30.jpg
    那么为什么青砖大屋一直传播与青楼名妓扯上关系?或是有着某此怜香惜玉、柔情蜜意的想像空间罢了,青楼名妓兴盛于唐朝,与唐诗而流传至今。至于青楼也给人们提供了激发灵感的环境和艺术氛围,那些名人白居易、杜牧等文豪风流自赏,问柳寻花,大半都是青楼妓女的歌咏。图十五:青楼想像图
31-1.jpg
    现在青楼遗址处建起了一幢小三层的楼,但遗憾的是该楼主人在建起此楼后不久就罹难,家属子女后又一人罹难,此处迷信说法纷纷而来,主人带着唯一子女迁走北京。青楼遗址再次荒废。
(本篇完)
2017-06-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4: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至嘉庆时期刘氏家族墓——卒子走遍安庆
乾隆至嘉庆时期刘氏家族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2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刘氏家族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在清朝安徽省安庆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广东省广州市
08-1.jpg
    刘氏在安庆地区人口众多,明朝、清朝至今一直人才辈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刘氏家族墓群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的一座小山上,占地面积约五十平方米,是安庆地区刘氏的一处家族墓。图二:好政策是劳苦大众创造出来的
10-1.jpg
    刘氏家族墓包含单体墓葬二座、石制祭台、镇墓石狮一对、石砌挡土旋台三级、砌石道路一段。图三:刘氏家族墓
11.jpg
    墓葬二座平面呈三角形,均坐西向东。东南侧为刘魁翁墓、西侧为刘母邱太夫人墓。图四:清朝墓葬形式
12.jpg
        刘魁翁是安庆地区刘氏一员,清朝乾隆年间至嘉庆年间,参与清朝地方土地政策,受到安徽布政使朱绍曾的重视。去世后,有朝廷奉指建石制祭台、镇墓石狮、石砌挡土旋台和砌石道路。图五:刘母邱夫人墓碑
13.jpg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建立,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安徽省”前身就著名的“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朝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朝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图六:刘母邱夫人墓碑局部
14.jpg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小政权,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才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图七:墓葬拼图
15-1.jpg
    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图八:刘魁翁墓碑
16.jpg
    同期“安徽巡抚司”与“安徽按察使司”驻安庆,但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等方面因素,“安徽布政使司”暂留江宁(今南京)。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巡抚司”、“江苏按察使司”、“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江苏省会;图九:刘魁翁墓墓前望柱一对
17-1.jpg
    随后,“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安徽省会。从1760年开始,除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省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协商后决定安徽省会仍复迁安庆为宜),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图十:刘母墓碑上记载乾隆二*年字样
18.jpg
   安徽布政使朱绍曾,原是一名府庠生,历任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湖南布政使、太常寺卿。朱绍曾喜爱书画,他曾形容:“九江汇流、楚地多材山。奇水秀之符也,余也余夙好山水、湘藩六载政事之余,即究形家之学阅尽诸书,多是歧途参杂茫,无一实者也。”图十一:刘魁翁墓碑局部
19-1.jpg
    安徽布政使朱绍曾到达安徽安庆时,一直致力于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政策。朱绍曾曾在安徽推行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图十二:刘魁翁墓碑局部
20.jpg
   这个时期,刘魁翁作为安庆地方乡绅,向朱绍曾阐述赋役制度的改革要点,在人头税(丁税)并入土地税中起到柬言践行的重要实例。图十三:刘魁翁墓碑局部
21-1.jpg
   清朝乾隆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作为安徽省重要税负的基础安庆,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图十四:刘魁翁墓碑局部
22.jpg
   以刘魁翁为代表的安庆本土百姓积极向朝廷大员主张,“丈地计赋,丁随田定”,所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正是由于像安徽安庆刘魁翁这样的底层千千万百姓,在长期的劳作基层上通过柬言使赋役合一的办法来消除前弊。图十五:刘氏家族墓
23-1.jpg
   到了嘉庆时期,在山西推行的“火耗归公”与安徽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全国进行推广,将过去的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图十六:刘魁翁墓前镇墓石狮一对
24.jpg
   安徽,安庆,任何一座小山上,都墓葬着影响中国封建王朝的忠烈灵魂。乾隆至嘉庆时期刘氏家族墓就是其中一座。图十七:刘魁翁墓拜台
25.jpg
(本篇完)
2017-06-2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2: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山杨八房宗堂——卒子走遍安庆
月山杨八房宗堂
——安庆宗祠系列
第12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某村的一座小山冲里,有一座名为杨八堂的地方,杨氏源一公后裔迁徙到这里已经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老屋已经不存,只有后修建的一座杨氏宗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怀宁县月山镇
10.jpg
    话说元末明初时期,有杨氏世居江西,明朝实行人口迁徙政策以后,江西杨氏有三兄弟杨太大、杨太寿、杨太和,随后他们兄弟三人在鄱阳分手,老大杨太大一支迁至安徽潜山县,也是卒子以前向大家介绍的万涧杨氏;老二杨太寿一支迁至安徽怀宁县,是为今天卒子介绍的杨氏宗堂八房的先祖;杨太和一支留在江西原地。图二:隋朝皇帝杨坚像
11-1.jpg
    那么迁到安庆怀宁县月山一带的杨氏怎么会有八房祠堂?八房并非指杨氏有八个儿子分地八方,据了解,八房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房又称八份裔系。中共中央曾掀起“八荣八耻”就源于杨氏的八房说。图三:杨氏宗堂及倒塌的杨八房老屋
13-1.jpg
     杨氏重视文化,他们将后裔分成八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名立为八房,其中孝房始祖良公杨成森;悌房始祖良公杨成章;忠房始祖良公杨成模;信房始祖良公杨成楷;礼房始祖良公杨成乔;义房始祖良公杨成梓;廉房始祖良杨成楠;耻房始祖良公杨成杞。图四:杨氏宗堂神台及山间小道上的杨氏墓碑
15-1.jpg
    杨氏本姬姓也,系周武王子成王之弟叔虞之裔。晋武公称次子伯桥之后。伯桥以功采食於羊舌氏。传三世至肹,肹字叔向,历相四君,功绩卓著。至晋平公彪,更封於杨,其后遂以杨为氏。号杨侯,后为晋所灭,散于四方。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日:“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子孙逃遁华阴山谷,战国时章始出,故凡华阴杨氏,皆祖章也,也就是后来的弘农郡。图五:杨氏宗堂先祖杨震
16-1.jpg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王融在《沈冥地狱篇颂》:“阳墙虽两密,幽夜有四知。”从此,杨震四知,为廉官清吏之典范,千古流芳。怀宁县杨氏宗祠也以“四知堂”闻名于世。图六:杨氏宗堂坐落在怀宁县月山镇境内
17-1.jpg
   杨氏裔孙,立四知堂以继承先德,启迪后昆。怀宁杨氏就是四知堂之裔孙。杨氏出人才,汉末文学家杨修,任丞相曹操主簿,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欲使曹植为魏太子,后曹植失宠,操因修有智谋,又是袁术之外甥,恐有后患,遂借机将杨修杀害。杨修后裔杨素在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等职,隋文帝灭陈时,他率水师从三峡东下,因功封越国公。开皇十年(590年)因功任尚书左仆射,后封楚国公,官至司徒。杨素后裔杨淳自安徽祁门迁到江西浮梁,又迁鄱阳。娶妻石氏,生三子:曰太大、太寿、太和。太大迁安庆潜山县,太寿迁安庆怀宁县,此系为弘农郡望。图七:杨氏宗堂为现代建筑
19-1.jpg
    潜山县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境内。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世居江西的杨氏兄弟杨太大迁徙而生;怀宁以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境内,现存多数文物,据说是世居江西的杨氏兄弟杨太寿迁徙而生。后期卒子将陆续向大家介绍怀宁杨氏宗祠,月山杨氏宗祠也为四知堂,是目前江西迁徙安庆杨氏的集大成。图八:杨震画像及故事
20-1.jpg
   杨太寿源一公迁徙到安庆怀宁县后,其子孙继续繁衍,陆续到了周边各地兴建住房。但杨氏子孙所到一处,必先修建宗堂,不忘祖先。现位于月山镇一个山冲里的杨氏宗堂,原先在清朝时期杨氏在这里兴建了大量的住房,称为下四房,卒子来到怀宁县月山镇这个山冲里,现在下四房杨氏八房老屋已经全部坍塌,所剩个别老屋的石条也散落各地。图九:杨氏宗堂先祖与迁徙到安庆各县
21-1.jpg
   唯有这幢建在老屋遗址上的杨氏宗堂默默向世人传递,这里曾是杨家八房所在地。杨氏宗堂系新建建筑,砖石混泥土结构,青砖墙体、现存面宽约四米,进深十多米。杨氏族人在重大庆典、节日和祭祀及族务活动时,到此祭祀。图十:杨八房
25-1.jpg
   据《杨氏宗谱》记载,潜山杨氏是在宋朝绍定元年(1228)由杨氏太大公从江西鄱阳迁至潜山县(时为怀宁县)西堡(今潜山县黄柏镇),越五世,由真一公复由西堡迁潜山县龙潭乡皖涧村(今万涧村)。据云,真一公喜游览山水,迷山恋水成隐,与卒子相仿。见皖涧山排天柱山青历百盘而拔翠,水泻龙潭之碧,经九曲而澄清,修竹茂林环绕左右,遂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西堡而迁皖涧居之。图十一:杨氏宗堂与“四知”故事
27-1.jpg
    据此资料分析,杨氏迁怀宁县的源一公杨太寿应该也是宋朝绍定元年(1228)迁徙到怀宁县的。至于杨八房,是指杨太大、太寿的先祖还是后裔,并不了解。但杨八房在安庆怀宁县确繁荣起来。图十二:杨氏宗堂先祖源一公
29-1.jpg
    安庆怀宁县与潜山县杨氏,系出同门,原为兄弟。源自隋朝皇帝杨坚,及宋代名将“杨家将”之杨,但非嫡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隋文帝杨坚,乃弘农华阳人,这和杨震、杨素等同郡,安庆怀宁县杨氏先祖就是杨震、杨素。图十三:杨八房现在只剩地名
31-1.jpg
    据村里百姓介绍,原杨氏八房人才辈出,在这个小山冲里是杨八房下四房,原杨氏宗堂是一幢青砖灰瓦的徽式院落,是一处安庆难得的古建筑群,背山面山,一条小河从山间流过,杨太寿后裔在此拓荒扩土、繁衍子孙,到清朝时期,杨氏在安庆各地兴建宗堂,杨八房下四房杨氏宗堂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时代久远,老屋与宗堂随着除四旧和人口迁移已经倒塌。图十四:杨震闻名天下
33-1.jpg
    现在杨氏宗堂上的“杨氏宗堂”门匾系现在大理石雕刻,不作介绍。但卒子却在不远处寻找一根长长的“门簪”石。这种门簪石具有了身份等级象征。封建时代重视门弟等级观念,在清朝能够有这样的“门簪”石,应该是在朝廷有过品级的官员的人家。图十五:杨氏宗堂石门簪
35-1.jpg
   杨震后裔历经数千年,源自东汉弘农华阴,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影响深远,汉安帝知道后送他“四知堂”三字牌匾,赞许他是廉政模范,安庆怀宁县月山镇的杨氏也视为根本。图十六:杨氏宗堂
DSC_7485.jpg
   唐宋以后,杨震的后人四处迁徙,把“四知堂”的堂号也带到各地建祠立庙。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居,就是用“四知堂”来命名的。这柱子上的对联“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聿修阙德无忝尔所生”旨在激发族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清白传家“四知堂”与这些家训家规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促进并形成了杨姓修身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门风。图十七:杨氏宗堂门额
DSC_7482.jpg
(本篇完)
2017-06-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2: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浒胡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下浒胡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下浒村,有一座建于清朝的胡老屋,胡老屋在八九十年代已经倒塌不存,只剩下这个胡老屋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下浒村位于白云寨下
07.jpg
    这是建于清朝时期的老屋,老屋已不存,仅剩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留有青砖黛瓦,典型的江南建筑,胡老屋占地面积约几百平方米,中厅已经完全塌陷,只留空地,现仅存最后一进的神堂,建于清中嘉庆时期。图二:下浒村位于高山环抱的山冲里(远处那辆红色的车就是卒子坐骑)
09.jpg
    据村里年长村民介绍,原先胡老屋门楼外,还有一进,高高的围墙,前后三进,即正房和后偏房。图三:下浒是一块难得的群山之间的小盆地
11-1.jpg
    正房两层,房子布局精致,构造细腻,院内石板铺地,屋内则是土板地。图四:下浒胡老屋门楼外观
12.jpg
    虽年代已久远,保存不好,原屋基被村民建有新屋。原老屋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图五:胡老屋后厢房
13-1.jpg
    岳西县胡氏在清朝繁盛一时,多数为早期工商资本家。文革时期,胡老屋被破坏,一部分拆除。图六:胡老屋中厅已经完全倒塌
15-1.jpg
    在位于潜山与岳西之间的响肠镇,是安庆地区千年古镇,当时称为“胡家”的支派开始在这老屋繁衍。图七:胡老屋祖先神位
17-1.jpg
    胡老屋坐北朝南,由前后三进建筑构成。现仅存的胡老屋门楼和后侧小部分厢房,宽约四米,高二米余,由青石和青砖、小瓦结构而成。图八:胡老屋后厢房两层小楼
19-1.jpg
   门楼长条整石横砌的墙裙,正中朴素的石框门,规整简洁却不失恢弘气势。后侧小部分厢房,为二层建筑,过去家有女儿家的,足不出户,可以在这里看到家里来人。图九:胡老屋砖雕门额
20.jpg
   外墙近檐部残留墨线回纹绘画装饰,上覆青瓦,跨过石门槛,便是一大块空地。图十:胡老屋砖雕有清朝中期的风格
21-1.jpg
   门楼上有云纹和花篮等木雕装饰,精美庄重。门楼额头有一块嘉庆时期的匾额,上刻有“光风霁月”四个大字,使用了双勾红描。图十一:胡老屋门楼
23-1.jpg
    据了解,“光风霁月”是一句成语。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又作光霁,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图十二:胡老屋与老人
25-1.jpg
   宋朝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金庸·《笑傲江湖》第六章写道刘正风:“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下浒胡家或许是因为胡氏这人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吧。图十三:胡老屋砖雕
27-1.jpg
(本篇完)
2017-06-27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今日头条》与安庆E网,感谢您的转载和评论。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7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