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1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虎古樟树与上新屋
——安庆古树祠堂系列
第17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虎古樟树与上新屋。

20140914 001.jpg
     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望虎村,有一棵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古樟树,这棵古樟树并不是原生态长在这里,而是因为古树边的一幢老祠堂。
20140914 007.jpg
    古樟树位于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望虎村的一片平畈之间。
20140914 009.jpg
    潜山县的古村落凭借传统的自然风光和夏凉的房屋特色,卒子到访望虎古村落已有十来年时间了!望虎村是未列为传统村落的村、却是安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村内有一幢清朝晚期的建筑风格的古祠堂和一棵有着一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樟树。
20140914 010.jpg
    这棵古樟树,最早是由陶氏迁入此地兴建了。这棵古老樟树,是一棵经历百年沧桑的古樟树!
20140914 016.jpg
    这棵珍贵的古樟树,胸围二米余,高度约十米,冠幅约一百平方米,树龄约一百五十年以上,古树是人类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而古樟树却又是旧时百姓乘凉、风水的宝树。
20140914 017.jpg
    陶氏上新屋建于晚清的一座祠堂,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然而历经多年,老房子后经过修缮成为目前的面貌。下图是上新屋门前的一对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方形门墩石。
20140914 019.jpg
    陶氏上新屋这座百年老祠堂,坐落在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的黄铺镇,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白墙黑瓦,远远眺望,犹如一幅写意的水墨,一棵高大的古樟树立在屋前,透露出一缕浓重的历史感。
20140914 020.jpg
    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古老的村落如老人一样,暮气沉沉。那些弥足珍贵的古宅与古树,这里是黄铺镇望虎村,这个小村如同其他古村一样,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曾经承载着荣耀的过往。
20140914 024.jpg
    这个位于上接怀宁、下接太湖、宿松的古村,有着多栋清朝至民国时期的老祠堂,他们分散修建在沿着山坡错落有致地分布。
20140914 025.jpg
    在青山绿水怀抱之中,望虎村就像是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幢重修于民国二十余年期间的古宅有着原始的味道,屋内保留自然风貌,屋内高悬各式匾额。有民国二十三年县区绅商学共送的贺匾“惟吾德馨”寿匾。
20140914 031.jpg
    在那些肩扛、人抬、人挑、骡驮……的农耕经济时代,望虎村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生活在这里。他们延用传统的工匠、技艺,小石磨、柱基石,常年累月生活在这片田畈间。
20140914 032.jpg
    百年古樟树生长的枝繁叶茂,在老樟树建造了五间三进加厢房的大宅院。
20140914 033.jpg
    大宅建起后,陶府上下收到各类送来的贺喜的人流,有民国二十三年亲家韩则安和外甥方应锦、方应钊送来的贺匾“玉树常依”寿匾。
20140914 035.jpg
    有民国三十六年程府内兄弟送来的匾额“慈竹贞松”,为陶府程老太君九十岁贺寿的寿匾。
20140914 039.jpg
    有民国二十三年陶氏族人送来的贺匾“宜阴长春”,为陶府李老夫人六十三岁贺寿的寿匾。
20140914 042.jpg
    有民国二十三年陶氏兄陶享林、陶国柱率子女送来的贺匾“宝婺延厘”,为陶府李老夫人六十三岁贺寿的寿匾。
20140914 043.jpg
    有陶氏族人送来的祝贺新屋落成的匾“聚祥积瑞”,为陶府智礼公后裔神堂落成的纪念匾。
20140914 044.jpg

  老樟树下神堂是陶氏家族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最大善事,在这里兴建的祠堂,成为外出经商或从政的官员其诚信敬业、克勤克俭的纪念地。
20140914 047.jpg
  岁月如梭,年复一年,老樟树一到初夏傍晚,神堂后人都会在老樟树下纳凉聊天,一只茶几、两把藤椅,老人们会聊到半夜。夜深了,路人绝了,万籁俱寂。家族的老人才会去闩好大门,将祠堂的门锁好。
20140914 048.jpg
  大樟树有着一百多年以上的树龄,民国期间陶氏在此重修了祠堂。河畔秋色淡复浓,欣欣益壮老樟容。神堂老宅有正屋三进共十多间厢房,老樟树成为大同医院的守护神了。
20140914 085.jpg
(本篇完)

20140914 036.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08: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坊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上坊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

01.jpg
    上坊村位于岳西县古坊乡西北边陲,东与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接壤,北与湖北省英山县陶河村毗邻,南与岳西县白帽镇深村村相连,西与本乡下坊村相依。
02.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与长征起源地就在著名的钟、鼓、旗三山之钟山后山的上方田境内。
03.jpg
    红二十五军由此出发长征,现建有烈士墓,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自古以来民风淳朴、英才辈出、人杰地灵,是不可多得的圣地。
07.jpg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卒子在这方面已经超越长征总里程,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08.jpg
    说到长征,有个地方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一片红色热土的岳西县。这里不仅曾经活动过参加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并且在这里重建的红二十八军。
09.jpg
    很多人认为红二十五军是从湖南省罗山何家冲开始出征的,其实并非如此,红二十五军长征源头是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走出去长征的。
11.jpg
    到访上坊田,卒子是想去了解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山寨,恰巧在这个地方遇到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12.jpg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上坊田的一片平畈之间。这处破旧的房子前,树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起源地”。
14.jpg
    红二十五军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自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前,曾在安徽省太湖县上方田(现称岳西县河图镇)休整两个月。因此,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起源地是在安庆市岳西县出征的。
18.jpg
     一九三四年九月初,红二十五军由湖北省英山县奔袭太湖县城,取得胜利后挥师大别山区。九月十日,红二十五军来到皖鄂边区的太湖县上坊田(今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境内) 。
19.jpg
    由于上坊田距皖鄂边区古镇陶家河仅约八里,站在上坊田出口处朱家坳一眼望去,陶家河古镇一带的村庄、田园尽收眼底,很容易瞭望外界发生的情况。
20.jpg
    同时, 在此可以攻打英(湖北省英山县)、太(安徽省太湖县),得到充足的补给,退可以到潜(安徽省潜山市)、霍(安徽省霍山县)老苏区,得到人民的支援,因此,时任军长徐海东决定把红二十五军军部暂设上坊田。
22.jpg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当时它可是一幢二进四厢的老屋,军部所在地叫张家老屋,背靠英太寨,面朝鼓楼尖。
23.jpg
    军部周围戒备森严,背后的朱家坳驻有一个警卫连,上畈及对面的鼓楼尖驻有团部、宣传队、卫生医疗机关。
26.jpg
    红二十五军军部进驻上坊田后,群众关心红军的生活,红军发动群众革命。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地就在陶家河建立了一个区苏维埃、二个乡苏维埃。
28.jpg
    去陶家河的白果树湾就是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管辖范围有数十平方公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动群众,插标分田,还给部分群众发了田契;并先后镇压了联保主任、奸商、土豪等人,让穷苦人民分到田地。
2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1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清封宜人吕夫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五里清封宜人吕夫人墓。

20140118 001.jpg
    清封宜人吕夫人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五里村。
20140118 002.jpg
    清封宜人吕夫人墓在五里村的一片平畈之间,这片平畈与微微垄起的土丘埋葬着安庆近代历史上多位官员、富商及家人的墓葬。
20140118 003.jpg
    清朝时期封建帝王对一些为朝廷做出贡献的官员的母亲或妻子进行封号。这种制度从宋朝政和年间始有此制。
20140118 004.jpg
    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朝七品官妻、母封宜人,明清朝时期五品官母亲或妻子封宜人。
20140118 005.jpg
    宜人这种称呼是宋朝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两朝封赠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称太宜人。
20140118 006.jpg
    安庆,清朝一直是安徽省省会,五里村,位于安庆府与怀宁县之间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吕夫人嫁给安徽这位五品官员,从照片中反映了清朝官员妻子的真实形象。
20140118 007.jpg
    在清朝如果是满官,那么遵从满族习俗称福晋,大家还记得《雍正王朝》中的四爷称夫人为福晋);如果是汉官,一般都是叫夫人。
20140118 008.jpg
    清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通常,在清朝一位官员会有正房妻子一位,侧室多位,也有些官员有两位妻子。
20140118 009.jpg
    这些官员他们的全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清朝官员,尤其是安徽的官员的妻子要比皇帝的妃子颜值要高很多。十年前,卒子到访十里铺乡五里村发现大量的明朝至清朝的“皇清诰封夫人墓”,吕夫人墓就是其中一棺。
20140118 010.jpg
    卒子在十年前,偶然的机会、无意发现一座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清朝皇清诰封宜人吕夫人墓穴,距今已有近八十年历史。
20140118 011.jpg
    该墓位于十里铺乡五里村北面,现已经被建成五里工业园,碑面基石都保存的相当完好,碑面高约二尺有余,正中上书:“清封宜人吕夫人之墓”,这位吕夫人从晚清至民国,应该是位高寿女人,由于保存完好,碑面所有文字均清晰可辨,非常工整。
20140118 012.jpg
    据了解,清朝分为“诰敕:人臣五品以下,其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敕命,其宝用敕命之宝,受封者曰敕封。五品以上,其祖父母、父母与妻封赠之命曰诰命,其宝用诰命之宝,受封者曰诰封。”另,“封赠:人臣父母与妻生前受封者曰敕封、诰封,人称之曰封君;死后受封者曰敕赠,人称之曰赠君。”
20140118 042.jpg
    母亲与妻子的封号:凡品级官员封及其母妻者,正从一品,母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母妻封夫人;正从三品,母妻封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封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封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安人;正从七品,母妻封孺人。
20140118 097.jpg
    由此推断,墓主人吕夫人应是清朝朝廷某位五品官员的太太,是受朝廷赠封的诰封夫人,封号为“夫人”。该墓穴的发现,对研究和完善清朝时期怀宁县十里铺乡的历史社会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佐证作用。
20140118 098.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0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山“搭毛祖师”石塔残件
——安庆古塔系列
第17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白云山“搭毛祖师”石塔残件。

00.jpg
    据《舆地纪胜》卷四记载:“白云山在太湖县东三十里,有海会寺,其寺至今存焉。”宋朝诗人王之道(宜和六年进士,有《相山集》传世)有《游白云山诲会寺》纪胜: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古木森建幢,苍藤大张幄。初疑翠黛扫,颇类清玉琢。飞泉何处来?
02.jpg
    宋朝天圣十年(1032年),太湖知县李淳曾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建经藏记》。宋朝一代高僧、禅宗二十一世白云守端禅师(即白云祖师),在海会寺弘扬佛法。
03.jpg
    白云守端(1025—1072年),系禅宗临济宗八世杨岐方会的法嗣。宋朝庆历六年(1046年)杨岐方会以临济正脉付守端,守端遂为临济宗九世,守端在海会寺遂将临济正脉付予法演。守端卒于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
04.jpg
    据寺内《永明灯碑》记载:“自唐宋以后灯传不绝,昔日殿角轩昂,神灵赫濯。”海会寺面临玉带河,背靠凤凰峰,右有响水崖,清泉飞瀑,盘旋湍急,喷珠溅玉。其他境幽景奇,自古有狮象交吻、东山古境、西日晚霞、石狮啸吼、孤塔云霄、仙泉飞练、赂岩瀑布、仙人捧杯、玉带拱桥、仙人打坐等十景。
05.jpg
    白云山周围峰崎径曲,云绕溪环,百妍干态,真乃灵秀一在成,堪称佛家胜地。清朝慈禧太后赠额“真如自在”。传说建寺之初,曾有四位祖师先后驾至,白云守端祖师来时,一朵白云飘然而至;梅仙祖师临时花开洒落,五彩缤纷;灵济祖师来时有青鸟盘旋;杨公祖师拜灵济为师而后成半仙。
06.jpg
    不知何年,白云和尚来到此地。他扎茅棚破草开荒,开辟田园广收僧众,四方化缘,为始建“海会寺”奠下基础。渐渐香火日盛,钟鼓之声响彻四乡八镇。白云和尚便成为与寺齐名的开山祖师了。寺内最盛期有和尚三千,道士八百。最早时山门是距佛殿五里之遥的太子山,僧人每晚关山门时不得不骑马来往,因而又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历代以来,或由官府,或由名士,捐款修建,增殿设廊。
07.jpg
    海会寺极盛之时,僧众三百。种地、做饭、砍柴等各执其事。其中有一种菜的小和尚很是勤奋,每天挑水浇园,他的师兄“搭毛”和尚从不挑水,可他的菜园哪怕是天旱,菜都长得水汪汪的非常茂盛。有一次,小和尚半夜上厕所,发现师兄“搭毛”和尚菜园子里插着小黄旗,周围下着濛濛细雨。他便偷偷地将那面黄旗插到自己管的菜园内,在天未亮又放回原处。
10.jpg
    搭毛和尚就是后来的“搭毛祖师”。“白云”和尚圆寂后,由“搭毛”禅师当家了。“搭毛”住持之日的一天,寺里请来砖匠翻盖房屋,砖匠故意提出难题说:“在庙内做工要有伙食,必须有鱼肉等荤菜”,并要当家师亲自下厨烹饪,搭毛和尚一口答应了。砖匠在屋上偷看厨房动静,只见这和尚将锅从灶上拔起,倒扣在地上然后抬起一只脚向下一踩,铁锅便翻了过来,又将锅放在灶膛上……看到这一幕,砖匠惊呆了,急忙下屋,跪在老和尚面前,请求师父恕罪,并表示愿意出家。从今以后,苦心修行,和尚被纠缠不过又念其心诚,只得答应收留。
11.jpg
    “搭毛祖师”墓塔原建在白云山间,是由上下两级平台,墓塔位于平台的前部,并用花岗岩石砌有六边形墓围。此墓塔建于元朝末至明朝初期,墓塔是花岗岩石头砌就的球形塔,塔座为六角形弥座,束腰正面分别阴刻楷体字坚向一排,塔身为椭圆形(已毁不存),正面各开一门;塔顶作六个飞檐翘角,上装葫芦刹。
12.jpg
    “搭毛祖师”墓塔是安徽省现存少量的元朝至明朝和尚墓塔之一,由于早年被毁,现仅存塔座为六角形弥座,塔座为六角形弥座上刻有碑文。塔座为六角形弥座它是研究安庆地区唐朝至宋朝佛教葬制的宝贵实物资料。
1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巢山“佛云凸”地藏庵遗址与佛云禅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云巢山“佛云凸”地藏庵遗址与佛云禅寺。

20150712 020.jpg
    四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此后,一直有网上很多朋友问询,佛云凸旧时称呼什么?此处与原大龙保云巢山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四年的寻找,今天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20150712 029.jpg
    “佛云凸”,是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一处人文非常厚重的佛教圣地。它是有着数万佛教信徒心里朝圣的圣地。
20150712 030.jpg
     远远望去,“佛云凸”更像一尊弥勒佛,而此处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却一直有着无数的与佛结缘的故事。
20150815 469.jpg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佛教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20150712 033.jpg
     地藏菩萨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语。
20150712 106.jpg
    据说,唐朝时,新罗国(今朝鲜与韩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大唐圣地,他顺长江而上,路过江南各地,见安庆大龙山峰峦迭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他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
20150712 107.jpg
    唐朝时期佛教,正如日丽中天,吸引了日、韩等周边小国不少僧人来华求法。当时的朝鲜半岛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有新罗王子金乔觉(696-794年),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力大可敌数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
20150712 138.jpg
  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后,途经安庆大龙山,后因未果又于开元末年来到池州九华山。地藏比丘在此深山的盆地里结庐苦修,过着渴饮涧水,饥食白土的生活,且常被毒虫伤螫。
20150712 139.jpg
  深山苦修的地藏比丘,若干年后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见此和尚住石洞茅蓬,破锅残粒中渗有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得知是新罗王族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发善心倡议为他修建道场。此一时彼一时,金乔觉在安庆大龙山结庐苦修时,却没有像诸葛长者这样的善人。
20150712 140.jpg
  据唐朝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记载,“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金乔觉在初到安庆大龙山时仅三十多岁,身体健壮,他选择当时名叫云巢山的一处酷似佛祖的岩石,结庐苦修、坐禅诵经,于是在此建寺庙,称为地藏庵。
20150712 141.jpg
     金乔觉道场首选并非池州青阳的九华山,而是芜湖和安庆的大龙山,或因当年此处人口、环境、地理位置,或是其它原因,金乔觉经过修行一段时间后,又选择了离开大龙山云巢山,顺长江到池州青阳九华山修行,此时他已经年迈体虚,无法再传教学法,终在九华山停留,经过多年的修行终成地藏王菩萨。
20150712 147.jpg
     如果说,当今天金乔觉再次以视角横扫江南大地,对比九华山山脉与大别山山脉,金乔觉一定会选择安庆作为他道场。或因当时大龙山云巢山地势地形并非最佳,而他当年建起的地藏庵,也在后来毁于战乱,现遗址改建了佛云禅寺。
20150712 148.jpg
    现在,佛云禅寺存有明朝和清朝的碑记若干块,多数已经破损。有当年斯氏享堂碑刻、斯氏始祖捐田捐钱的碑记等等,无不记录着当年地藏庵的兴盛。
20150712 149.jpg
    云巢山,现在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车轴中,有网友问云巢山在何处,其实云巢山现在称为陀背岭,是大龙山一处风景至美的风景区。旧时,大龙山划分为几保,其中一处被称为大龙保,相当于现在的大龙山村。
20150712 152.jpg
    安庆大龙山,现在主要划分在杨桥镇、五横乡、罗岭镇、大龙山镇、总铺乡、月山镇、十里铺乡等地,但真正风水最佳的最就数云巢山的“佛云凸”。
20150712 156.jpg
    “佛云凸”不仅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风水学讲究,更主要它是金乔觉路过安庆时修行过的道场,地藏庵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有着无数佛教信徒将此处称为安庆佛教圣地。
20150815 437.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龙山寨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的抱龙山寨遗址。

20151121 008.jpg
     枞阳,原是安庆下辖的一个县。这个县的百姓有着臭名昭著的坏名声,无论在全国哪里听到枞阳?无不唏嘘几声。可是从历史看,这个山水名城却一直是安庆的东面门户,占安庆必先得枞阳。
20151121 028.jpg
    枞阳县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名城。枞阳县全境大小山峰140余座,其中雄伟壮丽、风景如画的名山有:黛鳌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浮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公山、城山、拔茅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抱龙山(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
20151121 030.jpg
    还有凤冠山、高甸峡山、含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黄公山、连城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幕旗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青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周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
20151121 042.jpg
    达观山、巢山、琵琶山、龙城山、柳峰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戚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白云岩(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合明山、马鞍山、凤凰山、黄家大山、三公山、狮子山、发洪山、大山、下青山等三十余座。
20151121 055.jpg
    今天,卒子来介绍抱龙山。远观抱龙山,如同缩小版的大龙山,这里山势要比安庆师范大学北门看大龙山要低矮很多。就是这高不足二百米的小山,却能瞭望整个枞阳西北部,这里构建军事要塞,能够轻松控制整个枞阳西北部。在近五百年的历史硝烟中,这个小山成了军事控制的重要地点,尤其是在百年前的太平军与清军湘勇的战争时。
20151121 057.jpg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太平府(府治当涂县),并在芜湖筑垒扼守。次年初太平军占领繁昌县。
20151121 082.jpg
     为配合太平军的皖南战略,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等在安庆南渡,经东流、建德(此两到现合并为东至县),并占领祁门。这是太平军对皖南的第一次进攻。
20151121 084.jpg
    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后,安徽的省会移到庐州,这时皖南孤悬皖省之外,清廷决定将皖南划入浙江版图。这样,皖南清军所需的粮饷就无需再由江西、湖北水陆辗转而直接可由杭州解运。
20151121 094.jpg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新任浙江巡抚何桂清调兵勇援宁国府,又援徽州府,以拱卫浙省屏障。三月初,太平军将领范汝杰部占石埭(现为石台县)、太平、黟县等地,遥指长江北岸的安庆。
20151121 096.jpg
    由于进入皖南的这支太平军实力并不强大,所以太平军第二次进攻皖南也宣告失败。
20151121 098.jpg
    由于皖南地位凸显,清廷设皖南道,加按察使衔,同时设皖南镇总兵。浙江金华道员石景芬为首任皖南道,副将豫祺为首任皖南镇总兵。为破天京危局,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决定策应皖南。
20151121 103.jpg
    抱龙山太平军山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抱龙山境内。太平军围攻安庆,枞阳群众在当地封建势力的煽动下,结寨抱龙山,对抗太平军。
20151121 123.jpg
    抱龙山山脚百姓自古在这里开垦种粮,其中一位农民,是村里的大力士,他带领村里一小部分百姓逃入抱龙山扎寨自保,在山前设瞭望台。
20151121 145.jpg
    抱龙山高约二百余米,山间多巨石,山间树木稀少,难于隐藏。抱龙山多石,多巨石,山间有山凹,村民在山凹处用油毡、树木、茅草扎建简易的工棚,又在巨石间搭建防水仓库屯集食粮。
20151121 158.jpg
    太平军一支部队经过一天的战斗就攻下抱龙山,这位大力农民也阵亡,抱龙山寨被攻破,随着被攻破的枞阳一带农民自建的山寨均被太平军占领。
20151121 160.jpg
    太平军利用这些农民自建的山寨,加建改建成为太平军在枞阳的据点,成为拱卫枞阳的屏障。
20151121 163.jpg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陈玉成、李秀成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大会于安庆府桐城县枞阳镇(现枞阳县),制订克敌方案。会后,陈玉成部由安庆府潜山县过舒城,占庐州,九月直逼滁州乌衣。在这里与李秀成部会师。
20151121 180.jpg
    为了消灭清军主力胜保的骑兵,陈玉成部署了一支伏兵刀牌手。那日,清军将领胜保骑兵横冲直撞、气势汹汹,刀牌手一跃而起冲入敌阵,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杀得敌人人仰马翻,胜保落荒而逃。紧接着一举攻下浦口,使得清军满人将领德兴阿付出巨大代价。
20151121 200.jpg
    安庆自太平军占领后,是仅次于天京(今南京)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军便可直窥天京。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夏天,正当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清军湘勇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五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今怀宁),直逼安庆。
20151121 203.jpg
    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万余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全围安庆城;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阻击太平军援军。
20151121 221.jpg

清军提督杨载福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桐城县枞阳镇(今枞阳县),安庆被合围。曾国荃督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又分兵攻枞阳,欲打破敌合围,也未成功。
20151121 250.jpg

  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遂率主力离鄂回皖。此后,太平军加紧对枞阳的占领。
20151121 29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2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
——安庆石桥系列
第17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

DSC_8269.jpg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与潜山市(县级市)交界地带,这里两山夹一河,河被称为中河,潜山有一乡镇横中乡(现横中村)的中,就是中河,一条长长的中河从潜山流出,途经潜山、太湖两县,最后汇入花亭湖。
DSC_8271.jpg
   端午节期间,卒子从太湖县寺前镇单人单骑沿中河向刘家河村行进,这条常年没有多少车辆的村村通小路,其中很长一段路是沿中河而建,路两边很多民居,其中有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最新被发现的,后期卒子再介绍这座建于清中期的孙氏老屋。
DSC_8272.jpg
   孙氏老屋是沿中河而建,清朝中期,孙氏在此还建起了一座石板桥,卒子偶然间的发现,希望得到文史工作者的研究和再发现。虽然文物普查没有列到这座古桥,但它造型优美的三拼石板桥,却是清朝中期孙氏迁到此处造福一方的见证。
DSC_8273.jpg
     这座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建中潜山县与太湖县两县交界的中河一个山冲间,山冲一条小溪顺山而下,流入中河,在这条小溪上,宽不足三、四米,深不足二、三米,却在清朝中期由迁到此处的孙氏后裔建起了石桥。
DSC_8274.jpg
    中河田埂小坝沟古石桥的位置很偏僻,在通往中河的一条小溪上,周围是一片田野。这座青石板就横在小溪田埂上,由于常年没有人迹,这座桥早被灌木和杂草所掩盖,除了种田的农民来往经过踏出一条小径,几乎看不出原来模样。这也是桥不为人知的原因。
DSC_8275.jpg
    走到中河边,这座秀美的石板桥才印入卒子眼帘,这座古石桥造型简单,是安庆地区最为常见的石板桥造型,由长约四米的三根石条拼接而成。
DSC_8276.jpg
  桥身并不设栏杆,线条显得简洁优美,根据卒子目测,桥的长度约在四米,高二米左右,宽度也有近一米余。完全为大青石砌就。卒子问询当地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老人称,这座桥是他小时间就存在的,建于何时他也不知道。
DSC_8278.jpg
    当地一居民告诉记者,这座桥原本是上头(桥上方)的孙家老屋的孙氏修建,过去村村通公路还未修建时,这座石桥是来往和潜邑与太邑之间的枢纽,历史上也是条要道,曾相当繁华。
DSC_8280.jpg
  但几十年前通了公路后,原来的土路渐渐荒废,坍塌成了田埂,这座桥也被人遗忘了。至于为什么叫孙氏石桥,现在几乎无人清楚。唯一能够提供的信息,就是现年八十多岁的老人,他说解放前此地世代有一孙姓的富人,石桥可能与他家有关。
DSC_8281.jpg
    在石桥上,卒子还发现有一个这座石桥,由三根宽约三十公分、长约四米的石条拼接而成,石条完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开凿的横切面有锯齿状凿印。
DSC_8282.jpg
    据了解,潜山与太湖之间,唇齿相依,过去由河而来往人百姓络绎不绝。
DSC_8284.jpg
  卒子此次发现的清朝中期古石桥,就位于潜山与太湖之间的中河上。由于村村通公路的修建、围堰造田,填河修路等等,使得不少自然河道萎缩,导致了石桥逐渐被湮没。
DSC_8285.jpg
  因此这座清朝中期的石桥,也是淹没在田野之中,成为了早已经没有了溪水的旱桥。
DSC_8288.jpg

    卒子在已经发现的安庆地区古石桥中,绝大部分古桥其建造年代都集中在清朝中后期,尤其是在近一百年至二百年间的石桥。
DSC_8289.jpg
  据了解,清朝中晚期江南地区移民较为普遍。由于当时北部灾害、战乱频发,大量灾民、躲避战乱的百姓在清廷的引导下来到江南安庆府各邑垦荒种植,一时间很多石桥就诞生在那个时期。
DSC_8290.jpg
    此次卒子发现的中河田埂小坝沟上这座古桥,是中河两岸高山之间流冲的一个小坝沟,从沟间流入中河后便注入花亭湖,再流入长江,但现在,小坝沟早已经干涸,古桥也早已经失去作用。
DSC_8292.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三乡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三乡尖。

20150822 322.jpg
    大龙山三乡尖,又称日照峰。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的大龙山,位置在安庆市北郊二十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
20150822 457.jpg
    大龙山分为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石塘湖、龙泉寺、洪桂山、龙湫七个景区。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三乡尖(日照峰)海拔近七百米。
20150822 472.jpg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
20150822 475.jpg
    山周五十里,面积一百三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20150822 476.jpg
    大龙山分为大龙山与小龙山,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
20150822 477.jpg
    到三乡尖有很多路,其中最大一条路是开心开汽车直上山顶。大龙山的最高峰,也是观龙山风景的最佳处,名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海拔693.4米。
20150822 479.jpg
    三乡尖与天柱峰遥遥相对,正名为日照峰。奇峰峥嵘,怪石嶙峋,山涧溪水,竹海茂林,云雾变幻莫测,景色壮观。
20150829 114.jpg
    立足山顶可览四面胜景,鸟瞰石塘湖粼粼碧波,长江风光和安庆市的新姿也全收眼底。此处历来为游人怀古抒情,赏心悦目的胜地。
20150829 121.jpg
     三乡尖位于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名三县尖,海拔693.4米,共有景点六十余处,主要分布在主峰附近和盘山公路两侧。
20150829 148.jpg
    站立在三乡尖上,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
20150829 152.jpg
    三乡尖是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附近景点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
20150829 154.jpg
    天气晴朗之日立足主峰山巅,四方景色一览无余。远眺东南,九华山飘渺云雾间;极目西南,小孤山点缀江中;回观西北,天柱山群峰似笋;
20150829 155.jpg
    翘首北望,浮山如飘泊之舟。俯瞰山下,田野如画卷,长江如玉带,山麓的石塘湖、破罡湖、菜子湖、石门湖,如镶嵌的块块翡翠。
20150829 221.jpg
    夜幕降临之际登临山顶,安庆城万家灯火似繁星撒地,闪烁耀目。晨曦初露,峰顶可观日出,随着太阳徐徐升起,山麓的石塘湖中也映出太阳的侧影,天上、水中的太阳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20150829 251.jpg
    大龙山还有古城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等二十多座海拔四百米以上的奇峰耸峙于公路两旁,千姿百态,或相对而峙,或壁崖如削,或陡峭嶙峋。
20160116 188.jpg
    峰峦之上,怪石林立,命名的怪石就有五十余处,形态各异。有的状若青牛、白马、卧虎、睡狮,有的形似石笋、石树、石床、石屋,有的宛如金鸡报晓、雄鹰展翅、孔雀开屏、海豚嬉水,有的貌若师徒、母子、情侣,皆栩栩如生,微妙微肖。
20160116 190.jpg
    大龙山以主峰三乡尖为中心,幽深的山谷向四周展开,其间溪水长流。山间常有云雾缭绕,形成云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云海变幻,山峦沉浮,松石隐现。
20160116 19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15: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
——安庆古宅与古树系列
第17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

02.jpg
    华冲周家老屋与三百年古樟树位于太湖县晋熙镇天台村。华冲村是刘羊乡的一个村,现在这个华冲村又并入天台村,天台村原来是一个乡,在大山深处,现在天台乡并成了天台村,华冲村并入天台村,他们都并入了刘羊乡,又并入了晋熙镇。
03.jpg
     远远望去,这棵古树真的很高大,卒子坐骑在树下,如同一棵小芝麻。   
05.jpg
    华冲这棵老樟树,估计岁数在三百年左右,应是二级古树,林业局未上牌保护。
06.jpg

    华冲这棵老樟树,旁边还有一棵柏树,估计岁数与这棵古樟树相当,应是二级古树,林业局未上牌保护。
07.jpg

    太湖县历史上曾名晋熙县,县治一直在该镇,因县名而得名。“晋熙”喻光明兴旺之义。
08.jpg
    晋熙,这块土地,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西汉为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开皇初属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
09.jpg
    到华冲,是端午节当天,顺着水泥路一直向山里骑行,走到水泥路的尽头,有一棵老樟树,当地百姓说,打他们小的时候,这棵樟树就像现在这样大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变化。
10.jpg
    华冲这棵古樟树,直径约在一米左右。褐色的树皮老枯得断了枝丫。一群鸭子从古树边的小溪游过。
12.jpg

    华冲村,是太湖县进入广袤的深山的第一道关口,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这里曾是大别山一条古道,沿途都是古木,这棵古樟在古道的华冲村附近。
13.jpg

     这棵樟树高二十余米,胸径达到二米多,树龄已经有三百多年,是太湖县的名木古树。虽然已是三百多岁高龄,巨樟却枝繁叶茂,这是一棵移民种植的古树。因为它正在村中,是数百年来百姓来往纳凉的好去处。
16.jpg
     在华冲,两边都是高山,一条叫毛家河的溪流顺冲而下,在一片田畈间,周家老屋是这片区域为数不多的古宅之一。
17.jpg
     从这幢古宅的外形看,很难一下子准确判断是哪个年代,粗糙的毛石基础,被磨得光滑的踏门石。已经风化的青砖,卒子初判这是一幢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18.jpg
     古宅没有马头墙,也没有高大的山墙。这是一幢较为普通的近代古建筑。青石制作的门框石,打磨得也比较粗糙。
19.jpg
     清朝建起的周家老屋是一幢古民居,地处华冲一片田畈间。周家老屋,沉淀着岁月痕迹,承载着文化印记。刘羊乡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
20.jpg
     周家老屋的大门上,有一对铁门环。从这对铁门环判断,也基本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特征。
21.jpg
     周家老屋始建于什么时间,一时难以判断。从现保留在门楼前的石础造型样式看,具有近现代特征。
24.jpg
    周家老宅门前的青石板上,刻着这个图案,猜测是给小孩子下的什么棋使用的棋盘。
27.jpg
     周家老屋总建筑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该院坐北朝南,前后二进空间,由大门、后堂组成,总进深约二十米。
28.jpg
     整个建筑,都建在很毛糙的石条上,屋内有一天井,解决了排水、采光、通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1.jpg
    结合南方地形、气候,空间的处理。老屋古朴大气,简单而又质朴,现早已无人居住。
32.jpg
    周家老屋仅两进,一进门楼兼门厅,二进后厅,两边也设有多间的厢房,现在已经完全坍塌,不存。周家老屋也没有人居住了。显得格外的清冷、没落。
3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1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谷流泉“止泓”石刻群
——安庆石刻系列
第17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山谷流泉“止泓”石刻群。

20160209 115.jpg
    天柱山南麓不仅有佛教禅宗“三祖寺”,还有长达四华里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刻有唐朝至民国一千多年间达官显宦、文人墨客所题诗文四百余方。
20160209 116.jpg
    其中,“止泓”石刻群是山谷流泉石刻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从石刻落款看,“止泓”两个大字是应赵希衮之请而书。赵希衮是赵匡胤第九世孙,当时的赵希衮是舒州(今安庆)知府。“宝庆丁亥”即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
20160209 169.jpg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大致分为唐朝石刻群、宋朝石刻群和元、明朝石刻群、清朝石刻群等。今天介绍的“止泓”石刻群主要是宋朝至元朝、明朝等时期的石刻。
20160209 170.jpg

    山谷东侧临溪石壁上刻有“止泓”两个大字,落款:临淮周虎为冀邸赵希衮书,宝庆丁亥闰五月既望,住山谷祖菄摹。“止泓”二字为特大楷体横书,雄浑矫健,雅秀遒劲,为书法艺术珍品。落款为右起四行隶体竖写。“止泓”意即“一泓清泉,渐行渐止”,可以理解为是对灵泉秀水的叹为观止。而书写此字的“周虎”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南宋,周虎堪比之前的岳飞、韩世忠,被称为抗金名将。想我卒子先祖也是一位南宋末期抗金的名将,被封为“池州正将军”,后期卒子将再介绍孙将军墓与碑刻。
20160209 171.jpg
    南宋抗金英雄周虎石刻,落款中的“临淮”属今天安徽省凤阳县,那里是周虎的原籍。北宋靖康年间(1126年)金兵南犯,周家被迫渡江南下,定居常熟。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周虎在常熟出生,他自幼习诗文、喜练武、爱书法,更是生得虎背熊腰,十分威武。南宋庆元二年(1196)周虎举武科第一,之后便为出使金国的副使,后来带兵驻守和州(今安徽和县)。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权臣韩侂胄不顾宋朝国力,决定北伐金国。一下子激怒了金章宗,他征集十万余人马,兵分九路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金国仆散揆领三万兵马进攻颍、寿,很快就打到和州城下。当时城中兵力不足二千,有人提议退保江西,周虎断然拒绝,在城楼上设下宋太祖、太宗神位,并慷慨陈辞曰:“吾国家守臣,一朝去此,则为奔亡之人,失节败名,生不如死,效死弗去,虽殁犹生,吾计决矣!”守城军民信心大增,无不以一当十。周虎母亲何氏得知和州危急,毅然带领孙子星夜赶往和州。周虎见到母亲十分震惊,要她立即回去。何氏却说:“如果和州失守,你殉国了,叫娘与你儿子到哪里去?要死,大家死在一起。”年迈的何氏冒着刀光剑影,带着孙子为将士们做饭送水,参战将士深受感动,士气倍增。在周虎母子三代人的感召下,和州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先后三十四次击退攻城敌兵,战斗中杀死敌军将领十余人,连金兵右元帅石乞达也被乱箭射死。金兵屡次攻城不克,士气大受影响,只得悻悻退去。后来,宋金两国达成和议,彼此罢战,江淮一带战事暂告平息,百姓得以安宁。战后,朝廷封周虎为武功大夫,封何氏为永国太夫人,和州百姓则建造祠堂纪念周虎母子功德。
20160209 172.jpg
    此刻位于山谷流泉东侧崖壁。这是一幅较早反映“三农”问题的石刻,舒州太守陈棅春耕时节到三祖寺一带慰问农民,75天后因抗旱灾又到著名宫观天祚宫求雨。
20160209 173.jpg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贞元进士,授校书郎,后任国事博士。元和十五年以后任庐州刺史、舒州刺史,长庆二年(822年)壬寅游石牛古洞。所刻题名为"翱炅磷盘求壬寅年下元日习之书"、"挎储弘运上卿盘长庆二年十月廿六日馀奉处交口",均为真书,或横排,或竖书直排。还有一处唐朝十三人题名石刻,系舒州刺史李德修于宝历二年(826年)所刻。此刻楷书十五行,上下竖书成行,字径七厘米,书法遒劲浑厚。据《唐书》载:李德修于宝历时出任舒州,后任尚书,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20160209 175.jpg
    山谷流泉有两宋题刻一百多处,内容也极为丰富。这里不仅有安徽现存北宋最早的一块端拱二年(989年)赵孚、舒雅、黄梦锡题名;还有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
20160209 176.jpg
    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时任舒州通判的王安石与弟王安国游览山谷,坐石听泉,写诗以咏其胜。现存题名刻石文字为“皇佑三年九月十六日自泉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复游,刻习之书后,临川王安石。”所赋六言诗为:“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20160209 177.jpg
    北宋河南张景俭熙宁二年四月八日,游男沛待石刻。另还有北宋无丰三年(1080年),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至山谷揽胜。他在游览了山谷寺、石牛洞之后,一连写了《青牛篇》、《书石牛溪大石上》、《题灵龟泉石上》、《题山谷大石》等诗文。
20160209 180.jpg
    在石牛洞东侧悬崖顶端,尚存一处由黄庭坚手书的楷书题名:“李参、李秉夷、秉文、吴择宾、丘揖观余书青牛篇,黄庭坚庚中小寒”,书法工整稳健,笔锋坚劲,波磔分明,是传世稀少的黄氏真迹,弥中珍贵。
20160209 181.jpg
    北宋熙宁四年(1701年)的“李师中纪事石刻”。此刻作者李师中,为李德修的八世孙。似此祖、孙相距数百年同游一地,同刻一块岩石的石刻极为罕见。“师中十一世祖御史大夫讳栖筠,生丞相讳吉雨。丞相生尚书讳德修。丞相讳德裕,尚书实师中八世祖也。历舒、湘、楚三州刺史,题名在此岩谷。师中不肖,忝备侍从。坐沮边议,左迁来守兹土。永惟世业,未坠于地。后世子孙,尚有来者。敢废篆刻,式昭前人。熙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孙尚书右司郎中师中记,弟纯中从。”这篇文字经与《宋史·李师中传》对照,所述家世、祖先完全吻合,是研究李氏家谱与有关历史人物的珍贵史料。
20160209 182.jpg
    石牛洞,又称石牛古洞,位于安徽天柱山三祖寺西山谷间。石牛古洞之说有三:一是指今新建的涪翁亭东面携有石刻的崖壁。这里崖头前倾,崖壁内凹,呈洞龛状。潺潺溪流从洞前汩汩而流,溪谷上嵌有一硕大的牛蹄印,因名此处为石牛洞。另一种是指青石对面的山坳。这里青山傍围,松篁交蔽,形成一个天然洞口。青牛石面洞而卧,石牛溪从石旁悄悄流过。“文革”期间,当地群众开山炸石,修建梯田,将原洞炸毁,今只存洞迹。第三种是道家广义的“洞天”,是指从叶里藏桃至山谷流泉出口的这一段河谷。在这一段河谷东面的崖壁和谷底间,有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二百余处,旧时,石牛古洞被列为“潜阳十景”之一。
20160209 184.jpg
     元代以后,众多游客蜂拥山谷,也留下大量的文字石刻。除了式照唐宋时的题名、题诗以外,在石刻文字的内容方面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出现了大量的用简短词语赞叹山、洞、泉、石景色的特点。
20160209 186.jpg
    石刻文字的体积增大,字径往往有一、二尺之多,这都是过去所少见的。在长约四华里的山谷两岸石壁及谷底,自唐代至今存留名家石刻三百余方,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颜、柳、欧、米、赵各流派应有尽有。
20160209 187.jpg
    书道或遒劲奔放,或飘逸秀润,或奇正相生,尽显“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美学特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被誉为“千古书法大艺廊”,“天然历史档案馆”,“天柱诗文大观园”。元朝诗人吴伋题诗赞曰“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
20160209 188.jpg
    摩崖石刻中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极堪观赏。所刻书法工整精细,端正而不板滞;字体厚重古朴,有汉魏规范。
20160209 189.jpg
    还有一些字体因年久磨损,也有一些模糊难认,也有一些字体,尚清晰可辩。 堪称书法之精品,汉隶摩崖者,为之少见,故愈加珍贵,为书法刻石艺术中的瑰宝,故天柱山摩崖刻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
20160209 190.jpg
    再向前,有石阶斜向西崖,是返出景区的路。“止泓”石刻,是山谷流泉石刻中最精华的一部分,“止泓”石刻二字为右起特大楷体横书,雄浑矫健、雅秀遒劲,实为书法艺术珍品;下款为右起四行隶体直书。止泓,意即“一泓清泉,渐行渐止”,字面理解是对灵泉异水的“叹为观止”。
20160209 212.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0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9-6-12 15:56 编辑

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

01.jpg
       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村。
02.jpg
      卒子于二年前到访重建后的陈氏宗祠暨陈独秀故居(纪念馆),一块巨大的“陈氏宗祠”石匾额镶嵌在门头,据说,这块石匾额是前些年挖基础时偶然寻得。
03.jpg
      与“陈氏宗祠”石匾的还有两块碑刻,一块为“重建碑”、另一块是“捐碑”石刻。
04.jpg

      据了解,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村陈祠组的陈氏宗祠,于一九五四年受到洪水的侵袭,第二年被拆除,但至今仍有部分石鼓、石碑、石匾等散落在村民家中。
05.jpg
       后发现民国十一年十二月的“重建碑”,发现碑文载有该祠系以“城股庆同之母谢太君”之名捐资重建,族人众议送两块坟地,一葬陈独秀之父昔凡公,二为谢太君百年后安葬之用等文字记载。
06.jpg
       据老人介绍,碑中“庆同”乃陈独秀之谱名。这两块石刻长约二米,重约二百余斤,由于长年的日晒雨淋,如今已将其放入玻璃框中加以保护。
07.jpg
        陈独秀诞生于安庆城内宣家花园,今健康路所在地的海军医院附近,现立有“陈独秀诞生地”标牌,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过。
08.jpg
        原白泽湖乡属怀宁,陈姓乃怀宁第一大姓,该县境内有一山名独秀山,陈独秀的笔名独秀也取自独秀山之名。
09.jpg
        该“重建碑”的发现,对于澄清近年来有关陈独秀家世的传说,又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实物佐证。
10.jpg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11.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2.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3.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4.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5.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6.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7.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8.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19.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0.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1.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2.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3.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4.jpg
     陈独秀纪念馆内的宣传材料。
2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5: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河板门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张河板门寺。

20140914 184.jpg
    张河板门寺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张河村,是一座传说有千年历史的古寺庙。
20140914 192.jpg
    张河板门寺建在一片平畈之间。这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有一条小河从上游流过,被当地称为张河。
20140914 194.jpg
    张河板门寺在清朝被毁,现在的寺庙是在原遗址上兴建的。
20140914 195.jpg
   
    板门寺庙前有一棵百年以上的樟树,现在寺庙把树已经做好基围,保护起来。
20140914 196.jpg

    板门寺庙前这棵百年以上的樟树,树已经空了心,像是被人为毁坏过,或是灾到天灾人祸等原因。
20140914 197.jpg

    据寺庙的碑刻上记载,板门寺位于潜山县以西三十里,据民国《潜山县志》记载,北宋庆历年间,公元一零四一年,有位高僧看中这了四周群山环绕的圣地,在此建寺,初名为“演华寺”,后更名为“板门寺”。
20140914 200.jpg
    寺庙门前的樟树,直径约八十公分,围径约二米余,需要三个男人合抱才能抱起来。
20140914 202.jpg
    板门寺采用仿古式样兴建,存留古物件很少。
20140914 204.jpg
    板门寺前的樟树约有百年以上,最多二百余年,是否与寺里的僧侣种植有关,不得而知。
20140914 206.jpg
   
    板门寺前的匾额“大雄宝殿”是板门寺庙委会使用电脑字体合成。
20140914 207.jpg

    板门寺内,留有原历史痕迹的东西不多,现放在板门寺内的一个香炉,比较像是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香炉。
20140914 208.jpg
    板门寺内,还有一块二零零几年题写的檄文。
20140914 209.jpg

    板门寺内,留有原历史痕迹的东西不多,现放在板门寺内的一个香炉,比较像是清朝的香炉。
20140914 210.jpg

    板门寺内,兴修的比较新。
20140914 211.jpg

     板门寺内,一幢对联。
20140914 213.jpg

     板门寺内,一幢对联。
20140914 214.jpg

     板门寺内,还有大理石上刻的“板门寺”三个字。
20140914 21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7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

04.jpg
    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玉琳路,是一处保存堪忧的古建筑。古建筑为二层建筑,小青分砖砌墙,门额上使用了灰泥定型字体“胡玉美坤大”,大门使用分板拼合式,为传统的店铺大门。
05.jpg
    百年老店“胡玉美”曾与老字号“全聚德“、“六必居”、“冠生园”并驾齐驱,产品名震遐尔,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南洋劝业商品会、上海国货展览会等金、银奖章九枚。这块黑底金字老匾,闪现出徽商的身影,留下胡氏家族的足迹。
06.jpg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胡氏先人胡元彬由安徽徽州休宁县演川来安庆落户经商,以随后的二百余年间,家族已传十世,人口三百余人。除一部分族人住在安庆外,据了解大多分散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台湾等地,还有不少人居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07.jpg
    胡氏家族迁入安庆后,在二百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中,胡氏家族八代传人栉风沐雨,苦其心志,冲破封建势力的羁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的挤压下求生存,在商战炮火中求发展,终于使“胡玉美”玉成其美,这个老字号“胡玉美酱园”百年兴盛不衰。
09.jpg
    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胡元彬的孙子胡家书与曾孙胡兆祥(胡氏家族四世)在八都湖附近甘庄继承祖业经营小酱坊。当时所生产的酱干、酱油等酱货,在城北集贤门旁摆摊出售,胡兆祥自己挑着酱货担沿街叫卖。为扩大销售市场,他也常搭船到对江的大渡口、张家湾、八都湖一带的村庄做酱货生意。
10.jpg
    此期间,相识了制豆腐的甘家父母与女儿,甘家豆酱制作的原料,引起年轻的胡兆祥的注意,当时安庆城内制酱的作坊有三十多家,原料都是黄豆,没有一家用蚕豆制酱,胡兆祥学习了甘家蚕豆辣酱的做法,并与黄豆酱做了比较,发现蚕豆酱色、香、味俱佳,具有独特的风味,其色泽红润,芳香可口,味辣而甘美。
11.jpg
    在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同样是各种各样的酱,但黄豆酱与蚕豆酱无法相比,后者味道好多了,发现这一秘密,胡兆祥激动不已,他想将蚕豆酱制作的秘方和工艺悄悄学到手,大批量生产蚕豆辣酱,占领安庆市场。但甘家将制作蚕豆辣酱的祖传秘方视为生命,不肯传授。在胡兆祥的多次请求下,甘家老父亲见胡兆祥为人忠厚诚实,便提出苛刻条件,要招胡兆祥为上门女婿,成为一家人后,才能满足他求艺的要求传授制豆酱的祖传技法。
12.jpg

    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胡兆祥与岳父合资,在安庆北门外南庄岭合伙经营豆酱、酱油、酱菜及酱干等四种大路货,故店铺取名为“四美”酱园。
14.jpg
    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甘家便在大南门独资开办“甘玉美”;胡兆祥就在“甘玉美”斜对面的四牌楼街开设“胡玉美”酱园,这是“胡玉美”的名号第一次在安庆市井街头出现,寓之以“玉成其美”之意。同是“玉美”,两家酱园展开相互竞争,主持“胡玉美”店务的胡兆祥由儿子胡椿(胡云门)、胡杰(胡竹芗)辅佐。
15.jpg
    胡兆祥以传统文化打造企业,应变能力强,除坚守诚信外,广交商界朋友,拓宽销售渠道。并在管理上采取家、店分开,让店员放手经营设立账房,将收入、支出笔笔入账,随时掌握盈亏情况,建立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增加资金积累,规定家族的人不许干扰店务,不许乱支钱物或赊货出售,不许私自和他人另立门面。
16.jpg
    并在民国时期,增设多间门店扩大经营,今天卒子介绍的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门头使用的是券式拱门,就是那个时期设立的。其旧址今天能够成为安庆文物保护对象,确实来之不易。
17.jpg

    而甘家,仍坚守乡镇小作坊那套经营,边生产边销售,家店不分;又缺乏营销策略,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不愿加大宣传。虽然“甘玉美”也有精良制酱工艺,生产出来的酱制品同样是质量上乘,但由于销售不畅,产量始终上不去。到后来,经营衰落,入不敷出,不得不关店停业,将剩余资产转让给“胡玉美”。而通过历史上第一次兼并与收购的“胡玉美”,则越做越大,酱园也初具规模,在安庆产生一定影响。
18.jpg
    “胡玉美”鼻祖胡兆祥遵循徽商的遗训“商兴学,学护商”,重视智力投资,不惜代价把他们培养成经商人才。为使家族企业兴旺,以兴学定为发展之本,鼓励子女读书。家庭设蒙馆,请秀才为塾师,教子读孔孟的典籍,一面追求功名,一面护商。胡氏家族第五世胡椿(胡云门)、胡杰(胡竹芗)都进入省城官办的敬敷书院求读。清朝安庆胡氏家族有二人中举,七人赴日本留学。胡竹芗除经商外,还广交硕儒高士,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19.jpg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氏家族第六世胡远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赴日本,曾被日本工商界邀请在“东京帝大”讲学,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商界的影响。他在考察期间留意东京及其它城市满街悬挂的商标广告,“仁丹”、“味之素”,以及“金刚石”、“狮子牌”牙粉等。从而,使胡远烈增强对商标的意识。同时,通过商标广告的宣传,使家喻户晓,打造出中国的名牌。随后,胡氏家族第七世胡国铨(衡一)、胡国泽来主导品牌。
20.jpg
    胡国泽曾受清朝重臣张之洞之召,被选派赴日本“东京帝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后在上海《新青年》杂志任过编辑。兄弟俩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但“胡玉美”产品,胡远烈进言用安庆振风塔全景作为商标注册图案。理由是:“安庆为船形,坐北朝南,得大别山余脉之灵气,面向长江,依托迎江振风塔之福,基于千家万户之础,似船的桅杆扬帆出航,一路乘风破浪,示意”胡玉美“产品漂洋过海,远渡重洋,大吉大利。”经胡远烈一点拨,胡国铨、胡国泽心里豁然开朗,俩人精心研究将振风塔、民居、麦穗有机结合,设计在商标图案上。为了得到胡氏家族成员共识,胡远烈召集家族各房代表在迎江寺茶楼议定,对原图案进行修改,最后定为“振风塔”牌,从而使安庆振风塔首次进入商标图案。
21.jpg
    这是胡玉美商标定型后报请安庆知府、安徽巡抚主管工商部门批准,1907年11月报请清朝农商部核准注册登记。从此,“胡玉美”的瓦罐蚕豆辣酱的红色封口招牌纸,瓶装酱油的彩色瓶签,以及虾子豆腐乳的彩色包装纸,一律改为张贴“振风塔”牌商标。“振风塔”牌商标,背景采用几朵云彩点缀,以示振风塔的雄伟壮观;下方标有安庆“胡玉美”店号,寓意产品的珍贵,应努力攀登,不断进取。“胡玉美”的“振风塔”牌商标,随着安庆振风塔的名气与日俱增。几乎凡知道安庆振风塔的人,也都知道胡玉美酱园。
22.jpg
    从1910年到1929年,胡玉美“振风塔”牌商标蚕豆辣酱先后参加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赛会,荣获金、银奖章共九枚,使商品畅销国内外。商标又是“以诚取信,以义取利”的徽商精神的典范,“振风塔”牌终于名震天下。按书中所载老字号商标注册日期先后排列,“振风塔”牌商标,比中国名剪“张小泉”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注册的“云海浴日”商标早二年;比江苏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办的茂新面粉厂,1910年注册的“兵船”牌商标早三年;比上海“冠生园”注册的商标早十七年;比镇江恒顺酱醋厂注册的“金山”牌商标早二十一年。
23.jpg
    “胡玉美”非常重视产品商标及广告宣传,以安庆振风古塔作为自家的产品商标,为扩大其知名度,多次参与清迁劝业部在各地举办的展销会。1910年,其生产的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和枸杞菊花酒在南京举办的商品劝业会上,经评委评议,最后由总审查长张謇终审,安庆“胡玉美”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和枸杞菊花酒,分别获得“国光”、“日月”金奖、银奖,首次跻身于中国名牌国货之列。1915年由民国实业部举荐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等产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巴拿马赛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向美国名牌艾蒙胡椒酱提出了挑战。“胡玉美”终获这届国际巴拿马赛会大奖,也因此“胡玉美”跃上国际名牌的排行榜。
24.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08: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形山王步文烈士与方启坤同志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7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虎形山王步文烈士与方启坤同志墓。

20151107 021.jpg
     王步文烈士与方启坤同志墓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的一座虎形山小山丘上,每年到这里祭祀王步文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20151107 022.jpg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革命老区,烈士陵园很多。位于岳西县天堂镇虎形山上的岳西大别山烈士陵园,它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整体风格古朴典雅、景点高低错落,就像是融化在群山之中。
20151107 105.jpg
     岳西地理位置是两省交界,地跨皖西南,位于大别山区,历史上行政区划几经变化。尤其是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拥有大别山红色政权的中心地位,复杂的山区地形为发挥红军的传统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1107 107.jpg
     原来大别山的中南部,过去南起白云寨,东抵四河山,西至黄沙岭,北达天堂尖,方圆三百一十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四面是群峰屏立,中敞如堂,恰似一口天然大塘,简称天塘,后来人们按其谐音改名为“天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20151107 109.jpg
     明清时期,这里开始设置天堂巡迁司。民国期间的一九三六年,从安庆府太湖县划出几个乡、潜山县划出几个乡,霍山县划出几个乡、舒城县划出几个乡组建成现在的岳西县,县城就位于天堂镇上。一条长长的衙前河,从天堂尖流下,向东南绕县城并穿城而过,再曲折东流,注入毛尖山水库。过去衙前河上架有一座简易木桥,当年许多共产党人在县城里进行革命活动,来往于衙前河两岸,都是要通过那座小木桥的。
20151107 110.jpg
    岳西有“烈士县”的称号,红色景点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有请水寨暴动、小河南会议、红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有王步文故居和红军洞,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六霍暴动领导人舒传贤、红三十四师师长王效亭、著名爱国将领柳志杰、四路游击师师长刘正北、皖南根据地创始人吴介堂、皖南特委书记刘中一、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岳西人民自卫团团长吴汉青等革命烈士,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和生活的足迹。
20151107 111.jpg
    今天卒子再次介绍的岳西县城南边虎形山上有个烈士陵园,是真正红色革命斗争史。走入革命烈士陵园,如同进入一座山城,放眼望去,四周林木成荫,雾拥云绕,宛如画幅。步行登上了虎形山,真的是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的好去处,山上曲径通幽,仿佛到了一个翡翠的绿色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20151107 112.jpg
    大别山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和安徽省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在国家十二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中。位于岳西县城以南虎形山。
20151107 113.jpg
    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占地六万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园内建有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红军亭、英雄群雕、百步台阶、烈士墓群等纪念设施和建筑物。
20151107 115.jpg
    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烈士就安葬在这里。在烈士陵园的最高点,青松环抱、翠柏簇拥,王步文烈士及夫人方启坤就安息在这里。
20151107 116.jpg
    王步文,原名王伟模,1898年1月出生于潜山县衙前区资福寺一户农民家庭。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王步文受命回到安庆,在安庆一带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怀宁中心县委,王步文兼任中心县委书记。
20151107 117.jpg
    1929年3月,王步文调任中央巡视员,只身到桐城、庐江一带巡视工作,并指导成立中共桐城临时县委。1930年10月,王步文在芜湖建立了中共皖南特委(又称“芜湖特委”),王步文任特委书记。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理书记兼宣传委员,3月,任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王步文不幸被捕,5月31日,王步文英勇就义。
20151107 118.jpg
    据知情人回忆,1931年5月31日,王步文拖着沉重的镣铐,带着遍体的伤痕,大义凛然地走向敌人的刑场,他慷慨激昂地对难友们说:“同志们,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
20151107 119.jpg
    王步文烈士牺牲后,王氏族人前去收敛尸骨,带回资福村安葬。1965年,政府将其迁葬到烈士陵园。
20151107 120.jpg
    安庆活跃着一帮研究地方文史的小兄弟,前不久,他们刚刚参观了位于安庆孝子坊附近的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的诞生地濮家大屋,知道王步文烈士与几位同志最初就是在这里建立起安庆第一个党支部,最早的十人小组里就有他的名字。
20151107 121.jpg
     能够瞻仰了王步文烈士的墓地,是一个做安庆人对牺牲的烈士最高的荣誉。就在王步文烈士后方,王步文烈士的夫人方启坤同志的墓也默默地伫立在这里。
20151107 122.jpg
     王步文烈士墓与方启坤同志墓位于陵园最高处,王步文烈士墓有三米多高,四周和穹顶都以水泥覆砌,其妻方启坤葬于一旁。
20151107 123.jpg
    两墓周围树木葱茏,宁静肃穆,远眺可见街市繁华。烈士的英魂便在此处,年年岁岁,守望故乡。
20151107 124.jpg
  王步文曾对方启坤同志的遗书中,王步文写道:“复苏(方启坤化名)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王步文之子),以继予志。”方启坤含辛茹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将两个孩子抚育成人。方启坤同志去逝后也安葬在烈士陵园,其夫王步文烈士墓后方。
20151107 12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秀山清朝古墓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山清朝古墓群。

20140628 131.jpg
    独秀山清朝古墓群位于安庆市怀宁县独秀山观音洞水库半山腰,在安庆市怀宁县境内秀山乡境内。
20140628 137.jpg
    独秀山矗立在怀宁县境中部,与天柱齐名,孤峰兀立,笑傲天穹,山绝水长,独具特色。据清朝康熙《安庆府志》、民国初期《怀宁县志》均记述,独秀山“潜岳绵亘,落平冈百里,顿起此峰,形势突兀,条干所为,明柝可数”,“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故称独秀”。
20140628 138.jpg
    独秀山观音洞水库修建于近几十年,水面面积二个多平方公里。这里有湖面游览、下天洞、私语洞,月揽“睡美人”、观音岩、老爷岩、香炉冲、谷泉寺等等。
20150321 260.jpg
   怀宁县观音洞水库,座落在(因山而得名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之一陈独秀的故乡)“独秀山”脚下,自然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海陆空四通八达。独秀山古墓主要有不同姓氏的古墓群为主,其中陈氏清朝古墓群最多。
20150321 267.jpg
    观音洞水库有着长江以北最大的独特溶洞群,观音洞(前期卒子已经介绍过)。独秀山位于安徽省安庆怀宁县中部,山腰间有不同时期古墓群很多、今天卒子介绍清朝早期至清朝晚期的古墓群。
20150321 276.jpg
    独秀山揽胜堪称一绝。伫立峰顶,极目远望,数目里潜桐怀大地,历历在目;远眺东南,群山起伏如腾龙,江河奔流如走蛟;遥望西北,天柱耸崎刺苍穹,丘陵岗地涌壮景;俯瞰脚下,井田畈田园风光绵绣,观音洞水库碧波荡漾,风光四时变幻,美不胜收。
20150321 280.jpg
    独秀山脚步东北一公里,雄伟的观音洞水库大坝下,乃神秘莫测的岩溶洞穴——观音洞。民国初期《怀宁县志》载:“观音庵观音洞口有天生观音石像”,“洞在山底,有水、冬不涸,夏不溢,潮汐应时子午,未知其江脉海脉也”。
20150321 310.jpg
    观音洞像一座地下迷宫,遍布玉树琼花、金牛玉马、长蛇吞象、仙人弈棋、老君练丹、观音泛花等美景异观,洞顶浑然一体,中嵌“金龙腾飞”图案,整个洞府宛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天然雕塑馆。独秀山及其山麓自古是名人荟萃,建墓不失佳处。四乡八里之内,寺庙、牌坊、石刻、古桥、古墓葬、古遗址处处可见。
20150321 328.jpg
    独秀山始建于梁的法雨寺、莲花庵,汉前的井田河冶炼场,两汉的观铺、西涧古墓群,晋陵畈的晋太子陵,宋朝朱熹的山间讲学堂,近代高楼岭、饮马塘太平军屯兵遗址……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祖先曾经繁衍劳作、抗争奋斗的悠久岁月,可以找到祖先曾经创造同的积淀厚重的古代文明。
20150321 337.jpg
    “五四”运动总司令、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尤为钟情独秀山,仰慕独秀山,自号“独秀山民”。据传,仲甫先生当年与友人登临独秀,眺望山川胜形,见此山一峰拔地,雄峙众山,发源于斯的井田河,百折而下,奔大江东去,触景生情,大兴感慨:“此山独秀,如斯名也!”仰慕桑梓祖山,辛亥革命后遂名“独秀”。
20150321 341.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6: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山韩长冲“燕窝”岩遗址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韩长冲“燕窝”岩遗址。

20160514 160.jpg
    韩长冲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这里设立了天柱山南部科考区,其中有“燕窝”岩、还有其它一些各类的科考岩石遗址。
20160514 161.jpg

    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
20160514 167.jpg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的天柱山的俗称)岩体组成,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市接壤地界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接触带附近岩体的岩面粒度变细,围岩发生硅化。
20160514 171.jpg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20160514 172.jpg
    在距今二十亿年晚太古代末期的大别运动,使该地区海洋优地槽普遍发生褶皱隆起,形成丁优地脊斜山岭。由于地槽沉积物遭受区域变质及其伴生花岗岩质岩浆侵入的造山变形,造成大别山群发生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陆壳改造型混合花岗岩的形成,构成本区孤岛状的变质地体,即包括本区在内的淮阳隆起。
20160514 173.jpg
    大约到了一亿四千万年发生的燕山运动,成了现在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南北向的断裂活动,使褶皱受到干扰破坏而复杂化,并长期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上升隆起和遭受风化剥蚀的过程。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形成了今日的天柱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DSC_6874.jpg
    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县级市)境内,西北襟连大别,东南濒临长江。公园分为南北两片(区),北区为天柱山花岗岩峰丛地貌园区,南区为水吼新店至牌楼超高压变质带科学考察园区,天柱峰峻拔高耸,一柱擎天,四周群峰环拱,颇有深藏于层峦迭嶂中之势,故名天柱山、潜山。
DSC_6875.jpg
    韩长冲一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不仅有雄奇灵秀的花岗岩峰丛地貌与水文地质景观,更有为世界瞩目的超高压变质带及其特征岩石——榴辉岩和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集中反映了十八亿年以来天柱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及人文史。
DSC_6876.jpg
    十八亿年以前的中元古代,天柱山地区还淹没于汪洋大海之下,先后形成了沉积岩层,并伴有岩浆活动;八亿年前的晋宁构造运动,使天柱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天柱山花岗岩的基底。
DSC_6878.jpg
    晋宁运动后,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有海洋板块相隔,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洋壳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早期,南北板块之间的洋壳俯冲完毕,两个大陆板块开始碰撞,结束了本区海盆发育历史。
DSC_6881.jpg
     印支运动时期,扬子板块洋壳俯冲完毕后,其陆壳继续强烈向华北板块俯冲。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了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榴辉岩以及榴辉岩相的岩石。在220-210万年间,超高压变质岩因其密度低于地幔而引起的浮力使之与下伏岩石圈拆离,开始快速折返至与其密度相当的地壳底部。
DSC_6885.jpg
    在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世,燕山运动使深藏于地壳下部岩浆侵入到距地表数千米的地壳处,形成了天柱山花岗岩体胚胎;同时使超高压变质带进一步折返,最终被剥露出地表。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之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天柱山多次间歇性抬升,花岗岩体胚胎上部的盖层不断遭到风化剥蚀,花岗岩渐渐露出地表,天柱山终于高耸出地。而东侧下降形成新生代潜山断陷盆地。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使天柱山又多次间歇性抬升。加上风化侵蚀作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天柱山逐渐塑造成今天的山峦连绵、巍峨峻峭、巧石丛生、秀丽雄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DSC_6888.jpg
    天柱山主峰景区花岗岩节理十分发育。有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和斜节理;有岩浆冷却凝结时形成的原生张节理,也有受动力作用形成的次生节理及表生节理。在风吹日晒雨淋冰劈等作用下,风化剥蚀成现今的群峰争奇、怪石罗列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DSC_6889.jpg

    天柱山是全球面积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关键部位。天柱山地质公园内出露了许多超高压变质岩,其中以含金刚石的榴辉岩、含柯石英的榴辉岩、硬玉石英岩最具代表性。
DSC_6890.jpg
    大自然亿万年神奇的演化造就了动人心魄的多样化美丽景观。地质公园是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也是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进行启蒙教育的课堂。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必将对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促进地学科研科普、加强环保宣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奉献。
DSC_6891.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1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公山碑刻
——安庆碑刻系列
第17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所连枞阳县黄公山碑刻。

00.jpg
    黄公山碑刻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黄公山,这里产一种白茶,据说价格很高。黄公山碑刻现在仍然散落在山顶间的一处黄公祠遗址内,周末在枞阳网友橘子的带领下到访此处,卒子今天简单介绍这里。
01.jpg
    明朝初期,有一个状元黄观,这个黄观是安庆府对面的池州府人。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去逝后,将大位传给建文皇帝朱允炆,黄观成为朱允炆的有一个大臣,黄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六首状元,所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04.jpg
    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场场均为头名。自科考以来一千多年中,做到“连中三元”的,倒有十多位,而连中六元的仅黄观一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奇。
08.jpg
    黄观(1359-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直隶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人。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状元。黄观父亲年轻时家中贫苦,不得已入赘一户许姓人家,并随许姓,因此黄观出生后姓许,叫许观。黄观金榜上,名字还是许观。
35.jpg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许观上奏皇上,请求恢复黄家姓氏,获准后,“许观”就成了“黄观”。明朝,在安庆府桐邑枞阳镇高山建有黄公祠(或庙),乡人纪念志士黄观。
37.jpg
    黄观年幼时,元朝待制黄冔做过他的老师。京城元大都(今北京)被攻破后,黄冔投井自溺,以身殉国。宋濂称赞他:“烈烈黄公,元之小臣。乃能为国,杀身成仁。”黄冔的气节对黄观一生产生了极大影响。
38.jpg
    黄观论述“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的观点,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
41.jpg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进入朝廷中枢。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惠帝朱允炆改革官制,黄观官职为右侍中,与方孝孺、齐泰同为御前等重臣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60.jpg
    在惠帝朱允炆当帝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61.jpg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从北平府(今北京)起兵发难,在朱棣下令颁布的“奸臣”名单中,黄观被列为第六。
62.jpg
    在朱棣起兵到南京时,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63.jpg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谪戍者达百余人;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64.jpg
    可是世间人却不知道,在的安庆府桐邑枞阳镇的高山,也建有三建的黄公祠,即本文介绍的黄公山碑刻。
65.jpg
    《明史列传》上说,朱棣为羞辱黄观,将其妻翁氏及两个女儿赏给(今象房村)饲养大象的人(象奴)。翁氏趁这伙人夺了她们的首饰去买酒肉之机,急携二女赴淮清桥投河而死。
66.jpg
    黄观死后,门中一百多人惨遭朱棣诛杀。据说,只有一个儿子被弟弟黄觏藏匿起来躲过一劫,从而免遭断后的厄运。
67.jpg
     岁月沧桑,原安庆府桐邑的黄公祠早已不存,但在历史长河中,黄公祠碑记却完整得保存了下来。据明朝《南京都察院志》记载,明宣德年间,黄观尚未获得朝廷平反时,便有人在南京黄观故居石坝街附近为黄观立祠,以土地庙为掩饰,暗中祭祀这位志士。
68.jpg
    清人顾炎武曾来参谒,留下《黄侍中祠》一诗:侍中祠下水奔浑,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69.jpg
     黄公祠碑记是原明朝黄公祠遗存,在黄公山原黄公祠(或庙)遗址上,有很多过去祠(或庙)的遗物,很多均为青石所刻,精美细腻。也有当地乡人使用麻人刻有自家姓氏的石料放在黄公祠(庙)内供使用。其中碑记有六块,其中明朝二块,最大一块明朝碑记由于时间久远,字迹已经无法辨析,清朝碑记四块,字体基本清晰。明朝碑记已经无法看清,故无法介绍。
70.jpg
     能够介绍的只是其中二块相对完整的碑刻。一块为“张父师台禁示”碑,此碑为一块告示碑,据说是清朝初安庆府桐邑张廷玉向当时雍正皇帝请奏获批的禁示碑,从那时起,原来叫高山的一座小山被改名为“黄公山”,也就是卒子介绍的黄公山。
71.jpg

     另一块为“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黄文祠捐碑》石碑,这块碑原来就立在黄公祠中,此块捐碑是由当时枞阳镇二个保百姓捐建的碑记,其中峡埠上保和尚军渊保二个保(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二个村)百姓捐钱的碑刻。
72.jpg
    还有二块清朝碑记,均被人为破坏,虽然字体仍能辨析一些,却意义不大。作为纪念黄观的祠(或庙),均是当时百姓对志士的缅怀,传达同是一江之隔的安庆府与池州府唇齿相依的手足之情。
80.jpg
(本篇完)

04.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1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驮尖与东河冲峡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驮尖与东河冲峡谷。

20140406 053.jpg
     汉武帝祭祀古南岳天柱山时经过大别山,登上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因而得名。
20140406 063.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驮尖与东河冲峡谷位于大别山腹地,在岳西县河图镇至林场一段,这里属皖西边陲,境内群山逶迤,河流密布,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20140406 066.jpg
    驮尖位于岳西县的西南角上,为安庆地区的最高山峰,海拔1751米。六年前,应岳西县网友岳西飞鹰邀请,卒子单骑过去,与这帮岳西的网友穿越了七个山头,行程十多公里。
20140406 067.jpg
    驮尖的西南侧以石峰为主,这里石林如海,劈地摩天,危崖突兀,幽壑纵横。虽然这些石林都没高过驮尖之巅,但这些石峰坠得这座山体驮了起来。
20140406 070.jpg
    经过驮尖的一条长长的山岭被称为大冈岭,是驮尖山脉中的突出部分。
20140406 074.jpg
    从驮尖的中间有一向南延伸的笔矗的山脊,山脊两旁为两个山埫,形如“个”字,而两个埫又基本上在山脚下复合。
20140406 077.jpg
     驮尖每个山都有溪水流出,当地群众称螺蛳眼,上侧的山叫大螺蛳眼,外侧的山叫小螺蛳眼。
20140406 079.jpg
     驮尖及其下面的大、小螺蛳眼,风景独特难于用笔墨来描绘。这里怪石林立,星罗棋布,上下左右嵯峨林立,姿态奇艳,是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
20140406 080.jpg
    驮尖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有乌龟石、兔子石、象鼻石、海狮石、海龟石等等;
20140406 084.jpg
    还有的罗汉石、兵马俑石;有的像各种用具,如椅子石、腰磨石等等。
20140406 091.jpg
    驮尖这种秀丽天成的景色,虽与黄山齐不了名,但却可与它媲美。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安庆人只有少部分的朋友有幸到访此处。
20140406 092.jpg
    传说,诗仙李白曾想从明堂山上到驮尖。他在葫芦河的石壁上刻了两只葫芦,芦上系有飘带。在两葫芦的上边又刻了“天上光明”四个大字。当年李白相到深山中隐居避难,打算沿葫芦河过明堂山而到驮尖。
20140406 106.jpg
    驮尖,位于大别山脉主峰核心区安徽省岳西县,海拔1751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安庆地区第一高峰。安徽之源皖河的发源地,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20140406 112.jpg
    驮尖因山高矗立,傲视群山,有驮起苍天之感,故得名。被誉为皖鄂边境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驮尖以奇松、异石、名花、飞瀑闻名于世。风光秀丽,多枝杜鹃高贵典雅。
20140406 113.jpg
    东河冲峡谷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明堂山景区后山,属大别山体系,它自多枝尖山脉蜿蜒而来突起三峰形成,主峰海拔1563米,是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20140406 115.jpg
    东河冲峡谷一直延伸到驮尖,上下垂直达几百米,全是巨石河滩,峡谷内景色一般,是寻幽探险的好地方。
20140406 13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家岭三百年古桂花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7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欧家岭三百年古桂花树。

01.jpg
    欧家岭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大关镇麻山村。卒子于二年前到访此处,此地距桐城市区近四十里,东距大关街十六里地。
1.jpg
    欧家岭位于桐(城)、舒(城)边境,四周高山环抱,群峰叠嶂,山道崎岖,人烟稀少,原岭上居民仅两户。
02.jpg
    从麻山水库向北眺望,众山平远,唯有一峰耸峙,即欧家岭。欧家岭为洪涛山支脉。桐城境内,西北群山蜿蜒相连,千峰竞秀,自鲁谼山以西,为龙眠真隐之处所;山之东为洪涛山,是红色之地,东接舒六,腾跃庐无。
03.jpg
    九十年前,在这里发起的欧家岭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庆地区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武装暴动,也是中共桐城县委领导人民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05.jpg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共桐城县委为落实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召开的八县联席会议精神,两次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武装暴动计划。会议最后决定尽快组织实施欧家岭暴动。
07.jpg
     在欧家岭下脚下,有这样一棵有着三百年树龄的古桂花树,古树是欧家岭的风水树,更是一棵革命树。
11.jpg
     一九二几年,桐城县委领导成员陈雪吾、张顺卿、朱锦铭、陶国器、王靖疆等人在桐城、舒城、庐江三县边区成功地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暴动,并各自率暴动起义队伍齐聚欧家岭。这些人中有熟悉欧家岭地形的同志,也有不熟悉欧家岭地形的同志,为了革命他们以这棵桂花树为标志,从这个冲到达山岭。
12.jpg
     桐城县委宣布成立“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陈雪吾任主席,刘子丹任副主席,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住居欧家岭上的陈昌元、陈昌胜两兄弟家。在宣传鼓动下,远近广大贫苦老百姓也纷纷来到欧家岭,参加红军闹革命。
14.jpg
     此后,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纠集桐城、舒城、庐江三县地方武装三千余人,分别从大关、小关、北岗、草鞋店、霸王街五路进攻,扑向欧家岭。其中一路自麻山寨向红军团部所在地龙门寺大里洼发起攻击。红军战士凭山扼守,据险阻击,激战三昼夜,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毙伤敌人数百,但自身也伤亡二百余人。
16.jpg
     由于因敌众我寡,为保存力量,随后皖中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政府撤出欧家岭。欧家岭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她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鼓舞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志,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也为后来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胜利基础。
18.jpg
     位于欧家岭山脚下的这棵三百年桂花树,为国家二级古树,它芳菲散尽,桂花始开。这棵古树也成为当地百姓信仰的一棵神树。这一处天然屏障,是智者的帷屋。
1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9: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家岭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韦家岭老屋。

DSC_5351.jpg
    韦家岭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靖水寨村韦岭组,原属潜邑后北乡韦家岭。
DSC_5355.jpg
    韦岭,过去古称韦家岭,位于请水寨的山间,总面积近八个平方公里。
DSC_5364.jpg
    请水寨一边是西冲,另一边是韦岭,这里基本都是山地,请水寨,主峰海拔956米,上有高达丈余高的石头寨墙千余米,不仅视野开阔,风光秀美,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DSC_5367.jpg
    韦岭老屋就位于山顶间的一片山冲间。古人顺溪而上,找到海拔约五、六百米的山腰山冲间。
DSC_5371.jpg
    一条山溪在韦岭老屋前流过。老屋的石料就地取材,使用了当地山间的麻石作为屋基和石材料。包括石门框、石梯、石门档等等。
DSC_5373.jpg
    溪水的那边是一片竹园,韦岭老屋建在竹园对面的靠山的凹地间。老屋一进门楼极为简单,小小的马头墙一看就知道是清朝某个时期建筑。
DSC_5375.jpg
   韦家岭老屋,依山坡而建,一共三进,中厅已毁。仅剩一进门楼和三进。三进既是老屋,也是神堂。
DSC_5377.jpg
    走进三进,屋后设先祖神位,韦姓迁入此地已有数百年时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韦姓人耕耘,渐渐留下了韦家岭这个地名。
DSC_5383.jpg
    从韦家老屋三进向一进门楼看去,对面的竹园离老屋约有五十来米。
DSC_5384.jpg
    老屋现在早已无人居住,剩下周边农户耕地的家具放在老屋内。
DSC_5387.jpg
    韦家老屋两侧有多间厢房,毗邻而居,房间小而潮湿,小小的木栅窗,让蜘蛛结成厚厚的蜘蛛网。
DSC_5394.jpg
    老屋内挂着周边农户的各类生活用具和耕地农具,韦家老屋成为一幢记载百年历史的安庆韦姓居民老屋。
DSC_5398.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1: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儿岭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7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塔儿岭古道。本文感谢岳西县退休职工刘圣雨先生。

03.jpg
     塔儿岭古道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境内,是群山之间的一条古道,距离县城大约八里路程。塔儿岭上原建有茶亭,始建不详,由本地王氏族人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
04.jpg
    重建后的茶亭为杉木穿榫结构,亭顶人字形,小青瓦覆盖,下由三组、十二根大木柱支撑,是岳西到潜山、怀宁方向的出山必经古道,古道贯亭而过。
05.jpg
    塔儿岭为通衢要道,肩挑背驮辛苦的村民行至此地,都想有碗清茶饮用,以获凉意。现在岭下有一间铁匠铺,还有一位铁匠在常年制作农具。
06.jpg

    塔儿岭古道是大别山中蜿蜒着一条南北古道,在响肠境内约有二十华里。
14.jpg
    它北起塔儿岭,南至沙岭头,走阡陌、跨河流、穿老街、越峻岭,万级石板铺就。原有凉亭已毁现不存。
21.jpg
    塔儿岭石板铺就的路上,现在仍能看到旧时安庆地区的百姓开凿石料的痕迹。
22.jpg
    塔儿岭位居响肠古镇,群山环抱,其中请水寨、白云寨、神马寨、河山寨因山顶宽阔平坦,便于练兵养马,
23.jpg
    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所以每当兵荒马乱时刻,便有大军高举义旗据险扎寨。
25.jpg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捻军途经塔儿岭,在此行营扎营。太平军依山而建古寨,有势雄关依旧,飘动的云雾缭绕着高耸的危崖峭壁,青松屹立,苍鹰盘旋,不免让人热血沸腾,雄心万丈。
27.jpg
    从岳西县响肠镇金山村沿小路向北拾级而上,便到了塔儿岭头。岭头西侧有一座四方七层的宝塔,因此这个岭叫“塔儿岭”。
28.jpg
    这条古道,现有石板、台阶、路亭遗址、碑刻、古树、秀山、丽水……伴随着一路的青苔、杂草、落叶、枯枝、残垣、断壁、廖寂、沧桑……
31.jpg
    走在塔儿岭古道的青石古道中,这是一条古驿道,古茶亭的遗址位于古道中间,现存遗址仍能看到亭基。
39.jpg

    塔儿岭,是过去潜邑至舒城、至霍山的一条必经之道,旧有一亭塔,故名。
41.jpg
    古道沿山坳行进,路边杂草丛生,青翠浓密,或是昨晚下过雨,草上沾满水珠,不一会,鞋子已湿透,路面平坦,偶有一两级台阶,路面石板参差,在古代,这也算不上一条“高规格”的官道。
49.jpg
    路面杂草刚被“清理”,两边灌木浓密,溪流虽被遮挡,但清冽、潺潺依旧。路边梯田交错,杂草丛生,甚有三四米小树,撂荒已有数年。
53.jpg
    塔儿岭中断,有一间小小的土地庙,原庙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建造,九十年代重修。庙上仍能见到旧时的石料雕刻而成的葫芦顶等遗物。
55.jpg
    站在塔儿岭上,能够一览众山小。背后的群山相对雄伟,如今在安庆各县市区像塔儿岭这样的古道已经不多。
69.jpg
    塔儿岭古道穿越在群山之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一看。
7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家冲陈家堂轩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陈家冲陈家堂轩。

20131221 443.jpg
    陈家堂轩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陈家冲。陈家冲陈氏宗祠卒子早已介绍过,今天卒子介绍另一处小堂轩,这里卒子六年前到访过。
20131221 447.jpg
    陈家冲陈家堂轩确实没有一丝老祠堂的痕迹。如果不是因为一个大人物是这里走出来的,谁也不相信这个小小的堂轩却有着这么大的来头。  
20131221 448.jpg
    陈树屏(1862年-1923年),字建侯,号介庵,晚年号戒安,安徽望江县凉泉乡陈家冲人。清朝末期政治人物。
20131221 449.jpg
    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乡试中举人,次年登进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清朝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官江夏县(电影《雍正王朝》中曾有描述)知县,历任广西融县、罗田县知县。清朝光绪二十四年,任随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升蕲州知州。次年,升任江西省武昌府知府。
20131221 450.jpg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时担任湖北布政使,当时湖广总督瑞澂由汉口俄租界获得了新军革命党人名册,树屏建言,要公开将名册烧毁,以安军心,瑞澂不听,斩杀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革命党人当夜遂反,是为武昌起义,瑞澄缒城而走,“悔不用其言”。陈树屏在罗田任内,罗田人称之为“陈青天”,并编演《罗裙记》以颂其事迹(此剧现仍被晥鄂赣许多地方列为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目)。在江夏(今湖北武昌县)任内,遇有一假冒光绪皇帝的棘手大案,总督张之洞亲审此案也不敢决断,惹得民谣四起,后经陈树屏的审讯,结果真相大白,他即名声大振。
20131221 453.jpg
    有谓物以人名、书以艺精、文以意深。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博物馆前些年在开展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幅清代武昌知府陈树屏手书对联,就具有上述特征,特别是这幅书法对联,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来收藏,其价值即显得尤为珍贵。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20131221 454.jpg
  此对联质地为宣纸,长125厘米,宽 28厘米。上联为“勤俭黄金本”,下联为“诗书丹桂根”。题款为“介庵”。在题款两字中间及下边各钤有一方红色印章。从此联书法艺术看,老练苍劲,古朴典雅,富有“清朝书家第一人”美誉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艺之韵味。
20131221 455.jpg
    这幅“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对联来看,其笔意既纵欲超迈,又醇厚充实;既朴厚沉雄,又空灵遒劲,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其联语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现实生活中对“勤俭” 和“诗书”的崇尚、理解和赋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勤俭节约、清廉为政、一心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武昌知府的陈树屏来说,能有如此高风亮节,勤政为民,实属难能可贵。
20131221 456.jpg
  望江县各地有大小各类的堂轩不计其数,多数是近代修建的。
20150815 00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春念佛堂及地藏殿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林春念佛堂及地藏殿。

20140315 139.jpg
     林春念佛堂及地藏殿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林春村。
20140315 140.jpg
     林春村座落在罗岭镇西边,东与镇区接壤,西与五横乡虎山村相邻,北与罗岭镇黄梅村交界,南与凤溪村连接。
20140315 144.jpg
     林春念佛堂雄踞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原是桐城县(古桐邑)凤形山之上,是一处有些名胜古迹的寺庙道场。
20140315 146.jpg
     林春念佛堂是以“爱国爱教,弘扬佛法,服务社会,乐于奉献,众生和谐”为目的,求香化缘、引导信众,和睦相处、助人为乐。
20140315 149.jpg
     卒子于六年前到访此处,林春念佛堂及地藏殿,占地约数千平方米。
20140315 153.jpg
     地藏殿,建在一处山体之上。此殿内部饰以金龙和玉玺的彩绘,采用棋盘式天花(又叫井口天花),这种等级在天棚上是最高。
20140315 15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堂断暨告示碑记”与百年木雕道教神像
——安庆碑记与历史文物系列
第17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堂断暨告示碑记”与百年木雕道教神像。

DSC_9017.jpg
   “堂断暨告示碑记”与明朝木雕道教神像位于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一带的农田田埂间和一个老庙遗址内,现饱含历史变迁的文物已妥善保管在某地。今天卒子简单来介绍这块“堂断暨告示碑记”和百年木雕道教神像,不妥之处,请全国专家指正。
DSC_9042.jpg
   为什么在这片湖边田畈间会有这样一块残碑,并记载着“堂断暨告示碑记”,碑为望江县本地的白石制成,刻字较为粗糙,碑断裂现仅存残缺上半块,宽约为六十公分,厚约为二十公分,碑上记上内容大约为“堂断讯……,晓谦……事……收欲,落款为清光绪二十四年等字样”。
DSC_9048.jpg
   在广袤的武昌湖一带,有着以捕鱼、农垦的百姓数万人,他们多劳作在田间湖里,他们有着不同的信仰,汉族百姓以道教、佛教信仰为主,也有很少一部分少数民族(安庆称回民),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他们所在区域仍建有清真寺,这二种宗教信仰相互融合、交汇、冲突……经过卒子辨析与理解,并得出二个看法。请全国爱好文史的朋友评论回复您的意见。
DSC_9052.jpg
   意见一,这是一块过去打官司至县衙的纠纷官司的碑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面临武昌湖的一座小小道教寺庙赢得了一场与周边百姓纠纷的案件,或是由于百姓田场与寺庙庙基的纠纷,或是其它原因与寺庙的纠纷,其中一位网友认为可能是当时的道观寺庙衰败后,由佛教僧人到此重修,后老道原道士与僧人之间为该寺庙财产权的纠纷等等,时任望江县正堂断案并出具堂断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法院判决书,得到堂正文书的寺庙并这道堂断文书以碑记的方式雕刻出来并在寺庙内立碑告示周边百姓。
DSC_9055.jpg
   意见二,卒子认为,这是一块过去民间纠纷官司诉之县衙的纠纷官司的碑记,并以碑刻告示方式记录当时全过程的碑记,目前在安庆地区,这块碑记尚属首次发现。卒子大胆猜测,这块碑背后是一个曲折的故事。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面临武昌湖的一座小小道教寺庙赢得了一场与周边百姓信仰之间纠纷的案件。
DSC_9058.jpg
   明清两朝长达四百年里,安庆府管辖的怀宁、潜山、太湖、桐城、望江、宿松六县,是全国出产水稻的主要区域。凭借长江和内河水运,从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朝同治初年的四百多年间,安庆府一直用漕船向京城运送漕粮、漕米的重要区域。据《安庆港志》“大事记”记载: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安庆府实有漕船一百一十一艘,当年运去六县漕粮正米五万七千九百十六石七升五合,另加耗米二万一百六十六石四斗三升,驾运用丁一千八百余人。
DSC_9064.jpg
     为确保漕运任务完成,从明朝起,安庆府就专门设立安庆卫机构,由督粮通判官,下属千户、万户粮吏指挥体统行事。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改设守备及轮总千运,专司芦课、屯粮、征解、济运事宜。安徽巡抚、知府、知县等朝廷官员对漕运非常重视。为到了清朝后期,随着漕运的衰落,这些漕工也渐渐失业,一部分过去的漕工就散落到安庆沿江、沿湖的湿地、滩涂垦荒、捕鱼为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汉族人以道教信仰为主,有信仰始祖的、有信仰其它神灵的,但安庆还有另一帮信仰完全不同的外族人。
DSC_9068.jpg
   明朝负责漕运的安庆马氏、金氏、斯氏等回民,他们在漕运衰落后,分散到安庆各个沙洲繁衍生息。这些回民有着独特的信仰,他们在安庆建立了大小数座回民清真寺,之前卒子曾介绍过南关清真寺、西关清真寺、保婴清真寺、三益清真寺等,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另一个地方,就是依靠武昌湖附近的漳湖,在漳湖还有一个清真寺。这些回民后裔以湖为生,其信仰独特,与汉族的道教信仰完全不同。
DSC_9074.jpg
   清朝光绪年间,社会相对稳定。在武昌湖内湖有了为数众多的回民集居在一个叫漳湖的地方,他们出湖捕鱼、农垦时仍要礼拜,而此时湖边的一处名为顺济庙的道教寺庙得到了众多信众的朝拜,二种信仰不期而遇,很快便有了矛盾和纠纷,久而久之,双方诉至望江县衙,为了平息种族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望江县正堂在经过慎重的思考后,以望江县堂正文书交付矛盾双方,来化解种族信仰矛盾。
DSC_9086.jpg
   顺济庙当家道僧将这道堂正文书刻石公告,这样便有了“堂断暨告示碑记”。无独有偶,在与漳湖村不远的六合村有一处原老寺庙,现庙已毁不存,原庙内有二尊樟木木雕神像,一位是文神,双手捧宝盒;一位是武神,单手持宝剑。从神像神态、樟木包浆看,卒子认为这是二尊明末清初的道教神像,最迟可能是清朝中晚期。这与那块“堂断暨告示碑记”应该是同自同一个道教寺庙的遗物。
DSC_909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4: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甄云阁”窑界石刻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甄云阁”窑界石刻,本文为作者过河卒子个人推测,不具备考古结论依据,仅提供参考。

DSC_6017.jpg
    离安庆约三十里,有一处名为大、小缸窑的社区,现归安徽省桐陵市枞阳县,历史上这个地方一直归安庆管辖。今天卒子来介绍五年前发现的一处巨石上刻上的界址石刻。
DSC_6028.jpg

   当时,卒子认为这里是否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某某阁”?在与周边百姓交流时表示此地数里外有云峰寺,但与此地相隔很远。带着这五年的摸索经验,今天卒子大胆推测——
DSC_6030.jpg
    受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朝的民窑烧制的民用器皿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而且各种堂名款吉语款等等。
DSC_6036.jpg
    安庆,自江南分省后为安徽省会,民窑遍及安庆周边各邑。烧制瓦当、青砖、缸、罐、坛等等,款式多样,为了区别各县各窑烧制的区别,有些名气的窑厂在制坯时加上款号,如“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今天卒子介绍的这个“甄云阁”实际是安庆府周边县为安庆府百姓制窑的窑号。
DSC_6037.jpg
    清朝,民间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DSC_6040.jpg
    大缸窑——古老的地名与村落,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未年即八百年前石姓的祖先迁徙此地,并开始制陶建窑,薪火相传,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大缸窑地名由此而得名。
DSC_6042.jpg
  与安庆一湖之隔的大、小缸窑,是传统的为安庆府烧制各类民用器皿的窑场。这些窑场里制坯烧窑一代又一代相传,在最新一次整理和发现中,卒子发现原属安庆府桐城县枞阳镇缸窑的地方有一块巨石上有窑厂的文字记载。
DSC_6043.jpg
    解放后,大小缸窑又新建了现代的窑厂,老的窑址已经不知详细地理和位置,这些老窑址与民间的房屋屋界有了分界,也就有了巨石上的石刻,直到卒子发现半山间的一块巨石上的石刻。
DSC_6044.jpg
  大小缸窑遗址是一处为安庆府专门烧制民用器皿的古窑址。这些古窑址的是历史演变的一部分,也是大小缸窑烧窑制瓷的活化石。  
DSC_6045.jpg
  由于大小缸窑周边有独特的陶土资源,邻近高山可供烧窑用的树林,为陶瓷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能制造粗制土陶产品,同时还生产釉制陶器,如釉缸釉钵等。
DSC_6046.jpg
    清朝建设的窑址与周边的民房之间,就自然有了界址。为了区别民房与窑场,在小缸窑半山间,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童界”“甄云阁界”,今天卒子才理解,这个叫甄云阁实际上是小缸窑的一个窑场窑号名。
DSC_6055.jpg
  过去安庆文史界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如今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深度挖掘。古朴厚重的大小缸窑,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蓄含着周边县区制坯烧窑艺人世代相传的古老陶瓷制作技艺,展现大小缸窑近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
DSC_6056.jpg
  这个窑厂号“甄云阁”的发现,希望与安庆各界专家、学者、机构、个人共同研究。通过这个窑厂号石刻的发现,也展示了过去安庆府商业的繁荣。
DSC_6062.jpg
本篇完
QQ图片20190624100353副本.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6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