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0: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久胡氏总祠堂孝义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永久胡氏总祠堂孝义堂。

02.jpg
    胡氏总祠堂孝义堂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新渡镇永久村胡湾,这里原是胡氏陡冈派支祠的遗址。
03.jpg
    据了解,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安庆地区人口稀少,朝廷开始大规模向大别山山区等地实行迁徙移民的政策,安徽桐城胡氏孝义堂始迁十余人由江西省饶州府胡村,经鄱阳县瓦屑坝迁徙移民到安徽安庆府桐城生息繁衍,后逐渐以其不同的居住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派别。
07.jpg
    桐城胡氏孝义堂是一部家族迁徙血泪史,也是安庆一部移民史的缩影。现在已经无人能够想象当时迁徙的艰难和初入桐城大地生活的辛酸,这些移民到安庆地区的各个姓氏先祖们披星带月、两肩风霜、拖儿带女、满脸尘灰,在异地生存,还要受到自然和环境的各种威胁。
08.jpg
    迁徙到安庆府桐城胡氏孝义堂其中一支的发祥地是在桐城觉林寺一带,觉林寺遗址在今桐城市新渡镇合城村田畈中的一块凸起高耸、面积超大的墩子上,墩子脚下四周良田万顷,北有新渡镇柏年河由西而东穿插而过,南也有一条无名河由西而东,蜿蜒流淌。两河夹一墩,玉带缠腰间,有广袤肥沃土地,这个土墩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09.jpg
    正是因为这个土墩,使桐城胡氏孝义堂的后裔人丁繁衍近万人,约占桐城胡氏孝义堂总人丁数的三分之一,是目前桐城胡氏孝义堂人丁分布最多最广的!
10.jpg
    这支桐城胡氏孝义堂后裔,也就是迁桐胡氏“觉林派”的先祖们,他们到觉林寺一带的土墩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躬耕勤劳作,励精图治安,建设新家园。
11.jpg
    据孝义堂胡氏宗谱《皖桐觉林胡氏宗谱(二十卷)》上有文字记载的“捐基建祠族人至今称之”的迁皖桐第十世祖普远公(系孝义堂觉林支派璧公二房月朗公房下派,生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卒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12.jpg
    原孝义堂胡氏总祠堂已不存,其族人推断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新渡镇柏年村,大约建于公元一七零零年左右。
13.jpg
    原胡氏总祠堂距今已约有三百二十多年了,也即胡氏孝义堂原徐河片的老祠堂孝义堂,胡氏先祖们在江西饶州胡村迁徙到安徽桐城约三百余年后建立起来的。
14.jpg
    在族人口口相传中,原孝义堂胡氏总祠堂是由当时孝义堂各支派共建,占地面积约近四亩,为五间三进两包厢,前有戏楼,中有大厅、后有先祖排位殿,整座祠堂木柱石础,雕梁画栋,彤扉彩盈,檐牙高啄,青砖黛瓦,朱门石鼓,其建造精美、气势恢宏在周边府县无与伦比,堪称一流。
15.jpg
    建成为孝义堂胡氏族人传播“忠”、“孝”、“悌”等传统美德。
19.jpg
    原孝义堂胡氏总祠堂惨遭破坏后改、拆建为永丰小学和初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原孝义堂胡氏总祠堂改拆建成的永丰初中。
23.jpg
    近年来,其宗族在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胡湾村民组荒山岗上的原陡冈派支祠的遗址上再建新祠堂,也是卒子今天介绍的新祠堂。
24.jpg
    新建成的桐城胡氏孝义堂总祠堂系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三进七开间两庭院,结构严谨,布局匀称。外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
25.jpg
    前进是门楼,高一十二米,门楼正面有正大门及双侧门,门楼内二楼上建有戏台;中进为祠堂正厅,高十五米,设有孝明厅、观戏厅、办公厅;后进是寝殿,高十六米,设有二十八阶层高台,用以供奉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祀先祖。
26.jpg
    新建的祠堂主体总建筑面积近一千九百平方米,
28.jpg
    重新建成的桐城胡氏孝义堂总祠堂现已成为安庆市甚至于安徽省内一流的仿古宗祠建筑之一,成为桐城孝义堂胡氏向外推荐的名片!
37.jpg
    桐城永久胡氏总祠堂孝义堂记载的是一部家族迁徙血泪史,也是安庆一部移民史的缩影。
36.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8: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湖元朝王幼学墓旧址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慈湖元朝王幼学墓旧址。

20131221 283.jpg
    安庆市望江县有一个村叫慈湖村,慈湖村因慈湖先生而得名。
20131221 284.jpg
    慈湖先生是元朝八大名儒之一,姓王,名幼学,慈湖是他的号。
20131221 285.jpg
    据史料记载,南宋被元灭亡时,五岁的王幼学被北兵俘掠至洛阳,六十岁始回故乡望江,居值雪山(又名太阳山)旁慈湖畈。
20131221 286.jpg
    王幼学一生不仕于元朝廷,潜心钻研理学和史学,据说为元代八大名儒之一。晚年回望江后建“慈湖书院”并主讲于书院。
20131221 287.jpg
    王幼学墓,坐落于安徽省望江县桃岭乡慈湖林,用青石垒砌成椎形,顶用石帽覆盖。卒子于2013年秋拜访王幼学先生墓,一转眼已经六年过去了。
20131221 299.jpg
    王幼学墓前立有青石碑,碑文“元理学家王公慈湖先生之墓”,现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所立。
20131221 288.jpg
    据《安庆府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县令唐守礼登墓展拜,题云:“宋家有椽笔,慷慨继春秋,沛国如东鲁,慈湖亦左邱;名于孤冢在,人共野塘幽,不得寻支庶,萧萧万古愁”。
20131221 289.jpg
    另据《安庆府志》记载,明朝龙子甲谒《王幼学墓》七律一首:“草气迎裙岂漫游,炙鸡絮酒吊前修,当年不破书千卷,此日谁怜土一丘,荒冢故宜封薜荔,斜阳犹自照松楸,相看更酌澄湖水,剩有寒光湛碧秋”。
20131221 290.jpg
    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县令陈柿祚将王幼学之墓,环覆以石,表以丰碑。
20131221 291.jpg
    解放后,1958年墓地被人破坏,碑、石均被人挖走,现仅剩一片荒丘。卒子前往王幼学墓时,所见如前。
20131221 292.jpg
    王幼学(1275-1368年),字行卿,别号慈湖,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桃岭人。王幼学生不逢时,南宋王朝灭亡后,年幼的他被元兵俘至河南洛阳,所幸被一陈姓人家收为义子。王幼学聪敏好学,博览陈家藏书,最终学业大进。
20131221 296.jpg
    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王幼学得到一本南宋朱熹所撰《通鉴纲目》,于是耗费二十年时间七易其稿,将此巨著全部加以引喻释义,并于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编纂成五十九卷的《通鉴纲目集览》,后刊行于世。
20131221 298.jpg
    由于王幼学博学多才,当时有大臣屡次举荐其为官,但都被他拒绝。王幼学于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返回故乡望江,于值雪山旁建慈湖书院,攻书讲学。1368年去世,享年93岁,葬于桃岭雄鱼山。
20131221 30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山宋朝德止真际国师舍利塔
——安庆古塔系列
第17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司空山宋朝德止真际国师舍利塔。图片

01.jpg
    司空山方圆三十五平方公里,山势奇特。“一峰玉立,丹笔鬼工。南望端岩,如画照海。西瞻卓绝,若峭壁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此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得名“司空山”。
02.jpg
    由于慧可在司空山传法僧璨,此山便成为了禅宗道场的发祥地。司空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主峰海拔1228米,谓之"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
04.jpg

    北齐太宁元年(公元561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俗姓姬,初名神光,河南洛阳人),卓锡司空山,以石室为缘地,开阐正宗,弘扬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禅法,使禅宗佛法日盛,唐德宗曾谥之为太祖禅师二祖于司空山传衣钵于三祖僧璨。
05.jpg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在佛教禅宗也面临灭宗灭派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禅宗二祖神光慧可受达摩心法,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弘扬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学说,“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膜饥时嚼雪充”,可见慧可法师上山时,环境相当艰苦。
06.jpg
  到唐朝有本净禅师,继居此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遣中使杨光廷采仙药青藤,制长生不老丹,踏遍名山大川均未获,后来到司空山,得本净禅师指点,才获此药回朝复命。玄宗大喜,召本净入京,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敕建“无相禅寺”,造僧房五千零四十八间,下辖九庵四寺,游人接踵,名扬天下,成为佛教禅宗胜地。
07.jpg
  五代至宋朝时期,司空山相继有正德清寂、德止真际、圆通清晓并拜国师,赦光祖庭,是时司空面目,气象万千,香客云集,名扬海宇。
08.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就是司空山宋朝德止真际国师舍利塔。宋朝,德止真际高僧担任住持、拜国师。圆寂后,德止真际禅师舍利塔尚存于司空山塔林。图片
09.jpg
    宋朝二祖禅刹,几经兴废,而且屡废屡建。据《建刹碑记》记载:“其刹原建于唐,原寺规模,前后殿宇、楼阁无不备极峥嵘,奈因山高雾重,难以奈久,屡建屡废。唯二祖禅刹,天造佳境。殿接石龛即二祖洞,更易崩析。”
10.jpg

    德止真际,宋朝高僧,在司空山无相寺担任住持多年。在他担任司空山主持后,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庭。为把自己完全融入司空山,他在司空山半山腰之间建起舍利塔。
13 .jpg
    德止真际国师舍利塔高约一米,由须弥座底座、塔身、塔檐、塔顶构成。塔身有两个石雕大字“宋朝”。
14.jpg
    德止真际国师舍利塔所立年代,据塔身石雕“宋朝”推测,应是宋朝期间所立,应是供奉德止真际国师的舍利,是司空山佛教圣地的见证之一。
1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8: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里仁一级五百年古银杏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7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乡的里仁村五百年一级古树。由于到访此地时,天色已晚,拍摄的光线不够,抱歉。

01.jpg
    里仁村是原南冲村与里仁村合并而成,地处岳西县菖蒲镇西北部。是一个山区之间的高山村。里仁村距离镇岳西县政府六十多华里,全村面积近十四平方公里,南交田头乡,北接五河镇,平均海拔650米。
02.jpg
   岳西县菖蒲乡有四棵五百年以上的一级古树,今天卒子介绍的里仁村古银杏树就是其中一棵。
03.jpg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植物。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
05.jpg
    银杏每年四月开花,十月成熟,叶子呈扇形,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号称活化石。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里仁村古银杏树,经省林业部门核准为国家一级古名木树,由省政府实施挂牌保护。
06.jpg
    里仁村五百年一级古树所在的里仁村民组海拨六百多米,春天里,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很是好看,银杏古树坐落于里仁村路口斜坡上,扎根于石缝中,树旁,一条刚修不久的水泥路贯穿而过。
08.jpg
    里仁村五百年一级古树高约二十多米,胸围达二、三米,冠幅东西达十几平方米,主干之上三个分枝,其中两个直径均一米左右,树龄已五百年以上,枝繁叶茂,姿态优美。一直以来古树都是当地人活动中心,人们常纳凉于树底下,或休息,或嬉玩,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回忆。它见证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和离去,是当地人心中的神,给他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09.jpg
    里仁村五百年一级古树是棵苍劲挺拔的银杏树,也有他一段不寻常的险象还生的经历。文革期间,全国各地兴起铲除“封建迷信”活动,对于那些流传神话故事的古树进行砍伐,破除迷信,在当地人的极力阻止下,古树得以幸存。
1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0: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冲程老屋堂厅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五庙乡的程冲村程老屋堂厅。

00.jpg
    程冲村位于潜山市(安庆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五庙乡南部,东与水喉镇风光村接壤,南与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相邻。
03.jpg
    安徽省确定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弹腔》,就在此地诞生并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04.jpg
    程老屋堂厅就在程冲村一条山溪边,其实程冲村的地名是因程姓移民到这里等得来的。因为程家当初建造的房屋精美华丽,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程家居住的村子叫程冲村。
07.jpg
    程老屋堂厅在如今新农村建设中重建一新,从外观上去看,已经找不到当年百年的建筑,唯有部分当年的遗迹,仍能看出当年的规模,其中正门品的一对门墩石可见是当年的遗物。
08.jpg
    当走进大门后看到的是一进三重堂的老堂轩,大门向右侧偏开十五度,正对着对面的山脊,程冲被大山包裹起来。
10.jpg
    程老屋堂厅整个堂厅在靠近天井的地面上,长满了微小的青苔。当年建造这栋老屋堂厅花费的资金精力是不可想象的了。在经历的岁月至少已经有一百多年以后,堂厅里还能看出当年的影子。
11.jpg
    程老屋堂厅横梁上分别挂着,皇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孟春月,尊姑母程府徐老太君古稀悦辰,由国学生从九品侄程洪阳、程洪仁、程洪烈、程洪吉、程洪锋及孙辈同送“萱荣七秩”匾额。这块匾额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13.jpg
    从此匾额推算,程老屋堂厅距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可惜,重建时未能保存原建筑砖瓦,使用了现代的水泥工艺,失去了古建的原来风貌。
14.jpg
    程老屋堂厅供奉的一世祖是程伟,据程老屋堂厅牌位记载,
16.jpg
    程伟是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配汪氏。
17.jpg
    其后裔四世祖程潮乔,
18.jpg
    六世祖程汝*。
20.jpg
    程老屋地厅供奉着天地国亲师,一相壮公千世祖、二师夫子万年宗。
21.jpg
    清朝道光丙午年(1846年)仲冬月,南昌府正堂进士倪正耀题为《椿萱并茂》的匾额,
23.jpg

    这块匾额为原清朝道光丙午年冬天,进士倪正耀担任南昌府正堂期间送来的匾额。
24.jpg

    这块匾额为原清朝道光丙午年冬天,进士倪正耀担任南昌府正堂期间送来的特授江南六安州程府鹏老大人德配徐老孺人七旬双寿匾额。
27.jpg

    在程老屋堂厅后进横梁上,还有一块匾额,是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钦加正三品蓝翎游府王承拜撰、诰封从三品花翎议政大夫王秉钧率男廉下子婿送来《宝婺星辉》匾额。   
28.jpg

    在程老屋堂厅后进横梁上,还有一块匾额,是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此匾额是为亲母程府徐老太群七旬贺寿的寿匾。
30.jpg

    这块匾额,是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钦加正三品蓝翎游府王承拜撰、诰封从三品花翎议政大夫王秉钧率男廉下子婿送来《宝婺星辉》匾额。
36.jpg

    从这三块清朝高级官员送的匾额来看,此屋主人的才能和成就已是非同一般了。程氏在安庆地区,根深叶茂、程冲一支程氏更是名扬乡里,也是值得乡邻们羡慕和敬佩的。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河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
——安庆风景与寺庙道观系列
第17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汪河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

20140622 007.jpg
    五年前,卒子曾与驴们到访此处,檀香岩与檀香寺旧址位于安庆市桐城市黄甲镇路汪河村。
20140622 020.jpg
    檀香岩位于汪河村的半山腰间。据说檀香寺就是一座建在檀香岩间的古寺。檀香山后还有一个檀香洞,檀香洞里有清朝的木雕菩萨,还有一口“圣井”。
    20140622 021.jpg
    檀香岩位于汪河村花园组西南,牯牛背水库东侧。景区内飞瀑奔流,溪中怪石嶙峋,发出钟鼓之声。清末,桐城派作家姚永概曾与伯父姚澂士来游。
20140622 022.jpg
    据姚澂士撰《檀香岩小记》有云:“岩下一小庵,结数楹,树荫丛蔚,四时山鸟闲花,溪径蜿蜒,可集游人之咏事。时与二三知己或坐或立,盘桓于溪水怪石,可乐也。”这个小庵就是檀香寺原寺,此寺后毁,不存。
20140622 023.jpg

    檀香岩飞瀑怪石,岩上有三处瀑布,瀑布东南崖壁处有摩崖石刻“石门真隐”。瀑布就在佛洞后,这是此行所见第三处瀑布。
20140622 031.jpg
    檀香岩耸立的大阴山山腰间,面临浩瀚的牯牛背水库。现在的牯牛背水库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蓄水的水库,原汪河是一条长长的溪流,两山的对峙中间的溪流,这个山坳,就看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檀香寺,“自古名山僧占尽”在此得以验证。
20140622 035.jpg
    据历史考证:檀香寺最早建于元朝末年,系由明朝巢湖相隐寺的主持大容和尚来此处修炼所建,迄今已历五百余载。
20140622 036.jpg
  
   檀香岩有一天然石洞,洞内除供佛像外,还有大清光绪三年重塑佛像功德碑一块,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
20140622 040.jpg
    此井从不枯竭,四季温差不大,任何时候都可饮用。佛洞东侧有一道瀑布,瀑岩高峻陡峭,丰水季节,瀑布如同天降,煞是壮观。
20140622 041.jpg
    洞与瀑布以及登山石梯和谐构成一道少有的自然景观,正如洞壁上石刻的诗句:石梯有尘清风扫,洞府无锁白云开;龙泉瀑布飞花雨,洁身池里浴仙人。虽然我们几个人来得不是时候,正是枯水期,但仍然还有一股细流从上而下。
20140622 055.jpg
    大殿后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大容和尚圆寂葬于此的八角型墓塔之地,塔身有七层,层层有洞,方方有洞,一洞一佛别具特色。塔旁有亭,可以远观牯牛背水库。
20140622 056.jpg
    香炉佛塔,是檀香寺一景。现檀香寺是在原檀香庵遗迹上新建的寺庙。据传檀香寺始建于元朝末期至明朝初朝,九华高僧云游至此,发现此处洞天福地,就在此修行。后建有小庵,名檀香庵。
20140622 057.jpg
    现在檀香寺石洞内,有几尊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的木雕像。
20140622 058.jpg

    洞内除佛像外,有清朝光绪三年重塑佛像功德碑一块,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据说此井从不枯竭,饮此井水可祛病强身,被誉为“神水”。
20140622 063.jpg
    檀香寺位于黄甲镇汪河村,背依巍巍的大别山,前临浩瀚的牯牛背水库。
20140622 064.jpg
    檀香岩巨石内有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一口。据说此井从不枯竭,饮此井水可祛病强身,被誉为“神水”。
20140622 071.jpg

    檀香岩、檀香寺与佛塔,这里有瀑布,瀑岩高峻陡峭,丰水季节,瀑布如同天降,煞是壮观。有佛洞与瀑以及登山石梯,和谐构成一道少有的自然景观,正如洞壁上石刻的诗句:“石梯有尘清风扫,洞府无锁白云开。龙泉瀑布飞花雨,洁身池里浴仙人。”
20140622 074.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5: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泉出色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泉出色。

20160409 002.jpg
    大龙山,独不类他山。在大龙山对外宣传上,卒子花费数十年的精力和时间,几乎爬遍大龙山二三百个山头,寻得无数美好的景点,今天再次向大家介绍一处景占,人称“泉出色”。
20160409 04.jpg
    “泉出色”位于大龙山大洼岭河峡谷中,大龙山北部;
20160409 005.jpg
    怀宁县与安庆市区两地交汇处,泉出色景区内风光秀丽、群峰壁立,能看到这一景点实属不易。
20160409 013.jpg
    大龙山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数十种草药。
20160409 014.jpg
    有川流不息的白龙溪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
20160409 015.jpg
    一直流入到石门湖,再入皖河,最后流入长江。
20160409 016.jpg
    大龙山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环境幽雅、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20160409 028.jpg
    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休闲度假、康体保健、寻奇探幽等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旅游风景区。
20160409 029.jpg
    大龙山泉出色景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山深处,可使你今天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20160409 030.jpg
    这里奇幽秀险,如图如画,鬼斧神工,妙境天成,令人向往。
20160409 031.jpg
    大龙山最美的风景,就在大洼岭对面的斯家大排上,秀丽的大龙山,山上有很多巨石。
20160409 032.jpg
    如登上山顶风光尽收眼底,四周群山起伏,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入云端。
20160409 040.jpg
    抬头远望,无边的云海使你心旷神怡。
20160409 044.jpg
    泉出色就位于大洼岭与斯家大排之间,是一处自然山泉,犹如一条沉睡千古、横卧于崇山峻岭弯弯鹃流。
20160409 050.jpg
     泉出色,碧波荡漾、飞瀑直泻、令人陶醉。它象一条蛟龙九曲十八弯盘蜒弯绕,雄踞在大龙山深处,
20160409 052.jpg
    给泉出色增添了无数的神秘色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山欢水笑和生机勃勃,使大龙山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20160409 056.jpg
  
    泉出色,是白龙山的源头之水,水泽清澈、味美甘甜,此水不仅饮用可口,而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称其为矿泉水。
20160409 064.jpg
    “泉出色”据传说,古代山下的村民,到山间发现有一处泉水可饮用,他就用大缸盛满水,抬到树下,独自饮用,回乡之后,满头的银发竟然渐渐乌黑起来,后来百姓称大龙山白龙溪源头水为“泉出色”。
20160409 06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0: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燕窝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燕窝地。

DSC_5866.jpg
   谁家葬在燕窝地,不久之后就会出大官。这是流传在大龙山佛岭一带百姓的传说。
DSC_5887.jpg
   传说,大龙山北部佛云凸前有几条大排,其中一条天然环形之地,地正脊背当地人称老虎背,老虎背一侧山岭称为佛岭,又称夫子岭,夫子岭下有一个天然山包,当地传说这就是燕窝地!
DSC_5888.jpg
   周六,卒子到访此处。与当地百姓交流得知,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有一处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窝型之中,东面有大龙山大岭、斯家大排、大洼岭、松丫廓、老虎背,北面有牛尖岗,西面有姊妹岭、尖山岗,南部有龙珠山、脊见岭(集贤关)等等。
DSC_5889.jpg
   燕窝地正处佛岭一侧的“门户”,风水“关口”。
DSC_5911.jpg
   且翻过后山有一条山冲,山冲名为鲁冲,到了这里才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
DSC_5913.jpg
   座西南朝向东南,为弥补佛岭“水口”缺陷以龙山寺、龙王庙、三圣庵等作为“关锁”,是基于风水水口处宜“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补“嶂”而造。
DSC_5920.jpg
   因此在东侧再翻过二至三个山岭后,是大龙山一处风水要地,这里在元朝前就建有龙王庙、西侧翻二至三个山岭宋朝前就建有城隍庙,西峙明朝前建的龙珠庵,守住鲁冲这一带的人气、财气、仕气,是一处完美关锁,也是鲁冲一带一道亮丽的景观。
DSC_5927.jpg
   大龙山燕窝地的风水结构位置的独特,是一处风水宝地,这一带寺庙其数目之多,风水之好,是安庆市区周边风水最佳之处,宜秀区政府、大龙山镇镇政府、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卫校等机构、单位都坐落在这里,这里又有安庆世外桃源之称。
DSC_5928.jpg
   大龙山燕窝地风水来自于宋朝以前,燕窝地地处半山区,原鲁冲水库形成之前,这里位于一狭长谷坳中,因地处安庆城北郊,距安庆城仅二十多里地,多次兵伐动乱,这里的居民早已外迁,如今的燕窝地也仅是当地人的一种传说而已。
DSC_5929.jpg
    大龙山燕窝地是大龙山佛岭的“门户”,风水“关口”。古代人们非常崇拜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在佛岭燕窝地上建有两个土地庙,前者保佑当地百姓仕途坦达、官星高照;
DSC_5930.jpg
  后者则是当地百姓的保护神,保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DSC_5931.jpg
  燕窝地现有很多坟,当地百姓说,谁家葬得此处坟,日后定有大官出。
DSC_5935.jpg
  当地人坚持相信这里是出大官的宝地。
DSC_5940.jpg
  就在燕窝地半山腰间,卒子随机拍摄了几座古坟,其中有清朝宣统元年的严道羯、
DSC_5943.jpg
  乾隆年间严廷飓等等。  
DSC_5946.jpg
  燕窝地与背后的老虎背相连,而老虎背又与大龙山佛云凸相连,这里自然成了整个佛岭的“水口”,
DSC_5950.jpg
  风水先生讲这里作为“关锁”的自然是二三个山岭外的龙王庙、龙山寺和三圣庵等寺庙,是基于风水水口处宜“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补“嶂”而造。
DSC_5958.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河屏风寨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赵河屏风寨。

20160501 016.jpg
    赵河村位于汤泉乡与牛镇镇之间,赵河村原为赵河乡。这里有古赵河街遗址,过去这里曾经繁荣一时,地形地貌特殊,背靠屏风寨,东望鸡子尖,芹河和王家河从东西两边蜿蜒而下汇入赵河老街口的赵家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自然环境赋予特殊的含义。
20160501 018.jpg
    自古以来这里的殷氏、赵氏和睦相处,约定俗成的又因人口稠密,使得这里的土地异常珍贵。
20160501 027.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屏风寨,古已有之,相传明朝时期,这里就有了古山寨。这个寨子就一直延用至民国时期。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在牛镇镇赵河乡。
20160501 030.jpg
    屏风寨山顶有一石洞,深约三十余米,可容百余人,因地势险要,古时山上有寨。几年前,卒子曾来到访这里。全国叫屏风寨的不下多处,仅大别山就有二处,一处在安庆,一处在湖北蕲春。在屏风寨寨边,还有很多当年开采石料的残件,使用的小头铁钎将石料开凿出来。
20160501 038.jpg

    屏风寨脚下就是赵河中学,据《太湖县志》记载:屏风寨海拔约近九百米,主峰悬崖峭壁,地势险要。传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支太平军(当地人称“长毛”)余部,曾在这里安营扎寨,生活过多年。
20160501 043.jpg
    据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发掘此处为太平军战斗过的遗址,屏风寨遗址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易守难攻,遗址上的寨墙及营房用石料堆砌而成,有两门。”
20160501 050.jpg
    据《太湖县志》(1995年版)记载:“清朝咸丰九年(1859)底至十年初,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与清廷总兵鲍超的‘霆字营’在太湖县小池驿激战一场,双方各伤亡千余人,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
20160501 055.jpg
   “咸丰十年(1860)正月二十五日,多隆阿从新仓渡河,与太平军战于余贯嘴后佯败以诱,候选道蒋凝学伏兵于两翼,鲍超突围而出,太平军与之激战失利,伤亡甚重,退往桐城。太湖城为清兵占领。”
20160501 057.jpg
    太湖失败后,太平军陈玉成部除主体撤退到桐城外,还有一小部分躲进了当时属于深山老林的赵河乡的屏风寨,大约几十人,当地百姓称有三百余人。这几十人在山顶上筑建石寨,他们用毛竹、木料和石料、茅草筑建起茅屋住人守寨。
20160501 069.jpg
    屏风寨东面是芹河,南面是烟火寨,北面是老虎洞,只有西面一条上山的小路,而且山高路陡,易守难攻。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太平军才在此安营扎寨,修筑工事,同时依托屏风寨上肥沃的的土地,开荒种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20160501 070.jpg
    屏风寨地理环境复杂为了抵御清军的围剿,太平军残余部队在屏风寨上利用天然屏障,用石头搭建寨门,垒筑石墙,并利用寨上的一个深达三十余米,可容百余人的石洞,坚守了多年。
20160501 072.jpg
    后来,清军纠集当地武装,对屏风寨上的太平军余部进行围剿,山上官兵凭借有利地形,用滚石垒木进行反击,虽经激烈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六七名太平军人从南悬崖口跳崖自尽。现存山寨边的巨石上的旗杆孔,当年就是插着旗帜使用的。
20160501 075.jpg
    时至今天,许多老年人说起这“人骨头沟”地名的故事,还心地动容。七十年代初,当地村民因建房需要石料,拆除了寨门及石墙,本已荒废的太平军遗址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的破坏。
20160501 077.jpg
    洞前那块宽阔的平地已是茂密的树林,只有平地旁边的巨石上还有当年的人工遗迹,南悬崖口以及洞顶四周的巨石上那一排排插旗用的石眼。
DSC_6799.jpg
    安庆还有很多的山寨,一部分是建于宋末元初以“抗金”为主的,一部分是建于元末明初的“抗元”为主的,也有是在清朝中期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时修建的;这些山寨均有石垒的寨墙,有寨门保持完好的,也有寨门寨墙已不复存在但还可辨认遗址的。不过,几乎所有的山寨,碓臼、油盐凼这些保障“寨民”生活的必须设施都还可见,也能让我们想象到当年寨民之生活是何等艰辛了。
DSC_6805.jpg
    屏风寨山顶有一石洞,深30米,可容百余人,因地势险要,古时山上有寨。屏风寨一侧,巨石林立,风景还是非常漂亮的。
20160501 020.jpg
    如今,屏风寨上,当年那个巨大的石洞还在,洞内曲折蛇形,石壁陡而光滑,洞顶巨石覆盖,有“一线天”奇景。站在屏风寨上,能够瞭望的赵河乡还能够看到汤泉乡、牛镇镇等地。
DSC_683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4: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氏宗祠匾额碑与张氏享堂碑记及文武古石像
——安庆祠堂与碑记系列
第17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张氏宗祠匾额碑与张氏享堂碑记及文武古石像。本文特鸣谢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张开朝先生。

01.jpg
    位于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龙潭乡万涧村,在天柱山的背后,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
02.jpg
    张氏宗祠,又称张氏享堂,地名山形为鼠形,因鼠生长在房子内,吃喝不会枯竭,做了祠堂后生生不息,加上地形风水玄武,朱雀,青龙,白虎一应俱全。
03.jpg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万涧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张氏宗祠占地约六百多平方米,由大门、门楼、戏台、天井、正厅、祭厅组成。原门前曾有一对旗杆分列左右,后来被拆毁,现仅遗留几块古石像。宗祠的外墙高大厚实,如屏如嶂,正门上嵌着一块横额石匾,上书“张氏宗祠”四字,行楷鎏金,优雅挺秀。
08.jpg

    万涧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蛐石沟,流经村林场、李河至下涧与上涧河汇合于小双河口,统经代湾汇入龙潭河。下图为张氏宗祠匾额,当年这块巨大的石匾额镶嵌在大门上,阴刻行楷“张氏宗祠”四字。
11.jpg
    张氏宗祠不远处,有两块碑刻,记载着张氏迁入万涧的辛酸历程。其中一块碑刻为“张氏享堂碑记”,记载着张氏先祖万溪公携全家迁入万涧后,与左邻右舍之间田、山、房之间的契约。
12-1.jpg
    张氏享堂碑记,立碑时间为大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农历乙未年嘉平月,当年张氏族长牵头全族人立碑传世。享堂按碑记上讲应该是主供传乾公(萬溪公,迁到万涧的始祖)。
12-2.jpg

    碑刻上记载,这支张氏由青邑九华山麓迁徙而来。也就是现在的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麓迁徙而来,这与当地一位文史爱好者张朝阳说法一致。
12-3.jpg
    正是因为这两条河,这个面积二十平方公里的盆地,这里有着近二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清朝中期张姓人口大量增加,下图为宗祠门楼门栓石插孔。
13.jpg
    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龙潭乡万涧村是安庆地区一处较有影响力的古村落。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张氏繁衍迅速,山林田产面积从五福庙至干河大部分山场都是张家的,加上人口众多所以称张家冲(乾隆年间迁到陕西的就有一百多人)。下图为张氏宗祠内的古石像。
19.jpg
    安庆市潜山龙潭乡万涧村不但有杨家老屋、杨氏宗祠,还有一处已经损毁的张氏宗祠,现已不存,仅留下一块石制匾额和石门框,以及散落在祠堂边的古石像。
21.jpg
    这尊古石像,疑是张氏宗祠内的石供像。石像为青石制地,头部破损,左肩披甲胄,左手提披风,肚皮丰满,腰系裤带,生动而圆润。
25.jpg

    另一尊古石像为文官造型,白石制地,宽袖,腰系腰带,长袍落脚,脚部厚底官靴,头部被毁。
27.jpg
    这两尊古石像,均为清朝乾隆时期的雕刻,一尊为青石、一尊为白石,匠人呕心沥血创作出来,这两尊石像现虽无头,却能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其中一尊古石像背后刻有“皇清乾隆四十一(公元1776年)岁次已亥”,
29.jpg
     这尊古石像背后还刻有“监生张立枱、监生查某某、监生杨某某、监生张全礼”仝立等字样。
30.jpg
   这两尊古石像背后均有一个方孔,疑是当年固定用的栓孔。从这两尊古石像猜测,可能是当年摆放在张氏享堂里的财神等神像大殿,受当地百姓崇拜,香火盛旺,是一座典型的家祠和家庙融为一体的祭祀活动场所。
31.jpg
     在龙潭乡万涧村,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小戏在杨氏祠堂、张氏祠堂轮番上演,好不热闹。数百年来,无论外界风云变化,战乱纷飞,这个小盆地里始终太平无事,生命在这里得到繁衍,戏剧在这里得到发达。
34.jpg
    传统文化之所以得以传承,得益于明清两朝这里乡村建设。万涧村有着多支姓氏的族人在这里共同发展,其中杨氏、张氏为村里较有势力的两个族群。
36.jpg
    张氏宗祠、张氏享堂现还保留着大量的当年青石制地的石柱础,柱础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其中还有一些当地的麻石雕刻的方型石柱础,上面雕刻有回字纹、万字纹、竹子凤凰等纹饰。
37.jpg
    张氏宗祠在文革后期于一九七二年由万涧大队拆宗祠做万涧初中,至九几年又改建万涧村完小,实际上应该称为张氏享堂。是一处古民居式的老屋,微派古建筑,有着大小几十间。可惜在文革后期被毁,后被建为小学,现不存。
39.jpg

    万涧张氏宗祠(又称张家享堂)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三进木砖结构,癸山丁向,前幢正门,进门后有荫井,中厅为五架抬梁结构,后厅是摆放祖先牌位和观音娘娘,财神等神像大殿,观音娘娘一直受当地百姓崇拜,香火盛旺,是一座典型的家祠和家庙融为一体的祭祀活动场所。清朝至民国宗祠内设有私塾,解决山区本地孩子读书问题。
41.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安庆风景与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蓬莱三仙石,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20150704 308.jpg
    小龙山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五百二十余米,是一处风景不错的景区。
20150704 310.jpg
    小龙山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小龙山以石称奇,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猴子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小龙山蓬莱三仙石相互叠加,使之形成了聚仙迷宫,迷宫千姿百态,洞中有洞,窄处仅可一人侧身而过,宽处却能容纳百人围坐。
20150704 321.jpg
    传说这里曾是黄帝和炎帝结盟驻跸之所,每年二月初二玉兰盛会时,各路神仙也都要来此聚会议事。怪石有神猿问天、蟠龙抬头、灵蛇出岫、蓬莱三山、鲤跃龙门、五福临门、狮回首、神仙居……
20151219 340.jpg
   龙山凤水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就是因为它浸润着水的清纯。小龙山濒临菜子湖,山环水绕,刚柔兼济。这里在清朝咸丰年间的清军与太平军战争中,更是对峙的前沿。
20150704 324.jpg
     据了解,百年前,太平军一支部队就曾驻扎在小龙山群山间,现在的小龙山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的仓库遗址。
20150704 326.jpg
    “聚仙迷宫”主要由神龙洞、聚仙宫、万鹿洞组成。这里完全由巨石相互叠加形成,巨石之间曲折回环,千姿百态。
20150704 328.jpg
    太平军石达开曾奉令率太平军三次攻打安庆,与清军浴血奋战。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年二月,石达开带领先头部队攻占安庆后,不久又被清军占领。六月上旬,太平军火速调集军队反攻,又遭遇失败。九月下旬,石达开率领军队再次攻打安庆,终于夺回安庆城;设防驻守,建政安民,此期间筹建太平天国安徽省新政权,并指挥太平军西征,开辟与治理安徽乃至沿江根据地。
20150704 332.jpg
    石达开在安庆城驻守先后有两年半之久,在安庆坚守最长的一位。现珍藏于南京太平天国档案馆展出的“石达开在安庆指挥部”照片中,屏内建坊,左右为东、西辕门,门内鸣楼二,坊内为仪门,自仪门历阶至大堂,门前有雕梁画栋的石柱点缀,门口有石狮护卫。这与程晓苏先生在《安庆旧影》一书中,对巡抚部院的表述相吻合。清朝的巡抚部院,设在今天的人民路,原安庆市委旧址,现为徽商银行。
20150704 335.jpg
    石达开除在安庆指挥部召集军事会议,研究西征战略外,还在此推行新的政策法令,奖掖私营工商业,发展安徽经济,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20150704 338.jpg
    此期间,石达开向天王洪秀全上书奏疏,史称“石达开安庆易制”,洪秀全心情豁然开朗,立即批准他的易制。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春,“安庆易制”文告正式颁布,被太平天国称为“醒世文”,引起安徽全省的震动。石达开率先在安徽农村实行“按亩征税”,安徽沿江、巢湖一带便成了太平天国的粮仓和西部屏障,使太平军能长期与清军抗衡,从而延长太平天国的政权。
20150704 397.jpg
    石达开的“安庆易制”,是兴太平天国经济之重举,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也提高了安庆在全国的知名度。天王为奖励石达开,将太平天国每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改为翼试,并在石达开生日这天举行。1854年翼试诗题为“翼化如春润”,彰扬石达开在安徽安庆之功。
20151219 305.jpg
     据史料记载,安庆罗岭小龙山一带,曾是太平军军火库遗址。据巨石山旅游公司对外宣传中提到的,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仓库,当年太平军将抬枪枪子和火器火药藏在洞中,进行防潮防水处理。
20151219 346.jpg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末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攻克桐城县后,为进军安庆府,曾在当地驻下进行军事准备。综合史料记述和现场情况分析,该聚仙迷宫极有可能是太平军经罗岭向安庆府推进过程中使用过的军火仓库。
20151219 341.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5: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岭宋氏上新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马岭宋氏上新屋。

20140524 103.jpg
    横中乡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
20140524 105.jpg
    横中村现归水吼镇管理。
20140524 138.jpg
    据《水吼区志》记载,横中名由横河、中河二地名之首字而成。
20140524 139.jpg
    原潜山县横中乡有座道光年间的古建筑,今天卒子就是介绍这里。
20140524 145.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位于潜山市水吼镇横冲村上新居民组。
20140524 156.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是一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古建筑。
20140524 160.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距今已有近一百八十年历史,总面积二千零七十平方米。
20140524 164.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以三座大厅为轴心,东西两边共有住房五十多间,
20140524 168.jpg
    门厅、正厅和后厅三个大厅共占面积一百七十多平方米,后厅36.6平方米。
20140524 169.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又称“保合堂”。是因为正厅上悬挂当年的一块木制匾额“保合堂”,是由清朝太湖县知县题写的。
20140524 171.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又称“保合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三进六厢,面阔二十余米,进深三十米。
20140524 173.jpg
    建筑面积 2070 平方米。两边厢房五十多间,巷道纵横,天井错落,三进堂轩,逐层递高,后厅 36.6 平方米。
20140524 177.jpg
    后厅内设墙龛、供奉祖宗牌位、右侧悬挂堂主夫妇画像。
20140524 179.jpg
    中厅悬挂当时太湖知县题写的“保合堂”匾额。
20140524 201.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整座建筑负山面河,明堂开阔、青龙翼张。
20140524 180.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选址精心,外观白墙、灰瓦、封火檐风格简约而不失精致端庄。
20140524 182.jpg
    宋氏始祖自迁至皖潜山邑横中乡立业以来,已经数百年历史。近二百年来,宋氏族人在横中乡人丁兴旺,建起多幢古宅,其中马岭宋氏上新屋面积最大。
20140524 185.jpg
    从马岭宋氏上新屋的旧木板上可以清晰看到该屋建于清朝道光十六年。
20140524 195.jpg
    宋氏购买马岭屋地,以后更加兴旺。时至清朝道光十四年先后增建房屋,在屋后种有香樟树,此树已经一百八十年历史。
20140524 197.jpg
    马岭宋氏上新屋建造多年,耗白银数千两,现在依然保持着当然的豪华。
20140524 19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姊妹岭渡江战役牺牲烈士墓——含当地老人口述历史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7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姊妹岭渡江战役牺牲烈士墓。

02.jpg
    安庆是安徽西南部长江北岸的重镇,在渡江战役中,这里属于由刘伯承指挥的西集团作战范围。刘伯承提出:敌人在长江北岸以桥头堡、要塞及江湖支点等构成掩护阵地,配合其舰队、飞机迟滞我军渡江行动,以掩护江南主阵地的防御实施。
04.jpg
    安庆无疑是国民党在安徽西部最突出的桥头堡。解放军完成对安庆的包围后,三兵团领导依据“扫除敌人江北桥头堡,以利渡江”的一般战术原则。
05.jpg
    安庆是敌人后退配备的一个前出据点,再之,安庆守敌为桂系174师,战斗力彪悍。如贸然攻城,守敌仗凭城坚之力,周围地形复杂,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围而不攻为好。
12.jpg
    三兵团领导仍然决心攻取安庆,对野司连续两封电报未做答复。第二天,刘伯承赶往三兵团,批评、阻止了攻取安庆的部署。刘伯承反对攻打安庆除军事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这就是中共中央正在和白崇禧的代表进行秘密谈判。
14.jpg
    1949年3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指出:白崇禧的代表(刘仲荣)今日到北平,我们准备联合李、白反对蒋介石国民党。1949年4月2日,毛泽东又致电刘伯承等:南京代表团本日到北平,李、白要求,我军勿攻安庆,驻安庆桂军可以适时撤退。当日,刘伯承复电:我们确定不攻安庆,最好让该城守军提早撤退,更利于渡江作战。而后,毛泽东复电白崇禧,要求其安庆部队迅速撤退,并限于4月10日前撤退完毕。4月10日,白崇禧方面致电中共中央:关于撤退一事,暂有困难。因自该地区发生战事以来,国防部暂令坚守待援,该部属京沪区指挥,不方便擅令守军撤退,拟请贵方允许,暂留该地勿攻,以待和谈解决。和谈失败后,安庆守军弃城南逃,解放军进至安庆。1949年3月,江南一派春天的景象,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分由阜阳、沈丘、漯河地区,浩浩荡荡向长江北岸挺进。
21.jpg
    解放军以三兵团为左路军从阜阳直开安庆,以四兵团为右路军,从沈丘径指望江,五兵团为中路军开赴桐城(桐城渡江战役纪念馆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为牵制迷惑白崇禧、又令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向安陆、应城、天门之线宽大机动作战,威胁武汉侧背,吸引白崇禧部分兵力西顾。
25.jpg
    为了靠前指挥渡江作战,1949年3月24日刘伯承率二野司、政、后等领导机关从河南商丘出发前移至安徽六安。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所辖十六军于4月6日进驻安庆西南漳湖东北地区,即怀宁县海口洲至三益圩(现属皖河农场)沿江一带。解放军十七、十八军相继进驻洪家铺(现名洪铺镇)周围三、四十里地区,待命渡江。4月13日,兵团司令部进驻洪家铺,司令杨勇住在洪镇街刘璞山家里,五兵团司令部渡江战役指挥部也设在这里。
27.jpg
    1949年4月21日冲破长江天险,占领敌滩头阵地和要点,24日上午,第35军主力从浦口渡江,在夹道人群的欢呼声中开进南京城。
29.jpg
     1949年4月的某一天,安庆集贤关背后的姊妹岭人头攒动,部署在这里的守军国军部队等待着解放军的渡江冲锋号。据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八十六岁的老人介绍,当时他仅十多岁,战斗在一天夜里打响了……
32.jpg
     村民们纷纷跑到山上躲藏起来,这里就包括现八十多岁的老人。当年,战斗在大龙山一带打了整整一天一夜,国军死伤多人,解放军也有伤亡。当年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见到刘伯成将军,他一只眼睛被打伤,老人说记忆留在脑里特别深刻。
36.jpg
     战斗打起来之后,敌我双方你死我活,在大龙山集贤关至石门湖一带全线展开,跑到大龙山镇姊妹岭一带的守军国军与前来夺取制高点的解放军在这里激烈的战斗。
40.jpg
     现在在大龙山姊妹岭不远的一片山坡间,八十多岁老人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年解放军一位指挥员牺牲在坡上,战斗结束后村民们就地将这位牺牲的烈士掩埋在这里,卒子见到这里埋葬烈士的坟冢高高隆起,约有八个平方,长满杂草和树木。这里原是一片山田,现已废弃。
42.jpg
    卒子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能否将渡江战役牺牲的烈士墓重新修缮一下,立一个渡江战役牺牲烈士墓碑,让烈士在酒泉之下含笑。
4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8: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岩(百安)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归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柏岩(百安)老街。本文特鸣谢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孙述耀先生。

DSC_5956.jpg
   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葱,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历史上,这里曾繁荣于唐宋时期,由孙休(吴国帝孙权之子)后裔兴建,现存的老街为明清兴盛,衰败于解放以后。
DSC_5958.jpg
   孙休是吴国帝孙权的六子,母亲是王氏。嘉禾四年(235年),王夫人生下孙休。孙休字子烈,孙休十三岁时,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处求学;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逝之前,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DSC_5967.jpg
   据《虎林城志》记载,虎林在石城东十五里,孙权封子休为琅琊王,镇虎林城,是也。据考证,虎林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据《括地志》记载,吴国孙权执政时期,虎林为戍守处,置督于此。
DSC_5985.jpg
   一千七百多年,池州的“虎林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要塞,由吴国帝王孙权的六太子孙休驻守。孙休被吴帝封为琅琊王,居如今的池州市贵池区,与安庆一江之隔。
DSC_5992.jpg
   孙休次子楚公,楚公任池阳(今贵池)刺史,晚年迁居贵池柏岩(又称柏严、后称百安)。吴国灭亡后,楚公隐居山林,据考证,楚公为柏岩(池阳)孙氏一世祖。此后此地一直是孙氏后裔驻守。  
DSC_6004.jpg
   柏岩(又叫柏崖),现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一带,一条龙舒河(又称龙须河)从冲内流出,蜿蜒在青山之间,百安村四面环山,一条溪河,流经秋浦河,柏岩(崖)海拔约三百多米。
DSC_6010.jpg
   此处千年以前遍地生长柏枝树,高顶间一个崖壁居柏枝之间,称为“柏岩(崖)”,随后迁徙此处的外乡人由于口声的变化,渐渐叫成为百安,就是现在百安的由来。
DSC_6013.jpg
      唐朝时期,公元七百五十年前后,李白行至依山傍水、陡峭险峻的水车岭,诗兴大发,留下千古绝唱:“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此处称为秋浦千重岭的,并非指秋浦河,而指龙舒(须)河。
DSC_6015.jpg
     孙权后裔潜居在柏岩一带,至行公,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孙权三十三世孙,柏岩一世祖楚公三十一世孙。
DSC_6022.jpg
   宋朝末期,任北宋督尉,行公娶石守信(北宋将领)女儿石氏为妻,孙氏渐渐形成家族势力,于后期迁徙而来的石门高氏、曹村曹氏等族群互为邻里,相互通婚娶嫁,又繁衍了近三十七、八代人,距今已经八百多年历史。
DSC_6030.jpg
   距家族族谱记载,这支行公后裔一直在柏岩山区潜隐,由于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仅一条靠溪山路兴盛起于宋朝时期,衰败于明、清时期。卒子就是孙行(公)一支后裔。
DSC_6038.jpg
   柏岩老街,现称为百安老街,雏形形成为唐宋时期,是著名的徽道交通枢纽,从陆路上走,南可达徽州、江西;东可很快到达米仓芜湖、六朝古都南京以及苏杭等地;
DSC_6041.jpg
   向北几十里地就到达古城石城 ( 原池州古城 ) 。更重要的是沿着古武林河 ( 龙舒河、又称龙须河 ) 、秋浦河、长江一路水路上可达九江、武汉、重庆,下可达江浙、上海。
DSC_6043.jpg
   大山里的百姓将山货、茶叶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运输到山外,再运进生活必须品,此时孙氏行公后裔因人多地少已经外迁到南陵(丫山)、无为、铜城等地;其孙氏人口已达两万多人。
DSC_6057.jpg
     老街兴盛于南宋时期。在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孙姓做官的特别多。许多当地孙氏在外做官告老回乡,都喜欢在柏岩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居住,所以形成南北两条街:
DSC_6062.jpg
     一条文官街,一条武官街。那时柏岩老街繁华非常。
DSC_6064.jpg
   柏岩老街衰于元朝,毁于明朝时期。孙氏行公后裔一支又从棠溪镇曹村村湾里迁居到贵池区刘街镇查回一带,史称查回孙氏;现此支孙氏仅二百余口人。
DSC_6069.jpg
   因孙氏抗击金人最顽强,南宋灭亡后,金人南下,当地孙氏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孙氏人口骤减,老街的杂货铺、茶棚被全部烧毁。
DSC_6073.jpg
   元末明初,孙氏又被朱元璋大将常遇春、左良玉屠杀很多。柏岩老街再次面临人走巷凉的境地。
DSC_6099.jpg
   明末清初时期,孙氏行公后裔被迫从湾里迁居至贵池区马衙乡枫山一带,现马衙办事处大路村,现此支孙氏统称枫山孙氏,又称大路孙氏,人口约两千余人。
DSC_6107.jpg
   清朝,“洪杨之乱”,孙氏受到了灭绝之灾。在柏岩繁衍了数百年时期的孙氏所剩人口只有几户人家。后迁的高氏慢慢占据了主体。由高氏开设了酱盐店、布匹店、诊所(医院)、日杂店、天主教堂。
DSC_6109.jpg
   现如今,已见不到老街的容颜,现在的柏岩老街仍保留着几幢明清建筑,这唯一的几幢明清建筑也多数是清朝时期建造的。柏岩老街已经已经没有了孙氏后裔,真是兴于孙氏,亡于孙氏。
DSC_611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0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衡臣功德碑
——安庆石刻石坊系列
第17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张廷玉墓前的两块巨大的功德碑。

048.jpg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至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安庆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055.jpg
    在清朝安徽安庆府桐城邑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其门生故吏更是数不胜数。
064.jpg
    张廷玉于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辰(早七时)入戌(晚九时)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圣祖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廷玉)皆洱笔以从”。张廷玉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
065.jpg

    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067.jpg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能已经渐渐施展出来。
068.jpg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胤禛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胤禛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
083.jpg
    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胤禛相中他,并对他赋予厚望。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胤禛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圣祖新逝,胤禛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 。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礼部尚书,并指出:“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从此,张廷玉跻身于枢臣之列。
087.jpg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雍正帝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十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
088.jpg
    清朝雍正初年,清廷在西北对蒙古准噶尔部大举用兵。由于两路大将军用兵失机,准部叛兵屡扰边境。雍正帝心情焦劳,频繁指授方略。张廷玉“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
091.jpg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领其事。雍正帝将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密为办理。之后,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侍值者多虞泄漏,“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为承旨出政之总汇”。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092.jpg
    应当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其主要制度都是张廷玉所筹划的。正是从这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总裁乾隆《吏部则例》等典章制度,对清朝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094.jpg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雍正帝特召两路领兵将军返京,与王公、满汉文武大臣共同商议,博采众论,详慎筹划。和硕康亲王巴尔图主张两路士兵已驻扎边陲,叛军的地势情形俱已深悉,粮草、马驼、军装、器械,无不预备整齐。乘此北路、西路“约会齐进,并力歼除”。当时力主用兵者居多。而张廷玉坚持遣使宣谕,并起草奏疏一稿,随其签名的大臣有十余人。雍正帝最终降旨采纳了张廷玉遣使宣谕的建议。尽管对准部的作乱最终还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张廷玉的言论对雍正帝的影响是很大的。
095.jpg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096.jpg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帝还总是将他留京总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
103.jpg
    张廷玉虽政务繁重,因学间深通,还荣膺雍乾两代皇子师傅;兼任编纂《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的总裁官。
104.jpg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将临辟雍视学,举“三老五更”古礼。张廷玉上疏指出,“待人行,事因时起”,古礼不可行。同年,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
107.jpg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后来又因四川学政编修朱筌坐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
111.jpg
    张廷玉病卒后,乾隆帝命大臣按高规模葬礼为张廷玉下葬,并为张廷玉立功德碑,功德碑碑高约三米五,宽一米,上蛟螭,下赑屃。
124.jpg
    其左侧功德碑蛟螭处阴刻四个篆体“***文”、右侧功德碑蛟螭处阴刻四个篆体“而恩喻祭”,因文革破坏严重,功德碑被毁,现存极少部分文字,“遐龄……綍遥,翼享……枢之老,闻乎”字体均采用阴刻正楷,为安庆地区规模最高的清朝墓葬。
125.jpg
    张廷玉卒后葬于龙眠山,后人将他葬在双溪村的蒲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其墓由当时风水先生花数年才找到的位置。据说,先有龙眠山,后有宰相坟。乾隆帝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这也是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位入太庙的汉人。
127.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9-5-21 11:33 编辑

人行塘宋督尉行公夫妇与儿媳合葬墓旧址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归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柏岩人行塘宋朝督尉行公和妻石氏及媳挺公妻合葬墓旧址。本文特鸣谢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孙大革先生。

DSC_6311.jpg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一个宗族、一个家族都有一段历史,或长或短。修缮族谱、建立宗祠、保护祖坟,乃是宗族的三件大事。
DSC_6319.jpg
    三国时期,孙权举兵联蜀抗曹,收复长江两岸,建立吴国,三国自此形成,也成为一代帝王。据考证,迁入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柏岩一带是三国时期吴国帝孙权之孙楚公。吴国帝孙权病逝后,吴国陷入宫廷争斗。后由六子孙休继位。孙休突然驾崩后,孙休长子与夫人被害。次子楚公逃至池州市贵池区虎林属地。
DSC_6320.jpg

  孙氏楚公,生卒不详。楚公任池阳(今贵池)刺史,吴国灭亡后,楚公被迫隐居皖西山林,晚年迁居贵池柏岩(又称柏严、柏岩,后称百安),楚公被尊称为池阳(柏岩)孙氏一世祖。柏岩(又叫柏崖),现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一带,一条龙舒河从冲内流出,蜿蜒在青山之间,这里四面环山,山高林密。
DSC_6321.jpg
    贵池,与安庆一江之隔,与安庆宜秀区、原枞阳县隔江相望。一千七百多年,池州的“虎林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要塞,由吴国帝孙权的六子孙休驻守,孙休被吴帝封为琅琊王,其后裔均封各种官衔驻守此地。
DSC_6322.jpg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孙权三十三世孙、柏岩一世祖楚公三十一世孙孙氏行公出生在柏岩一带。北宋时期,孙氏行公任宋督尉。都尉是古代的郡尉,辅助一个地方太守掌管军事的将领。汉朝由景帝改为都尉,官职大小跟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公安局局长的大致相当。
DSC_6340.jpg
    孙氏在柏岩一带系出名门,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孙氏在柏岩一带繁衍昌盛,其后裔自迁至棠溪镇湾里一带、刘街镇查回一带,远迁铜陵、无为、宣城等地。北宋时期,孙氏行公跟随北宋将领石守信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随后娶石守信女儿石氏为妻,自此孙氏渐渐形成家族势力,于附近的石门高氏、曹村曹氏,石台县七都等望族互为邻里,相互通婚娶嫁。
DSC_6344.jpg
  距百安村不到十余里地的石门高村,也是一个千年古村落。据石门高族谱记载,在宋朝瘟疫当中,有柏岩孙氏孺人帮高氏渡过难关,石门高氏对柏岩孙氏有怀恩之情。
DSC_6374.jpg
  孙氏行公卒后与妻石氏,子孙挺之妻合葬于柏岩人形塘地。有猜测认为,此墓并非正常情形下安葬的墓穴,而是孙氏后裔(或为其收敛的外姓)念其功勋,为其合葬的墓穴。此墓虽在山腰间,却异常的隐蔽,如若树木杂草盛长之后,无法仔细寻找准确位置。
DSC_6375.jpg
   初到人形塘,此处是一处高约百米的山包,山包正对对面笔架山。这里山外有山、千重万重,一眼无边。人行塘宋督尉行公夫妇与儿媳合葬墓正位置山腰凹处。
DSC_6378.jpg

  关于人形塘,传说孙氏行公合葬墓地是母形地,而对面的山为公形地,山间有巨石酷似阳物,解放后此巨石被三线工厂工兵用炮弹炸毁,现不存。
DSC_6386.jpg
  宋朝督尉孙氏行公和妻石氏合葬墓就位于人形塘山包的椅靠处,左右两侧均有高约三米左右的山体延伸到半山腰。图片
DSC_6401.jpg

    石夫人是宋朝大将石守信之女,孙氏行公之元配妻。生卒不详,姿性清淑,妇道肃恭,相夫教子,因子孙挺而显贵,而被皇帝诰封“夫人”。卒后与夫孙氏行公合葬在人形塘。
DSC_6425.jpg
    孙挺将军抗金牺牲后,首级被金人抢走,乡人以银饰首葬于宝山寺。其夫人与孙氏行公夫妇墓合葬一处。
DSC_6468.jpg

    宋朝督尉行公和妻石氏及媳挺公妻合葬墓位于人形塘山包“母”形地,正面对约数百米“公”形地,互为犄角。此墓在随后数百年间,由孙氏后裔不断重修。
DSC_6479.jpg
  民国九年(1920年)孙氏后裔又再次重修。此次修缮也是近代最后一次修缮。原墓碑文:“宋朝督尉孙行公 母石氏 宋将军挺公夫人墓”。二零一几年,孙氏后裔再次重修了此墓。
DSC_6484.jpg
    此墓地传说不断,四里八乡百姓均历朝历代为此墓守坟。民国时期,据说有孙氏后裔骑高头大马前往祭祀,其他姓氏也众多人慕名前往瞻拜,风雨无阻,络绎不绝。
DSC_6493.jpg
    后记:全国四百多支孙氏,排全国姓氏前十二位。安徽省孙氏后裔二百万人,居姓氏前十位。池阳一世祖孙氏楚公后裔现在已经有几万人,主要积聚在池州、铜城、丫山、孙村、无为、南陵、陵阳等地。孙氏池阳一世祖系出皇室,绵绵悠长,世袭封官爵位;南北朝之时,人丁开始兴盛;两宋朝期间,文武官员曾出不穷;明朝开始衰落,太平天国时期以后加速衰落,近代以后人口开始恢复。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14: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安清朝禁碑与百年古麻栎树及红军过军桥
——安庆碑记和古树及近代革命系列
第17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归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百安百安清朝孙氏禁碑与百年古麻栎树,还有一座简易的石桥。

040.jpg
    在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村委会旁边,有一棵巨大的古树。这棵古树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下面卒子结合多年的走访经验来讲述这棵古树,以及原古树边的一片古坟山。
013.jpg
    初到百安时,一眼见到这棵高大的古树。走近一看,这棵古树有着一百一十多年的树龄。是一棵麻栎树,是种常见的绿色树种。
026.jpg
    据了解,麻栎树生长缓慢,通常种植十多年后才能开花结果。“成年”后树形高大,特别是树冠发达,每到春夏季节,树叶繁茂,非常壮观。古树枝到树干都呈现深褐色,古树已经列为古树名录中,为三级古树。
021.jpg
    据古树周边人士透露,上世纪七十年代,老树曾遭受村民的砍伐,经过努力,才保全棵。 图片
123.jpg

    百安村是皖西深山里的棠溪镇最深处的一个村落。在一个四面环山,呈马蹄形的山坳里,散落着几百户高低无序的人家。初进百安村,是因为近期一次宗族的祭祀。
038.jpg

    与同行的驴友早早就来到百安村。清晨来到这棵麻栎树下,这是一棵三级古树麻栎树。古树仍枝繁叶茂,树冠如伞。
025.jpg
     这棵古树,让百安村多了一份安宁,也使孤寂的山村有了暖意,有了色彩。
035.jpg
     偶尔间,卒子见到路过一块青石石碑。走近一见,原来是一块《奉宪示禁》碑。此碑重约一百多公斤,在卒子与宗族亲友努力下,现将此碑移地妥善保管起来。
049.jpg
    《奉宪示禁》碑,是一块方形清朝石碑,楷书阴刻,碑额题“奉宪示禁”四字,碑文一半部分清晰可辨,另一半由于石磨等原因,已经极不清楚。该碑系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十二月初八由贵池县正堂官府发布的告示而立。
052.jpg
     经过卒子仔细辨析,原来这是一块“特授贵池县正堂加十*级***”为孙氏家族坟山纠纷一事勒碑示禁。立碑时间为清朝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八。
053.jpg
    据碑文所载,贵池县示禁的缘由是:孙以廷民人孙奇珍、孙维……至井然卯契,……确……子孙或*奸而侵害或查……,……莫保以且阴阳受害恭仰……,……愚须知警山阴得保生死……汝下子孙及*民人等知悉……,……子孙或附近人等持强故违……,……县禀报以凭拘*究处各宜……
054.jpg
    这是一块清朝嘉庆年间由贵池县所立禁碑,据卒子个人猜测认为,贵池县正堂接村民的报告,当地其它姓氏村民与孙氏家族的坟山分界发生纠纷,经过贵池县正堂调解,特勒一块关于坟山与周边四界的告示碑。因此,贵池县发布禁令:经过调解,当地的孙氏家族坟山四界已经基本确定,以后再也不要因坟山纠纷报官府了。
055.jpg
    这块禁碑对孙氏家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百年多以前文史社会进步的见证。这是文史文物,更是家族兴衰的实物。
067.jpg
    据了解,百安村孙氏是三国时期吴国帝孙权儿子孙休次子楚公逃至池州市贵池区的始祖。南北朝以后,唐宋时期,孙氏繁衍了三十多代人丁,势力庞大。这支孙氏一支的后裔多数就集中安葬在半月塘一带。
064.jpg
    这些古墓,最早的为明末清初,多数为清朝早中期,墓碑上多刻有“富春郡”字样,这与历史上孙权富春郡一致。 图片
079.jpg

    孙氏在百安柏岩一带繁衍一千多年,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其后裔不断外迁。留守本地的为孙氏一支后裔。这支孙氏后裔在清朝不同时期安葬先祖,不断扩张坟山范围,后与周边其它姓氏的田场、林场、坟山或其它土地产生纠纷,后报官至贵池县,由当时的贵池县正堂调解,出具调解意见勒碑示禁。   
080.jpg
   《奉宪示禁》碑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百安村发生的一段坟山田地纠纷的历史现象,是反映清朝中期贵池县百安一带地方社会史的一则重要史料。
107.jpg

    此碑随后被毁填埋在地下,近期修建文化公园时,才被发现放置文化公园一角,所幸被卒子发现并向宗族报告,由宗族宗亲集体将此碑移至祖坟妥善安置。
117.jpg
    现百安村文化公园,原是孙氏家族墓,有当时的《奉宪示禁》碑,将所禁之事告知民众广泛知晓,官府告示的传播功能亦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056.jpg
    一九四九年四月,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多里的战场上,发起渡江战役。当时,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解放军抵达长江北岸后,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
027.jpg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严阵以待的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投入战场,一场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打响了。中路大军二野、三野,到达贵池县百安村,部分军队行至在孙氏坟山边,一条小溪上一座小石桥,大军在此过了二天二夜。
032.jpg
    此桥文革被毁,后重修取名“过军桥”。过军桥原是孙氏后裔在溪流上建起的一座石桥,这座历史上的石桥,也见证了孙氏后裔修路、架桥、修寺、护坟、续谱、建祠等不朽的伟业,此桥后毁、不存。
033.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2

听众

2466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12-3
精华
0
发表于 2019-5-22 22: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宝贵的遗产啊,开发好了就是旅游资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甲寺遗址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九甲寺遗址。

DSC_9941.jpg
   民国四年(1915年)版《怀宁县志》,由当时的舒景蘅当作主任编辑。舒景蘅,字怡笙,号痍僧,曾任清朝末期安徽省广德州建平县(今郎溪县)训导。
DSC_9948.jpg
   民国四年(1915年),舒景衡纂成《怀宁县志》三十四卷;民国七年(1918年)年增《怀宁县志补》一卷,均刊行于世,这部鸿篇巨制是今天研究怀宁(安庆)地方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DSC_9950.jpg
   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李太尉庙位于怀宁县詹家畈,得胜殿在踏水桥,徐将军庙在旨泉冲口。
DSC_9952.jpg
   李太尉、徐将军、鲍将军这三位人士?他与怀宁的九甲寺有什么渊源?
DSC_9953.jpg
   坊间相传,元朝末期,华夏大乱。安庆本土有李世珍,徐监,鲍东者三人,皆有勇力,他们结为兄弟抱团在湖北省蕲春县、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太湖等县屡著战功。
DSC_9955.jpg
   当时,陈友谅攻打安庆,元顺帝听说这三人有本事,即召见他们兄弟三人封太尉、徐为参军,鲍为得将军,令他们带领乡勇驰援安庆。当他们大军到达安庆时,安庆城已被攻陷,三人带领乡民结山寨,相互为犄角图兴复,现花山峡岭皆有遗址。
DSC_9956.jpg
   随后,朱元璋破陈友谅取安庆,有意招安三人。兄弟三人不屈朱元璋大军,后朱元璋令大军攻破三人的山寨,兄弟三人皆战死。后人为纪念三人的骨气,立祠建庙,这就是九甲寺的来历。
DSC_9957.jpg
   九甲寺,现早已不存,八十年代重建。原址不详。九甲寺也是安庆一段历史。
DSC_995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冲银石陈氏祖堂旧址
——安庆祠堂系列
第17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南冲银石陈氏祖堂旧址。

20140501 539.jpg
  南冲银石陈氏祖堂旧址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南冲村银石组。
20140501 540.jpg
  卒子是五年前到访此处。远运望去,银石陈氏祖堂是以祠堂为核心向两翼布局的古建筑群。
20140501 541.jpg
  这片古建筑群是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建造的古建筑。古建筑以陈氏祖堂为核心,两侧的厢房依次建造。
20140501 542.jpg
  南冲村隶属于宿松县,边上有吴河村、兴隆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20140501 543.jpg
  银石陈氏祖堂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自清朝道光年间出了一位官员,随后的百年间,又连出几位举人、秀才,在这片小小的湾子里,就有了贺氏、陈氏等姓氏相互攀比之风。
20140501 544.jpg
  陈氏祖堂石门框上石雕三花是该祠堂的一大特色,陈氏祖堂建筑群座落于依山傍水的吴河一侧的岸堤上,美丽富饶。陈氏在此繁衍了数百年,以银石组为核心为陈姓聚居区,以陈氏祖堂为正中而立,族望所归。
20140501 546.jpg
  陈氏祖堂为三进建筑,祖堂建筑为木石结构,前后三进,坡顶硬山脊,面阔五间,石墙雕镂繁富,工艺考究。
20140501 548.jpg
  陈氏祖堂屋顶木架精工铺设,间以雕绘,典雅庄重。正厅设龛,供祀祖宗牌位,堂上高悬有“陈氏历代宗主神主”等等,整体建筑具有浓郁的皖西南地方特色。
20140501 550.jpg
  关于陈氏,安庆的坊间传说不少。有传说,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记述的是:“陈友谅生于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阴历五月,沔阳人,年轻时目睹元末暴政、百姓民不聊生,遂萌发灭元兴汉之志。从此,他隐居到沔城,一边勤奋习武,一边发愤读书,成为闻名遐迩的文武全才。后来他毅然抛皇室俸禄,投奔义军,奏响了向腐败王朝抗争的号角。……”
DSC_8558.jpg
    安徽宿松县有关陈友谅、朱元璋的传说特多。宿松有一排陈氏迁松祖茔。碑文记载:大义陈氏一世祖于北宋仁宗元年(1017年)迁入宿松,迁入时八百多口同住一宅;经历数代,繁衍到一千八百多口仍未分家。
DSC_8563.jpg
    相传陈友谅的祖父陈千一,原本姓榭,因入赘陈家才更其姓。其父陈普中有五子,陈友谅排列第三。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后,义军群雄割据。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陈友谅盘踞江州(九江)。陈创建了中国有史记载的最大最早的水师;际上就是朱陈问鼎天下。宿松民间传说他俩陆战十八年,水战十八年(其实只有四五年)。
DSC_8566.jpg
  一次,朱元璋在疲惫的战斗中,倒地休息,心里很沮丧。突然见一只老鼠在觅食一株粟米,爬上半杆就摔了下来;再爬上半杆又摔了下来。那老鼠再不爬了,从根部咬断粟杆,轻松地美食一顿。朱元璋受到启发,立即令军士振作起来,回师偷袭陈友谅家宿松祖坟山。偷袭得胜后,命令士兵挖开陈千一的祖坟。
DSC_8569.jpg
  坟被挖开,一道红光冲天,墓里飞出一条金鲤鱼。鲤鱼飞跃直入墓下的池塘里。士兵找来水车,要车干塘水。那鲤鱼一蹦再蹦,连蹦十二口水塘;到第十三口池塘时因搁置未挖,落在陆地,被士兵戳死,化成一道青烟。1663年朱陈鄱阳湖决战,因部将叛离,陈友谅大败。十月三日,陈友谅率众突围,被流箭射中眼睛而身亡。同时长子陈善被俘,两位哥哥友仁、友贵也阵亡。陈友谅死后,次子陈理登基,没一年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遣居高丽(今朝鲜)。
DSC_8571.jpg
    民间传说真中有假,假中也有真。陈友谅这支陈氏是否随后在宿松县各地繁衍也不得而知。但银石的陈氏祖堂却是清朝中期一幢古建筑的精品,值得各级政府保护。
DSC_8576.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7: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曹休兵败陆逊处)
——安庆风景与军事遗址系列
第17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

201501001 1490.jpg
  翠乳峰位于万佛山风景区的老佛顶之东,因山形似少妇乳峰而得名。
201501001 1495.jpg
  翠乳峰山高海拔1207米,从群山之中突起,山体圆浑,饱满挺拔。峰上松林茂密,四季常青,绿得可爱。每逢雨过天晴,岚气带围山腰,风景迷人。
201501001 1701.jpg
  翠乳峰位于安徽名景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海拔1207米。此山松林苍翠,呈半圆形,峰顶突起,挺拔饱满,形似少女乳峰,翠乳峰因此而得名。
201501001 1747.jpg
  金紫山(舒城称为万佛山)、安庆称为金紫山;金紫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相传汉武帝天柱封禅,北望老佛顶,为其动容,欲亲自驾凌,后来终因道路险阻,而望峰兴叹!三国时,安徽境内是兵家相争的战略要地。
201501001 1764.jpg
  三国时期,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曹休升任领军将军,追录前后功勋,封东阳亭侯。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当时孙权派遣将领屯驻历阳,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将之击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袭,烧掉了吴军设在芜湖的军营数千家。
201501001 2120.jpg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兖州刺史王凌等诸州郡二十余军从东线出击洞浦。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从西线进攻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中线出击濡须口。
  曹丕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臧霸,击退魏军,追斩臧霸的部将尹卢,杀获数百。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惨败,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战果,因此曹丕下令撤军。曹休被拜为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201501001 1785.jpg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安徽安庆市潜山),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201501001 2102.jpg
  在曹休驻守安庆潜山时,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在金紫山遭遇到陆逊等部队数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卒子此前介绍过),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201501001 2139.jpg
  曹军士卒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此时,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陆逊与曹休就曾大战时均有记载。
201501001 2385.jpg
  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之前,曾在金紫山修炼过,后因山势过于险峻,才改去九华山,现仍留有“乔觉洞”;被誉为北宋第一大画家的李公麟晚年曾在此写生作画,山上还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黄山谷小坐处的谷子口等遗迹和美丽传说。
201501001 2396.jpg
  佛指峰位于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的正文,这里酷似弥勒大佛手指,气势宏伟,俊秀的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佛指拜祖之景观,是绝胜之地。
201501001 2397.jpg
  佛指峰为花岗岩为细粒花岗岩、石英二长岩为主。岩体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在漫长的风化剥蚀及重力作用下,形成了的奇峰、怪石及峡谷地貌景观。
201501001 2398.jpg
  佛指峰其实并不是什么山峰,它只是一处被人为刻意定义的石头群。位于佛指峰上方的柱突尖、矗突尖,海拔1539米,为大别山高峰之一。它与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峰遥相对峙,方志称为舒、桐、无三县众山之祖。佛指峰顶多称为佛指石,因酷似佛指顶挺拔突兀,直插云霄,远看形似佛指,又有“佛指峰”之俗称。
201501001 2399.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两处山峰各有特色,是金紫山名胜景点之一。这里坡石陡峭,植被丰茂,珍稀植物聚生,栖息着多种珍禽走兽。自然生态完美,季相景观极佳。在山间还有铜锣峰、天鼓峰,又称“当面锣,对面鼓”,位于翠乳峰左前方。铜锣峰,海拔1395米,天鼓峰海拔1340米,两山东、西相对,目测高度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铜锣峰有绝壁如刀砍斧劈,上有数道同心圆裂痕,远观酷似悬挂的一面大铜锣;天鼓峰四面凌空,顶上有一块平地,只生草皮不长乔木,很象个鼓面。有神话传说,原来这里诸佛为山界和香火闹矛盾,常去佛祖面前诉苦,是是非非各执一词,佛祖也很为难。为公平处理纠纷,佛祖置锣山与鼓山于堂前,警示诸佛要正大光明,有话当面说。后来就把这两座山峰称作“当面锣,对面鼓”。
201501001 2413.jpg
  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自古只有一条道,也是舒城通往潜山的古道,分水处海拔1100米。高山峻岭,道路蜿蜒曲折。行人走至岭上,脚下会传来咚咚响声,脚步越急,响声越大,犹如战鼓频敲,不可思议。据地质专家分析,可能在附近地下存有岩洞,受外力敲击所发出的共鸣声。但当地群众传说,
201501001 2417.jpg
  金紫山因海拔高,常有云海,有其原因和规律。翠乳峰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雨后常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真可谓云雾之乡。云雾的飘荡,使翠乳峰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动静结合,造化出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云海,是翠乳峰一大奇观,更是秋季和冬季游览翠乳峰的一个亮点,翠乳峰秋冬季的云海比平时显得更加奇绝壮观。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
201501001 242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乌龙溪与三叠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乌龙溪与三叠石。

20070501 001.jpg
    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安庆市北郊,在原大龙山林场为基础上建立的,以森林、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为主。
20070501 005.jpg
    大龙山乌龙溪现独立景区,是安庆近郊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乌龙溪一侧的巨石,酷似一个石老人,当地人称这里为老君岩。
20150314 016.jpg

    大龙山乌龙溪是大龙山原四大名溪之首,后六大名溪之首。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之称,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交通和历史文化等优势。
20150314 055.jpg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内摩崖石刻二十多处,其中仅龙山第一刹和“佛”石刻为清朝石刻,其它均为八十年代仿建。下图为老君岩局部,一般的朋友很难见到此景。
20150314 213.jpg
   大龙山乌龙溪境内曾是佛教道教圣地,古时有道观寺庙庵好多座,至今尚存唐朝建的无量塔塔基遗址。下图为安庆市原领导潘忠尧为乌龙溪景区题写的石刻。
20150314 460.jpg
    迷人的乌龙溪景区,石溪听泉位于乌龙溪景区中段,溪水静静流淌,流过巨石,流过石溪。
20150624 008.jpg
   大龙山景区最大特色是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景观,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水灵”之称。
20150624 009.jpg

  乌龙溪中又有很多小的景点,其中以蘑菇石、三叠石等都是景区的著名景点。
20150624 022.jpg
    三叠石介绍,三块巨石叠落在一起,形成一道壮观的景色。
20150624 027.jpg
    大龙山乌龙溪是城廓之天然画屏,溪水流经石塘湖入长江。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20150624 029.jpg
    大龙山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
20160220 218.jpg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中段,有一处奇怪的石卯,石卯是刻在大巨石上向内凹进去的方型小窝。此类型的石卯具体的用途也无法解释;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类似于木结构中的榫卯,由木棍与巨石互相扣住,防止大型运动在山间活动。
20160220 220.jpg
    此类石卯的发现,对研究安庆地区的人文历史有一定的意义。安庆因地处沿江湖泊丘陵区,拔地而起,海拔高为693.4米,相对高差达670多米,因而巍然屹立,秀峰叠峙,丘壑殊甚,蜿蜒数十里,横卧长江北岸,似游龙一般,古称“龙山晓黛”。
20160220 223.jpg
    大龙山乌龙溪景区的巨石由花岗石垂直节理发育和球状风化,形成雄峰起伏,奇石林立,千奇百怪组成的石景、幽谷、迷洞和秀峰。
IMG_20150614_173313.jpg
    有求子石、太公洞(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观音洞(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石溪听泉、鹰愁崖(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等景点;还有酷似蘑菇的蘑菇石。蘑菇石也是因为长期的侵蚀和风化作用而形成。
IMG_20150614_173344.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4: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夫第——含村里老人口述历史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王家大夫第。

03.jpg
    “大夫第”,一般是指历朝文职官员的私宅。下图为近观大夫第。
05.jpg
    “大夫第”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安庆各县市区都有。下图为门前的一对旗鼓中的一只。
06.jpg
     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大门上石额刻“大夫弟”。两侧为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瓦脊。屋脊高五米,门前后立抱鼓石。下图为门前的一对上马石。
11.jpg
    去年,卒子到访怀宁县马庙乡参观的几个传统古村落,发现了此处“大夫第”古建筑,此古建筑仍未列为文物保护对象,实在可惜。
21.jpg
     安庆市怀宁县马庙乡的王家“大夫第”是当地传统民居的代表,保护得比较好。安庆各县均有不同建筑形态的“大夫第”但基本都是一片残垣,只是门楼残墙横额上的“大夫第”三字仍清晰可见。
27.jpg
    马庙地处怀宁县北部,与桐城、怀宁、潜山三市(县)交界处,东与金拱镇毗邻,南连高河镇,西接公岭镇、潜山县源潭镇,北隔大沙河与桐城市青草镇相望。
28.jpg
    上图为大夫第一进门厅的结构,全砖木结构,外檐成棚,可由村人休息乘凉坐靠。下图为“大夫第”匾额。
30.jpg
    马庙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为主,就是这样的小乡村,竟然还有“大夫第”,本是稀罕物,没有得到文物保护,实在可惜。
34.jpg
    王家“大夫第”是府第式民居,是清朝的“大夫第”,一般是指从五品“奉直大夫”以上的官员的宅第。但是,那时候的“大夫”,是包括“荫封”和“例捐”得来的“名誉官职”在内的,很多不是正职官员。
35.jpg
    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体制下,一个人当上了官,父母兄弟以致叔伯、祖父母都可以受封。有的人虽当了官,但品级较低,也可以通过“例捐”或“受封”得到较高的“荣誉品级”(即没有实际权力的“散阶”),很多“大夫”就是这样得来的。
41.jpg
    马庙王家“大夫第”,是一座很有文化品位的传统民居,“大夫第”的主人姓王,获有功名,曾任本省的一个文官。
46.jpg
    王氏的这位清朝官员,按其实际职位,并没有达到“大夫”的级别。科举时代,讲究“读书做官”,专制社会的统治者也希望以此来稳定社会。
55.jpg
    当时的社会里,社会上极力宣扬“耕读传家”、“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对于“科考成功”者和“入仕当官”者采取“封妻荫子”、“加官进爵”等等手段以笼络人心。
56.jpg
    专制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一人获罪株连九族”是相辅相成的统治手段。而这前一点,对一些官员的“荫封”,基本上是玩虚的,封你什么“大夫”之类的,并没有任何待遇和职权。
58.jpg
    相反,一个人“犯罪”,一家人遭殃。这种做法,对于专制统治相当“有效”,因此,历朝历代一直效仿。下图为门楼上的额砖雕刻“耕读传家”。
59.jpg
    今天,当看到大门口有“大夫第”匾额,即这家人(或家族)是当官入仕的“不一般人”。当然,如前所说,这个“大夫”并非和其实职相符。
64.jpg
    晚清,有些官员为提高“名誉等级”,还可以通过“例捐”,即花一点钱(不多),捐一个比自己职位高的虚衔,很多的“大夫”之类的“官衔”,除了“荫封”以外,就是由“例捐”得到的。
68.jpg
    王家“大夫第”古建筑,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前后排列整齐,由一进头门、二进中堂、三进祖堂组成。其实这幢三进的老宅,是明三过暗五进的老宅。
69.jpg
    整个建筑布局、风格、形制保存完整。建筑面积约五百平方米。以中厅为轴,两翼布局,两侧有厢房很多间,后因年久失修,现在已经倒塌大部分。
73.jpg
    王家“大夫第”头门面宽三间约八米、进深两间约十米,马头墙外延伸的“八”字型,即当官八字开门,显然这是当朝做官的府邸。
76.jpg
    门前有梯形上马石。还有一对石鼓,巨大的石鼓当年是树旗使用的。在神堂里供奉着王氏十三世祖鲍老太君像。
78.jpg
    听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讲述,这位王氏十三世祖鲍老太君原是慈禧身边的宫女,晚清朝廷衰败回到家乡后,就埋葬在老屋边的自家田间,守着这幢老屋。下图为鲍老太君墓,没有碑刻。
79.jpg

    村里现在知晓此事的并不多了。大夫第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近代古建筑之一,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登记和保护。
8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0: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DSC_0002.jpg
   刘王立明故居旧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鸣山村杨茗组。卒子于六、七年前到访此处,刘王立明故居已在旧址上重修。
DSC_0003.jpg
   刘王立明(1896~1970),原名王立明,曾用名李梦梅、邝志洁。安徽安庆太湖人。福音小学毕业保送免费入九江儒励书院求学。
DSC_0004.jpg
    民国四年(1915年)在儒励书院加入世界妇女节制会,并在中华分会中任职,王立明参加妇女运动的开始。妇女节制会是国际性妇女运动组织,偏重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禁吸鸦片、节制饮酒、节制生育。翌年,王立明作为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妇女节制会议。同年考取了留美学习的奖学金,在伊利诺州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担任中华妇女节制会总干事,在全国广泛建立分会,发展会员,被推选为会长。创办《节制》月刊。
DSC_0005.jpg
    民国十二年(1923年),王立明与刘湛恩结婚,刘任中华基督教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次年(1924年),上海成立了妇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王立明与向警予、杨之华、刘清扬等妇女界领袖共同参加了这个活动。
DSC_0006.jpg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王立明夫妇在上海投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立明即率领中华妇女节制会人员及时参加何香凝领导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任该会农村妇女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沦陷,租界成为“孤岛”,王立明坚持留沪,带领中华妇女节制会参加了许广平领导的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为难民救济工作日夜奔忙。
DSC_0007.jpg
    民国二十年(1938年)初,因刘湛恩拒绝出任汪伪教育部部长而不断遭到恫吓与威胁。4月7日,刘湛恩被汪伪特务暗杀,王立明为纪念丈夫,在自己姓名前冠以“刘”字,以示永久的哀悼与思念。同年夏,刘王立明辗转武汉、重庆,继续从事爱国抗日活动。
DSC_0008.jpg
    一九四四年,刘王立明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与李德全、史良等发起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团结蒋管区爱国进步妇女,宣传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把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和妇女运动结合起来。
DSC_0009.jpg
    抗日战争胜利,刘王立明返沪,投入反内战、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在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追悼会上,她与陶行知共同痛斥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向中外舆论界揭露反动当局摧残民权和践踏民主的罪行。还积极营救、援助被捕遭难的进步人士及家属。
DSC_0010.jpg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刘王立明离沪去港,参加民盟中央在香港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否认民盟为“非法”组织,表示绝不解散。
DSC_0011.jpg
    一九四九年初,刘王立明接受中共邀请,由香港到刚解放的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代表并参加开国大典。以后又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二届执委会常务委员,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二届常委。
DSC_0012.jpg
    一九五四年出席亚洲国际妇女会议,一九五六年出席世界妇女节制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六十年代初有关方面允许为她出国提供方便,她断然回答:“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我哪儿也不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大冲击,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全国政协、民盟中央、全国妇联为刘王立明平反。
DSC_0013.jpg
    刘王立明先生于一八九六年在太湖县花园乡余桥大队,杨茗屋出生,一九七零年四月十五日在北京去世,现安葬八宝山公墓。
DSC_0014.jpg
    太湖县政府于二零一三年在原址重建刘王立明故居,二零一六年又在祖堂旁边修建刘王立明纪念馆。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左右,进行了环境进行整治。
DSC_0027.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09: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寺龙泉
——安庆古道古井系列
第17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龙泉寺龙泉。

20151219 020.jpg
    安徽省安庆市龙泉寺是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境内,离市区有二十里路。
20151219 103.jpg
    龙泉寺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庆旧时花山乡境内,龙泉寺内供有观音佛像,寺周围有大鹏迎客、翠薇亭、木鱼石、雀舌黄杨(树龄百余年)、龙角、龙骨、龙门、龙泉八处景点和宋、清碑刻各一块。
20151219 117.jpg
    龙泉寺北面六里处为鲍冲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小岛,方圆五十亩,岛上绿树成荫。湖东有山,其峰肖似五指,名五指山。
20151219 180.jpg
    龙泉寺位于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境内,寺庙虽不大,在清末却是安庆三大古寺之一。
20151219 181.jpg
    龙泉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山门左边有三个泉眼,名曰“龙泉”,又名“龙井”,泉水甘甜。
20151219 183.jpg
    据桐城县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宋朝(一说为明朝),清朝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建复新,其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该寺曾于“文革”时期被毁,现已在原址重建。
20151219 184.jpg
  相传在古时,一位高官路过杨桥镇,当其经过一座名为白路山的半山腰时,突然发现有一口长宽各有1.5米的四方井,他甚是奇怪。该官员细细打量周边环境后大吃一惊,原来,在该井上方两侧还各有两个小圆井,而且小圆井上方又各有两个天然石头露出地面。
20151219 185.jpg
    从整体上看,四方井如龙嘴,两个小圆井如龙眼,天然石头似龙角,俨然就是一个龙头。另外,随着“龙头”望去,其后山脉蜿蜒伸曲,犹如龙身。该官员见状立刻叩拜,并后来修建了一座龙泉寺。
20151219 191.jpg
    全国有很多龙泉寺,仅安庆地区现卒子走访的就有三个龙泉寺,然而在安庆地区最出名的还是大龙山的龙泉寺,这个始建于宋朝(另说明朝)的寺庙,现逐渐恢复成原先的寺庙。
20151219 192.jpg
    龙泉寺位于海拔约三百五十米至四百米的小山山窝之间,龙泉寺一座不大的小寺庙,旧时声名显著,不少人慕名而来,有的慨然剃度,成为清规戒律的一员;有的广为布施,以尽虔诚之意。
20151219 193.jpg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寺的地理位置风水极好,这里埋葬着无数的古墓,其中有一座民国时期的金氏夫妇。
20151219 195.jpg
    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九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苏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在安庆地区人口中,金姓也是安庆地区的大姓,人口较多。
20151219 196.jpg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较早的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朝鲜历史上的新罗国王姓金。
20151219 197.jpg
    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清爱新觉罗姓氏多改为金姓。
20151219 198.jpg
    还有一系金氏是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金姓至今仍然存在“活金死刘”的传统。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20151219 199.jpg

  龙泉寺景区内芳树碧藤成荫,三个泉眼相通相连,秀甲皖西。金氏夫妇墓于民国期间埋葬在龙泉寺山腰处的一块土地上,金氏迁入龙泉寺附近已经数百年。
20151219 200.jpg
    龙泉寺为低山沟壑地貌,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水溢岩石,有很多讲述不完的故事。
20151219 230.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6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