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今日头条》——用手触摸的历史,从未有过的真实!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9: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仓房铜锣尖,曾国荃设岗迎战太平军,李鸿章设仓房建淮军,军事要塞

仓房铜锣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的铜锣尖,自古就是安庆北面的重要屏障,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从山背后看铜锣尖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存留。杨桥镇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古迹遍布,这里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著名山水画家萧谦中、清代状元龙汝言便诞生于此,李鸿章仓房遗址在仓房社区境内。

图二:铜锣尖隐于大龙山群山之间

还有著名的“无量塔”、“龙泉寺”、“灵山寺”、“龙状元府”等历史遗存。“长松涧底结琥珀,秀峰云里开芙蓉。”这是古人为“龙眠别墅”花园镌刻的一副楹联。龙眠别墅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境内。

图三:铜锣尖能够瞭望四周

传说,“明季四公子”之一的桐城文人方以智所建,后又为清末重臣李鸿章拥有。李鸿章,号少荃,是晚清合肥东乡人,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任渐军军阀期间曾改花园为仓房,大量囤积粮食,以济淮军粮饷之用,故民间百姓称此为李家仓房。宜秀区仓房村由来也是如此。

图四:铜锣尖正成为安庆驴友们的圣地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安庆市北大门。全镇镇域面积近一百平方公里,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大龙山,距安庆市区仅十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自古就是安庆重要的交通和军事重地。

图五:铜锣尖山间巨石多,便于隐藏

杨桥镇的仓房铜锣尖历史悠久,文化存留丰厚,独特的旅游资源。铜锣尖以奇峰、怪石、峭岩、险岭著称,它比邻鲍冲湖,又邻杏花村、面居芦潭夜月、石塘晚卓等景点独特,形成了安庆独特的旅游景区。

图六:铜锣尖下就是石塘湖

铜锣尖,在安庆有二处,其二位于桐城西南青草镇铜锣村境内,主峰铜锣寨海拔640米,西脉毗邻潜山官庄镇下浒山库区,是大别山东南麓重要屏障之一。另一处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仓房铜锣尖。

图七:石塘湖与长江相连

仓房铜锣尖,名出于清末咸丰年间与太平军的拉锯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安庆周边重要的屯军要地,山顶也成为军事战略要塞。

图八:铜锣尖二块高达十多米的巨石

仓房铜锣尖尖顶下有二块传奇的如同犬牙的大石头,高约十多米,古时以铜锣尖放烽火,为“击鼓而进,鸣锣收兵”军事信号。

图九:铜锣尖下良田

据记载,太平军在清朝咸丰年间,在安庆周边经营近十年,大小山寨不计其数。作为安庆北大门的铜锣尖,自然是太平军和清军重要的要塞。

图十:铜锣尖巨石

1861年9月5日,湘军攻占了长江中游重镇安庆,此战的失败,成了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失去了天京上游最后一道屏障。

图十一:铜锣尖

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不得不采取全面守势,直至三年后灭亡。而湘军在此战中主动、灵活的围城打援战术,为今后百年来中国战争艺术,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图十二:铜锣尖下集聚小村庄

在安庆四周,太平军将安庆经营得有声有色。像太平军此时涌现出一批将领,酆谋就是其中一位,他曾领兵在此与清朝湘军作战,随着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的崛起,太平天国在1860年几乎迎来了又一个全盛期。

图十三:铜锣尖上大石头

对于湘军来说,夺取安庆是进军天京关键性的一步;就太平军来说,安庆是保障天京安全的锁钥,打破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军辟地拓疆,稳定了东部战线,回师西向,解决安庆的保障问题,也是势所必然。两家都想在安庆寻求战略优势,大战一触一发!

图十四:大龙山

1860年6月8日,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率十三营近万人进入安庆城北战略要地集贤关,安庆之战打响。曾国荃打仗的特点是“扎硬寨打死仗”,自然而然,杨桥镇就是湘军重要经营的地区,曾国荃将此地与石塘湖再与长江相连,水路封锁由控制长江的湘军水师负责。至此,湘军完成对安庆的合围。

图十四:铜锣尖

(本篇完)

2017-08-22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1: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蹄(石牛洞)石刻,唐宋著名人物常游于此,明清留下大量石刻

牛蹄(石牛洞)石刻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天柱山脚,有一处名为山谷流泉的石刻。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上流牛蹄(石牛洞)石刻。

图一:牛蹄(石牛洞)石刻大体位置

牛蹄洞石刻位于庆市潜山县梅城镇天柱山脚的三祖寺边,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一诗中写道:“奇峰出奇云,秀水会秀气。”这里的皖公山就是指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

图二:牛蹄(石牛洞)石刻一

据《天柱山志》载,“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天柱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风景名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主峰海拔1760米,直插云霄,峭拔如顶天之柱。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图三:李翱简介

天柱山重峦叠嶂,奇岩峥嵘,翠竹奇松之间,遍布流泉飞瀑。每当暴雨过去,幽谷深涧之中,到处是清溪奔流,而位于山谷寺之西的山谷流泉最让人忘返流连。

图四:牛蹄(石牛洞)石刻二

山谷流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为天柱山岩体表部裂隙水汇集而畅流于山间沟谷中的清亮溪水。今天卒子介绍的石牛洞以上为上游,称为潺潺溪,石牛洞一段为中游,称为石牛溪;下游为主泉区,称为山谷流泉,山谷流泉卒子曾经介绍过。

图五:到访安庆的唐、宋著名人物

全溪谷全长近一公里半。石牛溪之名,相传为唐代名人李翱所取,“山谷流泉”则是由宋代文豪黄庭坚命名。天柱山下的这片谷地,留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堪称文化谷地。

图六:石牛洞独醒处石刻

谷宽而不旷,三面环绕青山,幽林古寺,环境极其清雅。南面随溪开敞,似有吞吐潜河广野之气概。在这一溪谷中,有一巨石酷似卧牛,所以才有石牛溪、石牛洞之名称。山谷流泉之东的山谷寺,又名乾元禅寺,四周古木参天,绿荫葱茏,佛塔高耸,并有宝公洞、锡林井、卓锡泉等点缀其间。

图七:牛蹄石刻三

山谷流泉的岸边石壁谷底,布满石刻,几乎到了“有石皆镌刻,使之无空隙”的程度。从山谷流泉到石牛溪上游,约二百多米的溪谷内,现有石刻就有280余处,就年代看,各个朝代均有,尤以宋代为最多;就字体而言,楷、草、隶、篆无所不俱;从书法名家来说,有唐代的李翱、李德修,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明代的胡瓒宗等;就其内容来讲,多为反映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善于发掘山水之美的悟性。

图八:黄庭坚是在安庆留石刻最多的著名人物之一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图九:牛蹄(石牛洞)石刻四

李翱25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勤奋好学,博学有才,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谈文论学,写作古文,维护儒道,反对佛老,发表文学主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李翱中进士第,初任授书郞,后三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后转为户部侍郎,检校户郡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世称李文公。李翱是韩愈的学生,所以他的文学思想受韩愈的影响很深,他的文章素与韩愈齐名。

图十:牛蹄石刻一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图十一:牛蹄石刻二

宋朝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朝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十二:山谷流泉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

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间,常来此游览,并对此十分流连,以致与弟王安国拥火夜游。如今,在石牛溪东岸石壁上,还可看到当初题记:"皇祐三年九月十六日,自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明日复游乃刻习之后。临川王安石。"与此不远处,还有王安石的诗刻:“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溪泉岩壁上还有苏东坡的诗句:“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图十三:牛蹄(石牛洞)石刻五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图十四:王安石简介

黄庭坚酷爱山谷流泉风景,常在泉畔石上读书赋诗,汲泉煮茶,并自号山谷道人。宋元丰三年,黄庭坚游览了山谷流泉之后,曾赋诗多首,至今仍可见其留世字迹。

图十五:滚滚泉石刻

胡缵宗(1480—1560年),字世甫、孝思,号可泉,甘肃天水秦安人,著作有《辛巳集》、《丙辰集》、《鸟鼠山人小集》、《愿学编》、《近取编》。明朝正德进士,官都察院右御史,历任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为官廉洁,政绩卓然。

图十六:王安石画像

胡缵宗任安庆知府时,兴利除弊、大兴教育之风,改建皖山书院,移修山谷书院,兴水利开吴塘、乌石工程,于三祖寺建三高亭,并撰记,于安庆建天柱阁,以便眺望天柱山。擅诗文,是继宋代名相王安石之后,赋诗题刻最多名人。胡缵宗的祖父两代曾任过县官。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殿试对策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子,拟置三甲一名。李东阳怜其才,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

图十七:牛蹄(石牛洞)石刻六

胡缵宗任检讨后,嘉靖六年(1527),升山东布政使司左政参,后调任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他同样“至能称职”,政绩颇显。嘉靖十五年(1536),升河南左布政司等职。

图十八:胡缵宗简介

明清以来,牛蹄(石牛洞)石刻得到全国著名的书家文人认可,留下了大量的墨宝石刻,其石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地点之集中,在我国大山名泉中极为少见。堪称"历代诗书艺术石刻博物馆",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人物的宝贵资料。牛蹄(石牛洞)石刻代表着安庆地区丰厚灿烂的文化。

图十九:牛蹄(石牛洞)石刻七

(本篇完)

2017-08-23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庵石塔,宋朝建庵清朝被毁,数百年历代祖师山中修行仅留塔身

龙泉庵石塔残件

——安庆石塔系列

第13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有一处名为龙泉庵的旧址,庵已不存,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石塔残件。

图一:远望大龙山

据资料记载,龙泉庵建于宋朝。在大龙山地维峰下,白龙溪的源头,岩壑幽秀、竹树参差。大龙山诸峰之胜,大量禅师阐化处也。

图二:安庆各志书描写大龙山龙泉庵的资料图

安庆本土著名人物钱澄之在《过龙泉庵诗》诗:“自伤衰病逐年催,又向峰头策杖来。乘兴偶然逢院入,非时何意遇花开。瓯中乳色供新茗,石上钱纹缀古苔。龙井有泉寻不见,拊阑惆怅别僧回。”

图三:大龙山龙泉庵指示牌

清朝韩宠《宿龙泉庵》诗:“夜阑群动息,况是万峰巅。下界人同梦,中天月自圆。暗香飘露气,孤影定寒泉。”现存遗址。

图四:龙泉庵旧址

在大龙山周边,叫龙泉的有二处,一处在杨桥镇名为龙泉寺,另一处在大龙山镇名为龙泉庵。龙泉寺经过近代的维修恢复较好,而龙泉庵却一直未重建。

图五:龙泉庵附近是白龙溪的源头,遗址尚存

据了解,龙泉庵前有古井,称龙井,仍存。明朝徐鳌有《龙井》诗:灵湫备秩祀,北出集贤关。龙试初云雨,莺啼欲晓山。诗成云树裹,人在翠微间。民瘼萦心切,聊成半日闲。此处龙井就是山下的龙湫池。

图六:龙泉庵现存大量庵基

说起龙湫池,卒子已经介绍过,在龙湫池边建有龙王庙,据记载建于元朝,是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

图七:龙泉庵附近龙泉卒子猜想就是这样的水池

  龙池寺历史可追溯到唐宗时期于龙泉庵盛名。明清两代为安徽、安庆官府岁旱雩祷之处。史书记载明朝洪武初敕封“护国都督老龙王”,明朝崇祯间内供泰国巨型玉佛,明朝成化甲辰(1484年)年间,祭祀天井顺济龙王,此庙指定为“龙山灵湫官祠”每岁春秋二仲郡守均指祠致祭。

图八:龙泉庵山间巨石

清朝咸丰年间,准确讲是咸丰三年(1853年)被太平军烧毁,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布政使江中睿、知府陈睿重建。

图九:龙泉庵附近的白龙溪源头

现有明王鳌、清广东副使任峻先后作《龙王庙碑记》等,民国初龙王庙政教合一。清朝时,康熙皇帝曾派员于此庙求雨救灾,雨后即封龙王庙为“护国都督老龙王”;咸丰登基时,安徽遭蝗灾,为了灭蝗,敕令安庆府求此庙龙王降雨解安徽之难,果然天降大雨,蝗虫尽死,帝封龙王庙为“天井龙湫”。

图十:龙泉庵所指的龙泉卒子猜想可能就是如此

  清光绪四年,皇帝为龙王庙御笔题写“星云散润”四字;宣统皇帝二年三次重修龙王庙,曾亲派大臣阿达珠督办并赠送金匾一副。目前,有案可稽的是民国二十三年皖省大旱,安庆乡绅立军令状,求雨造福人民,感动“龙王献雨”一事。由于历代统治者厚恩报答龙王庙“龙王”,龙王庙也因此名声大振,香火日炽,无论是天灾人祸都未能使其销声匿迹,而且旺盛地世代沿续着。

图十一:龙泉庵旧址附近留存大量庵砖

传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兵败逃难此处时,原为一座破旧的小庙,而这座小庙据卒子猜想可能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龙泉庵,他见庙门蜘蛛网密布,黄蜂窝挂满庙前庙后各处,朱元璋为了躲避逃兵,情急之下钻进了破庙,躲在了菩萨像身后。追兵来到庙前见蜘蛛网密布完好后,黄蜂随处可见满天飞舞,弃庙满山寻找未果而去。朱元璋得救后,在庙里菩萨面前发誓若他有江山之份,来日一定厚报。第二年在南京登基时,不忘感恩誓言,赐金砖银瓦将龙王庙修缮一新,封庙前拦门山为列马摆鬃,庙后巨石为金枪落地。

图十二:龙泉庵祖师石塔底座

卒子今天介绍的龙泉庵旧址周边,有一座被毁的祖师石塔,与安庆其它地区的祖师石塔相似,但使用的是大龙山本山产的麻石雕刻而成。龙泉庵祖师石塔位于被毁的龙泉山山间,离山下的龙王寺约一公里,东临方山,北依地维峰,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据卒子猜测,龙泉庵石塔祖师石塔约四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高约一米至一米余,为大龙山本山的麻石雕砌而成。

图十三:龙泉庵祖师塔身

龙泉庵祖师石塔塔基用麻石砌成六角形,虽称不上非常精美,却有着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由于时间久远,塔身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塔刹下为圆形相轮,上为宝瓶,当然这只是卒子想像与平时在安庆各地见到的祖师塔结合而成。

图十四:龙泉庵祖师塔身留有文字,但不清晰

  龙湫池盛名于明朝,史书载位于地维峰之右,石壁嶙峋、泉涌奔注、一窟盛之,是书龙湫。《安庆府志》记载,明朝时期龙湫池旁有一庵,名《龙池庵》于龙湫池故名,据《怀宁县志》记载,明朝朱元璋皇帝激战陈龙友谅躲进龙池庵,现称龙王庙,避过难后,回到南京登基,敕封龙池庵,《龙池寺》,王井顺济龙王,护国都督老龙王。

图十五:龙泉庵祖师塔身为圆形塔身

 安庆大龙山一直是安庆府背面的重要屏障,明清两朝旅游踏青古道,最有名气的天然大峡谷“青牛白马”。史书有记:巨石夹道,曰“青牛白马”,登陟者必取道其间,其山腹折叠成涧,则清溪也。危桥绝壑,古物濑潺缓。

图十六:龙泉庵旧址附近后建有林场

  青牛白马大峡谷其实就是大龙山四大溪之一赤龙溪大峡谷。大清朝,安庆刘橒、黄熙赞等先后陪同朝廷大臣阿达珠、曾国潘、司马裴国熙别驾杜肇升等文武百官多次畅游了青牛白马大峡谷,留下了不少诗词文字,并建清溪亭于龙湫池旁以佐证。

图十七:卒子根据自己猜想绘制龙泉庵祖师塔想像图

  “赤龙溪”,大龙山四大溪流之一,位于大龙山南麓龙首,文人墨客称为“青年白马峡谷清溪”。山上全长十余华里,有大小瀑布若干个,沿途景点众多,其中就有今天卒子介绍的祖师石塔与祖师墓、“归忘”石刻,龙泉庵、土地庙、龙湫池等),与青龙溪交汇于龙山禅寺,流注石门湖通江达海。

图十八:龙泉庵所谓龙泉如是此

(本篇完)

2017-08-24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祠谢氏堂轩,元末明初江西迁入皖西南地区谢氏族聚地,清左侍郎

谢祠谢氏堂轩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谢祠村,有一座八十年代修复重建的谢氏老堂轩,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谢祠一带谢氏堂轩

凉泉乡位于望江腹地,泊湖、岚杆湖、武昌湖镶嵌其两侧,太阳山、祈雨山坐落其中,境内山清水秀,地盛物丰,实属“鱼米之乡”。凉泉乡共辖十个村,总面积近125平方公里,境内有受明太祖皇封的名山——太阳山,有大诗人李白驻足留连的太白读书堂,明国公古庙琼楼,陈赓将军指挥渡江战役的指挥部——陈氏宗祠等。

图二:谢祠一带谢氏房屋

据了解,谢氏按“字辈”约始于唐代,就是同宗同辈人都用一个固定的字来代表,让人一看便知是某个家族的第几辈的人。字辈名一般都是二字名,其中一个字代表辈分,另一个字是同辈人各自不同的代表符号。因辈分是家族世系次第的分别,都明确写在族谱里。

图三:谢氏堂轩内陈设简单

  安庆地区,谢氏并不太多。卒子以前曾介绍过安庆市原枞阳县的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置在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凉泉乡的谢祠的谢氏堂轩,规模较小。是一处以谢氏族人世代集聚的村落,以后便以谢祠作为该村的名称沿袭至今。

图四:谢氏族谱

谢氏没有在全国范围排过辈次,自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字辈,但不同地区聚族而居的谢氏,大都有本地区制定并世代承袭的昭穆(即字辈)。安徽省谢氏字辈,按地区基本分为几大块,就安庆地区来看,主要分为桐城、枞阳、望江和怀宁四支。

图五:谢氏堂轩

桐城主要在双港镇谢湾村、枞阳主要在陈瑶湖镇水圩和横埠镇方正村章湾组、望江主要在凉泉村谢家祠堂、怀宁主要在洪镇乡得杨屋。安庆这四支谢氏基本迁自江西的瓦屑坝,通过鄱阳湖至长江,再迁安庆各地。

图六:凉泉乡谢祠村

望江县凉泉乡的谢氏始迁祖铜公,名九一,端公十一世,生有二子。始祖铜公迁至安庆望江一带时,这里经过战乱之后,十里不见人烟,荒凉无比。

图七:谢祠一带谢氏老屋

据雷阳谢氏家谱载,该支由江西豫章于元朝末期(1358年)迁安庆望江(古雷池)。一世祖端公,字元璋(豫章)字辈:随后以分辈——添懋廷文毓、芳勝承祖先、光宗维有德、继世在思贤,高风宜永绍、奕叶盛英传、良谋钦幼度、正学从惠连。

图八:谢祠一带谢氏老屋仍然保存着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

  据《桐城县志》、《谢氏族谱》及《谢氏宗祠碑刻》所记:谢氏宗祠座落在水圩村大村落,始建于明朝宣德壬子年(明宣宗七年,即公元1432年)孟春。开始位于水圩村东边,后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实际需要,移址于现在的村落西边。自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动工,癸卯年(雍正、世宗元年,1723年)告竣,历时三载方显其规模:为典型的“三间穿堂”式徽派建筑。

图九:谢氏老屋的窗户

今天,我们从凉泉乡谢祠村的谢氏堂轩看,已经不是当年的谢氏堂轩了,从解放以后修复的堂轩看,主体建筑已经完全失去,前厅、中厅(正厅)和后厅已不存。

图十:谢祠一带谢氏老屋局部特征

  谢氏宗祠早已不存,唯一看到的是谢氏堂轩部分使用了原谢氏宗祠的砖瓦,堂轩部分墙体着一色的厚青砖,堂轩里供有清朝官员夫妇像,雕刻精美、古朴厚重、生动别致,至今仍清晰可辨,当属难得的精品。

图十一:谢氏堂轩重修之后仍使用了马头墙

堂轩部分墙体的青砖使用了细沙石掺和羊角藤水、糯米浆汁捶制而成,至今仍光洁仍在,并暗含多种色彩,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十二:谢氏堂轩内陈设有清朝官员夫妇像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考证望江凉泉乡谢氏祠堂始建于何时,由谢氏哪位先祖承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安庆悠久明清两朝,谢氏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其中就有一位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掌院事。还有礼部员外郎,敕封辽主副使等。

图十三:谢氏民房局部

谢氏堂轩现存仅为一侧的几间平房,估计清末或民国初期为管祠人所住。谢祠还有一间名为停灯棚的小平房,后成为谢氏积谷仓。谢氏宗祠和今天卒子介绍的堂轩规模宏大、可惜没有保存至今,为皖西南地区谢氏族人重要的领地。

图十四:谢祠一带谢氏民房

(本篇完)

2017-08-25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0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宏光渡江烈士墓,渡江战役牺牲五位烈士,长眠于此感天动地

宏光渡江烈士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宏光村,有一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建造的渡江烈士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渡江战役图

渡江战役时期,安庆是主要的前线战场,在安庆各地有很多在当时牺牲的烈士,他们分别安葬在不同地方,卒子之前已经介绍过一些。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图二:洪铺镇宏光村位置

渡江战役于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随后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图三:渡江战役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图四:渡江烈士墓碑文

解放初期,国民党主要想通过“和谈”解决全国问题,同时也想通过长江实现“划江而治”。针对国民党的设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的先遣队,迅速南下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图五:渡江战役在怀宁县洪铺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当时在安庆市怀宁县洪铺的一个老屋内设有指挥所,所辖十六军于4月6日进驻安庆西南漳湖东北地区,即怀宁县海口洲至三益圩(现属皖河农场)沿江一带。

图六:渡江战役历史图片

当时十七、十八军相继进驻洪家铺(现名洪铺镇)周围三、四十里地区,待命渡江,也就是卒子在写第670多篇游记中介绍过的。4月13日,兵团司令部进驻洪家铺,兵团司令杨勇住在洪镇街刘璞山家里,五兵团司令部即渡江战役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图七:渡江战士墓一侧

21日,五兵团司令杨勇等审时度势,果断地批准了十六军提前渡江的建议。17时50分,五兵团突击部队战士,在东起海口洲五股头、西抵望江沟口,分乘由船工水手驾驶的300余艘木帆船,冒弹雨,顶风浪,强渡长江。约一小时后,突击部队136团、139团,突破敌陆、海、空军联合设防的长江防线,强渡长江天险,胜利登陆。

图八:渡江烈士墓

五兵团司令部驻洪家铺时间虽短,但给当地群众的印象很深,特别是杨勇司令员,群众称赞为可敬可爱的将军。五兵团司令部的首长十分关心支持渡江大军支前站工作,渡江工作模范分一二三等奖章颁发,还颁发了水上英雄、战斗英雄、翻坝英雄等奖章,充分反映当时十六军作为渡江突击部队,各部所担负不同战斗任务,有后勤补给,有渡江辅助,有抢滩登陆,有江面攻击等。

图九:渡江战役军功章(网络图)

在渡江战役中,就牺牲了一批战斗员,《安庆市志》介绍,1949年3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十一军先头部队自桐城南下,从集贤关、海口洲、广济圩3路围安庆。3月27日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从安庆迁往芜湖,后又至屯溪。

图十:渡江战役革命烈士墓

  1949年3月30日,第二野战军炮兵在安庆以东江面击沉国民党军舰1艘,击伤2艘。3月下旬安庆市军管会在怀宁县总铺成立,4月6日,二野三兵团第十军二十九师进驻安庆外围,接替十一军的围城任务。

图十一:渡江烈士墓保护牌

4月20日,解放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在午公坝一带集结,准备渡江,解放安庆任务交由第十军二十八师负责。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图十二:渡江烈士墓保护

  1949年4月21日,随解放军渡江,马吉荣、丁宪良在战斗中牺牲。二野五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回民支前队“伊斯兰的英雄”锦旗。4月21日,解放军三十一师凌晨在鸭儿沟一带成功渡江。国民党军一七四师等部南撤。4月23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及地方党政军机关入城,安庆解放。

图十三:渡江战役图片

在渡江战役中,有五名牺牲的指战员在,葬于安庆市怀宁县洪家铺一处山丘间。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已经修建墓地,现成为一处爱国教育基地。

图十四:渡江烈士墓碑

(本篇完)

2017-08-28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龙山宫,花亭湖畔宗教圣地,梵音缭绕、观湖静坐

岔路村龙山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的龙山宫,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文化遗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花亭湖上明星小岛

龙山宫位于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花山嘴上。现存“龙山宫柱础石”等物,记载该宫于可能建于明朝或清朝早期。

图二:观音阁龙山宫寺庙

历史上,太湖县道教曾发达一时。龙山宫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现建有大小几间殿舍。历史上,想必龙山宫修行的人也不少。

图三:新建的观音阁大殿

如今的龙山宫建有几个大殿,硬山顶建筑。正脊灰批,中部平直,两端饰夔纹。龙山宫梁架结构古朴,石柱础上由圆形砖柱筑高半米后,再承接圆木柱,柱顶上施用汉代流行而后代罕见的圆栌斗。

图四:睡莲

岔路龙山宫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世变,却在清朝晚期迎来自己毁灭的一日。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将此宫烧毁,现仅存极少部分遗物散落在宫内的一角。

图五:龙山宫大殿

龙山宫里还保留下来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物质,有一对古朴大方的明代石质柱础,物品虽少,却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生动的工艺。

图六:龙山宫地藏佛殿碑石

至于现在龙山宫里供奉的神灵,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祭祀人物。问过当地百姓龙山宫来历,有人讲起龙山宫又名龙山妈祖宫,原建筑在晋熙镇群山间,因六七十年代修建水库,后移迁于此。

图七:龙山宫观音阁

据村民介绍,龙山为妈祖林娘娘祖居地。龙山宫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清朝中期重建;清朝咸丰年间被毁。整座建筑由正殿、观音殿、两厢耳房等组成。

图八:龙山宫内的玉兔

民间传说,该宫妈祖神像与湄洲妈祖的神像则供奉在龙山宫,距今已有数年历史。这与安庆宿松县的小孤山妈祖庙有些相似。

图九:龙山宫后殿

龙山宫柱础石,初判断为明朝或者清朝早期的石础风格,虽没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更谈不上艺术科学价值,但它却印证了道教在安庆地区的发展,是研究清朝建筑的实物资料。

图十:龙山宫建于岔路村的一处小山脊上

太湖县历史上曾名晋熙县,县治一直在该镇,因县名而得名。“晋熙”喻光明兴旺之义。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西汉为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

图十一:龙山宫地藏殿

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朝开皇初属晋熙县(开皇18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几度变更,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

图十二:龙山宫观音阁大悲咒殿碑石

晋熙镇历史上曾名城厢镇、震宇镇、新治镇、城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始称晋熙镇,民国三十三年以后几度调整改称。建国后,1949年12月复称晋熙镇至1955年底。1992年撤区并乡,撤销城关镇、岔路乡,另划入刘羊乡汪洋村合并设置晋熙镇。2004年6月,原刘羊乡大部地区和城西乡、李杜乡、罗溪乡小部地区并入晋熙镇,遂成现在建制。

图十三:龙山宫后殿

晋熙镇区位优越。东望天柱山,西应庐山,南眺长江,北倚大别山,怀拥花亭湖,集繁华的县城、宁静的乡村为一身,曾在历史上连接安庆府到湖北重要通道,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

图十四:龙山宫

如今,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龙山宫建于花亭湖入口的岔路村花山嘴,1958年动工修建花凉亭水库离此不远,1976年工程结束后,原库区里群山间的一些基础设施也陆续迁到山间。1986年更名为“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水面一百平方公里,湖水清澈,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起伏。

图十五:龙山宫柱础石遗存

(本篇完)

2017-08-29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点评!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08: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涧古株树,张氏享堂镇风水古树,数百年枝繁叶茂

万涧古株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3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特色,绝不拘泥于肤浅,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的一株明朝初期至中期由张氏先祖种植的古株树。

图一: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

这株名为古株树的古树,实际是一株古老苍劲的有着几百年株树,经过五百多年的成长,这棵古株树树芯已经裂开,已然伤痕累累。

图二:万涧古株树

  据此地张氏后人讲,这株古株树,是张氏享堂一侧造风水而种植的,原有五六株,后来分别由于人为和自然灾害,仅剩下这一株。目前,有关这株古树有学者认为仅有175年。

图三:远望万涧古株树

话说元朝末、明朝初期,张氏从江西的瓦屑坝远迁到皖西南,他们选择一地落脚之后,便不停的向安庆各地迁徙。终于有一天,他们选择了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繁衍生息。

图四:万涧古株树与人形成对比

  这株古树虽没有五百余年的长相,却有着五百余年的历史。张氏先祖自明朝来到安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直以种植树木来解救了多少人的苦痛与磨难,他们忘不了先祖们被驱赶的历史,舔舐自己的伤口与创痛,以它伟岸而纠结的身躯,坚硬而沧桑的树皮,可以感受到它的隐忍与坚毅,感受悲天悯人与超然尘世。

图五:万涧古株树

抬头仰望这株有着二种完全不同年份说法的古株树,心中有的只是一种心酸与景仰。这棵古株树近在万涧这片土地上坚强的生成,面对这棵株树,当地百姓常常在树下默默的祈祷。

图六:万涧古株树应该是清朝培植

株树,又叫满山香、豹骨风,属杜鹃花科、白珠树属。叶互生,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蒴果浆果状,扁球形,深紫色。播种繁殖,产中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地,菲律宾也有。

图七:远远望去的万涧古株树

万涧村位于天柱山一角,有着上千年的人类发展历史。自明朝开始,不断的外乡人远迁至此,源远流长。万涧村位于天柱山的北部,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

图八:万涧张氏享堂碑与清朝官宦人家

万涧村实际就是一片狭长的山谷,东西最大宽度四公里多,南北最大长度五公里,总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四周群众环抱,中间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区地貌。

图九:万涧古株树保护牌

星移斗转、事物变迁,张氏先祖氏历经几番起落、几番兴衰的顺逆时景,子孙后裔为求生计、谋前程、避世乱诸因而离祖居外迁他乡甚多,迁至今日跨数百年,张氏子孙常来这里寻根问祖。

图十:万涧古株树

万涧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蛐石沟,流经村林场、李河至下涧与上涧河汇合于小双河口,统经代湾汇入龙潭河。河道总长七公里。

图十一:古株树已经开裂

万涧村境内气候宜人,是全村竹木、山货、土杂产品的集散地,位于全村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是全村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图十二:清朝裹脚妇女像与万涧古株树

作为正在开发旅游资源的万涧来说,背靠天柱山后山主景区景点全部座落在万涧境内,青龙背、天狮峰、回音台、大天门、叠翠亭、蜒蚰石、千丈崖、观音洞、花戏楼、杨老屋古民居、关门井及万亩竹海、百丈瀑布等自然景点,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图十三:万涧古株树

古树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见证,并有很高的生态、科学及观赏价值,被称为“绿色活化石”。像卒子今天介绍的这株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已经非常稀有,希望大家一起为安庆地区的古树名木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图十四:万涧古株树

(本篇完)

2017-08-30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评论。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0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华宋家老屋,宋氏从河南商丘迁居皖西南建起老屋,风格独特

建华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特色,绝不拘泥于肤浅,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建华村的一栋始建于明朝中期,清朝重建的宋家老屋。

图一:建华村(现属茶庄村)四面环山小盆地

在通往天柱山风景区的途中,有一处名为宋家大板桥的地方,其位置就在新修建的大桥不远,过去是一座木质的大板桥,宋家修建,那么宋家是什么来历?卒子来到天柱山镇建华村的宋家老屋一探究竟。

图二:从高处看宋家老屋

建华村现在已经并入茶庄村,在一片开阔的农田旁,一栋清朝建筑风格的百年老屋呈现在眼前。几位当地的村民走向卒子,在他们的指引下,卒子渐渐通过这栋老屋了解它的前世今。

图三:宋家老屋石阶

宋家老屋门前,有两扇木制雕花门,可同时打开,也可单独打开。门轴在推启时发出“吱呀”的响声。在青砖砌成的斗墙之上,屋脊的砖雕石刻仰望天空。

图四:宋家老屋门厅

走进里屋前厅,这一个典型的清朝明三进的老屋。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两边有众多的厢房,有区别安庆地区徽派风格的大型家族式古建筑,村民指着清朝的穿斗式梁架结构,青砖斗墙、硬山式屋顶、小黑瓦屋,但没有马头墙。

图五:宋家老屋位置

宋家老屋没有马头墙,有可能是倒塌了,但正脊两端有脊头,起翘自然;老屋门厅外的清朝木板还雕刻有圆形图案,室内柱子间为木板壁或木板门,形制规范,后门穿有木杠,比门栓牢靠结实。

图六:宋家老屋门厅砖雕与石雕及厢房天井

正厅堂宽四米余、进深八米余,同时可摆四张方桌吃饭,左右各两间偏房,偏房现已基本倒塌。十多年前卒子初到此地时,还记得高高的马头墙,现在已经不存了。

图七:宋家老屋有特色的物品局部

  宋氏明朝末期从河南商丘迁居皖西南,再迁入潜山天柱山一带,算起来应该有四百余年,明朝末期开始建有宋家老屋,清朝重建现在规模的老屋。祖上应该是从事贩运的商人,把货品通过潜山古道送到安庆府交易,用赚来的钱盖起这栋青砖大瓦房,那时是相当风光的。

图八:宋家老屋正厅

卒子站在村高处远眺,一个风格与其他民居迥异的残存古建筑群呈现在眼前,但大部分房屋已失去了原来的风貌,被改建的居多。这些老房子统称宋家老屋,集中了明末清朝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徽派的建筑风格的特点,历经近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屋在一次次遭到破坏,经过维修之后能够保存完好,也是宋氏后裔对老宅割舍不下的情结,除了沉淀的生活记忆,还有对祖辈的怀念。

图九:宋家老屋青砖、麻石、石门框

宋家老屋坐南朝北,门前是一块盆地型的山冲。宋家老屋门朝北,离门十米,有一道高约数米的大坎,宋家老屋大门两边各有一个角门,可见在清朝时,官和民的房子在设计和装饰等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宋家老屋是清朝官商建造的住宅。宋氏先祖请风水先生选中了天柱山建华这块四面环山、一块盆地的地方安家。据村里人介绍老屋始建于明朝,清朝重建,历时数年。

图十:宋家老屋厢房均倒塌

这栋清朝宋家老屋,传至今日已经二十余代人,从总体结构看,这片房子呈长方形,占地面积有几百平方米。从大门到里间共三进,中有有个很大的天井,村民介绍曾经清朝有位皇帝到过这个天井,具体哪位皇帝,又无从知晓。

图十一:宋家老屋正堂

宋家老屋门厅宽阔、威武、讲究、气派。门口是巨大的石阶,踏上石阶,往屋里走,要先经过一道木门槛,一道刻着花纹的青石门槛,进入厅堂。这栋建筑与安庆地区其它清朝古建筑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门厅上,门厅并没有石门鼓等物。

图十二:宋家老屋斗拱与木柱

而区别在门框上方各有二个圆形的雕刻,卒子猜想或许是供过年节时挂灯笼用。朝上看还有木梁,梁上隐约可见木雕图,村民说是清朝时期画上去的。

图十三:宋家老屋木窗

难得一见的宋家老屋房檐下还有彩绘,是一个个的万字型图或寿字图,村民介绍说画的是原来粉底彩绘。据说,正中大门上有一块牌匾、门口有一对石狮子,文革其间不知去向。

图十四:宋家老屋木门槛

走进后堂,两边各两间耳房,都是杉木做的;木窗都是百年的干料。两边是左右厢房;四面是镂花的窗子,浮雕的门,都显示着主人的官商身份和富贵。

图十五:宋家老屋后进

依然是宋家老屋门楼,除两侧砖刻之后,居中是“耕读传家”四个砖雕大字,下面是四朵花样砖雕。百年来,天柱山奇秀的风光、山水胜景,吸引封建社会各界很多人士,他们不仅登临游览、留连忘返,这栋宋家老屋就是天柱山文物古迹之一,百年来这些文物胜迹不是毁于兵火,就是失修废弃。

图十六:宋家老屋先祖牌位

宋家老屋不远有座寺庙叫及第庵,及第庵掩隐在茂林修竹之中,俗名七里庵,实为及第庵,由安庆副总兵金抱一于康熙三年捐资修建。金抱一,銮仪卫人,是清初的武状元,民间有传说金抱一乘船进京赶考,船行江中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忽有鹦鹉飞至船上,连声叫着“雷打金抱一、雷打金抱一”,船上的人知道金抱一在船上,一听雷打金抱一,同船人岂不一起被打,于是一起起哄逼金抱一下船,金抱一当时仅一介书生,见此情况,认为天命难违,该由一人承担,只好跳进江中,泅回江岸。谁料那船行至江中,船底出了漏洞,不长时间便沉入江心,全船人无一生还。信佛的金抱一顿时醒悟过来,连连叩拜,并许下大愿,此去京考得中,定建一座庵堂,一报苍天、二祀落水之人。皇天不负苦心人,金抱一校场神武,殿试春风、钦定武状元,授职安庆副总兵,他不忘江边宏愿,亲选庵址捐资购置山田,修建这座庵堂,并亲题门额:斯地胡为名及第,选官选佛悟固然;及乎及第真空后,天上人间月一圆。

图十七: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背后就是吴家宕,穿过赵公岭,即进入吴宕盆地,吴宕是吴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末清初,吴姓祖辈挑着一担箩筐来这里砍柴烧炭,见这里风水特好,落脚谋生、繁衍子孙。吴宕环境秀美,风物宜人,游人自野寨南大门进山,心目中是奔天柱山而来,但一路山重水复,翠岗环绕,北面群山中开一缝,天柱、飞来峰峦相嵌在中间,与近景村庄、中景佛子岭组成一幅天然立轴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宋氏先祖也与吴宕的吴氏联姻,成为亲家。

图十八:宋家老屋“耕读传家”砖雕

(本篇完)

2017-08-31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评论。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8: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文官石翁仲,四百余年风吹日晒,线条流畅栩栩动生

明朝文官石翁仲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望江县某地的明朝文官石翁仲。

图一:望江县某地(为防止不法份子盗窃)

卒子于今年春节期间走访发现,望江明朝官员墓早已不存,现留存仅石像生几尊和村民家里的石赑屃,还有被当志桥的石牌坊立柱。

图二:明朝文官石翁仲不同位置拍摄图

在某乡镇某村的民房之中,有一尊两米左右的全身明朝文官石翁仲,卒子推测为望江本地的官员墓前的石像生,来显示墓主身份地位,在明朝时较为常见,却很显眼。

图三:明朝文官

该明朝文官石翁仲身着明朝官服,头戴官帽,一手执上朝用的笏板,双目闭合,胡须飘逸,另一手持衣襟,袖子的皱褶显得自然真实。

图四:明朝文官石翁仲正面像

该墓现已不存,但不知道是哪位高官的墓葬。但像这样的文物保护的石像生旁边的杂物之中,周围种满了蔬菜和生活垃圾,实在有辱先祖。

图五:明朝文官像

这座明朝文官石翁仲石雕人像高大宏伟,线条流畅圆熟,形体严谨,是江南省明代墓葬石雕的代表作。附近一位居民说,望江县文管所之前将这些石像生用车运到县文物管理所,只因当天打雷,吓得文管所把文物又运回来,可见其迷信得不一般轻。

图六:明朝文官石翁仲

以前卒子曾介绍离明朝文官石翁仲不远,还有一座高大的石马和石羊等石像生在那里,应该也是此墓之前所用。从网上资料查询,明朝官员墓前的石翁仲分武将和文官区别,武将墓前石像一般“石翁仲”持剑,而安庆市望江县此明朝石翁仲应该是文官。

图七:石翁仲

“石翁仲”,指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人像。“石翁仲”,也有人叫“石像生”。“石翁仲”与“石像生”有一定区别,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雕人物、禽兽等,统称石像生,但只有石雕人物才能称为“石翁仲”。

图八:明朝文官像

《明史.礼志十四》碑碣篇记载了洪武五年重定文武大臣坟茔之制,“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三品、四品无石人,五品无石虎,六品以下无……”,安庆望江明朝文官墓的规制与其官职等级相符。原墓前冲天式牌坊的存在。应该当属明朝一、二品文官。

图九:明朝文官石翁仲

那么这些石像生象征什么?原来,每一件石像生都有着它的寓意:狮子凶猛,吼声震天,群兽闻声,无不惊恐,是势力强大的象征;大象驯服,表示皇帝广有“顺民”可任意统治;骏马善跑,以此炫耀皇帝统治疆域的广阔,可任意驰骋;

图十:明朝武官像

文臣、武将是朝中文武百官的代表,象征皇帝拥有忠臣良将,善理国事,以此来显示皇朝的巩固……气势恢宏的石像生表现出新生王朝的朝气蓬勃和不可战胜的气势。

图十一:它地明朝武官石翁仲

倒地的文官“石翁仲”,如果能够重新立起来,一定是高大的古代文官精美的石刻雕塑,会使你肃然起敬,惊叹古时候的工匠技艺高超。明朝文官“石翁仲”,经过了几百年风雨磨蚀的石人。它们大多是“圆雕”手法,原本应眉眼清晰,四肢明辨,姿态万千的。随着岁月的增长,开始面容身貌不清了,难怪有人说它是“磨制出来的”!

图十二:它地明朝文官石翁仲与安庆望江石翁仲对比

(本篇完)

2017-09-01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评论!感谢您加入《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粉丝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0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鹿狮张启南墓,张氏迁到皖西南之后,人才辈出,衡臣仅是其一

鹿狮张启南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钱铺乡鹿狮村一处牛型地的张启南墓。

图一:从鹿狮村能够看到枞阳一带

张氏于元末明朝初时,从江西瓦屑坝迁到安徽省安庆府桐城邑,之后张氏在整个安庆地区主要分布在太湖县、怀宁县、望江县、至后来的枞阳县等,又从安庆地区迁居到贵池县、青阳县,宣城等地,之后又迁往陕西。

图二:中远距离看张启南墓型

据说清朝早期迀到有陕西安康各县,主要是平利地区,还有商洛各县,山阳、商南、洛南、镇安、丹风、榨水。再迁至江西浮梁、浙江安吉、临安、富阳地区。古时称上海秀水县凤凰街。

图三:近距离看张启南墓

张氏从安庆地区迁到安徽的来安县、宣城一带,又迁到江苏南京,等各地宗亲。这个时期基本上是清朝康熙致乾隆时期迁过去的。今天卒子介绍的为审家滩张氏,祠堂在审家滩,今新渡柏年村,主要分布于新渡、双港人形河沿岸及范岗一带。堂号孝友堂。为什么审家滩的张氏死后要迁葬在钱铺,这就是一个迷了。

图四:张启南墓背靠龙王尖

桐枞张氏,也即桐城张氏,为安庆桐城县(今为桐城、枞阳等区域)境内各支张氏统称。大致包括宰相张氏、戴冲连城张氏(戴冲、官桥、双河及连城等四股张氏)、拔茅张氏以及鳌山、白杨、云天、枫树、练潭、横峰、鲁谼、南湾、姥山、葛里、长岭、审家滩、黄甲、金神等多支张氏。

图五:张启南墓与安庆地区其它张氏先祖墓基本相同

今天卒子介绍的这位清朝乾隆元年(1936年)的张启南夫妻墓。张启南,没有具体记载,但从其墓碑上,子女众多,墓的规格很高,应该是“审家滩”张氏,从“审家滩”张氏宗谱看“大克从尚启,继世允昌荣,福增心自正,定得庆光宗……”应该是第五代。

图六:张启南墓碑局部

桐枞张(清河张)家自明初迁入安庆之后,一直名人辈出。其中最为出名莫过父子宰相,一般也称作宰相张。衡臣,衡臣,衡臣,这位身居高位的安庆人,带领着整个桐城派走向清王朝的顶点。

图八:安庆地区张廷玉(衡臣)为张氏杰出人物代表

之前,卒子曾介绍拔茅张,祠堂在南乡会宫拔茅山,桐城这边主要分布在孔城红庙附近,如红庙、十五里坊一带。堂号公茂堂。另外还有戴冲张氏,祠堂在南乡官桥,堂名锡类堂,分三股,戴冲、官桥、双河,与连城配成四大股。鳌山张,祠堂在东乡金社乡鳌头山,桐城这边主要分布在孔城、高桥一带。白杨张,一世祖居东乡白杨里,现主要分布于桐城城区附近及枞阳白湖乡一带。堂号树德堂。云天张,即新渡云天畈张氏,祠堂在徐河张墩,主要分布新渡徐河一带。

图九:龙王尖一带

除了这些,安庆地区还有黄甲张氏,主要分布于黄甲山区黄铺、杨树等地。金神张,主要分布于金神。敦本堂,世居双港张寨。含山张,祠堂在雨坛含山口,分布于菜子湖沿岸雨坛、嬉子湖等地。枫树张,祠堂在双港枫树窑,主要分布双港一带。练潭张,祠堂在双港练潭,主要分布双港练潭一带。横峰张,祠堂在双港横山之下,主要分布双港一带。堂号笃亲堂。鲁山张,氏祠堂在吕亭鲁谼,主要分布在吕亭。堂号二铭堂。南湾张,祠堂在南湾保,今孔城姚岗集一带,主要分布于孔城北部、唐湾八一村。堂号一本堂。姥山张,即罗岭张氏,分布罗岭一带。堂号植根堂。葛里张氏,主要分布西乡陶冲一带。堂号书鉴堂。长岭张氏 ,祠堂在唐湾百丈崖,主要分布唐湾长岭村一带。堂号孝友堂。

图十:张启南墓碑记载大清乾隆元年

桐城张氏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如张淳,字希古,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历永康知县、建宁知府、浙江副使、陕西布政使。知永康时,诉讼者数千人,他日夜查阅案牍,判决如流,吏民惊服,称其为“张一包”,意谓敏断公正如包拯。将离任,有一年逾百岁的老妪在家求见,淳轻骑往,老妪说:“百年来无好官如公者,老婢有自缫丝一缕藏之久矣,愿公缝裳以为公寿。”时人传为佳话。

图十一:张启南墓碑记载其子多达十个以上

  张秉文(卒子曾介绍过)字含义,号钟阳,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初授归安知县,迁户部郎中,再为福建建宁兵巡道,晋广东按察使,继迁右布政使,调山东左布政使。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围济南,张秉文与巡按御史宋学朱、副使周之训等,分门死守,昼夜不解甲。十二年正月二日城破,秉文披甲巷战而亡。妻方孟式亦投大明湖而死。张秉贞,字元之,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户部郎中,迁饷司,任蕲黄江防道,升顺广道,又升浙江巡抚。清顺治二年(1645),补礼部仪制司郎中,升通政参议、兵部左侍郎,除刑部尚书,升兵部尚书。

图十二:张启南墓与张氏家谱局部

桐城张氏六代翰林,为安庆地区杰出人才的代表。张英、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张廷豫、张若潭、张若霭、张若澄、张若需、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等等等等。

图十三:张启南墓

(本篇完)

2017-09-04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评论!欢迎您加入粉丝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乡镇杨桥,鹿山村半山麻石老屋残件诉说昔日繁华,山可摘芝

鹿山半山老屋麻石残件

——安庆古石刻残件系列

第13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一处半山老屋遗址。

图一:杨桥镇鹿山村

从鹿山村走到龙泉寺的半途中,有一座建于何时又毁于何时的老屋,现在唯有几个麻石残件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鹿山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中部,山林近万亩、耕地二千亩。是个古老的村庄,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富庶的村庄。

图二:杨桥镇鹿山村半山龙泉寺下院

在龙泉寺半山有一座池塘,池塘埂上建有一座小庙,小庙的周边散落着麻石的老屋构件,有村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麻石构件多半被拉走,运到下山不知如处了。

图三:绿叶

现存的麻石石构件,有一雕花石门墩高约六十公分,长约一米,还有二处圆形的石构件,应该也是过去碾压食物的石构件。

图四:杨桥镇鹿山村半山巨石

卒子猜想,这麻石构件应该是老屋所剩余的构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不知何时轰然倒下,石块瓦砾、土砖木梁散落一地,后又被建起半山那座小庙。

图五:蝗虫

鹿山的龙泉寺是大龙山远近闻名的寺庙之一。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当时大龙山有名的佛教胜地。古时寺内有僧人多人、香火旺盛。光阴荏苒,龙泉寺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安静下来,寺庙现在来了东北的居士。

图六:“山摘紫芝”

鹿山村是一个古村落,半山水塘边放置的两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却原来是碾压食物的大磨盘,看样子是清朝年间留下的,现在有百多年历史了,可能是文物。有兴趣的朋友去半山水塘边,会看到麻石身一面雕刻了花纹。

图七: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有点不可思议的是,在半山新建的茅房一角,居然发现疑似旗杆夹的半截夹杆,这可能是原老屋门堂留下的。从这些麻石板看,应该是比较粗糙的旗杆夹石板,另一块已不知去向。

图八:半山石构件被当成台板

夹石板前端都有二个圆孔,这就是过去穿木榫用的。此外,离龙泉寺不远,座子发现了寺里很多的石柱础,应该不是寺庙里的东西。卒子猜想会不会也是老屋内的东西,后被搬到寺庙里了。

图九: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在通往龙泉寺的半山间,有一块巨石,上面有写有四个大字“山摘紫芝”,经查出自北齐作家颜之推的《古意》诗之一:“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绿芷。”真是一处人间美景地。

图十:旗杆夹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图十一:半山石构件

老屋已不复存在,剩下几块麻石构件渐渐诉说昔日的繁华,古建筑古民居,有不珍贵的古建筑古民居构件。这些历史悠久、工艺水平较高的文物,又将渐渐消失在历史中。

图十二:杨桥镇鹿山村半山石构件

老屋被毁以后,这些老屋的遗存石构件村民大概感觉没有什么价值,就把它们散放在池塘埂边和水渠做桥板,虽然如今的老屋已成了一片废墟,但从这些散落在地上的文物,可想当年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规模。

图十三:杨桥镇鹿山村半山龙泉寺下院

如今,在安庆众多的农村地区,像这些已经毁坏的老屋,渐渐变成了铺满碎石瓦砾的荒地。没有把历史文物保护当成一回事的都拆了,太可惜了。安庆正在争创什么文明城市,却远远不及历史文化名城一块金字招牌。

图十四:自制食物

这块被用做茅房的麻石旗杆夹板、还有安庆众多的门楼砖雕、石墩石础,不知道多少外地的收藏家正等着收购,安庆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博物馆或民间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散落在各地的文物收集起来,也是安庆文化的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安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艺术表演等为载体的特色安庆地方文化,加上这些各地的古石构件、传统民居、古驿道、古桥等遗迹遗存,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安庆地方文化。

图十五:杨桥镇鹿山村风景

(本篇完)

2017-09-05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加入《卒子走遍安庆》粉丝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敷书院,安徽第一所官办学堂,距今已有260年历史,教育为先

敬敷书院

——安庆教育系列

第13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迎江区菱湖办事处安庆师范大学内的一幢清朝建筑敬敷书院旧址。

图一:敬敷书院大门

敬敷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现存建筑东西长约七十余米,南北五十余米。南北两侧各筑讲堂五组,保存完好。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图二:敬敷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250年间在安庆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

图三:古时棚考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由巡抚李日捐款创建。原址在魁星楼旧址(现安庆一中内)。清朝乾隆初更名为敬敷书院,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

图四:航拍敬敷书院(东西向)

曾国藩主政安庆时期,于清朝同治初由移建孝肃路之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移建至菱湖南岸,即今旧址。

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

图五:敬敷书院各级文物保护牌

“敬敷”之词,语出《尚书》,意思为“恭敬地布施教化”。敬敷书院于1652年在安庆城内建成,1733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定名为敬敷书院。

图六:敬敷书院考棚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由此,兴办二百五十余年的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

图七:敬敷书院后花园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陶澍曾率属捐廉置新生洲(后改名崇文洲)官产一半为书院学田,岁课银八百两,为学生膏火费,又倡捐书籍。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为求是学堂,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并在百子桥另建新舍。

图八:敬敷书院布局

敬敷书院的六间考棚,有五千多平方米的清朝建筑群,设有门坊、长廊,考棚三进六栋,每栋考棚面阔六间,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山墙、青砖灰瓦、木格窗棂、前后庑廊。考棚内至今还保存有清朝光绪二十三年的考棚正梁、考卷、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的著作等。

图九:敬敷书院含航拍图

敬敷书院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已通过“院试”的秀才,为进取“乡试”、考举人而入院进修;另一类是“童试”及格者或“民间俊秀及官员子弟年十五以上已读孔孟四书者”,即有一定基础但还未中秀才的童生。

图十:科举制度

从清初到清末,在书院两百余年的办学中,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桐城派“三祖”中的刘大櫆和姚鼐、著名学者王宽吾、“江南大儒”汪宗沂等诸多著名学者担任过山长或主讲。这些大师学识丰富,德高望重。他们执著地秉守文化育人的“敬敷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精英,如国画大师黄宾虹、著名教育家房秩五等都是从敬敷书院走出的莘莘学子。

图十一:敬敷书院航拍图(南北向)

安徽近代第一所军事专科学校安徽武备学堂和陆军学堂、安徽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分科大学江淮大学、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等相继在安庆师范大学这块热地上办学。

图十二:敬敷书院走廊

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著名革命家徐锡麟,著名法学家光明甫,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数学大师何鲁,著名文史学者刘文典、杨亮功,著名经济学家陶因等曾在此担任校长;著名文学家郁达夫、苏雪林、朱湘、冯沅君、苏曼殊、许杰,桐城派末期大师姚永朴,著名学者陈望道,著名经学家周予同,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著名化学家丁绪贤等曾在此传道授业。虽然校名更迭,但是这些教育先贤无不秉承了文化育人的“敬敷”文脉。

图十三:敬敷书院考棚

敬敷书院具有的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经济、重视道德教育、引领社会风尚的诸多理念以及特有的人文品格、人格魅力、教学情怀和教学智慧,更是为“敬敷精神”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图十四:敬敷书院内设

(本篇完)

2017-09-06

欢迎您订阅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点击,并成为游记的一部分。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8-24 10:41
龙泉庵石塔,宋朝建庵清朝被毁,数百年历代祖师山中修行仅留塔身龙泉庵石塔残件——安庆石塔系列第1335篇图 ...

桃源湖与彩虹瀑,天柱山大峡谷游览圣地,风景迷人长寿之地

桃源湖与彩虹瀑

——安庆风光系列

第13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的桃源湖与彩虹瀑,希望大家喜欢。

图一:桃源湖与桃源湖铭牌

在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有一处风景区叫天柱山大峡谷,在天柱山大峡谷上游,翠竹掩映间,每当早春三月,红红的桃花翠绿的竹,相映成趣,好一幅世外桃源美景,这便是桃源湖。

图二:桃源湖是一处养生好去处

  据《潜山县志》记载:“茶庄西侧仙桃崖下有洞,洞旁遍生野桃,花开五色,桃可食,世称桃源洞。”东汉方士左慈炼丹,在此居住。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今安庆潜山)。东汉丹鼎派道教的道术系由他一脉相传,在公元190年至195年间,左慈隐身天柱山,精思炼丹之术,下至九井河畔,上至西关寨口,沿途都留有栖身炼丹的遗址。

图三:桃源湖湖面

  在桃源洞的前面有一个桃源湖,名称是因地名而来,旧时这一带盛产野桃,花开五色,俗称桃花源。桃园湖最美的景致要数天柱群峰倒影图,每当风平浪静,水面如镜,天柱峰峦倒影湖中,构成一幅山光水色的巨大画屏。

图四:桃源湖风光

  整个的桃源湖大坝,全长七十余米,高十余米,其工程由天柱山镇茶庄村为改善旅游环境而投资兴建的,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别处极少看见的美景彩虹瀑。每当太阳光照射在大坝的瀑布之上,在瀑布的水雾作用下,形成一道彩虹,这彩虹随着观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非常壮观。

图五:桃源湖边居住的八十多岁老人

  这里群山环抱,以天柱群峰为屏障。湖水澄碧、波光粼粼,曲折的山峦将整个湖面分隔成几个区域,使得整个湖区神龙见首不见尾,荡舟其间犹如进入水上迷宫,妙趣横生。

图六:桃源湖游乐设施

  天柱深山景区流水汇流过宋家板桥后,称九井河,全长约六公里,海拔悬差大,中途出现九次大跌坡,冲击成九个大井潭。珍珠井—九井之一,江家畈南。

图七:桃源湖依山畔湖

  天柱山大峡谷内小河较窄,井口岩石参差不齐,阻拦着激泻的河水,溅起银亮的水花,如珍珠闪烁。瀑长仅三四米,瀑下岩石如吊罐,口小底大,其深莫测。峡谷成东西走向,落差达百米以上,分三次跌落,形成上、中、下连续三道飞瀑,雪喷玉溅,谷震山颤,行人惊叹,鸟兽潜形。

图八:桃源湖风光迷人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尊称为“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晥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图九:桃源湖山水间

天柱山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天柱山大峡谷上下落差二百多米,石崖陡、水湍急,大小瀑布跌落成群,大瀑布腾空飞落、气势恢宏,小瀑布蜿蜒曲折、婀娜多姿,通天瀑落差百米,堪称华东一绝。

图十:桃源湖景区内的天柱倒影小景点

  峡谷上游是一个蓄水而成的大水库,名为桃源湖、这里枫林桃园、山野人家,风景如画。如荡舟桃源湖,令人心旷神怡;峡谷探险漂流,让您荡气回肠。天柱山大峡谷桃源湖就是一幅古朴天然的画图,这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无不透析着大自然神奇和绝世之功。置身谷中,一种原始的深邃和古远的苍茫迎面而来,让人恍惚在沧海桑田的无限遐想之中。

图十一:桃源湖景区的彩虹瀑小景点

天柱山大峡谷位于天柱山景区腹地。早在18亿年以前的中元古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历晋宁构造运动和扬子、华北两个板块聚合碰撞及超高压变质过程,在断层、节理和流水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景观。峡谷内飞瀑流泉与溪涧潭池珠联璧合,幽峡平湖与田园风光互为映衬,竹海枫林相映生辉,展现出一幅神奇秀丽的山水画卷。

图十二:彩虹瀑景观

山因水而妩媚,水因山而妖娆。处于青山翠竹环抱之中的桃源湖,在天柱群峰的映衬下,在桃园人家的守望中,呈现出一种美妙迷人的画境。桃源湖气象万千,妩媚怡人,天柱之雄奇,峡谷之秀色,尽收眼底。晨昏暮霭,扁舟唱晚。新雨过后,湖上雾霭蒸腾,宛如仙境。雨后初晴,阳光映照,碧水鎏金,远山近水如出浴仙子,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清新亮丽。

图十三:天柱倒影

彩虹瀑虽然是人工蓄水的拦水坝,却以缤纷与绚丽成就了瀑布的绝妙,这是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一处罕见的瀑布景观,美仑美奂,吸引了游人的驻足。天柱山大峡谷特殊的地质、独特的环境、灵异的气场,使人延年益寿,其所在地茶庄村是闻名遐迩的“长寿村”。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神奇的养生功法,吸引着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前来跋涉、探寻。

图十四:彩虹瀑

(本篇完)

2017-09-07

本文由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推荐,欢迎您的加入,欢迎您的浏览。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思岩,湘军占据此地设岗迎敌,如今风景优美成为驴友户外圣地

九思岩

——安庆风光系列

第13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余湾和眉山之间的大龙山九思岩,希望大家喜欢。

图一:九思岩

安庆位于皖鄂赣三省之界、江淮之间,其大龙山又是大别山余脉,绵延数百里。安庆府为皖中古城,背倚大龙山,离城二十余里,今天卒子介绍的九思岩,是一处海拔约三百余米的小山峰,位居整个大龙山一线的中段,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图二:九思岩位于大龙山中部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有着十年的对弈。九思岩也在此时呼之欲出。九思出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

图三:九思岩顶部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思义。”其意是,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

图四:九思岩局部

九思岩原名莲花峰,是大龙山中部主要山峰之一。其外为一座石岩山峰,海拔约三百余米。此山岩早有记载。在九思岩下,就是石塘湖,湖与长江相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虽然九思岩山虽不高,然突起于长江、白泽湖、石塘湖平原地带,有山有水,亦是安庆名山胜景。

图五:九思岩是游玩好去处

九思岩是安庆一处驴友攀爬和攀岩的圣地,九思岩顶能纵览整个杨桥一带。古人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唯我大龙山,胜景如斯,何必寻向浮名之所!或曰,佳境自在人心时,又何劳远行!

图六:九思岩一侧

正是因为九思岩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曾国荃领导的湘军与陈玉成领导的太平军在这片土地来回战斗十年。清军大将鲍超更是从安庆杨桥至罗岭、桐城一线和怀宁至宿松一线反复拉锯战斗,安庆大龙山九思岩这一处险要山头,距这二条生命线均只有三十余里路。

图七:九思岩下小山

九思岩方圆几里地,岩体交错相间。竹门唯碧萝、瞻天隔鸟道。此处实为大龙山一处风景优美之地,一峰背耸,真胜地也。游遍全国,也未必有几处能与之相并,龙山佳景,宛然在目。

图八:九思岩局部

九思岩风景绮丽,能够游览此处风光,还需要一身好体力。在九思岩上,被风化的巨石犹如一个个巨大的石像,能够坐在山岩,望尽安庆城,远眺大龙山,此情此景,真乃天然妙境也!

图九:九思岩是攀岩好去处

站在九思岩中,能够看到大龙山一处约几亩地的平坦幽谷,西面是气势磅礴的山峰,古时这里曾有人居住,名为饶家道。峰上东西排列巨石,南北成行各小峰,团聚嬉戏,城垣之中竹林葱郁、古木遮空,清泉绕流,景色深幽,风光奇秀,宛然世外桃源。

图十:九思岩局部

九思岩是安庆一处人间仙境,靓丽风景线,落差约十几米,美丽而壮观,上去以攀爬为主。有几处几乎是垂直的,而且山体基本上是以岩石为主,所以是个玩岩降的好地方。

图十一:九思岩顶

九思岩的巨石,如若登上顶部悟出人生的体会,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九思岩幽谷奇峡,五彩缤纷。九思岩群山起伏变化,相对高度悬殊。

图十二:九思岩另一侧

九思岩,是军事上控制安庆的北大门。在大龙山群山之间又是制高点,与附近的山峰互为犄角。依托这些山头,构筑起稳固的防线,成为历史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十三:九思岩岩体

清朝末期由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在清朝咸丰、同治时期面对太平军的军队。其核心领导以曾国藩、胡林翼等为领袖的军队。但在湘军主战安庆期间,“湘军”名号曾被广泛使用,这支队伍以各省举办团练起家,以助“攻剿”太平军。

图十四:九思岩局部

湘军最大的特点就是“兵为将有”,曾国藩把由朝廷直接控制、指挥的国家经兵制,改变成由地方督抚和将领直接控制的军队,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湘军形成了谁招募便服从谁的传统,各营独立,彼此不相统属,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湘军建军标准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图十五:九思岩与山下小山峰互成犄角之势

(本篇完)

2017-09-08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大家的转载。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抬箱石见证刘氏先祖在此创业,后裔立禁碑传颂,呕心沥血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

——安庆碑刻与自然风光系列

第13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卒子走遍安庆》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

图一:岳西县莲云乡

抬箱石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块较为独立的大石头,以很小的支撑面立在巨石上,远远望去,像一支大木箱立在石头上。

图二:清朝背井离乡的移民

抬箱石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古为潜山县后北乡,离潜山县城约五十余公里。

图三:优美的风景和圆润的石梯

抬箱石位于一个山坡的半坡边,旁边是一条有着数百年的古道。古道上下坡均有石块铺设的梯道,数百年间,古道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踩着光滑而圆润。

图四:抬箱石

抬箱石是一个标志,又是一个符号,这是一个家族风水的标志,古人认为这个抬箱石是大自然造化,是一处风水宝地。

图五:抬箱石的不同角度

刘氏先祖数百年前迁居此地,渐渐形成安庆地区的名门望族。

图六:抬箱石局部

在抬箱石不远,有一块立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禁碑,距今204年。

图七:抬箱石不远溪水

立碑无非是要让世人皆知、以期传之不朽。在安庆地区家族的发展历史上,碑刻是一座文化宝藏,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能为后人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历史的见证。

图八:抬箱石自然风光

这块禁碑四周为麻石砌成的碑框和碑盖。碑记由刘氏家族撰写,使用了魏碑体,详细记载了二百多年前,刘氏家族购置此地繁衍发展的过往。

图九:刘氏禁碑

刘氏禁碑,刻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标题为“彭城郡应斗公后裔的碑记”。该碑高约一米、宽约半米余,魏碑体阴刻,竖书约十多行,碑文数百字,字体端庄有力,字迹基本清晰,是清代碑刻中的上乘之作。

图十:禁碑正反面均刻有文字

清朝康乾时期,清廷渐渐推行的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恰时皖西南经过数百年的生息,人口渐渐稠密,此时清廷明朝初期的移民经验,在皖、鄂、赣等地区实行规模的组织,向北方地区移民。

图十一:安庆刘氏宗亲会长

清廷在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

图十二:碑立议禁

据《刘氏家谱》记载族人于乾隆初年迁居陕西,这些移民达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山区,经过勤劳耕作,逐渐站稳脚跟,再经过艰苦创业,取得较好发展。

图十三:刘氏在抬箱石置地

从刘氏禁碑以及卒子今后再次介绍迁陕安庆移民回乡安葬的墓碑,都可以印证。

图十四:禁碑阴刻文字

为记载这段历史,刘氏禁碑以应斗公先祖创业为绳,详细记载了人口迁徙,并在嘉庆年间立碑传颂。

图十五:抬箱石旁立禁碑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不远,就一座土地庙,是刘氏后人敬畏山神与土地神灵的小小庙宇。

图十六:对盗葬、砍伐树木等均为禁止

抬箱石与刘氏禁碑,虽然已经过去二百余年,从实物见证了安庆地区的先祖集体智慧,从碑文看,其中大部分记载“禁火烧山林、私砍竹木”等强制性规定,也是古时的道德准绳,对民间良风美俗的形成和净化社会风气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图十七:禁碑全文

(本篇完)

2017-09-11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感谢您的转载。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程氏宗祠,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背靠禅宗第一山,后裔遍布全球

司空程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卒子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秉承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坚持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程家寨的程氏宗祠。

图一: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一角

程氏宗祠位于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程家寨,这里是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下,程氏宗祠占地约三亩余,背后就是司空山。

图二:程氏宗祠正门

司空山青山隐隐,门前水塘碧波荡漾,其地名“仙人撒网”,据传风水极佳。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后因战乱毁于兵燹。

图三:程氏宗祠前

是一半圆形水塘

清朝道光年间,当地程儒宗邀集族人重建,重建时由程氏主事余伯考儒宗兄,襄事有维松、萃群、声扬、奇方诸兄。程氏举全族之力,用全族之人,无不争先恐后,同效建祠之力,终于建成如今规模的程氏宗祠。

图四: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气势宏大,开阔明朗。由三十二根大柱支撑起三重五进的宏伟结构,厅内壁画色泽鲜艳,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古香炉形似巨鼎,进门即见的大戏楼典雅精致。

图五:程氏宗祠抱鼓蝙蝠与梅花鹿指福禄之间

程氏宗祠仪门对联为“玉色金声,祥云瑞日;重黎聪哲,休父疏支。”上联典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颢兄弟的典故。

图六:程氏宗祠为全市文物瓮中保护单位

相传,程颢任雩县主簿时,当地谣传玉石佛像要放光,远近聚者众多。程颢对传谣的僧人说,我有公事,不能前往观看,你替我把佛首取来给我看看。从此,这佛首就不发光了,只是天上时有祥云瑞日出现。

图七:程氏宗祠匾额

下联典指程姓的祖先重黎、徐和休父的事典。享堂对联二幅,其一云:“爱物为心,一命于人亦有济;得民以道,千秋斯统不虚传”,系清代名臣林则徐撰程姓宗祠通用联;其二曰:“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师宗推北宋;皖江汇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焕西川”,也是程姓宗祠通用联。

图八:程氏宗祠简介

宗祠是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用以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的空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卒子之前已经介绍很多,今后将继续介绍安庆各个祠堂。

图九:程氏宗祠石门框与四周

司空程氏宗祠高大轩昂,建筑布局合理、严谨实用。三重五进,左右对称。上厅为享堂,供奉程氏祖先牌位,也是整座的最高点。

图十:程氏宗祠

从外向内,逐渐递高,加上两翼拱护,显示祖宗的尊严。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下厅戏台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正厅的屋顶除了天井以外,全部用木桷铺满,且厅内壁画精美,木雕技艺精湛,鸟兽栩栩如生。

图十一:程氏宗祠内部(网络图片)

驻足于程氏宗祠门外,你还会为其精湛的石雕艺术所吸引和钦佩。就在祠堂大门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由护栏、鼓座、石鼓组成的石雕,其正面为祥云、梅花鹿、蝙蝠,背面为鲤鱼跳龙门,这一对石雕中的梅斑、鱼鳞均清晰在目,可见当时工匠的技艺之高超,更包含祈望后人荣登金榜,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

图十二:程氏宗祠马头墙

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经近二百年,程氏宗祠无不记录着这座古祠和它的主人曾经的辉煌。

图十三:程氏宗祠背面

(本篇完)

2017-09-12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感谢您的转载。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1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卒子走遍安庆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行走、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走遍安庆;将以充沛的体力、顽强的耐力、坚韧的毅力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的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图一:安庆是革命烈士较多的地区之一
   北中镇明珠村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太湖县的西北角,由原花元村、河西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十九个村民组,近六百户,面积约十平方公里,明珠村是革命老区的山区村。图二:革命先烈纪念碑
    1931年10月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建立了北桐区苏维埃政权,政府设在吴氏宗祠,卒子曾介绍过。明珠村的主要特产有茶油、茶叶、茯苓,这里还有吴氏宗祠即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今天卒子介绍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图三:革命先烈纪念碑一侧
    玉珠革命烈士纪念碑与墓园位于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吴氏宗祠后面的山坡上,墓园座西朝东。整体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15平方米。图四:革命先烈王新华、祝向荣
    墓群内有革命战争期间牺牲的烈士韩普东、袁松云、吴令发、查元和及无名烈士共9座烈士墓,每个墓冢均立有碑记。1954年3月原玉珠乡政府筹资,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纪念碑,现属镇级管理。图五:革命先烈纪念碑
    在太湖县北中镇明珠村境内,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北中镇境内的岗家山地势险峻,难攻易守,是通往湖北英山和蕲春,以及安徽岳西三县的交通要道,因而成为当年红军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图六:革命先烈墓
   北中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红军赤卫队的故事太多了。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红军的故事。图七:革命先烈墓
(本篇完)
2017-09-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岭程家新屋,“伊川世第”石匾额高悬门楼,屋前神枫三百年被奉神树

严岭神枫与程家新屋

——安庆古树与老宅系列

第13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行走、独立视角、独立思考的特色走遍安庆;将以充沛的体力、顽强的耐力、坚韧的毅力走遍安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严岭村的一棵古枫树与程家新屋。

图一:严岭神枫

在严岭,村里都知道这里有一棵神枫,数百年来养在“深闺”,知者寥寥。

图二:严岭神枫为村民当成树神

卒子到访这里在村原村长的带领下见到这棵神枫。安庆枫树很多,现存百年以上的枫树也有很多,过去卒子曾介绍很多。枫树因枫取其脂可以为香而得名。

图三:严岭神枫长势良好

这是一棵程新古宅镇风水的古枫树,有近三百年的树龄,另一侧的枫树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砍伐了。

图四:严岭神枫被当成神树祭祀

这棵古枫林有十多米高,树径约一米。树上被村民祭祀用的红被面裹了一层又一层,上面还写着“神枫”二字夺目耀眼。

图五:程家新屋与门前的旗鼓

程家新屋门前,有四只石雕的旗鼓,古人科举之后,就能够立旗鼓树旗。

图六:程家新屋“伊川世第”与雕刻四花

据网上资料怀宁农村程立讲述,原来这幢古宅奉世祖程伊川为祖,所以匾额上有“伊川世第”四个字。

图七:砖雕四花还算是品相良好

程伊川,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图八:程家新屋马头墙与石柱础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

图九:程家新屋的木雕与石雕

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曾官至礼部尚书,当朝皇帝御笔题匾: “伊川世第、大夫恩泽”。

图十:程家新屋斗拱

古人以听涛寻枫为雅兴。因为枫树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又靠近水的地方。就在枫树不远处,有一幢建于近三百年前的老屋,才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精品古建筑之一。

图十一:程家新屋整体

程家新屋当然区别于建于此前的程家老屋,现程家老屋已不存。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程氏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当地百姓讲述此人当了知县。

图十二:程家新屋两侧厢房基本倒塌

程家新屋于2008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家新屋独特之处就是木雕、砖雕和石雕。

图十三:程家新屋两侧厢房遗址

程家新屋现存明三暗五进,有独特之处。旁边厢房几乎全部倒塌。

图十四:程家新屋青砖

程家新屋为安庆市怀宁县一处非常不错的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希望得到各级的保护和修缮。

图十五:程家新屋砖雕、石雕与木雕

据了解,程家新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一位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回乡兴修。

图十六:程家新屋“蹈和、履中”石刻

安庆地区,程氏为一大姓,卒子之前介绍过很多程氏建筑,位于怀宁县严岭的程家新屋从建至今已经280多年来,程姓已在此屋繁衍十多代子孙,从此走出的程姓后裔现有数百多人。

图十七:程家新屋原屋券门

程氏新屋是座真三进,假五进老建筑,外看青砖黛瓦和一侧的马头墙。

图十八:程家新屋门楼

程氏新屋内部结构繁复精巧,雕饰华丽,弄巷纵横,穿行方便。履中蹈和,成语,走路脚不要偏,做事要和为贵,做人要平和点。

图十九:程家新屋厅堂

天井和阶沿皆用整齐条石铺嵌,堂屋均由柱梁等木板构成。

图二十:程家新屋“伊川世第”石雕

程家新屋选址时很有讲究,据村里原村长介绍,程氏在怀宁的辈分一直较低,怀宁严岭程氏族人回安庆桐城返乡时,由于辈份太低,就算当了官也没有席坐。

图二十一:程家新屋门楼

严岭在浙江行府工作的官员当官回桐城时,据说当地人没有接待,还将乘坐的轿子打翻了,这样程氏回怀宁之后,就建下了此大屋。

图二十二:门楼立柱与古枫树

历经近三百年风风雨雨,程家新屋依然屹立。百年老屋,再绽新颜。

图二十三:程家新屋门楼

程氏新屋为硬山顶,马头山墙,墙头有保存较好的动物及草木浮雕,古朴而不失高贵,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屋檐翘角、精雕窗楣,无处不在地诠释着古屋昔日的繁华。

图二十四:程家新屋门楼立柱一侧

(本篇完)

2017-09-18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阅读,更多关注请点击粉丝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鲍冲湖叶界石刻,安庆府北面古驿道,依山畔水山场古时均为私有

鲍冲湖叶界石刻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的一处叶界石刻。

图一:鲍冲湖村宣传牌

鲍冲湖村是由过去的八步村与鲍冲村合并而来。八步村古称古驿十八步,位于大龙山的杨桥镇至花山一段,大龙山堪称全省范围最大的民间石刻馆。

图二:鲍冲湖依山畔湖

鲍冲湖村位于杨桥镇以北,与枞阳县毗邻。是由原来的八步村和鲍冲村合并而成。鲍冲湖中有座小岛,远看似青鲤浮游,给绚丽的湖光山色平添了多彩的一笔。

图三:鲍冲湖山场森林

鲍冲湖景区是杨桥旅游圣地,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如画,碧水甘甜,美不胜收。

图四:鲍冲湖花岗石叶界石刻

大龙山由周边若干个乡镇组成,每个乡镇有很多村落都建在大龙山周边,成为民间石刻最多的地方,大龙山被誉为“民间石刻之最”。

图五:鲍冲湖花岗石

大龙山大部分由花岗岩组成,大龙山上民间石刻丰富,它展现了安庆地方民间文史的重要资料。

图六:叶界石刻

每一幅石刻都有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感人,更重要的是它记载着安庆地方文化、历史、家族等重要信息。

图七:鲍冲湖花岗石巨石

为安庆地方研究家族、石雕、书法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安庆地区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图八:鲍冲湖风景

这些珍贵的石刻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图九:叶(繁体字)界(简化字)石刻

今天卒子介绍的叶界石刻,它位于鲍冲湖一处半山腰。山腰原有寺庙,此处叶界石刻主要是与寺庙的界线。叶字为繁体字,界为简化字两个字的石刻。

图十:放大叶界石刻字体

叶氏家族的山林,现记载不多。据原宜秀区胡老介绍,大龙山山场在解放前均属私有,在安庆府有权有势的家庭在大龙山也有山场。

图十一:鲍冲湖花岗石与叶界石刻

这处叶界石刻,镌刻在一处巨大的花岗岩的崖壁上。字体为阴刻,每字约巴掌大小,字体饱满。

图十二:叶界石刻

据石刻碑文记载,叶界石刻可能刻有清朝晚期至的民国期间,像这样的石刻,大龙山不计其数,目前卒子已经收集了约两百多处大龙山民间石刻,国内颇为罕见。

图十三:叶界石刻

石刻题材以丰富多彩,各个姓氏都有,各个家族也都有。这些石刻能够保存下来,是研究安庆地方文化历史重要物证。

图十四:鲍冲湖花岗石叶界石刻

(本篇完)

2017-09-19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您加入游记的一个组成部分。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2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口纱帽山朱旭录与朱曾若墓,碑文由侄婿进士胡氏题写,后裔发达

山口纱帽山朱旭录与朱曾若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首先祝贺由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广新局、安庆地方志办主办的安庆建城800周年图片展在安庆市美术馆展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纱帽山的一处康熙五十五年古墓。

图一:山口镇纱帽山

安庆市大观区山口镇原属怀宁县,称为山口乡,其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图二:朱氏康熙古墓

  山口镇内有七百余多年历史的府城隍庙、御葬、古井、古城墙遗址,还有“杀尽(汗)奸”石刻、清朝一品大员杨汝穀墓、“石门秋泛”、“雁叉鱼灯”、“柏子晴览”等景点、金岭寺、万佛洞等,过去卒子曾介绍很多。

图三:朱氏康熙古墓位置

  山口历史悠久,公元225年就出现在正史皇帝“本记”里,比怀宁县命名早185年,比安庆建城早1035年。唐宋时期,皖口两度成为怀宁县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挟皖河,濒长江,拥石门湖,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争夺战争。

图四:朱氏康熙古墓前的石望柱

  山口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纱帽山,山势奇特,今天卒子介绍的康熙五十五年古墓就位于半山间。中腹平缓开阔似坐毡,后背突兀象乌纱,左面山峰如双蟠龙,右面山岭若俩卧虎。登极远眺,如虹大江,烟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楼。

图五:朱氏康熙古墓与墓前的望柱

  石门湖水面辽阔,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少鸥翔集。“柏子晴岚”、“石门泛秋”、“雁汊渔灯”是怀宁县十二景的三景。独特的山水风光,令历代文人墨客迷恋往返。其中唐朝诗人李涉的《井栏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过皖口》、《至皖口》、《别皖口》,黄庭坚的《向皖口》、明刘基的《江行》、清方都镐的《石门秋泛》,均成为古诗精品。

图六: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山口纱帽山,山势奇特。中腹平缓开阔似坐毡,后背突兀象乌纱,左面山峰如双蟠龙,右面山岭若俩卧虎。位于半山腰间有一座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今三百余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二位朱氏先祖。

图七: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其中一位朱旭录,字云叟,后裔又称云公后裔。另一位朱曾若,字音章,后裔又称音公后裔。此二人为朱氏后裔修建,二人是兄弟还是父子,不详。据卒子猜测,此二人逝世至少几十年,据推测为清朝顺治以前,相关历史等待研究。

图八: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从碑文上看,由当时清朝朝廷一位自称愚侄婿门生胡**的进士,经查清朝从顺治至康熙五十五年间,可惜遗憾居然没有查到胡氏的进士相关资料。

图九: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山口出名人,原来宋代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仅宋代即有进士160名。北宋一朝,双井村出进士48名;历代有丞相2名,尚书16名,正一品官员3名,从一品1名,正二品5名,从二品4名;知名文学艺术家21名。宋代名臣徐禧布衣腾达,胸蟠甲兵,殉节永乐城,有“宋殒长城”之叹。

图十:朱氏康熙古墓碑文局部

(本篇完)

2017-09-20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转刊和加入粉丝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里仁宝山火山岩,形似锅盖倒扣于此,当地人称宝山

里仁宝山火山岩(待考)

——安庆风景地质系列

第13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里仁宝山火山岩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里仁村宝山村民组的一处疑似火山岩的地带,目前只是卒子猜测、待考,相关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

图一:里仁宝山火山岩(待考)

桐城青草镇属于大别山东部地区超高压变质杂岩带,有着其地质变形历史。

图二:里仁宝山火山岩局部

桐城市各乡镇地层,由磨子潭至晓天和县城至乌石埝深断裂分隔为三个自然区,分别称为北区、中区和东南区。前两者属大别山地层区,后者属扬子地层区安庆小区。

图三:里仁宝山火山岩颗粒

东南区地层分布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分布唐湾以北与舒城县交界处,岩性为黑云角闪片麻岩、二长片麻岩、浅粒岩。

图四:里仁宝山火山岩

分布于挂镇一带,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岩、页岩,厚一公里至二公里。

图五:卒子航拍里仁宝山火山岩一带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质带位于桐城的青草塥、新安渡、范家岗、姚岗等地,为紫红色中至巨厚层砂岩、砂砾岩,胶结不紧,厚二公里半至四公里半。

图六:里仁宝山火山岩局部

分布丘陵、平原低洼地区,为棕红色网状粘土,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等,厚大于近二十米。

图七:里仁宝山火山岩颗粒

桐城的岩石除各系地层大量沉积岩石外,还有火成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和东南部。

图八:里仁宝山火山岩

今天卒子介绍的宝山大概就属于喷出岩。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上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岩石就是侵入岩。岩浆由火山喷发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喷出岩。典型的喷出岩是玄武岩。

图九:里仁宝山老屋墙体

从桐城挂镇地区地质填图资料表明,超高压变质杂岩经历了四期变形事件,也许正是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演化模式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和年代学证据。

图十:里仁宝山

里仁村位于青草镇区西北部,大沙河北岸,由原蒋畈、里仁村合并而成,里仁村这处叫宝山的地方,远远望去,与平常的小山截然不同。

图十一:火山岩里很大的颗粒

宝山有着火山岩石的特点。可以猜想,亿万年前这里可能有一定规模的古火山喷发中心区,古火山形态保存良好,环形山脉、环状断裂、放射状断裂、塌陷火山洼地和复合穹丘等火山构造诸要素均清晰可见。

图十二:里仁宝山火山岩

里仁宝山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其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态典型,平面近似圆型,直径约一平方公里,地面形态为一边缘高、中间低的盆形凹地,属典型的塌陷火山洼地,岩相种类配套齐全,构造形迹清晰可见。

图十三:火山岩局部

由火山灰流形成的结凝灰岩层面上,常见到大片出露的不规则灰岩混合构造,显示了层状火山岩层面冷却收缩的特有遗迹,渐渐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图十四:卒子航拍、服务《今日头条》

(本篇完)

2017-09-21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支持,请加入卒粉行列。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1: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生飞旗寨,明朝末年大别山著名山寨,万箭齐发得名飞旗寨

长生飞旗寨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3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长生飞旗寨位于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是莲云乡与中关乡交接分界处,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飞旗寨一角

飞旗寨位于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海拔1046米,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明末士人修之以防流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飞旗寨有着悠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大别山闻名的七十二大寨中曾经有着崇高的地位。

图二:飞旗寨标识

据《清史稿列传二十七》记载,“土寇余尚鉴挟明宗室统锜和声桓余党据险为二十余寨,掠桐城、潜山、太湖诸县。日芃遣副将梁大用等督兵讨之,克皖涧寨,进围飞旗寨,断水道,分兵四路合击,拔之。又破桃围等寨,擒戮统锜、尚鉴,余大小和山等十八寨皆降。”

图三:飞旗寨风景

清史稿这段文字中记有皖涧寨、飞旗寨、桃围寨、大小和山寨,唯有进攻飞旗寨讲述了细节,可见飞旗寨的重要性。

图四:飞旗寨能看到周边数里情况

据台湾文献王葆心所著《蕲黄四十八寨纪事》记录,“二月初四日(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鲁监国四年)统锜奉為石城王,居飞旗寨,以镇中枢;规定法制,以永历正朔,铸造符印。各寨来谒,以次拜官,自部院、总镇、抚按、科道、监司、郡县皆备。于是,皖中英、霍之程元、萧时泰、侯应龙等,潜、太之陈汉山、吕孟、陈尽、汤时行等二十四寨皆归命,不附者以兵降之;太湖知县李世洽、霍山知县门毓英各婴城固守。七月,授故安庆知府傅梦弼部院职。故潜山典史傅谦之、故鄱阳从淮王起义诸生桂蟾、故公安贡生号义堂和尚者各受职,居皖涧寨,为飞旗外护;各名寨皆属焉。于是,统錡内抚有二十四寨,外联络蕲、黄四十八寨俱来归;更分兵置各寨,纠声桓党众以广声援。”王葆心所著的文字表明,明皇室后裔朱统锜据飞旗寨称石城王,先是皖属二十四寨归附,后蕲黄四十八寨归附,成为南明政权一支强大的抗清力量。

图五:飞旗寨

从《清史稿列传二十七》和《蕲黄四十八寨纪事》中可以看出,岳西的飞旗寨在明末清初时,是大别山闻名的七十二大寨的总寨。据了解,飞旗寨始建于1637年或更早的时间。

图六:飞旗寨风景

飞旗寨主峰海拔1064米,东南两面悬崖峭壁,西面襟接桃园寨,北面山峦绵延,可拾级而上。现存古寨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当时张献忠入境,安庆抚臣史可法“檄山中之豪,多筑寨自守”。山寨附近豪绅纠集明军残部据山抗衡,张献忠麾军攻寨,万箭齐发,射断山顶众多旗绳,随风飘扬,守军溃散。飞旗寨由此得名。

图七:飞旗寨怪石与水源

据潜山民国九年县志记载:“飞旗寨位于潜山北乡,遗迹尚存,海拔1046米,明末士人修之以防流寇。张献中曾三攻此寨,射断旗绳战旗飞落获胜,因此名飞旗寨。”从潜山县志中不能看出具体建寨时间,但可知是明末,用途是修之以防流寇,这里的流寇是指当时的农民起义军。

图八:飞旗寨是驴友的圣地

《明史记事本末》第75卷记载:崇祯九年“二月丙子,贼陷潜山。”又载:“十年正月丙午,老回回等趋桐城。”“闰四月,群盗盘踞江北,老回回等八营,谋避暑六安,乃散入潜山、太湖诸岭阴林樾以息马,时出抄掠。”“七月,以史可法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等处军务,时以寇患,故创设。”

图九:很多驴友常常去飞旗寨旅游

从《明史记事本末》的记载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军第一次到潜山是崇祯九年即1636年,后详细介绍了老回回部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进犯潜山等地一事。

图十:飞旗寨现存寨门

老回回,真名马守应,陕西绥德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1637年时张献忠、罗汝才在其麾下。因“寇患猖獗”,明朝廷专门任史可法为右佥都御史平寇。

图十一:飞旗寨风景

史可法上任后,“檄山中之豪,各筑寨自守,官府资以火器财物,屡有保安之功。”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有个特点,对贫民秋毫无犯,但对地主豪绅手段残忍,财物肯定被劫,有时甚至性命不保。史可法利用农民起义军打击地主豪绅的特点,要求地主豪绅出钱筑寨自守,官府资助部分火器财物,从民国时的潜山县志看,岳西的大部分山寨应该都是那时所建,建寨的形式是民建公助。

图十二:飞旗寨

据《石城王兵败飞旗寨》一文,查阅了飞旗寨下的储氏族谱《储氏四德堂族谱》,其中《志逵公传记》载:“志逵公……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寇窜天堂,山民结寨自卫。公驻飞旗寨,贼不敢犯。”也从民间文献角度印证了飞旗寨至少建于1637年。

图十三:飞旗寨顶峰看到四周

(本篇完)

2017-09-22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清静寺,江淮分水岭公界山脚清朝公界庵,已有百年历史
斑竹清静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斑竹清静寺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岳西县来榜镇公界山
安庆市岳西县境内三条山脉构成“大”字形山脊控制全县,连接千米以上山峰六十九座,千米以下五百米以上山峰六十六座。
图二:清静寺公界庵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多丛山脉”。这条山脉主要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
图三:清静寺四位图
据志书记载,来榜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结群而居,黄泥古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作佐证。三国时期,魏国曹操部将曾在马元村屯兵牧马,马元寨名因此而来。
图四:从清静寺一侧看整个寺庙
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榜眼在此结庐而居攻书,并演绎出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来榜便因故得名。明清时代,随着手工业的兴起,钟形山南面沿河建立了许多手工作坊、店铺,并逐渐成了来榜老街。明清以来,来榜古镇就是重要机构的驻地,因此古镇的驿站亦极为重要,每天都有快马疾驰,邮差投递。
图五:岳西县古时属潜山县
明清时期盐业归官府经营。在古镇的十字枢纽处,官府设有盐卡子衙门,专门管理来往盐业运输,因此来榜街以上地带称“衙头畈”。因为古镇的商业发达,在此又产生了护商团队。来榜商团,闻名数县。
图六:清静寺牌匾
斑竹村座落于来榜镇北部,东与公山村交界,南与来榜村接壤,西与和平乡毗邻,北与关河村相连,是由原斑竹和永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七平方公里。斑竹村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俗有“天堂九冲十三畈,抵不上上清斑竹畈”的美誉。自古以来,斑竹这块地方以养桑园、瓜蒌和茶叶闻名。
图七:来榜镇清静寺
佛教禅宗在岳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岳西的山山水水间有着浓浓的佛教禅宗氛围,时时洋溢着厚厚的佛教禅宗气息。岳西上空,俯瞰下望,许多山头又象狮子形状,并都在狮子头上建有寺庙,如司空山、妙道山、二祖山、四望山、公界山等都是这样。
图八:公界庵古石墩
明朝万历甲午(公元1594年)有临济法派传人真理、真叶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扩建庵堂殿宇僧房、斋舍四十余间;周围陡续建造了川心庵、雪山庵、来月庵、长岭庵、广慧庵、普济庵、洁云庵、慧穆庵、延寿庵、圹埂庵等十几座脚庵。
图九:公界庵遗址
斑竹清静寺原名公界庵,有清朝石墩数座,庵址位于公界山山脚的山峦中,这座寺庙建于清朝。公界庵,本乡土地灵。后毁。近年重建之后,改名清静寺,寺庙占地二百余平方米。
图十:清静寺大雄宝殿
(本篇完)
2017-09-27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步金粟庵石塔,塔边遗存两口古井一清一浊,奇特无比
八步金粟庵石塔与古井
——安庆石塔、古井系列
第13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八步金粟庵石塔与古井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原八步村,现八步村并入鲍冲湖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金粟庵巨石
鲍冲湖村由原八步村与鲍冲村合并而来。八步村,原是驿道十八步逐步演变而来,这里有着巨大花岗岩、有些叠竖成柱、有些伴依相抱。风景独特,是安庆的后花园。
图二:金粟庵石塔正面
鲍冲湖波光潋滟,湖中岛屿杂花生树,映山红灿如霞锦。在十八步古驿道,有一题联:“歇脚聊古今,十八步,胜地名区,却当两县通衢,多少游人都坐坐;清心有茶水,三五盏,生津解渴,只用几枚铜钞,往来过客试尝尝。”可见,当年是相当繁华和热闹了。
图三:金粟庵石塔侧面
前不久,闻“金粟庵”火炼佛大殿,便亲自探访,传说“金身经火炼,粟粥献心诚”,“百岁修心成活佛,一朝火炼是金身”。当年的金粟庵是鲍冲湖一带名气不小的寺庙。
图四:网图修行僧尼
大龙山特不类他山,优美幽清的自然原生态令人心旷神怡。鲍冲湖村原八步一带山峦两旁、奇石临立。在原八步村一侧的山腰处,金粟庵遗址依然存留于世。
图五:金粟庵石塔构件
在金粟庵遗址后山腰,有一座金粟庵师祖石塔,始建不详,从麻石风化面看,应该是清朝时期建立的石塔。
图六:金粟庵石塔葫芦顶
金粟庵石塔高约二米,原由弟子捐资兴建,形制为八角五层楼阁式麻石雕凿塔。
图七:金粟庵石塔
不知何时塔被毁,近现代又由村人将被毁石塔重新修建。遗憾的是,金粟庵石塔宝塔葫芦顶并没有被用,而使用了碎石拼装,就在石塔边不边,金粟庵石塔的葫芦顶就散落在地。
图八:金粟庵石塔
另有一块原金粟庵石塔石构件也散落在地,这是一块石塔圆窗石构件,但是在石塔重修过程,为何没有被安放到石塔内,不详。
图九:金粟庵石塔为麻石建筑
金粟庵石塔或为墓塔,始建年代不详。在石塔边,还有二个砖石叠加的石古井,一个清水、一个浊水。
图十:金粟庵石塔上的金牛
多少年前,金粟庵内修行的人或在这里洗漱或饮用。这古井与一边的水池,经历了百年风雨,却又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图十一:金粟庵石塔石构件
大龙山清秀,鲍冲湖村原八步村四面皆巍峦杰嶂,环布缭绕,面直小龙山,突兀正立。绵亘四境皆数里,千岩万壑,不可以形状名计。
图十二:金粟庵石塔葫芦顶
  古时,八步住户少,是连接枞阳与怀宁重要交通驿道,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常有野狼野猪出没。
图十三:金粟庵石塔圆窗石残件
鲍冲村与八步村四周皆山,山中巨岩,侧足而入,现遗留金粟庵石塔与古井。今犹存。
图十四:金粟庵石塔与古井
金粟庵,遗存有数百余平方米,一进一院。院后有坡,坡上伫立石塔。石塔与金粟庵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
图十五:金粟庵古井(清水井)
石塔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各地。自明清两朝开始,佛教逐渐产生了独特的类型石塔,有楼阁式石塔、密檐式石塔、覆钵式石塔、金刚宝座式石塔等较为常见的形式到无缝式石塔、宝箧印式石塔等奇异的形式不一而足,尤以楼阁式石塔为主流。
图十六:金粟庵古井(浊水池)
(本篇完)
2017-09-28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继续关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16: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蒋氏支祠,皖西南古建筑精华,红军在此召开重要会议,蒋氏支祠
河南蒋氏支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初看,有朋友会误认为今天卒子写的是河南省蒋氏支祠,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却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茅山乡河南村蒋氏支祠。
图一:蒋氏支祠位于皖西南群山之间
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以国名为氏。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
图二:蒋氏支祠“龟锦纹”及石鼓
蒋氏支祠六行堂坐落于五河镇(原茅山乡)小河南村,妙道山大峡谷出口处。该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占地四亩,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现旧址保存基本完好。
图三:蒋氏支祠门额与保护牌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蒋氏据考由明初由江西迁徙至此,现主要分布在该县五河镇、田头镇等地。蒋姓在安庆地区有祠堂数座,其中位于五河镇河南村的六行堂蒋氏支祠建于清道光年间,规制完整,保存完好,是徽派明清建筑遗留的精品。
图四:蒋氏支祠戏楼与先祖牌位
走进山环水绕的山间小镇五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六行堂外观上的别具一格尽收眼底。岳西的祠堂大多呈“回”字形结构,祠门与左右跨院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六行堂的祠门比左右跨院朝前多伸出一间,形成“凸”字形结构。这种独特的造型或许就寄予着蒋氏一族希望凸显于世的愿望。
图五:蒋氏支祠戏楼
1936年10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中共皖西特委书记何耀榜在茅山六行堂召开潜山、桐城、舒城、岳西、望江、霍山、罗田、黄麻、太湖、宿松等十县的县委和工会会议,宣布奉命成立中共皖鄂边特委,布置筹集粮款、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成立岳霍工委等六项任务。
图六:蒋氏支祠大门
河南村境内有县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九处,其中蒋氏支祠“六行堂”曾是红28军军政委高敬亭指挥鄂豫皖游击战争的指挥所,千年古树连理枫、银杏更是久负盛名的“绿色古董”。当卒子走进祠堂的大门。祠堂的大门已经破旧不堪,门上的铜环也锈迹斑斑,或许它们就是两百年沧桑的见证。推开门,那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嘎,吱嘎”声。
图七:蒋氏支祠门额石雕
蒋氏支祠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坐西南朝东北,房屋七十五间,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平面为一轴三进带左右跨院的四合院形式,整体建筑呈“凸”字形布局,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抬梁式屋架,三合土地面。
图八:蒋氏支祠穹顶
蒋氏支祠建筑华美精致,戏楼的顶部采取的是穹庐式藻井装修,上面绘有精美的花草图案。这是一般戏楼没有的独特造型。戏楼两边建有约十米长的看台,加上前庭和中厅,可以容纳近千人看戏。曾经的千人涌动的宏大场面,显露出蒋家当年的富贵荣华。
图九:蒋氏支祠匾额
蒋氏支祠六行堂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河镇小河南村,红二十八军在此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又称“小河南会议”,该祠亦名“小河南会议旧址”。蒋氏支祠六行堂,是安庆地区,乃至于皖西南地区非常优秀的古建筑之一。该建筑既了安庆地区红色旅游的珍贵资源,也是一处很有研究价值的乡土传统建筑。
图十:蒋氏支祠木雕
原茅山乡的蒋氏支祠气势恢宏,不同凡响,这座高大雄伟的祠堂屹立在皖西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之间,蒋氏支祠,又称六行堂,位于茅山乡河南村,至今近两百年。六行堂门框上雕刻的花纹很特别,这种被称为“龟锦纹”,象征着健康长存。
图十一:蒋氏支祠局部
蒋氏支祠六行堂除了是家族祭祀,共商族务的场所。厢房里摆着一抬小轿,这就是当年高敬亭受伤时乘坐的轿子。墙壁上红军的“请假制度”也依稀可辨。除了它们,我再也看不到那段红色记忆的痕迹。
图十二:蒋氏支祠内部
(本篇完)
2017-09-29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长期的支持与厚爱,欢迎您加入卒子游记的粉丝。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