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184028|回复: 131

《今日头条》——用手触摸的历史,从未有过的真实!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发表于 2017-4-12 1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4-12 11:29 编辑

《今日头条》


——从未有过的真实!



金凯曲文化卒子作品


    感谢安庆E网,十余年的陪伴,《卒子走遍安庆》从安庆单一网络游记现推广到“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成为网络新新媒介。


    《卒子走遍安庆》将一个草根百姓的视角看安庆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增加一份多元化元素融入到安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记录。


    卒子将继续长期坚持走遍安庆、宣传安庆,普及和填补安庆各机构未列入保护对象名录,或提供未被发现、研究的历史文化遗存。卒子将以游记的方式记录和描述,以传奇去解读安庆人自己的故事。


    卒子将秉承视角独立、记载独立、思想独立三个独立,去独立完成《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安庆E网的伴随!卒子作品《今日头条》——用手触摸的历史,从未有过的真实!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科甲冲,是群山之间的一个小山冲,因地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这里的山里有一处名为云峰洞的风景点,古人在此修庙祈福,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科甲冲
    山口乡隶属于安庆市大观区,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城隍庙、御葬、古井、古城墙遗址,圆寂塔、官债渡古桥遗迹、皖口老街、古战壕址等;还有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览景点、游水可观“石门秋泛”、“雁叉鱼灯”、龙舟观赏、画舫游船、桃源里景点、七里亭遗迹等,是安庆周边不可多得的旅游和文化圣地。图二:科甲冲云峰禅寺
    山口乡在宋朝,就有大文豪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朝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图三:科甲冲
    山口乡的科甲冲自唐朝、宋朝直至清朝,就出过多位进士、举人,这些人后来成为朝廷中的丞相、尚书等要职,仅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就有数位。所以科甲冲以科举中甲而得名。图四:云峰禅寺
    现位于科甲冲的云峰寺,因山间有一名为云峰洞而得名。现云峰洞早已被填,仅留洞名,云峰寺修建在海拔约三百米的山腰间。古刹在清朝被毁,清末民国期间又重修了云峰寺。图五:云峰禅寺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之后,卒子了解到,云峰禅寺原名云峰洞,旧址座落于山口云峰山,据说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扩建大雄宝殿初具规模。几经岁月沧桑,云峰禅寺多次兵焚重建。现云峰禅寺占地五百三十平米。图六:科甲冲云峰禅寺介绍
    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古称云峰山,原古建筑群据说磅礴轩昂、气势恢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山口历史悠久,比怀宁县还早185年,比安庆建城早1035年。唐宋时期,皖口两度成为怀宁县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挟皖河,濒长江,拥石门湖,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图七:科甲冲云峰禅寺
   山口乡的科甲冲山川秀美、景色迷人。附近还有纱帽山,山势奇特。登极远眺,如虹大江,烟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楼。春暖满山杜鹃红似火,夏凉鸟鸣蝉噪山林静,秋色红叶染西山,冬令风轻暖朝阳。石门湖水面辽阔,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少鸥翔集。“柏子晴岚”、“石门泛秋”、“雁汊渔灯”是怀宁县十二景的三景。图八:科甲冲云峰禅寺
     独特的山水风光,令历代文人墨客迷恋往返。留下古人在此作诗多首,其中唐朝诗人李涉的《井栏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过皖口》、《至皖口》、《别皖口》,黄庭坚的《向皖口》、明刘基的《江行》、清方都镐的《石门秋泛》,均成为令人击节称叹的千古绝唱。图九:科甲冲云峰禅寺
    明末戏剧家阮大铖独慕柏子山,自号“柏子山樵”。“下有七里长亭,上有五里大庙,日有千人作捐,夜有万盏明灯”,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皖口当年的繁华与兴盛。图十:科甲冲云峰洞
(本文见《今日头条》2017年4月6日文化版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的黄岗村,九十年代前是黄岗乡,这里有一个叫陈家岭的地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陈家岭
    原以为汤泉乡的龙潭寨古村落和蔡家畈古村落是太湖的二个国家级古村落,后来在卒子的发现下,才知道原来现在的汤泉乡合并前的几个乡镇,均有大小不同的清末民国初期的古村落,有些根本没有列为古村落的序列。今天卒子介绍的黄岗乡的陈家岭,在就今太湖县汤泉乡境内。图二:航拍陈家岭陈氏祠堂
     据《太湖县志》记载:民国初年,太湖县设十区七十五保十四镇,陈家岭属于北前区陈家岭保。又记载:民国三十三年八月,陈家岭保又细分,陈家岭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据陈家岭近八十岁陈老爷回忆说:“陈家岭一带,在清末出过大官,至于何官不详,民国期间陈家岭有多人在上海一带做事,回乡之后建起多幢宅院。”图三:陈家岭民国期间的建筑
     今天当卒子走过这片土地时,以当地盛产的黄土制坯的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时,感叹为何这样的古村落落选安庆古村落名录。陈家岭土地平旷、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文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陈家岭之所以叫岭,其实是山间的一处凹地,最凹处积水成潭,沿坡建有多幢古建筑,多数是民国期间建筑的,有少量清朝末期建筑的古建筑,村头还有一座小土地庙,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时的祈祷。图四:陈家岭地处大别山腹地
    抗日战争时期,据汪礼俊撰写文史稿介绍,声名远扬的“太湖县黄牸乡抗日游击队”也曾经在这里活动,这是抗战时期太湖县唯一一支由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游击队队长李甸民(又名李甸明,今汤泉乡黄下村人),是民国时期太湖县名人李西溟(又名李熙民)的第六个弟弟,称“七弟”,当地人习惯称“李老七”。图五:陈家岭建筑、古墓葬、祠堂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1938年5月,太湖县国民政府成立“安徽省太湖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县动委会”)。熊本旭(县长)、李楣(又名李菀民,李甸民之五兄)、赵纶士(六邑联中校长)、李西溟(又名李熙民,六邑联中教师,李甸民之长兄)、韦格六(县参议长)等为县动委会主要领导成员。图六:陈家岭民国期间的建筑非常精美
    1938年7月1日,日军清水师团从安庆经太湖县小池一条、从怀宁县石牌经太湖县新仓、从望江经徐桥分三路进攻太湖,1938年7月,太湖县城沦陷,县动委会机关先后搬迁到山区牛凸岭、薛义河等地。据李朴民在1982年11月18日写的回忆录《岳西革命斗争大事记》记载:“1940年3月,国民党第四十八军所属第九游击总队司令云应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反对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行为。国民党为防范云投奔共产党,将第九总队改编为四十八军补充团,调防于抗日大后方的岳潜边境。云识破国民党意图,决定起义。将由共产党为骨干的第七连和突击队,进驻岳西撞钟河、菖蒲地区以策应起义。”图七:陈家岭的建筑
    据了解,1960年7月22日李楣(李菀民)、霍振、方琦德、石鹏之口述,阮来安记录的《太湖县黄岗游击队的成立及活动情况》一文记载:“共产党员陈久亭、李甸民(因排行第七,俗称“七弟”,当地人称“李老七”)等人就是云的部下,也参加了云团起义”。图八:陈家岭陈氏祠堂局部
    后来,因“国民党四十八军三个团的兵力围剿,云团起义失败。云团起义失败后,团长云应霖受伤被捕,连长陈久亭牺牲,突围出来的同志大部分赴皖中地区,李甸民突围后找到中共党组织回到了家乡,继续组织武装革命。”图九:陈家岭古建筑
    1983年7月16日,原安庆市工会主席李菀民(原名李楣,李甸民之五兄)在《关于一九四一年太湖黄牸乡游击队的筹建和活动情况》中是这样回忆的:“我有一个七弟李甸民,因自幼不能读书,无文化,粗鲁无知。一九三九年我在潜山县政府工作时,他因害怕国民党征兵,也来到潜山。到潜山后,我将他派到陈久亭自卫队分队里(陈久亭原是太湖三区自卫队副队长、三区中共党的组织部门负责人)。因为他是我的弟弟,陈久亭就将他编为列兵,并发展为中共党员。这年七月,我因病回家。这年冬天,陈久亭的分队整个参加了岳西云团(国民党正规军编制团,团长云应霖,系中共同情分子。团中有部分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基本上是中共党的领导。云现在广州市政协工作)。大概是一九四零春初,云在岳西菖蒲起义,被国民党三个团包围打垮,陈久亭牺牲,李甸民逃回家中……”图十:陈家岭古建筑
    据1960年10月7日李甸民口述、占协良访问记录《李甸民口述材料·第四游击队情况》记载:“游击队共有五十多人,其中有二十多人是八士畈一带的。游击队下设三个班,第一班长李时文,主要负责军事;第二班长汪毛海,主要负责交通;第三班长汪胡武主要负责侦察敌情。每班均有十七八人左右。游击队活动中心主要在黄下八士畈、黄岗陈家岭、佛图的乔木寨、银河寨等地。”图十一:陈家岭古建筑
    黄岗的陈家岭,是一处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古村落,当卒子走进这里时,仿佛时光已经停止。从目前现状看,陈家岭陈了几幢规模较大的民国建筑之外,其它清朝建筑基本全部倒塌。走在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清朝中晚期的古墓葬。当地陈老爷介绍,这里有一座明朝的古墓,具体姓氏不详。图十二:陈家岭古建筑
     来到坡岭,卒子看到陈氏祠堂,目前已经几乎全部倒塌,只剩下主体的两侧封火墙,一面墙体使用木棍支撑,未来不久就全部倒塌,这是卒子在走遍安庆过程中看到不止一处的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和古建筑。航拍作品,请大家浏览之后将本文转发,感谢你的阅读。图十三:陈家岭古建筑群
(本文见《今日头条》2017年4月8日文化版)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被称中国第一位画坛大道胆而前卫的女性,墓从法国迁到安庆这里!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乡镇的潘玉良墓,是中国代现代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胆前卫的女性画家,其身世坎坷,今天卒子在原文章经过微调再次介绍给大家。



潘玉良生在民国初年,长的不好看,身世漂泊。潘玉良(1889—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原姓张,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八岁时成了孤儿,在舅舅家生活六年后被卖到芜湖的怡春院。



这样一个长得不好看的女子,饱经世上的苦难和非人磨难。十七岁时,海关监督潘赞化偶遇张玉良,为她的身世和才情所感动,收了她做偏房(小老婆),并改姓为潘。



不知该说这时幸还是不幸,但显然她离奇的身世加深了人们对于她的记忆。在潘赞化的帮助下,潘玉良考进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学习绘画。



她在遇见潘赞化之前姓陈,那时她还是个小女孩,自幼父母亡故,只能依靠舅舅生存。在潘赞化的支持下,潘玉良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潘玉良作品



潘玉良和张爱玲这两位魂归异国的女中奇杰,她们一个写文字、一个绘画作,影响了中国代现代史女性的崛起。那是一年清明节,卒子是多年前曾拜谒了潘玉良的墓地。潘玉良的原墓地坐落在法国巴黎的蒙帕纳斯墓地第七墓园,上个世纪中晚期由法国迁至安徽省安庆市郊区一座小山坡上。



在安庆的郊区,没有世事的纷争,潘玉良与潘赞化及其原配夫人安葬在一起。这里没有人群的嘈杂,也没有名利的硝烟和俗世的尘埃。这里是遍山的绿草,轻轻走过这座受安庆市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后,不经意使人变得淡然、沉静、从容和开怀。



潘玉良的墓地就坐落在小山坡的向阳的南坡上,她的墓冢颇显得沉郁凝重。两边的望柱写着,英名载史册



书画传千秋。潘玉良的墓冢望柱是使用大理石的材料,白白的那种。



潘玉良的一生,宛如一曲时代的绝唱。从序曲、主题、变奏、一直到终曲,奏尽了人间的起伏跌宕,四季凄凉。潘玉良一生曾创作过六千余幅作品,获得过数十次国际大奖,她被认为是“将中西风格融为一体的一代绘画大家”。纵观潘玉良的作品,无论是油画的凝练自然,风姿焕彩,还是很少为人所见的大开大合,蓬勃激荡的雕塑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会让人感觉到纯洁的意义。



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大胆而前卫,在民国那个保守的年代,不知道受过多少评论和非议。但西方人评价潘玉良,是“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身”的艺术大家。他们说潘玉良的骨子里蕴含的更多是中国古典的优雅与西方浪漫的精髓。



潘玉良最有影响的是女人体作品。作品中丝毫没有小家碧玉的狭隘情思,作品展现的,是那黑夜中所透出的深邃悠然,蕴藏着深刻的悲恸与豪情。潘玉良的人体作品,清水出芙蓉,让人领悟出哲人理性的光芒。



潘玉良的一生是不幸的,她出生在封建遗盛,风雨如晦的时代,她自幼被送入烟花柳巷,尝尽凌辱,成年后又漂泊四海,心知冷暖。在艺术上最初不晓春归何处,路在何方,她是一个孤独的旅者,天涯终老,无语凄凉,鬓染白霜,自叹唏嘘。



潘玉良又是幸运的,她一生得到潘赞化、刘海粟、王守义等人慧眼识才与悉心爱护。她一路走来,梅花苦寒,丹青满纸,香飘艺苑,硕果累累。潘玉良无论在人生旅途里,还是在艺海生涯中,都是那一时代杰出女性的代表。



即便现在女性解放,个性张扬的年代,也再没有潘玉良这样的作品,这是安庆的骄傲,因为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再出不了潘玉良了。



听人说,潘玉良临终前坚持穿着旗袍入殓,想必她是太思念家乡了吧。据说潘玉良一生有两枚最钟爱的印章,一枚叫做“玉良铁线”,一枚叫做“总是玉关情”。每有得意之作时,她便使用第一枚印章;如果是思念家乡的作品,她便签上第二枚印章。



人生何尝不是一段艰辛的旅程?潘玉良用画去展示自已,可是当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依靠炒房、炒股、炒命里的社会里,还有几丝情怀去创作出留芳百世的作品!向安庆的名人致敬!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两代著名宰相祖上墓,其名“落凤窝”风水好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嬉子湖镇的落凤窝,有这样一座古墓,老人后代共出七代进士,后代发达成为安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家族,今天卒子介绍这里。

图一:航拍整个落凤窝地貌

位于嬉子湖镇胜利村有個名叫落凤窝的地方,相传是张英家的祖坟地,是明朝一个有名的风水先生史仲宏相中的。史曾经受城里魏姓大财主重托,跑遍全县都没找到好地。一日来到菜子湖畔,忽见一双五彩缤纷的大鸟落到山岗树林里。经打听,其地名叫燕窝地,史说不如就叫“落凤窝”好。谁知那魏姓财主嫌地不好而放弃。其时张铁匠(据传是张英之父)也在找地葬母,史见张铁匠为人忠厚老实,便劝其将老母葬于“落凤窝”。下葬时按史指定位置挖穴,当挖到半人深时,竟挖出一块大石板,上有“前葬出司马,后葬出翰林,只准棺上加棺,不准移棺再葬”刻文。史仲宏一看高兴地说:果不出所料,将相之地也。“落凤窝”地处菜子湖滨,白天渔船舟楫往来,如同打躬作揖,夜晚渔火闪烁,星罗棋布,犹如万盏明灯,有“日有千人唱喏,夜有万盏明灯”之胜。

图二:张英像及张英落款新石碑碑文

清朝桐城父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名之“落凤窝”。张氏祖茔海拔为二十米,墓地长十八米,宽约十米,面积为一百七十多平方米,大坟隆起,高达一米。

图三:落凤窝地貌

该墓为张英母亲胡老夫人的墓葬,原明朝石碑高约四十公分在后,后清朝石碑高约立出土高为一米余,宽约五十公分米,厚约二十公分。原明朝石碑碑文无法见识,清朝石碑正中阴刻大字云:“明张氏四世妣慈寿胡太君之墓”,上款阴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孙淳立”,下款阴刻“保和殿大学士十世孙张廷玉重修”。

图四:胡太夫人墓

张氏祖茔,背依雄山,形似凤凰;近旁两山相峙,状若凤翼,故名“落凤窝”。面临松湖,松山为“笔架”,松湖作“砚池”,湖中左有一大一小水岛,称之为“印墩”。湖上则小船来来往往,夜则渔火星星点点,张氏祖茔因之拥有“日有千人唱喏(作揖,指双手划桨),夜有万盏明灯(指渔火)”之胜景,游人来此揽胜,络绎不绝。

图五:原明朝墓碑在后清朝墓碑在前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著名的桐城六尺巷就是出自张英的那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图六:巨大的胡太夫人墓石碑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族。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张廷玉(1672-1755)为清朝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的重臣,是唯一享受太庙的汉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庆著名历史人物,也是全国著名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图七:明朝张氏四世祖墓

张英、张廷玉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在张家官运的背后是康雍乾三世,他们是清代有作为的皇帝,特别是雍正皇帝,为政不长,却厉行政改,一生勤于国政,“崇俭而不奢”,“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张廷玉记录雍正:“上进膳,承命侍食,见一于饭颗并屑,未尝废置纤毫!”饭粒落于桌上也不舍弃!在张家高官的背后,是威严自律的帝国皇帝。张家人低调屈身,也成自然,据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深为感动,将其子降级任用,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昭昭可鉴日月。才俊满门,声誉九州-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许谦)。

图八:陕西布政司参政

据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记载,张英祖籍江西鄱阳,他曾自叙道:“吾桐与潜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据《桐城耆旧传》二十七记载,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也考证:张英“其先洪永间自鄱阳来迁”。经过二百余年的繁衍,至明末清初已成为当地的大户望族。嗣后,逐步入鼎盛时期,被誉为“缙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寻因探底,其重要方面还得益于张氏子孙深受儒学影响,以及桐城丰厚的地域文化的薰陶哺育,发奋攻读刻苦磨励,通过科举取士而跻入仕途。

图九: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在胡老夫人的墓碑上,留有这样的字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卒子原以为是好友给张英母亲写的,后来经考证原来张英的曾祖父张淳,是明朝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永康知县、礼部主事、建宁知府、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祖父张士维,字立甫,号恂所,县学生,“敦庞浑厚,嶷然如山岳,挹其风度,可以挽浇振靡也”(张英语)。父张秉彝,字孩之,号拙庵,县学生,平生泊然无好,兄张秉文任山东布政使守济南城与清军鏖战城破殉难,秉彝携秉文二子北上济南,泣走数千里扶榇归乡葬牌坊山麓(桐城黄铺乡汪河村)过去卒子曾介绍过。张英一门七代十三进士,实为安庆四大家族之首。

图十:落凤窝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4-12 11:38 编辑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白云洞前,有一个大石头,千百年来,这里修行的人将大巨石刻成一个石龛,今天卒子介绍这里。

图一:铁笛龛风景

位于安徽天柱山白云洞前,由一块巨大的圆石凿成,石宽二米四,进深二米三,高二米余。正面洞壁有明李元阳题“铁笛龛”三字;东西二面石壁各有明代诗刻。

图二:游客进入铁笛龛观赏

李元阳(1497年-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白族,云南大理人。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嘉靖五年中进士。李元阳自幼沉默寡言,但聪明过人,勤读诗书,尤好文史。明嘉靖元年壬午(1522年),取云贵乡试第二名;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由于参加议论为嘉靖皇帝生父封号的所谓“大礼议”而被贬江西分宜县,后改授江苏江阴知县。

图三:铁笛龛字刻

李元阳在任职期间,兴利除害,体恤民苦,并以廉洁著称,当地百姓曾为之立碑建祠,载其种种善举。晋京任户部主事后不久,改任监察御史,负责弹劾官吏、整肃政纪。他刚正不阿,曾直言嘉靖皇帝:“陛下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近年来以爵禄畜小人。”被同僚称为“真御史”。

图四:铁笛龛石壁字刻一

李元阳清正耿直,对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现实极为不满,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借奔父丧,弃官回乡,从此隐居大理四十年未再出仕。李元阳寄情于苍山洱水之间,他与杨士云、杨慎、张含、李挚等文化名流诗文唱和,又勤于著述,其诗文集有《艳雪台诗》、《中溪漫稿》,理学著作有《心性图说》,并在晚年编纂了嘉靖《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

图五:铁笛龛石壁字刻二

位于安庆潜山县天柱山的虎头崖的铁笛龛,就是这位明朝敢于直言、进谏真言的言官在安庆潜山县留下的石刻,虽经过数百年风雨,摸着石窟石壁上的字迹一下子就能把当今的人们拉回到明朝那个时代。目前据卒子考证,有不下五位明朝的言官分别散落在安庆各县各乡镇,将来卒子一一介绍给大家。

图六:铁笛龛石壁字刻孙儆刻石

据了解,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被称为“大汉南岳”、“千古南岳”。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西汉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并率领浩浩荡荡的皇家船队前来祭拜。因此,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在天柱山脚下的谷口中,汉武帝拜山的"祭台"遗址犹存。

图七:铁笛龛石壁字刻四

天柱山自古就是洞天福地。在天柱山东面的虎头崖周边,这里有“圆缘湖”、“和合亭”、“生升阁”、“葫芦膳坊”、“黄金屋”、“八仙亭”、“福元台”等景观,还有两千多年前古人修身炼丹时在巨大的花岗岩石体上凿出的“仙人洞房”,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以棋会友的“铁笛龛”等,蔚为壮观。

图八:铁笛龛石壁字刻五

安庆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官员无数。明朝进士潜山县事江西罗文博,大书“元气磅礴”四字刻于船舱上(前期卒子已经介绍过);据潜山旧志称:“远古鲁道人玄辔也”,道人“常坐其中吹弄铁笛,百怪恭候,众仙聆听。声随风传,百里皆闻。”“内似帷屋,外皆肖仙家用物”。

图九:铁笛龛石壁字刻六

明朝嘉靖御史大人李元阳楷书“铁笛龛”三字于龛内后壁,并在左侧壁题刻曰:“兹龛何代凿?灵壑含幽光。讵意空岩里,仙人有盖藏。……”右侧壁也满凿明人诗章。人坐龛内,说话便生回音。龛外有“捣药臼”、“晒药台”,传为鲁道人炼丹用物。明朝余珊(安庆另一位明朝言官,下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称此为石屋,有诗咏曰:“万山含翠著云烟,与客携壶醉洞天。长笛一声青鸟外,却嫌金屋贮婵娟”。

图十:虎头崖风景

(本篇完)


欢迎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寺一块碑刻记载着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普陀寺碑刻

——安庆古碑刻

第12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上次卒子介绍了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的长安岭,有一座百年古寺庙,寺庙里有着十九块从明朝至清朝的碑刻,其历史传承是用故事堆积起来的,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十九块碑刻其中一块碑刻中的故事原型。

图一:远看洪铺镇长安岭

百子山自然风光瑰丽,地下岩溶洞穴景观佳境,却没有被开发利用,之前卒子曾介绍一些,现已发现有大小各式洞穴十来处。

图二:雪山洞普陀寺

据考证,百子山洞群地质年代跨度大,有一部分是二叠纪,也有一部分是寒武纪,是长江以北罕见的溶洞群。雪山洞在这个溶洞群里以奇秀瑰丽著称。

图三:寺庙里的古石墩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怀宁县志》记载:“雪山洞在长安岭,有寺。洞深约六七里,曲折幽邃,入者懔然”;其“莫测深广,上有泉窦,滴溜成钟乳。倚洞结蓝,为土人游观之所”。

图四:寺庙外的石灰岩

雪山洞属寒武纪石灰岩洞,入口处大厅可容纳百余人,洞厅以下是宽窄不一的洞道,钟乳倒垂,蝙蝠翻飞,乱石夹道,泉水叮咚。这里炎夏时清凉解暑、严冬时温暖如春,其间有天然的石凳、石床、石桌,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神仙洞府。

图五:寺内的石灰岩

传说此洞尽处通江,但是由于洞隙太狭,从未有人能探其究竟,一般只能达百余米之深,与旧志记载的“洞深约六七里”相离甚远。洞内现开发有二十多处的自然景点,如仙女漫步、大鹏听经、金鸡报晓、睡佛卧天、济公显圣、三仙聚首、神龟指路等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现存于洞内的一块明朝崇祯年间的碑刻为普陀寺雪山洞最早的碑刻,一般人很难发现,加上此碑刻一共十九块。

图六:寺内的碑刻

雪山洞前的普陀寺是怀宁县著名的寺院之一,始建于明代,现为该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刹。站在普陀寺大殿前宽敞的平台上,可远眺青山连绵,沃野百里,村舍农田、错落有致;俯视山下,冶塘湖入皖河奔长江,则是云霓变幻、气象万千、景致奇异、四季如画;加上女儿峰等各种神奇的民间传说,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图七:寺庙内的碑记

雪山、冶山、东山三山并列,逶迤起伏,其中“冶峰青霭”为昔怀宁十二景之一,因山没被人为破坏,此景四季变换如常。远看雪山,青霭飘飘缈缈,使山峰或隐或现,或明或暗。现存的普陀寺和雪山洞多半是八九十年代建造,部分残存是民国期间建造,极少部分有清朝中晚期的青砖和碑刻。

图八:冶湖风景

普陀寺是一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自然就留下了不少可观赏、可研究、可让人产生联想的遗迹,明、清十九块碑刻,还有清乾隆、道光、同治等年代的牌匾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这些碑记文体,大概知晓普陀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清朝香火特别旺盛,而雪山景色美丽,洞内冬暖夏凉,洞形奇怪,以致雪山洞与普陀寺几近同名,一度香客与游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图九:碑刻

在已发现的碑刻中,最早为洞内靠壁的一块明朝崇祯年间石碑,另一块碑刻有“雍正八年”字样。清朝乾隆二十五年残碑上有“建洞门以建石楼”之句,寺内和门前壁上嵌的十余块重修碑记,最早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最迟为同治四年(1865年)。当年雪山洞还建有牌楼与普陀寺,后曾屡经重修,民国年间也进行过修整,并在东侧新建佛殿一座,已毁。

图十:多数碑刻均镶嵌在墙壁上

清朝普陀寺香火旺盛,百里香客云集。以下故事由卒子独立编纂,非经许可不得引用。有这样一块碑记上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岁在丙戌仲秋月,冶湖弟子李晏超敬立。据了解,丙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二十三。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戌属阳之土,是火生土相生。就是这年的仲秋时期,冶湖一位名叫李晏超的弟子向普陀寺捐白银三十五两,按当时清朝人的收入,根据清朝《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记载,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一,从九品三十一两五,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大约在二到三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位冶湖的李晏超如果是位九品官员要用一年的工资、如果是位普通百姓要用一年多的打工、劳作的收入朝拜寺庙。据记载,清朝康乾年间,一升米的价格在十文钱左右,而清朝的一升相当于现在的一斤半,也就是说,康乾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50斤的米。按现在超市大米2.5元计算,大概为13125元。那么,是什么事,让这位冶湖弟子李晏超为普陀寺捐银三十五两呢?原来,这位李晏超的弟子长期皈依信仰佛教,在普陀寺长期朝拜,见普陀寺长久失修,特捐白银修补寺庙,此外这位李晏超还捐银六两作为茶水费,真是一位仁人长者,向普陀寺捐给锱铢補助,加上冶湖地区百姓长期的捐赠,普陀寺貌自此巍峨,五方士庑共颂雨顺风调。

图十一:寺内壁上镶嵌的清朝乾隆年间的碑记

(本篇完)


本文由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出品,感谢您的阅读。请您在阅读之后,给予转载,感谢您!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1

听众

1626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5
精华
2
QQ
发表于 2017-4-12 14: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4-12 11:25
一个叫科甲的山冲,历史上竟然真的出了这么多官员!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 ...

嘿嘿嘿,我能不能把标题改改:安庆一地高考状元倍出,引家长群纷来祈福。。。

点评

有涉嫌炒作的可能。  发表于 2017-4-12 14:33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7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6-8-10
精华
0
发表于 2017-4-13 2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7-04-12 11:25
一个叫科甲的山冲,历史上竟然真的出了这么多官员!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科甲冲,是群山之间的

我很想信佛,可是现在太商业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1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这幢建筑见证了“三·二三”事变,现在却变成老年大学 卒子游记2017-04-13 08:37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
——安庆民国建筑
第111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孝肃路原地委大院内,有一幢安庆近代三层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它是安徽近代文明的发源地,也见证了辛亥革命期间的风云变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头。
民国建筑老照片
人民路北段与孝肃路平行,这里是省保国民党安徽党部的旧址,这一带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是安庆发展的缩影。
卒子航拍民国建筑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位于安庆市孝肃路168号,始建于1919年,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旧址位于安庆市孝肃路,原安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旁。此楼现任保存完好,一楼为安庆市老年大学,二楼三楼仍用于办公。
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牌
1927年3月,蒋介石窜到安庆,组织了所谓的“安徽总工会”,并四处收买敢死队。3月的某一天,蒋介石命令收买的地痞、流氓去捣毁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安徽省国民党党部、安庆市国民党党部和共产党领导的总工会。省农会、市妇女协会等革命团体,将文件、什物一抢而空,并打伤职员和省代表大会代表等数十人,重伤多人,制造了安庆惨案。
航拍党部大楼正面
民国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陈独秀指示在安庆做党、团工作的柯庆施,要同时帮助安徽的国民党人改组或重建地方组织。11月,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23人中有21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安徽国民党组织分柏文蔚派和管鹏派。前者后来大都成为国民党左派。它早先在安庆建有代号为“民校”的秘密组织。安庆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大都是“民校”成员,并利用“民校”开展工作。后者在国共合作之初即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两派斗争激烈。
航拍党部大楼顶部
1924年冬,共产党员王步文、薛卓汉等先后受党组织派遣,由上海来安庆,恢复党团组织,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主动加入国民党,并帮助国民党左派发展党员。安庆的国民党成立三个区党部、十几个区分部,计有党员三百余人。次年12月20日,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左派)成立。共青团员李竹声、郭士杰、张定武等当选为执行委员。党部于25日与省学联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奉天,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进行文化侵略。与会学生、商民2000余人会后举行示威游行。
党部大楼顶部的老虎窗
1926年1月,共青团安庆地委派郭士杰去上海,以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名义电请广州国民政府北伐。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指派共产党人朱蕴山、薛卓汉、周范文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光明甫、周松圃、沈子修、常恒芳、史恕卿、黄梦飞9人为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2月,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临时省党部任职。同年春,柯庆施由共产党中央派来安庆,以个人身份担任国民党临时省党部秘书长。
党部大楼窗户局部
临时省党部成立后,国民党右派于同年2月也成立国民党安徽省党部,陈紫枫等28人分别担任执、监委员及候补委员。国民党(右派)安庆市党部、区党部也相继成立。省党部(右派)成立后,连连发布“训令”,要求解散国民党(左派)市、区党部,并以“勾结共产分子,破坏本党”的罪名,给予黄梦飞“开除党籍六个月”的处分。国民党中央斥管鹏、陈紫枫等举动为叛党行为。管鹏等于3月出席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的“国民党二大”,担任“上海中央”的执行委员或候补执委、监委。临时省党部(左派)当即通电否决。
党部大楼内部办公室局部
5月,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安庆成立。由中共支持的安庆国民党左派的力量更加壮大。国民党右派在与左派抗衡中处于劣势,因而求助于反动势力打击左派,甚至向安徽的军阀政府告密,迫害进步组织和左派人士。8月25日,共青团安庆地委书记、国民党(左派)安庆市第二区党部常委、共产党员杨兆成被军阀陈调元逮捕。9月10日,陈调元出兵蚌埠,阻止“北伐”,将杨兆成杀害祭旗。接着,又查封法专、一师、建华中学等校,迫害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国共合作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秋,临时省党部(左派)被迫迁往上海。不久,又迁至汉口。16年(1927)2月,中共党组织派周新民先期来安庆恢复国民党安庆市党部。坚持在安庆的周范文、葛文宗、许杰、姚佐元、郭诚淑、高纯一等,做了大量秘密工作,准备欢迎北伐军和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回省。3月初,北伐军第六军、第七军到达安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左派)各级党部和广大民众热烈欢迎北伐军,全市召开几次军民联欢大会,群众革命热情高涨。临时省党部亦由汉口迁回安庆,并发出通知,准备召开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党部大楼木楼梯扶手
3月8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临时省党部农民部部长、共产党员薛卓汉召集各县农运代表,在安庆召开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大会。薛卓汉任委员长,张从吾任副委员长(省农协筹备处很快得到国民党中央的承认)。在国民党(左派)市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郭士杰、许兴吾等的指导下,安庆市妇女协会正式成立,由郭诚淑等具体负责。安徽省总工会负责人、共产党员舒传贤和市总工会负责人、共产党员王绍虞随北伐军相继返回安庆,并于中旬正式成立省、市总工会及各行业工会50多个。舒传贤、王绍虞分任省、市总工会委员长。省学联组织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准备随军服役;市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维持社会秩序;省农协组织农民打倒土豪劣绅,实行二五减租、互助合作;市妇协宣传剪发放足,反对旧的婚姻制度等。一时,民众运动盛况空前。同时,柯庆施、舒传贤、薛卓汉、周新民等从各个方面帮助国民党人筹备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3月22日,国民党安徽省一大召开。
办公室木制窗户
3月23日,安庆发生捣毁国民党(左派)省、市党部及各民众团体的事件。27日,蒋介石组织以陈调元为主席的安徽政务委员会。国民党中央“电令蒋中正及蒋作宾结束(安徽政务)委员会”。四一二政变后,安庆的反共势力愈加猖獗,1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被通缉。4月16日,安庆国民党(右派)成立安徽党务促进会,开始“清党”。6月15日,正式成立安徽省清党委员会,公开迫害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党部大楼走廊
民国16年(1927)3月初,北伐军收复安庆。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左派)随之迁回安庆。3月19日,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抵安庆进行政治调查。20日午后,蒋介石在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杨虎、副处长姚爵吾及刘文明的护卫下,乘永蜀号军舰来安庆。
外墙青砖局部
下午,安徽临时省党部和安庆市党部在黄花操场组织万人大会,欢迎蒋介石。当蒋介石到达会场,场内无欢迎的标语和欢呼口号,散发有“总司令部内有许多反革命分子,请总司令清除”等的传单。蒋介石骤然色变,在讲话中指责道:“这次革命,安徽人工作成绩无几,是什么缘故?因为安徽人没有团结的原因。”讲完话便匆匆离开会场。
党部大楼回廊
21日晚,国民党(左派)省、市党部宴请蒋介石。宴会中,左派人士等对其在南昌、九江等地的行为等提出责难。蒋介石则声称自己是革命功臣、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再次指责“安徽派别多,不团结”,要左派人士同陈调元妥协,并同右派分子和西山会议派合作成立省党部。对此,周新民当场严辞予以拒绝,得到在场多数人的支持。蒋介石未终席即拂袖而去。
党部大楼拱形门
22日上午,举行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典礼,蒋介石未等散会便回到总司令部。同日,总政治部命令右派省总工会“停止职权,听候审查”。但该工会委员长舒沛澄等拒不执行命令,反而率众面见蒋介石,要求明令保护他们,严惩国民党(左派)省、市党部。蒋介石表示务使他们不受“压迫”。恰值此时,光明甫、周松圃、朱蕴山等来向蒋介石报告国民党安徽省一大开幕典礼情况,与舒沛澄、吴德义等在总司令部门前相遇。舒沛澄等仗着有蒋介石的“明令保护”,加上右派分子金维系等的煽动,一哄而上,殴击光明甫。郭沫若闻讯赶来,向蒋介石介绍右派总工会的构成及其如何破坏“三大政策”等。蒋介石不等其说完便斥责道:“你以后对于民众团体的态度总要不偏不袒才好。”同时训斥光明甫:“你们做指导工作的人没有做好,你们不免有些偏袒,所以才激成了这样的事变。”他要郭沫若把左派和右派两个工会“调和合并起来”。光明甫负气走后,蒋介石又说:“安徽的事情是顶难办的。在革命党中,扯烂污的大多都是安徽人。”“他们还要打哩,还要打哩!”当晚,仕绅潘怡然在“义和园”宴请杨虎、姚爵吾、刘文明及白天殴打光明甫的暴徒们。他们一面庆祝胜利,一面组织敢死队,研究行动计划,并订出赏额。宴后,右派安徽省总工会、农会、商会、学联、妇协5个团体筹备处以安庆市民的名义,决定次日召开市民大会欢迎蒋介石,以示对省、市党部(左派)的否认。郭沫若接到请柬后,连夜派人调查。得知右派将对左派大打出手,便派人通知国民党(左派)省、市党部及各民众团体作好准备。同时,自己赶往总司令部,要求蒋介石取缔这种集会,蒋介石让他去请陈调元解决。
大楼两侧石楼梯
23日,右派冒雨举行集会,决议请国民党中央派“真正三民主义信徒组织合法省党部”。会后,杨虎、刘文明、舒沛澄等率数十人捣毁国民党(左派)省、市党部和怀宁县党部,捣毁左派省总工会、农民协会和市妇女协会筹备处等团体,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被殴伤数十人。他们沿途燃放鞭炮,高呼“蒋总司令万岁”、“打倒赤化分子”。省、市党部(左派)的主要负责人因事先接到通知,均已分散隐蔽。
党部大楼建成后立碑碑记
三二三事件激起安徽及全国各地的一片声讨。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即于24日匆匆离开安庆。3月31日,郭沫若在南昌写成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4月9日发表于武汉《中央日报》)。4月3日,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罗亦农、李立三等撰写《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意见书,呈报中共中央。18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将蒋介石“开除党籍,免去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
党部大楼正面
(本文完)

感谢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1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里的三千寨,安庆元朝末期的遗存
三千寨与山尖寨——安庆山寨
第9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地处安庆市太湖县百里镇,有一座距今七百余年的山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远看三千寨
三千寨又名山尖寨,坐落在太湖县百里镇境内,海拔高度846米。因三峰耸立、山顶有抗元御寇的古寨石墙又被称为三尖寨。山尖寨山势尖耸、沟壑纵横、怪石嵯峨,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寨顶,一览众山皆小。花亭湖象一条白带轻轻飘舞,司空山与之遥相呼应。
三千寨广告牌
山尖寨森林覆盖率极高,山尖寨上藏有各类珍禽异兽。三尖寨顶上有一座元朝末年建成的古寨,全部用条石垒建,薄刃难入、坚不可摧,系大力士王玉二所筑。王玉二死后乡人用整石凿棺而葬,朱元璋追封其为“羽林前卫千户”,并赐“金龙衣”一套,以褒其勇。
从山寨半山腰看小冲小平原
三尖寨二尖峰有一处老虎洞,它贯穿二尖峰,长达数十米,仅可一人匍匐而行。此洞常有虎豹出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成了救命洞,原虎丘游击队长刘年就凭借老虎洞躲过了敌人的数次搜捕。
三千寨怪石林立
在山尖寨左侧,有一道深不可测的万人沟。传说万余剿山官军在此沟遭火焚而全军覆没,千万尸体无人掩埋,倒成了虎豹虫豸出没的盛宴……,八十年代初,一樵夫闯入万人沟,竟被一条水桶粗的巨蟒惊吓,回家后卧床不起,不到一月即命归黄泉。
山寨两侧皆为悬崖
相传当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为躲避北周武帝灭佛之灾,遂率其弟子南行隐居偏僻的大别山,卓锡于太湖县西北狮子山上,在狮子山上大葫芦石洞内面壁参禅,香囊石上建造禅堂,收徒传道,开设道场,其众多弟子多藏匿在狮子山、三峰山(即现在的三千寨)等高山丛林之中。一日慧可大师巡游,途经马踏石沟,来至三峰山,在狮子口中打座了三日,发现此山崖石雄踞,可观可望,适宜禅坐修行。即留诗一首:“涉过荆阳碧湖中,仰天摘月在绝峰,神光喜若盘圣地,断臂缘份此山行。”慧可为了安顿弟子,重振禅学,遂于山尖寨山腰悬崖下狮子口处修建一座寺院,众多弟子始得安定,此寺即为三千寺,它的历史在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有记载,可惜在随炀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毁于兵火,百废无一兴。直至唐天宝年间(756年)六祖慧能派本净法师住持三千堂,到宋末年间三千寺又遭劫难毁于军马之乱。直到明代弘治戊申年(1488年),少林寺曾派一位住持禅师即“明月辉”大师前来治寺。清朝道光二十年地方捐修修复后又遭寇毁。一九三三年地方土坤为保存古迹,募捐重修,略具规模。建国后,无人管理,荒废零落,至“文革”间,庙拆基毁,片瓦无存。
游人浏览三千寨
三千寺后有一升佛石,相传有得道高僧西方大力禅宗师在此升天成佛,此石龛凿于寺后巨石狮子口上的一块石坎,如同在狮子鼻孔之中。狮子口内供奉着神医华佗的塑像,山尖寨有着许多名贵的药材,相传华佗夫妇常常来此采药、治病。华佗之妻曾伴华佗来山尖寨给许多的妇女治好了妇科疑难杂症,还使不育妇女怀孕生育,乡人尊其为“送子观音”,将其夫妻一同供奉。
山寨留有寨墙与寨门
三尖寨,北与佛都圣地(岳西县)司空山紧紧相依。三尖寨,以其雄奇山势,峥嵘怪石,云山雾海,清清溪流,声声鸟语,暮鼓晨钟,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神仙仙境的感觉。静静地观看奇山异石,深深呼吸带着花草和泥土的芳香,静静地聆听松涛声,不知不觉进入美丽的梦乡。因此,三尖寨风景区是一最好的住处。
从山寨顶部看风景
三千峰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特别是以奇石构成的一处处自然景观尤为壮观。西侧有群瞻恋母、仙人弈盘、金香炉、牛肚瀑布、罗汉巨松、古樟焕彩、鱼跃跳清泉、石破天惊、白莲花、水云洞等十二大景观散落在群峰翠木中。有日月洞,上面是一条小溪,溪流到山石上,浪花飞溅,响彻云霄,蔚为壮观。东面有一奇石,形似木升,人们称为“升佛石”,在其左侧30米处,有一高10米,宽7米的巨石,平面如削,相传是三千寺历代高僧坐禅面壁之处。在狮子口处,有一巨石斜立,形似一把巨伞,为升佛石遮雨。巨石上斑斑白迹,远看似条条白痕,近观似朵朵莲花。
能够看到整个百里乡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禹王宫曾经繁华一时的湖南会馆,曾国藩在此召集湘勇众头领

禹王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2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昨天出差到芜湖市,走在商业街上,有一处名为禹王宫的遗址,它使卒子不经意间想起安庆的禹王宫,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安庆的禹王宫。

图一:禹王宫一角

安庆的禹王宫位于安庆市大二郎巷中段,两边高高的青砖墙内,有一幢建于清朝早期的老屋子,这是大名鼎鼎的禹王宫,当年清军的曾国藩的湘军众头领齐聚禹王宫,是何等的壮观。在安庆市区,原大二郎巷至胜利电影院有一大片房产,从空中航拍约有近万平方米,东西长约百米,南北长约二百米,这就是安庆湖南会馆旧址。

图二:航拍禹王宫

走近安庆市原胜利剧院后的胜利大舞台的旧址,这就是禹王宫。它曾是湖南会馆的一个部分。安庆临长江,百姓为纪念禹而建禹王庙,成为道教传播的一支,后改为禹王宫。禹王宫,俗称禹王庙,安徽很多地方都建的这样的庙,安庆的禹王宫现在是胜利电影院后的剧院,传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统兵镇压淮南王英布,经涂山巡视大禹遗迹,令刘长在山顶建禹庙,使后人永怀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后汉武帝刘彻、三国时曹操父子先后到此。

图三:黄色建筑为安庆禹王宫一间宫殿

走在芜湖的商业街上,完全商业化的高楼,远处寻觅当年的禹王宫。据了解,芜湖在改革开放之后将大部分的古建筑古商铺拆除之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住宅楼。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遗产烟消云散。相比而言,安庆是幸运的,当年的禹王宫什么规模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但当年安庆的禹王宫的一间大殿给建成了胜利影剧院保留至今,能够让我们回想当年禹王宫的气魄。

图四:曾国藩与禹王宫

曾国藩率领的清军湘勇攻克安庆后,老城成为湖南人天下。据了解,湖南会馆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位于安庆市大二郎巷,今仅存相距百米的两面高墙。曾国藩曾写过诗句: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贤俊,共话乡关。此联题会馆正门。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此联题会馆戏台。曾国藩在此常常召集湘勇的众头领在此观戏、会商和讨论攻克太平军话题。

图五:航航禹王宫位置

安庆旧时老省会,当时会馆、堂、所云集。湖南会馆当数第一,湖南会馆据猜测,不仅仅是一幢建筑,它应该是很多的建筑群,从数万平方米的空地规模看,当年湘军的众将领应该常常聚齐于此,多有自己的行宫,至今仍然保存较完整之徽派建筑的两面砖墙就是印证。

图六:安庆籍著名主持人大胡到禹王宫参观

据相关资料记载,湖南会馆是安庆建占地面积多,原建楼宇最多的建筑群,禹王宫应该是这些建筑群中的观戏、聚会、祈祷的宫观,现存的禹王宫可能是后进,或为主殿。这些后殿也有可能是偏殿。禹王宫位居安庆繁华之地,南临长江,北倚钱牌楼,可谓得天独厚。民国期间,由于连年军阀混战,经济陷入危机,民族资本主义濒于绝望窒息境地,此时安庆各家会馆虽然尚有房屋地租,但难以为继,不得不将其旧址改为戏院和学校,湖南会馆曾改为华林大戏院和三湘小学。

图七:各地禹王宫与安庆禹王宫对比

湖南会馆当年应该是修建得相当规模。民国之后,才渐渐衰退,湖南会馆也在随后的一百年间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先改建为华林大戏院,后又在此基础上改名胜利剧院、联胜大戏院、安庆剧场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又变更为胜利影剧院。禹王宫也就成为胜利影剧院的一间大舞台。

图八:航拍禹王宫各位置

(本篇完)

2017-05-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09: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将领酆谋故乡张冲丰家寨,石达开到安庆桐城后在此安营扎寨

张冲丰家寨(太平军诗人酆谋故乡)

——安庆清军太平军系列

第1247篇

作者: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青草镇的一个小山冲里,其位置在桐城市西南边陲,地处桐、怀、潜县(市)交界,旧称“青草塥”,为里原有一个山寨,其名气当属安庆山寨中较大的一座,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丰家寨是一处小平原

现在的青草镇,旧称“青草塥”,是一个古老商贸名镇,曾有“小安庆”、“小上海”之美称。几百年来一直是桐、怀、潜三县(市)边境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镇内交通便捷。桐城是拱卫安庆的重要据点,清军方面有人称它为“安庆第一门户”,太平首领石达开对桐城非常重视,天京事变前后清方奏报中数次提到他命安徽太平军增援桐城,《李秀成自述》中提到桐城多达,清方史料提到对桐城的争夺时多次出现这两个地名,当地口碑说,石达开曾在陶冲驿“军屯河”一带屯军,也就是青草塥,后来被太平军任命为西乡军帅的酆谟曾经在陶冲驿练兵,遗址今存。相传军屯河,地名来自三国时名将陆逊曾在此屯军,但现在许多介绍会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屯过军”。

图二:航拍整个丰家寨

在《桐城县志》上看到描述桐城名人酆谋的诗句“霜叶酿成红一片,料将他乡作知音”,这位叫酆谋的原是一名反清的义士,在太平天国时期,他的豪情壮志一直激励着后人。卒子来到这位传奇人物原来就在青草镇界牌村有个叫丰家寨的小村庄,这里原来全村人都姓丰,提起酆谋,知晓得并不是很多。

图三:丰家寨并非设立在山间的山寨

这位叫酆谋的义士,(1812一1858),字羽之,号啸岩,桐城沙铺乡(丰家寨)人,因擅于诗,后人称为“天朝诗人”。清朝咸丰四年(1854) 酆奉天朝之令,任桐西青草塥军帅。任上禀承天朝国策,勤于政事、严惩劣绅、解困济贫、发展农耕。现找寻到一份太平天国时期门牌照片,里面较为系统的记录了当时的管理、人口、军事等情况,酆谋在安庆桐城青草就推行这样的门牌管理制度。

图四:酆谋在安庆桐城青草就推行这样的门牌管理制度。

不久,营日盗贼纷起,萧条荒凉的青草塥,变得欣欣向荣。有民谣道:“青草塥,沙河铺,赶走妖头不纳租,不再忍受皮鞭苦, 酆谋给了护身符。”酆谋在青草塥铲富济贫之举,桐城一些士绅闻之丧胆,于是派人前往清营,乞师前来剿灭。为保土安民, 酆谋火速赶至安庆,向太平军求援。

图五:航拍丰家寨遗址

太平军万余兵马挥师北上,与清军在新安渡展开激战,清军死伤甚众,余者败溃而逃。清朝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在皖局势急剧恶化。9月,湖北巡抚胡林翼、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率清军攻陷桐城,继而扑向青草塥,酆谋不幸陷于敌手。10月4日,清军将酆谋缚于青草塥一大树上,以乱箭射死。后乡民葬其遗体于陶冲驿伏虎山麓,墓址今存。这是太平军安庆本土一位反清的有文化的诗人,他的诗句慷慨豪迈,丰家寨也是安庆本土一处研究太平军历史的重要平台。

图六:丰家寨遗址

关于酆谋的轶事很多,酆谋是有名的太平天国诗人,其所作诗文,多遭禁焚,存世不多。他撰写的几副对联,因嘻笑怒骂、发民心声、而流传甚广,传诵至今。如今,当卒子走在丰家寨遗址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当年这里太平军建起四面壕沟的寨所,寨子并非建在高山之上,而是选择在平原上,自然有石达开的想法。这也是安庆地区太平军建在非山区的山寨极少代表。

图七:丰家寨位置

相传咸丰年间,青草小河沿新建一座阎王殿,外看气势不凡、内则阴气森森,凡想像中地狱应有的摆设与景象,尽皆有之。特别是那些泥塑木雕、油漆一新的妖魔鬼怪,一个个穷凶极恶,杀气腾腾,与人间那些役民如奴者神情逼肖。酆谋一次路过该殿,看到这般情景,想到清朝内忧外患交相煎迫,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官贪吏酷民不聊生,所呈现的景象与地狱毫无二致,便愤然连撰三联,直抒胸臆。

图八:丰家寨古墓

酆谋一说:“滚油锅里捞钱,颇称好手;明火炉中取粟,何其贪心。”其二说:“人间那班官吏,狼心狗肺;阴曹这些鬼怪,青面撩牙。”其三说:“做鬼也得要文质彬彬,何必装牛头马面;当官不光靠威风凛凛,还须有苦口婆心。”这三副对联一气呵成,言辞犀利,恰似匕首投枪,直刺贪官污吏,令人痛快淋漓。

图九:丰家寨古墓判断古时此地已有人烟

青草塥,人称“山水青草,梦中江南”,旧时有“古驿陶冲,往事依依”之称。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留存至今。据老版县志记载,自清朝乾隆年间桐城县改设五乡、二十九镇、一百六十八保。其中西乡辖练潭、青草塥、新安渡、挂车河、陶冲驿、天林庄、金神墩七镇及双港铺、松山、香铺等四十保。由于青草塥、陶冲驿一直隶属桐城西乡且大多西乡的文人都生于此地,所以民间一直以此为西乡文脉源头也不为过。

图十:丰家寨鸟瞰

据了解,流淌不息的大沙河与峰回路转的陶冲驿,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尚存的西乡美丽自然风光,或许还能让拥有老桐城文化情结的人们,能将一份怀旧的感叹与奋进的渴望永久地珍藏在心底。有人说,大沙河是老桐城西乡人民的母亲河,她灌溉了桐怀潜三县两岸几十万亩肥沃的平川大畈,养育了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的勤劳儿女。青草塥却依在这条河的钟灵之气,毓秀了一方水土。

图十一:丰家寨老屋的石门墩

据史料记载:陶冲驿早于元代就是官道,有驿丞一员,吏一名,上中下驿马十六匹,马夫十六名,库子与馆夫各四名,斗级一名。清朝以后,驿站扩大,人员增多,有额马五十二匹,马夫三十四名,差夫二十四名。桐城西乡人文历史,正如那马帮的长途跋涉中体现出来。当年,赶马人的首领应该叫做“马锅头”,他手下有少则三五个,多则数十个伙计。在这条崎岖不平通往京城的古驿道上,何等壮观。

图十二:丰家寨

太平天国时期,陶冲义士酆谋,他的豪情壮志一直激励着后人。卒子在丰家寨考察发现这里多处古寨遗址。经初步考证,原寨门多少不详,但基本判断寨门四周皆为壕沟和花篱,接受绝非易事。清军来剿时,当地百姓就躲到这里,组织青壮年搬石块、丢长矛对抗清军。太平军在安庆多地曾驻扎,据史料分析,当地人对于丰家寨描述是有依据的。清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入皖后选择在此扎营,原因在于黄岗一带地处低洼和平坦的地带,可以种粮以便长期居住。

图十三:丰家寨背山面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5: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姑得道成仙洞,洞内石佛似观音卒子游记 2017-04-20 08:15
麻姑得道成仙洞,洞内石佛似观音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有一个地下溶洞,这个溶洞既有得道成仙的麻姑故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道教仙女麻姑

麻姑洞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崇山峻岭之间,为溶岩洞,当地人称“麻姑洞”。这里大小石洞相连,深不可测,无人探源。麻姑洞洞口平坦,有巨石遮挡,洞口深藏在山间,远观不易被发现。洞内蝙蝠交尾飞窜,蝎子倚壁爬行,蜘蛛作丝结网。麻姑洞以道教麻姑为名,以之名洞,意为神仙洞府,凡人不可入焉。

图二:普善寺

麻姑洞位于安庆市区与怀宁县之间的百子山西南麓。据民国四年(1915)的《怀宁县志》曰:洞“在广村,内有石佛一尊,以泥塑观音像,故洞以此名”。麻姑洞一带树林茂密,山谷幽深,当年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曾以此洞为秘密集会点,共青团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杨兆成也在此宣传过革命。

图三:普善寺与麻姑洞

麻姑洞洞口左侧石墙上,隐约可见一些古文字符号,但符号的具体含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入口为一大厅,穹顶形,“再进则清水一渠,沁人心骨”。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附近一杨姓村民在洞口建殿祀观音,今名普善寺,寺内有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

图四:普善寺

洞内有两个大的洞庭相连,旁边还有支洞,但是需要匍匐进去,里面也是洞中有洞,洞内的钙化石很漂亮,钟乳石尤为壮观。安庆溶洞主要集中在怀宁县境内。洞穴数量并不是很多,规模多在数百米之内,无大规模的洞穴。比江南地区相比,安庆的深洞开发已经远远落后。

图五:普善寺内的木雕供桌

麻姑洞道走向多受断裂影响,洞穴总体上以斜洞、水平洞为主。 洞在形态上以厅、廊道为特征,而且厅的特色占主导地位,无论其洞穴大小,基本上均发育厅,所以这一区的洞穴多为寺庙占据,第一厅寺庙开发利用,使得安庆地区溶洞开发上陷入比较落后的境地。

图六:麻姑洞

加上怀宁县地方政府对溶洞旅游开发思想认识方面的影响,总体认为怀宁地方的洞穴,洞口多展布在山顶,或半山腰部位,这一特点反映出该区洞穴所开发的部分为"较老"的洞穴,而发育的部位目前尚藏于地下,未被发掘、旅游开发价值未能完全体现出来。

图七:麻姑洞碑刻

怀宁县百子山周围不仅地面自然风光瑰丽,而且地下也深隐着岩溶洞穴景观,现已发现有大小各式洞穴十来处,其中著名的有雪山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水晶洞、梅花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麻姑洞、蝙蝠洞、龙珠洞(以前卒子已经介绍过)等。

图八:麻姑洞一带均是石灰岩地质

据考证,百子山洞群地质年代跨度大,有二叠纪,也有寒武纪,是长江以北罕见的溶洞群。雪山洞在百子溶洞群里以奇崛瑰丽著称。水晶洞在百子洞群中,是最新发现且最大的溶洞;据说石幔大者高达十多米,如瀑布奔泻;小者仅手掌一般,似素绢轻纱。最奇幻的景致在中层洞,细嫩嫩的白色石芽交错生长,犹如绽放的白菊悬吊洞顶;团团石晶簇色彩鲜红,悬挂洞壁,又恰似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堪称一绝。

图九:普善寺与麻姑洞周边环境优美

本期卒子介绍的麻姑洞位于百子山西南麓。民国四年(1915)《怀宁县志》云:洞“在广村,内有石佛一尊,以泥塑观音像,故洞以此名”。麻姑洞一带树林茂密,山谷幽深,当年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曾以此洞为秘密集会点,共青团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杨兆成也在此宣传过革命。麻姑洞洞口左侧石墙上,隐约可见一些古文字符号,但符号的具体含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入口为一大厅,穹形,“再进则清水一渠,沁人心骨”。清末民初,附近一杨姓村民在洞口建殿祀观音,今名普善寺,寺内有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

图十:普善寺与麻姑洞周边小溪环绕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图十一:麻姑洞洞口

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图十二:普善寺与麻姑洞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里朱氏源自朱熹后裔,朱光潜大师就出生在这里! 卒子游记2017-04-21 09:22

会里朱氏源自朱熹后裔,朱光潜大师就出生在这里!
会里朱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231篇
作者: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一带的会宫朱姓有一座宗祠,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会里朱氏渊源
会里朱氏在原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朱氏其先人到此地逾数百年,后来这一带朱氏统称会里朱。
图二:会里朱氏地处环境
在安庆地区,朱氏是一支大姓。有这样一个故事,朱氏二十世孙来冬 ( 文炳 ) 一脉,出自二十一世孙世生 ( 龙生 ) 。上世纪初,文炳随长兄文宽离开世居桐城小河街外出谋生,曾在上海吴淞船上务工,娶方桂英为妻,育两子一女,后不幸因病于1936年病逝。自昔日祖辈文炳少小离家,至如今父辈龙生子孙满堂,百余年来从未忘却祖先,“籍贯桐城”一以贯之承传,在会里修谱建祠时曾虔诚供奉而来。
图三:会里朱氏建筑
上述故事在朱氏家族应该算是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故事。自古会宫属枞阳,枞阳属安庆。会里朱氏宗祠在原宗祠的基础上扩建改建而成。
图四:朱氏宗祠
据了解,会里朱氏属紫阳一脉,一直是枞阳县的名门望族。宋朝末期至元朝初期,会里朱氏一世祖、古徽州饱学之士万四公目睹宋朝末年社会剧烈动荡之现状,不愿为官携家眷毅然来到桐城南乡罗塘洲避官,故又号“罗塘居士”。
图五:朱氏宗祠匾额
会里朱氏二世祖祖一公祖二公祖三公又从罗塘迁椒岭;三世祖朝二公朝四公朝六公朝九公再迁会里即现在的会宫,三迁而定。也就是说,今天的会里一带朱氏,其实是朱氏第三代定居而成。
图六:会里朱氏
朱氏定居会里后,四世祖生十五子成十五房,会里朱氏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族。七百年来,会里朱氏以会宫为中心,繁衍生息,如今子孙已达二十七世;主要居住地扩展到附近十数省市;朱光潜大师是会里朱氏在现代的典型代表人物!
图七:会里朱氏渊源
会宫的朱姓中有两支。一支是朱成一的孙辈中嫡传,其标志是后代的辈分以:“良、者、来、士、永、正、仁、为”反复循环。会宫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孙辈中一女儿嫁到程姓家,后来其子女跟母姓朱。这一支的标志是名字中没有辈分。所以前不久,与安徽省电台大胡老师交流时,谈到枞阳县会宫镇又流传朱公公与朱婆婆的民间传说,看来不假。
图八:会里朱氏宗祠标牌
另据了解,枞阳会宫朱姓是紫阳堂,是朱熹后人。朱熹五世孙朱椿(详见安徽《藕塘朱氏宗谱》),七世孙成一偕三个弟弟(隆一、庆一、隆三)迁往安徽桐城枞川竹子湖。成一公后裔居住枞阳县,此公传至第五代分为九支。(据《考亭紫阳朱氏总谱》)
图九:会里朱氏忠恕堂
在清代桐城派方苞和戴氏的文字狱中差一点招灭族之灾,后来朝廷顾是朱熹嫡传后代下旨特赦,这些事在《桐城县志》中明确详细记载。会宫的朱姓后代在清朝非常庞大,但在太平天国时遭到安庆英王陈玉成的血腥镇压。
图十:会里朱氏名人碑
会宫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孙辈中一女儿嫁到程姓家,后来其子女跟母姓朱。这一支的标志是名字中没有辈分。会宫朱氏忠恕堂字辈(自始祖万四公十四世起,万四公为婺源茶院公十五世,其五世为朱熹六代祖惟甫二弟惟则):芳绍先儒、道延来世、永正仁文、为家之式,诗书泽远、礼乐源长、祖功宗德、孙子其昌。
图十一:会里朱氏水源木本
吴汝纶《会里朱氏族谱序》(节选):会里之朱,迁自新安。其先世有曰瑰者,仕南唐李氏,官至茶院,尝以兵三千戌婺源,因家焉。子孙最为蕃衍,徽国文公其后也。徽国五世祖曰维甫,维甫兄维则。维则十一传,当宋元之际始迁桐城,仍世三迁而居会里。会里朱氏既与徽国同祖茶院,茶院后裔分散东南数行省,而徽州之后,新安、建阳皆立博士。明嘉靖中,诸博士会合四行省廿一县之朱联为一谱,是时会里朱氏尚未能别为谱。逮万历世,会里谱始具。是后朱氏长者,时时修葺。盖自始居会里,传五六百年,族姓源流,具在图牒矣。独茶院已上叙次派别,颇多疏失,今为考证,著在左方。…… 一笔写不了二个朱字。
图十二:参观朱氏宗祠
(本篇完)

欢迎订阅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曾力劝明朝崇祯皇帝不要斩杀袁崇焕,其母被封一品夫人厚葬在此

诰封一品方老太君与海渔公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2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金凯曲文化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的陆家湾,有一座建于明朝末年的古墓,何家墓地在枞阳这一带被称陆家湾,这里有原安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陆家湾及周边区域的传统民俗活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明朝宰相何如宠相关资料

陆家湾老龙灯会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朝末期,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相传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系小湾先得,经协商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陆家湾龙灯属板龙,共十二节,由十三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均点上香烛。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套路,大多已失传。现存套路主要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门、顺进反出、头招尾招和黄龙出洞等。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月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2012年11月陆家湾老龙灯会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二:陆家湾老龙会(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老龙灯会背后的小山上,安葬着明朝诰封一品夫人方老太君与海渔公墓,该墓座北朝南,封土堆用条石呈圆形修砌,高约一米,直径一米五,墓碑高一米多,宽约七十至八十公分,记载墓主人的姓名及修墓年代等。墓碑为明朝通过赐封碑,青石质,高一米,宽约七十公分,厚不详,碑面阴刻“诰封……方老太君 海渔公“等字样。原来何如宠的父亲何思鳌,字子极,号海愚,明朝嘉靖间以贡生授山东栖霞知县。其二子何如申、何如宠同年高中进士。据说何如宠成婚时,岳父许静斋以一条河——羹脍赛河作赔嫁。何如宠收到羹脍赛河后,让利百姓随意业渔。

图三:何如宠父母亲墓园

卒子曾介绍赑屃上背那块写满功德的高大的碑文,碑上刻有“一品诰命夫人”字样。这位在明朝末年被崇祯皇帝敕封的一品夫人是谁?原来她就是何如宠的母亲,还有何如宠的父亲海渔公。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墓地,依山傍水、静处一隅。经过三百多年的沧桑,人间的繁华,过眼云烟。据了解,何如宠(1569~1642),字康侯,号岳芝,明代桐城县东乡(今枞阳县今石矶镇大青山)人。

图四:何如宠父母墓园

何如宠博学多才,中的是二甲第二名进士,差一点进了前三甲。成绩优异,所以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何如宠升礼部侍郎。崇祯初年,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礼部尚书,最后入阁成为群辅,也就是俗称的“副宰相”,作为明朝官场上最具实力的桐城派官员,何如宠的知名度却远不如阮大铖、左光斗。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左、阮诸事教课书及报章断续有见,何宰相在桐城之外却鲜为人知。

图五:墓碑局部

官场上的何如宠,有着独特的为官风格:谦和行事低调,中庸不事张扬,朝廷里不做惊天动地的公事,同事间不干刻骨铭心的私事。尽管党有战斗队的属性,自卫队的功能,但他都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所有的党保持距离。在官员做梦都在踹人一脚的明朝官场,他坚持担任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始终以一个超级淡定哥的形象,游走在悬空的钢丝上。虽然是个民主人士,但东林党与魏党交火时,何如宠的龟息大法,仍然未能保全自己。杨涟、左光斗等遭陷害,魏忠贤的心腹魏广微弹劾何如宠,称其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同党,何被革职。直到崇祯即位,何如宠再被重新起用,崇祯元年十二月,他与周延儒、钱象坤俱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图六:何如宠父母亲墓园

后来,清朝太宗据关外施反间计,谋害兵部尚书袁崇焕。明朝崇祯皇帝不察,一怒之下,决定处袁磔刑,抄家灭族。何如宠知其冤,冒死为袁氏家族三百余口苦苦求生,崇祯终于收回灭族成命。按照旧例,皇族下人婚嫁,须经朝廷钦准,官吏趁机勒索,设置关卡,以致求婚奏文积压至千份以上,白发未婚者大有人在。何如宠向朝廷直言此弊,革除旧例,使皇族下人一次命名婚嫁者达六百余人。

图七:何如宠父母亲墓碑

何如宠襟怀坦荡,操行谦雅,在朝数十年,士大夫们乐于归向,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四年春,奉旨助周延儒总裁会试,事毕,请求归休,九次上书获准。回家后,想到崇祯性狭多疑,忠奸不分,滥杀大臣,深感不安,遂上疏进言:帝王治国之道在于虚心纳谏,明理乱,察忠奸,朝纲不紊,法制严明。皇帝深以为然。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召何如宠回京接替。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向以阿顺帝意得宠,料不相容,赴京途中,六次上疏坚辞不就。崇祯十四年,于金陵(现南京)官邸去世,年73岁。南明福王赠太傅,谥文端。著有《奏疏》三卷,《后乐堂集》若干卷。

图八:墓碑局部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朝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崇祯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安庆的何如宠宰相能够顶住压力,力劝明朝崇祯皇帝不要斩杀袁崇焕,显现了其公平之心,任由历史评价。今天,当我们去了解历史的时候,又有几人能够置身当时的情形去还原那个时代的精神!

(本篇完)


本文由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卒子作品出版,请各位网好加入粉丝行列,让更多历史相关资料还原本来面貌,重新展示出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草塥老街,一条充满泥土芬芳的古街 卒子游记2017-04-24 10:00

航拍青草塥老街,一条充满泥土芬芳的古街
青草塥老街
——安庆古村落系列
第12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青草镇的青草塥老街,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一处小景。
图一:青草塥老街沿街商铺
青草塥是旧时桐城重镇,但得名时间也晚。《元丰九域志》载,宋时桐城辖九镇,乃北峡、永安、铜山、鸗山、挂车、磐小、石溪、双港、孔城,并无青草塥之名。青草镇旧称青草塥,从元朝中晚期建镇,历史四百余年,位于桐城市西南,与怀宁、潜山两县毗邻,一直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图二:青草塥老街古树
青草塥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山水青草,梦中江南”之称誉。大沙河、三湾河、陶冲河、牛栏河纵贯全境,钟灵毓秀,三道岩风景区内的屋脊岭、铜锣尖风光旖旎,传说姜子牙曾垂钓于此的“钓鱼寺”,元末明初刘伯温行军留下的拴马树,等等。
图三:青草塥老街老食品店
青草塥老街,位于大沙河附近,沿街北而下,在横街头分出一条支流名叫鸦雀河,由水西门经下湾汇入人形河。明末清初,当地群众用青麻石条修建了一条宽约二米,高约近二米,长约二百四十米的大塥,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因大塥两岸长满了青草,故名曰“青草塥”,一直沿用至今。
图四:青草塥老街九十岁老人
青草老街形成于明朝时期,原本这里一片荒野,来往于乡野的村民或行舟或步行至此,已十分疲劳,力乏脚酸,不得不在此停留休息,以后逐渐形成了村落、形成一条老街。
图五:青草塥老街
据清朝朝乾隆年间相关文献记录,当时的桐城县行政区划为五乡二十九镇一百六十八保。青草塥街已经形成。民国三年(1914年),推行地方自治,桐城设十三镇,青草塥街正式被命名为永庆横街,成为桐城西南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据考证,青草塥大概兴盛于清朝早期,及至乾隆盛世,当地居民利用这里水陆通畅的有利条件,开始进行商贸活动,街市由此逐步形成。山区(英、霍、潜、岳)农民将土特山货用竹排木筏运抵这里,换回生产和生活必需品,故而形成两省(湖北、安徽)十多个县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
图六:青草塥老街航拍
据《桐城县志》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桐城县(含现在的枞阳县)行政区划为五个区,青草塥进入了历史上繁华最昌盛的时期。这期间商贸繁荣、经济活跃。西乡有句名谚曰,“跑之一趟青草塥,家来讲之不得歇”。
图七:青草塥老街与老人
民国期间,青草塥老街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赶集的人从村里拥挤而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大沙河面上小船只只一片繁忙。抗战时期,由于青草塥地处桐、怀、潜三县边陲,逃难的商人携家带口来此避难、办厂、经商,人口剧增,乃至畸形发展,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设各种商店、商行、银楼、作坊、馆、所、铺、院、厂等近千家,被誉为“小安庆”、“小上海”。
图八:青草塥老街
从出西城门,向西南走六十里,便到达青草镇。青草镇是桐城古“西大路”上重要的集镇,地跨桐城、怀宁、潜山三县,是明代就形成的水陆商埠。镇北的大沙河发源于潜山县的竹棒尖和尖平尖之间,一路山高月小,穿山越谷,东奔西蹿,小溪汇入主流,主流便訇然有声,流经天柱山到青草镇时,地域豁然开朗,同时也把山上的沙石带入青草镇开阔的河床,这便是细沙纯净,灿若黄金的大沙河。大沙河流经徐河、白果等地,最后注入菜子湖,而菜子湖贯通长江,这就给船只和竹簰水运提供了便利。
图九:青草塥老街老人
一条古道,让往来之人在此驻足憩息,而山民担柴禾草,卖炭卖山珍卖竹器在此聚集;一条水路,顺长江走菜子湖,船来簰往拉成长龙,在这里把山货运走,把外面的瓷器、火纸、布匹运进来。于是,青草镇的老街从河沿往南延伸,街连着弄,弄连着街,蔚然成明清以来青砖灰瓦的小镇。镇上店铺连着店铺,卖山货的、卖瓦罐茶壶的;开米行、木料行的,凡三县没有之物,这里都能买到,渐渐的成为这三县结合部的重镇,潜山的山民清早出门,喊一声,“去青草塥去!”人们便知道是去赶集;怀宁周边的人说声“上街去!”人们便知道是到青草镇来。青草镇聚三县人气,便有了明清数百年来的繁荣,以致民国时期被人称为“小上海”。
图十:青草塥老街
旧时桐城有“打不过东乡,告不过西乡”之说。这西乡就是“日就乡”,而“日就乡”的练潭、青草塥、新安渡、挂车河、陶冲驿、天林庄、金神墩七镇以及四十保的乡民,占交通物流之便,则见多识广,民智开化,思想活跃,能言善辩,不像“清净乡”(即东乡),地处偏远,民风慓悍,练武习拳者居多。西乡人面目和善,却外圆内方,遇事则据理力争,所以打官司总是无理也要争理三分,有理十拿九稳,时间长了就有告不过西乡之说。
图十一:青草塥老街航拍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14: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期间风云人物光明甫,墓葬龙山敲坛脊

光明甫墓

——安庆名人墓系列

第12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安葬着安庆的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既是安庆的名人,也是世界的名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光明甫墓为安庆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甫(1876--1963)名光升,字明甫,安庆桐城(今枞阳)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法学家、中国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左派著名领导人之一,原安徽省教育厅长、安徽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图二:光明甫墓记碑

光明甫,1876年12月生于安庆桐城,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参加了同盟会。曾任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参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任安徽通志馆馆长。1949年参加中国民主民盟。

图三:光明甫墓安葬在风景秀美的大龙山上

建国后,历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安徽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光明甫虽未在安庆省立一师直接任职,但他却为一师的教育事业多次奉献心力,他的业绩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毛主席视察安庆,特意访问了这位著名法学家、全国政协委员。

图四:重修光明甫墓记碑

光明甫190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结识了孙中山和黄兴,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任柏文蔚的都督府秘书长,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活动。光明甫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与程滨遗一道募资创办了私立安徽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江淮大学)。这是安徽近代第一所有院系建制的大学,首届学生就有千余人,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安徽早期共产党和共青团的骨干。

图五:光明甫墓修缮精美

光明甫与陈独秀是老乡,都是安庆人,遂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而光明甫坚持原则,力拒蒋介石亲信进入省党部一事,在当时的安徽传为佳话。国共合作开始后,光明甫深感欣慰,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图六:光明甫墓与其家族亲眷墓合葬在一起

光明甫与朱蕴山、沈子修及共产党人薛卓汉等组成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并选派光明甫主持安徽党务工作,领导全省人民支援北伐战争和学界反对教会学校奴化教育的斗争。

图七:光明甫墓碑

新中国成立后,光明甫居住在安庆市。1953年初春,因毛泽东相邀,他又出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和安徽省第一任文史馆馆长。1963年元旦,光明甫在安庆逝世,享年83岁。安徽省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得悉后专门派人到安徽参加追悼会并送了花圈。

图八:光明甫墓

光明甫祖籍桐城,幼承庭训,清末中过秀才,1904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读书,1905年东渡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常与鼓吹革命的章太炎、陈独秀相交往,在此期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光明甫墓安葬在安庆大龙山一处名为敲坛脊的地方,风水好、风景好。墓前由安庆名人赵朴初为其书写墓前碑。

图九:光明甫墓碑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0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畈出了个朱棣征战大将军,后裔建起徽派建筑代表柳家大老屋

柳畈柳家大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236篇

作者: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地处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境内多山,河流密布,现保存有大量的乡土古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注重风水选址,大到山形水势,小到池塘竹木,体现出建筑选址的科学实用性,今天卒子介绍田头乡柳家大老屋。

图一:远望柳家大老屋

岳西地处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境内多山,河流纵横。因历史上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大多古建筑保持着原生态风貌。岳西县普查登记古建筑283处,其中,古祠50处,古民居157处,这些珍贵的乡土古建筑点缀在岳西的山山水水之间,每一处建筑都包含有风水学的印迹,这些地方大多数卒子已经到访,今后将陆续向大家介绍。

图二:柳家大老屋砖雕

风水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乃至传统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风水理论中虽然不乏封建迷信内容,但却直白反映了老百姓在自然面前一种美好的祈盼和追求。岳西村庄星罗棋布,最低点或出口处在风水学上被称为水口,是村落兴衰与安危的精神主宰,现代建筑理论家诺伯格斯卡尔兹曾说:“我们将景观比之为住宅,而山岳是墙壁;……而山区的最低点则为门。” 由此可见出水口作为门户的重要,一村之水从此蜿蜒而去,一村之人从此出入,水口是村落内外的连接点,村民到此便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图三:柳家大老屋

岳西水口较多,受传统“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强调“逢口必镇”,在水口处栽树、修桥、建庙,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保佑一方平安”之意。今天卒子介绍的柳畈村,就有一处口水,顺口水而上就是柳家大老屋。

图四:柳家大老屋多数为土坯墙

岳西县店前镇徐良村水口有一座乾隆二十四年的石板桥,旁有古树、小庙,庙联曰“龙蟠水口镇山河,马踞桥头扶社稷”,民众的美好心愿一目了然。岳西水口最有名的当属包家乡的锁口山,为包家河第一道关口,民间传语“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其实就是“砥柱河流,观阑水口” 之意,将水口紧锁,一方居民才会风调雨顺、财聚人旺。卒子将在后期向大家介绍。

图五:柳家大老屋二进

岳西乡土古建筑所在之地,多为某一姓氏的发祥地,像岳西的“储、刘、王”三大姓,都有老宅,其人丁兴旺,家族显耀,往往会将功劳归于老屋的风水,认为老屋是块宝地,是老屋的宅基好。岳西百姓一直世代遵循“背山来龙”要发旺的观念,脚下秀水相环绕,面朝青山有名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回头望”的说法,这些虽然不排除有迷信的成分,却也显现建筑往往赋予一定寓意、一脉相承。

图六:柳家大老屋特色砖雕

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水口,有一座土地庙,其上有一副对联:“青山环一庙,绿水绕三桥”,小庙健在,三桥尚存,附近不远就是柳家大老屋,这里自然与人文在此相得益彰,和谐共生。

图七:柳家大老屋

柳家大老屋属岳西乡土古建筑的精品,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青砖黛瓦马头墙,建筑本体和四周环境有机融合,不可分割,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点缀,自然环境成为建筑的天然底色,柔和流畅而又生机勃勃。老屋规整对称,封建家族权威气势得以彰显。

图八:柳家大老屋清中晚期的大方砖

岳西百姓大多是外来移民,许多姓氏族谱中都有记载,岳西先民多为乱世避难,从江西瓦屑坝辗转迁徙来到岳西,当然要寻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岳西山川俊秀,“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既是最佳选择,也成为可能,这既是受风水宝地家兴人旺的思想所支配,也是满足人居住生存的需要。这些移民相信风水理论,因山势的藏纳,土壤的坚厚,林木的茂密,可以遮挡寒流,免受四面狂风侵袭,山上良好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还能满足柴薪之用。

图九:柳家大老屋清朝中晚期的砖雕

岳西古建筑的风水选址,使境内许多的自然村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形成了以农耕为主、林业、副业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过着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

图十:柳家大老屋的小巷

岳西的古建筑因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历史机缘的影响,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被专家称之为“皖西南特色古建筑”,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博大精深,在此,卒子一直去关注、去挖掘、去研究包括岳西在内的全安庆地区的古建筑。

图十一:柳家大老屋的木窗

岳西县柳畈出了一位名人,名叫柳升(?-1427年),字子渐,怀宁人,出生于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柳畈(原柳畈乡)。早期因承袭父职成为一名武将,永乐年间,跟随明成祖朱棣五次征战,立下不少战功。官至征虏副将军、安远侯。柳升多有战功,有勇有谋,但不幸的是,他在宣德元年(1426年)与王通等征讨交趾黎利(今属越南)时,由于不熟地形等多种缘故,在进军途中中伏而死。英宗朱祁镇追赠其为融国公,谥襄愍。柳升曾统领神机营,组建了中国历史上首支正规编制的“炮兵”,开启了中国热兵器时代。死后安葬在现在的怀宁县清河乡清河。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世代居住这里的李姓族人担起了看护柳升墓的重任,这一守就是580多年。

图十二:柳升画像

(本篇完)

2017-04-26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收听

2

听众

244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2-18
精华
1
发表于 2017-4-26 08: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作者不遗余力地将家乡的历史展示出来,让我们了解历史,更加热爱这片热土。

点评

不客气,宣传安庆,走遍安庆。为安庆的对外宣传贡献出一份力。  发表于 2017-4-28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2: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红色精神,十八里长岗钱杰烈士墓

十八里长岗钱杰烈士墓

——安庆名人墓系列

第12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岭头村的新公路边,有一座近年来新建的烈士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钱杰烈士墓亭与墓志铭碑

钱杰烈士墓位于潜山县梅城镇岭头村的新公路边,这是卒子不经意发现的一位现代的烈士墓,他的事迹确实让人追忆。巧得是,数年前,卒子在青岛的海边无意中发现一块大理石碑,记载着安庆潜山烈士的事迹。从青岛到安庆,卒子看到二座城市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记忆这个为落水学生勇献生命的安庆人。

图二:钱杰烈士墓碑

钱杰(1974—1999),潜山岭头人,钱杰初中读于野寨中学,1994年荣获安徽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199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岛海尔集团工作。1999年7月30日为抢救落水中学生英勇献身,被青岛市政府授予“青岛市舍己救人好公民”荣誉称号,同年12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三:钱杰烈士墓碑

1999年8月4日晚,潜山县原岭头乡,十八里长岗上,夜风瑟瑟,松涛阵阵。数千干群自发聚集在村口路旁,迎候一位青年的骨灰从他乡返回故里,他就是青岛海尔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名叫钱杰。五天前,为救落水学生,他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子夜时分,载着骨灰的车子终于到了。乡亲们簇拥上去,争着再目睹青年最后一眼,许多人痛哭失声。在临时搭建的灵堂里,村民们为他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会。灵堂的前面,摆放着潜山县委、县政府献的花圈。

图四:钱杰烈士

关于钱杰的事迹,据了解钱杰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到海尔集团工作,他才华横溢,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在海尔这样一个知名企业工作。

图五:钱杰烈士墓志铭碑

一天,钱杰完成了设计工作,抱着图纸走出了办公楼。在回海尔工业园的路上。他听到“救命”声,钱杰急匆匆赶上前,原来有人落入了园内的如意湖中,情况万分危急!落水的一名中学生霍鹏,在如意湖边照像时,不慎落入水中,由于不习水性,已经呛了好几口水,见此情景,钱杰放下怀中的图纸,飞身跃进湖中,奋力向霍鹏游去,在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协助下,落水者得救了,而钱杰却因体力不支,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图六:钱杰烈士墓志铭碑局部一

天柱山风光秀丽,山下的潜山县岭头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一代文学宗师张恨水就是从这方土地里走出来的。钱杰出生在该乡岭头村安定组一户贫穷的农家。

图七:钱杰烈士墓志铭碑局部二

在钱杰的父母身上,积聚着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家里上有年迈的爹爹奶奶,母亲体弱多病,妹妹年纪尚幼,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父亲钱振中身上。尽管一年忙到头,日子依然过的紧巴巴的。小钱杰知道家里的困境,一直很争气,学习成绩非常好,假期回来,都要帮着干农活,挑粪、插田、种地,样样都行,小小年纪可以为家分一点忧了。

图八:钱杰烈士墓志铭碑局部三

钱杰牺牲的消息传到他生前就读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悲痛欲绝,他大学时的二十多位同学奔波数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悼念这位安庆好儿女。

图九:钱杰烈士墓志铭碑局部四

钱杰遇难后,青岛市政府追授他“青岛市舍己救人好公民”称号,他的事迹在家乡也引起了极大反响,同年被追认为烈士。天柱山傲然独立,潜水河悠悠东流。在走完了短暂但富有质量内涵的生命历程后,钱杰长眠于故乡的山水之间,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图十:钱杰烈士墓亭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仅有这样的四座四方塔,东晋时期的安庆千佛塔,华东第一塔

东晋千佛塔,华东第一塔

——安庆古塔系列

第12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有一座建于东晋时期的四方砖塔,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航拍千佛塔

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在岳西县东南部,与岳西县天堂镇、菖蒲镇、毛尖山乡、中关乡和潜山县水吼镇等五个乡镇接攘,北距岳西县城仅约四公里,南距潜山县城和沪蓉高速公路约四十公里。

图二:航拍千佛塔拼图

千佛塔有着“华东第一塔”美称的法云寺千佛塔,位于岳西县响肠镇,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远远望去建于半山腰高高的重楼式山门和青山翠竹中耸立的塔影。隐隐中古塔显出庄严古老的气韵。千佛塔高28米,总共七级,翘角飞檐,青砖四方形;塔身内外有砖雕佛像一千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千佛塔背倚青山,原塔前一条水涧,后建起小水库,蓄水成湖。周围杂树生花,乔木掩映,塔影湖光,风景旖旎。

图三:航拍千佛塔拼图

千佛塔为四方形,在安庆五座古塔中,是唯一一座四方形古塔。与古塔佛寺相关的神奇传说众多。千佛塔底层有菊花、莲花、太极图三种图案,象征着儒教、佛教和道教;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同时在中国弘扬。三教高贤齐集法云寺,共同研讨教义,交流教旨。

图四:千佛塔

法云寺也是二祖慧可禅师一度卓锡的圣地。据传唐朝时,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在此出家,建立道场,弘扬佛法,后修炼成地藏王菩萨。法云寺鼎盛时期,方圆几十里庵庙皆为其庵堂檀越。

图五:千佛塔后的大巨石

千佛塔又称法云寺塔,俗称后冲寺塔,坐落在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旧为金山乡后冲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千佛塔,建于东晋时期,塔身平面四方七级,青砖砌筑而成。千佛塔不仅是安徽省历史最久远的古塔,同时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座方形古塔之一。卒子在五一时期也对塔进行了航拍,为大家带来了法云寺千佛塔的壮丽景色。

图六:千佛塔

千佛塔为楼阁式建筑,平面四方七级,砖石垒砌而成。塔残高二十点六米,修复后高二十八米。其条石塔基,腰檐、斗拱十分规范,造型美观。每层各面均设有十二个佛龛,每龛内供有一佛二弟子三尊佛像,体态丰腴,栩栩如生。塔内、外壁佛龛中有砖造佛像千余尊,故亦称“千佛塔”。

图七:千佛塔砖为特制青砖,非民宅青砖

法云寺塔的建筑风格世间少有。塔身平面四方七级,青砖砌筑而成。象这样的方形古塔全国仅存四座:西安的大、小雁塔,洛阳白马寺齐云塔以及法云寺塔。古塔北面一、二层之间的图案依稀可辨:莲花——佛;菊花——儒;太极图——道。不同文化的印记并存一处佛塔之上,并不多见。此塔中有塔心室,中空至顶。

图八:千佛塔掩映在翠竹之间

民间传说,该塔是三国曹魏(225—230)年间,曹操大军征伐东吴时所建。三国(220年-280年)是东汉至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曹魏也多次征战东吴,随后三国归晋。安庆在三国时期烽火四起,奠定了安庆吴头楚尾的重要历史篇章。

图九:千佛塔后巨石

曹丕称帝以后,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逐渐征战地处南方的东吴政权。曹魏、蜀汉、孙吴这三方势力,鼎足而立,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云,安庆岳西县千佛塔就是传说曹仁征战东吴所建。曹仁 (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

图十:千佛塔

南郡之战后,曹仁凭借屈指可数的兵力,和东吴周瑜大军足足拉锯了一年,还将周瑜射伤,成了周瑜日后的死因之一。曹仁跟随着曹操多次征战,尤其在南郡之战中,舍身救出部将牛金,被东吴誉为“天人”。之后樊城拒关羽,在水里被泡了几个月,每天在竹筏、木板上办公,也宁死不退,一直等到樊城的城墙都快要泡得发霉了,水势稍减后,徐晃的大军感到才击退了关羽。

图十一:千佛塔与大裂石

在《三国演义》中,曹仁的经历和《三国志》记载的大致相同,曹仁一生跟随曹操多次辗转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死后被封为忠侯。或许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人才辈出,使得如曹仁这样的名将,战功几乎被湮没。其一生最著名的战役,是南郡和周瑜的激战,数十骑救出牛金,让人一度以为是巨鹿之战中的项羽。在其后和关羽的樊城战役,也是可圈可点,虽然最终战役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对于曹魏立国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晚年,曹仁与徐晃攻占襄阳和陈邵,将从汉南归附的人民迁移到汉北。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曹仁逝世。死后,魏文帝赐谥号忠侯。

图十二:千佛塔后的大裂石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4: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五祖弘忍脚印传说,唐朝古寺留有李白石刻,安庆这个地方真美

唐朝古寺李白石刻与仙人桥仙人脚印——卒子走遍安庆

唐朝古寺李白石刻与仙人桥仙人脚印

——安庆古寺与古石刻

第12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花亭湖畔凤凰山的西风洞景区,是绝对值得一游的地方。今天卒子向大家推荐李白石刻与几个景点。

图一:唐朝古寺

西风洞景区位于太湖花亭湖畔凤凰山,这里地质复杂,山峰奇异,怪石耸立,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西风洞、西风禅寺、山门楼牌坊、寂觉塔、仙人洞、小心坡、一线天、观湖亭、百忍石、凤凰石、海象石、青蛙石、香炉石、鹰嘴石、摩崖石刻等。

图二:相传此脚印为五祖弘忍脚印

西风禅寺建于唐代,原名狮子庵。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西风禅寺题写了寺名。太湖的凤凰山源出岳西的明堂山,属大别山的余脉,因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在此山落脚引来许多凤凰朝拜而称之为凤凰山。凤凰山形成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山峰奇异,怪石耸立,千姿百态。

图三:仙人洞与李白石刻

西风洞景区又名西风禅寺景区,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云游到此,并在此坐禅弘法,有遗迹尚存;西风禅寺为唐代古刹,唐朝贞观年间,法智禅师在此初建道场,形成七重宝殿宏大规模,香火兴旺;清朝咸丰六年,该寺被太平军焚毁,其寺僧建小庙以继灯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惺悟募捐重建大雄宝殿。

图四:李白石刻与仙人洞

相传,佛教禅宗五祖弘忍来到西风洞,见由一石壁立、一石斜覆其上而成洞,洞中还有小洞,洞内寸草不生,夏夜无蚊,弘忍在洞中修炼,故又名“五祖洞”,洞内供奉有五祖雕像,洞内石壁上·唐朝敕建西风古寺”等字迹依稀可辨。事实上,花亭湖是六七十年代蓄水而成,原西风洞地处群山之间,一眼无边。

图五:游客朋友难得一见的宋朝石刻

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十九记载,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602—675)来舒州太湖,在西风洞坐禅弘法。唐朝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在西风洞建立道场。清朝咸丰六年(1856)毁于战乱,仅存中后两殿,民国八年(1919)由寺僧醒悟募捐重修。

图六:仙人桥又称渡仙桥

仙人桥传说,仙人洞由渡仙桥和蓬莱仙岛连接而成,这里渡仙桥又称仙人桥。仙人洞内阴凉,有石桌、石凳,相传为五祖弘忍和一异人下棋之处。在仙人桥附近,有很多的巨石上,都刻有大量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来自佛教居士,也有来自那时游方圣人,包括宋朝的那位在安庆的黄庭坚。

图七:近代的仙人桥石刻

洞边的石壁上有石刻“别一壸天”,石刻意为通往天宫的路。相传那位异人经五祖点化,爬过石桥,登上巨石,羽化成仙了。后人就将此洞称为仙人洞,石桥称为“渡仙桥”,桥上有石刻“仙人桥”,而那块雄险的巨石也就是蓬莱仙岛了。

图八:多数石刻是明朝与清朝留下的

唐朝诗仙李白、宋朝大诗人黄庭坚、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明朝嘉靖太湖知县罗汝芳、清朝嘉庆状元赵文楷、当代杰出宗教领袖赵朴初等名家圣哲,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或诗篇。清朝嘉庆年间状元赵文楷曾夜宿山寺赋诗一首:“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厨盖千年石,崖呼半夜风。暂抛尘梦去,禅塌一灯红。”1990年,朴老来西风禅寺回乡访祖;2003年余秋雨、马兰夫妇来此观光,余秋雨在一线天巨石上题写了“西风浩荡,佛法无边”八个大字。2001年3月中、日、韩大德高僧40余人曾到访这里。

图九:唐朝古寺

据《太湖县志》载,寺院建于唐代。曾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坐东向西。上殿为藏经阁,中殿供如来佛像,下殿有护法天神、四大金刚。三殿依山而建,一殿比一殿高,颇具气势。清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与清军交战,该寺上殿被毁,仅存中、后两殿。民国八年(1919),寺僧惺悟募捐重修寺院。

图十:佛法生辉石刻

寺北山崖上有渡仙桥,桥下有石桌、石凳,相传是五祖下棋之处。旁边石壁还刻有“别一壶天”四个大字。过渡仙桥、小心坡,至法智洞,洞中立有“开山法智”石刻牌位。相传五祖弘忍,游历四方,寻访幽境修炼,后到此停留。锡杖峰是他插杖之处.五祖洞是他参掸打坐之地。飞来朝圣的凤凰落脚的大石叫“凤凰峰”。古诗句“石传双凤集,桥渡几仙归”就是描述此事的。

图十一:凤凰石

“别一壶天”石刻相传为唐朝诗仙李白所题,其后山景点“仙人下棋”处石壁上有石刻“别一壶天”。与石刻不远,有一块石板上刻有一个脚印,相传这个脚印是五祖弘忍的脚印。

图十二:古寺风景

西风禅寺,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传说。从风景区大量的遗迹判断与分析,此寺为安庆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圣地。

图十三:历史悠久、风景美丽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收听

4

听众

7649

帖子

论坛用户

注册时间
2013-6-16
精华
53
发表于 2017-5-4 07: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的的确都是山清水秀,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地方!

点评

嗯,有些地方就是研究安庆历史文化的专家或学者,也未必去过。请继续关注  发表于 2017-5-4 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桥这个弯,伏兵一箩筐,杨桥弯是安庆阻援的重要支点——卒子走遍安庆

杨桥这个弯,伏兵一箩筐,杨桥弯是安庆阻援的重要支点

——安庆石刻与风景

第12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至罗岭镇之间的三叉路口,是安庆通往枞阳,与安庆通往桐城的必经路口,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朝咸丰年间的故事讲不完,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这里,并讲述关于清军湘勇与太平军之间的故事。

图一:杨桥弯巨石

太平军和清军湘勇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性质迥异的两支军队。两军在各自的战场上反复较量,胜败互见,初始很难判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随着战局的逐步展开,扑朔迷离的混沌状态一旦廓清,形势立显判然。安庆战役是标志这种形势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从此以后,湘军长驱直进、胜券稳操;太平军举措失当、颓势难挽。

图二:清军湘勇对阵太平军画册

安庆战役作为太平军和清军湘勇战场形势的转折契机和分水岭,历来受到学术界重视,卒子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细心研读和实地勘察,从军事的角度和理论的研讨太平军在安庆战役中的战略战役得与失、成与败。

图三:杨桥弯地处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

湘军在曾国藩(清军湘勇统帅)、胡林翼(清军鄂勇统帅)领导下,稳定湖南占据武汉后,亟谋将势力推进到江西和安徽。以上制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是清军对太平军作战的总的战略方针。

图四:杨桥弯巨石

在曾国藩、胡林翼看来,只有踞守皖北安庆、桐城一带的英王陈玉成勇敢善战、知兵有方,可作对手,其部将刘瑲林顽强敢拼、能打硬仗,最为曾国藩赞赏,其次能战的是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堵王黄文金,比较起来忠王李秀成战斗力最弱;璋王林绍璋、玕王洪仁玕最不受重视。对太平军来说,打绿营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无论是正面突击还是出奇制胜,往往能取得辉煌的成果。不论是江北大营还是江南大营,都一再被击破,以致不能恢复建制;其它督抚提镇所辖的绿营兵,简直不在话下,太平天国每次扩地增城,都是在击败绿营后取得的。但是他们与湘军作战,就不那么应付裕如了,有时候免不了要触霉头。

图五:杨桥弯山势

根据湘军的经验,陈玉成最怕多隆阿,李秀成最怕鲍超。战争的结果说明,多隆阿、鲍超确是陈玉成、李秀成的克星。在三河之役中大获胜仗的陈玉成本应挥胜利之师,将湘军逐出皖境。但陈玉成、李秀成二军在收复太湖后就无法前进,因为多隆阿扼守宿松、鲍超踞守宿松的二郎河,胜利之师在多、鲍守军面前又变成了败军。胡林翼闻讯后说:"贼不能乘我军气夺,并力袭我,吾知其无能为矣"。李秀成在自述里对此也直认不讳。湘军以夺取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自任,而夺取安庆则是进军天京关键性的一步。就太平军来说,安庆是保障天京安全的锁钥,所谓“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确是不易之论。二破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军辟地拓疆,稳定了东部战线,回师西向、解决安庆的保障问题,也是势所必然。

图六:杨桥弯能够扼守安庆通往枞阳与桐城的交通

今天卒子讲述的是那段清军湘勇与太平军将帅之间、兵卒之间的生死较量。湘军决心组织安庆战役,据曾国藩说,创其议者是身任湖北巡抚的湘军另一首脑胡林翼。按胡林翼的说法,湖北决心谋夺安庆,从咸丰七年就开始了。那时确定的战略方向虽是正确的,但由于战争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手段缺乏深刻认识,又受总的战争形势的制约,迄未取得重要进展。咸丰九年正月,胡林翼再次提起组织安庆战役问题,即所谓三路谋皖。

图七:杨桥弯汪界石刻

三路谋皖,是曾国藩与胡林翼等人磋商的结果,总的计划是:组织马步精兵五万人(水师在外)分四路直捣皖北。因此北岸兵力不敷,四路谋皖变成三路谋皖,由曾国荃统曾国藩原统人马一万多人进围安庆为一路,由多隆阿统所部万余人进扎桐城挂车河、李续宜统乃兄残部及新募之军万余人扎青草塥为二路,由胡林翼所部成大吉、金国琛、余际昌万余人分驻潜山天堂、罗田松子关、霍山黑石渡为第三路。胡林翼老营驻太湖,居中策应。胡林翼预料:“非三路分进,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枝枝节节而为之,吾恐三四年未必成功。”这个计划是经过精心谋划而后作出的,是符合战局发展和战术原则的。在三路谋皖中,无论是胡林翼,还是多隆阿都曾路过杨桥弯,并在此设伏兵,击退太平军。

图八:杨桥弯汪介石刻

安庆阻援,杨桥弯再次扬名天下。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初,安庆会战拉开帷幕。陈玉成从湖北战场率大队太平军进援,驻军集贤关与菱湖之间,逼近围城的曾国荃部湘军。干王洪仁歼、章王林绍璋等也统太平军二万余人,自桐城南援安庆,进至安庆北面的新安渡、横山铺、练潭一带,连营三十余里,谋与陈玉成部会师。湘军多隆阿率部前出高河铺,阻止两支太平军援军会师。多隆阿熟知安庆一带的地理形势,他先在太平军的退路上设下多路伏兵,其中一支伏兵就设在杨桥弯,杨桥弯地处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地势较为平缓,易守难攻。现保存在杨桥弯的几块巨石上,刻有“汪介”、“何介”,不知是何时留下的石刻,据分析可能是清朝至民国期间当地村民分山界的石刻。

图九:杨桥弯何介石刻

实地勘察过杨桥弯,发现这里山势较为平缓,山间多以巨石遮挡,加上山间的树木,易于隐蔽。在此设伏兵,容易以口袋收口。现在已经修建成公路的杨桥弯,原先只是一条小道,要经过杨桥弯才能进入罗岭大坡,湘军多隆阿用木板堵积河水,而以大队主力正面迎战。五月初多隆阿分四路向练潭、横山铺一带的太平军猛扑。太平军营垒不坚,旋被攻破。

图十:杨桥弯能够控制多路大军

驻新安渡的太平军一万余人前往救援,多隆阿以三营(约一千六百人)步兵迎面接战,以五营(约近三千人)步兵从侧翼攻击,以马队绕到后面夹击。太平军前后受敌,伤亡甚众。洪仁歼等下令由马踏石渡河北撤。正当半渡之际,多军在上游开启河闸,河水徒涨,多军伏兵亦起,太平军被淹诐击,又遭重大损失。湘军在此设伏兵,太平军并不是不清楚,但仍然中计,显然在此没有充分估计敌情。

图十一:杨桥弯现状

五月初,多隆阿率湘勇又在新安渡再次击败洪仁歼、林绍璋等部太平军。这次多隆阿于新安渡北岸在太平军的进攻方向上先设伏兵,布下口袋阵。太平军来攻时,多隆阿以疲弱之卒佯败引其前,以劲悍之兵尾击驱其后,迫太平军入其伏阵。太平军前阻河水,其它三面皆受清兵攻击,几乎陷于绝地,虽奋勇突出包围,但伤亡很大,撤回天林庄。不久又撤至桐城东面的孔城镇。多隆阿在击退太平军一轮一轮的攻击后,在杨桥弯对部下说,“心比天高,难成大业”。多隆阿这种对太平军的评论,原指太平军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命过轻薄,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图十二:杨桥弯能够清楚看到杨桥镇

太平军陈玉成因无法与援军会师,于五月中下旬亲自率数千人绕道赴桐城,与洪仁牙、林绍璋等会商进军事宜。多隆阿闻讯,即派兵追击,使负责断后的黄金爱部太平军伤亡千余人。下旬,陈玉成合林绍璋、洪仁牙、黄文金等部二万余人,分三路从挂车河、新安镇、青草塥往攻多隆阿湘军大营。多隆阿事先侦知此情,决心“乘其布置未定,先发制人”。

图十三:杨桥弯巨石

多隆阿当即派出马队多起,于阵地外围设伏,又将所部主力分为五队,以前三队分迎三路太平军,另派两队为预备队,未等太平军布好阵势即发起攻击。正当双方接战处于相持状态时,多隆阿预伏的骑兵突然横杀而出,冲乱了太平军的大阵。多隆阿湘军主力乘势猛攻,太平军又被打得大败,陈玉成等北退桐城。

图十四:杨桥弯风景

多隆阿在安庆战役(安庆保卫战)中指挥部队连续数次击败太平军,完成了阻援的任务,给太平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挫伤了太平军的锐气,有效地保障了围城湘军的作战。1861年9月5日,湘军曾国荃部终于攻破安庆城。多隆阿名声益噪,胡林翼说他“谋勇兼全”,“兵略精审”,清廷迭升他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和荆州将军。在此之后,多隆阿率部乘势于9月7日攻占桐城,11日占宿松,不久又占舒城。与此同时,又分遣一部连下湖北黄梅、广济、黄州等州县。1862年(同治元年)2月后,他与钦差大臣袁甲三合军逼攻庐州城,与陈玉成部太平军多次激战,最后于5月13日占领该城。陈玉成率余部数千人北走寿州,两天后即被练匪苗沛霖所诱擒。太平军在皖北的根据地丧失殆尽。

图十五:杨桥弯溪水

(本篇完)


金凯曲文化《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