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2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铁炉山杨家亭古驿道旧址——卒子游记
杨亭铁炉山杨家亭古驿道旧址
——安庆古道系列
第16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铁炉山杨家亭古驿道旧址。图一:远望怀宁县月形山

DSC_6012.jpg
  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位于大龙山北麓,这里山清水秀,古时这里有一条绵延数十里的古驿道,是古时安庆北门外一条重要官道。图二:铁炉山一侧
DSC_6019.jpg
  杨家亭古时在怀宁县很有名,这条古驿道过去是怀宁县通桐城的罗家岭与怀宁县五横桥的分岔口。著名的怀宁邓石如与桐城严凤英就是走这条道到安庆的,然后走向全国。图三:铁炉山被公路一分为二
DSC_6020.jpg
  杨家亭古驿道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任何痕迹,这条古驿道在如今一条高速公路与公路的修建后,只剩下山头顶部的一点点痕迹。这条古驿道过去的铁匠铺、茶馆、豆腐坊、榨油坊,以及源浦寺、观音寺等寺庙,这是安庆周边一处有着深厚文史的旅游景点。图四:古时驿道上的驿兵
DSC_6021.jpg
  如今的五横乡杨亭小学,就是过去的杨氏宗祠……这条连接着县城与省城的古道、既是一条商道、又是一条兵道、民道,这条古道周边的古屋、古井、古桥,以及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古迹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图五:铁炉山被修建的公路从中间挖开
DSC_6022.jpg
  五横初中的杨老师介绍到,古时杨家亭主要以杨姓为集聚的村庄,始建于元朝末年,繁荣于明清两朝,因村旁的官道驿站建有杨家凉亭而得名。图六:形成了铁炉山东西两侧
DSC_6024.jpg
  杨氏宗祠就坐落在杨家亭驿道铁炉山山脉延伸到五横盆地的东南面。原宗祠坐北向南,现已不存,解放后由宗祠建起小学。图七:铁炉山另一侧
DSC_6025.jpg
  自古以来,杨家亭古驿道人来人往,在历经元、明、清三朝近六百年的历史中,走出了举人、贡生、廪生不计其数,最为著名的当属怀宁五横人邓石如、邓绳侯、邓稼先,以及周边的罗岭严凤英等人。图八:铁炉山山顶荆棘丛生
DSC_6027.jpg
  一番考察下来,卒子在杨家亭铁炉山一侧的小山岭中,见到杨家亭古驿道旧址。在修建公路时,将铁炉山整体挖开,形成了东西两个小山岭,这条古驿道就在被挖去的土石方之内,如今站在铁炉山小山岭间,满地的荆棘,已经毫无当年的驿道风采。图九:站在铁炉山顶看下面修建的公路好陡
DSC_6029.jpg
  从安庆府城出发,经集贤关、十里铺,过总铺转到怀宁县的五横乡,杨家亭古驿道在几百年间一直的繁华,如今这条古道渐渐被遗落在历史身后。图十:铁炉山被从中间挖开
DSC_6030.jpg
  杨家亭古驿道,是通往安庆北面的一条的要道,这条古驿道的历史可以追究到宋朝。在看到古驿道在铁炉山是一处关隘,其历史无从考究,为了考证这座叫铁炉山山顶是否是驿道,卒子曾沿着近90度的山坡爬到山顶,山顶已经无法看到古驿站的痕迹。图十一:铁炉山一侧好陡上去不容易
DSC_6033.jpg
  古驿道不似现在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那么便捷,“五里一亭,十里一铺”,这是历史上安庆繁荣的体现。安庆周边像杨家亭古驿道这样的驿道曾经有很多,如今没有一个机构在做相关统计和整理工作,唯有个别文史爱好者以民间的个人力量正在汇总。图十二:铁炉山顶荆棘丛生无路可寻
DSC_6034.jpg
  杨家亭古驿道,设杨家亭驿,距安庆府约六十里,距怀宁县约八十里。安庆府至十里铺到总铺,再到三十里铺至杨家亭,经沿山铺到五横桥、到九横桥至源潭铺、小麦铺,到桐城的练潭铺、新安渡、卅铺、大关、桐城县城,再到舒城,这条古驿道如今已经非常凄凉。图十三:铁炉山一侧
DSC_6049.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4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槎水镇龙关村无名烈士公墓——卒子游记
龙关无名烈士公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6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槎水镇龙关村无名烈士公墓。图一:远望龙井关羊破寨

01.jpg
    无名烈士公墓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槎水镇龙关村的一处公路拐角处,圆圆的土丘上,草绿花红。几棵高大苍桑的松树,像一把大伞,把土丘静静覆盖。图二:远望龙关无名烈士公墓
02.jpg
    无名烈士纪念碑及碑文由潜山市(县级市)槎水镇龙关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立。很多汽车路过这条公路时都会下车静默着注视着这块墓碑沉思,仿佛出现了几十年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战斗情景,革命烈士那可爱的脸庞仿佛眼前闪过,战士那勇猛的厮杀声仿佛在耳边回响。图三:龙关无名烈士公墓墓碑
03.jpg
    这些无名的烈士的血染红了大地,战士的身躯长眠在大地。他们在解放前后不同时期壮烈牺牲,他们在与敌人的厮杀中,英勇顽强,最后血染大地。图四:龙关无名烈士公墓牌
04.jpg
    抗日战争牺牲的无名烈士公墓,环境优美,沿台阶行为一小型广场,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花岗岩石碑“无名烈士公墓”字碑。广场由纪念碑、纪念牌、无名烈士墓等组成。图五:龙井关
05.jpg
    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纪念牌高低错落,碑后为无名烈士墓,中间为墓池,整个公墓庄严、肃穆、凝重。图六:驻守在羊破寨的八路军
06.jpg
    一九四四年年底,一支日军沿现岳西县下浒向潜山窜来。驻守在张半天的国民党军,以及驻守在羊破寨的八路军等武装联合迎击敌人。
图七:龙关无名烈士墓原纪念碑
07.jpg
    在距龙井关数里外的朱街打了一场恶战,中国军队打退了日军,中国军队的伤员因无药救治而痛苦呻吟的情景,一些伤势过重的中国军队战士不幸牺牲,死伤惨重,有些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图八:龙井关山高林密便于隐藏
08.jpg
    在龙井关第二道关口还长眠着二十八位烈士,都是抗战时期牺牲的烈士。他们中有中共潜山第一任县委书记王芝兰,其他大多没有姓名。图九:驻守在龙关张半天的国民党军队
09.jpg
    牺牲的无名烈士无人照料,埋冢他乡,后经龙井关退伍老兵田先立收集骨骸,墓葬于第二道关口建起公墓,刻有石碑,这块石碑立在小山丘顶部。图十:龙关无名烈士墓冢
10.jpg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当今我们都应该去缅怀这场战斗中的捐躯壮士,牺牲的八路军牺牲的是烈士,原国民党牺牲也是的烈士。图十一:龙关无名烈士墓冢
11.jpg
    墓碑立于中华一九五三年,下款字迹模糊,不知为何人所立。中间为“烈士九位……”,这是在潜山县高山地区,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抗战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为抗战献出生命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们!图十二:原龙关无名烈士墓碑
12.jpg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抗战胜利后,祖国河山光复。祖国人民没有忘记为国捐躯的这九位牺牲的烈士,现安葬在龙关村第二关口的烈士公墓的重修新建,表示对烈士永志不忘。图十三:龙关无名烈士墓碑局部
13.jpg
    历经了近八十年的风雨洗礼,这些烈士的墓碑附近,在墓地原址堆出了土堆,将原来的牺牲的无名烈士安葬在一起,形成如今的龙关无名烈士公墓。图十四:龙关无名烈士墓
14.jpg
  为了让这些为国牺牲的无名烈士在天之灵安息,每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不计其数。让烈士们安息,让后人牢记这段历史。后由龙关村里发动村民集资,为无名烈士墓进行重修。每年清明,当地群众和学生都来扫墓,祭奠烈士的英灵。图十五:龙井关
15.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5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卒子游记
三德大仙禅寺(赵子龙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凉亭镇三德村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图一:常山赵子龙像

01.jpg
     三国中有一员大将,名叫赵云(?—229),字子龙,后人通常称为赵子龙,赵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着。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图二:大仙寺即赵子龙庙
02.jpg
    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图三:赵子龙庙正对面宿松与太湖交接的群山与平原地带
03.jpg
  赵子龙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良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图四:赵子龙庙即大仙禅寺
06.jpg
  赵子龙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图五:大仙禅寺匾额
09.jpg
  赵子龙死后,为了纪念这样的英勇大将,于是各地纷纷建立了赵云庙、赵子龙庙。赵子龙庙弘扬了民族的文化,又显示出了赵云的英勇风范。图六:把四大金刚放置在一起的寺庙比较少见
12.jpg
    三德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建在一片平畈之间,原建筑已不存,现在的寺庙是一座佛教与道教合二为一的小寺庙,建筑面积约二百多平方米,仅有清朝的二个小石柱础。图七:大殿内的佛像
15.jpg
    在赵子龙庙里面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其中有赵子龙神像与牌位,给人很多对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三国里面故事的渲染,让人更能友好地回顾那个年代。图八:赵子龙神像
17.jpg
    赵子龙庙现占地约十余亩,旁边是建筑面积约百平方米的三槐王氏祠堂,采用仿明清古典式建筑结构,二进院后院组成,造型古朴 ,气势宏伟。图九:大仙禅寺神像
21.jpg
    为赵子龙修建的寺庙,在安庆地区非常的罕见。这们的历史人物有着很多的故事,比如“单骑救主”,他讲述三国时期蜀国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坂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七进七出,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将阿斗交还刘备。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图十:常山赵子龙神位
25.jpg
    另有“截江救阿斗”,讲述三国中吴国的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图十一:赵子龙庙边的百年枫香树
29.jpg
    还有“力斩五将”,讲述蜀国名臣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亮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图十二:百年枫香树
34.jpg
    在赵子龙庙不远处,有一棵树龄约为百年以上的枫香树,未挂牌。从树的直径和长势上初判为一百多年的枫香树。图十三:百年枫香树叶
36.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6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14: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槎水镇乐明村范家大屋——卒子游记
乐明范家大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6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槎水镇乐明村范家大屋。图一:群山之间的小盆地为槎水镇乐明村

110.jpg
    乐明村位于槎水镇中间地区,是一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四周都是山,中间较为平坦。低矮的山岗起伏连绵,逶迤穿插,水随山势,纵横阡陌,这个小盆地面积约有七、八平方公里。图二:远望范家大屋
114.jpg
    从元末至明朝初期,从外来的移民渐渐在这个地形地貌的地方建起了村落,繁衍惩处、生枝散叶。明清时期,肖、范、储三大姓氏纷纷从北方或南方迁徙到这里,逐渐形成古村落。图三:航拍范家大屋
123.jpg
    此前,卒子已经介绍了肖家大屋与储家老屋,他们从元末明朝初期分别从江西鄱阳湖迁徙过来,同时期范姓也迁居至此,范氏后裔建造了本文介绍的范家大屋为清中早期的建筑。图四:范家大屋一进大门
139.jpg
    槎水位于潜山县的深山里,这片小盆地有很多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卒子今天介绍的范家大屋这幢古宅,已濒临坍塌、荒弃,这幢有着数百年古民居的厚重历史。图五:范家大屋二进门楼
148.jpg
    群山环抱、清流映带,有茂林修竹、良田千亩,乃风水清嘉之地。范家老屋,坐北朝南,实为数百年前迁徙到安庆的外乡人宜居之所。图六:范家大屋二进正厅
149.jpg
    范家大屋依山而建,一进门厅内缩,二侧建有杂屋。背后有一个小山坡,山坡上种满松树。再远些是群山。范家大屋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图七:范家大屋二进正厅后门
152.jpg
    二进中厅比较低矮,由大青砖砌成的大门,形成一个独立的门楼,此门楼比较低矮,无华丽的装饰。图八:卒子高空航拍范家大屋
157.jpg
    中厅门楼进入就是正厅,正厅由六根粗大的樟树制成的立柱,通过立柱看,初判为康乾时期的物品,立柱下没有豪华的柱础石,而是简单的方形石。图九:范家大屋祖堂
162.jpg
    整座建筑物占地面积约四、五平米左右,进院式结构,明三暗五,中轴对称,面阔五间,气魄恢弘。从大门向屋内纵深处望去,中轴线上依次布置着前厅、中厅、祖厅,层次井然。图十:范家大屋两侧厢房
167.jpg
    正厅背后有一组照墙,水磨青砖,青石门框,上有青砖砖雕“居仁由义”四个大字,精雕细镂,图案清晰,工艺上乘,极为难得。图十一:范家大屋三进照墙
170.jpg
    范家大屋为典型的清朝明三暗五结构的古民居,非常重视中厅照墙的美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虽然比不上不远处的肖家老屋,但这幢古民居有着极不寻常的历史价值。图十二:范家大屋照墙砖雕“居仁由义”四个大字
171.jpg
    中间厅堂的两侧都有厢房,以天井采光通风,寓意“四水归堂”。厢房和天井都能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庭院。庭院里深深,环境清幽。图十三:范家大屋厢房一侧大门
172.jpg
    最后一进为祖厅,由于无人留守,年久失修,屋顶已经漏水,中厅的大梁已经断裂,岌岌可危。已经造成这幢古建筑不同程度的损坏。希望这样的历史遗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保护。图十四:远望范家大屋
176.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0: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毗卢塔——卒子游记
四祖寺毗卢塔
——安庆周边古塔系列
第16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毗卢塔,因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仅一山之隔,所以也将其介绍出来。图一:远望风水龙脉西北一尖山顶

01.jpg
    黄梅县四祖寺的风水龙脉发源于西北远方一尖山,由一尖向东南方向逶迤而来,至门坎山分支,一支仍向东去,突起于双峰山(又称破额山),在双峰山的半腰结了个燕窝穴之地,四祖寺就建在这个燕窝地之中。双峰山又分出一支次龙从双峰山南下至现在的於家楼李家冲。这个大山冲,当地人称为四祖冲,因四祖冲内小外大,不藏风不聚气,幸有一个龙腰山横垣在前面,所以龙腰山在黄广两县的风水传说也很多,所以有“欲知四祖兴衰,但看龙腰流水”之说。图二:远望整个地形地貌中间左下为毗卢塔
02.jpg
    四祖寺毗卢塔为唐朝古塔,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佛教禅宗传入安徽安庆之后,再传到湖北省重要遗存。禅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图三:全国重点文物四祖寺塔其中毗卢塔最为珍贵
03.jpg
    河南省少林寺为初祖达摩道场;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司空山二祖慧可道场;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三祖寺是三祖僧璨道场;此后三祖传经给四祖道信,四祖寺坐落的西山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仅一山之隔,故四祖寺与安庆有着不解之缘。图四:慈云之塔牌楼
04.jpg
    四祖寺为唐朝初期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朝武德七年(公元624),明朝正德、万历、清朝同治年间多次重建,后毁于兵燹。现存毗卢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五:毗卢塔景点简介
05.jpg
    毗卢塔建于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方形单层亭阁式,青砖石筑,高十一米四。平面为方形,基边长十米。图六:通往毗卢塔的石阶旧为土坡路
15.jpg
    毗卢塔双层须弥座束腰上嵌缠枝,忍冬,荷花、牡丹花纹砖。图七:四祖寺毗卢塔正面
21.jpg
    毗卢塔身东、西、南三面辟莲花券门,门顶两侧砌雕字砖匾额,上书释迦八塔法号。图八:四祖寺毗卢塔侧面
23.jpg
    毗卢塔四角砌成金翅鸟造型。塔檐下饰牡丹花纹砖带和鸳鸯交手拱带。塔身四角饰有叠涩砌成的大鹏金翅鸟(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造型。图九:四祖寺毗卢塔四周各有二处塔法号砖雕
25.jpg
    四角攒尖顶,上置宝珠塔刹。毗卢塔室呈八方形,四壁正中设佛龛,转角设半圆倚柱,作巨大的穹窿顶。图十:四祖寺毗卢塔另一侧
27.jpg
    毗卢塔是我国最早的四门塔之一,是四祖道信之墓塔。四祖寺毗卢塔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城西约三十里的双峰山腰,又名正觉院或西山寺。原专指佛教禅宗四祖大医禅师道信创建的寺院。又名毗卢塔即四祖真身塔。图十一:四祖寺毗卢塔拱形券门
28.jpg
    毗卢塔又名慈云塔、真身塔,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圆寂于此。旧时,朝拜四祖的百姓,从一天门开始,沿着山脚下弯弯曲曲的路走到花桥的山脚下,便登上一条石板路,一步一步往上爬,西山古道穿过灵润桥,向北,沿着千里埂山梁的东侧向北延伸,经毗卢塔,串传法洞,在冲天石上边拐向山梁西侧,其后峰回路转,吊上芦花庵,经过十八道弯,时隐时现,直通门槛山口。图十二:四祖寺毗卢塔唐朝制造的青砖
30.jpg
    “毗卢塔”是四祖道信大师的墓塔。据有关史料记载,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四祖大师命弟子到寺庙西边的山梁造塔,同年古历闰九月初四,道信大师进入塔中,反复叮嘱告诫看塔的人,不要让人进去,说完便圆寂了,终年七十二岁。塔内顶为上旋收分的穹窿顶,高旷无梁。图十三:四祖寺毗卢塔无梁旋收穹窿顶
34.jpg
    唐朝永徽三年,毗卢塔门无故自开,四祖真身面容如生,五祖弘忍率众以布裹漆,敬塑保护,永住塔中供奉。唐朝宗谥号“大医禅师”,塔名为“慈云”。图十四:四祖寺毗卢塔内供奉着四祖金身
35.jpg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四祖大师真身竟举手到头顶,头顶出火,将真身与塔一同烧毁,只留下无数舍利。荆王朱维廷梦见此事,出钱重建殿宇,敬塑金像。图十四:四祖寺毗卢塔大鹏金翅鸟造型
45.jpg
    毗卢塔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历史,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能印证佛教禅宗传入安徽省安庆地区之后,再传到全国其他地方的最佳证据,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朝佛教古塔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砖砌四门古塔,仅晚于山东历城县神通寺四门石塔五十年,属第二座古老四门塔的地面实物。图十五:四祖寺毗卢塔背面
53.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8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2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塔畈乡板仓村三叠泉——卒子游记
板仓三叠泉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塔畈乡板仓村三叠泉。图一:板仓三叠泉标牌

20150501 332.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位于潜山市塔畈乡,属于原始生态区,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板仓风景区内重峦叠嶂、挺拔险峻、沟壑纵横、渓流潺潺,构造奇特的“板仓石”组成了别样的山岩景观。图二:板仓风景区
20150501 334.jpg
  板仓风景区内天造地设的山川美景,集幽谷、奇松、险峰、秀水于一体,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区内现有多种珍惜植物和重点保护的动物,这里空气清新,堪称世外桃园。图三:板仓三叠泉岩壁
20150501 336.jpg
板仓风景区位于大别山东南部,地处潜山、舒城、岳西三县交汇地带。以板仓村为依托,境内山峦叠嶂,涧谷幽深,气候条件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加之森林茂密、人迹罕至,使得鸟兽云集。图四:板仓三叠泉从东仓绝壁流下
20150501 339.jpg
  这里有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斑竹潭瀑布、一线岗、三井洞、龙井潭、凤冠石、强盗坪、令牌石、冷饭店、老虎洞等。区内空气清净,环境幽雅,气候宜人,不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也是游人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图五:板仓三叠泉水塘
20150501 343.jpg
板仓风景区“集幽谷、奇松、险峰、秀水于一体”。景点有孝子洞、千层岩、仙人梯、红河谷、栈道、三叠泉、香果树瀑布、云海奇松、梦壁生辉。图六:板仓三叠泉
20150501 344.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大别山东南部,西与岳西县交界,北与舒城县相邻,东与潜山市官庄镇接壤,南和塔畈乡七湾等村为邻。图七:从东仓绝壁高处看三叠泉
20150501 346.jpg
  境内山峦叠嶂,涧谷幽深,气候条件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加之森林茂密、人迹罕至,使得鸟兽云集。区内除有幽雅美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斑竹潭瀑布、一线岗、三井洞、龙井潭、凤冠石、强盗坪、令牌石、冷饭店、老虎洞等。图八:东仓绝壁
20150501 348.jpg
  板仓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中山地貌,地势陡峻,地形复杂,山体挺拔,最高峰猪头尖位于该区的东北端,海拔1539米,区内最低海拔450米。安徽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支流大沙河的源头之一。图九:东仓绝壁
20150501 350.jpg
    板仓风景区内有一处名为三叠泉的风景点,位于板仓风景区约二、三公里处,被誉为“板仓奇观”。三叠泉位于东仓绝壁上,壁高约八十米,雄伟壮丽。图十:板仓三叠泉雄伟壮丽
20150501 353.jpg
    三叠泉并非泉而是瀑布,水流从东仓绝壁悬崖口落下,冲击三级盘石而形成“三叠”,总落差约八十米,十分壮美,整个石壁外形酷似大象,正俯首在泉下水塘中吸水。图十一:板仓三叠泉落差达八十米
20150501 357.jpg
  三叠泉四季景色各异,一般在春末夏初时水量较大,可以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是观赏三叠泉的最佳时机。仲夏和严冬时雨水较少,看到的则是秀气柔美的水帘。图十二:东仓绝壁高达八十余米
20150501 359.jpg
板仓三叠泉非常的壮观,有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板仓三叠泉是一处非常不错的风景点。图十三:板仓三叠泉
20150501 366.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19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8: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青牛白马赤龙溪峡谷——卒子游记
百华青牛白马赤龙溪峡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青牛白马赤龙溪峡谷。图一:大龙山地维峰

DSC_6404.jpg
  安庆宜秀区大龙山地维峰下,向下流下二条著名的溪流,一条是白龙溪,流至龙山寺向下;另一条是赤龙溪,经龙湫池流下,两条溪流最终汇合,这一带岩壑幽秀、竹树参差,有四处寺庙集中在这一小片区域。图二:大龙山青牛白马赤龙溪峡谷简介
DSC_6406.jpg
龙湫池,又称龙湫,据记载元朝时期在龙湫池边建有龙王庙,现更名为龙池寺,龙池寺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于龙泉庵。是明清两朝为安徽、安庆官府岁旱雩祷之处。史书记载明朝洪武初敕封"护国都督老龙王",明朝崇祯间内供泰国巨型玉佛,明朝成化甲辰(1484年)年间,祭祀天井顺济龙王,此庙指定为"龙山灵湫官祠"每岁春秋二仲郡守均指祠致祭。图三:《安庆府志》
DSC_6408.jpg
  传说元朝末期,红巾军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兵败逃难到大龙山,见一座破旧的小庙,他见庙门蜘蛛网密布,朱元璋为了躲避逃兵,情急之下钻进了破庙,追兵来到庙前见蜘蛛网密布完好后,弃庙满山寻找未果而去。朱元璋得救后,在庙里菩萨面前发誓若他有江山之份,来日一定厚报。朱皇帝京登基时,不忘感恩誓言,赐金砖银瓦将龙王庙修缮一新,封庙前拦门山为列马摆鬃,庙后巨石为金枪落地。图四:大龙山及周边众多人文痕迹
DSC_6409.jpg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时,被过境的太平军烧毁,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布政使江中睿、知府陈睿重建。图五:大龙山青牛白马峡谷中的巨石
DSC_6410.jpg
    明王鳌、清广东副使任峻先后作《龙王庙碑记》等,民国初龙王庙政教合一。清朝时,康熙帝曾派员于此庙求雨救灾,雨后即封龙王庙为“护国都督老龙王”;咸丰登基时,安徽遭蝗灾,为了灭蝗,敕令安庆府求此庙龙王降雨解安徽之难,果然天降大雨,蝗虫尽死,帝封龙王庙为“天井龙湫”。图六:大龙山峡谷中的绿色植物
DSC_6412.jpg
    清朝光绪四年,皇帝为龙王庙御笔题写“星云散润”四字;宣统皇帝二年三次重修龙王庙,曾亲派大臣阿达珠督办并赠送金匾一副。目前,有案可稽的是民国二十三年皖省大旱,安庆乡绅立军令状,求雨造福人民,感动“龙王献雨”一事。由于历代统治者厚恩报答龙王庙“龙王”,龙王庙也因此名声大振,香火日炽,无论是天灾人祸都未能使其销声匿迹,而且旺盛地世代沿续着。图七:龙池寺看家护院的白毛犬
DSC_6429.jpg
    龙湫池盛名于明朝,史书载位于大龙山地维峰之右,石壁嶙峋、泉涌奔注、一窟盛之,是书龙湫。《安庆府志》记载,明朝时期龙湫池旁有一庵,名《龙池庵》于龙湫池故名,据《怀宁县志》记载,明朝朱元璋皇帝激战陈龙友谅躲进龙池庵,现称龙王庙,避过难后,回到南京登基,敕封龙池庵,《龙池寺》,王井顺济龙王,护国都督老龙王。图八:大龙山青牛白马峡谷两侧的巨石
DSC_6432.jpg
    安庆大龙山一直是安庆府背面的重要屏障,明清两朝旅游踏青古道,最有名气的天然大峡谷“青牛白马”。史书有记:巨石夹道,曰“青牛白马”,登陟者必取道其间,其山腹折叠成涧,则清溪也。危桥绝壑,古物濑潺缓。图九:大龙山青牛白马峡谷两侧的巨石
DSC_6435.jpg
    青牛白马大峡谷其实就是大龙山四大溪之一赤龙溪大峡谷。清朝,安庆刘橒、黄熙赞等先后陪同朝廷大臣阿达珠、曾国潘、司马裴国熙别驾杜肇升等文武百官多次畅游了青牛白马大峡谷,留下了不少诗词文字,并建清溪亭于龙湫池旁以佐证。图十:大龙山青牛白马峡谷间的龙池寺
IMG_6528.jpg
   “赤龙溪”,大龙山四大溪流之一,位于大龙山南麓龙首,文人墨客称为“青牛白马峡谷清溪”"。进山小道全长十余里,有大小瀑布若干个,沿途景点众多,其中有祖师石塔与祖师墓、“归忘”石刻,龙泉庵、土地庙、龙湫池等,与白龙溪交汇于龙山禅寺,流注石门湖通江达海。图十一:大龙山青牛白马峡谷中的半升子景点
IMG_6537.jpg
   “青牛白马”赤龙溪峡谷其中是明清一条古人的踏青古道,其名气远远大过黄山、天柱山等地。史书有记:巨石夹道,曰“青牛白马”,登陟者必取道其间,其山腹折叠成涧,则清溪也。危桥绝壑,古物濑潺缓。图十二:“半升子”
IMG_6538.jpg
  青牛白马大峡谷是大龙山四大溪之一赤龙溪大峡谷。清朝时,安庆刘橒、黄熙赞等先后陪同朝廷大臣阿达珠、曾国藩、司马裴国熙别驾杜肇升等文武百官多次畅游了青牛白马大峡谷,留下了不少诗词文字,并建清溪亭于龙湫池旁以佐证。图十三:新修建的青牛白马峡谷中的亭
IMG_6553.jpg
  “赤龙溪”,大龙山四大溪流之一,位于大龙山南麓龙首,文人墨客称为“青年白马峡谷清溪”。山上小道长约十余里,有大小瀑布若干个,沿途景点有祖师墓、“归忘”石刻,龙泉庵、土地庙、龙湫池等,与白龙溪交汇于龙山禅寺,流注石门湖通江达海。图十四:青牛白马峡谷中的龙湫池
IMG_6560.jpg
  龙池寺历史可追溯到唐宗时期于龙泉庵盛名。明清两代为安徽、安庆官府岁旱雩祷之处。史书记载明洪武初敕封“护国都督老龙王”,明崇祯间内供泰国巨型玉佛,明成化甲辰(1484)年间,祭祀天井顺济龙王,此庙指定为“龙山灵湫官祠”每岁春秋二仲郡守均指祠致祭,清咸丰三年(1853)毁,同治二年(1863)两江总督曾国藩、布政使江中睿、知府陈睿重建,明王鳌、清广东副使任峻先后作《龙王庙碑记》等,民国初龙王庙政教合一。图十五:安庆文物龙湫池
IMG_6561.jpg
  《怀宁府志》记载“龙湫”也是“龙潭”、“龙井”,相传为赤龙口,龙王沐浴池。旁有石刻记载“深一丈五尺”,元朝余阙《登大龙山湫次韵》云:“半山细路入嶙峋,沃野春荣百卉新。一日阳晴客来卜,四时风雨谁为神。云中鸡犬空入世,鸟外松箩彻帝钧。谷口桃花春水涨,更携社酒醇吾民。”明代徐鳌《龙井诗》:“寻湫修秩祀,北出集贤关。”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云岩遗鸟篆,石洞秘寻湫”。清朝安徽巡抚朱珪《龙山诗》“雨过岗净,鸣泉下深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留下的佳句,无不盛赞此处的美景。图十六:青牛白马峡谷中的龙湫池
IMG_6562.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0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1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吴氏三让堂——卒子游记
分龙吴氏三让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吴氏三让堂。图一:安庆怀宁吴氏

20140628 065.jpg
    安庆市怀宁县吴氏其开基祖先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于元末战乱时期,乘着小舟从江西瓦屑坝沿长江迁来安徽,吴寿一居怀宁黄梅山北麓,吴寿二居桐城,吴寿三居太湖。传至吴阳谷于明朝洪武初由豫章迁皖怀大丰乡梅冲里,从始祖寿字辈至今已历时六百余年。图二: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宗堂
20140628 066.jpg
    据《安徽通志》、《安庆府志》、《怀宁县志》载记,明清两朝,安庆地区的吴氏“三让堂”名人辈出,世居怀宁县受泉乡冶塘之西,今为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吴家大屋。图三:吴氏族谱
20140628 068.jpg
  在明朝末期文坛颇有一定名气的,有怀宁吴氏三兄弟:吴应钟、吴应鎡、吴应铉。吴应钟祖父吴旦(字子寅,号都轩),曾任浙江金华县训导,河南孟津县教谕。图四: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宗堂
20140628 069.jpg
  吴应钟父亲是吴埜(讳伯同,号九垓),曾任广东南雄推官;母丁氏则为怀宁进士丁楷的孙女。图五:吴氏宗谱
20140628 071.jpg
    怀宁县吴氏后裔吴应钟,字幼元,号螺石,别号春寰,明朝万历庚子举人;吴应鎡,讳幼时,一字幼安,号耕愚;吴应铉,字幼玉,号栗如。图六: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三让堂
20140628 072.jpg
  怀宁吴氏三兄弟于明末文坛颇具影响,如与阮自华、刘忠岳等结“海门诗社”,三让堂《吴氏宗谱》中载有数首与阮氏唱和诗句。图七:吴氏族谱部分内容
20140628 073.jpg
    吴应钟长女适刘尚志孙刘馀泽(即明末状元刘若宰的侄子);吴应钟之孙吴廷楷,字端仪,号贡溪(居近子贡岭),曾参编清朝顺治康熙怀宁县志,弟子任塾(怀宁进士)、龙光(望江进士)为其撰写墓志铭。吴应鎡的孙女适任之燮(任塾叔辈),另一孙女则适进士江同淇次子江念祖。吴氏在安庆地区与当时望族怀宁丁氏、刘氏、任氏、阮氏、龙氏等都有姻亲或师友关系。图八:怀宁吴氏与安庆各地望族联姻联师
20140628 074.jpg
    怀宁“三让堂”吴氏始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后经瓦屑坝乘坐小舟偕弟吴寿二、吴寿三等人沿长江过皖河迁徙于怀宁县大丰乡,吴寿二居桐城,吴寿三(字可夫,号新村)迁太湖县,吴氏后裔星散各地,至今已经繁衍二十余世,怀宁吴氏在怀宁县石镜乡甘露庵建立崇让堂宗祠,又在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建三让堂,后裔主要分布在潜山县(现潜山市)、岳西县、霍山县、桐城等县市。图九:吴氏族谱
20140628 075.jpg
  安徽怀宁崇让堂和潜山至德堂均为吴芮吴汉之后裔,怀宁吴氏始祖是寿一公、寿二公、寿三公,潜山至德堂吴氏始祖为吴寿一之孙吴云一。图十: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三让堂
20140628 084.jpg
    据了解,吴氏起源于延陵,现吴氏已经遍天下,三让美誉传千秋。吴氏源出姬姓。商末周初,泰伯、仲雍,三让王位,奔荆蛮,居梅里,建勾吴。始祖泰伯,至德让贤,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图十一: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宗堂历史简介
20140628 086.jpg
  孔子曰:“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第十九世季札,亦以三让,退隐故里,封于延陵(今常州),为江南人文始祖。孔子题“十字碑”云:“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门联有:“泰伯家声远,延陵世泽长”,“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延陵为首要郡望,堂号以“三让”、“至德”、“让德”、“思让”等为主要堂号。图十二: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三让堂匾额
20140628 087.jpg
    吴氏历代名人辈出,难以列举。教育家吴玉璋,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全国政协常委、基督教领袖吴耀宗,金陵大学校长、女教育家吴贻芳,物理学家吴大猷,画家吴作人、吴大羽,人类学家吴泽霖,物理学家吴有训、吴健雄(女),数学家吴文俊,语文学家吴文祺,金属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吴学蔺,社会学家吴文藻等等。图十三:一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溪从吴氏宗堂门前穿过
20140628 088.jpg
    常州吴氏,冠盖甲天下。吴氏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明朝隆庆进士、侍讲学士吴中行;子吴亮,万历进士、湖广道御史、大理寺少卿;侄吴宗达,明朝万历三十年探花、吏部侍郎、东阁大学士。辛亥革命元老、首届院士吴稚晖,辛亥革命元老、江西省都督、上将吴介璋等。图十四:安庆怀宁石镜乡吴氏宗堂
20140628 090.jpg
    吴氏是个庞大的族群。据传先前姬昌有一百多个儿子分居全国各地,有姓吴的、姓周的,周吴本是一家。姓吴的分居各地各立堂会,大的堂会有三让堂、三尧堂、半部堂、白得堂和方略堂等。图十五:吴氏宗堂面对群山
20140628 096.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1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方宗诚夫妇墓——卒子游记
方宗诚夫妇墓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方宗诚夫妇墓。此幅方宗诚像为清人所绘。图一:安庆桐城方宗诚画像

01.jpg
方宗诚墓,又称方柏堂夫妇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一处山窝之中。原墓位于百华村杨凹村民组,后因修建合安高速,现迁移至百华村斯家大排。图二:方宗诚墓
02.jpg
    原墓前原有约五米高的华裱、现不存,一块墓表,一块墓碑,墓表毁于文革时期。现墓仅一块墓碑,两个墓冢。墓冢坐南朝北,墓碑上半部为四十公分高券顶,下半部尺寸为一米七高、一米宽、十五公分厚,因年代久远,墓碑碑文严重风化,无法辨析。图三:方宗诚墓简介牌
04.jpg
    方宗诚墓冢长五米,宽近四米,两个墓冢之间相距约五米。现保存状况一般,时有盗墓人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探挖,却一无所获。图四:方宗诚墓碑有一位成年男子身高
07.jpg
    方宗诚(1818-1888年),字存之,号柏堂、诸生,清末桐城派著名作家,湘军与淮军重要幕僚之一。少有伟志,邑先达耆宿皆愿与之游,山东布政使吴竹如,慕才与之交。后治枣强县,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著有《柏堂经说》、《柏堂文集》、《志学录》等百余卷。图五:方宗诚墓一侧
11.jpg
    曾国藩说:“近世将才,湖北最多”,其中的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麟、鲍超等都是当时名将,曾多年驻守安庆地区。而这些人当中,安庆人的方柏堂又是一位重要幕僚。图六:方宗诚夫人墓冢

    方宗诚(1818—1888)清朝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字存之,号柏堂,安庆桐城人。官枣强知县,论学宗程、朱,建正谊讲舍、敬义书院,集诸生会讲,从游甚众,有《柏堂全集》、《志学录》等。图七:方宗诚墓冢
13.jpg
    方宗诚出身儒学世家,父方松,由桐城鲁谼迁居县城西郊毛河,竹篱茅舍,布衣粗食。宗诚少有大志,每日取贾太傅疏及唐宋名篇高声朗读。始受学许玉峰,继师族兄方东树,遍览宋元后儒家之言,多有阐发。图八:方宗诚墓背后
14.jpg
    太平天国运动时,其避居鲁谼山,不废讲习。著《俟命录》,研究天时、人事及致乱之源,认为士大夫修身、处事、为政之道,在于本纲常,明正学,选拔人才,效用当世。图九:方宗诚墓碑“冬”字
15.jpg
    霍山吴竹如任山东布政使时,从友人方鲁生处得《俟命录》,将主要内容函致大学士倭仁,倭仁录其要为经筵课程。方宗诚由此驰名京都。图十:方宗诚墓碑部分字迹尚能识别
19.jpg
    曾国藩驻守安庆与太平军过手时,曾国藩、胡文忠慕其名皆以礼相聘,但开始方宗诚以辞不受。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河南巡抚严树森应诏疏陈治国方略,方宗诚入严幕,奏疏多出其手。图十一:方宗诚墓另一侧
27.jpg
    曾国藩招徕人才,也有的是在“重赏之下”。赵烈文与方宗诚就是其中两个比较典型的人物。赵烈文是江苏阳湖人,字惠甫,又字能静。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赵仁基,官至湖北按察使。图十二: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30.jpg
    曾国藩驻守安庆时,方宗诚已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其在《 柏堂师友言行录 》卷三记载:王子怀曾言曾公真有知人之识,咸丰初年,予上振兴人才疏,公见之,即再三称赏,但劝予不要保举徐仲升( 徐广缙 )制军、周敬修( 周天爵 )侍郎办兵事,说仲绅前办夷事甚得体,然实无才,留广东使夷人有所敬畏可以,若办兵事,底蕴尽露,岂不可惜!敬修之才,但能办土匪,不能办贼,其后果如其言。图十三: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31.jpg
   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推荐方宗诚为枣强县令。李鸿章继任总督,与方宗诚亦交往甚密。方宗诚知枣强县十年,办乡塾,兴书院,整顿祀典,刻印当地前贤遗著,编修地方志,兴办义仓,储粮备荒。每遇灾害,及时勘察灾情,兼及邻县受灾情况,如实上报,不避忌嫌。多次请求李鸿章奏免全国钱粮积欠。虽为政一县,谋虑所言皆宏远大计,事关全局,李鸿章多采纳施行。时深州知州游智开,兴义学,减浮征,政绩颇著。时人将游、方并誉为“深州游牧枣强方令”,以表尊敬之情。图十四: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32.jpg
    方宗诚修髯洪声,仪表堂堂。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辞官归隐,与衡阳彭玉麟同游石钟、匡庐,并立扬子江岸,吟风弄月,谈古叙今。过往行人莫不钦其风采。光绪十三年(1887年),安徽学使侍郎贵恒推崇方宗诚学识情操,奏请赐五品卿衔,获准。方宗诚学承桐城文派,撰多部书籍,另撰写、编订书籍数十种。图十五:方宗诚所著《柏堂集》
33.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2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3: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桥办事处眉山村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卒子游记
眉山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宜秀区大桥办事处眉山村王母金夫人墓与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图一:安庆大龙山某处

103.jpg
    安庆市区,大龙山上,这样两棺清朝诰封四品夫妇的墓葬居然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奇!同是夫妻,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并非同一墓冢,而是由其子孙分列两棺墓冢,怪!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二:王母金氏墓近况
104.jpg
    三年前,卒子在一次考古探游中发现,大龙山高山半坡,有两棺已经被严重盗挖的古墓,据墓碑碑文记载,这是两棺清朝晚期的夫妻分葬墓。其中一座是诰封王母金夫人墓,另一座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这究竟是什么官员?为什么安庆在三次文物普查时,均没有把这两座古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呢?图三:王母金氏墓局部
106.jpg
经过长达三年的研究,卒子发现,这与清朝中后期官荫制度有关,这些所谓的中宪大夫可能是什么管都没做过的百姓,虽然墓碑上刻有中宪大夫,为清朝四品官,级别很高,但是个虚衔,并不对应任何实际上的职务,只是文官级别的一个称谓而已。图四:王母金氏墓局部生终时间
109.jpg
    经查询安庆各方面史料,均未发现王府城与其妻金氏的记载,但其四位儿子中,王绪镇、王绪皖、王绪铮、王绪馆,个个都是当时豪杰英列,正是因为这四个儿子在各条战线上的杰出表现,所以他们的父母王府城与金氏才会获得时任清朝慈禧太后的嘉封,所以才叫做诰封,正是因为其四子在战场立功之后,作为赏赐获得嘉封,诰封恭人和诰封中宪大夫。图五:王母金氏墓局部
112.jpg
   那么,这个王府城是什么人?据墓碑碑文记载,王府城生嘉庆二十二年,曾做过地方寿官。死于光绪年间,被诰封为中宪大夫。图六:四品恭人王母金氏像
115.jpg
   王母金氏夫人,又是什么人?据墓碑碑文记载,金夫人生于道光乙酉年,即公元一八二五年,终于光绪戊寅年,即公元一八七八年,享年五十三岁。图七:王府城墓局部
117.jpg
    金夫人与王府城共生育七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分别叫王绪镇、王绪皖、王绪铮、王绪馆,其中王绪镇与王绪铮曾投靠族兄王绪岳,字捷三(1826——1909年),同为“三槐堂”王氏后人,在其族兄的引荐下,王绪镇与王绪铮投军军营,深得当时将领的赏识。图八:王府城墓碑
119.jpg
    王绪镇与王绪铮投身江南大营,为清廷效力,以战功获得朝廷青睐,一路荣升,在抗击太平军、捻军等战斗中,获得了副将官衔,在其族兄带领下,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立功无数,在其战功都是建立在镇压太平军、白莲教、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而获得,后在战场卒。图九:王府城想像图
123.jpg
    王绪镇与王绪铮战死后,清廷对这些战死的将领也做了抚恤,据推算,在安庆大龙山上的王府城与王母金氏均是其子在战场立功战死沙场之后,清廷为褒奖,不但出抚恤费,更重要的是给其父母百年之后,墓碑上刻有四品的官衔。图十:王府城墓局部
124.jpg
    据清朝同治八年版《新宁县志》校注本之五记载,礼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嘉庆十八年,经总督常明奏请改拨汛防以专统率,其略云:设立营汛,凡地方公事,应行文武会办者。图十一:王府城墓局部
126.jpg
    其该管上司必须同在一处,方可就近会商。兹查有绥定府属之新宁县,防汛转归夔州协营管辖,遇有地方命盗案件,往往文员申报,而营汛之该管上司无从查考;或营弁具报而文员之本管上司未克周知,以致彼此歧异,每多错误,自应酌量改拨,以期画一。请将新宁一汛改归绥定营管辖,于公事均有裨益等情,具奏。图十二:王府城墓局部“中宪大夫”字样
128.jpg
    奉旨依议,钦遵在案。遂由绥定协标左营派委把总一员,带领战兵十二名,守兵二十八名,驻防县汛。其战兵每名岁领饷银二十两零八钱,守兵每名岁领饷银十四两八钱,即于守兵内按拨八名分驻塘汛八处,稽查匪类,接递营汛、公文是其责也。图十三:王府城墓局部
130.jpg
    王府城与妻金氏墓园,相距约二米,立在半山之间,此处原有小径一条,两块墓碑显的孤独,从碑的边框精美的图案即可感到主人身份的显赫。图十四:王府城墓局部
132.jpg
    该两块墓碑高七十公分,宽约四十公分,厚约二十多公分。分别立于清朝光绪丁未年十二月,大力褒奖了王府城官位。图十五:王府城墓局部
137.jpg
    此碑记内容绝大多数清晰可辨,只有几个字被人为磨去。为了尽量保持原刻字体的神韵,卒子近焦拍摄几张珍贵的照片,大龙山青翠欲滴,据了解,这一片土地原先都归操家山头所有,为什么王氏两位先人安葬在此,不得而知。图十六:王府城墓与金夫人墓背后的巨石
142.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3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0: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黄铺镇云峰村手工鞭炮作坊——卒子游记
云峰手工鞭炮作坊
——安庆商业系列
第16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云峰村手工鞭炮作坊。图一:云峰村手工鞭炮作坊

101.jpg
    鞭炮起源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图二:云峰村手工鞭炮作坊标牌
104.jpg
    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图三:鞭炮由来简介
107.jpg
    据记载,鞭炮的发明源自于一场雷电。电火烧着山上的竹子,竹子爆裂时发生巨大的声响。李畋看到这个场景,就产生了做鞭炮的灵感。首先用竹子做,在其中灌入火药(硝、碳、硫磺等的混合物),然后将竹子封闭起来,只留出一个引线。人们将引线点燃后,火星沿着引线最后引爆竹筒,发生巨大的声响,甚至比竹子着火时声响更大。人们掌握了原理后,逐渐用纸筒代替竹筒,纸筒相比竹筒,重量减轻,生产效率增加,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图四:作坊照壁
110.jpg
    我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是我国古代文明之佐证。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在丹经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火药的成分和性质。隋唐之际,火药发展成为供娱乐用的焰火。隋炀帝有诗云: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宋朝的架子烟火或盆景烟花,已具相当规模。每逢元宵佳节,达官巨贾竞相比美。图五:清朝壁画
114.jpg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词句,便是对它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虽然这只是迷信,但却反映出了古代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图六:手工鞭炮作坊标牌
117.jpg
    唐朝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图七:手工鞭炮作坊大厅
120.jpg
    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图八:手工鞭炮作坊屋内操作间
127.jpg
    中国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有一说法为江西的上栗,也有说法为湖南醴陵,还有一种说法为湖南浏阳,三地方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曾在他的诗《元日》中这样描绘过过年时燃放鞭炮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朝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也对当时除夕爆竹做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河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雪,遍乎朝野,彻夜不停。”从这里便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图九:手工鞭炮制作的扞筒工序
130.jpg
    元末明初,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江西移民来到安庆地区,烟花爆竹的手工业也带到了安庆。明朝万历年间,潜山县多地就出现了以纸做筒、土硝为药,开始手工生产鞭炮,云峰村手工鞭炮作坊是否就是当年制作鞭炮的作坊,无从考证,但清朝中期开始安庆地区更有怀宁、桐城、望江、潜山等等县出现生产鞭炮的店铺,仅老城安庆各条街巷就有三十多家,民国时间更是多达五六十家。图十:手工鞭炮作坊屋的工制小机械
133.jpg
    现位于黄铺镇牌楼乡云峰村李家老屋一带,旧时人们劳作要经过一条长山径,地处在大山向平原过渡地带,该村位于东西两条丘陵山脉之中的山间盆地,主要山岭有高山,海拔最高三百米,从山间小溪逐步泄流成河,流经云峰村。这里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薯类、豆类、竹木为主。图十一:手工鞭炮作坊腰筒工序
136.jpg
    据了解,云峰村有传统制作鞭炮的技艺,历史悠久,这里能够生产批量的鞭炮。走进云峰手工鞭炮作坊,展示着曾经的手工业,它也代表着安庆地区传统手工业的兴盛。首先是裁纸。将纸张根据需要裁成一定规格大小,大的鞭炮就尺寸大,小的鞭炮就尺寸小。图十二:手工鞭炮作坊屋内扞凳
139.jpg
    接着是卷纸筒。是在一张小桌子上,将一卷纸张稍微展开,涂上米粉,选取一张,绕着一根小铁棍,用手往前面一推,便将一张纸变成了一个筒。现在这个环节有专门的机器,自动上纸,自动出筒子。然后,整理筒口。筒子弄好了后,就要将筒子整理成饼,而且每个饼中的筒子数量是一样的。图十三:手工鞭炮作坊屋内插引子介绍
142.jpg
    再接着,腰筒口刮底。整理成饼后,就将一饼饼的筒上下用两根绳子绑住,用刀在饼腰的位置切下,一饼筒子便分成两个,然后是用米粉刷下底,再贴纸。经过紧箍,再用一根绳子困住饼子,紧无可紧之后,将原有的绳子解掉。烘筒饼。将饼子用火去烘,让涂在上面的黄泥底子干掉。图十四:手工鞭炮制度的原材料
145.jpg
    然后是插筒口,查看是否有些筒子已经坏了。经过做硝、炒硝、磨硝后,再熬练硫磺。最后经过成型工序。根据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木炭、硫磺、硝。当然现在的鞭炮行业不仅仅是这些化学原料了。图十五:手工鞭炮作坊制成的鞭炮成果展示
147.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4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百年枫杨树与状元桥——卒子游记
宝坪百年枫杨树与状元桥
——安庆古树与古桥系列
第16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百年枫杨树与状元桥。图一:安庆太湖清朝状元赵文楷

2014100106 570.jpg
    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地处北中镇西北角,属大别山区,由原宝坪、海螺两村合并组成,是清朝状元赵文楷的故乡,这里有状元桥、赵昀墓等名胜古迹,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图二:安庆太湖状元桥与百年枫香树
2014100106 590.jpg
    在安庆太湖,古有“十里两状元”佳话,指的是寺前河赵氏状元府和姜家岭李氏状元府,清朝时期一共举办科考会试一百一十二次,取状元一百一十四名。其中安徽省共九名,太湖就有两名,即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道光九年状元李振钧。图三:安庆太湖状元桥近况
2014100106 591.jpg
    今天卒子介绍太湖县宝坪村的状元桥以及桥头的那棵一百二十多年的枫杨树。宝坪村的状元桥取自清朝嘉庆年间状元赵文楷家乡的石拱桥,赵文楷从小历尽坎坷磨练,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三十四岁中状元。他为官十三年,两任考官,监抄和珅,代天子出使琉球,为皇家重修五台,都是朝野瞩目的大事。与安徽的包公一样,铁面无私丹心忠,四十八岁猝死任上,赵文楷传奇的一生,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及怀念。图四:状元桥石台阶与拱面
2014100106 592.jpg
   状元桥下是一条从大别山流下的小溪汇合成的小河,宝坪村背靠群山,三面环水,视野开阔,形如山丘坐地虎,稳居宝坪中央。状元桥是一座清朝建造的石拱桥,因本村在清朝嘉庆年间考中状元,故此桥又叫状元桥,距今已有近一百多年历史,这也是目前安庆地区,即状元井、状元府、状元桥、状元故里又一座有文字记载的古老的石拱桥。图五:状元桥石拱桥
2014100106 594.jpg
   状元桥坐落在北中镇宝坪村,石拱桥横跨小溪两岸,桥上的石板还略显光滑,上面有一块方形石,上面雕刻有圆形宝钱图案,经过近一百多年的行走,桥面已经非常的光滑,桥头两岸边杂草丛生。图六:状元桥头的百年枫杨树
2014100106 596.jpg
    据了解,这座石拱桥为单孔拱券石桥,横跨在近四米的河面上,桥面宽约三米,拱券高约三米,桥离河面约一米五、六,拱脚、拱券均用青条石交错砌筑,拱内横向联系紧密,全拱紧连一体。图七:状元桥顶宝钱纹雕刻
2014100106 597.jpg
    古桥为南北走向。桥顶部刻有“圆形宝钱图案”,此石刻或是“镇水神”石刻、或是百姓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安庆地区古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状元桥如今仍能正常使用。图八:状元桥顶两侧护栏
2014100106 598.jpg
    状元桥边,有一棵林业局标识一百二十年的枫杨树,此树或是与状元桥同时而生,因建桥而植树,树兴桥兴。枫杨树,在安庆地区比较常见。枫杨树是一种落叶乔木,一般存活期不过数十年,而北中镇宝坪村的一株古枫杨树,树龄高达一百二十多年。图九:状元桥头的百年枫杨树保护牌
2014100106 599.jpg
    远远就见到了这株枫杨树,伟岸挺拔、屹立桥头,显得格外醒目。置身树下,只见古树树干虽已斑驳,布满裂痕,整个树体却是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图十:状元桥
2014100106 601.jpg
    据村民介绍,这棵树是当年修建石桥时植种,百姓过桥,桥头树下乘凉,树下早已成为人们劳作之余休憩交流的场所。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没有人能知晓这棵树的具体信息。经过初判,这株古枫杨树树龄大约在一百多年,为三级古树,已经挂牌进行保护并纳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图十一:百年状元桥
2014100106 605.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5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卒子游记
宣店大观音岩佛语石刻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6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大观音岩佛语石刻。图一:安庆大龙山

20150425 117.jpg
    大观音岩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高山上,古时移民根据这里地形地貌而命名,这里岩石连绵突出,形成了多处岩体,再加上树木葱郁,岩上常年都伴有泠泠滴水,以及充足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图二:“大观音岩”
20150425 186.jpg
    大观音岩位于大龙山三县尖靠杨桥一面,坡度较大,整个坡体峭壁上形成了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巨大岩石石体,古人称这里为大观音岩。大观音岩一直是宣店移民的精神图腾,也是他们进山朝拜的圣地。图三:站在大观音岩上能够瞭望天堂水库与整个杨桥镇
20150425 191.jpg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信奉神灵的百姓,尤其是在以前,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有什么诉求就会去寺庙佛堂或是神树、神石去烧香拜佛,祈求好运平安。图四:大观音岩巨石石顶
20150425 195.jpg
     大观音岩,是大龙山靠杨桥一面的一处巨石,远远看去像是一尊观音的神像,位于海拔高达五百多米的山上,古人称之为一个观音岩,巍峨壮观,高耸入云,颇具灵气,不少人都会去那里还愿。图五:大观音岩巨石石缝
20150425 200.jpg
    大观音岩由巨石叠垒而成,景致非同一般,在大龙山崇山峻岭,葱郁的树木花草点缀其间,环环相接,山腰处云雾缭绕更是为这片清幽之地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真无愧于“观音岩”。图六:佛语石刻
20150425 201.jpg
    大观音岩不仅风景秀丽它与对面的小观音岩形成了一定丰厚的文化沉积,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天然无雕饰,然而却能做到形神逼真。图七:大观音岩石壁
20150425 202.jpg
    它屹立于顶峰之上,从远处观望这座岩石,你会发现真的就像是观音菩萨坐落于天地之间,那高大神圣的形象不禁引人顶礼膜拜。图八:此处石刻知晓的人极少
20150425 203.jpg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霞光就会为这块岩石披上薄纱,也更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身,此时的观音像就变得更加惟妙惟肖、神圣肃穆了。图九:佛语石刻局部
20150425 207.jpg
    在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有一处民间石刻,石刻为“南无阿弥陀佛”等佛语,每字约十公分见方,从上而下,是杨桥一带百姓心中对大观音慈悲为怀、能够救济苍生脱离苦海的心声,它能护佑家人平安,给人们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愿望。图十:大观音岩
20150425 209.jpg
    大观音岩岩体石缝之间的石刻的发现,是安庆地区自古以来长江以北佛教文化古代石刻实物记载,这块石刻是何时开凿?何时形成?没有相关的记载。图十一:大观音岩
20150425 210.jpg
    而这块石刻的发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文物鉴定,进行勘测记录、拍照存档,早日进行保护。图十二:巨石背后就是大观音岩
20150425 212.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6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1: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卒子游记
芭茅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
——安庆安庆古塔系列系列
第16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舍利塔与石俑像。图一:安庆石塘湖水系

DSC_0001.jpg
   芭茅村北倚风光秀丽的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山脉,地貌为山区过渡至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石塘湖水系自西向东绕村而过,山青水秀,整体村庄山环水抱,从数千年前至今一直是长江与白泽湖至石塘湖水系的结合部。图二:寿宁庵建在芭茅山冲山腰上
DSC_0002.jpg
   芭茅村位于白泽湖乡最北端,北倚风光秀丽的大龙山山脉,这里是长江与长江沿岸水系的交汇处,过去一直是水上的交通线,这里山清水秀,整体村庄山环水抱。图三:远处为长江近处为丘陵
DSC_0003.jpg
    传说,从前有个老先生,懂得风水,在周游到古桐城县的石塘湖一带,发现这里的山山水水和地理构造,虹贯千里,左旗右鼓,连串出笔架山。老先生向过路的樵夫说,这里是个发人的好地方,要让孩子多读书,果不出其然,不出二年,芭茅山冲的刘家老屋考了个举人,这里风水先生指说的左旗是大芭茅山,右鼓是罩山,笔架山指的是双山。图四:寿宁庵现更名为寿宁禅寺  
DSC_0004.jpg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安庆市区不可移动记载,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寿宁庵为明朝古寺。寿宁庵原名寿宁禅院。图五:新修建的寿宁禅寺观音殿
DSC_0005.jpg
  据史料载,寿宁庵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至今已经七百多年。当年,这里的庵堂前后七进,清朝咸丰年间遭太平军焚毁,仅存后殿。图六:网络图片寿宁庵地貌
DSC_0006.jpg
  据了解,寿宁庵地处芭茅山周边旧有多处庵堂,寿宁庵在芭茅山的半山建庵,这里前后均是湖水网系。如今,这些庵堂均已毁,部分仅留残迹。图七:寿宁庵石俑
DSC_0007.jpg
  卒子作为民间考古学者发现了石制石俑一对,这对人物生动威武,气宇轩昂,现仅存身像,头部被损毁。石像绘画线条简练,手法娴熟。图八:寿宁庵石俑
  石刻石俑像,为石塘湖周边白石刻制,这二只石俑据初判为明朝石俑,这二只石俑均为残破。图九:寿宁庵石俑
DSC_0008.jpg
  石俑还原了明朝安庆地方的生活场景,二只石桶均腰系裹带,左手均有一小孔,这小孔似手握长茅布兵列阵。这二只石俑均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图十:寿宁庵石塔葫芦顶
DSC_0009.jpg
  佛教在安庆地区一直长盛不衰,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成为长江沿岸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之一。清朝嘉庆、咸丰和光绪年间,前后三次重修。文革时道场再毁。目前,仅留下三座古僧人舍利塔和断碑残垣。至今仍有寿宁禅寺石刻“寿宁禅院”的门匾等重要残碑文物。 图十一:石塔葫芦顶顶部裂迹
DSC_0016.jpg
  卒子考察了芭茅村寿宁庵遗址,从寺院居士带领下找到原遗址的碑刻,从碑刻中了解到,原来芭茅村属桐城的黄荻保,这一地名早已消失在历史中,唯一能够触摸历史的遗存,就是今天卒子介绍寿宁庵中的一座古僧人的舍利塔与石像残件。图十二:寿宁庵石塔葫芦顶
DSC_0018.jpg
  在寿宁庵遗址处的高高的土垣上,耸立着三座百年古塔,今天卒子仅介绍其中一座,这座古塔原建在芭茅山顶,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损,现仅存塔顶葫芦顶部分,塔身与塔基不存。图十三:石塔葫芦顶系腰部细节
DSC_0021.jpg
  寿宁寺舍利石塔,塔高约一米,石塔为实心塔,原塔身共有四层,每层带有平座,塔身上雕有门窗斗拱飞檐,是典型的元朝至明朝风格。图十四:石塔葫芦顶局部细节
DSC_0020.jpg
  据史料记载,寿宁寺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明朝一位姓程的官员还为寺院题记“寿宁禅院”。历经明清两朝,到了晚清被太平军毁损,只剩下孤零零的葫芦塔顶残件。图十五:新修建的寿宁庵观音殿
DSC_0023.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9: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卒子游记
鹿山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
——安庆风景与民间石刻系列
第16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望春石与三姓山界石刻。下图,能够看到桐城菜子湖与枞阳连城湖水系。

DSC_0141.jpg
   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徐家、孙家、汪家三姓山界位于鹿山村与鲍冲湖村之连的山岗之间。下图是本文介绍的望春石位置。
DSC_0142.jpg
   鹿山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中部,这里一半是大龙山的山场,一半是群山过渡到湖面至长江的湖泊水系。这里的山场面积达7300亩。下图就是望春石
DSC_0145.jpg
   我们从新修建的鹿山村龙泉寺后山车行道上山,这里经过几个弯道便能够望到桐城的菜子湖、长河与枞阳的连城湖,这些湖泊与石塘湖相连,相映成趣,互相衬托。下图是深秋的小龙山红枫叶
DSC_0147.jpg
   今天介绍的望春石地位神秘的大小龙山群地理位置,这里潜藏着各种层层的神秘,重重的梦幻。踏着古人百年前修建的古道进山,这里溪流如带,山石如卵,林木似墨,十八驿古山道如织的鹿山之间。下图是望春石
DSC_0148.jpg
    此处地处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的群山之间,不知何时这里渐渐多了山民,再若干年后,这里迎来了徐、孙、汪等大姓,这批拓荒者,在鹿山一带,将荆棘丛生的原野、山坨、密林之间,不知多少代的努力,依山傍水、临崖便道,建成了那条又细又长的进山古道。下图是雕刻在望春石上的“孙介”与“徐介”石刻
DSC_0150.jpg
    鹿山村与鲍冲湖村原先是很多个小村合并而成,这里蜜林之间,原先有居民很多,后来陆续的迁到山下。如今山间里仍然存留着这片世外桃源。下图是“孙介”与“徐介”石刻局部
DSC_0152.jpg
    就在周边最高的一个山岭上,有几块巨石,原先的小道是在巨石间穿行而过,如今在巨石下开辟了很宽的泥土大道,仰望这几块巨石,它像是守望这里的主人,以高度的责任心驻守这里的一山一木,一田一稻。下图是“汪介”石刻
DSC_0154.jpg
  传说古龙泉寺后山,曾有巨兽白天迷睡,晚上巡山护林,这里如有异动,巨兽就奋力驱赶,它用头上的犄角在与各类野兽拼搏。久而久之就流传着很多故事。
DSC_0155.jpg
    这几块巨石,头顶平滑,先前这几块巨石是一整块石头,之后风化成相连的三块小石,这地处群山山顶,给予人们昂耸山溪的伟岸。这几块巨石上,分别刻有“徐介”、“孙介”、背后面石头上刻有“汪介”,这是多年前,三姓百姓以群山之间最高的巨石分山的山界石刻。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很多。下图是站在望春石上看猴子石
DSC_0157.jpg
    站在这几块巨石上,抬眼西望,能够望到小龙山的猴子石,而站在此处,猴子石的角度却那么的暧昧,让人浮想联翩。故的游人取名“望春石”。下图是“猴子石”
DSC_0170.jpg
    远看昂首翘望,近观俯首沉思。远远望到小龙山的狮子石,那么的霸气威风。猴子石整个身躯从头到尾,水乳交融。与山溪长相厢守,随云水煮醉生活。这里是“望春石”景点,有空的时间前来赏景!好一个美丽安庆。下图是“望春石”
DSC_0181.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8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1: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卒子游记
锁口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
——安庆寺庙与碑刻系列
第16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下图正对面的就是云雾中的锁口山

20160402 104.jpg
    甘露寺,此前卒子曾经介绍过一次,它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面对包家河,背靠锁口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景致美轮美奂。下图为甘露寺
20160402 106.jpg
    历史上,包家乡曾属六安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归安庆地区,组建岳西县,包家乡正式纳入安庆地区管理。甘露寺,原属六安州,其历史久远。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乱劫难,现存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有清朝雍正、乾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复。下图为甘露寺坡下的卒子坐骑
20160402 111.jpg
    据了解,甘露寺建寺约在明朝或更早一些。当年初建寺庙的规模不大,为前后两进建筑。前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四大护法。穿过前殿,经过养生池来到后殿即正殿,大殿立着三尊大佛及十八罗汉;侧殿供奉观音与药王佛像,正殿两侧布置僧房、寮房、厨房、储物房多间,布置紧凑,精巧玲珑。下图为甘露寺与门前的碑刻
20160402 164.jpg
    岳西甘露寺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寺院前方有一孤蜂,奇兀险峻,形状相似宿松小孤山,上面建有祖师殿,上下陡壁建有一百零八级直线台阶。从孤峰东面观看,似鱼头仰望天空,故该处景观称为鲤鱼朝北斗。鱼头下脊背东延,怪石嶙峋,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西面峰脚有井水两眼,似峰巅鲤鱼之尾,形成巨鱼翘首望日之态。寺前阶地宽阔,一条山道穿过寺旁,沿着叠嶂山峦通往六安霍山。下图为甘露寺大门
20160402 165.jpg
    这就是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这是关于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河岸边锁口山之名由来的一个古老传说。下图为甘露寺二进大殿
20160402 167.jpg
     传说,远古传说中,包家河是一条小溪,在这条小溪里,住着一条鲤鱼精,原本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殷实一方乐园,就给这条鲤鱼精糟蹋得不成样子,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玄天祖师路过这里,最后放过了鲤鱼精,让其幻化成了一座南北走势、口朝北斗的小山,也就是现在的锁口山,而正好堵塞了被大水冲成的河道,使泛滥的河水被止住了。下图为一进大殿背部
20160402 168.jpg
     现建成的“玄天祖师庙”为清朝建筑,而在鲤鱼精的腮边上建造了甘露庵,甘露庵又名甘露寺,寺庙里的碑刻记录了往昔的印证。据民间传说,清朝初、中时期,该寺香火旺盛,僧客众多。随着时光流逝,经历多次损毁重建、香火断续的盛衰历程。文革时期该寺被毁,只剩下残墙断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寺仅存一间破殿。下图为重修碑记
20160402 169.jpg
    甘露庵石刻又称锁口山碑刻,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锁口山的甘露庵,庵内外现存石碑十一块,有的嵌入大殿两壁,有的埋做台阶,均长一米五左右,宽七十至八十公分。下图为重修碑记局部
20160402 170.jpg
    锁口山碑刻有阴刻楷书、魏碑书等。其中《锁口山》碑、《种德常昭·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文辞艳丽,记事周详。下图为种德常诺碑
20160402 174.jpg
    《锁口山》碑,副衡之西有锁口山者,包家河之胜景也。砥柱河流,关阑水口,居民之辏集于其中者,咸倚之为藩屏焉。顾其山不可以无寺,又不可以无僧,有僧有寺,更不可不为僧寺谋久长也。下图为正堂示碑
20160402 175.jpg
    自□初来,寺之灵衰不常,僧之去就不一。濯清泉而觉爽矣,然未免香积之尘封也;爱烟霞而寄足者,亦不过沿门以托钵耳。下图为正堂示碑局部
20160402 182.jpg
    如此而欲求僧寺之始终一致也,何可得乎?兹幸十余年起,有祖师盛会,铢铢而积,虽不能布祇熙园蒲地之金,而年有羡余,亦可因心植德,以置福田也。下图为福田碑志碑
20160402 184.jpg
     于是共为悠远之谋,大发慈悲之愿,租田于白沙岭下,踏验九亩有零,捐会内三十余金,同业主凭中立田契外,比收贮会银亦不虚耗,乘机会以渐广膏腴,粮载寺由田供香火,因镌石立碑,而索记于子。下图为重修碑记碑
20160402 188.jpg
    子曰:是山也,从平地望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鹿猿听法于林峰,鹊鹤恭禅于云雾,俨然武当之西顶也。下图为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碑
20160402 189.jpg
    藉以安神灵之香火,为境内之保障,而可祈冀寺僧之或兴或废也哉!今得此檀施将见住持斯寺者,因恒产而生恒心矣,思世传之十世、百世、千世而无已也。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
20160402 190.jpg
    则斯举也,所关岂茂鲜与?是为记。慕善里民杨 栋 撰  皇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仲夏月 吉旦  会内众姓同立
种德常昭。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局部
20160402 192.jpg
    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霍山之距吾邑也,不三百里。而近其西南隅,崇山峻岭,孕育毓秀,极磅礴之大观。而锁口一山,独以灵异称。下图为重修二碑
20160402 193.jpg
    余尝至其麓,憩兰若间,见峭石亘前如鱼形,丙乙略具,上建真武祠,美轮奂焉。先是太平有王丈怀高公者,流寓兹土,以信义著名。下图为清朝香炉
20160402 202.jpg
    会其长嗣君继彭疾,祷于祠曰:佑乃瘳,愿捐田山若干,俾兰若僧永奉香火。巳而果然,人之称信义有由哉!介与其仲嗣君成美交,更闻翁赴善若渴,焚券数千。今其阶前,玉树森森拂云,神之佑方未艾也。因乐得为之记,勒诸石以垂不朽云。乾隆三十四年 月 日下图为甘露寺
20160402 205.jpg
    在甘露寺下,有一座名叫鱼眼井的古井,这个古井呈长形,中间有隔断,一清一浊。传说它长在腮边,为两颗,或称两眼。不论河水汛期的涨与消,浑与浊,始终深浅如一,清澈透明。下图为鱼眼井
20160402 207.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29日

20160402 200.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柳坪乡长溪山村碉堡遗址——卒子游记
长溪山碉堡遗址
——安庆近代军事系列
第16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柳坪乡长溪山村碉堡遗址。本文为宿松长溪山百姓口述历史,本文原创,现与全国网友共享。下图为全国各地的碉堡要塞

01.jpg
    长溪山村地处安庆市宿松县柳坪乡西北角,与宿松县北浴镇、陈汉乡接壤。长溪山基本为山区,田畈不足五分之一。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03.jpg
    柳坪乡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角,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毗邻,柳坪乡古称“文化之乡”,境内风景秀丽,群山起伏,自然环境优越。下图为长溪山顶佛光寺即碉堡位置
04.jpg
    宿松县,安徽省安庆市下辖县,现为省管县,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辖的两个省直管县之一。下图为长溪山山体
07.jpg
    宿松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距今约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安庆地区最早的县之一。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下图为当年长溪山驻守国军官兵
08.jpg
    宿松县的柳坪乡是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乡镇,而长溪山又是柳坪乡最靠近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的村庄,所以过了长溪就是外省,战略意义就在这里。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山区
11.jpg
  长溪山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具体体现在: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在安庆潜山设立大营,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乡勇把总驻防隘口乡,千总和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后,清廷又在城关共设四营,沿长江设小孤、泾江、归林三个巡检司署。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
12.jpg
    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清廷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乡,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家岭,这段时期,长溪山通往湖北省黄梅县与蕲春县沿路制高点的高山上就有驻守官兵的营房和哨卡。下图为长溪山当年碉堡位置俯瞰村庄
18.jpg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清军将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挺进宿松,他们其中一支部队就从长溪山入境。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即军事演习。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原营房与哨卡得到加固。下图为长溪山碉堡地处三县结合部
22.jpg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督军李烈钧派马当炮台统领张有禹率部到宿松县驻防。随后,江西督军李纯派赣军第一混成旅司令吴鸿昌,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安武军八路二营管带张政德率部均驻守宿松。这段时间,长溪山营房与哨卡得到扩建。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37.jpg
    民国廿三年(1934年)十二月,国军推行全面布防,宿松县建大型碉堡109座。今天卒子介绍的长溪山村碉堡,就在这其中,此期间长溪山碉堡不但得到加固、整修,还新建子碉堡,形成二座主碉堡加二座附属小碉堡的战略工事群。现四座碉堡已不存,长溪山村百姓多年前上山常捡到弹壳、铁片之类的残余武器废件。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38.jpg
    长溪山村碉堡位于长溪山村公路一侧的山体顶部,这里原是清军兵营与哨卡,经过整修之后,建成青砖混合的碉堡四座,相互之间距离约二百米,互成犄角。国军碉堡早已不存,在遗址上迁建了佛光寺,佛光寺位置即是过去国军主碉堡的位置。下图为长溪山佛光寺石柱础
39.jpg
    长溪山村碉堡遗址上建起的佛光寺,寺内仅存二根立柱石柱础是民国建筑遗存。这两根石础为石制,雕刻有云纹等饰纹。下图为长溪山顶部碉堡位置
45.jpg
  长溪山碉堡建成之后,在抗日战争中日军进犯宿松时,起到了积极的防御作用。当时,国军第114师、第132师、第138师、第165师、第176师等五个师进驻宿松、太湖两县;第149师、第128师进驻宿松县陈汉乡山区;第131师、135师驻守二郎河至严恭山一带;其中就是小股部队驻守长溪山碉堡。下图为当年抗日国军与侵华日军照片对比图
48.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30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7: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卒子游记
田头碓臼湾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下图中地处半山腰的程家老屋

20140524 406.jpg
    田头碓臼湾古民居坐落在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王湾组境内,因其地形似旧时农村舂米的碓臼而得名。下图省级文保单位程家老屋
20140524 410.jpg
    程家老屋又称碓臼湾老屋,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初期,坐东南朝西北,建筑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因其坐落于碓臼形的湾凹中,故名碓臼湾老屋。
20140524 411 .jpg
    此民居历史悠久,布局独特,内部砖雕、木雕十分精致,且原物保存完好,是藏于深山中的一瑰宝。其主体是五间三进四厢带左右跨 院式布局。
20140524 412.jpg
    碓臼湾程家老屋主建筑前另起大门楼子,一排长长的门屋延伸到整个建筑的两端。内部照壁隔墙纵横交错,巷廊通到四通八达。
20140524 413.jpg
    经考证,这里的古民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内雕外素”的手法与皖南民居不同,外表看十分普通,内部雕饰却极尽精巧,暗合儒家处世哲学。
20140524 418.jpg
    程家老屋内的砖雕、木雕具有江北风格,砖雕采取高浮雕手法,立体感强。门楼上阳刻“瑞日祥宅”砖雕。
20140524 421.jpg
    程家老屋内的斗拱在运用泥道拱、箱拱、华拱、令拱等常规建造手法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枫拱。
20140524 439.jpg
    程家老屋内的窗棂格扇的雕刻及图案地方风格明显。其房屋基础有独立基础,也有条形基础,可见是从独立基础向条形基础过渡时期建筑。
DSC_9585.jpg
    程家老屋门楼使用了“磨砖对缝”的砌法技术难度很大,其砖缝误差小于半毫米。该古民居布局完整,继承古建筑传统,三进两跨院,抱厢回廊,明间大于次间,门窗格扇很有特色,雕工精细。
DSC_9587.jpg
     碓臼湾程家老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它古朴、内向,以程姓,据其家谱记载系从江西迁来,一户组成一座很大的宅院。
DSC_9592.jpg
    老屋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
DSC_9595.jpg
    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尤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紧密,生态环境特好,属于生态类型住宅,其优点值得发扬光大。
DSC_9598.jpg
    程家老屋的空间布局、结构构造、内部装修、雕刻工艺,及其墙面和梁架上的匾联,都活生生地记载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属于珍贵的文物建筑。
DSC_9599.jpg
    安徽省考古专家曾对碓臼湾古民居进行考察,古民居精湛的建筑手法、高超的装饰水平让专家们赞不绝口,专家们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是“江西文化”的一个缩影。
DSC_9600.jpg
   碓臼湾古民居为诸多家谱、方志中记载的“大别山区现居民多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一说法,提供了实物佐证。
DSC_9602.jpg
   专家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其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
DSC_9604.jpg
    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
DSC_9609.jpg
(本篇完)
2018年10月31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卒子游记
码头袁氏堂轩卧雪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下图为卧雪堂

102.jpg
    袁氏家族渊源流长,有天下袁氏出太康之说。西汉时,袁姓人开始出入官场,成为阳夏当地的一大望族。秦朝把原陈国设为陈郡,阳夏是陈郡下辖的一个县,所以袁氏族人以陈郡作为郡望,是为陈郡袁氏。下图为卧雪堂
106.jpg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十三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唐朝,活跃政坛近六百余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下图为卒子航拍卧雪堂
109.jpg
    东汉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下图为卧雪堂
113.jpg
    斗转星移,从东汉至元朝,战乱频发。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者困兽犹斗,竟掘毁上湖堆,水淹淮扬二府,里下河沦为水乡泽国,田原荒芜。下图为袁氏家谱
116.jpg
    据了解,明朝初期,朱元璋采用人口迁徙政策,袁氏一支迁入直隶江南安庆府,这是袁氏迁入安庆的起源。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相关材料的印证。下图为袁氏宗谱
119.jpg
    据民国年间的《袁氏宗谱》记载,卧雪堂袁氏由汉汝南袁安后裔从迁入安庆,为袁氏始迁皖西南之祖。这种说法较为靠谱。下图为卧雪堂门楼
123.jpg
    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原址不详,现址建筑在一片田畈之间,远望香茗山,卧雪堂为三进三开间,现代建筑。
126.jpg
在袁氏中,比较出名有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129.jpg
    在历史上,曾有《袁生献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殴阳修全集》中,有一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主人袁良卒于永建六年(131年)二月,立碑时间在阳嘉二年(133年)。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欧阳修将碑文收入《集古录》中。这是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有关袁氏的族传记录。
134.jpg
    话说一千八百多年前,西汉和东汉中功勋卓著的将领袁生、袁干、袁良等人,位列高官。袁生为刘邦效力,谋略家。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荥阳(今河南荥阳市)逃出,进入关中整顿军队后,想再次东进攻打项羽。当时,袁生献策,建议汉军从武关出兵,吸引楚军主力南下,到时汉军坚守不战,拖住楚军;同时,派韩信去安抚赵国,联合燕国、齐国,使楚国在北方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楚军要应付多方,兵力必然分散,汉军可灵活机动打击楚军。
138.jpg
    刘邦采纳了袁生的建议。袁生的策略,使汉军对抗楚军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汉军最终战胜楚军起到了重要作用。袁生在刘邦建立政权后,功成身退。他回到祖籍地阳夏,重振家门。他的曾孙袁干在汉武帝时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世袭三世,因王莽篡权而爵止。陈郡袁氏,逐渐兴旺起来。
142.jpg
    汝南袁氏是袁良的大儿子袁昌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形成著名的汝南袁氏。袁昌的儿子袁安,自幼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庄重、有威信。袁安没做官时,客居洛阳。一年冬天,洛阳下大雪,别人都把家门口的雪扫掉,然后外出找吃的。
146.jpg
    洛阳县令冒雪巡视,走到袁安住的房子前,看到门前积雪如故,以为袁安遭冻饿死了。县令赶紧叫人进屋察看,发现袁安蜷缩在床上,冻得发抖。县令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出去求助亲戚朋友。袁安说,这么大的雪,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怎么好意思去打扰别人呢?还不如待在家里好了。袁安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气节,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县令大为感动,推荐袁安为孝廉,袁安由此走上仕途。
148.jpg
    袁安的这个故事,有很多个名字,如袁安困雪、袁安高卧、僵卧袁安、冻卧袁安、洛阳高卧、穷檐高卧、闭门高卧等。袁安的这种文人气节,也受到后世赞扬。他的后人中,有的以袁安这个故事,把堂号取名为卧雪堂。卧雪堂,被称为袁氏第一门。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码头村袁氏堂轩卧雪堂也是由此而来。下图为卧雪堂横梁
152.jpg
   三国期间,袁术及袁绍相对比较出名。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157.jpg
(本篇完)
2018年11月1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8: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卒子游记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
——安庆遗址系列
第16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010.jpg
    安庆是古皖国发源地地,皖河流域曾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皖江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三大文化之一。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011.jpg
    在皖河流经之地的安庆市西郊入长江,皖河有一块环抱着的丰美灵秀的土地叫皖河农场,位于皖河农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墩头遗址,以及这个遗址出土的文物,让大家一起了解这段文化。下图为到皖河农场采风的文史爱好者
012.jpg
    墩头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它属于安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000—5500年左右的黄鳝嘴文化,遗址面积约为六万五千平方米。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014.jpg
    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以夹砂红陶和泥质夹植物陶及泥质红(灰)胎黑衣陶为主,鼎、豆、杯最多,在遗址上采集的大量戳印纹鼎足具有黄鳝嘴文化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016.jpg
    据了解,墩头遗址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曹操练兵场”。“曹操练兵场”据说是曹操水军的练兵场!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曹操在这里练兵的故事。这些雄奇的传说,使皖河一带的皖河农场笼上了一层波谲云诡的三国风云。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019.jpg
  皖河农场还流传有“曹操屯兵驻皖河”的民谣。曹操屯兵的地方还有练兵马的场遗址,使得这里更有一层人文色彩。下图为皖河农场情形
022.jpg
    据说,三国时期的皖河农场所在地还是一片汪洋,和长江连成一片,唯独墩头却是一个高坡地带,曹操为准备赤壁之战,便屯兵墩头操练水军。下图为皖河
024.jpg
    于是,这里的地名叫“练城”,至今仍然沿用这个老地名;还有一条河叫漕河,据说此河因曹操而得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墩头遗址附近,人们还见过三块硕大的拴马石,据说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下图为皖河农场
24.jpg
    关于“曹操练兵场”只是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目前还没有实物加以考证,只能算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下图为皖河的捕鱼鸬鹚
025.jpg
    墩头遗址1985年采集到一件石雕人面像,系用白石雕刻,高4厘米、宽1.5厘米;反面上部对钻三孔,用于系绳;正面刻有眼、耳、鼻、嘴、头发和胡须,形象古朴生动,属于原始人物雕像,是一件特别难得的文物珍品,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027.jpg
    石雕人面像 ,文物·石雕,宽3.5厘米,厚1.5厘米。出土地在安庆皖河农场墩头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现收藏于安庆博物馆。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029.jpg
  该器物用白石雕刻,近椭圆形。正面雕刻人面部五官,有头发和胡须,打磨平整,形象古朴生动。背面对钻一马蹄形孔。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彩陶背壶被发现于墓中,体积小巧,外观华丽,显然非实用器,具有皖河文化彩陶图案的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031.jpg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侈口平底碗、高领圆腹壶、高领折腹壶等器物,均为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面施彩,图案绚丽。先以黑彩描绘出基本的图案花纹,再用白彩在黑彩上勾勒轮廓或以圆点纹饰等进行点缀。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034.jpg
    皖河,长江上的一条支流。皖河由皖水、潜水、长河三大支流组成,一般以长河为正源,长河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以长河为源),经岳西县、潜山市(县级市)、太湖县、望江县、怀宁县、安庆市区,在安庆市西郊沙帽洲南注入长江。河道全长227公里,平均河宽500米至900米,总流域面积6442平方公里。皖河,在安庆的历史、文化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
036.jpg
(本篇完)
本文由过河卒子独立编纂,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孙氏古井——卒子游记
大路孙氏古井
——安庆周边古井系列
第16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马衙乡大路村,现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的孙氏古井。

DSC_1418.jpg
  大路村隶属于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办事处,紧挨十车垛村,西杨墅村,建东村,大刘寺村,风景如画、四季分明,历史悠久。
DSC_1420.jpg
  就在大路村一条土路边,有一座供全村上千口人使用了八百余年的古井,这座古井为宋朝末年,孙氏百姓开挖取土打造而成的一口方型深水井。
DSC_1422.jpg
  这口水井经过孙氏百姓维修之后,使用了麻石砌垒而成,长约五米、宽约一米余,深约一米余,常年井内积水,冬暖夏凉,在大路村孙氏繁衍鼎盛时期,这口井供全村近三千人使用,从未干涸。
DSC_1424.jpg
  大路村是个数百年的古村,宋末元初村落基本形成,大路村是附近数个村庄必经的咽喉通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据了解,大路村孙氏是由吴国孙休后裔迁徙而来,经历了元朝、明朝、清朝至今,已经有八百余年历史。
DSC_1426.jpg
  明朝朱元璋禁止使用复姓,原公孙、叔孙,长孙,土孙、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王孙等复姓均改为孙姓。还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为孙姓的也十分普遍,还有“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也都改姓孙氏。
DSC_1429.jpg
  大路村孙氏的发展就是一部姓氏的发展史。孙氏历史也是一部农耕文化历史,马衙大路孙姓作为当地主要姓氏,其渊源流传一脉相承。
DSC_1431.jpg
  孙姓本是“妫”姓。“妫” 音同贵,《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分别解释为“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从女为声。追根溯源,“妫”姓是孙氏远祖的姓氏。周朝初年,武王将伐纣有功的虞阏父分封到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又称胡公满。胡公满第十代,桓公死后,其弟杀太子自立为陈厉公。太子之弟又杀厉公,立利公,传庄公、宣公。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为逃避内乱残杀,逃到齐国,改姓田,称田完。田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今山东惠民),后人称其为孙书。
DSC_1438.jpg
  孙氏尊孙书(即田书)为一世祖;因此“乐安郡”为孙氏第一郡望;秦汉以后,妫姓孙氏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西南达到湖北。二世祖孙凴(同凭)齐桓公任其管理百工,为齐国卿士。三世祖孙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投奔吴国,为吴将,撰成《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今少有的兵学奇书。四世祖孙明(妻子笪氏)食采于富春,后裔望于浙江富春;为纪念开基始祖,孙氏遂有“富春堂”号。五世祖孙膑,向鬼谷子学习兵法,曾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后出任齐国军师,用计打败庞涓;其著作《孙膑兵法》可与乃祖相媲美。六世祖孙胜为秦国将军到十六世祖孙福为太原郡太守、孙通世居清河、孙琼居清州。二十一世祖孙躭为汉阳太守、二十二世祖孙钟,孙钟生二子:孙坚、孙静。
DSC_1441.jpg
  二十三世祖孙坚任长沙太守;后起兵讨伐董卓,迁家于安徽省舒城县,立舒城派;与周瑜相邻;孙策和孙权为二十四世祖,孙权终于称帝,建立吴国,与蜀汉、曹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孙权去世后,谥为吴大帝。孙亮继位,被权臣孙琳废掉,迎立孙休为帝,六年后孙休去世时不满三十岁。孙休的后裔迁入安徽省琅溪地区,封地于此,孙休的后裔再迁入池州马衙,渐渐繁衍成村,称为大路村,大路孙氏由此而来,此支孙氏又称为池阳孙氏。
DSC_1445.jpg
  孙楚为池阳孙氏一世祖。关于孙楚《宗谱》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叙:“系出富春吴景祖休之子也,自濮阳兴张布渝盟万或异谋迎皓立之,母兄遇害抢挠中,以左右护戴,潜遁虎林栖迟故地,得保线脉,于是晚居崇义乡之柏岩,遂为池阳一世之祖,配赵氏生子二,濬,济。虎林在池州府城东二十五里。”这里池州府即今池州市。
DSC_1446.jpg
  据《孙氏宗谱》记载,大路孙氏来源三国东吴孙权的后裔,又是孙权后裔孙休的后裔。大路孙氏以孙楚为孙姓氏族一世祖到民国十六年,在第三十九世孙谅,官居龙图阁大学士。后裔繁衍于京兆、秋浦、春谷各地。孙谅之长子孙文献任太常宋朝主簿。
DSC_1447.jpg
  唐朝末年(906年),金吾将军孙万登率军入皖,屯驻徽州休宁。后代世居休宁唐田。至明朝,孙姓成为休宁第一望族。孙万登生三子(敏、真、益),长子孙敏后裔孙十五迁居贵池黄屯畈,孙十二迁居秋浦舞鸾乡。明清以后,孙姓族人广布徽、池二州之休宁、歙县、婺源、黟县、祁门、南陵、石台、贵池、全椒、宁国等十余县,皆尊孙万登为“休宁一世祖”。
DSC_1455.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7: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花山尖风景区——卒子游记
花山尖风景区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花山尖风景区。下图为从官兵村瞭望花山尖

20150328 003.jpg
  花山村位于安庆北郊,与枞阳县交界,现为与铜陵市交界。花山村兼有山区和丘陵的地貌特征,资源禀赋深厚,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下图为花山尖顶部的巨石
20150418 132.jpg
  花山是大龙山与小龙山山脉的一部分,花山一面面对石塘湖与破罡湖,一面靠小龙山,如登高俯瞰,小龙山余脉挟石塘湖与破罡湖之美 ,再远眺就能看到枞阳县的长河,这边能够看到长江,雄浑气势,尽收眼底。下图为站在花山尖瞭望破罡湖
20150418 135.jpg
  花山一带从古至今,曾出过龙汝言状元。花山现在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是候鸟的天堂。无论是杨井的胡大山还是花山飞鹅头,每年都有大量的天鹅、鹭鸟等国家珍稀动物来此繁衍栖息。下图为花山尖顶部巨石
20150418 138.jpg
  花山文化,是安庆文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宋朝以来,这里就一直茂林修竹,古树参天。这里有著名的中方寺,还有著名的花山尖风景区,微风乍起,竹树晃动起来,飒飒之声不绝于耳。下图为花山尖顶部的巨石
20150418 139.jpg
  中方寺建于花山尖一条山岗的窝地之间,现修复的主建筑有三层大殿,后面还有古金龟殿,一块酷似神龟的石头后面建起了一间殿舍,无不神奇。下图为蹲坐在花山尖顶部的巨石上的游客
20150418 140.jpg
  中方寺又称钟方寺,据《安庆市地名录》(1987,安庆市地名委员会年编)收“花山乡地名图”,标有“钟方寺”。其中有龙隐庵,现存“龙隐古庵碑记”碑刻,篆书题,行书文;又有隐龙庵,明道盛《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小龙花山中方寺记》。下图为花山尖顶部的巨石
20150418 142.jpg
  据了解,“中方”一名出自明天启年间,出自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皇帝亲赐寺名,安庆府桐城县名盛一方,马其昶《桐城耆旧传》称吴本如为“司马吴公”,吴本如名用先,字体中、本如,号余庵。明朝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临川令。后任浙江按察使、布政使。又擢都御史,四川巡抚。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任蓟辽总督(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下图为从花山尖顶部瞭望到的官胄渡
20150418 143.jpg
  花山尖风景区位于小龙山山脉延伸至破罡湖的丘陵山林顶部,花山尖高约三百四十米左右,是小龙山山脉向长江流域过渡的山体,这里风光无限,奇峰排列、峭壁临江,将小龙山弯成近九十度角。下图为游客在花山尖顶部的巨石上攀爬
20150418 151.jpg
  小龙山山脉一路向东,在花山尖这里拐了一个弯,九十年代初,卒子曾与初中同学一起初上花山尖,现在的花山尖已经没有了小道,想要直接在山脚步行上山,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下图为花山尖顶部的巨石
20150418 153.jpg
  通过花山顶部的山岗,可以从中方寺步行至花山尖,站在花山尖可以俯看整个花山地域,能够清楚的看到花山、螺山、鲍冲、白鹿山、还能看到枞阳县。下图为站在花山尖顶部的巨石上的游客
20150418 154.jpg
  站在花山顶部的巨石上,瞭望整个杨桥,真是好美一个世界,花山尖上的巨石很多,有网友称这里的巨石有石鼓、石旗、石杆等等。下图为站在花山尖顶部瞭望螺山村
20150418 158.jpg
  站在花山顶部眺望破罡湖与石塘湖,花山上矗立着不少岩石,站在官兵村向花山尖望去,花山尖呈斗鸡状,花山尖顶部巨石异常美丽。花山尖,一个岩石群分布在山脊顶部,眺望远方,是一片闪耀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下图为花山尖逐步过渡到长江湿地带
20150418 15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区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卒子游记
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

101.jpg
    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街一端,连绵起伏着众多的丘陵小山,狮子山、乌龟山等等,位于安庆西部,南临长江,西连皖河,东接城区,是安庆的西大门。下图是明朝处士墓位置

    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等最西部,有一片丘陵小山,安庆人给它起了不错的名字狮子山,其实狮子山是由狮子山、脚踏岭、大小营盘山、乌龟山等十二座小山组成,最高海拔54.9米,其中有一个小山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那就是蒋家坟山。明朝处士蒋公墓碑
106.jpg
    蒋家坟山位于大小营盘山与乌龟山之间,是连多山岗之间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小山岭,小山岭并不高,站在山腰处,能够清晰地看到长江与皖河交界处。下图为处士碑局部
109.jpg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安庆西门这一大片山林建成安徽省第一林区,六十年代,安庆在此依山傍水处建成鸭儿塘公园,八十年代改建成狮子山公园。解放后,蒋山坟山逐渐没落,葬在此处的蒋氏后裔也离开了安庆,再无祭扫先祖。下图为明朝处士墓后的盗洞。
120.jpg
    蒋家坟山坐落在安庆西部,面对长江,瞭望皖河,它正处在大小营盘山与乌龟山连接的一座独立的小山岭,历史上称此处为五龙汇水,尤其是站在明朝处士墓前,能够眺望长江与皖河,风水及自然人文景点不言而喻。
121.jpg
    就在蒋家坟山腰部,有一座明朝处士蒋公墓,蒋公原配夫人陈氏合葬墓。明朝安庆有处士,蒋公墓只是其中一座,蒋公系明朝处士,“处士”即“隐士”。蒋处士,个人信息不详,据说是古怀宁县廪生。下图为蒋氏家族墓群
125.jpg
    据了解,某地老街进行修复整治时,发现一块明代“程处士碑记”。碑为花冈石券式,边款缠枝饰纹。碑额署“程处士碑记”左起横书,碑文左起竖行直书,均为楷书阴刻,笔力遒劲。该碑撰刻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十月初一”,即1620年,距今近四百多年。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126.jpg
  “该碑文的‘处士’也就是‘隐士’、‘贤士’,安庆蒋家坟山发现的明朝期间蒋公墓,也是同时期的墓葬,明朝处士墓的陆续整理发掘,是安庆民间文史爱好者对全国人民的贡献。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局部
130.jpg
    在蒋家坟山还有多座古墓葬,其中有二座清朝修职郎墓葬。二座均为清朝墓葬,一座同治年间,一座光绪年间。

    其中一座是清朝同治年间诰授修职郎蒋公墓,修职郎是正八品的散官官阶,散官官阶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某级待遇”。修职郎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政府官员。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135.jpg
    另一座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诰授修职郎蒋山银墓,蒋山银,无记载。蒋山银或是对清廷作出卓越贡献,清朝册封他为皇清诰授修职郎。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无论是明朝的处士或是清朝的修职郎,在当朝都是很小的官,安庆各地的修职郎、登仕郎墓不计其数,都是逝者为了显得体面才在墓碑上这样刻,显得死后哀荣吧。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局部
139.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6: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官庄镇官庄村银杏树与三畜石——卒子游记
官庄银杏树与三畜石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6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官庄村银杏树与三畜石。下图为官庄弘治年间银杏树

20160402 528.jpg
    潜山市官庄镇地处深山,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官庄村拥有德馨庄和千年银杏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宗祠等,桑皮纸制作工艺已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下图为简介牌
20160402 529.jpg
    官庄村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官庄镇,位于潜山市西北边陲,与舒城县接壤,是官庄镇政府所在地。2016年11月3日,官庄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20160402 530.jpg
    官庄古镇,始建于汉末,兴盛于明清。官庄地名始于宋朝。据宋史记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
20160402 531.jpg
    清朝《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传》载,清朝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庄”是行政机构的名称。
20160402 532.jpg
     千百年来,因这里世代读书,为官者甚众,后人便以“官庄”为地名沿袭下来,官庄镇、官庄村名皆缘于此。
20160402 533.jpg
     在官庄,一条凤溪从山间流下,千百年来,这里繁衍了数代官庄人,走向全国。
20160402 534.jpg
    然而,这里有一棵明朝弘治年间的古银杏树,当地人称千年古银杏树,实际上这棵古银杏树是大约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种植,距今约五百余年,为国家一级古树。
20160402 536.jpg
     官庄弘治年间银杏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官庄村,这里流水潺潺,小桥流水、风景秀丽,古树绵绵、小桥映虹、奇峰傍寺。这棵古银杏胸径约七十公分,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树干高达几十米。
20160402 537.jpg
     据考证,官庄镇官庄村历史悠久,也是安庆地区一个古老的村落。银杏树是三千万年前地球遗留下来的古植物,人称植物“活化石”。
20160402 559.jpg
     像安庆周边与外界交界的地区古村落的历史,多数是过去驻守的官兵或军队在境内屯戍,后来慢慢化军为民,开始代代繁衍的时期。比如卒子介绍的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是如此,今天介绍的潜山市官庄镇官庄村也是如此。
20160402 562.jpg
    这些落户官庄的老祖宗将银杏种植在这里,五百年后,如今官庄的银杏树干挺拔端直,威风凛凛,颇有风范;银杏的果实叫白果,当初种下的银杏树,也是当时种下白果树的先祖们思乡之情。
20160402 563.jpg
     就在弘治年间银杏树不远的凤溪里,有三块石头,当地人称三畜石。这三块石头酷似鸡肉、鱼肉和猪肉。
20160402 564.jpg
     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讲官庄背后的山叫凤凰山,而凤凰山对面是狐狸山,而狐狸不安好心,所以当地山神点化了河里的三块石头,化成供奉狐狸的鸡肉、鱼肉和猪肉,山庄才得以安宁。下图是蹲在肉形石上的豚鸭
20160402 565.jpg
     不难看出,官庄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还有着流传百年的故事。这一切,都将继续流传下去。
20160402 566.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2: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青草镇青草村僧圆庵——卒子游记
青草村僧圆庵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青草村僧圆庵旧址。

20160604 001.jpg
    安庆桐城青草镇僧圆庵位于青草镇公路一边,僧圆是一座寺院,门楣上写着僧圆庵,现在在僧圆庵旧址上新建了僧圆寺,三大殿宏伟壮丽。
    僧圆寺山门,门上有匾,上书僧圆寺,落款赵朴初,为仿制品。山门两边有楹联:僧到头来终是佛,圆成果后又回寺。
    进得寺内,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院落中间矗立着两进大殿,凸显得格外孤立。这里原来是青草镇卫生院所在地,后来人越来越少,干脆就关闭了。但这里是老庙基,后建起僧圆庵。
20160604 006.jpg
    殿外有几块功德碑,引起我注意的是僧圆庵重建碑记,说明寺和庵在过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从碑上得知,僧圆庵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曾有僧十多人。
20160604 007.jpg
    庵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僧尼返俗,2002年得以重建,是桐怀潜三地一处著名的佛教场所。大殿内正中供奉三尊大佛,两边供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以及十八罗汉。
20160604 008.jpg
  僧圆庵有一幅对联,僧到头来终是佛;圆成果后又回庵。桐城僧圆庵。僧圆庵位于青草隔主要的驿道上,僧圆庵原是一间茅草小庵堂,里面只有一二个僧尼。
20160604 011.jpg
  僧圆庵在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清朝光绪年间有僧尼重建,僧圆庵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僧圆庵原是一所尼姑庵,古刹历史悠久。据庵中的《重修碑志》的记录和《桐城县志》的记载,僧圆庵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
20160604 015.jpg
  僧圆庵明末清初时修建,建在桐城主要的驿道上,僧圆庵原址是一座小寺庙,供奉着观音大士,原僧圆庵周围种植桂竹,前凿池塘,后为僧舍,僧尼敝衣蔬食,以寄国亡家破之悲。
20160604 016.jpg
  现在的僧圆庵是八十年代建在青草卫生院址上的新庵堂,原门前有一口水塘也早不见了。
20160604 019.jpg
  现在的僧圆庵后建有僧圆寺,整个建筑是个三进式四合院,由前殿、拜亭、后殿及两侧厢房组成。后殿放有菩萨像,据说现在的庵址是原僧圆庵庵址上重建的建筑。
20160604 024.jpg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7-26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