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古墓系列(过眼云烟史留名)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卒子走遍安庆
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4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图一: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

    清朝光绪末年,清廷进行改革,清廷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当然也包括两江流域,“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图二:武昌湖的美食
   清朝光绪二十多年,江苏盐城一带六户渔民溯江而上,停留在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金盆湖的一个土墩,落户雷港,成为当地渔民。六户渔户在望江县武昌湖境内捕鱼为业,户籍归属于二十公里外的雷池乡,靠近赛口镇红旗村。图三:六户墩水上渔村农家乐
    随后这就渐渐演变成安庆市望江县六户墩,六户墩其实就是湖中的一个小小岛,形成八十年代,起初只有六户人家,因此得名。图四:六户捕鱼队
   
    在安庆地区,六户墩还算是比较出名的农家乐,是因这里一开始只有六户人家而得名,是望江唯一居住在弹丸小岛上的渔民。地处赛口镇红旗村,却又是属于雷池乡,全称是雷池乡六户渔业队,这又增加了安庆地区百姓对六户的探寻。图五:湖上的水鸟
    数年前,卒子曾与群友一道相携同行,泛舟武昌湖,游过湛蓝的湖水,来到武昌湖的“六户”墩、“六户”,因很久之前只有六户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二十四户,但依然沿用原先的名字。图六:武昌湖的荷叶与荷花
     六户墩房屋建在湖中,大体分为三层,下层临水,停泊着几艘渔船,中层为渔家饭店,供游客享用和休息,顶层才是自家生活的场所。图七:盐城移民章鹤圃墓
     泛舟湖上,静坐船头,举目眺望,湖光潋滟映满眼帘,灰白色的海鸥站立在荷叶上,船家划舟带着我们浏览武昌湖,荷叶在阳光下翠色欲滴。图八:盐城移民章鹤圃墓
      一百多年前,江苏盐城的移民,迁居安庆望江六户墩,他们的先祖就安葬在湖心的土墩上。今天位于赛口镇六户墩上的五世祖章鹤圃墓,就是其中一位。这们老人是迁入安庆地区第五代,他代表着安庆广袤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接纳着全国移民的包容精神。图九:章鹤圃墓台
    在浩瀚的望江县武昌湖上,还有一个叫六户墩的地方,这里埋葬着数代移民,还有移民的后裔,如今他们经营着六户墩农家乐酒店,接待着全市和全国食客们品尝着湖中美食。图十:六户墩是安庆移民的一个缩影
(本篇完)
2018-05-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
——安庆古墓与古树系列
第14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图一:刘氏迁怀始祖墓的封土堆


    据了解,怀宁县笃亲堂刘氏是唐朝末期,山南东南节度使刘巨容之后,刘汾公九子汉胜公后裔。安徽安庆怀宁刘氏开宗始祖端三公,是所见资料最早入怀开宗立派的刘氏始祖。图二:刘氏迁怀始祖墓

    怀宁中部有民谣:刘家有瑛瑄(端三公六世孙,刘瑛,刘瑄),郑家有三山(松山公,可山公,立山公),程家有洛川(洛川公),皆怀宁望族。 怀宁刘氏始祖端三公,世居江西鄱阳清塘。为皖承直郎,公遂于元朝中期(约1333年前后),至皖城(宜城今安庆市)为官。后携夫人田氏,子居于怀宁县独秀山之西,今黄墩镇杉林村。图三:刘氏迁怀始祖墓碑
    卒子走访到怀宁县某乡镇时,发现这座迁怀刘氏始祖刘公墓,碑文上刻有清上寿刘公妣……,因碑半截埋入土中,无法辨识,只识得刘公与原配夫人逝世后共同安葬在这个小土坡东北面,墓碑记载坟墓修建于乾隆四十年(1776年),距今二百多年历史。图四:刘氏迁怀始祖墓青石望柱一侧
    这座古墓是非常有特点的清朝早期古墓之一,怀宁县政府应尽快批准刘氏古墓与旁边古枫树被列为怀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五:刘氏迁怀始祖墓青石望柱另一侧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全国动荡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弥补人口不足,清廷从江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征调人口到一些战乱地区,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大量安徽省安庆地区人口进入北方地区,刘氏始祖也受这这个政策影响,携兄弟长途跋涉,远道迁徙,那时交通闭塞,不知道经历多少苦难到达陕西。图六:刘氏迁怀始祖墓边的古枫树碑记
    随后,在乾隆年间,迁入安庆地区的怀宁县的刘氏始祖渐渐在一个叫“郑家楼”的平畈间落脚生根,繁衍生息。刘氏后裔将迁怀始祖墓安葬在一个小山坡间,坟墓高高隆起,前有二只青石望柱,留有岁月的痕迹。图七:古墓边的古枫树
    就在刘氏迁怀始祖墓左边不远,有一个水塘,当年刘氏后裔认为,从风水角度看,左为青龙,而恰恰古墓的左边低洼没有了依托,为此后裔们纷纷决定,在水塘边种植一棵大概来镇风水。刘氏后裔在古枫树边立碑记载。当年引进这棵枫树,想必也是集族人的深思考虑的,这是一棵红枫树,在安庆地区广泛种植。图八:古墓边的古枫树
    据记载了解,前几年电线电路改造工程,施工队伍想将此树砍伐,却遭到刘氏后裔的极力反对,为此刘氏代表到了安庆市供电局和横江电力公司,找到当时的负责人进行协调,最终才能顺利保全这棵古树,因为这棵古树已经陪伴了古墓二百多年,难舍又难分。图九:古墓边的古枫树

    每到深秋,万物萧索之际,在刘氏古墓边的这棵古枫树因有红枫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但见古墓与红枫相映、霜叶与秋絮翻飞;沧桑中透着几点浪漫,热烈中带着些许寂寞。有道是“红枫古墓,堪称佳景。”图七:古墓边的古枫树
(本篇完)
2018-05-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2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氏十四世祖妣双墓——卒子走遍安庆
龙氏十四世祖妣双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0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龙氏十四世祖妣双墓,相信全国看过此墓的专家学者、家族后裔、驴友盗客总数不会超过100人。其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真正的野山之间,这里没有任何的山径野路,全是杂草与灌木。图一:远望巨石山的观光平台


  清朝中晚期,太平军起义由南自北燃遍半个清廷。1853年太平军的领导者又派出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领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由天京溯长江西征。西征军首先占领安徽和州,继经太平、池州,于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此后,胡以晃即坐镇安庆,指挥西征战事。图二: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的野岭巨石


  此时,安庆城内已经一片混乱,百姓纷纷迁出城镇,一些有势力的家族开始将山下的祖坟迁至山野密林。卒子曾无意中发现这样一座建在半坡的野坟。图三:密林之间毫无路径


  走近一看,原来是龙氏十四世祖妣墓,墓围约直径五米,由乱石砌围。墓碑是青石雕刻,朴实无华。墓为双墓,是龙世家族迁入皖后第十四世祖两位夫人的合葬墓。图四:乱石砌围的龙氏十四世祖妣墓


  据了解,龙氏十四世祖疑是安庆状元龙汝言的之后的晚一辈至三辈的墓。龙汝言、字子嘉,安徽安庆市罗岭镇小龙山村人,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状元。图五:龙氏十四世祖妣葬于清朝咸丰四年


  龙汝言(?-1838年),字锦斋,一字子嘉,号锦珊。安徽桐城人。幼时家贫,考取秀才后在京城八旗都统家教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状元,受任校对《高宗实录》一书,高宗纯皇帝的“纯”字,误书为“绝”字,当时嘉庆帝宠任汝言,不忍加罪,言“龙汝言精神不周,办事疏忽,着革职,永不叙用。”嘉庆帝去世,汝言哀痛逾于常人。后任内阁中书。道光十八年(1838年)去逝。图六:乱石砌围的龙氏十四世祖妣墓为双墓


  龙汝言,安徽安庆人,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殿试三甲第一名状元。龙汝言也是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真状元之一。龙汝言公诗云:溯武陵、吉水源遥,卜兹土、幸是佳城,山聚以龙,水环以凤,二美钟其灵,蔚起丁男绵后裔;含桂岭、螺峰脉秀,登此堂、无忘肯构,日戴而耕,膏焚而读,两般勤尔业,宏开甲第迪前光。图七:乱石砌围


  从“溯武陵、吉水源遥”可以解释为祖先追溯到武陵,并且很远的源头在江西吉水,庚公(西仲公)是唐朝吉水丞,大致判断安庆桐城罗岭龙氏来自于江西吉水。从桐城龙氏家谱看龙氏在龙汝言公前还有八代,大约在1578年以前就入安徽桐城了。至卒子今天看到的清朝咸丰四年的十四世祖妣墓,应该为龙汝言之后的晚一辈至三辈的墓。一位是程氏、一位不详。图八:龙氏十四世祖妣墓碑


  为什么这座墓会在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的密林野径处,已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或许,龙氏家族在清朝咸丰三年至四年期间,是将在山下的龙氏十四世祖妣的墓迁入此地,防止兵荒马乱时被毁。龙氏十四世祖妣双墓合葬在大龙山与小龙山之间的野岭密林处,非常难以寻觅,但这个合葬墓最大的特点,就是背后一个巨石,一个酷似佛像的巨石,高高的立在山坡上。或许,当年龙氏家族后裔请的风水先生就是认为这块巨石前的空地是块风水宝地吧!图九:这就是墓背后的巨石


(本篇完)

2018-06-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14: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山刘家坟山清朝墓葬群——卒子走遍安庆
月山刘家坟山清朝墓葬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刘家坟山清朝墓葬群。图一:刘家坟山局部图

     月山刘家坟山清朝墓葬群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月山社区一个坡地上,刘家坟山安葬着清朝例赠修职郎刘公墓,光绪年间刘母洪氏墓,光绪年间刘盛达墓等等。图二:刘家坟山中的刘母洪氏的墓碑
   月山村是怀宁县月山镇历史文化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刘家坟山,还有查家坟山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古墓群文物,展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古坟山墓群是安庆地区丧葬文化的继承。图三:刘家坟山中的刘盛远墓
  古坟山墓群是怀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资料显示,系清代墓葬群,位于怀宁县月山镇二零六国道西约十米处。卒子实地考察后,认为文物普查资料所载墓群时代为“清代”不是非常准确,这个刘家坟山墓葬群应当是目前安庆市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清朝至民国时期刘氏的墓葬群。图四:刘盛远墓碑局部
    刘家坟山墓群分布于南、北、西三面山坡上,地貌为山间坡地,地表多为低矮灌木和杂草。墓群东西长六十至八十米 南北宽约百米有余,总面积约上万平方米。图五:刘家坟山
    清朝的家族墓群,在安庆地区比较常见。刘家坟山系南北走向,高约三十米至六七十米,面积上万平方米。清朝墓葬群沿山体布局,呈台梯递叠状,计多层以上。图六:晚清时期的宣统年间墓葬
    原二零六国道未修建以前,临山体最下一排墓葬中,还有多棺明朝的座墓穴,均为东北朝向。现在的墓群中,基本多为清朝晚期时期。图七:刘家坟山中的例赠修职郎刘公墓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刘家坟山大多数在上世纪“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被破坏。古坟山墓群的风水特色,说到古坟山,不能不提到它的风水特色。图八:刘家坟山中的修职郎墓
    风水是一门玄术,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是体现了依山傍水的原则。二是体现了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三是体现了屈曲蜿蜒的原则。四是体现了明堂开阔的原则。所以,月山刘家坟山清朝墓葬群基本符合这些考究,是一处研究风水的教课书。图九:刘家坟山埋葬的绝大多数都是刘氏后裔
(本篇完)
2018-06-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8-6-15
精华
0
发表于 2018-6-15 11:0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标上具体地址更好,便于风水爱的者研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2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水江湖 发表于 2018-6-15 11:08
能标上具体地址更好,便于风水爱的者研光

那要是遇到盗墓的怎么办?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2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迁桐始祖汪云卿墓——卒子走遍安庆

汪氏迁桐始祖汪云卿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的汪氏迁桐始祖汪云卿墓。图一:宜秀区八斗岩

    桐西高岭汪氏第六次修谱中提到,汪姓自始祖汪侯诞生至今已近2600年,自31世祖文和公渡江而南已历1800余年,自44世祖汪华建吴称王、光耀徽州已近1400年,自71世祖勤致公迁居桐城已近650年。图二:宜秀区八斗岩下不远就是汪氏迁桐始祖墓
    上述记载可能有部分不准确,迁桐的七十一世祖叫云卿公,而并非勤致公。汪氏这个大家族迁入安庆地区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图三:汪氏始祖墓斜对着八斗岩
    据了解,元朝末年,刘福通、徐寿辉等发动红巾军起义,长江流域成为战乱中心,家居江西弋阳的觉富(字勤致)公举家避乱,随后失散,独自一人浪迹桐城,依高岭尚姥家为佣。图四:平阳汪氏七十世祖墓
    尚姥爱其勤练朴诚,以女赘之,遂为我族迁桐始祖。清朝乾隆年间,汪氏家族已繁衍十余代,很多地方就有了祠堂、宗谱。图五:平阳汪氏七十世
    卒子前往汪氏迁桐始祖墓前吊唁汪氏先祖,墓碑上记载,迁桐始祖云卿公为元朝时期迁入安庆地区。汪氏迁桐始祖汪云卿墓位于安庆宜秀区八斗岩下方不远,正是因为八斗岩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位于,现在驴友又称八斗岩为磨刀石。图六:迁桐始祖墓
    汪氏宗族第四十四世越国公汪华,是汪氏宗族一位显赫的人物,也是汪氏宗族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隋朝末期天下大乱,汪华率众平寇。在群雄割据之时带精兵十万,攻下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在歙之乌聊山筑城池,建王宫,建号吴王。治理六州十多年,为政宽宏,远近爱慕,保境安民,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图七:汪氏从元朝迁入安庆地区
    唐武德四年九月李唐王朝时,汪华主动放弃王位,归于唐朝。唐高祖封上柱国、越国公,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兼歙州刺史。死后按照汪华遗愿,在八子俊公护卫下,由长安归葬歙北云岚山,谥号忠烈王。图八:迁入现在的宜秀区八斗岩斜下方
  汪氏自宋朝进士,靖康元年任直龙图阁、知相州,副元帅、显谟阁待制、元帅、直学士,宋高宗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丞相汪伯彦;宋朝被誉为神童,忠心为国、刚直不阿的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诗人、文学家,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汪藻等等。图九:八斗岩
  明朝先后任朱元璋元帅府令使、中书右司郎中、中书省参政、左丞相、左御使大夫,贯通经史,办事稳重,为人宽和厚重的丞相汪广洋等等;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汪由敦;参与《明史》编修,为官清政、善政,不畏强权,淡于名利,历任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郎中,举鸿博、授编修的汪琬。图十:宜秀区八斗岩下的古村落
  现代艺名人物如汪道涵,有机化学家兼生物学家汪猷,水声学家汪德昭,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水利学家汪胡桢,逻辑学家汪奠基等等。安庆也涌现了如汪以纯等杰出人物。据不完全统计,汪氏宗族自唐至清,先后有八人中状元,二百多人中进士,三人任丞相或总理,其中有祖孙三代进士、翰林,一门八进士的佳话。图十一:八斗岩又称磨刀石
(本篇完)
2018-07-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4: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曰公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卒子走遍安庆

曰公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曰公社区的一座清朝时期的古墓葬。图一:清朝余汇川夫妻墓葬在这片杉木林间

    曰公社区前身为怀宁县五横乡曰公村,现为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曰公社区。曰公社区地处五横西南部东与五横社区毗邻,南接安庆铜矿,西北与怀宁凉亭乡接壤。图二: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前雕刻比较精细的石狮
    曰公社区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山场面积八千余亩,这里六分田、三分地、一分水,是个山川秀美、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景色宜人的地方。图三: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后有盗洞
    五横乡人杰地灵,有“文化之乡”之美誉,这里有“千年一人”、“国朝第一”的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和邓石如墓地,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石如和邓稼先纪念馆为安庆市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图四:清朝余汇川夫妻墓碑
   曰公社区位于大龙山北麓,属浅山丘陵区,东与罗岭镇、杨桥镇接壤,南与大龙山镇相毗连,西接怀宁县月山镇,西北接怀宁县凉亭乡。
图五: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前雕刻比较精细的石狮抱球
    曰公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 、“书法之乡”,有邓石如、邓稼先故居,千年驿站五横桥等名胜。今天卒子介绍在曰公社区山坡间的一座清朝古墓。图六: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余公,字汇川,号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安庆怀宁官员。《怀宁县志》载:“余汇川候补知县,后入江西为官,有政声。后调知州,以缉盗记大功,所至俱有惠政。以廉介自持。”这段记载,说明余公汇川是个品性端正的官员。图七:清朝余汇川夫妻墓碑
    余公汇川廉洁品格为人称道。少颖慧,积学能文,善书画,工吟咏。后忧劳成疾,光绪年间卒于怀宁龟山。当卒子在龟山看到余汇川的墓时,整座墓葬极为低调,二根望柱上有石狮,墓碑已经不太清晰。图八:石狮已经风化看不清楚了
    余汇川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次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下葬至怀宁县曰公村龟山山坡间,一百多年过去,这座墓葬再也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去发现新的内容。唯有卒子再次将照片和他的生平在网络上介绍给全球观众。图九: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本篇完)
2018-07-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犁头尖汪氏孺人墓——卒子走遍安庆

犁头尖汪氏孺人墓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5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的犁头冲上的犁头尖巨石背后的一座清朝的古墓。图一:中间的小山包就是犁头尖

    很多朋友对地方古墓兴趣不浓,那是因为他们学识不够。对于研究古墓葬的朋友,都是情商和智商很高的人。在大龙山和小龙山上,安葬着无数的达官显赫,今天卒子再介绍一棺绝非寻常的墓葬。图二:犁头尖的山溪水流入三冲水库
    在小龙山上,有一个叫犁头冲的山凹,明朝初期就有移民迁居在此,繁衍了三十多代人。这些后裔中,有从商的、有当官的,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祖上的墓葬安葬到高山之上,于是请来著名的地师看风水。在安庆地区,将地师姓名刻在墓碑上的,非常的罕见。今天卒子介绍的这座汪氏孺人的墓,就将地师杨献瑞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图三:犁头尖顶上的巨石
    地师是风水术士的尊称,又称地气宗师。据说历代地师秘传之学,勘察山川地理脉络,为那些出得起高价银子的达官贵人们走访风水宝地。地师与风水师、地仙都为风水术士,外人看来这只是称呼不同罢了,其实严格来说的话,它们是不同的,好比古代门派之分一般,同宗但不同脉,其就是这个意思。之所以有不同,其实说白了是因为道行的不同,有高有低。图四:犁头尖汪氏孺人墓
    今天卒子介绍的清朝光绪年间行走在桐城、怀宁一带的杨献瑞,其身世不详,但能够将他的名字刻在墓碑上,显示他有着一定的观测风水的能力。图五:汪氏孺人墓碑局部
    位于犁头冲上的犁头尖巨石下,有一座清朝光绪十五年(1890年)皇清例赠孺人汪氏墓。汪氏是汪姓迁入三冲一带第十五世祖,丁山葵向。光绪年间,汪氏妣逝,葬于犁头尖斯山之阳。三层拜台,使用麻石碎石磊砌,墓碑为白石雕刻,墓碑直径为三十公分,半截已经陷入泥中,记载不详。图六:汪氏孺人墓碑上地师姓名也刻在上面
    犁头尖汪氏孺人墓,背后是犁头尖巨石,在巨石上可以看到金冲的八斗石,犁头尖海拔约二百多米,山上无墓葬。过犁头冲,上犁头尖,需要步行约一小时多,半山多杂木,坡度平缓,穿过二个山脊才到犁头尖。犁头尖能够看到巨石山的满山巨石。图七:犁头尖汪氏孺人墓正对着菜子湖
    这座光绪十五年的汪氏十五世妣墓,正对面是菜子湖,高水青水安葬先人,这一处风水宝地的确是安庆地区墓葬风水的好地方。同时也是研究安庆地区风水和习俗的好例子。图八:地师杨献瑞
    犁头尖汪氏孺人墓可能是清朝光绪朝廷恩将官七品爵授给这位七品官员已去世的母亲,后安葬在犁头尖。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图九:汪氏孺人想像图
(本篇完)
2018-07-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6: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河杨月楼墓——卒子走遍安庆
易河杨月楼墓
——安庆名人墓与古墓系列
第15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易河村的杨月楼墓。图一: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1844年至1889年),名久昌,派名久先。演艺京剧武生演员。1844年出生,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人。父亲杨基旺(杨二喜),为卖艺拳师(一说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图二:杨月楼墓位于树木之间的土墩之间
    杨月楼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剧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有“杨猴子”之称。图三:杨月楼饰演老生的演出照片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程长庚(安庆人)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 、《五花洞》、《蟠桃会》、《长坂坡》等戏。图四:杨月楼墓如今只剩孤冢
    杨月楼父亲杨基旺又名杨二喜,安徽怀宁人,为卖艺拳师(一说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杨月楼到北京后与陆玉凤、沈玉莲、俞玉笙(俞菊笙,为俞振庭之父)同门。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演老生,兼武生。咸丰末年满师后,在京很少露演,自立"忠华堂"课徒授艺。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图五: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在清朝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张二奎过逝后,他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为“京剧鼻祖”程长庚器重,以三庆班事相托。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经张淇林保荐,与王楞仙同被选入清宫升平署,为慈禧太后演出。图六:杨月楼墓碑被广东盗匪盗挖出境
    杨月楼体魄魁梧,嗓音宏亮结实,唱、念讲究字韵,起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在宗奎派(张二奎)基础上,又兼具程派(程长庚)、余派(余三胜)两派之长。图七:杨月楼照片
    杨月楼文武皆能。动作灵活如猴,猴戏尤被赞赏,因为演出孙悟空非常出色,有“杨猴子”、“美猴王”之誉。并以武戏文唱著名,形成“老杨派”之艺术风格。杨月楼在其弥留之际、托孤于盟弟谭鑫培,望精心培育其子三元(即杨小楼)成才,并嘱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氏家谱排名嘉训,后成为一代国剧宗师。图八:十年前当年百姓曾带领卒子前往杨月楼墓
    逝后,安葬在安庆市皖河农场易河村的一个面水的土墩上,十年前卒子曾到访此处,在二千年左右,广东某盗匪利用雨天,雇佣当地农民将杨月楼墓碑、望柱等物品盗挖出境,现未侦破此案,无疑对安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安庆历代名人墓,是安庆的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图九:杨月楼照片与漫画
(本篇完)
2018-07-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08: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业马氏家族墓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林业马氏家族墓遗址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的马氏家庭墓遗址。图一:元末战乱义军凸起

    明朝明洪武年间,一只由回民领导的队伍进入安庆城,驻守安庆近六百余年的历史,今天,卒子介绍一支这只回民后裔的家族墓群,简单介绍一下安庆回族的发展。图二:元末安庆守将
    据安庆市伊斯兰教协会文史组的考证,安庆的回族主要来源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安庆卫指挥使马聚成和洪武二十二年安庆卫左所千户马哈直调任安庆时,随军前来的卫所卫士,而后一支马姓则因为其日后获得了世袭安庆卫武职的缘故被称为“卫马”。由于“卫马”是宋朝自西域鲁默国(位于今土耳其境内)来华的大天文学家马依泽之后,并拥有能够说明自身源流的《怀宁马氏宗谱》。因此一直是安庆回族中家系源流最为清楚的一支,也是过往研究的重点。而在“卫马”这一支中,对于安庆回族影响最大的人物,除了迁皖的始祖马哈直以外,就当属其孙马义了。图三:安庆马氏家族著名将领马义
    马义是安庆马氏家族中有名的将领,明清两代的《安庆府志》都有对他的记载,如清朝康熙六十年张楷编修的《安庆府志·人物志武功传》即云:“马义,初为安庆卫军,正统间,以征伐功授百户,再升副千户。台臣以谋勇荐,赴京试艺,中试,兵部以将材荐授署指挥佥事,奉敕充左参将。子斌,袭都指挥佥事,子隆,中应天乡试。”明朝正德年间胡瓒宗编修的《安庆府志》中亦有类似文字,但其“伐”作“代”,缺第二个“子”字,“中应天乡试”作“中式应天乡试”,文义不如清志清晰。此概清人承袭明代旧说,但今日所见明代抄本在传抄中出现错误的缘故。清朝康熙六十年的《安庆府志·秩官志武职》中更为具体地描述了其功绩,云:“(马义)河南新野人。初以试百户。正统间,征孟卷。景泰间,征福建、湖广。天顺间,破两广大藤峡。封指挥佥事。”此外,根据《怀宁马氏宗谱》中收录的成化皇帝圣旨,马义还曾“镇守浔、梧等处,征寇叠功。今特敕升加,赠尔世袭骠骑将军,管理总兵官属,都督佥事,赐之敕命。”则马义晚年奉敕编纂家谱之时,职务已升至广西总兵。图四:明朝马义后裔墓葬
    马义作为一代名将,一生战功显赫,这除了让他个人扬名后世之外,更重要则是对其家族乃至整个安庆回族的意义。明朝的卫所制度极其严格,军户世代当兵,地位较为低下,一般也不与其他户色通婚。而安庆的马氏家族,则由于在其刚进入安庆不久就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才避免了一般军户的悲惨命运,成为了一个在地方上有影响的大家族。而马义之所以能够将其个人的功业和荣耀惠及家族后代,则主要是与他的几大贡献有关。 图五:明朝墓碑风化严重
    据《怀宁马氏宗谱》记载,明朝成化皇帝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下旨加封马义和其亲母,赐风水宝地广照山与其修建坟茔,其祖坟在现在安庆七中和石化二小及二村这一大块区域,这条路后来被命名马家岭。现在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的马氏家庭墓遗址,为明朝马义后裔的墓葬,墓葬石碑已经风化严重,无法识别其内容。图六:无法识别墓碑内容
(本篇完)
2018-08-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刀劈石民国王帮顺夫妻墓——卒子走遍安庆
花山刀劈石民国王帮顺夫妻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刀劈石附近的民国二十五年民国王帮顺夫妻。图一:大龙山花山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桐邑杨桥花山的一村民在一块巨石处被毒蛇咬伤,一位大仙为救人将斧头把巨石劈开,将被毒蛇咬伤的村民救下,这些民间的故事基本都是百姓瞎编乱造的。现在刀劈石现存大龙山花山一处山腰。图二:刀劈石
    花山森林遍布、溪水潺潺,叠翠秀美、岩石裸露、怪石嶙峋,从山脚攀登到山顶,一路花草树木品种各异,让人一日之内观尽四季风景。图三:刀劈石附近巨石很多
  花山刀劈石地处海拔在二百余米之间,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不少的墓葬在此安葬。刀劈石,是半山一处山谷峡冲,也是一处景观,现存的刀劈石、坐狮石都是人们意念之外赋予了巨石一些灵气罢了。图四:刀劈石其实就是一块断开的长形条石
    刀劈石高约五米,宽约七米余,数万年前不知何因从中裂开,成为两断,再经过风化、演变形成现在的样子。巨石纵观六朝风雨、饱经千岁沧桑,身边的树木冠盖覆地、亩绿云腾,成为一处神韵绝伦的人为景观。图五:刀劈石附近的民国墓葬
    这是一座安葬在刀劈石附近的王氏十七世祖王帮顺与结发妻毛氏的全葬墓。墓为土质,二层拜台,约七至九个平方。拜台为碎麻石垒砌。图六:刀劈石
    墓碑为青石雕刻而成,上书“十七世祖”、“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吉”“民国……军……”等字样。那些已经无法辨识的文字。图七:民国王帮顺墓拜台
  从这座墓安葬的形式看,这应该是一座讲究风水、安葬诸多讲究的墓葬,至于这位王帮顺与妻毛氏的子女中有没有当任过民国时期的军队职务,我们不得而知。图八:民国王帮顺墓碑
  至少,这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曾是近代时期一段动荡的时期,现早已无人祭扫。这座民国时期的墓。墓主在清末并非普通的百姓,其子女或在民国时期当过军人,至于墓主的身份,就留给有关机构再去研究了。图九:民国王帮顺墓就在刀劈石附近

(本篇完)
2018-08-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8: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程老太君墓——卒子走遍安庆
溪安程老太君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程老太君墓。图一:溪安村地处大龙山腹地

  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地处杨桥镇北部,风景秀丽,人文景观数不胜数,今天卒子介绍一座清朝光绪四年的古墓葬。图二:溪安村山上很多古墓葬
  这座清朝晚期的古墓葬为清朝光绪四年(1879年)程老太君墓。图三:这种山顶有巨石的山腰风水不错一定有古墓葬
  程老太君墓位于溪安村山腰处,该墓座西北朝东南,封土堆用麻石碎石围堆呈圆形修砌,高约四十至五十公分,直径约三米。图四:大龙山上巨石很多
  程老太君墓碑高约七十公分,宽约四十公分,厚约十几公分,青石制地,记载墓主人的姓名及修墓年代等。图五:远看程老太君墓
  在墓葬前方约不远处树立赐封碑一通,青石质,高约七十公分左右,宽约五十公分米,厚约十几公分。墓碑两侧有石条框,墓盖不存。图六:中看程老太君墓
  碑面阴刻“程老太君 奉 诰赠 赐予”等字样,在安庆地区单独立封碑的清朝晚期古墓并不多见。现不存。图七:近看程老太君墓
  该墓为清朝墓葬,迄今保存完好。据推测,此古墓地形为蛇形地,形局宏大,气势非凡。三层拜台使用大龙山麻石碎石围堆而成。图八:程老太君墓墓围
  程老太君墓背靠大龙山,小明堂紧凑,大明堂宽敞,墓地前面是静静的石塘湖,朝山像龙头,钟灵毓秀,可谓砂环水抱。至于程太君何地人,其夫其子是谁,均无相关资料。图九:程老太君墓
  太君,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朝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图十:程老太君墓
(本篇完)
2018-08-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卒子游记
象山民国潘氏家族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5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象山村民国潘氏家族墓。图一: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

    象山村位于安庆市经开区和北部新城结合带。现为大桥办一个村居。潘氏民国家族墓为莲花形,在大龙山山下众多小山包之间。图二:潘氏家族墓多为莲花形墓地
    象山,一直在周边百姓安葬先祖墓的好地方,卒子曾经介绍过潘氏清朝家族墓,今天再次介绍潘氏民国家族墓。图三:潘氏民国家族势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潘氏在安庆地区人口众多,涌现出一大批投身祖国建设的栋梁。图四: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群
    民国时期,潘氏家族潘文治曾在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是孙中山先生的爱将,曾官至国民革命军舰队司令部总司令兼任虎门要塞司令。图五:民国时期男人装束
    象山村的山头很多,其中这个安葬着潘氏民国时期的家族多座墓葬,形成一个家族墓葬群。图六:象山潘氏民国家族墓多为一墓一冢一山包
    据了解,该古墓群埋葬的全部是当地潘氏先民,无一外姓。图七:民国女子装束
    该古墓群规模不小,埋葬规格不高,墓碑雕刻也并不非常精美,但保存较为完好。图八:象山潘氏家族墓
   这些民国时期的古墓,还有一些碑文上刻有“皇清故恩”、“皇清待赠恩深”等字样,该古墓群为研究皖江民族的丧葬文化提供一个难得的活标本。图九:民国时期的省会安庆
(本篇完)
2018年9月6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卒子游记
桃源一品诰命吴太夫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旧址。图一:吴太夫人墓仿建牌坊

    马坑森林浴场坐落在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城东距六十里的马坑乡桃源村境内,为古代官道、商道必经之地,因地形独特,景色怡人,为晚清名人李鸿章得意门生,两江及两广总督周馥选为原配夫人墓葬即“吴太夫人墓”之地。图二:吴太夫人墓保护牌
    马坑乡桃源村清水河畔的箬岭峰下,是周馥原配夫人吴氏之墓。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吴氏病逝于扬州寓所,后由子女扶柩归于安徽省东至县马坑乡,葬于此地。图三:东至县马坑乡桃源村吴太夫人墓旧址
    吴太夫人是周馥的结发妻子,周学熙的生母。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吴氏病逝于扬州寓所,后由子女周学熙等人扶柩经车拉回归安徽省东至县,葬于此地。吴太夫人是朝廷钦赐的一品诰命夫人,陵墓建筑非常讲究。图四:吴太夫人墓禁碑
    箬岭峰的地形十分奇特,山上长满了裹棕子的箬竹,竖看酷似篆体寿字靠椅,左右两旁有弯曲的小岗,宛如游龙戏水的图案。两岗之间凸出一小峰,凹下一盆地。小山峰恰似一颗明珠,被当地人称之为万寿山上的“二龙戏珠”,在风水学上,这是极为上品的墓地。图五:吴太夫人墓禁碑
     岭下的小盆地就像一个莲花池,向北望近山群峰交错,如佛手莲花,远山鳞次重叠,步步高耸。吴太夫人的陵墓就安放在这朵莲花的莲心之上。图六:吴太夫人墓禁碑
     百年前,风水先生说这个地形象征“海阔天空,平步青云”。吴太夫人是朝廷钦赐的一品诰命夫人,陵墓的风水极为讲究。从山口至墓前,立有钦加四品衔发布的告示牌,墓葬所用材料为“洋灰”加封。墓志铭文,系当朝武英殿执事,翰林院学院学士孙家鼎亲笔撰写。图七: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经历百年沧桑,现在吴太夫人的古墓保存完好,但局部有毁坏,墓葬所用材料为“洋灰”加封,墓冢为钢混结构,水泥浇铸,当时吴太夫人儿子周学熙是近代工业创建人,吴太夫人墓使用了当时价格昂贵的洋灰,即是今天水泥建成。图八: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吴太夫人墓的墓志铭文,系当朝武英殿执事,翰林院学院学士孙家鼎亲笔撰写。图九:桃源横山禁碑
   吴夫人墓志铭由安庆市桐城马其昶撰写。原文:尚书建德周公之配吴太夫人,光绪三十三年,年七十有三,冬,十一月终于扬州寓舍。逾年,其子学熙以状,並尚书自为传。授其昶乞铭,尚书蹶起单寠任兼圻家门骤盛。皖南列县无与比,而太夫人以一身兩涉荣悴,其行事皆可法式于铭。宜尚书之言曰:当粤寇初炽,东南无完土。图十:桃源横山禁碑局部
    吾家贫簿,转徙彭泽山中,昼匿草树翳蔽,夜出营一炊,迟明则登高处瞭望。避贼一日尝得数死,祖父母、父母恒泣,约家众当毕命一区。予既不忍违离,又念守此终无全理。夫人赞画大计,趣予潜走,留书以白重堂,提携二婴,深宵送别。图十一:吴太夫人墓冢
    自是十余年,兵饥疾疫之危苦,有非人意计所能得者,乃至吾祖父母,吾父之丧,皆夫人拮据将事,则是夫人之有大造于我周也。予乃因缘际会,簿立勋伐,至有今日。而夫人自初入官舍,生四子学煕后,即静居素食,精诵《楞严经》四十余载,一以慈利为行。图十二:吴太夫人墓碑
    长子学海、次子学铭同岁成进士,学铭入翰林,学煕、学煇皆获乡举,学渊征经济特科。子妇孙曾数十人,而夫人守盈以约,不忘前艰,节缩簪珥服御,买田二千亩,以恤贫者。名曰:乐济会。予抚山东时,东南水灾,钜夫人七十生朝,儿辈请称觴演剧,坚不许。图十三:吴太夫人墓冢
    谓:吾不以此开汝汰侈之渐,费移助振愈于延賓洎。予蒙恩,告归,自粤,未几,夫人遂病。予慰之曰:往吾两人在难,诚不自意全济,及今死,视他人已赢年五十,其可无憾。夫人笑而颔之,盖其用爱溥而深达元化,或亦事佛之为效也。图十四:一品夫人墓碑
    尚书名馥字玉山,官至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子六,学海、学铭、学涵、学煕均夫人出,学铭后其族父,学渊、学煇庶出,夫人视之,无歧异。学涵早卒,余五人皆官道员,而学铭尝署江西按察使,学煕擢长芦盐运使,署直隶按察。叙劳锡一品封典,夫人得封太夫人,太夫人之殁,学海前一岁卒,子达为承重,孙达亦道员三品廕生。图十五:吴太夫人墓碑
    诸孙二十人,曾孙四人,女子子三,庶出,孙女廿二。以宣统元年九月二十四日葬县南桃源横山坂。学煕之状述太夫人,他行甚具。图十六:孙家鼎亲笔撰写“皇清诰封一品夫人”
     其昶昔居宾馆,鼓钟声闻,府中上下数十人,独于太夫人无间辞号曰佛,母状所言皆验。铭曰:今方兴女学,顾无女师,孰殚厥施,而自执卑,不膏于脂,不磋于疷,老福是宜,埋幽我诗,亦以范时。图十七:吴太夫人墓冢建于宣统元年
     十年前,卒子拜访吴太夫人墓,留下珍贵的照片。马其昶,安庆桐城人,生于1855年,卒于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出身翰墨世家,其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其父,讳起升,议叙同知。马其昶少时从学于吴山、姚思赞等先生。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师事桐城作家方宗诚、吴汝纶。图十八:吴太夫人墓冢屹立于群山之间
    为吴太夫人撰写墓志铭,可见当时已经成为全国顶尖人才。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一生著述丰硕,在当时的学术界负有盛名,曾任总统府参政和清史馆总纂。其时袁世凯受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又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马其昶虽然有时出入袁氏府邸,但从不为袁世凯所左右,并做了一些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工作,显示了一个安庆桐城派文人的刚直不阿的品德。图十九:吴太夫人墓冢
(本篇完)
2018年9月18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4: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詹老妇人墓——卒子游记
黄山詹老妇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詹老妇人墓。图一: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


    詹老妇人墓位于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一条村村通公路路基旁,墓正前方正对着连绵的山脉,正前方为二座小山包夹缝,风水颇佳。墓冢高约一米,面积约十平方左右,独冢,旁边无杂墓。图二:黄山詹老妇人墓冢
    詹老妇人墓为汪氏元配夫人,墓上立有儿、孙等人姓名,分别是儿子辈汪兆凰等兄弟、孙子辈汪弘露等兄弟。所谓是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后裔发达。图三:晚清时期大户有家公子与元配妇人像
    詹老妇人墓由怀宁县本地的白石雕刻而成,由碑帽、碑体、碑框、碑座组成,全碑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雕刻手法为清朝早期江南富贵人家制式打造而成。图四:墓碑上记载清乾隆八年孟春月
    詹老妇人墓碑背面雕刻有詹老妇人出身与逝卒时间,据詹老妇人墓碑信息看,詹老妇人应去逝于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距今已有276年历史了。图五:汪氏詹老妇人墓冢
    詹老妇人墓拜台为一层,由碎石垒砌而成,在修村村通公路前,拜台有几层已不得而知。图六:詹老妇人墓碑
    清朝乾隆时期,清廷推行的是按户按丁纳税的税收政策,因此地方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地方官府的税收数量。清朝初期,陕西南部地区人口稀少,由于明朝末期李自成起义给陕西很多地方造成了当地人口损失,以至于出现“有官可置、无民可治”的现象,地方官府税收寥寥无几。随后,清廷借鉴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经验,便继续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向陕西南部山区实施强制性移民,这次移民始发地除了湖南湖北外,安徽省安庆地区的居民也成为这次移民的主力军。图七:詹老妇人儿孙满堂
  安徽省安庆地区是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最大的地区,辖六邑(六个县),历史还曾管辖长江南岸的池洲市和至德县和东流县。安庆在清朝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里人口稠密。图八:清朝妇女地位低下
  据《安徽潜阳王氏家谱》和《商南县志》记载,当清廷从安庆向陕西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强制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图九:詹老妇人墓碑背面
    此次移民的起始时间大概在乾隆前期,在安庆的一些家谱中描述于乾隆初年就有安庆人被迁徙到陕西,实际上,安庆移民不仅仅只移民到陕西,当时被迁徙的安庆居民都是一些强壮的劳力,可以说这些移民为家族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这些移民达陕西后逐渐站稳脚跟,艰苦创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以至于在清乾隆后期当安庆地区遭遇大水和大旱而发生饥荒时,早期到达陕西的安庆移民已经有能力接纳了大批安庆的兄弟和老乡,为他们提供避难所。图十:詹老妇人墓碑背面刻有生辰等信息
  清朝早期移民中安庆地区究竟有多少人去了陕西,由于历史记载很少,已经很难推断,安庆地区官方史志上已没有丝毫记载安庆人迁徙陕西的文字。图十一:黄山詹老妇人墓冢
    从洪铺镇黄山村詹老妇人墓碑上看,这家汪氏有四个儿子,六个孙子。如今,当问询当地人时,却纷纷说这座大墓,原是一家财主的夫人墓,无法追根溯源,如今清明也无人前来祭扫。一个大家族,是否当时怀宁县洪铺镇参与了这次移民,全家人一部分被迫移民他乡,至今仍是一个迷。近三百年过去了,这座大墓如今看来,显得那么不同寻常。图十二:清朝妇人以裹小脚为美
(本篇完)
2018年10月10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桥办事处眉山村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卒子游记
眉山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宜秀区大桥办事处眉山村王母金夫人墓与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图一:安庆大龙山某处

    安庆市区,大龙山上,这样两棺清朝诰封四品夫妇的墓葬居然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奇!同是夫妻,诰封王母金夫人墓与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并非同一墓冢,而是由其子孙分列两棺墓冢,怪!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二:王母金氏墓近况
    三年前,卒子在一次考古探游中发现,大龙山高山半坡,有两棺已经被严重盗挖的古墓,据墓碑碑文记载,这是两棺清朝晚期的夫妻分葬墓。其中一座是诰封王母金夫人墓,另一座诰封中宪大夫王府城墓,这究竟是什么官员?为什么安庆在三次文物普查时,均没有把这两座古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呢?图三:王母金氏墓局部
经过长达三年的研究,卒子发现,这与清朝中后期官荫制度有关,这些所谓的中宪大夫可能是什么管都没做过的百姓,虽然墓碑上刻有中宪大夫,为清朝四品官,级别很高,但是个虚衔,并不对应任何实际上的职务,只是文官级别的一个称谓而已。图四:王母金氏墓局部生终时间
    经查询安庆各方面史料,均未发现王府城与其妻金氏的记载,但其四位儿子中,王绪镇、王绪皖、王绪铮、王绪馆,个个都是当时豪杰英列,正是因为这四个儿子在各条战线上的杰出表现,所以他们的父母王府城与金氏才会获得时任清朝慈禧太后的嘉封,所以才叫做诰封,正是因为其四子在战场立功之后,作为赏赐获得嘉封,诰封恭人和诰封中宪大夫。图五:王母金氏墓局部
   那么,这个王府城是什么人?据墓碑碑文记载,王府城生嘉庆二十二年,曾做过地方寿官。死于光绪年间,被诰封为中宪大夫。图六:四品恭人王母金氏像
   王母金氏夫人,又是什么人?据墓碑碑文记载,金夫人生于道光乙酉年,即公元一八二五年,终于光绪戊寅年,即公元一八七八年,享年五十三岁。图七:王府城墓局部
    金夫人与王府城共生育七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分别叫王绪镇、王绪皖、王绪铮、王绪馆,其中王绪镇与王绪铮曾投靠族兄王绪岳,字捷三(1826——1909年),同为“三槐堂”王氏后人,在其族兄的引荐下,王绪镇与王绪铮投军军营,深得当时将领的赏识。图八:王府城墓碑
    王绪镇与王绪铮投身江南大营,为清廷效力,以战功获得朝廷青睐,一路荣升,在抗击太平军、捻军等战斗中,获得了副将官衔,在其族兄带领下,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立功无数,在其战功都是建立在镇压太平军、白莲教、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而获得,后在战场卒。图九:王府城想像图
    王绪镇与王绪铮战死后,清廷对这些战死的将领也做了抚恤,据推算,在安庆大龙山上的王府城与王母金氏均是其子在战场立功战死沙场之后,清廷为褒奖,不但出抚恤费,更重要的是给其父母百年之后,墓碑上刻有四品的官衔。图十:王府城墓局部
    据清朝同治八年版《新宁县志》校注本之五记载,礼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嘉庆十八年,经总督常明奏请改拨汛防以专统率,其略云:设立营汛,凡地方公事,应行文武会办者。图十一:王府城墓局部
    其该管上司必须同在一处,方可就近会商。兹查有绥定府属之新宁县,防汛转归夔州协营管辖,遇有地方命盗案件,往往文员申报,而营汛之该管上司无从查考;或营弁具报而文员之本管上司未克周知,以致彼此歧异,每多错误,自应酌量改拨,以期画一。请将新宁一汛改归绥定营管辖,于公事均有裨益等情,具奏。图十二:王府城墓局部“中宪大夫”字样
    奉旨依议,钦遵在案。遂由绥定协标左营派委把总一员,带领战兵十二名,守兵二十八名,驻防县汛。其战兵每名岁领饷银二十两零八钱,守兵每名岁领饷银十四两八钱,即于守兵内按拨八名分驻塘汛八处,稽查匪类,接递营汛、公文是其责也。图十三:王府城墓局部
    王府城与妻金氏墓园,相距约二米,立在半山之间,此处原有小径一条,两块墓碑显的孤独,从碑的边框精美的图案即可感到主人身份的显赫。图十四:王府城墓局部
    该两块墓碑高七十公分,宽约四十公分,厚约二十多公分。分别立于清朝光绪丁未年十二月,大力褒奖了王府城官位。图十五:王府城墓局部
    此碑记内容绝大多数清晰可辨,只有几个字被人为磨去。为了尽量保持原刻字体的神韵,卒子近焦拍摄几张珍贵的照片,大龙山青翠欲滴,据了解,这一片土地原先都归操家山头所有,为什么王氏两位先人安葬在此,不得而知。图十六:王府城墓与金夫人墓背后的巨石
(本篇完)
2018年10月23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区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卒子游记
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蒋家坟山明清家族墓群。

    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街一端,连绵起伏着众多的丘陵小山,狮子山、乌龟山等等,位于安庆西部,南临长江,西连皖河,东接城区,是安庆的西大门。下图是明朝处士墓位置

    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等最西部,有一片丘陵小山,安庆人给它起了不错的名字狮子山,其实狮子山是由狮子山、脚踏岭、大小营盘山、乌龟山等十二座小山组成,最高海拔54.9米,其中有一个小山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那就是蒋家坟山。明朝处士蒋公墓碑
    蒋家坟山位于大小营盘山与乌龟山之间,是连多山岗之间的一片相对独立的小山岭,小山岭并不高,站在山腰处,能够清晰地看到长江与皖河交界处。下图为处士碑局部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安庆西门这一大片山林建成安徽省第一林区,六十年代,安庆在此依山傍水处建成鸭儿塘公园,八十年代改建成狮子山公园。解放后,蒋山坟山逐渐没落,葬在此处的蒋氏后裔也离开了安庆,再无祭扫先祖。下图为明朝处士墓后的盗洞。
    蒋家坟山坐落在安庆西部,面对长江,瞭望皖河,它正处在大小营盘山与乌龟山连接的一座独立的小山岭,历史上称此处为五龙汇水,尤其是站在明朝处士墓前,能够眺望长江与皖河,风水及自然人文景点不言而喻。
    就在蒋家坟山腰部,有一座明朝处士蒋公墓,蒋公原配夫人陈氏合葬墓。明朝安庆有处士,蒋公墓只是其中一座,蒋公系明朝处士,“处士”即“隐士”。蒋处士,个人信息不详,据说是古怀宁县廪生。下图为蒋氏家族墓群
    据了解,某地老街进行修复整治时,发现一块明代“程处士碑记”。碑为花冈石券式,边款缠枝饰纹。碑额署“程处士碑记”左起横书,碑文左起竖行直书,均为楷书阴刻,笔力遒劲。该碑撰刻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十月初一”,即1620年,距今近四百多年。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该碑文的‘处士’也就是‘隐士’、‘贤士’,安庆蒋家坟山发现的明朝期间蒋公墓,也是同时期的墓葬,明朝处士墓的陆续整理发掘,是安庆民间文史爱好者对全国人民的贡献。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局部
    在蒋家坟山还有多座古墓葬,其中有二座清朝修职郎墓葬。二座均为清朝墓葬,一座同治年间,一座光绪年间。

    其中一座是清朝同治年间诰授修职郎蒋公墓,修职郎是正八品的散官官阶,散官官阶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某级待遇”。修职郎相当于现在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政府官员。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另一座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诰授修职郎蒋山银墓,蒋山银,无记载。蒋山银或是对清廷作出卓越贡献,清朝册封他为皇清诰授修职郎。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
   无论是明朝的处士或是清朝的修职郎,在当朝都是很小的官,安庆各地的修职郎、登仕郎墓不计其数,都是逝者为了显得体面才在墓碑上这样刻,显得死后哀荣吧。下图为皇清例授修职郎墓碑局部
[size=0.83em]139.jpg (473.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0: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县浮山镇浮山村明朝施宁和施珪墓——卒子游记

浮山明朝施宁和施珪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镇浮山村明朝施宁和施珪墓。下图为浮山一角


    施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施姓于先秦时期就在山东、安徽一带生存,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姓了施。下图为南直隶安庆府与大明通行宝钞图

  施姓起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县一带。下图为施宁和施珪墓位置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下图为明朝百姓圈养生猪图

  施姓由安徽古施国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时在浙江湖州吴兴郡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到唐、宋时期,施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施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三位。下图为九世祖施宁墓

  明朝时期,施姓大约近25万人,安徽为施姓主要集聚地区。宋、元、明六百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的施姓聚集中一心。下图为九世祖施宁墓

    今天介绍的二棺明朝施姓的墓葬,位于浮山镇浮山村,它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北部,白荡湖后梢,东与白柳、项铺两镇隔湖相对,南与会宫镇毗连,西和义津镇接壤,北与钱桥镇为邻。下图为九世祖施宁墓

    据了解,安徽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施姓始祖仲琏公原住在婺源地区。宋末,仲琏公随军驻守桐城,后因感觉浮山的秀美,萌生退隐。当时时局动荡,仲琏公带着子女武一公和武二公落户浮山,开创基业。下图为明朝百姓下棋绘画图

    武一公和武二公后迁居车津一带,繁衍后代。它的辈份分别是:伯仲於尔、天嗣国应,允世启昌、长发其祥。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九世祖施宁墓时,其子为应星,就是应字辈。下图为九世祖施珪墓

    施宁墓,位于浮山山脚的一个小土坡间,墓较简陋,面积约四个平方左右,墓碑较厚,文字简单,上书施公宁墓,九世祖。下图为九世祖施珪墓

    施珪墓,位于浮山另一个山洼之间的草丛间,同样比较简陋,面积约四个平方左右,墓碑为圆卷氏,上书施公珪墓,夫人黄氏,孤哀等字样。下图为九世祖施珪墓

    施宁与施珪,分别是施氏迁入安庆之后的第九代,同属国字辈,两座墓应属明朝景泰年间至明朝弘治年间,此段时间,安庆人口较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快速。下图为九世祖施珪墓

    浮山,又名浮渡山,古名符度山,亦作浮度山。它与黄山、九华、天柱、琅琊、齐云并列,为安徽省历史名山。它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南距枞阳县城,北与庐江县交界。下图为明朝百姓生活图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2: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杨兆成烈士墓与杨氏先祖墓群——卒子游记

广村杨兆成烈士墓与杨氏先祖墓群
——安庆近代革命与古墓系列
第16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杨兆成烈士墓与杨氏先祖墓群。

    杨兆成,原名杨自涛,化名杨昭,怀宁县月形山东广村(今月山镇广村)人,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生。
    作为中共安庆特别支部书记,他曾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领导革命活动,在不幸被捕之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年仅24岁,成为安徽第一个为革命捐躯的共产党员。
  杨兆成墓位于在怀宁县月山镇区以南五千米处的广村元冲组半山腰上,一座用水泥和石头砌成的陵墓静静地矗立在苍松和青山间。安徽第一位为革命捐躯的共产党员杨兆成长眠于此。
  杨兆成自幼家境贫寒,母亲常常靠讨饭维持全家生计。在当地几代人的心目中,杨兆成却是勤奋好学的榜样。
    据广村当地人说,杨兆成家屋旁边就是一个小私塾。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站在窗外偷听,晚上还要把偷听学到的东西向母亲背诵一遍。
  1920年秋,杨兆成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安庆一中)。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社会革新活动,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在学校读书期间,杨兆成就和同学一起创办了中山图书馆,把团中央寄过来的书籍秘藏在书室里,供同学们翻阅;同时,还跟同学们一起,创办了校工夜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播革命理论。
  1925年,杨兆成先后担任共青团安庆特支书记和共青团安庆地委书记。1926年1月,任中共安庆特支书记;1926年5月,中共安徽地委成立,杨兆成担任地委委员。1926年夏,杨兆成从省立一师毕业,被聘用为该校附属小学教务主任。为策应北伐,杨兆成留在学校,借机开展兵运工作。
  1926年8月25日,因为在开展革命活动时不幸被反动军警觉察,杨兆成在安庆被捕,随后被转押蚌埠。杨兆成被捕以后,坚贞不屈,守口如瓶,至死不渝。最后,反动军阀发现杨兆成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就惨无人道地杀害了他,凶残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出师祭旗”。
  1927年,中共安徽省临委发表文章纪念杨兆成,盛赞他为“青年工作的指导员”,并发出了“踏着兆成同志的血迹向前杀去”的号召。杨兆成被军阀杀害后,他的三个叔叔到蚌埠收殓尸骨,让他在家乡的土地上安息。
  解放后,为纪念杨兆成烈士,中共怀宁县委、县政府将烈士墓修葺一新,立上了墓碑和生平简介。杨兆成烈士墓越来越多的被人探望,他对革命的忠诚,对党的忠贞以及对革命工作的那份热情,永远激励着后人。
    根据杨氏家族宗谱记载,安庆杨氏先祖于明初来自直隶安庆府,明初充庄浪守卫千户所,明朝永乐年间调甘肃镇番卫。始祖为杨兴。
    杨氏家族在清朝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据旧《怀宁县志》和清朝官员档案记载,杨家有多人任文武官职。到咸丰时出了个进士杨秉璋,做过翰林院编修、四川提督学政,可谓杨家中兴之祖。
    现位于怀宁县洪铺镇杨老屋杨家大山所在地,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主要军事战略要地,建国前、东面长江河流支水系经过此地。
   《杨氏》祭祖先规;为表示慎忠追远,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融入宗族一家亲,年禧时大都有祭祖的风俗习惯。
  
    数百年来,杨氏在安庆地区受传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涌现出很多人才。在家族“四知家风”的祖训教育中,像杨兆成烈士这样的杨氏后裔集贤、积德,为安庆地方和家族兴旺做出贡献。
[size=0.83em]26.jpg (334.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卒子游记
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

    张英墓,位于桐城市城西北十五里的龙眠乡双溪村的“金鸡地”,取“金鸡报晓,勤勉侍朝”之意。其地背枕金鸡山,面对“赐金园”,两侧小冲相峙,环境幽丽。
    张英墓座面积二千平方米,原墓前设九级石阶,上为拜台,台下置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等整套祭具。台下立石雕翁仲两对,石狮、石兽、石羊、石龟各一对,对称排列,布局规整。
    张英墓前沿有四柱石牌坊一座,高五米,宽八米,阳文镌刻“恩荣”二字。清朝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元年御赐碑二方,均为龟座,分立碑坊后。
    张英墓庄重肃穆,气势宏伟,加之风光绮丽,为后人游览、凭吊之境。邑人姚鼐有诗云:“千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圆堤松响交山阁,山崦花光照涧扉。青草已埋黄阁局,绛霄还振素流衣。衰赢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
    张英(1637年——1708年),字敦复,号圃翁,安庆府桐城人。清朝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著有《笃素堂文集》、《周易衷论》等书。
    卒谥文端,清朝雍正即位赠太傅,后与其妻归葬于此。墓建成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月,乾隆元年(1736)九月,两次御赐碑文;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二十四遣布政使马逸姿、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初九日遣右副都御史徐本、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二十日遣按察使司副使范灿先后临墓地御祭。
    “文革”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摧毁,断碑碎石流散全村,拟修复再现原貌。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安庆府桐城邑的老宅张府与吴府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府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府不同意。张府与吴府在朝廷都有任官的人,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将官司打到了县衙。
     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哪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府人写了一封信给时任朝廷官员张英,请张英出面摆平此事。张英于是给家人回了一封信,回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受到很大触动,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吴府家人见状,大为惭愧,也出动将墙基后移三尺,两家从此交好。那空出来的六尺地,从此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了“礼让”二字。
    张英,1663年(康熙二年)二十七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列第十二名。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中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大学士李霨见张英卷,“激赏不置,有国士之目”。改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教习师公颜保、范承谟。十一月,父张秉彝离世,离馆回乡丧居。
    1673年(康熙十二年),掌院学士傅达礼、熊赐履推举张英、李光地等四人,圣祖钦定张英。五月,充《孝经衍义》纂修官。七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命同学士熊赐履、编修叶方蔼、修撰韩炎等各撰《太极图论》一篇。圣祖康熙每幸南苑,张英必从,久在左右,是以,圣祖深识其人。
    1677年(康熙十六年)十月张英与高士其入职南书房。在任职期间,张英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1680年四月,康熙以张英“勤慎可嘉”,命吏部从优议叙。张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康熙谕示吏部:“张英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学问淹通,宜留在朝中办理文章之事,嗣后不要将他们列为巡抚人选。”
    1689年张英升任工部尚书,仍兼管詹事府。1690年六月,张英奉旨兼管詹事府外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七月,张英调任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康熙斥一等公佟国纲所写的祭文为“极为悖谬”,张英则因未能详审祭文而被免去了礼部尚书职务。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佟国维原型就是历史上的佟国纲,剧中张廷玉实为张英。
    1692年十月,康熙恢复了张英礼部尚书的职务,命其仍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康熙还先后让张英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1699年,康熙将张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张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1708(康熙四十七年农历九月十七)年,张英在家中病逝,享年72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明朝邓氏先祖墓——卒子游记
虎山明朝邓氏先祖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明朝邓氏先祖墓。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邓氏,元末明初由鄱阳迁怀宁县白麟阪,繁衍数十世。后裔不乏名人荟萃,其中最为代表的是邓石如又称完白山人。
    说朝安庆邓氏,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起邓石如先生,这样开创篆刻历史的人物,在清朝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刻。其后裔仍然出类拔萃者。
        
    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两弹元勋,指为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主要人物有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人。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庆五横乡邓家老屋人。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氏在安庆地区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今天卒子介绍的明朝邓氏先祖墓,这位邓氏先祖,在传承江西文化与安徽文化中,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已经在安庆繁衍了数十代人丁的邓氏,为曾祖邓氏先祖重修祖茔。乾隆五年(1740年)吉旦,已经年六十有三的邓老,与儿孙与家眷一百多口人,大兴土木,为数百年前离世的先祖重修墓府。
    邓氏先祖,原配不详,无出。继室生子三人。辛酉春,抚育子女的邓氏,抚养子女,读书耕田。子女中书真气弥满,运心之所追。        
    明朝邓氏先祖墓所在地,为五横乡虎山村一处半山腰,走在一处螺丝阜地的地方。终于看到这棺墓地。明朝邓氏先祖墓坐北朝南,一条小小的土径从墓地的北侧穿过,已经很多年没有任何的祭扫了,墓很荒凉。
    明朝邓氏先祖墓地,是一处祖坟地。按记载,邓氏后裔去世后,可以安葬在这个山坡上,所以邓绳候墓就位于这个山坡之间。
    明朝,安庆各地的移民有了新的繁衍生息的时期,这一阶段,新增人口大量增加,读书耕田成为江西移民的夙愿。各个姓氏相互之间联姻、联亲,造就了新一个时期的人口盛世。
    邓氏坟冢墓碑采用当地的石质构建,碑并不大,墓碑阴刻明曾祖邓某之墓,时期为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县白梅乡岩前村清朝墓葬群——卒子游记
岩前清朝墓葬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7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白梅乡岩前村清朝墓葬群。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岩前村位于白云岩前的一片田畈间,位于枞阳县城东八十里的白梅乡中部。白云岩形势奇伟,白云悠悠,因过去山下是一平旷地,疑似云团,名曰白云冲,故得名。
    白云岩山里雾霾笼罩,怪石嶙峋,时隐时现。山上有洞窟寺庙两座,东阳洞寺和白云岩禅(洞)寺。今天卒子介绍的古墓位于东阳洞寺附近。
    白云岩原名戚家山,这里山势蜿蜒曲折、群峰浪涌,东西对峙,后被周围白、杨、尹、梓、陆、戚、陈七姓瓜分,遂又称七家山。
     白云岩是在一亿多年前火山爆发之后,渐渐形成的,七家山是枞阳县最大的火山口,形成奇峰、峭壁、幽洞的火山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火山岩地质结构。
    白云岩在七家山西北部的山腹之中。过去白云岩专指白云岩寺,现泛指所在的七家山,周长三十余华里,整体面积十几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01.2米。
    白云岩与浮山隔湖对峙,与九华山隔江相望,山奇峰险,岩壑幽绝,岩峰罗列,风景独特,风貌各异,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
     白云岩岩壁间现存石刻21处,其中宋刻4处,字体或楷或篆,行、草、隶书兼而有之,是枞阳名胜之一。
    白云岩有神奇的峻峰、怪石、奇岩、石洞、清泉、丹池、古寨、岩台等多处景观,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和故事,是古桐城八景之一“白云青鸟”所在地。古有五庵、二寺、一庙,五庵后因战乱或文革,大多被毁,现在多数寺庙都是八九十年代重修而成。
    据了解,北宋期间就有画家郭熙曾游览白云岩,并在《山川训》中有诗形容白云岩四季;明清之际这里更是涌现一批思想家、学者到白云岩考察,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明清之间,大量人口迁居到岩前村,形成人口众多的古村落。
    白云岩寺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七家山中,历史悠久。宋朝治平元年(1064年),高僧义青禅师为浮山大华严寺住持,以白云岩为方丈室,并在岩顶题“青华严方丈”,今五字依然清淅可见。后白云端、白云二禅师,元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弘扬佛法。
    以上文字记载,说明宋朝前后,这里便是人口聚集的村落,有人、有屋、有店、有田。
    白梅乡地处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北隅,北与庐江县毗邻,东、南、西分别与钱铺镇、金社镇、项铺镇、白柳镇接壤。面积达四十多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有山场2485公顷,号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在岩前村的东阳洞寺附近,卒子发现一座小土丘上一共发现了二座古墓,其中一座是夫妻合葬墓,一座单棺墓。单棺墓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古墓、夫妻合葬墓是清朝中晚期潘氏夫妻合葬墓。两座古墓保存相对完好
    经过辨析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朝中晚期且均为南北走向。安庆各地都有为数众多的明清古墓群,还有一些清朝中晚期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族式墓葬群。而该墓葬群的发现和清理,对于研究安庆地区枞阳县墓葬风俗具有重要意义,更不是铜陵这个新生城市能够替代的历史文化。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鼐墓
——安庆古墓与名人墓系列
第171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姚鼐墓旧址。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人。清朝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卒后,安葬在安庆市桐城县(今枞阳县)一处山坡间。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

    归途中,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文后集》、《惜抱轩诗集》、《笔记》、《尺牍》、《九经说》、《三传补注》、《五七言今体诗钞》,辑成《古文辞类纂》。
    清正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姚鼐出生于桐城南门树德堂内。树德堂里喜气洋洋,街坊们也纷纷前来道贺,姚氏又添了一丁。姚氏是桐城世家大族,人丁一直兴旺。
    桐城姚氏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家族始迁于浙江余姚。一世祖姚胜三随父宦居安庆,由浙江余姚迁居麻溪,五世祖姚旭于明景泰间迁居桐城城里。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三百余年。
   姚鼐先祖姚旭为明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姚孙棐曾以“五里三进士(姚孙棐、龙鲤门、许鲤跃),隔河两状元(刘若宰、龙汝言)”而闻名遐迩。
    姚鼐高祖姚文然,清朝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学贯经史,与桐城派祖师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跟刘大櫆学文。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为一介布衣。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
    姚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姚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八人破格当选。
    清朝乾隆四十二(1777)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东树、姚莹、刘开;上元梅曾亮、管同;宜兴吴德旋;阳湖李兆洛;娄县姚椿;新城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历城周书昌说:“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清朝乾隆四十四(1779)年,八十二岁的刘大櫆去世。姚鼐毫无疑义的成为了桐城派的核心。他耗尽心血编纂的《古文辞类纂》终于完成,是古文辞赋选本,按照文章的应用分分十三类: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所入选的作品以战国策、两汉散文、唐宋八大家,以及归有光、方苞、刘大櫆等为主,表明了桐城派推崇古文的传统,为桐城派树立了散文史的“正宗”的地位,体现了姚鼐的文学主张。这本集子很受人们喜爱,有很大的影响。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姚鼐辞去官职,开始了他四十余年的讲学生涯。姚鼐先后在江宁(今南京)、扬州、徽州、安庆先后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士子得以及门为幸”,他的门下有很多后来成为了桐城派的著名作家,如有名的姚门“四大弟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以及刘开等,他们使桐城派声势更高。有很多籍贯不是桐城的作家也自认为桐城派。
    清朝嘉庆十五年(1815)九月十三日(10月15日),85岁的姚鼐卒于南京钟山书院,归葬桐城杨树湾。此时的桐城派在古文上的地位已无可撼动。道光咸丰年间,桐城派在曾国藩及曾门弟子手中又呈一时之盛,一直延续到严复、林纾和新文学的诞生。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 。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姚鼐在乾隆年间走上文坛。清朝的考据风气也在这时开始盛行。人们称这种考据的功夫为“汉学”,与之相对的是势力较弱的“宋学”。学界多推崇汉学,对宋明理学比较厌弃,这往往导致文章的思想性降低。姚鼐不赞成排斥宋学的倾向,同时又针对汉学家、宋学家对文学的轻视态度,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这成为桐城派古文理论的纲领。
    姚鼐自己也身体力行,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朝廷任职的姚鼐来到山东,登上了东岳泰山,后来就有了著名的《登泰山记》一文。全篇仅数百字,内容十分丰富,是融考证与辞章的典范。文章从泰山南北的汶水、济水写起,内容涉及天门、岱祠等诸多古迹,辞章优美。如写登上泰山之后“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姚鼐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诗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学唐诗,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当时俨然为一大家,故后人称“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宗”。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
——安庆古墓与石刻系列
第17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龙氏先莹与一介石刻。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小龙山村地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的西南边。这里,背倚层澜叠崎的龙山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

    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座落在小龙山村境内。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
    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小龙山村占地近二十二平方公里,不久前,卒子曾到访这里,一条长长的山岗之间,有一处名为“镜子石”的凹地。
    这片凹地,有数亩地,前后左右均被山岭包裹起来,再通过一条山脊能够通到龙泉寺。在一片石头群下方,卒子无意间发现一棺古墓。古墓为山间的花岗岩碎石叠加垒砌而成。
    这是一棺龙氏先人的墓莹,距今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墓碑为花岗岩制成,未进行精加工,上面阴刻“龙氏先莹”,未落款,没有刻时间。
    龙氏,又称龙姓,是华夏大地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国大将军龙贾,发祥于河南山东间地。
     据了解,龙姓主要出自姬姓,源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纳言为官名),《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也有说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龙鼎。后代称龙氏。

    另据了解,龙姓出自嬴姓,以国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龙伯戟(伯爵),樊夫人龙嬴墓葬等。至春秋时期国尚存,后代称龙氏。见于传说。太皞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上古大人国有龙伯国,见于《列子·汤问》。甲骨文记载商有龙侯,《山海经》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东“。西汉初在山东设有龙侯国。
     龙氏先莹自到安庆地区以后,繁衍生息,后裔在罗岭镇一带,现存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的四个状元石鼓(卒子此前已经介绍过)。这四个石鼓一字排开。每个石鼓直径约一米二,高半米余,中间留有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洞孔,由青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重约半吨。在每个石鼓的周围,分别雕刻着二龙戏珠图案。
     在龙氏先莹下方不足五十米,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一介”石刻。
    “一介”石刻,刻于解放以后的六十年代前后,为附近百姓分山之界。
     安庆大龙山、小龙山周边与山上,有着数百计的山界、田界,为有效区分邻里之间的界线,有了在石头上刻界的传统,此前卒子已经介绍过很多。
     据了解,清朝嘉庆年间的状元龙汝言就是龙氏后裔。龙汝言,字子嘉,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人,清朝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状元。
     在给清朝嘉庆皇帝编校《高宗实录》时,未能尽心尽责,将高宗纯皇帝的“纯”字误写成“绝”字未能校对出来。从而受到严厉处罚。因为他才智平平,一生没有多大的政绩!龙汝言的书法作品不多。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