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08: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8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老街。

    太慈位于望江城郊、武昌湖畔,再向下就是长江。太慈老街,是一个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老街。
    在近一千多年的船运历史上,因境内背靠长江,面向慈湖、武昌湖,地势起伏、山峦重叠,是一片丘陵地带;武昌湖、泊湖水系从东北、西南相夹环绕全境,盛产粮、油、棉、鱼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素有“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太慈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古望江县以十三寺为基本行政区划,太慈(寺)为十三寺之首,太慈因寺得名。
    元朝八大儒之一、学者王幼学(别号慈湖先生),清朝陕西、湖南巡抚、御史大夫余诚格均生于太慈。
    太慈寺,是唐朝天佑二年(905年)僧至祥所建,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龙山包下原太慈老街北端。解放后,这里成了太慈小学的校址。
    太慈老街这条已经完全没有了历史痕迹的老街,隐匿在现代繁华的街区里,卒子路过这里却是另一种感觉。
  太慈老街安静如初地保存着这个城市最后一丝老味道的便是七十年代的太慈工厂,一旁的红砖烟囱早已经不再冒烟。
 
    听街上上了岁数的老人讲述,当年穿行在窄小弯曲的街弄,一排排低矮的老屋子,七里八乡到太慈街上打工者很多。
    太慈老街北端是原建于唐朝的太慈寺。向老街上走,就是一家家卖些烟糖杂货的小店。
    临街的房屋多数已经在九十年代之后被拆除。如今站在老街上可以看见如今的老街,已经没有了老街的任何痕迹。
  
    太慈老街因周边有数个较大湖泊,盛产水上的渔产品,这里多河港、多湖荡,到处是水、是湖。据说当年的太慈乡境内,是著名的渔产品集散地。
  沧海桑田,又能遗存下多少的曾经,多少的记忆……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12: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牌楼血侵岭百年古松(国军烈士曾战死此处)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8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牌楼血侵岭百年古松。

    牌楼血侵岭百年古松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牌楼一带。血侵岭上有很多百年古松,但其中有一棵有着不同意义的古松,这棵古松树下曾倒下了在潜山县境内的国民政府军烈士,因此这个小岭也叫备侵岭。
    国军在潜山一带驻扎过一三三师、一七六师、一三八师、四十一师、四十八师、一九九师等部队,并与日军分别有过规模不等的战斗。有影响的战斗有六次,分别为一九三八年的横山之战、潜水阻击战、牌楼战斗、收复潜山县战斗,一九四零年十月的收复潜山县城之战,一九四三年的长胜关战斗。
  血染血侵岭,血侵岭是潜山县与太湖县的必经要道,是大别山的外围重镇,也是当年省会安庆的屏障。日军认为,只有控制潜山,方可确保夺取武汉而无后顾之忧。因此,安庆潜山战斗也就是武汉保卫战的外围战。
  当时在潜山驻防的是国军依据有利地形,六月某日,国军陆续向山区转移,日军分两路,一支向太湖,一支向王家牌楼(今属黄铺镇)尾追。由于国军对地形熟悉,行动迅速,日军未能追赶上,只是在沿途抢掠一番后,仓皇缩进县城。老百姓闻讯后,纷纷“跑鬼子反”,躲进水吼岭、天柱山等深山老林里。
    民国时期的桂军勇猛善战,多出悍将、骁将。其中,一路拼打出来的莫敌,堪称是桂军军官中的一个典范。莫敌,字天纵,桂林市永福县坳上村人,原名莫永福。年刚15岁,便自考入广西贺县八步(今贺州市八步区)教导队。因英勇立功,升任连长、少校副官,嗣后升中校营长等职,期间改名字以铭志。
  徐州失陷后,国民党的皖北抗日部队向豫南、鄂北转移,部分退人大别山区,桂军第四十八军第一七六师驻安庆潜山、桐城,有时活动于怀宁石牌、高河及安庆等地。日军先后攻占合肥、安庆、桐城、潜山。莫敌升任第一七六师第一。五六团(后整编为五二六团)上校团长。
    那日,国民党军队向山区转移。日军分两支,一支向太湖,一支向王家牌楼(今黄铺镇牌楼村)尾追。当天夜里,日军用强大兵力进攻上、下石牌,桂军第四十八军第一七六师予敌重创,莫敌团参加了其中的战斗。日军陆续将兵力集结到潜山附近整休,准备进攻武汉。
  日军从太湖起,分两路向凉亭河进犯。双方先在凉亭河烽火山、凉亭河街激战。驻守在太湖的桂军第四十八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及川军部分兵力,在县东山头堵击日军坂井支队。桂系第四十八军在凉亭河地区与敌激战两天,后宿松县城失陷。一七六师前来增援凉亭河阻击战,几支部队一齐反攻,收复宿松县城。莫敌率兵守潜山县,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
  莫敌在攻城的同时,亦派出一支部队到怀宁四棵松(现为怀宁县四松)一带,准备当日军撤退时,将其消灭在从梅城到四棵松约二十里的平畈和丘陵地区。后日军前来接应从梅城出逃的日军,抢先占领了四棵松高地,只能追击部队也到了四棵松。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农历十二月,日军一小股失散的士兵,由水吼岭沿大山脚穿过长胜关卡子经王家牌楼、野人寨归队。驻守在长胜关外的陈家老屋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挺进纵队郝文波部的一个班发现敌情,当场击毙走在前面的两名日军。
    日军发现有火力阻击,仗着武器的精良,立即调整队形,分三路向山下射击,郝部战士也不示弱,个个勇猛还击,阻击日军半个时辰,后因寡不敌众,郝部副班长等六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剩下的士兵只得边打边向西侧深山里撤退。日军不熟悉地形,加之况突然,不敢恋战,也只好仓皇逃窜。其中有二位士兵因伤势过重,牺牲在百年古松边,也就是今年卒子介绍的这棵百年古松。
  战斗过后,当地百姓随即将阵亡的国军六名烈士的遗体收殓,葬于长胜关亭子凸下的大湾顶,建墓立碑,上面写着:抗日阵亡六君子墓。卒子曾于四年前的夏季拜访此地。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14: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响堂三级百年青冈栎古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816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响堂三级百年青冈栎古树。

    响堂三级百年青冈栎古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的一条公路边。
    青冈栎,正名为青冈,别名:紫心木、青栲、花梢树、细叶桐、铁栎、铁椆。为壳斗科、青冈属的常绿乔木。青冈栎为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树种,性耐瘠薄,喜钙。木材性质优良,为纺织工业木梭的重要材料。
    青冈栎是壳斗科的常绿乔木,五月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十月成熟。幼树稍耐阴,大树喜光,为中性喜光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幼年生长较慢,五年后生长加快,萌芽力强,耐修剪,深根性,可防风、防火。
    常绿乔木,高达二十米,胸径可达一米。小枝无毛。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叶背支脉明显,叶面无毛,叶背有整齐平伏白色单毛,老时渐脱落,常有白色鳞秕。
    响堂组,地处大别山北部的山里,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从西面进入响堂组时,须要从青天乡的青天岭头中穿越而过。
    昔日的响堂险些名不见经传,山里人居住的房子有效石头砌成的,田间地头也是在山腰间开垦出来的梯田,一小块一小块,不成规模。
    响堂组这棵百年以上树龄的青冈栎,树木高达二十来米,树的胸径也有一米左右。这些贵重的树木,是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青冈栎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区,它是一种绿叶乔木。但偶尔树叶会酿成赤色,村民们要是见到树叶变红时,那么两三天内这个地方就会下雨。而在雨后,树叶又会酿成原先的绿色。这也就成了气象树。
    响堂三级百年青冈栎古树生长在路旁,树根潘攀岩石,裸露于土地之外,风雨苍桑,老树苍穹,生机勃发,生命力之旺盛,彰显着生命的建康与茁壮。这里的老人介绍,历经岁月的沧桑,生命之树常青,正如这四季常青的青冈栎古树。
    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县,人们所敬仰的是她红色革命历史。岳西县人爱树护树,有源于初始的朴素情感,也有源于树木自身的敬畏,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
    很多当地百姓都会对百年以上古树烧香供奉,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古树。出自对古树的敬畏,不少的乡间,人们自发在古树下修建小庙,给古树披红,去古树旁烧香许愿,当古树为慰藉心灵的神象,古树成为精神依托。也正是如此保证了树木在各种灾害中旺盛成长。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0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母子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眉山母子石。

    眉山母子石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办眉山村,这里是石潭湖上游水系的一条支流的上游。
  眉山母子石位于大龙山中部较高的一个山岭,这个山岭有大片卵石,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山岭。
    眉山母子石位于这个山岭的坡顶下方约三十米的地方,山岭顶部有很多卵形石,这些石头形成于千万年以前,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雨水侵蚀,形成了卵形。
   
    眉山,不知何年何代,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安庆古人数从张四墩开始繁衍。与淮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较早时期,晚于潜山的薛家岗文化。
  
    走在眉山公路边,仰望山岭自然会发现这块与众不同的石头。远看,形状如一个鱼头,只是尾巴稍短;
    近看,由一块大石头,和背后的两块小石头,这块大石头与背后的巨石分裂出来,宽处约有一米余。一个成年人轻松可以入内。
    母子石是大龙山的奇石,也是有历史故事的石头。
    母子石是一处特殊的景点,它更像是一个人类活动痕迹的化石。
  母子石,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
    这母子石,是眉山村的一景母亲。它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这景自然会想到母亲的慈爱,以尽人子之孝。
    大龙山有数不清的奇石,眉山母子石数是之一。
    眉山母子石是由两组岩石风化剥蚀成母子象形石景观,一母两子。

    这对母子石,是花岗岩在节理控制下进行球状风化,后因风化裂隙越来越宽,直至周围岩块失稳而崩塌,剩下直立孤石继续接受风化剥蚀。
    较平缓的原生层节理风化成裂隙,裂隙继续风化剥蚀逐渐加宽,致使岩块一侧悬空而失稳,沿垂向节理下滑而成小石头,较稳定的岩块为大石头,两者组合起来,似母子相依状,故称母子石。
    正是因为大龙山有了这两块石头,它们叫母子石,很多时候说人是连顽石尚有母子之情,有些人不如顽石呀!

    母子石,是安庆独特文史的一个载体,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而有些人类却是忘恩负义而不及顽石。

[size=0.83em]光彩车检广告20190626版.jpg (295.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山清朝徐绿馀母亲王老孺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8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师山清朝徐绿馀母亲王老孺人墓。

     五年前,卒子与一帮驴友在前往安庆大龙山五横乡师山过程中,偶然间发现这棺古墓,一直以来,不知道徐绿馀是谁,在古时,母以子贵,带着五年的疑问,今天简单介绍徐绿馀及他母亲的墓。
     徐绿馀母亲王老孺人墓安葬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师山半山腰处,墓上方是大龙山巨石,此地名为仙桃地。
     徐绿馀母亲王老孺人墓面积约十四平方米,夯土建筑,墓前有碑,碑高约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
     徐绿馀母亲王老孺人墓安葬于清朝丙辰六年仲冬月,测算时间是清朝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年)。
     查阅了很多安庆地方资料,一直以来,找不到徐绿馀的有关介绍。那么徐绿馀是什么人,没有特殊本事的人,不会让自己母亲安葬在那么高的高山之上,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据猜测,晚清时期,很多安庆籍人士为清廷效力,徐绿馀是否是当年为清廷效力或与之有关联的人,只是一种猜测。
     清朝徐绿馀在清朝丙辰六年,将自己母亲安葬在安庆大龙山师山半山腰处,这里风水极好,环顾左右,一条山脊面对小龙山。   
   
     晚清安徽,在安庆任上的官员频繁易人,清廷加强安徽对所辖州县的力量,调整安徽巡抚和布政使官员,对所属州县进行强力管控。图为安庆下层小官吏真实照片。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潭孙公寨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819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蒋潭孙公寨。下图为站在江岭至唐湾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最高峰就是孙公寨。

    蒋潭孙公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与唐湾镇交界的地方。下图是上图的拉近版,最中间的就是孙公寨,这条山脉也就是五聚岭,又称屋脊岭。
    蒋潭孙公寨原位于桐城大塘乡蒋潭村,现在大塘乡已经并入他镇,但蒋潭村仍然保留着。下图为卒子在江岭至唐湾公路上拍摄的图片,左侧就是五聚岭孙公寨。
    蒋潭孙公寨是一条山脉,原是大别山的余脉之一。这条山脉是桐城市(县级市)西面最高的山脉。从潜山骑摩托车进入桐城,远远就能看到一条条山脉。
    蒋潭孙公寨一旁有小猫崖、大猫崖,五聚岭(屋脊岭),是一处安庆地区风景优美,景色迷人的景区之一。下图为卒子在大塘公路边拍摄的孙公寨图片。
    蒋潭孙公寨,卒子到访之前以为与安庆地区其它山寨一样,是军事功能的山寨,但实际上最初它只是道家一处修行的道观,名为甲辰庵。
    原大塘乡的深山里,山连山,植被茂密,被植被掩映的峡谷藏掖着秘密。蒋潭村就地处五聚山山凹之间。
    山林寂静,卒子与同行的小哥走了老远,再走了老远,过去在这个山凹里有个甲辰庵,据说有僧房九十九间,信徒众多,僧人上百,香火旺盛,后来被毁,卒子猜测肯定是太平军所为。
  
    蒋潭村茶园有两处,均位于山凹之间。其中甲辰庵茶园是在高高的山岭之间,登上它可以望远。下图为卒子拍摄的甲辰庵生态茶园,高高垒起的是有着历史痕迹的石拦护土坡。
    这个山凹里靠南的山,名字叫五聚岭、大猫崖与小猫崖,往西是潜山方向的青山、更远能看到天柱山,往北和往东均是周边小山丘。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原林场老房子。
    七月上旬,天气闷热,在这个山凹里居然很凉爽。抬头仰望着小猫崖和与之相连的孙公寨,卒子不知道向哪条路才能到达寨顶。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左侧为小猫崖,右侧是孙公寨。
    安庆地区有很多的山寨,多指军事用的四面筑有防卫围墙的驻军处的兵营,也指民间贼寇驻扎建立的营寨。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右侧是孙公寨略高。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到此扎寨。
    当然也有地方是老百姓住的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有的地方也叫寨子,比如桐城的苗尖寨,过去卒子已经介绍过。下图为卒子使用长焦单反拍摄的孙公寨近景,右侧为花岗岩石壁。
    据有关史料记载,桐城境内较大或较有名气的古寨二十余座。大塘有大寨和今天介绍的孙公寨。下图为卒子在朱湾组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在此平行,可以看到孙公寨要高于小猫崖。
    这些山寨大多建立在高山之巅上,孙公寨坐落在海拔848米的五聚岭小猫岩的主峰上。下图为卒子使用单反长焦拍摄的小猫崖近景。
    据了解,孙公当初选择这个地方建庵修改,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方聚积了道家的五聚山,北有大、小猫崖,是一块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下图为卒子使用长焦单反拍摄的近景石壁。
    五聚山,又名五聚岭,俗名屋脊岭,为大别山余脉,最高峰小猫崖海拔848米,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境内,与大塘乡交界,是桐西最高峰。五聚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是安庆地区一处重要景点。下图为卒子站在孙公寨山脊处拍摄的潜山后冲及官庄方向。
    清朝道光史记载,五聚山与潜山万仞山、官庄山齐名并称皖中名山呈三足鼎立状,峰顶有结构完好的道教孙公寨遗址和传说中的公鸡毛驴墓。下图为卒子在孙公寨左侧山岗坡底巨石上书写的“孙公寨”。
    孙公寨和公鸡、毛驴的传说有实物为证。孙公寨坐落在五聚岭西侧最高顶处,山高路陡、行人罕至,然而这上面却并排立有三座坟,中为孙公坟,右为公鸡坟,左为毛驴坟,坟前摆下还有祭台和香炉。为孙公立的石碑上刻满碑文,记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一段故事。
    据说,孙公在五聚岭结茅庵,也就是甲辰庵修行时,自己很少下山。他有一只大公鸡和一头小毛驴,毛驴下山化缘,山下的善男信女送上斋饭,公鸡连叫三声,毛驴背上斋饭驮着回到孙公食用。因为岭高路陡,毛驴总要在半山腰的岩石上歇伙,时间长了岩石也就磨平了,人们管这块岩石叫毛驴歇伙石。
    孙公老爷一生活了百岁,圆寂后人们把他葬在这块风水宝地,中为孙公坟,右为公鸡坟,左为毛驴坟。山顶处有一块巨石,当地百姓称为孙公靴子石;当地还流传这样的诗:“化缘多辛苦,驮运上高山;此有歇伙石,暂歇再上山。”

    桐城自周楚、吴相争以来,战火频出,明清时期更是硝烟不断,故遗存的古寨多为军寨。以前卒子介绍的金鸡寨和明王寨,就是军事打斗时垒建起来的寨子。下图为网络图片,本次卒子因路线偏差,未能到达孙公寨山顶,希望秋冬季再上孙公寨,希望有认识路线的朋友与卒子联系,回帖即可。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5: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河河谷滩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杨河河谷滩。下图为卒子站在魏岭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最高峰就是太平军建立的太平寨。

    杨河河谷滩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魏岭乡杨河村。下图为卒子拍摄的魏岭乡的丛毛尖(松毛尖)景区。
    巍岭乡位于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位于岳西县县城东北部,巍岭乡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太平寨景区、天然寺景区、松毛尖旅游景区、圣井河峡谷、后河瀑布、千年银杏等主要景点。
    巍岭乡地处大别山腹部,与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境内动植物种群繁多,其中太平寨与松毛尖万亩山场是大别山原麝栖息繁衍的主要场所之一,并拥有千余亩天然草场。
    巍岭乡现在的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水源充足,绿树成荫,是人类的天堂。
    巍岭乡山地落差大,地区气候差别大,盛夏时节,既能享受盛夏的火热,又有能沐浴春风般的清凉之地。
    巍岭乡古对河到圣井河到百子河到后河,全河弯弯曲曲约二十里长,
    河谷两岸高山,悬崖峭壁,绿树森森,河水湍急,悬瀑飞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杨河河谷滩位于魏岭乡高山之间的峡谷之间,是山与山之间狭长的通道,两侧由陡峭的山峰、山脉,高原边缘构成,
    魏岭乡杨河河谷滩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隆起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形成了峡谷。
    杨河河谷滩的形成可由内力或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形成深山峡谷,杨河河谷滩余河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多处大瀑布群,有的瀑布落差在十几米至二十多米,这儿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数年前卒子曾单人单骑路过此地,在河谷间休息了一会儿。
     杨河河谷滩形成在约几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时强烈拉伸,造成地壳断裂,形成了一个巨大陷落带。经过数千万年的变化杨河河谷就形成了。

     杨河河谷滩在水流的作用下,水流与泥沙的共同作用,从上流流下的河水与泥沙把河谷冲刷得光滑无比,坐在河谷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

     再经过数万年的降水、泥沙冲刷,沿着地面流走的数亿万吨水。径流在魏岭山间之间冲出的沟,雨季时沟中有流水,旱季时干涸。

      大别山有着无数个这样的地形。杨河河谷滩属于山区,河道水流平缓。
    杨河河谷滩、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

    杨河河谷滩是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集中的自然景点,迷人的自然风光。

    巍岭乡主要旅游景点有太平寨景区、天然寺景区、圣井河峡谷、后河瀑布、千年银杏等主要景点;另有松毛尖旅游景区,里面有二仙石,三神古洞(风洞、雷洞、电洞),奇松怪石,赏心悦目。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09: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家严恭山明朝太史程大猷“流云峡”石刻
——安庆石刻系列
第1821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夏家严恭山明朝太史程大猷“流云峡”石刻。下图为卒子站在严恭山土路上拍摄的严恭石道图片,远处巨石就是严恭石道。


    夏家严恭山明朝太史程大猷“流云峡”石刻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夏家村半山腰。下图为严恭石道正面巨石,此处又称石道峰。
      严恭山位今凉亭、趾凤、梅墩、西源之间,既是宿松的宗教祖山,又是宿松的风景名胜山。严恭山由石道峰、云天峰、玉屏峰(亦名四顾山或四顾寨)三座自西而东,连绵二十余里的三座山构成。
    严恭山山峰峻拔险峭,端庄恭谨,有互成鼎立之势,气势磅礴。上图为严恭石道正面的石刻,南无佛顶首椤严,这是佛语,后人对佛多恭多敬,也有严恭之意。
  宿松县志载:“山高五里,脉出蕲州,界至安坪,蜿蜒二里许,横亘入云者为云天岭。岭断峰起,形如纱弁。峰半为锡杖坪,旁有禅椅石,为五祖跌坐处。坪前过峡如桥,谓仙桥过脉”。一峰斗峙为玉屏峰,明巡抚史可法建淳风堡于此,有“四顾云天倚玉屏”之句。
       严恭石道“流云峡”石刻,为明太史程大猷题写并命石工雕刻。因此巨石状如人立,相传为修真者所化,名“石道峰”。有药曰白牡丹,遗迹宛然。石中有峡,如刀划成,深曲而狭,可通人行,中镌“流云峡”三字。循狭而北,半壁微凹如佛龛状,中有小石道像,祈雨辄应。上有异术一棵生石罅,叶似杜鹃,花不一色,应科名。黄为上,红亦吉。下有“中天壁立”石刻四字。石刻传均为明太史程大猷所书。
    严恭山是宿松不可不提的一座名山,座落在凉亭镇夏家村境内。这里突峰兀立、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古树繁荫、珍禽簧语、溪流飞瀑。严恭山相传古时有严公老人修真炼丹于此,故名。最早记载严恭山的是《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宿松,上。武德四年以县置严州,七年以望江隶之,八年州废,县皆来属。有严恭山。”严恭山因此而得名。传历史上宿松曾受严州管辖,严州的严即来自严恭山的严。
      严恭山,属大别山山脉的支脉,坐落在宿松县的西北角,北与趾凤乡的白崖寨相望,南邻梅墩乡且寄冲,西南坐望凉亭乡九井沟。古时驿道也在山下经过,是一个重要的驿站。严恭巨石壁立象一个道人坐立其上,称为石大仙,又叫石道、石道人。
       石道仙兀立与其傍边大石与山相接,中间有一长十米余的狭长长缝,一般地方叫一线天,而这里叫流云峡,明太史程大猷在上有手书题字:流云峡,还有中天壁立。在峡中看峡外流云与上下翻飞的雾气,阳光照拂下,别样精彩,峡左是石道仙大石壁立,峡右是石鼓石,高险可攀,石道如仙翁打坐,双手置双膝上,头颅沧桑,鱼鳞状斑驳古老,登上石道人边的大石,揽凉亭河风景,尽收眼底,房屋错落有致,村道,树木,村落,星罗棋布,水塘如镜,在山下阳光下熠熠生辉。
       再向山上行不多时即到严恭庵,玉泉桥掩在杂草与灌木丛中,玉泉池因天干早已干渴,佛手石在路边看去,就是三个大石头立在那里。庵前有玉泉桥,望春树,佛手石,庵的西边百米许就是严恭山石道,如巨石壁立象一个道人坐立其上,称为石大仙,又叫石道、石道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任县长张敬模为了要登上石道人之巅看看更高处的风景,为此在上面凿石形成几级台阶,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破坏历史文物的行为吧!
      石道仙兀立与其傍边大石与山相接,中间有一长十米余的狭长长缝,一般地方叫一线天,而这里叫流云峡,明太史程大猷在上有手书题字:流云峡,并命石工刻在石壁上。
       明太史程大猷,程大猷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三甲159名,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太史,曾到过安庆宿松县。太史也称太史令,是明朝的官职名,隋朝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宋朝有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朝改称为太史院。明、清两朝,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严恭石道,天工造物,神奇鬼工,奇石之奇,严恭山奇石,奇在普通山石间,兀然屹立在石上,象一巨大仙人,坐于石上,双手置膝盖上,双脚分开,石顶千百年来风化不朽,鱼鳞状的岩石突显巨石的时代久远,傍边基石上,有三个石锅状的窝,传说是石道仙在此炼丹的丹炉。
       严恭山由石道峰、云天峰、玉屏峰等三座自西而东,连绵二十余里。严恭山山峰峻拔险峭,端庄恭谨,有互成鼎立之势,气势磅礴。
    流云峡里观看,想象世间风云变幻,云涨云消,雨起雨落,雾生雾灭,霞光夕照,烈日氤氲,好一派四时变换之风光,好一个诗意的形容:流云峡!
  明朝巡抚史可法建淳风堡于此,有“四顾云天倚玉屏”之句。原有净因禅林,又名四顾寺、玉屏寺,前有古殿,殿前有钵盂峰,峰前有石曰:“印心石”,旁有玉泉桥,桥上石井曰“玉泉井”。倚桥一石,斜挂鳞髻,有乘云乍起之势,曰“鲤鱼石”。
    五祖弘忍祖师偈云:“草衣不著花,霜碪空自立。随意洗清泉,轻衫曾未湿”。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0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港河柳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附安庆地区“香火”由来
第18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港河柳家老屋。下图为卒子站在公路边拍摄的港河柳家老屋图片,远处为港河柳家老屋。

    港河柳家老屋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河港村,卒子于2014年5月24日到访此地。当卒子走近柳家老屋,这幢建筑于清朝中、晚期的老屋子与别的姓氏老屋仍略有区别,柳家老屋不设门楼,一进前加建脚屋。
    柳家老屋为二进五开间格局建造,无门楼。一进敞开式,设天井一间。房屋由河滩卵石为基础夯建而造,大量使用了土坯砖。柳氏以“安远家声振,河东世泽长”作为“香火”两边的对联。
    这里所说的香火不是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而是悬挂在安庆各地农村堂屋正中墙上的“天地国亲师”的牌位。
    柳家老屋建筑面积约有三、四百平方米。柳家老屋建在河滩边的一处坡地间。正门向东南方向,正门向前约四、五十米就是港河河滩。
  安庆地区各县市各乡镇不论是哪朝老屋,还是新做的楼房都设计了堂屋,在潜山市(县级市)、望江县等地也叫堂轩,每个堂屋都有“香火”,只是姓氏不同,“香火”两边的对联也不同。
     王氏“香火”两边的对联是“三槐门第,十榜人家”;蒋氏“三径家声远,九侯世泽长”;汪氏“平阳世泽传千古,越国家声振万年”;魏氏“鹤山授业崇朱理,虎观谈书论书经”;每个姓氏的“香火”都有自己的对联。也称姓氏中堂对联。
  “香火”对联主题是传达礼义忠孝,不忘祖先,爱族爱家的儒家思想,既表达家族来源于何地,又表达家族光荣历史,还表达家族教育主张。自家的“香火”自家不能写,哪怕你的书法水平再高,也要请别人给你写,这就是俗语“拿笔画人家香火”的来历。
  新居落成了,家族的人就张罗着送“香火”,过去是用两张红纸,请会写字的人,一张红纸正中上书“天地国亲师位”六个大字,两边分别写“九天东厨司命,本音堂上祖先”。一张红纸裁成三块,两块写姓氏对联,另一块写“紫微高照”,贴在香火头上。
    “香火”搭在椅子上,用大红把竹竿染红,绑在椅子的两边,两人抬着椅子,家族的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送到新落成的堂屋,然后在东家喝“进屋酒”。
  过年时,接祖宗前,“香火”两边的对联要买红纸重新书写更换,以示对祖宗的尊敬。下图为安庆地区广大农村使用的石磨子。
  “香火”下面摆放着香火桌,香火桌上摆放着祖宗的牌位,腊月二十四接祖宗的仪式就是在堂屋的“香火”前进行的。
    柳姓最早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
    唐朝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朝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朝时期的一代书法家柳公权是卒子敬仰的圣人之一。
     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柳姓多盛于南方。明朝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朝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6: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
——安庆牌坊与祠堂系列

第18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本文为卒子编纂,为图片和文字记录牌坊和祠堂最全资料。下图为卒子站在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对面的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为牌坊节孝牌坊与储家祠堂。

    温泉牌坊,又称牌坊节孝牌坊,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温泉镇牌坊村,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距今已有二百九十二年。下图为卒子2013年10月到访此处坐骑图片。
    牌坊节孝牌坊为石体结构,面阔六米七,高十米七,为四柱三门牌楼。牌坊节孝牌坊为抹角方柱,每根柱下边都有“抱鼓石”状夹柱,使整座牌楼显得稳实而朴拙。此树为牌坊前的古枫香树,也有近三百年树龄。
    牌坊节孝牌坊正楼中镶嵌着双龙纹匾额,竖刻隶书体“圣旨”二字,次楼中匾额上款直书“恩赐旌表储志瑞之妻聂氏”,匾额落款“雍正五年”,“节孝”二字位于正中。
     牌坊正面梁枋、匾额、斗拱和雀替饰以珍禽彩凤锦图案,工艺细腻,错落有致,疏朗多姿。其背面正中也是“节孝”二字。两边刻记众多保荐官员官职及各员所受嘉奖晋级情况。
    其中有江南安庆府正堂、江南安庆江防总捕监、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军功、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军粮厅、江南安庆府潜山县儒学教训、江南安庆府潜山县督捕厅官员保荐。
    牌坊顶端原件稍有损坏,龙形雕刻与顶部饰物已用瓷质仿制品更换,但不影响整体造型。该坊旌对象聂氏十九岁守寡,育有一子,后有五孙,并承担起敬奉公婆,抚养遗孤的重担,终始家业发达,人丁兴旺,储氏此支已成为当地旺族,其品之洁,其德之馨,当为旌表。故地方保举,特立此坊。
    其中有江南安徽省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正堂、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正堂、提督安徽等处学政国子监司业、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提监、总督军备后部右侍郎兼都察院面副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军备兼理粮响兵部尚书兼都察院面副都御史等。
     如果不是通过实物记载,当今很难理解三百年前满清官员的长达十多个字的官名。据了解,清朝初期,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44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暨徐、滁、和、广德四直隶州,驻江宁(今南京)。
    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割扬州、淮安、徐州还隶江宁右布政,次年改左布政为安徽布政使司。到了雍正年间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暨滁州、和州、广(德)三州,也就是后来的“安徽省”,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也就是本文匾额上官员的名称。
    牌坊节孝牌坊是安庆地区保存最为完好且做工最为精致的一座古牌坊,牌坊节孝牌坊有确切记年的,有连保的众多官员且集中建筑艺术与重要历史价值与一体的珍贵文物。
    牌坊节孝牌坊承载那样一段故事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在潜山县后北乡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储志瑞年轻英俊、勤劳朴实,妻子聂玉馨善良贤慧、相貌端庄,两人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那年,储志瑞不幸患上重病。聂氏虽想尽一切办法寻医问药,尽心服侍照料,但还是没能治好丈夫的病。储志瑞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聂氏悲痛欲绝,担负起一对幼小的儿女的抚养,聂氏只好抱着孩子跪在丈夫遗体前,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于是,聂氏洁身守寡,节衣省食、开荒种粮、看牛养猪、纺线织布……两个孩子没有辜负聂氏的期望,儿子成为朝廷的太学生,女儿也嫁至官宦人家。
    再后来,储氏家族境况慢慢殷实起来,再后来儿子又育五个孙子,成为人丁兴旺的地方。为旌表聂氏,安庆府潜山县官员联名呈报皇上,皇上下旨,恩准为聂氏建立牌坊。聂氏的事迹在潜山县志、安庆府志均有记载。
    牌坊节孝牌坊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历时三年完工。牌坊为纯石体结构,呈四柱三门牌楼,每根柱下边都有“抱鼓石”。听村里的老人说,在每根石柱下,都埋藏了一斛白银用于奠基,四根柱子下共埋藏白银一担。
    牌坊节孝牌坊位于天堂九冲十三畈中的牌楼冲。牌楼冲也是因清朝雍正年间建的牌楼而得名,牌楼冲相对独立,东西走向,西部略高,形状狭长,两侧为丘陵,中间是长形畈区,地势平缓,西部王庵寨主峰。
  
    牌坊节孝牌坊后面是储家大屋,当地人又称储家祠堂。储家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时四年竣工。祠堂属典型徽派风格,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祠堂前有人工大池潭,祠堂内设天井分布在大厅前后,聚水经暗涵排至门外水塘。
    储家祠堂平面布局为三重五进,呈轴对称型,左右均有厢房,门窗通花格,小灰瓦屋面,正厅及神堂朴实,祠堂内巨型石条作为柱础,占地约五、六百余平米。祠堂外建有牌坊,由此可见,祠堂规格之高。
    储家祠堂大门左右摆放双石鼓,鼓面刻有多种图案。进门正中为大厅,墙为素面,砂浆、石灰。大厅正中立柱、托梁承重,过厅后天井即至神堂。
    节孝牌坊是旧时封建统治阶级为旌表节孝妇女,为其设立的牌坊和祠堂。封建社会,妻子在丈夫死后,要么侍奉公婆,抚养后嗣,苦撑苦熬几十载,要么“绝食以殉”“投缳柩旁”或“潜赴夫茔,自刎而亡”争个殉节美名,成为封建妇道的牺牲品。清朝在各省的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安庆市岳西县的节孝祠也是在清朝安庆府潜山县建立的。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21: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白云深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白云深处”。下图为卒子站在进入巨石山景区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小龙山猴子石。

  七月仲夏的天空,高远明净。安庆周边的乡村安静,小龙山紧邻安庆市区,在安庆龙山分别大龙山与小龙山,中间一座山,挖平后形成一个大陡岭。
  远处小龙山,层次分明,罗岭镇的三冲水库波光粼粼,走入三冲才豁然发现这里有数百亩的茶园。三冲远离市区,步入三冲,即便是烈日炎炎,在冲里也感觉很凉爽。
  阳光穿过树叶,三冲里至清至静。沿着山间小道,约行八里上坡路,就到了与杨桥镇宣店村分界的山岭。古时,在这个山岭上还有苦行僧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清贫,他们守得是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下图为三冲溪水间的独特的红色苔藓,安庆仅有妙道山二祖洞里见过此种生物。
  在三冲与宣店分界岭再向上行约二里路,有一间全麻石拼接而成的石屋,石屋像是有了几十年的光景,如今屋顶已经全部坍塌,木门也已丢失,门上那把门锁像是有二十年没有人触摸过。
  小龙山在夏日里,有着一方宁静的天空。三冲水库紧偎着小龙山,猴子石也仅有二三个山头的距离。
  小龙山是皖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宜秀区南端罗岭镇内,小龙山又称“龙山凤水”。
  小龙山的猴子石,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八方游客。“百兽无言龙山久,诸子有心凤水长”。
  登上小龙山的石屋,感觉这里峰峦叠嶂,碧波荡漾,站在岭上,能够看到远方的安庆大电厂的二个巨大的冷却塔,站在山岭上,让人心旷神怡,几欲羽化登仙。
  小龙山因石称奇,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石屋就在小龙山最高峰龙头峰不远的山岭间。站立石屋,能够看到杨桥镇的石塘湖,以及杨桥镇的众多山岭,烟波浩渺的石塘湖尽收眼底。
  山是水之魂,水是山之韵。小龙山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又是这样的浸润清纯。山明水秀,人杰地灵。
  小龙石头很特别,有龙头峰、神猿问天、织女峰、天上人间、罗汉峰、蓬莱三仙、鲤跃龙门、潜龙洞天,还有玻璃观景台等等,可是大家却忘记了山岭间的那间石屋。
  在石屋一侧的山岗头,有很多奇峰怪石,其中一块巨石上书写“白云深处”。想必书者有着深谷幽幽的情怀,远近观瞻的夙愿。
  安庆小龙山“白云深处”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三冲步行至石屋,约有十一里的山路,在这条近十一里的山间小道间行走,那种冲出内心挣扎不言而喻。在这条绕过四、五个山头,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行到访的石屋,不正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吗?
  小龙山的人文胜迹远不止怀古寻踪的踪迹。在安庆的历史文化浸润下,无论状元刘若宰、龙汝言和进士姚孙 、龙鲤门、许鲤跃,还是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还有今天为安庆建设贡献着自己力量的安庆人。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2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家大屋“娘娘殿”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8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张家大屋“娘娘殿”。下图为卒子站在张家大屋“娘娘殿”前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张家大屋“娘娘殿”。

    张家大屋原是以张姓建的青砖土墙大屋,原建筑已不存。
    在张家大屋旁边,有一座道教的小殿,名为“娘娘殿”。建筑约有一百平方米,庄严神圣,气宇非凡,尽显天地与净土的浑然灵蕴。
    “娘娘”又指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之一。
    “娘娘”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

    经典记载“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痴。”
    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
    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
    十恶不赦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意外下了地狱。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却又使她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浙江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水池中的莲花上。终于妙善在普陀山修成佛。
    佛教传入内地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多数佛都是从印度传来的,而“送子观音”的形象,却是内地佛教所创造的。
    《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
    观音赐子画面始见于陏唐,明清时期“送子观音”抱婴形象出现最多,并为民间尊奉。只要众生心存善念,时时称念观世音名号,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可所求满愿、事事顺意。
    “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内地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安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安庆碑记系列

第18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曾为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棠溪镇百安村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下图为卒子站在百安三姓重修宝胜寺碑记前拍摄的图片,远处为孙氏始祖柏岩岩壁。

    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与安庆一江之隔,历史上有一个阶段为安庆代管。
    池州设州置府始于唐朝武德四年,迄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晚唐时期的杜牧、北宋时期的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还有诗人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百安村座落在龙舒河畔,村子对面有一石山,山上长满了柏树,人称柏岩。孙权之子孙休次子孙楚因宫廷政变,躲入池州的深山之中,在此繁衍了六、七十代人,一千八百年。本文作者卒子是楚公第六十四代后裔。
    池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楚公到了池州柏岩以后,渐渐融入当地人中,再后来人口变更,外乡人的口音常念成“百安”,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村名写成百安。
    在百安村有一条龙舒河,这条河河滩很宽,在一片平畈间,古时有一座寺庙,名为宝胜寺。下图为宝胜寺遗址。
    宝胜寺在百安村和袋溪方村之间,是著名的宝胜寺。下图为重修宝胜寺三姓碑记。
    宝胜寺是在唐文宗李昂(公元809年―840年)时期,由杉山高僧所建,当时香火非常旺盛,香客们敬香之时,多在村中住宿,这成为村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宋朝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入侵宋朝,一路势如破竹,两次兵临宋都汴梁城下,次年,金兵攻破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北上,史称靖康之耻。
    此后,金兵又多次纵兵南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造成中原千万百姓妻离子散,积尸盈野。
    南宋末年,池州是抗元重地,池州知州赵昂发,为抗击元朝伯颜金兵大军,率领军民,奋力守城,城破之后,全家自尽,后人为其立祠。
    南宋在抗金战线上诞生了很多抗金名将,比如宗泽、岳飞、韩世忠、赵昂发等,在南宋王朝还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孙挺将军。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宋朝末期,楚公后裔孙挺带领池州军民抗击金人。孙挺将军为池州正将军,是宋朝皇帝大将石守信外甥。下图为其它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孙挺,为孙权后裔,石守信外甥。原籍富春郡。安徽池州,出身武将世家,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武将,其父是跟随石守信南征北战的行公(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下图为曹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南宋战乱之际,金兵趁机南侵,金兵在完颜氏的带领下,攻入安徽,金兵四处抢掠。在金兵北撤时,孙挺将军池州军民进行拦截,两军在长江上激战。
    孙挺将军冒着矢石箭雨,亲自站立在抗金军民阵前为宋军督战,宋军士卒深受鼓舞,打退了金兵多次进攻,使金兵始终不能渡过长江。
    那日,挺公(孙挺)坐在一块大石上,眼看身上被箭族射击流出的浓血染红了战甲。最终因寡不敌众被金兵割下头颅,战死在长江沿岸。下图为曹姓重修宝胜寺碑记。
    孙挺将军战死后,乡邑百姓为挺将军用银饰装首葬在宝胜寺。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局部。
    相传昔年宝胜寺占地六十余亩,有僧舍三百余间,僧众千人。宝胜寺当年之盛况,可想见矣。今日宝胜寺早已被毁,遗址古迹犹存。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楼馀屋孙氏输银五百两。
    宝胜寺地处龙舒河河畔,环境清幽,自古往来商人游者,多借宿期间。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为宝胜寺制作祖师二尊花费二百两银子。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宝胜寺菩萨金身一百两。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五六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宝胜寺菩萨一尊、罗汉二尊共花银八百两。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卅二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四九公一支。
   下图为孙姓重修宝胜寺碑记记载,重修宝胜寺佛殿一所。碑上记载孙氏八大房头,其中孙腊八公一支。孙氏在清朝道光年间,在池州人丁兴旺,仅为宝胜寺捐银一千两。
   孙姓、曹姓和另一姓氏共三姓村民为重修宝胜寺重修,捐钱捐地,以现三块碑记记载,证明宝胜寺由孙姓、曹姓等村民共捐银近二千两之巨,可想当年的规模之大,殿堂之华丽。可惜,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后不存。下图为从池州柏岩迁徙到安徽省其他地区的孙氏后裔祭祖图片。
(本篇完)

[size=0.83em]光彩车检广告20190626版.jpg (295.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1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8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

    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西门老城区玉琳路244号。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为表达安徽人民对辛亥革命先烈宋玉琳的怀念,老省城安庆将出八卦门由太平寺向西一直到金保门的这条长街,易名为玉琳路。
    由此可见,玉琳路的命名,是安徽人民对辛亥革命先烈宋玉琳的怀念,现在的玉琳路街道故名于此。
    民国时期,玉琳路是条繁华的商业街,谦吉油坊、洪裕隆帽店、马春林花粉店,同盛裕柴炭店,恒信祥丝线店,震昌仁油铁号等从这里诞生,这些特色经营的商贸店,构成了玉琳路商业区的繁荣。
    解放后,玉琳路布市贸易街,率先突破皖西南地区之首,闻名全国。
    也就在这条安徽省近代繁荣的商业街上,有这样一幢清末建筑,宜棉商店旧址。宜棉商店面积约有一百多平方米,上下二层,二层为阁楼。

    宜棉商店的前身,是清末至民国期间在玉琳路上经营的老店铺。玉琳路商铺多数是二层建筑,二层均为阁楼式,木制。下图为民国时期的铜把手。

    解放后,在此老店铺上经营过多种商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宜棉商店开业经营棉制品,赢得全省人民的欢迎。下图为宜棉商店二层阁楼空间狭小、黑暗。
    宜棉,即是宜城棉制品的意思。改革开放以来,周边的城市棉制品品种繁多、质量优秀,很快在全省占得商机,宜棉商店也渐渐衰落下来。
    随着新城的建设,老城商业店铺的开发改造,如今的玉琳路街区两旁,百年老店相续关门、转行,这条近代商业老街连同宜棉商店也渐渐凋零。下图为宜棉商店二层阁楼的穿坊式建筑。
    玉琳路是安庆老城一条文化底蕴丰厚的近代商业老街,这条安庆老街有古城墙、大观楼、中共怀宁第一次会议遗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纪念标志焚烟亭、安庆皖民居最后遗存。下图为七十年代报纸,注意看,字体与现代报纸字体明显不同。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08: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横山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8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横山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

    安庆与桐城之间,有一座名叫大横山的小山丘,是双港、练潭之间的独立横排山峰,因形成南北屏障而得名。今天卒子介绍的抗日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就位于大横山顶部二座山包之间的脊背处。
    大横山一山兀立,控扼了安庆至桐城的东大路,历来为南固安庆、北卫桐城的战略要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抗战时期,国军为保卫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曾与日军多次展开激烈战斗。
    大横山有着重要战略位置。1938年6月,侵华日军占领安庆。为了控制白兔湖、嬉子湖、高赛湖等沿江湖泊,打通贯穿安庆至武汉的桐城东、西大路陆上通道,日军从安庆经东西大路向武汉运送兵员、战略物资,直逼武汉。
    1938年秋,日军两次派兵进犯大横山。为保卫大横山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民政府先后派出安徽省保安第五团、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八军一七六师等部队在此驻守,并在山上修“之”字形环山战壕四道,筑碉堡四座,其中主凋堡设在岭头制高点上,面积为四十平方米,以此阻止日军进攻。
    1938年至1944年间,国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反复展开争夺战,有史可查的大、小战斗就达七次,其中较大的战斗有两次。
    1938年9月,日军两次进犯大横山受阻,他们并不死心。1939年秋,日军对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日军进攻大横山,因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进攻受阻后,转而攻占了罗岭徐家祠堂、横山铺等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1939年9月28日夜晚,驻安庆日军三百余人经预谋,悄悄地潜至练潭镇附近,向练潭镇发起猛烈进攻,并占领了该镇。天亮时分,日军又向大横山发起进攻。
    驻守练潭大横山的国民党军队和安徽省第五保安团奋起反击,抵制住日军的入侵。国军176师526团团长莫敌率部在日军必经之道布下伏兵,待日本士兵一到,子弹倾泻而出,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经过一昼夜激战,毙伤日军二百余人。国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占领的练潭镇。日军此次进犯,因损失惨重,宣告失败。
    1942年夏,盘踞在安庆的日军第116师团两个中队为扩张战果,乘坐汽艇由长江北上进入桐城境内的白兔湖。当时驻白兔湖西岸的176师527团第3营在团长杨创奇上校的指挥下,退至湖边大横山上设伏,击溃日军,毙伤日军甚多,查被击毙日军中有佐级军医一名。
    1944年3月2日,驻安庆日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三步兵旅团一部决定乘汽船沿菜子湖进犯罗岭。勘察到敌情后,新四军七师沿江支队与国民党176师527团决定联手狙击。国军设伏于大横山东北麓村庄,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敌军展开了激战。由于敌军的进攻十分猛烈,战斗进入短兵相接阶段。战斗结束后,国军共打死日军二百余人,打伤百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176师下士农有德等在危急关头,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国军指挥部在大横山南坡建有在此次战斗牺牲的农有德等抗日阵亡烈士墓,立有碑石。墓、碑至今尚存,每到清明,安庆各地民众均上山祭扫。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伤亡千余人,日军也付出死伤近千人的惨重代价,日军称‘大横山’为‘大虎山’。”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止和消耗了西进的日本军队。
     在大横山山顶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脊背处,埋葬着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这些烈士墓碑遭岁月风蚀,他们无论是哪支部队,却都是抗日的中国人。
     在大横山山顶战壕、碉堡依稀可见。旧址坐落于大横山南坡上。遍山树木葱茏,野草丛生,山势异常陡峭。在“抗日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的下方,是抗日英雄农有德烈士的墓和碑。
    卒子走近观察,看清了碑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墓碑的正中间刻着 “下士列兵农有德烈士之墓”十一个繁体字,旁边刻有日期“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字样。墓碑经历了岁月的风蚀,碑的四周和表面已有部分残缺。
    大横山上有二三条长长的沟壑。据了解,这就是当年作战时所挖的“之”字形战壕。此外,几座废旧的碉堡完全倾圮,只剩下一堆乱石。
    1944年春,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大横山东北麓村庄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国民党一七六师下士农有德等人被一小股日军阻击在一山坳处,战士们身中枪伤,却拼死奋战,眼看弹药用光,农有德拉响了手榴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中国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滞和消耗了西进的日军。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国民党抗日部队第一七六师、安徽省保安第五团,新四军四支队、桐城抗日学兵队、新四军沿江支队,以及广大抗日民众,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此献身的共产党人、国民党抗日将士及抗日民众,将如同大横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08: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横山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8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横山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

    安庆与桐城之间,有一座名叫大横山的小山丘,是双港、练潭之间的独立横排山峰,因形成南北屏障而得名。今天卒子介绍的抗日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就位于大横山顶部二座山包之间的脊背处。
    大横山一山兀立,控扼了安庆至桐城的东大路,历来为南固安庆、北卫桐城的战略要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抗战时期,国军为保卫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曾与日军多次展开激烈战斗。
    大横山有着重要战略位置。1938年6月,侵华日军占领安庆。为了控制白兔湖、嬉子湖、高赛湖等沿江湖泊,打通贯穿安庆至武汉的桐城东、西大路陆上通道,日军从安庆经东西大路向武汉运送兵员、战略物资,直逼武汉。
    1938年秋,日军两次派兵进犯大横山。为保卫大横山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国民政府先后派出安徽省保安第五团、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八军一七六师等部队在此驻守,并在山上修“之”字形环山战壕四道,筑碉堡四座,其中主凋堡设在岭头制高点上,面积为四十平方米,以此阻止日军进攻。
    1938年至1944年间,国军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反复展开争夺战,有史可查的大、小战斗就达七次,其中较大的战斗有两次。
    1938年9月,日军两次进犯大横山受阻,他们并不死心。1939年秋,日军对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日军进攻大横山,因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进攻受阻后,转而攻占了罗岭徐家祠堂、横山铺等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1939年9月28日夜晚,驻安庆日军三百余人经预谋,悄悄地潜至练潭镇附近,向练潭镇发起猛烈进攻,并占领了该镇。天亮时分,日军又向大横山发起进攻。
    驻守练潭大横山的国民党军队和安徽省第五保安团奋起反击,抵制住日军的入侵。国军176师526团团长莫敌率部在日军必经之道布下伏兵,待日本士兵一到,子弹倾泻而出,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经过一昼夜激战,毙伤日军二百余人。国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占领的练潭镇。日军此次进犯,因损失惨重,宣告失败。
    1942年夏,盘踞在安庆的日军第116师团两个中队为扩张战果,乘坐汽艇由长江北上进入桐城境内的白兔湖。当时驻白兔湖西岸的176师527团第3营在团长杨创奇上校的指挥下,退至湖边大横山上设伏,击溃日军,毙伤日军甚多,查被击毙日军中有佐级军医一名。
    1944年3月2日,驻安庆日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三步兵旅团一部决定乘汽船沿菜子湖进犯罗岭。勘察到敌情后,新四军七师沿江支队与国民党176师527团决定联手狙击。国军设伏于大横山东北麓村庄,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敌军展开了激战。由于敌军的进攻十分猛烈,战斗进入短兵相接阶段。战斗结束后,国军共打死日军二百余人,打伤百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176师下士农有德等在危急关头,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国军指挥部在大横山南坡建有在此次战斗牺牲的农有德等抗日阵亡烈士墓,立有碑石。墓、碑至今尚存,每到清明,安庆各地民众均上山祭扫。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伤亡千余人,日军也付出死伤近千人的惨重代价,日军称‘大横山’为‘大虎山’。”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止和消耗了西进的日本军队。
     在大横山山顶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脊背处,埋葬着抗日英雄下士列兵农有德等烈士墓,这些烈士墓碑遭岁月风蚀,他们无论是哪支部队,却都是抗日的中国人。
     在大横山山顶战壕、碉堡依稀可见。旧址坐落于大横山南坡上。遍山树木葱茏,野草丛生,山势异常陡峭。在“抗日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的下方,是抗日英雄农有德烈士的墓和碑。
    卒子走近观察,看清了碑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墓碑的正中间刻着 “下士列兵农有德烈士之墓”十一个繁体字,旁边刻有日期“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字样。墓碑经历了岁月的风蚀,碑的四周和表面已有部分残缺。
    大横山上有二三条长长的沟壑。据了解,这就是当年作战时所挖的“之”字形战壕。此外,几座废旧的碉堡完全倾圮,只剩下一堆乱石。
    1944年春,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大横山东北麓村庄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国民党一七六师下士农有德等人被一小股日军阻击在一山坳处,战士们身中枪伤,却拼死奋战,眼看弹药用光,农有德拉响了手榴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中国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滞和消耗了西进的日军。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国民党抗日部队第一七六师、安徽省保安第五团,新四军四支队、桐城抗日学兵队、新四军沿江支队,以及广大抗日民众,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此献身的共产党人、国民党抗日将士及抗日民众,将如同大横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8: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棚两棵一级古皂荚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8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曾为安庆市代管的石台县八棚两棵一级古皂荚树。

    八棚两棵一级古皂荚树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七都镇八棚村。四年前偶然间的一天,一位老驴友电话后,卒子从安庆市潜山县骑着一辆破摩托车南下过江来到石台县,绕过大半个石台又骑车回潜山,现在想想多半是一时冲动。也正是那次的经历,见到今天卒子介绍的这两棵一级古树,古皂荚树。
    生长在八棚村的这二株树龄在五百年前后的古树,其中一棵树高约十五米,胸围约三百多公分,冠幅约十多平方米,树龄约是五百二十年的古皂荚树。另一棵同样为古皂荚树,只是树龄少了近一百年。
    皂荚树,又名皂角、悬刀等,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古皂荚树老态龙钟,主干中空,粗大的树干脱皮的部分暴露着斑驳的纹理,诉说着沧桑的往事。
    这两棵古树名木,当地人已经把它们当成了神树,在人类原始崇拜习俗中,都经历了树崇拜的漫长历史。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七都镇八棚村的森林植被良好,这里在二三百年前,是一片原始的森林,没有人烟。不像一江之隔的安庆,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
    这样二棵粗大茂盛的大树,在这片原始森林中也是非常普通的树木,只是后来有了人类,古树们纷纷被砍伐,再之后,也仅有这二棵古树幸存保留下来。

    这二棵古皂荚树,长势很好,树身上有当地政府挂着的古树标牌,不过显然没有安庆市政府大气,牌子字小得看不清。
    这二棵古树,树干有极为粗糙的皮,枝丫发达,伸向天空。古皂荚树树干粗壮,需要二、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
    有关古皂荚树的历史,当地并没有太多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二棵古树同为明朝某个时期,那时石台县仍被称为石埭。
     明朝时期,石埭人口极少,为滋生人丁,恢复生产,朝廷便从人口稠密的江西向长江两岸大量移民,垦荒生产。
     据了解,石埭由三国吴赤乌中设置(公元245年前后),初为石埭场,因秋浦河上游钓鱼台溪流中有三巨石壅塞,犹如埭堰,锁琏溪、管溪、鸿陵溪三水,舟楫不通,故名石埭。
    古皂荚树无需浇水,也不用施肥,依然生生不息。大片的树荫凉儿,到了秋天,皂荚成熟,纷纷落地,妇女们便会来捡拾保存。
    再用棒槌捣碎后的皂荚,会产生如肥皂一样的泡沫,可以洗衣,也能洗头发,不仅洗得干净,还带着一股皂荚的清香;用皂荚刺熬制的膏药,能拔毒消肿。在贫困年代,皂荚成为村里最低廉、也最有用的洗涤用品和中药材。
    八棚村,或许很久很久以前可能仅有八个棚子屋子,里面住着几户人家。卒子站在皂荚树下,望着苍劲有力的枝条,那位同行的老驴友早已驱车独自离开,或许他对历史、文化、古树早已失去兴趣。
    又有时,安庆现在的人们开始关注那些古树名木,始于这二十多年卒子们不遗余力的宣传着安庆地区以及安庆周边地区的古树及带来美好回忆。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峰山陶母吴太夫人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8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柳峰山陶母吴太夫人墓。

     柳峰山陶母吴太夫人墓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柳峰山脚下。   
     据了解,陶氏祖源于江西浔阳汉初大司马陶舍。
          卒子曾介绍过的皖桐白杨陶氏宗祠在枞阳县(原桐城东乡)项铺镇龙虎村陶家东边。旧址和照壁墙保存完好。
     据了解,“皖桐白杨陶氏”即今项铺镇龙虎村和白石村的所有“陶”姓族人。
    “皖桐”即安徽桐城邑,过去枞阳属于桐城邑,解放后区划调整,枞阳从桐城划出单独成县;“白杨”即白杨里,“白杨”是地名,即今天的项铺镇白石和龙虎一带;“里”是古代的地方行政组织,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相当于现代的社居委或村民组。
    “皖桐白杨陶氏”的一世祖是陶福五公,大约在元末明初年间,明朝开国功臣陶安因斗争牺牲,被朱元璋贬到桐城做县令。
    陶安世居姑熟(今马鞍山当涂县),溯江而上来到桐城县境,路过白杨,见白杨山川秀美,山水清佳,此地宜居,便将长子陶福五从姑熟带到白杨安家落户。
     六百余年间,人丁数万,散居在安庆各县市区、庐江、舒城、青阳、黄山等各地。白杨陶氏祠堂坐落在项铺镇龙虎村。
    另据《明史•陶安传》记载:“子晟,洪武中为浙江按察使,以贪贿诛。其兄昱亦坐死。”陶安的小儿子犯了法,家人受到株连,于是便四处躲藏,逃到安庆桐城投靠叔叔,后来定居藕山万桥的竹欃。
    据《定山陶氏宗谱》等史料记载,皖桐白杨陶氏是始祖陶舍的后裔。
    始祖陶舍,公元前二二五年出生于江西的浔阳(今九江市),是汉朝的开国元勋,《高帝功臣表》称:“汉初以左司马从高帝破伐,封愍侯。”陶舍的儿子陶青,汉景帝时为丞相,提倡黄老哲学,主张无为而治,“扫除繁苛,与民休息”,为相时颇有政绩。
     陶青育有六子,其中二位是陶敏和陶偃,由此以后,便形成各宗各支,皖桐白杨陶氏为陶敏的后裔。
    以始祖陶舍为第一代,后人基本都居住江西的浔阳。
    汉末三国时期,陶敏的后人陶讚从江西浔阳迁居到今安徽、江苏交界的丹阳,此后,陶氏有谱系可考的便形成了“浔阳”和“丹阳”两个宗派。
    陶舍公的第二十五代,丹阳陶氏部分族人又迁徙姑熟,即今天的当涂县境。
    陶舍公的第四十九代后人陶福五又从当涂迁徙到皖桐白杨,即今天的枞阳项铺镇。
    柳峰山陶母吴太夫人墓位于柳峰山山脚,占地约十平方米,为高高垄起的土丘。下葬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岭屏风寨遗址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8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韩岭屏风寨遗址。


    韩岭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孚玉镇西部,东邻宿松县平畈区,西与湖北省黄梅县、另与宿松县孚玉镇童寨村接壤,北与宿松县二郎镇石头村相邻,南与龙跃村相连。


    在这个连接平畈至丘陵地带的半山区、半平畈区域,有着大小数座军事要塞,其中有一座是由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建立的山寨遗址。


    太平军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周旋了十年之久,为了保存实力,最大程序减少伤亡,太平军所到区域,基本以半平畈、半山区的地方作为军事要塞,屏风寨就是代表。


    屏风寨,在安庆地区太湖县有、潜山县也有,宿松县有就不奇怪了。在太平军时期,这里叫赵河寨,与相近的童家寨互为犄角,太平军过境时,曾在安徽安庆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的山顶间建立了这座山寨,后人称为韩岭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一年多前,卒子曾到访此处。当时仅卒子一人前往山寨,山寨路较为平坦,山间主要以松木为主,需要经过几座山头才能到达,但遗憾的是卒子最终还是未能到达此处最高峰的山寨顶峰。


    为什么在这个地理位置并不算太好,山也并不算太高的地方做为军事要塞呢?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很多座安庆地区的山寨,这些山寨组成了强大的军事对弈前沿,都要从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运动说起。


    晚清时期,农民起家的太平军打通湖北入陕关隘进入安徽,前当其冲的就是安庆周边的宿松县。太平军(长毛)主力部队由黄梅山间进入宿松县。


    太平军沿途攻克乡勇据守寨堡十余座,太平军遂入宿松城,进入宿松后,宿松以孚玉镇为中心,周边数里为半径,多集中太平军军事据点进行休养。


    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后,在宿松县周边建立的可攻可守的军事要塞之一。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周边的高地,又能与湖北黄梅太平军首尾呼应,让相隔几十里外的清军四面楚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太平军在后期涌现出英王陈王成、忠王李秀成等著名的太平军将领。在这些将领眼中,太平军由湖北、安徽、江西等地,集中了约十万之众的太平军,这么多的部队在吃饭、住宿、通讯、交通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太平军驻守安庆宿松县的部队占据宿松县孚玉镇北坡的大小山峰,自高而下,以火炮击城,向城中兵民进行打击。太平军各部之间占据不同的高地,与清军进行周旋。


    安庆是太平军重要的财赋重地,粮秣充足,已解决太平军的给养问题。太平军自湖北省黄梅由山间进入安徽安庆宿松县,势如破竹。


    安庆的军事价值在整个太平军战略战役中一直是要地,后安庆失守依然震动了清朝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担心太平军“势必顺流而下,直逼江宁(南京)。江宁城大兵单、势甚危急。且安庆如江宁咽喉,可见位置之重。


    太平军在安庆的布防主要是水陆大军齐并进,安庆临江面湖,湖泊众多,渔网相连。在山区与江湖之间驻防,能够轻易控制有利地形,与清军对峙。


    太平军在安庆宿松县孚玉镇的驻防,主要也是针对清军防线展开的。太平军主力集结在安庆城区、桐城、太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援应各部。


    韩岭屏风寨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农民起义军太平军在宿松县孚玉镇韩岭山建立的据点。清朝末年,太平军部队率部在此建城垒寨,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韩岭屏风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宿松县与黄梅县、蕲春县相连,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屏风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韩岭屏风寨,横跨安庆宿松与黄梅两县,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数座,生态资源丰富、景观奇特。


    据山脚下百姓说,山顶上怪石磷峋,其中还有很大的石寨墙。占据韩岭,近可与湖北省黄梅县,又可到湖北省的蕲春、浠水、英山、罗田、武穴等一带。


    韩岭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安庆地区的军事遗址之一。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1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乐占庄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8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田乐占庄老屋。


    占庄老屋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余井镇田乐村,卒子曾二次介绍此地。


    占庄老屋由清朝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侯选县丞余云溪等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兴建而成。


    占庄老屋建筑总面积二千八百余平方米,进深四十余米。由堂屋、两翼厢房构成,规模庞大。


    占庄老屋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余井镇田乐村,由清朝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侯选县丞余云溪等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兴建而成,余氏家族聚族而居沿续至今。


    占庄老屋建筑以平面布局以厅堂为轴线,四横四纵呈现网状构筑组合,连贯形成一体。


    进入占庄老屋绍荆堂,抬头一看,大门正上方镶嵌有表明一定官位的四个门当。俗语所指的“门当户对”,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呈长方形的汉白玉门墩上,一侧是“鲤鱼跳龙门”,一侧是“百鸟朝凤”的浮雕,精细异常。


    占庄老屋建筑风格吸纳徽派建筑的特点,加上木雕、石雕和砖雕简约庄重。整个民居明七暗九正五进,从大门到堂厅,一进比一进高,意“步步高”。真是“王有金銮殿、民有大厅堂。”


    占庄老屋整座建筑初始于清朝乾隆时期,兴建嘉庆年间,是由清朝奉直大夫余行笃、大学士余法锟、候选县丞余云溪等人设计,募集能工匠人兴建而成。


    占庄老屋前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渐渐形成现在这样大的建筑规模。绍荆堂厅堂宽敞明亮,气势轩昂,十几根腰围一米的立柱,交错林立。


    占庄老屋厅堂的香火联书:“欲光门弟,必须敬宗行善起;要好儿孙,还是读书积德来。”梁枋雀替等木构件上雕饰人物故事、花草鸟兽等图案,雕刻手法细腻,造型精巧。


    余氏家族在此衍生近二百年,已逾十余代。旧时,因村内的田庄佃户大多姓“占”,故把此地称为“占庄”,老屋也就借用了地方的名讳而称之。


    屋内匾额“绍荆堂”,占庄老屋粉墙、小瓦、马头墙、硬山顶,中轴对称、明三暗五进格局,结构紧奏,四横四枞,双向扩展,院内互相通联,属典型的庭院式建筑。


    老人们说,“更上山房”是因为进屋时需上一个梯坡,寓事业更上一层楼;“锄月轩”的命名意味深长,勉励后辈要象农民月下锄禾那样惜时如金,辛勤耕耘,正如民居的一幅对联所云:“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检;教儿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占庄老屋现仅存建筑通面阔六十二米,通进深四十四米,占地面积约二千七百余平方米,共计房舍九十余间,其中九成以上为现代重建、改建房,只有中轴线上的门厅、中厅、绍荆堂三间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清朝建筑。


    占庄老屋于2004年10月28日被评定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占庄老屋是余家购占家土地做房基的,故俗称占庄。绍荆堂依山面水,屋前有一两亩的水塘,谓之“有名堂”。


    村头塘边,一株几人合抱的枫树,中间已经被日月掏空,可容几个人,不知什么年代遭受过万霆雷击,里面烧成了一派炭黑。树根也多呈沟状裸露在外。现仍是枝蘩叶茂,浓荫蔽日,洋洋洒洒,生机盎然。


    占庄老屋隔断及天井处的砖砌漏窗,安置得体,起到了通风、采光、美化等功用。民居做工考究,石灰泥墙面,虽经二百多年风吹雨打,仍平白如镜;柱子全采用槠树,外面用夏布包裹,无蚁蛀之虞,连地面也全是水磨方砖。


    大门东西两端设“耳门”两处,分别以南北向通道贯穿东西,将住房院落厅堂连成一体,极宜居住走动。即使雨天,人在建筑群中穿行,也不淋雨。那昂首欲飞的马头墙那幽静深邃的小巷道,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占庄老屋是安庆地区一幢非常有特色的清朝中晚期遗留下来的老宅古屋,细细品味老屋带来的的古朴风韵。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15: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传说安庆是船、这里是船艄)
——安庆风景系列
第18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龙头峰“船艄石”。


    龙头峰峡谷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是一处知名度很高的景区。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位于菜子湖畔,原名小龙山风景区,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应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


     小龙山龙头峰峡谷卒子前后到访过多次,也在过去介绍龙峰头。


     小龙山又称巨石山,因石得名,并以奇峰、秀水、神石、奇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


     龙头峰海拔五百一十五米,登上峰顶,极目远眺,耳畔天风浩荡,心底也会洁净更多。  



     龙头峰为龙山凤水小龙山最高峰。传说当年东海龙王第九龙孙爱上了牛郎妹妹凤姑,牛郎织女被迫上天后,为抢救惨遭家变而昏迷的凤姑,小龙吐出龙珠,魂魄渐失,化作了今天的龙头峰。


     龙头峰最高处名曰“船艄石”,传说早在远古时代,有一艘天神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风历雨,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化作了安庆振风塔,船梢化作了今天的船艄石。


    龙头峰峰顶还有一块巨石,两头高翘,中间平坦,人称仙人床,躺在“床”上,日光普照,凉风习习,真有仙人般的感受。


     极目远眺,绵延起伏的群山、星罗棋布的田园、烟波浩淼的长江和婉延萦绕的凤水尽收眼底。 图片



    小龙山南濒长江,西北峰峦叠障,清朝散文大家戴名世在《数峰亭记》里称“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


    他还描写:“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卅,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见戴名世《河墅记》。


   据《安庆府志·山川》,峦媚岭俊,壑暗谷幽,飞瀑流泉,清潭绿荫,佳景叠出。


    小龙山,其景致更为妩媚。小龙山崖危峰峭,沟壑烟霞,石奇洞险,竹翠林深。


    卒子曾在四年前与二位驴友到访过这里,翻山越岭、穿石过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船艄石指是就是龙头峰,观赏了这里诸多的奇趣之石,令人不能不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精炒。 图片



  明朝沙衍中过龙山归去,赞曰:“远望青山如画,闲看白水连云”,他在《龙山道中》还写到:“淡淡闲芽葺户,萧萧疏树成林。野寺钟声日暮,山家吠呔云深”。


    龙头峰峰顶,“会当凌绝顷,一览众山小”。向西北远眺,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菜子湖、一望无际的旷野平畴,更远处是绵延起伏的龙眠山;鸟瞰四周,田园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浩浩荡荡的长江就象一条白练穿行于水乡天际,江上白雾迷朦,川流不息的船只隐约可见。


    那位神仙乘座的巨船搁浅在长江边,经过数年又数年,渐渐与陆地连为一体,船桅是那振风塔,船梢则是龙头峰,安庆人民已经把小龙山化成了“船梢石”。



注意看,下图巨石上坐着的是二个人,其中右侧的那个小小的蓝色小点点,就是本文作者,过河卒子。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百华古道与三叠石“君恩山重”石刻

——安庆古道与石刻系列
第18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百华古道与三叠石“君恩山重”石刻。


    大龙山奇峰俊秀、怪石嶙峋、树木葱郁、洞峡幽涧,被誉为“独不类他山”。下图为远望三叠石。


    据清朝康熙《怀宁县志》龙湫图为证,龙湫池为一条明清时期的旅游古道,是达官显宦祈神祭拜之旅,文人墨客寻古访幽之旅,是大龙山最古老的旅游线路。此古道位于大龙山百华村境内,故百姓称为百华古道。


    百华古道全长约十华里,从现在的百华村龙王庙开始计算,经过约十里路程,可达地维峰峰顶,再经过大龙山三乡尖等山峰,可到达杨桥镇、五横乡、罗岭镇等地。


    卒子曾多次到访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旅游古道,寻访先人足迹。这条古道有着详实的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是安庆周边最美的古道之一。


    百华古道是明清时期达官显宦祈神祭拜之旅,文人墨客寻古访幽之旅,是大龙山最古老的旅游古道,这条古道上有雨苍亭即龙王亭遗址,分为上观和下观;


    上观有三叠石“君恩山重”石刻、土地庙、龙泉庵、“忘归”石刻和八方殿,下观有龙湫池、龙王庙、金银观、木鱼石、板仓石(仓门石)、半升子等。


    三叠石“君恩山重”石刻位于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景区内有奇峰、怪石、溪流、瀑布、石刻等景观。白龙溪贯穿百华村境内,溪流下方有一深潭,名曰“龙湫”,传说湫深无底,传说直通长江。


    大龙山白龙溪两侧风景优美,有飞来石、灵芝石、洋船石、驼鹿石、蓬莱仙石等景观。摩崖石刻是该景区的另一特色,“君恩山重”、“忘归”等石刻都具有历史典故。


    据明朝《怀宁府志》记载“龙湫”也叫“龙潭”、“龙井”,相传为赤龙口。“龙湫”旁有石刻记载“龙井一丈五尺深,千秋万代育龙孙”,潭中泉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


    摩崖石刻“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刻于龙王庙后山二百米处的三叠石上,背山临壑,突兀孤立。


    每块巨石平均约二十四个立方,花岗岩,字系清朝时期清廷官员,安庆府任职的黄熙瓒所书。


    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七百九十七记载,丁亥。谕、向来绿旗世职。无承袭罔替之例。每念官弁等。果能宣力效忠。勋猷卓越。则国家延赏酬庸。谊难歧视。前经降旨、将黄芳度、张勇等、特予加恩。并令军机大臣、会同兵部、详查国初以来。凡有功册可稽者。分别等差。通行列名具奏请旨。兹据覆奏、内有殉节阵亡之张国彦等十七员。又军功较著之惠应诏、……黄熙瓒等、十四员。核其事迹。或致命疆场。克昭义烈。或折冲阃外。茂著勤劳。均宜锡以殊施。俾臣工共知激劝。所有张国彦等子孙。甚其世职有尚应承袭者。俟将来袭次满日。著加恩各赏给恩骑尉。其现在袭次已满者。亦著一体赏给恩骑尉。并准其世袭罔替。庶荩臣后裔。得以长荷渥恩。副朕格外嘉绩褒忠之至意。



     黄熙瓒,福建人。曾在安庆府任职,为清朝康熙年间清廷官员,任职时间不长。“君恩山重”石刻是清朝初时,在安庆府任职的黄熙瓒书写,并命匠人雕刻在百华古道上观的三叠石上,每字约近一平方米,双勾线刻,为安庆市区最大的石刻。


    “君恩山重”石刻楷书竖写,双勾刻石,每字一平方米,字体雄浑端庄,厚重圆润。在此更正一下网络上各类错杂的不正确信息,黄熙瓒,并非明司礼,其名黄熙瓒,并非缵。


     龙湫附近四周石壁峭立,高五、六仞,泉北有高峰耸立,涌泉、飞瀑出自其间,终年奔流不息。古人的题词石刻给这里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游人至此,无不顿时立生怀古之情。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槐王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8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三槐王氏宗祠。


    三槐堂王氏宗祠位于广袤的太湖县与望江县交界的地方,因考虑到文物的安全,故本文王氏宗祠不再具体到乡镇和村居,有兴趣的朋友,可私信卒子。


    据当地的百姓相传,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为避免战乱,王氏族人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迁至江南广袤的土地上。


    迁入江南的王氏始祖王源,最先迁居安徽太湖县青龙岗,后迁凤栖冲。凤栖冲原属太湖县,后由于区划改制,今属望江县,世居至今,为三槐后裔。


    据清朝康熙十六年谱文《续修王氏琅琊太原本末同异辨》,称是“从鄱阳大姑塘而迁”。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从哪里迁来,王氏由江西鄱阳瓦屑坝迁入安庆地区,是基本事实。


    迁入安庆地区的王氏,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至十四世,王氏族人人丁兴旺。


    明朝某时,王氏道龙公携子迁至今潜山县黄铺镇百箩村杨老屋。


    据王氏口口相传,清末,有王氏族人迁至江南,具体迁至何处,也未曾知晓。在这个小小的山冲里,王氏族人近千人,且迁出去的人不在少数。


    现在的冲里,保存着王氏祠堂数座,有些保存完好,并有不少珍贵的谱牒资料,有说这支三槐堂始祖王祐至这支始祖王源的迁徙,宗谱上也有所记载,不尽详细。


    据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谱序,“王祐植三槐,五世书香,传四世至文显,任陕西清水县教转都昌令,后居中堡长平港,至九世有宁廿者同兄弟由长平而始居东山,时称东山王氏。”


    王祐其弟就是迁入安庆地区这支王氏源公的父亲。清朝道光年间《王氏宗谱》记录的源公传承世系:祐公,生子三:懿(字子孝)、旦(字子明)、旭。


    安庆地区这支王氏后裔与饶州、九江、徽州、太湖、怀宁、潜阳、池州几支合编为《王氏统宗世谱》。


    卒子在二年前到访这里,这里是望江县与太湖县交界的地方,过去归太湖县,解放后归望江县。


    在这条长长的小冲里,几座新修缮的王氏宗祠,的确气派。卒子走进见到一块木质匾额,这是由清朝乾隆时期太湖县知县送给王氏宗祠的匾额。


    据《太湖县志》人物志、历代县官表记载:胡国滨,江西人,举人,清朝乾隆二十八年至乾隆四十年任太湖知县。胡国滨为王氏宗祠送匾额至少说明当时王氏家族的势力。


    据《太湖县志》军事志第五节军事设施,一、城防介绍,太湖县治向有土城,周七华里,环城有沟,深、宽各丈余。城门六座,皆有楼。


    明崇祯九年(1636年)知县杨卓元始建砖城,城周缩为六里,城门仍六座,有楼及炮台。杨卓元题“盛世康衢”四字勒石于南城门上。寻经兵乱,仅存遗址。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重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胡国滨全项重修。城周长1374丈9尺,高1丈2尺。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修,民国九年(1920年),知县高寿恒因城墙倾圮甚多,又重新修固,复建六处城门。抗日初期,遭日机轰炸,城垣残缺。可见,过去做一个县的知县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哟!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2 1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岭王屋寺(钟灵王屋)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8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江岭王屋寺(钟灵王屋)。


    桐城市王屋寺,位于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江岭村,是一处历史文化厚重的寺庙。青草镇在桐城西部,俗称西乡。西乡依山带水,风光旖旎,境内有著名的青草大沙河、三道岩瀑布和王屋山塔墓群。


    王屋寺遗址与历代祖师舍利墓塔散落在四周群山之间。王屋寺地处的王屋山境内,属大别山脉,青山环抱,山溪清幽,木鱼山关栏水口,是个九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流着“先有王屋寺,后有大唐朝”的民谚。“先有王屋寺,后有大唐朝”是西乡老辈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如今西乡人还是这样津津乐道。可王屋寺到底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又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


    王屋山已经发现六十余座僧人舍利塔,足以鉴证王屋寺悠久的历史。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等重要典籍记载,王屋寺历代高僧辈出,如宋朝付印禅师,临济正宗三峰第四世崇福中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石洽禅师,特别是清朝王屋寺主持恒山禅师、灯禅师等,主持期间常住僧众达五六百之多,时为江淮十大丛林之一。


     据了解,北周废佛而南逃皖公山(今天柱山)的禅宗二祖慧可的到来,将佛教带到江淮一带,江淮之地因此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唐武宗废佛前,安徽境内的寺庙不下百座,最著名的十余座,如太湖真乘寺、寿州东禅寺、含山褒禅寺、潜山天柱寺、太湖海会寺、舒州王屋寺等。


    桐城古属舒州,王屋山就在西乡境内,可见王屋寺是的的确确存在过的。围绕王屋寺民间还流传着种种传说,其中两则很可说明王屋寺存在的年代及其盛况。一则说的是“安禅师度化雉鸡”,一则说的是“稠禅师伏虎”。这二个故事不独存在于民间口头传说,实是二则著名的禅宗公案,《清康熙桐城县志》和《道光续修县志》都有记载,同样的记载还见于多种佛教典籍。


    《续高僧传》和《六道经》中,都记载有安禅师度化雉鸡的故事:“释僧安,不知何人。戒业精苦,坐禅讲解,时号多能。齐文宣时,在王屋山,聚徒二十许人。这里说的是雌雉听闻佛法转生为人,她的故事激发了大众修习佛法的热情。王屋山上曾建有“雉鸡塔”,有诗专赞此塔:“塔建北山石隙中,亭亭耸立欲凌空;当时有雉通灵性,登顶凝神听讲经。”


    稠禅师伏虎的公案在《康熙桐城县志》中这样记载:“僧稠,性度纯悫,一览佛经涣然神解,诣王屋山修习经典,闻两虎相斗,咆哮震山谷,稠以锡杖中解之,遂各散去。”相类似的记载在佛门典籍《大正藏》和《续高僧传》中也可找见。作为佐证,王屋山中至今仍有两座山峰名曰“伏虎山”。《道光续修桐城县志》载:“祟福寺,在王屋山下,宋慈明禅师建,明洪武间僧愿海重修,祟祯末兵毁,顺治十三年重修。


    从《高僧传》中我们得知,安禅师和稠禅师都是北齐高僧。安禅师是慧可的高徒;稠禅师则更加有名,是少林第一代武僧,曾主持少林寺,唐朝以前关于他的传说极多,几近神话。有佛教史论者认为,在禅门初期,僧稠一系的地位远远高于达摩一系,只是到了宋朝以后,达磨禅法越加昌盛,竟渐渐将僧稠事迹从禅门典籍中悄悄湮灭了。


    民国时期,西乡绅士郑靖侯办新学“三育高等小学”,赶走了僧人,推倒了佛像,将寺院改作了学堂。后来三育小学改成三育中学,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三育中学随同其他学校迁往黄甲山区,抗战结束又迁往城关,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三育中学又与别的学校合并,于是三育中学不复存在。学堂既已无存,寺院也彻底毁了。


    在王屋山的最高处,五聚峰顶上,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塔墓,当地人皆传曰“老和尚墓”,墓上披红挂绿,是信众们来此祈求还愿的。从此墓的塔身风化程度及其被尊为灵验的程度看,有人猜测此即是灯禅师的舍利塔。然无碑铭,究竟也不能定案。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09: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祖寺衣钵塔
——安庆周边石塔系列
第18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与邻的湖北省黄梅县的四祖寺衣钵塔。
    四祖寺衣钵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四祖寺塔林上。
    四祖寺衣钵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梅四祖寺塔为唐朝、宋朝古塔,共三座,形制各异,是佛教禅宗重要遗存。此前,卒子已经介绍过唐朝砖塔一座。
    四祖寺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道场,四祖寺因道信系禅宗四祖而得名;道信在四祖寺传法三十余年,传衣钵于五祖弘忍。唐代宗赐谥号“大医禅师”,沿用至今。
    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四祖寺衣钵塔,建于宋朝时期。
    四祖寺衣钵塔通高3.17米。四边形塔基,六角形须弥座,宝珠塔刹。
    塔身刻象、狮子、葵花、荷花等图案。下图为塔身的塔门,注意看,塔门上还有石锁。
    石塔在安庆地区很多,与安庆仅一山之隔的黄梅县也与安庆一样很多石塔。塔的种类非常多,砖塔、木塔、石塔等等。
    四祖寺衣钵塔为单层亭阁式,麻石仿木结构。四边形塔基,塔基边长二点三二米,高出地面零点四四米,基座上置高零点八米的六边须弥座,束腰处每面分别雕刻象、狮、葵花、荷花等图案。
    四祖寺衣钵塔塔身为立鼓形,正南面设石门。门高半米,宽三十三公分。
    四祖寺衣钵塔门为版门式,门板上还饰乳钉纹二排,每排三到四米,门心配有石锁。
    塔身上端用整块麻石凿成翘角飞檐,瓦面雕刻精细逼真,顶冠置莲瓣,摩氏宝珠塔刹(或称金瓜宝瓶塔刹)。
    四祖寺衣钵塔造型别致,轮角圜和优美,雕刻艺术有宋代的建筑风格。全塔造形庄重秀美,雕工精细,刀法深厚,是一座精美的石刻工艺作品。
     1981年12月,黄冈黄梅四祖寺衣钵塔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黄冈黄梅四祖寺衣钵塔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祖寺衣钵塔造型别致,轮角圜和优美,雕刻艺术有宋朝的建筑风格。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