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40795|回复: 5

[荐言献策] 我们的乡村将给未来留下什么

[复制链接]

0

收听

2

听众

223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发表于 2022-3-21 15: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乡村将给未来留下什么
--关于乡村建设的一点思考
退休下来闲来没事,常到城市周边乡村游玩,酷暑时,总去岳西高海拔的的石关乡村度夏。目所及处,都是一幢幢红砖小楼,大同小异,风格单一,零零落落。看的多了,久了,就不由地生出视觉疲劳,面对这一色的说不上什么风格的建筑,只觉得索然无味。于是,我总忍不住想方设法,去寻找残存的老街、古村落。
我就在想:前人曾经给我留下了诸如西递、宏村、呈坎之类的值得品味的村落,而百年千年之后,我们的后人再来到这片土地上,能看到的是些什么这个时代写下的图画?能寻到些什么这个时代刻下的印迹?能听到些什么这个时代留下的余音?
我只看见:这些散落在山野河畔的村舍各自为阵,互不相干,一座自然村,找不到呼应感、协调感、整体感。很多农家用水是自家打井,污水是各寻出路,缺乏集中处理的整体观念,有的甚至破坏了原本的自然风光,破坏了山水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你在这些房舍间游走,再也寻找不到整体规划的痕迹,寻找不到什么民族精神什么传统文化的寄托和依归。
至于这些建筑,我不知道能归到哪一种风格,是中式的么?当然不是;算是西式的么?恐怕也不是。每每到此,我就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的文化自信究竟到哪儿去了?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全面脱贫,步入小康,奢侈且不去追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建筑的风格和品味,也许渐渐到了可以追求的阶段了。我们不妨从一些较为先进的地区率先垂范,为我们的后世留下我们这代人应该留下的中华文明流传的足迹。
说到这里西递、宏村,就不由地细嚼慢咽般品味起她的悠远幽深的韵味,它们的村庄规划布局的智慧发人深思。实际上在我的老家的自然村过去多少也都有类似之处,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的精妙也颇令人惊叹。这些村庄的规划,兼顾着防盗匪、交通、交流互动、饮用水、清洗灌溉用水、排污、乃至美观、气势、优雅、人文气质等所有功能。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过去的村庄是以家族的聚合为单位的,其规划是有主心骨的,因此不可任意作为。而现在的农村的氏族权威已经完全解体,除了行政权力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其它的约束力和聚合力。在这个意义上,在村民建房方面实际上已经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即使有行政干预,农村基层的确缺乏相应的能力和眼光,这就是村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选择的能力和眼光。
村庄规划
在指导思想上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体现自然风貌,不搞样板化,杜绝刻板教条、千村一面,当然更不可以为了追求形式外在而牺牲生态、村民的实际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
具体规划中,村舍建设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借取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山水资源,融合地域文化(包括氏族文化)、再造邻里交往空间、体现乡土气息,营造出鲜明的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努力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并借以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打造特色文化村,彰显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美好新乡村,为子孙后代留取一笔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将是无疑是一项影响深远,经济文化价值重大的千古大业。
在建筑文化意义之外,村落的规划尤其要孜孜以求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水的集中排放和处理,生物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乃至进而变废为宝(我在浙江德清农村就看到了这样的沼气工程项目)这一主题应当刻不容缓提到乡村建设的日程上。
我在很多的美好乡村示范村看到,简单化的行政干预之下,不许养鸡养猪,各家各户的剩饭剩菜不能喂养家禽家畜,这些都和其它藤叶枝蔓等生物垃圾也像城市一样集中起来运到一地填埋,不仅浪费了资源,更污染了农村这片珍贵的土地。
我们理当借力于我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利用各级政府的领导力,做出科学的统筹规划,着力推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繁衍发展的无限美好空间。
建筑风格
我们现在乡村的建筑形式缺乏文化属性,中不中,西不西,我总觉得愧对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旧的传统建筑在一定的意义上当然已经难以面对今天人们的生活需要,但是,我们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送了传统建筑文化的血脉。实际上各个地区在两千年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传统建筑必有它科学合理的因素,只是现在,它的审美情趣,它的文化内涵,它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所有这些元素,统统被我们冷漠地忽视了,残忍地抛弃了。我们的突然脱离贫困,急于追求美好品质的生活的要求太急切了,赶路的脚步匆匆,以至于来不及思考,就像饿急的人们来不及细细咀嚼品味美食一样。进入小康,奔向富裕的我们的乡村是到了需要缓口气思考,去掉浮躁,静心沉淀,追求品味,探求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从传统建筑的外在形式中挖掘出适合传承的文化元素。这就需要政府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召集专家研究探索并推出分别适合东西南北中、山区、平原,水乡、高地各区域差异化的,传承历史文化血脉,同时与当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合拍的建筑形式供给各地农村选择采用。
我们这就是要认真审视历史,从文化底蕴深厚村落中寻找发掘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着眼已有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元素不受破坏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并且只有优化村庄的人居品质,才能真正保证其文化因素的得以传承。
为了补偿这个无形的功能的丧失,就只有依赖于行政功能的补位。限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眼光和能力的局限,就只有靠更高一级乃至国家层面的指导、引领和推行。
在此,我顺便提供一家位于九华山柯村的民宿照片,我们从中读到了浓重的江南徽派建筑的元素。对于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我是个完全的外行,在此,我只是有感而发,提出这个理念,提供一点感想,只为希望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重视,早为谋划。我想,在农村普遍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奔向富裕的今天,为了不负这个年代的辉煌,为了给后人一个应有的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是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55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1-12-7
精华
4
发表于 2022-3-21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丘陵地带山区的农村最终的结果就是空无一人,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四十岁以下的人都很难回到农村了,即使农村发展的再好。平原地区的农村以后应该是现代化农业公司在那边经营。 城市化就是这样,我们只是在走欧美走过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55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8-9-21
精华
2
发表于 2022-3-21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虽好但现实很残酷,1949年以前,中国是农业社会,再怎么离乡背井总还是想着要落叶归根,现在的人一旦离开故土,就很难再回归家园。因此,人们不在为祖父辈的那一亩三分地规划愿景,也就难实现你所愿望的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285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08-10-2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3-21 16: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2335

帖子

资深E粉

注册时间
2011-1-25
精华
7
发表于 2022-3-21 17:0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农村人帮人,贫富差不多。现在农村人们之间互不沟通,比车子,比房子,比孩子。反正你穷有人笑,你富有人妒。以前政府一个号召团结一条心,现在一个号召除了给钱一盘散沙。亲情没了,信仰没了,道德没了,利益至上。社会没有了底线,扯许多有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4456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5-1
精华
0
发表于 2022-3-22 1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到的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我与各位跟帖者的看法一致。如今既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又有一种看似过分超前的情况,举个例子说,如今百米高或接近百米高的住宅楼处处可见,无论城市还是县城,包括部分集镇都在建设,大都风格单一,毫无特色,许多地方出现空置,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N年之后,这些高楼的夜晚还是灯光璀璨吗?这些小区更是人声鼎沸吗?我看未必是这样,再过若干年,这些高楼可能都被淘汰了,只留下“水泥森林”的文化记忆。我早想过,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人不屑这个名头),城市布局、城市规划、城市建筑格调应该有一些这方面特色的体现,如何体现?大家可以研究、商讨,清一色学习别的城市没有必要,不多说,说了也白说,如今的说话管事领导者大多不是本地人,做了一两届,也会各回各家,一切归于平静就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