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硝烟散尽城凄凉)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平山寨——卒子走遍安庆
龙虎平山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项铺镇龙虎村山间的平山寨。图一:平山寨一侧的山头

    枞阳县原属安庆。枞阳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朝辅公祏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明末张献忠扎“四营”于枞阳镇,并进军浮山寨;图二:太平军安庆首领英王陈玉成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清朝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两次召开了重要会议,对保卫天京、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枞阳会议在太平军起义历史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安庆东面建立起众多山寨,龙虎村的平山寨就是其中之一。图三:平山寨能够看到附近的浮山寨
    枞阳县近代历史并不太平。清初,农民范大、范二扎寨白云岩,竖起了反清大旗;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枞阳成为太平军的根据地,枞阳人积极参加太平军,其中会宫张逸民后来还成为洪秀全的岳丈,兵败后血染天京。图四:平山寨山脊与营垒遗址
    项铺镇以境内项山埠地名得名。全镇共辖项金、白石、柳西、边山、石溪、龙虎六个行政村,平山寨就位于龙虎村。枞阳县项铺镇龙虎村平山寨,地处项铺镇龙虎村山间,这里濒临白荡湖,地处枞阳县腹地,毗邻浮山风景名胜区,距县城三十公里,际山枕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原白云区委、区公所所在地,曾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五:平山寨仍有村民居住
    枞阳人崇文尚武 ,人杰地灵,史称“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作为文化之乡,源远流长,尤其是到了明清之季,重教兴学之风大起。影响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文派“三祖”均出生于枞阳。其“三祖”之中,方苞、刘大櫆、姚鼐集桐城文派文论之大成,并以辩论的方法,阐述阳刚与阴柔两种文风的特点。图六:清军中的湘勇首领曾国藩
     清朝中期后,枞阳县东部乡村,历有教习拳术之风。拳的种类,有长拳、猴拳、破四门、地八仙、太极拳等。拳的姿势,主要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能缩身扫地桩。枞阳的重文习武,同时期太平军与清军分别在枞阳招募了众多习武的乡勇为义军,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点缀了耀眼的光环。图七:平山寨寨顶
     据了解,咸丰二年(1852年)清廷组织县境各地办团练,对付太平军。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太平军渡过白荡湖,同章、周诸姓练勇激战,杀团练章作朋等七人。十二月,清军提督秦定三派团练头目曹继业、胡大新率兵一千二百余人,由义津攻占枞阳镇,遭安庆太平军反击,杀曹继业,夺回枞阳镇,胡大新溃逃义津。图八:平山寨营垒遗址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一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卒子之前已经介绍),商定战略大计,是为第一次枞阳会议。会议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城),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图九:平山寨营垒屋基遗址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会同各镇守将黄文金、李世贤、韦志俊等百余人于枞阳望龙庵召开会议,共商军机,誓约会战,是为第二次枞阳会议。会后,各路大军依议行动。九月破清军于浦口,十二月大破湘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图十:平山寨遗址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太平军再次进攻桐城东乡(枞阳县);七月十二日,从孙家畈攻占周家潭,歼灭练勇221人。图十一:平山寨屋基遗址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清廷提督杨载福,候补道彭玉麟统领水师入长河口围攻枞阳太平军;湘军曾国荃部从孔城攻枞阳,攻克后,驻扎白鹤峰。十月,曾国荃派人筹款修筑枞阳长河堤,在关帝庙前筑横堤,使长河水倒灌十余里,以利水师守枞阳,从而堵截安庆太平军。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兵围攻枞阳,与清将杨载福、李承漠水师大战于莲花池,失利,退至七里头、松茂岭,后撤走庐江。图十二:平山寨能够清楚的看到项铺镇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十九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部将刘玱琳率兵一千余人在马踏石(今官桥乡连城村)、黄马河遭清军湘军多隆阿兵伏击,损失惨重,刘玱琳被杀害(卒子个人认为,历史记载基本有误,刘玱琳为太平军安庆守将,战死于集贤关一役,后死于太湖与宿松马踏石,非枞阳县)。随后,太平军与东乡练勇在东乡马鞍山、福子岭、吴家桥等处发生激战,歼灭练勇177人。是年,县府在枞阳、汤家沟、王家套等地设立厘金卡,抽取商业税。此为县商业税之发端。图十三:平山寨遗址
    天气转晴之日,曾与枞阳朋友驱军来到枞阳县项铺镇的龙马村,从地图上基本无法找到平山寨,而一个叫寨头上的地方引起了卒子的注意,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来到寨头上。图十四:平山寨营垒屋基遗址
    寨头上,实际是几个并列的山头中的一块凹地,凹地背靠山头,前方又有约三四个山头的阻挡,寨头上是一块较为平整的坡地,现已长满松树,经过卒子实地的勘察,平山寨古遗址在寨头上的山顶之上,是太平军占领安庆期间,太平军在山上建造的战壕和营地,规模不小!图十五:平山寨后被附近百姓在原屋基处建房生存
    平山寨是包括寨头山及前后左右数座山头的统一称呼,从山脚下荒废的梯田后,进入了山头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还有数块田地,这些田地基本由石头堆砌而成,而古战壕却基本难觅。图十六:平山寨一侧的山头
    一百多年前,洪秀全、杨秀清等率众在广西起义,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清廷统治的农民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后期的内乱让这个新兴王朝元气大伤,分崩离析,天京失陷后,由英王陈玉成领导的太平军,退入皖赣鄂三省交界地的皖西南安庆地区,被清军围堵追剿!太平军曾先后数进安庆,在多地都与清军展开过激烈的战斗,尤其是枞阳、桐城、太湖、潜山等地,而平山寨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项铺镇动向!图十七:平山寨山头
    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今人的只有谈资,但平山寨寨的古战壕、屋基,却给我们提供了当年那场运动的实证,是宝贵的遗产。如今,战壕早已不见,太平军营地遗址处,也被枞阳百姓占据,现在军营遗址曾是太平军的中军大寨,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或许曾是起义军的中军帐。图十八:平山寨山顶地势平坦
    平山寨对面小山,据村民介绍山坡上有一面巨型石鼓,相传为当年太平军平日练兵集合和遇敌情传令时用;平山寨寨顶平坦,当年太平军在寨顶树立木架,可以观察很远的敌情。图十九:平山寨
    平山寨山凹间现有水溏一座,山凹之间数数小山头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当年这座小水塘曾成为太平军“千担叉”重要水源。图二十:平山寨能够清楚看到山下的项铺镇  
    平山寨山不高,海拔三百米左右。关于平山寨的来历,一说为清朝中期桐城东乡部分士绅和百姓为躲避太平军余部捻军的平乱而建。寨头上的营垒规模较大,建筑相对庞大完整。另一说为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建立,在背靠山脊的凹地建营垒数座,屯粮守战。图二十一:平山寨
    太平军占领安庆后,在安庆周边县镇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山寨,山寨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来往,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家属,而拥有战斗力的军队基本占据在各个山寨之间。图二十二:世代生活中平山寨遗址的枞阳人
(本篇完)
2018-03-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三圣庵一侧山岭的战壕遗址。图一: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就位于标识处

    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山岭众多,地处安庆市北郊,东临大龙山山脉,南邻燎原社区,西连永安村,北与五横乡接壤,这片区域有五、六平方公里,绝大多数是山坡、山坡下就是一片平畈和水田。图二:资料图片
   大龙山镇百华社区,距离市区约二十余里路,却是通往怀宁、潜山、桐城等地的必经之路,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寺庙四座,龙池寺、龙山寺、八方禅寺、三圣庵。图三: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局部
    卒子介绍的这个战壕遗址,就位于百华社区的一侧山坡背面,站在这个山坡,能够看到永林社区、新新社区、及安庆市北部新城西南一整片区域,与安庆大学隔街相望,西南临风景如画的石门湖,东与大观区接壤,是一处全新发现的古战壕。图四:从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能够瞭望集贤关
  那天,从方柏堂墓前小道径直走到一个小山脊上,问同行的驴友那边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不死心顺着山脊,独自一人看看山坡那边有什么东西,无意间看到坡阳面正对着百华水库,眼前一马平川,正当我返身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杂草丛间还是一个大坑,我顺看坑边看去,发现这是一条小战壕。图五: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局部
  我再次拨开杂草,跑到坡背后,这条战壕约长五十米,一直到坡半腰,中间有二、三处较厚,面积约五、六平方,卒子推测这可能是当时驻点的茅屋屋基。这条战壕经过一百多年没有毁坏,可能因为土质较硬,沟里长出的松树也有二三十年之久。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山坡会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壕沟呢?图六:战壕遗址下有条小道通到三圣庵
    据了解,曾国荃在驻扎安庆期间,就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后授两江总督。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咸丰年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并带领招募兵勇数千人,对太平军作战,后组建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1860年5月围攻安庆,屡次击退英王陈玉成的援军。图七:战壕遗址内杂草丛生
    相传曾国荃当年在安庆统领膘悍、骁勇善战的湘勇,南征北战、平乱安邦,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替清廷效劳,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无湘不成军”之说,使湘军名声日振。以致于官封巡抚、总督。在1860年至1861年9月攻陷安庆期间,多次以寡敌众,常常力战几天至几十个昼夜,屡次击退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的反扑,先后击毙对王洪春元、德王唐日荣。图八:从田畈远远看到山坡,基本难觅战壕遗迹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开始了对安庆的围攻。安庆位于长江中游,溯江而上则能据汉口、武昌,顺水而下,则南京门户洞开,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湘江准备攻取安庆时,该城已被太平军占领达九年之久。图九: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前、后
    史料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6月,安庆攻坚战拉开序幕,曾国荃率湘军八千人进逼安庆。在城西、城北开挖长壕两道,造成包围之势,断其军粮。城内太平军屡次出城作战,湘军都坚守壕垒,不轻易越壕迎战,屡屡挫伤太平军的锐气。图十:战壕遗址背后就是龙山寺与龙池寺
    卒子无意中发现的这条长达五十余米的战壕,就位于安庆城北,这个山岭为大龙山北部第一道山岗,高程约四、五十米,长约一百余米,百华水库未建成之前,这里可能是延伸到田畈的坡地。在此处设岗能够瞭望敌情,能够第一时间搜集情况,再通过坡背后的战壕出行至本部指挥所上报知情。图十一: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
    史料记载,太平军陈玉成部前来救援,也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阵地。一时间,交战双方全力以赴,安庆的争夺成了关系着太平天国和清王朝之间军力消长的决战。后来,太平军首领陈玉成犯了一个大错,5月19日他率数千太平军赴桐城会合洪仁和林绍璋,商讨下一步行动,却留不足万人守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各垒,留四千人守集贤关内赤岗岭四垒,这样就使一万余人的部队陷于孤军作战且没有主帅的境地。图十二:战壕遗址现状
    三圣庵一侧的古战壕遗址与驻守集贤关相距约五里路,史料记载5月20日,湘军将领鲍超开始猛攻集贤关外太平军四垒,太平军守将刘沧琳骁勇善战,战斗打得十分激烈。6月8日,赤岗岭四垒也被湘军团团围住,太平军已是山穷水尽。鲍超派人劝降,有三垒太平军被迫投降。刘琳率数百人突围,被湘军穷追,一直追到溪河边,太平军已无力战斗,大部被生擒。图十三:清晰地看到战壕遗址
    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整整打了二十天,陈玉成的精锐四千余人全军覆没,赤岗岭投降的太平军和随刘沧琳突围被俘的战士,全部被湘军斩杀,刘琳本人也被肢解。而今天卒子介绍的战壕遗址多半是那个时期为军事战争而开挖的。史料记载这段时间,战争的激烈、残酷,超过了湘军以往参加的任何战斗,一月内,仅在集贤关内外,太平军死亡一万多人。湘军除在战场上杀戮外,又把投降和被俘的太平军集体屠杀,屠戮之惨状,连性格极为蛮狠、凶残的曾国荃手脚都感到瘫软,表示打完这一仗后,他要回家做乡农了。安庆之战,曾国荃又为湘军立了一大功。安庆的陷落,为进攻天京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图十二:湘勇图
(本篇完)
2018-03-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荣升社区一段老城古城墙遗址。图一:安庆古城墙画图

    据安庆一位网友文章介绍,“安庆城墙城墙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白马,带把刀,到你家里抄一抄……”安庆古城,是古老沧桑的城墙与雄伟高大的城门;安庆古城墙,大家都会想起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段古城墙旧址” 和“北段古城墙旧址”;其实安庆古老城墙遗址不止这两处,这位网友介绍还有一处“月城古(老)城墙”。图二:安庆古城墙手稿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由安庆有关机构认定的安庆古城一段宋至清朝时期的古城墙遗址。它位于大观区龙山办荣升社区,卒子三十多年前就曾注意过这段后维修的护坡上,有一个古案台。图三:古城墙画册与清朝老照片
    安庆古城有很多古城墙,过去荣升社区的龙山大厦就是一个山头,山头上就有高高的城墙。解放后,才逐渐铲平做了小区。龙山大厦原址实际就是古城北段的一处地势较高的城池,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城墙当年有多高,无从查询。但攻方想要从龙山大厦攻入老城,要想从高高的城墙攻打,的确极不容易。图四: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继续介绍到,太平天国时期,传说翼王石达开在正观门瓮城外再建一月城,来巩固天京第一门户皖垣安庆,这就是安庆月城的前身,太平军受天义叶芸来在主政安庆时也曾建月墙。后来,翼王石达开又新建扩建了一些,当然这位网友也不是非常确定。图五:安庆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清朝雕纹案台
    但史料记载,安庆现存古城墙基本上是清朝中期至清朝咸丰年间策划、同治年间移建的。这样大的工程,建筑方必有史料记载,这位网友介绍是由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修建的!原来,在《曾國藩日記》有清晰明确的记述,清光绪三十三年安庆城厢测绘图、同伦学社藏版安庆月城略图,曾国藩在视察安庆古城墙及防御工事,日记中记载:“九月十八日旋出門看城從小南門繞至西門北門東門出東門外至寶塔登塔頂一看旋歸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內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營由東門而南至西門止蕭開印管中軍由西門至北門止李臣典一營由北門至東門止城外扼要紮營者熊登武一營紮西門外石壘程學啓一營紮北門外三壘張詩日一營紮東門外寶塔石壘尚爲周密”。图六: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还特意注释: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十八日,旋出门看城,从小南门绕至西门、北门、东门,出东门外,至宝塔,登塔顶一看,旋归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内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营,由东门而南,至西门止;萧开印管中军,由西门至北门止;李臣典一营,由北门至东门止。城外扼要扎营者,熊登武一营扎西门外石垒,程学启一营扎北门外三垒,张诗日一营扎东门外宝塔石垒,尚为周密。图七: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雕云纹的案台
     这位网友还介绍,清末安庆月城图(民国元年版),曾国藩再次视察安庆古城墙,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四日由東門登城周曆北門一帶,至西門下城至城外看鹽河一帶傍夕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四日,由东门(枞阳门)登城,周历(走遍四周)北门(集贤门)一带,至西门(正观门)下城,至城外看盐河一带,傍夕归。图八:古城老照片
     这位网友查询了很多关于民国各时期安庆月城图。他找到曾国藩意识到正观门自古就是安庆古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专门视察西门外战略要塞---盐河护城壕,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八日出門看鹽河濠溝酉初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八日,出门看盐河濠沟,酉初(17点)归。图九:民国时期安庆古城地图画册
     曾国藩第三次视察盐河护城壕,并现场调研,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三日出門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歸途看鹽河濠溝”,他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三日,出门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归途看盐河濠沟。图十:这段安庆北段古城墙遗址高约五至七米加上墙体超过十米
    这位网友与卒子一样,热爱安庆,对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和曾国藩主政安庆期间的各类事迹进行再挖掘,他介绍曾国藩带领湘军安庆大营各营将领,现场指导安排,拆除太平军所筑月城,将月城砖石移至盐河护城壕,正式开工移建新月城,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鹽河濠溝又至東門寶塔下看濠似將西南隅賊所修月城拆去改修鹽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凡壹百四十壹丈鹽河應修之地凡壹百八十六丈”。图十一:安庆古城墙遗址
    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盐河濠沟,又至东门(枞阳门)宝塔下看濠。似将西南隅贼所修月城拆去,改修盐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太平天国所筑月城),凡一百四十一丈。盐河应修之地,凡一百八十六丈。图十二:古城墙
    这段被安庆有关机构确定的宋朝至清朝的城墙位于安庆市中心区,墙高约十米,底宽近百米,顶宽十米,现基本是小区,总周长约一公里多。图十三: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这段古城城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在原城墙基础上重修而成。原荣升社区是高于德宽路好几米的一个大土坡,这也完全迎合了当年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图十四: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现在的黄花亭小学,荣升社区一带众多建于八十年代的楼房,这一带是古城用于防御的城池,这里高建城墙,据安庆有关机构确定始建于宋朝,至明时期,在原来有土坡上加注砖墙,后来清朝又加建用于防御的青石墙基,这段古城墙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是安徽历史上著名的防御城垣建筑之一。图十五:残件
    无独有偶,偶然间,在安庆六中附近,开挖道路路基时,发现一段麻石条。经过卒子仔细的勘察和辨析,这个麻石条位置在六中附近,卒子猜测是不是当年附近的建筑的基础石料,或是当年的建筑残件。从麻石石料看,应该是产自安庆大龙山的麻石。使用的是尖头铁钎整体搬运,卒子猜测是清朝中晚期的石料。这段麻石残件为什么会在六中附近的道路地基下埋藏多年?一直是一个迷。图十六:四拼图
     安庆古城墙遗址,展现了古皖安庆人的聪明才智,也为研究宋朝至清朝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图十七:安庆古城防御图
(本篇完)
2018-04-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5: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与杨桥镇之间境内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图一: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顶部

    安庆市北面,大龙山在这里与怀宁的山脉连接,明朝胡缵绪编纂的《安庆府志》、清朝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怀宁县志》及清朝道光《皖省志略》、清朝光绪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等志书的有关章节均介绍过安庆大龙山。图二:安庆市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厮杀的地方之一
    安庆城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江第一洲”之赞誉。七百多年间,攻城与守卫在这城墙内外不知上演了多少回。图三: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大龙山是安庆北大门的天然屏障,距安庆约十公里。大龙山气势磅礴,大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占领安庆时期,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殊死拼搏之战场,也是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主战场之一,这里至今尚存太平军将士与清兵浴血奋战的战壕遗址。图四:大龙山西北角顶部以龙角峰为标志
    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的是当年古战壕遗址之一的西北角顶部古战壕,此战壕深约一米余,整个战壕长约数百米,均为敞口。古战壕建在山势雄伟、险峻地段,不失当年英雄风采。图五:常有驴友翻越大龙山西北角顶部
    大龙山虽有植被,在冬季枯叶期,山顶人员跑动在白天还是能够清楚看到,为此军方要求在大龙山顶部多处维修半人高的战壕,用于躲避和隐藏,身在战壕仿佛看到、听到太平军与清军的烽火连天、战鼓咚咚、厮杀一片悲壮场面。 图六:清军
     安庆城是1853年始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多年来安庆逐渐成为太平军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其重要地位在于居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上游,军事上是天京的屏障。同时守住安庆,就能保证长江水道的畅通,保证军需物资的补给。图七: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太平军领导洪仁玕曾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而清军方面,则视安庆这一据点为“眼中钉”,湖北巡抚胡林翼指出:“安庆为长江咽喉,实平吴之根本,安庆未复,水陆阻梗,不能直抵江宁。”湘军主帅曾国藩认为:“若克安庆,则绝金陵贼粮三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他还意识到安庆一战:“关系淮南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图八:驴友们翻越大龙山顶部却很少关注战壕遗址
  在随后的岁月里,安庆与安庆周边的地区成为安庆保卫战的主战场,曾国藩、胡林翼开始用兵于安庆周边,先后攻克怀宁石牌、太湖、潜山诸镇。之后清军完成了对安庆城的全面包围。图九: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湘军领导曾国藩制订了“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切断安庆城内的物资补给,另一方面打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承担围城任务的是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他率领的万余湘军在大龙山周边,并开挖两道战壕,在围攻安庆的岁月里,他们击退了以英王陈玉成为首的太平军四次大规模救援行动。图十:清军与太平军
  现存的安庆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均为太平军或清军使用的战壕,太平军驻守集贤关外赤冈岭及附近的山区,建有能停驻上万人的多处营垒。而清军中的湘军主将多隆阿、鲍超等部也围绕着大龙山建起多处营垒。图十一:战壕遗址

  卒子曾多次走访安庆地区多次山寨与古战壕,为安庆地区研究这段历史的活档案之一,现存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为人工挑挖的壕沟,深约一米余,长约数百米,依山势而建。在这样的山区高地周围建起的壕沟,就是当年太平军(长毛)驻兵打仗的地方。图十二: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古遗址在大龙山山顶之上,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在大龙山上建造的战壕和营地,规模不小,这里的古战壕总共遗存几段,最长的接近百米,如今的古战壕依然静静的呆在那里,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今人的只有谈资,但大龙山山顶残存的古战壕,却给我们提供了当年那场运动的实证。图十三:太平军
(本篇完)
2018-05-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卒子走遍安庆
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4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图一:昆仑寨

   昆仑寨位于安庆市潜山槎水镇昆明村与黄柏镇昆仑村交界处,因昆仑山而得名。从远处眺望,一峰突起、挺拔雄伟、直插云霄,其雄奇为群山之冠。四周乃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仅有鸟道曲回,“牛背岗”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峰顶却平坦可以耕植。山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有古洞多处。图二:昆仑山属于大别山余脉
   清朝顺治五年(1646年),明朝宗室朱统琦在此建寨,依山就势砌筑寨墙,石条、块全部是就地取材的花岗石,以西峰、北岭为屏障,在南山、东门建筑寨墙,易守难攻。当时有民谣说:“远看像朵云,近看是昆仑。千军万马攻不开,有朝一日自遭瘟。”朱统琦自称“石城王”,号召国人抗清复明。图三:昆仑寨巨石
    当时,明朝兵部尚书麻城周损与其侄羽仪踞天柱山西关寨,傅廷弼与义堂和尚踞龙潭皖涧寨响应朱统琦,周围各寨尽为朱所有,一时声名大振。同年,清廷派梁大用督师进剿。清朝重兵气势汹汹,朱等与之决战,兵败寨破,逃往岳西县的桃园寨、飞旗寨等山寨。图四:昆仑寨碑记
   昆仑寨现存寨墙五百余米,现存巨石上留有人工雕凿的营寨闩孔,以及寨旗孔遗址,现存的寨墙高三米左右,东山寨门虽经风雨侵蚀仍保存完好,寨门高二米余,宽一米五,山寨顶部为巨石,还能看到烽火台、点将台的遗址。图五:昆仑寨巨石石缝
    清朝咸丰年间,朝政腐败,各地农民相继起来造反。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带领下,猛攻潜山,顺利地拿下了县城。该年九月,又集中火力全面出兵,攻占了潜山山区里的多个山寨据点。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溃不成军,最后都集中了昆仑峰,驻军以悬崖绝壁,地势十分险要为据点。贮藏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周围派有重兵把守。太平军部队攻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攻破,部队伤亡甚大。图六:昆仑寨麻石石条与巨石洞
  昆仑寨还有很多传说,陈玉成带众将领亲临昆仑寨前观察地形。他见昆仑寨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层层严密设防。若硬打必造成重大伤亡,便决定智取此寨。当即下令各部立即召开全体将士大会叫大家献计献策,讨论智取方案。军中中站出一个矮个子,他说:“此寨智取并不太难,我看只要以千只山羊必可破寨。”随后太平军使用山羊数千只,把每一个羊角上都缚挂一只红灯笼。夜半突然鼓号齐鸣,数千只山羊飞跑,象骑兵飞奔上山,寨子里的清兵,措手不及,个个丧魂落魄,太平军大批大批跟着山羊后面打进山寨。当守寨的将士知道中了太平天国的计谋时,已一个一个被活捉了。后来,昆仑峰上的这个重要营寨便改名为羊破寨。图七:昆仑寨巨石上的石孔与古树
    潜山县的槎水、黄柏两镇分别地处潜山县北部与西北部,属大别山脉,两镇所处山脉长而且广,山川交错,关塞险要。自来有“江淮之屏障,中原之腹心,进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的说法。两千年来,此处所经兵乱较多,而百姓多安土重迁。每值战乱,便登山据守,结寨自保。是故槎水、黄柏民人结寨历史,由来已久。图八:昆仑寨巨石
   昆仑山如笋如烛,直插苍穹,其雄奇为周遭群山之冠。远眺昆仑山,西北面的马鞍叉像个大笔架,高峻险拔的昆仑山则如同一枚大印搁置在两座峰叉之间,美妙奇异。昆仑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断块山,峰谷之间呈“V”字型,形成了险要的山川地貌。图九:昆仑寨巨石的寨旗孔
    主峰上的昆仑寨分布面积约一万六千平方米。山寨大门建在开阔的东侧,站在巨石上可俯瞰山下全貌,相对开阔的视野,凸显了军事上的技术要素,反映出古代军人与石匠们的聪明才智。建寨的石条、石块全部是就地取材的花岗石,寨门内壁凿有门播关石孔,增强了防御功能。图十:昆仑寨巨石的营寨闩孔
   卒子经过查阅,据记载,清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军将领英王陈玉成亦曾在此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其时清兵抢占了昆仑寨,并于驻守后大规模加固续建。陈玉成攻占了潜山县境内诸多山寨,唯昆仑寨强攻数次未破,遂发动将士献计献策,终于智取此寨。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廷展开强大攻势,据守昆仑寨达三年之久的太平军残部遂被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剿灭。图十一:昆仑寨巨石的寨旗孔
   昆仑寨的遗迹远不止这些,昆仑寺也是一段尚未尘封的记忆。关于昆仑寺,何时开山建刹已无据可考,但昔日香火旺盛的昆仑寺,如今尚有原址上建起的简单的庙堂为其余脉,悠然的梵唱,依旧回荡在在古寨的上空。图十二:昆仑寨巨石的营寨闩孔
    昆仑寨上还有异石,名曰“昆仑老祖神像”,酷似天柱山皖公神像,堪称一绝。斯处有一泓清泉常年流淌,这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寨圣水。异石是山的外观,那么山洞则是山的骨相了。图十三:站在昆仑寨可以鸟瞰山下全境
    昆仑寨有大小石洞四十多处,别有洞天。森森古木间掩映的一个个洞穴,大小交替,屈曲盘旋,正是当年兵马栖身、粮草储存的好所在。仅西面一个石洞,便可驻军三百余人。图十四:昆仑寨寨基与蓄水池
    山塞疑无路,曲径可通幽。通往寨顶本没有路,荆棘间,石缝里,人迹所至,便成了路。临近寨顶,更是险峻异常,“牛背岗”仅容一人通过,而沿途分布的太平军古粮仓、天王洞、聚义厅、百丈崖、大天门、石佛洞、鳄鱼拱石、古碓臼等景点和遗迹,也令人奋然前往。图十五:昆仑寨
    翻过巨石步及至寨顶,眼前忽现平坦,史籍载其可以耕植。山旷,寨壮,寺古,石奇,洞杳,林幽,昆仑寨集众妙于一体,融古今为一炉,自然人文,相映生辉。图十六:昆仑寨寺庙图片
图十七:昆仑寨可以鸟瞰山下全境
(本篇完)
2018-05-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0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岭天头山营盘寨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程岭天头山营盘寨遗址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50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程岭村大屋组天头山营盘寨遗址。图一:营盘寨建在崇山峻岭之间

    营盘寨位于太湖县晋熙镇程岭村大屋组天头山山顶下面一处小山坡上,与天头山山顶还有一段距离。营盘寨一侧有一条山路连接太湖县晋熙镇村程岭金鸡组九龙寨遗址。图二:清军湘勇与太平军剧照和真实历史照片
    程岭村是晋熙镇最偏远、海拔最高(平均海拔600~800米)的地区之一,卒子曾多次到访。这里地势险峻,山陡路险,在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据安庆时期,充当了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桥头堡的作用。图三:营盘寨
    营盘寨是太平军在安庆地区太湖县建成的山寨之一,是安庆地区县境内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遗址上的寨墙用石料堆砌而成,现存两门。当卒子到访这里时,营盘寨已经残垣断壁,卒子将探访的太湖、宿松、岳西、潜山等的山寨,结合有着历史资料,再用自己的感触去描述古寨雄风、传承历史记忆。图四:从营盘寨半山腰看下面的乡镇
    清朝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展开了多年的战争。太平军为保存实力,常常将驻军藏于山间。营盘寨位于天头山之上,可俯瞰全晋熙城,还可远眺程岭村,一边可遥望九龙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据点。程岭营盘寨建在山顶,使用了太湖程岭山上的石头建设而成。图五:营盘寨石寨墙
    天头山营盘寨遗址位于晋熙镇程岭村大屋组。寨墙用石块垒砌而成,山寨原有东、西、南、北四门,现仅存东、西两门。不过,卒子也未找到寨门的具体位置。走在营盘寨间,一种很原始很纯朴的意味,让人自然地想起当年太平军在安庆的岁月。图六:营盘寨石寨墙
    太湖县晋熙镇村程岭大屋组天头山营盘寨遗址座落于晋熙镇程岭村西北角海拔七百多米的山顶部,山寨是太平军建于清朝中晚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图七:营盘寨与天头山的唯一通道
    整个山寨建筑石墙相连相牵、自成一体、保存较为完好,这里不仅景致优美、环境幽雅,而且地处要道、控制程岭能够有效控制周边数里山区,失控后又能消失在层峦叠嶂、群山连绵的大山之中。图八:营盘寨建在天头山山顶的悬崖绝壁上
     卒子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山寨,但营盘寨尚未介绍。营盘寨位于安庆市太湖县的崇山峻岭之间,咸丰年间,太平军在安庆周边建起很多山寨,仅岳西第三次文物普查就有四、五十处之多,太湖仅太平军建立的山寨达十七处。据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公布的太湖县境内的十多处军事遗址均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易守难攻也对太湖的山寨进行了研究,他们报告说太湖有太平军山寨十四座。图九:营盘寨一侧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军收复了安庆附近的多座城池,作为安庆的屏障,一直进行着常年的守军和防备,太湖县是安庆府六邑之一,地理位置又处中心,背靠大别山山区,与周边的湖北省、江西省山水相连。图十:营盘寨石寨墙
    太平军在石达开和陈玉成在安庆的驻军经营,将整个太平军以太湖、岳西、潜山一带呈多点扇形分布,在随后的岁月里太平军一方面与捻军龚部队在太湖县附近联合,另一方面与驻守在周边的宿松县以及江南一带的曾国藩周旋。图十一:营盘寨局部
    清军中的湘勇部队在咸丰年间制定了与太平军斗争的多套方案,这些方案有些是直扑太平军营垒,有些是与太平军短兵相接,曾国藩与其弟曾国荃素以深挖壕沟、广积粮草为精通,湘勇常常能够深沟固垒,开挖长壕,以围为攻。以后,卒子再介绍更多的安庆山寨。图十二:营盘寨悬崖绝壁
(本篇完)
2018-05-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16: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杨白寨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白石杨白寨遗址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51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原安徽省安庆市东至县张溪镇白石村张良后裔古村落,又称白石杨白寨遗址。图一:《卒子走遍安庆》到访白石古村

    白石村坐落在升金湖的南岸的石头山下,又因村人几乎全为张姓而习惯称其为“白石张”。是原安庆市所属贵池县境内仅有的一处张良后裔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图二:张氏古墓
    据《张氏宗谱》记载,在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村庄有九弄十三巷,全村有二千多人口。据《东至县志》记载:“白石张氏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其51代孙张贵三元末避乱徙入邑境,现已繁衍二十余代。”图三:张硕论古墓碑文
    新编《东至县志》记载:“坦埠乡白石村西的长墩(又名团墩),曾出士夹砂红陶片,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之一。”图四:张公古墓
    另据史料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率部转战皖南,直抵池州,其部将杨白为抵御金兵,曾在白石村西的山中驻守很长时间,这个山寨后人称其为杨白寨,至今仍遗有兵营旧址。图五:古巷
    现在,村里的一世祖张贵三墓碑及世祖古墓群,证实了史志记载。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良相后裔,贵三传人。图六:白石村铭牌
    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图七:老屋砖雕
    白石村座落在烟波浩淼的升金湖畔,大大小小的山脉沿湖蜿蜒,古时的张姓人很注重风水,六百年前选址时,将村庄建在沿湖山脉之下。图八:皖南民居
    以张姓宗祠分界,分上村、下村,从村庄地形图上看,就像凤凰展翅,有首民谣说:“左虎山右龙山,前有笔架山,后有罗汉山,背倚凤形,如蛇似龙。”图九:门槛石遗址
    白石村因这里属卡斯特地貌,山上有云母、石英和石灰石,都呈白色,所以村庄取名“白石村”。据井盆张氏宗谱记载,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鼎盛时期,“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图十:白石屋基
    村头山上建有碉堡,常年架兵器保护,进出白石张村,主要是通过水路的黄湓河直通长江到安庆城,那时的村寨,宛如一座城堡,张姓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农耕桑麻,捕鱼捞虾的生活。图十二:张氏宗祠
     随着年代的更迭,时事风云的变换,白石张村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日寇飞机的轰炸,使这一古村落变成一片废墟和瓦砾,但村落遗址尚存。图十三:很奇特的门楼
    现在,村里的一口水塘周摆放十六口古时遗下的旗鼓,使这个古村落又透出一丝古风古韵来。图十四:门槛石
    更为奇特的是,白石张村的西面是辽阔的升金湖,沿湖岸有奇妙的堆石景观,村周围的山间有起凤阁、观音洞、敞口洞等庙宇;村南笔架山,似一尊笔架卧湖边,站在山顶上可遥望安庆迎江寺。图十五:宗祠
   白石张的老人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说:“天上张玉皇,地上张天师;文张良,武张飞;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他们引以为荣地把这些传说和人文与自己村联系起来。图十六:宗祠内的斗拱穿榫
   长江中下游的皖南山区,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古村落,有的依山而居,有的临水建邑。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图十七:宗祠一侧
    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这个村座落在烟波浩淼的升金湖畔,大大小小的山脉沿湖蜿蜒,古时的张姓人很注重风水,六百多年前选址时,就以“喝形”为依据,将村庄建在沿湖山脉之下。图十八:白石村水塘
    从村庄地形图上看,就像凤凰展翅,有首民谣说:“左龙山右虎山,前有笔架山,后有罗汉山,背倚凤形,如蛇似龙。”据张氏宗谱记载,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鼎盛时期,“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图十九:门槛石
   清末民初,白石张就有三百余户,千余人丁。全村分为上、中、下村,共有九弄十三巷,以老祠堂弄为中轴均匀分为东西各四条弄堂。横向十三巷也基本对称,但前低后高,层层叠叠如同阶梯。图二十:老屋
    中弄门(又称首门)前为八字朝门,门楼上悬有横匾“御选文魁”和竖匾“宗宪第”各一块。门楼下有城门,里外设置石凳数块。门前为半月形七井塘。塘四周有保存完好的旗鼓十六个(原有旗夹已失)。图二十一:旗鼓
    七井塘南原有古牌坊两座及上下村头各有砖石雕堡一座(均已毁)。而这些弄巷地下还有密如蜘蛛网式的下水道(又称阴沟),相互贯通。图二十二:白石雕刻葫芦顶
    砖砌石嵌,宽二尺许,深四至五尺,宛如地道,不管下多大的雨,村子里都不会有积水。这下水道设有多处进出口机关,如遇兵匪偷袭,村人可进入下水道躲避,也可由下水道出口向后山逃脱。这些精巧的布局和设防,与先祖当年为避战乱来此建邑有关。 图二十三:鲜美的升金湖鱼
(本篇完)
2018-06-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园舒家山与神龟石——卒子走遍安庆
桃园舒家山与神龟石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5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的舒家山与神龟石。图一:大龙山

    舒家山又称舒家大排,位于安庆关门第一镇的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总面积467亩,山场基岩为花岗岩,土壤贫脊,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处于集贤关外与大龙山的山体延伸部分,历史上曾多次被作为军事战略要塞。图二:大龙山镇桃园村舒家山最高点
    经过多方打听,舒家山在清朝咸丰年间被称为舒家大排。是前后左右四个山岭中的一个,这四个山岭,站在大龙山上瞭望如同四条长长的山岭平行交错延伸到平畈,当地百姓称这四个山岭为四大排。图三:一群山羊在舒家山石头间跳跃
    无独有偶,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眉山村有个叫虾子山,现在的合安高速从它的山脚下绕山而过,车辆来往频繁。这里在清朝咸丰年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图四:舒家山最高点是个瞭望的最佳位置
  当战争渐渐远离之后,这些过去的军事据点就被山脚下的百姓占为已山,久而久之成了他们的安葬先人的坟山。舒家山当然也不例外,除今天卒子介绍的舒家大排外,还有齐家山(齐家大排)、老虎山和夫子岭四个大排。图五:舒家山最高点巨石
  大龙山镇桃元社区的齐家山,位于今天卒子介绍的舒家山背后,属沙质土,它是舒家山背后的略高一点的山岭,舒家山最高点174.6米,而齐家山最高点250.6米。图六:大龙山镇桃园村舒家山最高点
    桃元村的百姓有句俗话,“前有照、背有靠”,从清朝晚期开始,这里成了一座座坟山。舒家山有很多石头,形形色色、各式各样。这样风景美好的舒家山却很少有驴友光顾。图七:舒家山上的巨石
    舒家山属大龙山南麓的余脉,离大龙山主峰仅几座山丘之隔。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据了集贤关东西一片,数千军士被分布在集贤关周边的数公里直径的各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形成犄角之势,如今通过这些地方的走访,让图片去还原那百年前那一段重要的历史状况。图八:舒家山上的巨石
    第一次听说舒家大排,是卒子在桃园寺一位居士那里了解,当时给卒子非常惊讶的感觉,下山后再多方打听,果然如同这位居士所说,这里就叫四大排。图九:已经被风化的舒家山巨石上的小石块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从多处分兵驻守集贤关沿线。据史料记载,在集贤关有太平军四大营,又有多处扎营太平军,今天卒子介绍的舒家山与集贤关只有半个小时路程,仅通过前后四个山岭就能穿越到大龙山的主峰。图十:大龙山镇桃园村绿化植被
  不得不说,舒家山和历史上被称为舒家大排,不是当年太平军的军事前沿阵地之一。咸丰年间,太平军各级军事统帅在这片广袤的区域与曾国荃为首的清军湘勇斗智斗勇。当年,太平军连营数里、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图十一:对面就是大龙山集贤关
    舒家大排现在已经渐渐被人遗忘,舒家山记录着当年军事的前沿阵地。清朝咸丰时期。由于曾国荃与太平军作战,后以太平军战败,这里渐渐失去军事功能,后有周边许多百姓渐渐聚集到这片平畈生活。一队队的太平军将士驻防在大龙山前线,枪炮声、杀喊声此起彼伏。这里,汇集了太平军当年驻防的精锐之师。图十二:大龙山镇桃园村舒家山神龟石
    在舒家山山岭最高处巨石下方,有一块酷似乌龟头的石头。这就是传说中的乌龟石,其实它更像是只龟头石,像一只大乌龟的龟头伸出探望外面的世界,百闻不如一见,这块乌龟石是一块被风化的石头和背后的几块石头组成的,从拍摄的角度欣赏吧。图十三:远望舒家山神龟石
    目前,安庆市市郊有三处这样的石头,都有着绝非一般的故事。中方寺背后的金龟殿下的乌龟石、龙泉寺山背后的乌龟石,和今天卒子介绍的舒家山乌龟石。图十四:神龟石
    小小的桃园村成为大龙山安庆第一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桃园村里的四大排,也成为那一时期的前沿阵地。如今,太平军驻守安庆的安庆保卫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村里的很多村民,不知道这里历史上曾经发过的事情,参考了安庆各类文献,如今安庆的桃园舒家山仍是一处风景与历史人文不可多得的圣地。图十五:大龙山镇桃园村
(本篇完)
2018-06-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正北段古城墙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北正北段古城墙遗址
——安庆遗址系列
第15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北正街附近的北段古城墙遗址。图一:古城墙想像图(图片来源网络)

     小时候总以为,只有二监北部一段古青砖的是古城墙,原来安庆沿着德宽路一线,还有很多段北段古城墙,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段安庆市区内的北段古城墙。图二:安庆北段古城墙从上自下
    这段北段古城墙在德宽路与北正街交叉地带,系清朝同治年间修复,原墙基是夯土建造而成,能够在一百年间得以保存,八十年代老旧房屋重建时,将此段古城墙使用碎石重新砌建。图三:古城门想像图(图片来源网络)
   北正街与德宽路沿线的古城墙,过去是集贤门故址,分为内城与外城的布局,据史料记载,元末名将史可法称为“宜城天堑”的集贤门,接引古城墙,在此一展古城雄姿。图四:安庆北段古城墙外面使用碎石砌建
    古城墙以南以西,原有万观门,中间有集贤门,沿线有一条长长的城墙相隔,墙内之外,原有护城河,护城河后改修成德宽路。图五:古城墙想像图(图片来源网络)
   北段古城墙是老城安庆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城墙,现在虽然只是遗址,却能够展现安庆的历史风貌。图六:安庆北段古城墙局部
    据史料记载,北段古城墙为清同治年间修复,城墙主体建在高岗之上,现在的遗址只剩下这高高的高岗,全长约三十多至四十米,墙高约五米至七米。图七:古城墙墙基上高建城墙(图片来源网络)
    北正北段古城墙断面呈梯形,无城砖,原为夯土砌建,老城墙气势雄伟,不失是安庆一处人文厚重的历史写照。图八:安庆北段古城墙局部
    据了解,安庆城垣最早修筑,最早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四月就有开始建造。当时知府黄干“以金人破光州”为由,奏请朝廷,建城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事态紧急,未待批复就匆匆开工,黄干将工程分为12料(段),“先自筑一料,计其工费若干,然后委官吏、寓公、士人分料主之。”先后奋战近八个月,于当年冬完工 。图九:古城门想像图(图片来源网络)
    宋朝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沿江制置使马光祖,又率员复筑安庆城池,形成“城周九里十三步,北负大龙,东阻湖,西限河,南瞰大江”的规模。图十:安庆北段古城墙部分
    北正北段古城墙建在城西北高岗之上,高出地面有五至七米,古城墙内,为老城安庆北正街集贤门。图十一:想像修复后的安庆北段古城墙的壮美(图片来源网络)
(本篇完)
2018-06-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0: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段古城墙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南段古城墙旧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5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玉琳路街道办滨江苑社区的南段古城墙旧址。图一:安庆清朝咸丰年间城防。

     安庆城墙,据百度了解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城区内,始建于南宋,解放后于五十年代初拆除。安庆城墙现残存主要有两段,另有若干段遗址,今天卒子向大家再介绍一段前不久修复好的南段古城墙。图二:屋基就是城墙基遗址
    安庆古城墙始建于南宋,距今八百多年。清朝咸丰年间以后,曾国藩主政安庆时,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北古城墙长约二百余米,城墙呈南北走向,青砖叠砌,错落有致,是安庆市区唯一一段未被拆除的古城墙。图三:遗址
    今天卒子介绍的南段古城墙是修旧如旧经过修葺的的古城墙,但基本保留了它的原貌,还原了历史。原城墙下的街道未修建时,这段古城墙高约十米左右,进城时需要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走上城墙,会让人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能够直接看到长江。图四: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
     “南段古城墙旧址”与原“北段古城墙旧址”、“西段古城墙旧址”还有将来不久后卒子介绍的“东段古城墙旧址”构建成安庆古城的原貌。图五:南段古城墙旧址保护牌
     今天卒子介绍的南段古城墙是安庆城区修旧如旧的古城墙,中间有部分为原老城墙砖,据史料记载,此段老城墙为清朝同治年间修复,城墙主体建在高岗之上,南临长江,全长约一百余米,现城墙高约三米多,原高约十米。城砖为二顺一丁匾砌。图六: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墙体内的青砖
    踏在南段古城墙上,感受当年“城墙城墙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白马,带把刀,到你家里抄一抄……”的韵味,古城安庆,高大沧桑的城墙与雄伟高大的城门;安庆南段古城墙,又称“月城古城墙”。安庆“月城”,当年走到玉虹街,进了“玉虹门”这才算进了安庆城。月城,实际就是瓮城,又称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图七: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
    安庆几座古城门实际都有“瓮城”,最大瓮城是古城“首门(正门)正观门”外瓮城,它也是防御能力最强的瓮城,并拥有两扇城门。太平军与湘勇在安庆鏖战时期,传说翼王石达开在正观门瓮城外再建一月城,来巩固天京第一门户皖垣安庆,这就是安庆月城的前身。图八: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旧址
    曾国藩在安庆古城墙及防御工事,日记中记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十八日,旋出门看城,从小南门绕至西门、北门、东门,出东门外,至宝塔,登塔顶一看,旋归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内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营,由东门而南,至西门止;萧开印管中军,由西门至北门止;李臣典一营,由北门至东门止。城外扼要扎营者,熊登武一营扎西门外石垒,程学启一营扎北门外三垒,张诗日一营扎东门外宝塔石垒,尚为周密。图九:南段古城墙保持了修旧如旧的风格
    曾国藩又记载安庆古城墙,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四日,由东门(枞阳门)登城,周历(走遍四周)北门(集贤门)一带,至西门(正观门)下城,至城外看盐河一带,傍夕归。图十: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局部
    曾国藩意识到正观门自古就是安庆古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专门视察西门外战略要塞---盐河护城壕,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八日,出门看盐河濠沟,酉初(17点)归。曾国藩第三次视察盐河护城壕,并现场调研,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三日,出门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归途看盐河濠沟。图十一: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一侧
    曾国藩带领湘军安庆大营各营将领,现场指导安排,拆除太平军所筑月城,将月城砖石移至盐河护城壕,正式开工移建新月城,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盐河濠沟,又至东门(枞阳门)宝塔下看濠。似将西南隅贼所修月城拆去,改修盐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太平军所筑月城),凡一百四十一丈。盐河应修之地,凡一百八十六丈。图十二: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另一侧
    月城移建开工次日,曾国藩迅速拨付修城所需财政,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七日,将盐河城工(城墙修建工程费用)算明,赋与各营。图十三:南段古城墙另一段被学校占用
    湘勇移建新城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廿一日,仅仅一个多月便已完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二月廿日,五更起,行题主礼,礼毕黎明,行遣奠礼。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新城建成仅百日,城墙有一处垮塌,曾国藩多次现场调研分析城墙垮塌原因,曾国藩督帅行署驻扎安庆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自集贤门迤南,直抵正观门外江岸”加筑外郭移建月城,并在月城南北两端各开一门,月城北门曰玉虹门、南门曰金保门,设重檐歇山顶式城楼,木构体系青瓦铺顶,四角飞檐翘角。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在月城金保门南又增辟同安门,开卷顶城门洞无城楼。图十四:珍贵的清朝老照片
(本篇完)
2018-07-1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6: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梅柳峰山柳家寨——卒子走遍安庆

白梅柳峰山柳家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5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项铺镇白湖乡山河村的柳峰山柳家寨。图一:远望柳峰山头道峰

    柳峰山,位于枞阳县项铺镇境内,巍峨高耸,重峰叠嶂,怪石峥嵘,共有四大高峰所组成,第四峰为最高峰,海拔456米,青峰如锷,直刺苍穹。山脊有巨石自然排列,如蜈蚣形,有头、脚、尾,约百米长,名“飞天蜈蚣”。图二:远望柳峰山二道峰和三道峰
    山西南有南朝刘宋侨置阴安县城和城隍庙遗址。经安庆地区文物部门考古发现,柳峰山上有座古寨遗址。后据了解,原来柳峰山与对面的寨头上曾是元末、明朝和清朝各个时期的山寨,但柳家寨名却是元朝时期起的名。图三:远望柳峰山四道峰(主峰)
    柳峰山柳家寨枞阳县白湖乡山河村柳峰山前上。柳峰山的两面即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山脊上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告,山间的石头屹立在山顶之上。正是这种大自然巧夺天工、原生态的巨石,让柳峰山有了一种原始、野性的美。柳峰山数峰相连,又让其显得雄浑壮观。图四:柳峰山柳家寨山脊
    柳峰山山体并不非常高耸,可是置身山巅,举目四望,天空蔚蓝如洗。控制柳峰山,就能控制山下的白梅乡和项铺铺,对于清朝太平军来说,控制高地远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图五:柳峰山山脉
    传说元末有个叫柳峰的人,穿钉鞋,挑千斤担,率众上山,扎寨于其山顶,今存北门寨遗址,该山因“柳峰”这个人而得名。它是一座横亘在枞阳腹地的大山,正巧是枞阳县的地理中心位置。图六:柳峰山柳家寨山脊
    柳峰山是枞阳域内中部最高的山,右侧不远处是浮山,之间有条罗昌河;左侧则与白云岩隔冲相望,之间有条杨市河,两条河水都归于白荡湖。图七:柳峰山柳家寨主峰山脊
    据传,汉武帝所封的阴安侯封地位于柳峰山西麓,当地民间歌谣:“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有些地名还在,有的尚有记载,枞阳县文物部门在阴安古城旧址周围发现汉墓群,这些传说也好,记载也好,考古发掘也罢,至少能证明这里曾是一座古代城池,且规模宏大。图八:柳峰山柳家寨主峰
    正是因为柳峰山位于长江之滨,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便利,也足以养活这方百姓,同时靠山临水,军事位置优越,自是建城安寨的理想场所。图九:柳峰山柳家寨山脊
    柳峰山山体丰腴,山林碧绿如海,满山多是岩体,稀疏的长着几丛灌木,野山茶长满着青青的果子,毛栗树长在石缝间,全都是一簇荆棘、一丛野树,就连刚刚在山溪边疯长的芭茅草,此刻也是瘦弱枯黄。从山草从山脚攀爬到山巅,如同人的一生,山脚时是少年,而到达山顶时却已年暮。图十:柳峰山
    柳峰山的巨石,基本都已龟裂开来,似豆腐被刀切开,一片片的。满布苔藓,一两处岩缝间却长出一簇灌木,黝黑的岩面,翠绿的灌木,这里作为军事的山寨,真是可藏可躲。图十一:柳峰山上山体巨石
    柳家寨早已不存,它具体的位置也无人可寻,但山体之间的山凹处,或许就是当年的山寨,这些山寨借用林葱木茂,建起环境封闭的茅草屋,一般的确很难被外人发现,便于躲藏。图十二:柳峰山柳家寨山脊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大军汇集到枞阳,各将领带兵控制枞阳全境的重要高地。当年,太平军分兵把守这座枞阳中心高地的柳峰山,控制山下的重要鱼米之市的项铺。图十三:柳峰山柳家寨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陈玉诚、李秀成率领兵统战长江流域,其中一小部分兵将进入柳峰山境内,他们在此瞭望白梅和项铺全境的清军的动向,在山间建起茅草屋。图十四:柳峰山题字
    据记载,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清廷组织枞阳县境各地办团练,对付太平军。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 九月,太平军渡过白荡湖。图十五:柳峰山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 十二月,清军提督秦定三派团练头目曹继业、胡大新率兵一千二百余人,由枞阳县义津攻占枞阳镇,遭安庆太平军反击,杀曹继业,夺回枞阳镇,胡大新溃逃义津。图十六:柳峰山柳家寨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 一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商定战略大计,是为第一次枞阳会议。会议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图十七:柳峰山巨石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 八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会同各镇守将黄文金、李世贤、韦志俊等百余人于枞阳望龙庵召开会议,共商军机,誓约会战,是为第二次枞阳会议。会后,各路大军依议行动。九月破清军于浦口,十二月大破湘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图十八:柳峰山峰顶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 六月,太平军再次进攻东乡;七月十二日,从孙家畈攻占周家潭,歼灭练勇221人。咸丰十年(1860年) 六月,清提督杨载福,候补道彭玉麟统领水师入长河口围攻枞阳太平军;湘军曾国荃部从孔城攻枞阳,攻克后,驻扎白鹤峰。十月,曾国荃派人筹款修筑枞阳长河堤,在关帝庙前筑横堤,使长河水倒灌十余里,以利水师守枞阳,从而堵截安庆太平军。图十九:柳峰山柳家寨山脊
    清朝咸丰十一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兵围攻枞阳,与清将杨载福、李承漠水师大战于莲花池,失利,退至七里头、松茂岭,后撤走庐江。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十九日,英王陈玉成部将率兵一千余人在马踏石(今官桥乡连城村)、黄马河遭清军多隆阿兵伏击,损失惨重,太平军部将被杀害。图二十:柳峰山柳家寨主峰
(本篇完)
2018-07-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店前张安抚寨——卒子走遍安庆
店前张安抚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5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司空山半山的张安抚寨遗址。图一:巍峨司空山

     张安抚寨又名司空山寨。位于岳西县城西南七十公里的司空山上。司空山方圆三十五公里,海拔1227.7米。主峰突兀,气势雄伟,地势险要。图二:张安抚寨半山间的悬崖绝壁
     古志云:“司空扼蕲黄”,号称皖西南镇,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南宋末期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史张德兴在司空山垒石筑寨,聚兵抗元。图三:张安抚寨寨门
    张德兴建起的山寨,别名张安抚寨。寨内有洗马池和刀枪洞等。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明室后裔荆王朱常在此起兵抗清复明。图四:张安抚寨寨门建于明朝时期
    张安抚寨山寨现存寨墙长约三公里,高约三米,按地势方位设有五门,太平门、欢门、朱砂门、前部门、后部门。前部门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图五:张安抚寨寨门
    司空山寨又名张安抚寨,位于岳西县城西南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名。图六:张安抚寨在悬崖绝壁上建起寨墙
  南宋的“崖山之后”,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的同时,无数有勇有谋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武装起来与元人做殊死争斗,他们中有誓死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负帝投海“两崖波浪至今悲”的陆秀夫,也有英雄霸气“扫尽狼烟御辇回”的张德兴,留给世人无尽的故事。图七:张安抚寨刀枪洞
  张德兴,南京人,任淮南西路安抚使。在南宋太皇太后谢氏降元的同时,他与农民领袖刘源一起,依据司空山的天险起兵抗元,并留下了著名的“司空寨”和“朝天宫。”司空山有着东吴第一峰,禅宗第一山的美誉,地势偏僻,易守难攻。张德兴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抗元根据地,为长达十年的战斗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张安抚寨。图八:张安抚寨刀枪洞内部
    张安抚寨南倚峭壁,其它三面皆用石头筑起两米至四米高的城墙,依山势走向,婉转延绵,如同巨蟒盘踞,又如真龙临渊。司空寨设有太平门、欢门等六道门,内部还建有刀枪洞、阅兵台等,从现代残留的古迹来看,当时这里的配置已经初具规模。图九:张安抚寨四周都是悬崖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朝天宫”,这不仅是一处宫殿,更是张德兴等人誓死效忠宋朝皇帝,“朝天”二字的内涵,就是自主自发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即使皇室已经称臣,即使朝廷已经归降,他们也仍然效忠宋廷!永乐大典中记载,张德兴在司空山与元军对抗了十年,这十年间,他曾与傅高一起举兵攻入黄州,杀死元朝宣慰史郑鼎。图十:张安抚寨小径
  张德兴在朝天宫落成之时,曾依据南宋与元兵对战的形势赋诗一首,题为《朝天宫成纪怀》。“愿将只手扶红日,扫尽狼烟御辇回”,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一样,写满了对元军的不满。写满了对南宋的忠诚,写满了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图十一:张安抚寨瀑布
  元朝元贞三年(1297年)张德兴在司空山遭遇元军伏击,壮烈殉国,朝天宫被毁。而此时,崖山也被攻破,南宋彻底灭亡。在这场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战役中,守卫的一方功败垂成,但是在史学家的眼中,他们虽败犹荣!张安抚寨地处大别山东南部,西北角地势居高,由主峰多枝尖向东、南倾斜下降,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体,沿北、东、南方向分布着河流、盆地、山前丘陵。图十二:张安抚寨采石场旧址
    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西汉末年梅福(字子贞)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其愿,后挂冠出游,归隐此山赤壁下炼丹。李白游司空山留有诗篇。东汉末年,鬼谷子的得意门徒左慈居司空山并建“玄妙观”,开始了司空第一建筑。图十三:张安抚寨采石场里的石料
  司空山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地。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释门二祖神光慧可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嚼雪充。”图十四:张安抚寨
  南宋瑞景二年,安抚史张德修与潜山农民军首领刘源在司空山聚兵抗元,并在山上兴建“朝天宫”。张德修所作《朝天宫成纪怀》刻于绝壁之上,抒发救国之情,浩然正气,慷慨悲壮。张兵败后,山寺遭到破坏。至明天启元年(1622年),明朝太守阮自华和柱史颜远建造了“祖师殿”、“大雄宝殿”,并建一“石坊”。后遭太平军毁坏。图十五:张安抚寨标识  
    张安抚寨位于司空山半山,背靠大别山余脉,大唐古驿道经过围寨门口。张安抚寨宋末明初始建,历数代人完工,整座山寨有寨墙和寨门及屋基、瞭望岗、田地、仓库等组成。图十六:明、清两朝石料场
    现从山脚步行司空山半山能够见到张安抚寨寨门与寨墙,很完整,门口的石头见证这座围寨数百年的风华,这座寨门称为太平门,其余三门欢门、朱砂门、后部门均未见到。再步行至或窄的山腰处,能够见到前部门与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图十七:张安抚寨寨头瀑布
    张安抚寨的西门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卒子未找到。张安抚寨始建于宋朝末年,张德兴在此聚众抗元,寨子被元军收买叛徒攻破后,朝天宫等建筑物遭到毁灭,但石城墙大多还在。图十八:张安抚寨悬崖小径
    到明朝末年,张献忠盘踞大别山时,乡民不堪屠杀,又聚集在司空山扎寨,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由当年司空山下四大家族人丁把守,其中有一姓未能尽职尽责,给其他三家带来很大压力和损失,所以被禁止通婚,并严令其子孙后代不得出当时村庄范围。此事,当地族谱尚有记载。图十九:张安抚寨寨头
    张安抚寨地理环境复杂,高山峭崖随处林立,长河幽谷纵横交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英雄竞技之场。是一处天然的堡垒。现存的寨墙绵延,关门森森。图二十:张安抚寨炮台
    张安抚寨既是山民躲避战争伤害的堡垒;又是弱势义军凭险固守的阵地;还是乡民抵抗外族侵略者的防线。当年宋末安抚使张德兴与元军逐鹿江淮大地;张献忠、李自成与明朝军进行着反复较量;太平军陈玉成曾经扎寨筑墙力战清军。图二十一:张安抚寨能够看到店前镇
(本篇完)
2018-08-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08: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瞭观峰——卒子走遍安庆
溪安瞭观峰——卒子走遍安庆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5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瞭观峰。图一:安庆小龙山龙头峰

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的杨桥镇溪安村,秀山丽水、龙山凤水,犹如一条盘曲婉延的巨龙,在杨桥大湾的山顶有一处名为暸观峰,知晓的人并不多。图二:溪安瞭观峰地处安庆小龙山上
大龙山下、石塘湖畔,安庆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数百年来,这里曾是战火密集的区域。图三:溪安瞭观峰能够看到山下的石塘湖
    瞭观峰地处山峦逶迤的山顶间。山下小河环绕农田良田,石塘湖位于安庆北郊,素有“十里长湖”之称。西依大龙山,南接莲湖,东连长江,北通破罡湖,湖中岛屿点点。图四:瞭观峰
    瞭观峰海拔约200米左右的小高地,山间全是巨石,各条山顶均相通相连。瞭观峰的名字也是因为当年军事作用而有了这个山名。图五:远处就是石塘湖
    就是当时的太平军和湘军岗哨,小山丘并不太高,轻松可以登上这座小山丘,踏着种满当地植物和树木的景观坡,进入这座当年烽火前沿的瞭望岗。图六:溪安瞭观峰山腰巨石
    瞭观峰就地处石塘湖一侧,在明清时期属桐城南乡,今属在安庆宜秀区杨桥镇内。通过瞭观峰可以向一侧的溪安、鹿山二村;南下可到官兵村,濒临湖面。图七:溪安瞭观峰环境
    溪安村有八景:月溪寺、瞭观峰、船稍石、团山岛、女儿山……,这是一片山高水潺、林茂寺幽的土地,瞭观峰与石塘湖山光相依。图八:溪安瞭观峰植被丰富
    龙山苍苍,石塘泱泱,瞭观之峰,山高水长。杨桥镇位于大龙山之阳,石塘湖畔,山清水秀,奇峰、怪石、峭岩、险岭、幽洞、清溪样样俱全,特别是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鲍冲湖等景点风光旖旎。图九:溪安瞭观峰巨石
    清末时局混乱,清军中的湘勇在安庆血战太平军,长江沿岸地区成为战场,无论是湘军还是太平军,对于杨桥一带的溪安瞭观峰无不付出血本占领。图十:瞭观峰山路四通八达
    咸丰年间,太平军攻陷枞阳镇,水师也进泊长江,形成了对安庆的合围。接着,湘军连续组织了几次反击,但均未成功。图十一:溪安瞭观峰主要的功能就是瞭望
    岁月沧桑,几经变化。随后湘军在安庆周边接连取得阶段性胜利。进而,能够安庆大龙山高地的有利地形,包括今天介绍的瞭观峰,渐渐战胜的太平军。图十二:溪安瞭观峰
(本篇完)
2018-08-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卒子游记
七井汤家墩遗址
——安庆遗址系列
第15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图一:汤家墩遗址

    周潭镇七井村位于一处名为七井的山地凹处,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汤家墩位于安徽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竹山组西南一百米,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卒子于数年前到访这里。汤家墩遗址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为北高南低的长方形台地,高出周围地面三至五米,总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米,文化层厚三米左右。汤家墩遗址对研究江淮地区商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图二:汤家墩遗址标牌
    1986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地表及剖面发现陶鬲足、纺轮等文化遗物。1987年7月,窑厂工人取土,曾发现西周时期饕餮纹青铜方彝一件,十分精美,定为一级文物。1989年,对汤家墩遗址发掘2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青铜等百余件文物。图三:汤家墩遗址其实就是一个大土墩
    周潭镇七井村,从地理位于看是一片蚌形地,这是安庆地区西周古村落遗址,又名汤家墩遗址,当地人称大包墩砖瓦窑场。遗址面积约五十亩,由于受到流水冲刷,地面陶片、石器,历历可见。文化层四至五米,间有大量红烧土。开掘二百多平方米,出土文物近百件。有陶片、鼎足、鬲足等,纹饰多绳纹、回纹、云雷纹;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图四:汤家墩遗址全貌
    汤家墩西周古村落遗址,反映了周潭悠久的生产历史。周潭旧属桐城东乡,崇文尚武,追求读书入仕已蔚然成风。如雍正二年进士、理学名家、名相张廷玉恩师周大璋;嘉庆甲子科第二名武举章慕斌;威震黔南、保卫边疆有功的抗法将军周南寿;民国学者、教授周荫棠著《台湾郡县考》,为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提供了重要史实依据。图五:汤家墩遗址与卒子坐骑
    据了解,汤家墩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有西周时期的兽面纹方彝。通高四十四公分、口边长十八公分与二十公分、底边长十公分与十二公分。1987年枞阳县周潭镇七井村汤家墩遗址出土,现藏枞阳县文物管理所。西周兽面纹方彝子母口,腹为斜直壁,高圈足,盖作四面坡庑殿式屋顶形,四阿式柱钮,口沿下两侧有兽形耳,盖、腹四角有云形扉棱,圈足內悬挂一铜铃。盖饰凤鸟,钮饰阴细线的三角状蕉叶纹,腹上部饰直棱纹(直线纹),下部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均以云雷纹为地。图六:汤家墩遗址出土西周文物
    “彝”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尔雅 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出土器物和古文献未见以彝为某种礼器的专称,宋代人因其形制称之为方彝,至今仍沿用。方彝为盛酒器,最早出现于商晚期,小屯238号墓及殷墟妇好墓等都有出土。方彝截面呈长方形,腹部四角多有扉棱,屋顶形盖,圈足,足上有铸孔。西周早期的方彝出土不多,与商晚期的形式区别不大,且一直沿用到中期。此方彝与现藏美国福格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方彝和西周成王时期宝鸡纸坊头一号墓出土的方彝极为相似,故本件方彝的年代属西周初期。图七:汤家墩遗址出土文物
(本篇完)
2018年9月5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2: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毛尖山乡平精村双峰寨——卒子游记
平精双峰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平精村双峰寨。图一:双峰寨寨脚

    皖鄂边境,曾是土匪强盗出没的地方,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长时间占据大别山多地,他们依仗这里的山高路险,以及山下的村庄,建起了长期居住的山寨。双峰寨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山寨。图二:双峰寨寨包
    平精村由平安、精诚,故取名为平精村。境内山峰峻峭,溪流蜿蜒,盆地相间。传说神奇的双龙潭,冰清玉洁的美女梳妆,历尽沧桑的余公寨、张公寨、双峰寨等人文景观。图三:双峰寨能够目测很远
    “双峰寨”又称“双乳寨”,在岳西县已经查明的五十余座山寨中,双峰寨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山寨。它地处县城的周边,从山寨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县城内的活动。毛尖山,距岳西县天堂镇不足二十里地。图四:双峰寨一侧山峰
   沿着一条陡峭的山路,蜿蜒盘旋而上,能够步入气势磅礴的双峰寨。山间小路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双峰寨约高二百余米,为数座山头组成。图五:双峰寨寨墙
  双峰寨,山美幽静、水清树茂,自然古朴,有着百年以上的人文历史。翻过好几座山,一条横亘的古寨墙,这道古寨墙,大致分为三段,分别建在山路较为平坦的部位,其中一段建于山腰之间。图六:双峰寨
    双峰寨既是太平军的指挥部,又是与清军鏖战的要塞,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双峰寨几座山峰之间还有大量的较为平坦的坡地,是当年太平军操练场与放马场。图七:双峰寨寨墙由碎石砌成
    如今,烽火早已消散,唯有寨墙傲立于此。古寨墙约有数千米,其中一部分已经坍塌,大致分为三段,当年的风姿伟岸仍然依稀可见。尚存的数百米寨墙,两米余高,石头垒砌得不齐整,不规则,当年太平军并没有将它作为艺术品来建造,但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图八:双峰寨长长的寨墙
  通过密密的丛林,扒开棘刺,卒子在刘叔的带领下来到双峰寨一侧山顶,这里如同像仙境一般,山下时隐时现,山风佛过,松林轻吟。图九:双峰寨寨墙顶宽一米左右
    双峰寨越过寨墙以后,越攀路越陡,山势越险峻,不少突兀的悬崖耸立眼前,这里有高低基本等同的两个并立的山峰,巍然耸立在双峰山顶。图十:双峰寨山体
     远处一看,真如双乳,站立其上,遥望岳西县城,一览无遗。双峰寨地处平精村位于毛尖山乡中部,东至潜山县逆水镇,西倚天堂镇,南连板舍、林河两村,北邻红旗村、石关乡交界,地理位于非常重要。图十一:双峰寨一侧远近山峰
    双峰寨从东寨头通过山岗走向西寨头,大约需要一小时左右时间,这里仍有一处叫点将台的地方,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山地,双峰寨由多条裂谷形成,双峰下为谷地。图十二:双峰寨已经坍塌的寨墙
    半山腰那片较为开阔的山地,于绝壁间形成天然庇护地,天地浑然天成,真是鬼斧神工。山间还有多处天然洞穴,当年太平军将粮食与军火藏于洞间,这里有千尺石壁,岩石陡峭,长满杂树杂草、青藤缠绕,蔓延而长长悬挂,一种苍凉之意满布心头。图十三:双峰寨寨墙顶部
     双峰寨,步入寨墙才算入寨,进寨之后俨然入眼,幽静山涧,虚怀若谷。双峰寨与周边的多座山寨一起构成了神秘、巍然耸立的山寨群,是安庆地区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大家的研究和开发。图十四:双峰寨寨墙
    卒子作为地方文史爱好者,在安庆各县市区的朋友带领下,长期以来致力于对这些山寨进行深入的勘察和研究,并对这些文史资料进行甄别、研判,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从而使这些山寨早日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图十五:双峰寨砌在山腰处的寨墙
     双峰寨,始建清朝咸丰年间,双峰寨寨墙,由山间的石灰石及青石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寨墙体系,寨外四周设有防护岗。双峰寨是太平军太湖指挥部与桐城指挥部之间的休养所,其中多数是太湖与桐城以及安庆前线受伤伤员养伤疗养的地方,自然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战斗堡垒,外墙坚固,多次被大炮轰击都不能攻破。图十六:双峰寨千丈悬崖绝壁
    双峰寨与安庆多地的山寨,共同组成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历史遗存,建议有关部门和组织申报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十七:双峰寨寨顶
(本篇完)
2018年9月1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2: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鹞鹰寨——卒子游记
邱山鹞鹰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2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宿松县(省管县)柳坪乡邱山村鹞鹰寨旧址。图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最高峰罗汉尖(寨)

    作为与湖北省、江西省接壤的安徽省安庆市最西部的宿松县有“宿松四十八寨”之说,经过卒子实地考察,宿松有大小山寨二百八十余个。宿松有四十八寨,其实所指大小四十八寨是元末明初宿松山区地方义兵首领陈汉,在朱元璋西征与陈友谅争夺战进入宿松后,陈汉率所辖的大小四十八寨归顺朱元璋,不是说宿松就只有四十八个寨,而这四十八个寨仅是当时宿松全部寨的极小一部分,陈汉所辖四十八个寨仅坐落在陈汉首领起事的根据地架山寨的周边地区,今天卒子介绍的鹞鹰寨就是安庆地区早在二千年前所设的兵寨。图二:站在罗汉尖寨看鹞鹰寨位置
    邱山村历史悠久,相传商周时期邱山及罗汉尖周边地区人口比现在还密集,古时这一带有四多,即土匪强盗多、义民造反多、宗教活动多、历朝战乱多。经拜访宿松知名人士吴汉亮先生,在吴老爷子带领下,卒子逐步拨开邱山鹞鹰寨的面纱。图三:湖北省黄梅县古角寨正位于邱山鹞鹰寨一侧
    柳坪乡邱山村在罗汉尖主峰的西北山下,与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蕲春县向桥乡毗邻接壤。境内风景秀丽,群山起伏。历史上,邱山村是吴头楚尾的首要地方,在这里屯兵扎寨是兵家要地。图四:鹞鹰寨与一侧的山脊相连
    鹞鹰寨,又名鹩鹰寨。始建于三国时期,属吴国地域,是楚头吴尾边境上重要的关卡要塞之一,以防为主、易守难攻。相传古时有鞑子(元朝金兵)兵在此据扎过。元朝末年后,各朝代凡灾荒战乱年代,常有强盗或义军散勇驻扎于此,他们多野吹,居住于石窟山洞。辛亥革命后,相继有北伐军、红军、抗日联军和解放军在这一带活动打遊击,是皖鄂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图五:站在鹞鹰寨顶看下方的湖北省黄梅县古角水库位置
  邱山村鹞鹰寨雄峰高耸,与湖北省黄梅县接壤,这里山高陡峭,一条崎岖小径能通达山寨。寨周边地区多有巨蟒蛇、穿山甲出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还多有虎豹。图六:鹞鹰寨寨下的山岗
    邱山村鹞鹰寨原是一座高约900米的山峰,山顶石矶犹如一神鹰,雄立于楚头吴尾邱山村的一座高峰上,昂首凝视湖北地界,故有神鹰望太平之说。民间还传说,这“鹰”是春秋战国时,天上玉皇大帝为应凡间战乱灾荒庶民的诉求,即令天上太白金星佯变成神鹰立于长江北岸的松兹罗汉尖,镇山川护太平。图七:鹞鹰寨位于右侧的具体位置
  鹞鹰寨下边靠黄梅一侧沿飞虎岭到柳林落溪口,起伏逶迤直下到五祖冯茂山(俗称东山),一路险径。邱山村四面环山,坐落在形似一只鹞鹰盘地内,北有二龙戏珠,南有九龙盘顶之景。在环邱山与湖北黄梅、蕲春交界的大山埂上,通向鹞鹰寨只一条小山路,宽约一米,邻崖。至寨顶,三面悬崖。图八:鹞鹰寨题字
  鹞鹰寨一侧是湖北省黄梅县的古角寨,另一侧是柳坪乡罗汉尖寨,前后左右均是山寨。这条山脉均是突起的山峰,一边是马皇、罗湾,一边是仓下屋、瓦雀坝、余屋、茶元咀、杨坦、徐岭、白果树诸屋场。站在鹞鹰寨顶,一览众峰,站在邱山鹞鹰寨可以看到湖北省黄梅县一角。图九:从鹞鹰寨翻过山岗就能到湖北省古角寨
  鹞鹰寨距湖北黄梅和蕲春两县界岭均只有两三里路,山体雄辉宽厚,现在均被茂密的竹木全覆盖,行走困难,溪涧纵横幽深,山间常现浓雾淡云之美景。图十:鹞鹰寨坡下的古水井
    鹞鹰寨无史料考证,据宿松县吴汉亮先生介绍,这里最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驻扎在靠邱山山间的原驻军,战事过后,他们的后裔留守在这里,渐渐形成了村落,现在也淹没在历史之中。图十一:鹞鹰寨坡下工事
    据此推算,鹞鹰寨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为安庆地区最早的军事山寨之一。图十二:鹞鹰寨坡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梯田
    据地方百姓世代流传,唐朝时期,黄巢农民起义军过往湖北、安徽一带,杀人无数,人皆防之,附近百姓就近躲藏于此寨。图十三:鹞鹰寨坡下的梯田原是山寨的组成部分
    宋朝时期,地方百姓为防范鞑子(北宋末南下的金兵)躲藏于此寨。鹞鹰寨附近的高山寨就是宋末元朝的金兵建立的山寨。图十四:鹞鹰寨坡下的碎石垒砌的梯田现已荒废
    元末明朝初期和明朝末期清初两个时期,这里又成为附近百姓就近躲藏的地方。图十五:鹞鹰寨下寨山路有着千年历史
    清朝咸丰年间,当地百姓为躲长毛(清末太平军),现在鹞鹰寨山坡下有多处平整的石墙,和完整的梯田工事,均是为抵御外来侵略的掩体,纯系防守,仅起哨所传递治安信息之用。图十六:鹞鹰寨制高点
(本篇完)
2018年10月9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方宗诚夫妇墓——卒子游记
方宗诚夫妇墓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方宗诚夫妇墓。此幅方宗诚像为清人所绘。图一:安庆桐城方宗诚画像

方宗诚墓,又称方柏堂夫妇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一处山窝之中。原墓位于百华村杨凹村民组,后因修建合安高速,现迁移至百华村斯家大排。图二:方宗诚墓
    原墓前原有约五米高的华裱、现不存,一块墓表,一块墓碑,墓表毁于文革时期。现墓仅一块墓碑,两个墓冢。墓冢坐南朝北,墓碑上半部为四十公分高券顶,下半部尺寸为一米七高、一米宽、十五公分厚,因年代久远,墓碑碑文严重风化,无法辨析。图三:方宗诚墓简介牌
    方宗诚墓冢长五米,宽近四米,两个墓冢之间相距约五米。现保存状况一般,时有盗墓人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探挖,却一无所获。图四:方宗诚墓碑有一位成年男子身高
    方宗诚(1818-1888年),字存之,号柏堂、诸生,清末桐城派著名作家,湘军与淮军重要幕僚之一。少有伟志,邑先达耆宿皆愿与之游,山东布政使吴竹如,慕才与之交。后治枣强县,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著有《柏堂经说》、《柏堂文集》、《志学录》等百余卷。图五:方宗诚墓一侧
    曾国藩说:“近世将才,湖北最多”,其中的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麟、鲍超等都是当时名将,曾多年驻守安庆地区。而这些人当中,安庆人的方柏堂又是一位重要幕僚。图六:方宗诚夫人墓冢

    方宗诚(1818—1888)清朝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字存之,号柏堂,安庆桐城人。官枣强知县,论学宗程、朱,建正谊讲舍、敬义书院,集诸生会讲,从游甚众,有《柏堂全集》、《志学录》等。图七:方宗诚墓冢
    方宗诚出身儒学世家,父方松,由桐城鲁谼迁居县城西郊毛河,竹篱茅舍,布衣粗食。宗诚少有大志,每日取贾太傅疏及唐宋名篇高声朗读。始受学许玉峰,继师族兄方东树,遍览宋元后儒家之言,多有阐发。图八:方宗诚墓背后
    太平天国运动时,其避居鲁谼山,不废讲习。著《俟命录》,研究天时、人事及致乱之源,认为士大夫修身、处事、为政之道,在于本纲常,明正学,选拔人才,效用当世。图九:方宗诚墓碑“冬”字
    霍山吴竹如任山东布政使时,从友人方鲁生处得《俟命录》,将主要内容函致大学士倭仁,倭仁录其要为经筵课程。方宗诚由此驰名京都。图十:方宗诚墓碑部分字迹尚能识别
    曾国藩驻守安庆与太平军过手时,曾国藩、胡文忠慕其名皆以礼相聘,但开始方宗诚以辞不受。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河南巡抚严树森应诏疏陈治国方略,方宗诚入严幕,奏疏多出其手。图十一:方宗诚墓另一侧
    曾国藩招徕人才,也有的是在“重赏之下”。赵烈文与方宗诚就是其中两个比较典型的人物。赵烈文是江苏阳湖人,字惠甫,又字能静。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赵仁基,官至湖北按察使。图十二: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曾国藩驻守安庆时,方宗诚已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其在《 柏堂师友言行录 》卷三记载:王子怀曾言曾公真有知人之识,咸丰初年,予上振兴人才疏,公见之,即再三称赏,但劝予不要保举徐仲升( 徐广缙 )制军、周敬修( 周天爵 )侍郎办兵事,说仲绅前办夷事甚得体,然实无才,留广东使夷人有所敬畏可以,若办兵事,底蕴尽露,岂不可惜!敬修之才,但能办土匪,不能办贼,其后果如其言。图十三: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推荐方宗诚为枣强县令。李鸿章继任总督,与方宗诚亦交往甚密。方宗诚知枣强县十年,办乡塾,兴书院,整顿祀典,刻印当地前贤遗著,编修地方志,兴办义仓,储粮备荒。每遇灾害,及时勘察灾情,兼及邻县受灾情况,如实上报,不避忌嫌。多次请求李鸿章奏免全国钱粮积欠。虽为政一县,谋虑所言皆宏远大计,事关全局,李鸿章多采纳施行。时深州知州游智开,兴义学,减浮征,政绩颇著。时人将游、方并誉为“深州游牧枣强方令”,以表尊敬之情。图十四:方宗诚墓碑很多碑文无法辨识
    方宗诚修髯洪声,仪表堂堂。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辞官归隐,与衡阳彭玉麟同游石钟、匡庐,并立扬子江岸,吟风弄月,谈古叙今。过往行人莫不钦其风采。光绪十三年(1887年),安徽学使侍郎贵恒推崇方宗诚学识情操,奏请赐五品卿衔,获准。方宗诚学承桐城文派,撰多部书籍,另撰写、编订书籍数十种。图十五:方宗诚所著《柏堂集》
(本篇完)
2018年10月22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卒子游记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
——安庆遗址系列
第16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皖河农场墩头遗址与曹操练兵场。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安庆是古皖国发源地地,皖河流域曾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皖江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三大文化之一。下图为皖河农场一面的风景
    在皖河流经之地的安庆市西郊入长江,皖河有一块环抱着的丰美灵秀的土地叫皖河农场,位于皖河农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墩头遗址,以及这个遗址出土的文物,让大家一起了解这段文化。下图为到皖河农场采风的文史爱好者
    墩头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它属于安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000—5500年左右的黄鳝嘴文化,遗址面积约为六万五千平方米。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以夹砂红陶和泥质夹植物陶及泥质红(灰)胎黑衣陶为主,鼎、豆、杯最多,在遗址上采集的大量戳印纹鼎足具有黄鳝嘴文化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据了解,墩头遗址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曹操练兵场”。“曹操练兵场”据说是曹操水军的练兵场!当地的老人们都说曹操在这里练兵的故事。这些雄奇的传说,使皖河一带的皖河农场笼上了一层波谲云诡的三国风云。下图为皖河农场保护牌
  皖河农场还流传有“曹操屯兵驻皖河”的民谣。曹操屯兵的地方还有练兵马的场遗址,使得这里更有一层人文色彩。下图为皖河农场情形
    据说,三国时期的皖河农场所在地还是一片汪洋,和长江连成一片,唯独墩头却是一个高坡地带,曹操为准备赤壁之战,便屯兵墩头操练水军。下图为皖河
    于是,这里的地名叫“练城”,至今仍然沿用这个老地名;还有一条河叫漕河,据说此河因曹操而得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墩头遗址附近,人们还见过三块硕大的拴马石,据说就是三国时期留下来的。下图为皖河农场
    关于“曹操练兵场”只是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目前还没有实物加以考证,只能算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下图为皖河的捕鱼鸬鹚
    墩头遗址1985年采集到一件石雕人面像,系用白石雕刻,高4厘米、宽1.5厘米;反面上部对钻三孔,用于系绳;正面刻有眼、耳、鼻、嘴、头发和胡须,形象古朴生动,属于原始人物雕像,是一件特别难得的文物珍品,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组鉴定为一级文物。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石雕人面像 ,文物·石雕,宽3.5厘米,厚1.5厘米。出土地在安庆皖河农场墩头新石器时代遗址附近。现收藏于安庆博物馆。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该器物用白石雕刻,近椭圆形。正面雕刻人面部五官,有头发和胡须,打磨平整,形象古朴生动。背面对钻一马蹄形孔。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彩陶背壶被发现于墓中,体积小巧,外观华丽,显然非实用器,具有皖河文化彩陶图案的特点。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侈口平底碗、高领圆腹壶、高领折腹壶等器物,均为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面施彩,图案绚丽。先以黑彩描绘出基本的图案花纹,再用白彩在黑彩上勾勒轮廓或以圆点纹饰等进行点缀。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出土的文物
    皖河,长江上的一条支流。皖河由皖水、潜水、长河三大支流组成,一般以长河为正源,长河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以长河为源),经岳西县、潜山市(县级市)、太湖县、望江县、怀宁县、安庆市区,在安庆市西郊沙帽洲南注入长江。河道全长227公里,平均河宽500米至900米,总流域面积6442平方公里。皖河,在安庆的历史、文化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下图为皖河农场墩头遗址
(本篇完)
本文由过河卒子独立编纂,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0: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千曲洞与石达开藏兵洞——卒子游记

小龙山千曲洞与石达开藏兵洞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千曲洞与石达开藏兵洞。下图为安庆小龙山猴子石

    小龙山因石得名,以石称奇,民间有四十八峰、三十六谷、八十一石、七十二洞之说。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查,小龙山七十二洞,其实仅有三个规模比较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千曲洞。下图是安庆小龙山风景
    千曲洞又称天姻洞,从山下步行穿洞而上,要经过大约一千余米,曲折幽深,忽明忽暗,暑天凉透肌骨,白昼叫人张惶。下图是小龙山千曲洞路牌
    千曲洞内聚仙迷宫千姿百态,洞中有洞,窄处仅可一人侧身而过,宽处却能容纳百人围坐,传说曾是黄帝和炎帝结盟驻跸之所,每年二月初二玉兰盛会时,各路神仙也都要来此聚会议事。下图是太平军兵士乘船从长江而下
    山是水之魂,水是山之韵。龙山凤水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就是因为它浸润着水的清纯。这里一面濒临菜子湖,山环水绕,刚柔兼济。凤溪婉延曲折,流水潺潺,这里水光接天、天光云影。下图是小龙山千曲洞入口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一百多年前的一天拂晓,太平军雄兵铁骑一举攻克重镇安庆,并在此建工事。自此,太平军利用安庆作为城池,守卫天京南京。下图为千曲洞内部
    太平军年轻的翼王石达开曾奉令率众多太平军三次攻打安庆,与清军浴血奋战。公元一八五三年二月,石达开带领先头部队攻占安庆后,由于天气寒冷,兵士过冬棉衣和粮食不多,不久又被清军占领。不到四个月后,太平军火速调集军队反攻,又遭遇失败。又过二个月,石达开率领军队再次攻打安庆,终于夺回安庆城,设防驻守,建政安民,筹建太平天国安徽省新政权,并指挥太平军西征,开辟与治理安徽乃至沿江根据地。下图为太平军
     石达开在安庆城驻守后,成为太平天国在安庆坚守最长的一位。通过南京太平天国档案馆展出的“石达开在安庆指挥部”照片,照片上直观反映出屏内建坊,左右为东西辕门,门内鸣楼二,坊内为仪门,自仪门历阶至大堂,门前有雕梁画栋的石柱点缀,门口有石狮护卫。这与程晓苏先生在《安庆旧影》一书中,与巡抚部院的表述相吻合。清朝的安徽巡抚部院,就在今天的人民路新光电影院对面的老人大大院。下图为千曲洞内部
    翼王石达开在安庆指挥部召集军事会议,研究西征战略外,推行新的政策法令,奖掖私营工商业,发展安徽经济,巩固太平天国政权。下图为太平军
    石达开在安庆时,将天朝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与《待百姓条例》关于农民平分土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无人不饱暖”的有关政策,石达开认为难以诸实施,应改为照旧交粮纳税。对禁止工商私营的《条例》,石达开也觉得实则是一道禁商令。他认为,搞活经济,必须要开禁,鼓励、奖掖私营工商业者,使广大农村成为太平天国的粮仓和军需物资补给的重要基地,从而巩固政权。下图为千曲洞内部
    石达开向天王洪秀全上书奏疏,史称“石达开安庆易制”,洪秀全心情豁然开朗,立即批准他的易制。一八五四年春,“安庆易制”文告正式颁布,被太平天国称为“醒世文”,引起安徽全省的震动。石达开率先在安徽农村实行“按亩征税”,对城镇工商业扶持与奖掖,扩大税收来源,同时命令部下在安徽各地张贴布告,号召“士农工商各力其业”,对店铺经商应秋毫无犯,公平交易。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副业和手工业兴旺,使经济好转,税收增加,百姓生活稳定。安徽沿江、巢湖一带便成了太平天国的粮仓和西部屏障,使太平军能长期与清军抗衡,从而延长太平天国的政权。现藏于安庆市宿松县某民间收藏馆内的太平天国易制召文,就是最好的实物。下图为千曲洞内部
    石达开的“安庆易制”,是兴太平天国经济之重举,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也提高了安庆在全国的知名度。天王为奖励石达开,将太平天国每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改为翼试,并在石达开生日这天举行。1854年翼试诗题为“翼化如春润”,彰扬石达开在安徽安庆之功。下图为千曲洞内部
    石达开驻守安庆时,在安庆周边设多处兵营、哨卡和岗哨。今天卒子介绍的千曲洞就是石达开在安庆周边建设的一个驻守屯兵的藏兵地。千曲洞内有大小洞舍多处,仅在其中,能食能住,大小洞舍中能够屯兵多人,这里既能观察周边的敌情,又能相互之间调试兵士,是一处非常难得的屯兵处。下图为千曲洞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下图为剧照石达开
[size=0.83em]20150117 399.jpg (265.2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1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卒子游记
小龙山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
——安庆风景与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

    罗岭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东与枞阳县接壤,西与怀宁县接壤,北与桐城市接壤,南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接壤。罗岭镇距离安庆市区五十里,是旧时安庆重要官道之一。
    罗岭镇是清朝乾隆年间形成小街,名为大宥乡。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大宥乡为罗黄乡。解放初,分为罗岭乡、大王乡、石桥乡、华潭乡、梅凤乡、西峰乡。此后,合并成罗岭乡。后划至安庆市宜秀区。本图为仙老人石。
  小龙山村地处罗岭镇的西南边,背倚层澜叠崎的小龙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境内群山环绕、景色迷人,小龙山环鲍冲湖的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小龙山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今天卒子介绍的八斗岩景区为原始生态区。
  小龙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是开发绿色农业,集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距安庆约五十里路,距合肥三百里。
  
    八斗岩景区位于小龙山村,相对比较原始,没有经过商业开发,山中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四季景色变幻多样,山中古迹遗址保存完好。
    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八斗岩景区有深谷奇洞可供探险,有松海枫树可供观瞻,能远望菜子湖,能瞭望五横乡与整个罗岭镇,更有人文胜迹可供怀古寻踪。
    八斗岩景区原属桐城,在桐城历史文化浸润下,明清时期曾因出现过刘若宰、龙汝言两位状元和姚孙裴、龙鲤门、许鲤跃三位进士,而有了“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美誉;曾因出现过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而令世人瞩目;现代又因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而闻名遐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八斗岩景区也吸引无数仁人志士登临揽胜,赋诗作文。据了解,明朝的王守仁、方以智,巡抚方孔曾经八斗岩到龙头峰;清朝宰相张廷玉曾到访此地,安庆知府姚琅、胡缵宗也曾到访此地,八斗岩为何有如此魅力!
    八斗岩风景区,位于小龙山西南部,为小龙山门户,是扼守安庆到桐城、安庆到怀宁县五横乡、安庆到合肥的最主要大道之一。八斗岩主峰有二处,一处是名为八斗岩的巨石,一处是磨刀石。两处相距约五百米,是一条原名斗岭的山脊,这个山脊陡然而立,峥嵘峭拔。
    今天卒子介绍的八斗岩,在武汉、合肥等地,名声非常的响亮,很多外地驴友不远万里到此浏览,被人称赞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安庆本地驴友知晓不多。
    八斗岩不仅风光美丽,它高约三十米,宽约十多米,是一处巨石垒叠的巨石群。百年前,它曾是著名的湘军一处瞭望岗,湘军部队通过这个高地和掩体瞭望敌情,控制重要交通驿道。
    八斗岩瞭望岗就在斗岩山顶一带。这里能够远望菜子湖,能够清楚的看到怀宁县五横乡与罗岭镇的动静,显得生机盎然。呈现出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块巨石就是八斗岩,又叫仙老人,这个仙老人与周边的巨石缝就是瞭望哨岗。走近瞭望岗,四周挖有一米到二米左右见方的战壕,瞭望哨的底层就深藏在战壕内。
  从地势看,湘军选择小龙山八斗岩作为军事瞭望岗,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这里四面悬崖陡壁;小龙山巨石成堆,仙老人这里居高临下,能够作为瞭望岗选址是顺乎自然的事。瞭望台就建在八斗岩岩尖上,巨石石缝间曾为湘军的哨岗。
  八斗岩瞭望岗面对石桥乡有一个狭窄的石缝洞。这个石缝洞中间约有一人宽,两边巨大的岩石夹缝,里面铺满稻草作睡觉场所。在石缝洞外观看原石桥乡动静,是一处很好的观察哨。
  八斗岩瞭望岗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可能在紧靠岩壁搭建多间茅草屋掩体,上面全部树枝油毡遮盖,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一个门进出。湘军部将与军士能够通过这个瞭望岗控制敌情,每当发现什么异常,就能很快通知上级将领。八斗岩瞭望岗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太平天国时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岗哨。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2: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卒子游记
汪洋太平军军营遗址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6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

    据《安庆府志》、《望江县志》有关太平天国驻军的篇章记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三十万自武昌沿江东下,经望江、一度攻占望江,设防驻守。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一月,太平军作战将领石达开率水陆大军,经望江县袭击鄱阳湖清军,大败清军中的湘勇曾国藩。二月,太平军作战将领李秀成、秦日纲率西征军经望江西上再克武昌,一直到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安庆望江等地相继被清军占领为止。
    太平军在安庆府望江县占驻前后长达近十年,整个沿长江的望江县被太平军治理得相对稳定,太平军在这里要采取各项相应的政策,其中包括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太平军驻守安庆时印制的“漕米执照”、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以及太平天国钱币等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作战将领兵分几路到了安庆。据史料记载,同时卒子根据安庆地形与安庆各县乡镇的百姓传说,得知其中一路由太平军将领领导的太平军从长江边靠岸,经陆路上岸进入安庆。当得知太平军所部到达长江时,清军前往阻击,连遭惨败,急忙退入望江县一带。以后太平军经过望江县多个乡镇,清军都闻风逃散,或藏匿深山,或死守城内,不敢抵抗。
    当太平军到达赛口镇一带,当地百姓以“长毛”烧杀淫掠害怕而离境出逃山区,太平军到达望江县以前,清朝官吏和地主豪绅一面准备仓惶逃定,一面大肆造谣,他们说; “长毛所到之处,挠杀抢掠,无所不为,连他们的战马都是以人的肚腹为槽,以人血为饮料的。”太平军先头部队很快占领这一带。通过路上和水面的物资调动,太平军找到汪洋村一带住扎联营。
    太平军通过了安庆市望江县时,由太平军发送文告,说明太平军反清的目的,太平军只是路过此地,要求互不相扰。现安庆市望江县文物局有太平军时期的良民牌。这张1853年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证件,可以说证明了安庆当时在整个太平天国期间的位置。
    通过发放“良民牌”的形式,体现“军政合一”的特征,做到全民皆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种寓兵于农,以备战事的做法,在当时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军在望江县向当时尚未逃离的百姓说:“一个人不能欺侮另一个人,一个人不能压榨另一个人,大家都应有地种,大家都应有衣穿。”他们对待百姓很好。赛口镇一带的百姓也有“投长毛”参加了太平军的,招募时还有许多工匠来打造梭标、双刀、弓箭等武器。汪洋村的群众介绍,当年的“天兵过境,真是秋毫无犯”。
    太平军离开望江县后即分兵两路进入太湖县境。当时,望江县与太湖县的清军和民团都躲在太湖城内,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并准备了大量的灰包、矢、碎石守城。
    太平军通过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这个背靠长江的广袤地区运送物资,征兵入伍。直到太平军失败以后,安庆望江一带还有一些人回家,这些人往往被称为“长毛”。这与史料记载颇为不同。
    清朝咸丰年间,驻守安庆府望江县当地清军绿营有一名将领,率军一营,约四、五百人,住扎长江沿线。他听说太平军快到了,便急忙率军退避入城,根本不敢打照面。位置汪洋村的一片田畈间,当年就是太平军军营所在地。
    太平军所到之处,旗帜飘扬,太平军进驻汪洋村时,为太平军挑担、赶马、运输东西的百姓据说还不少。太平军路过的地方,清军一般都向水里投毒,将未运走的粮食全部烧毁。太平军经过的水田,清军把水沟下游堵塞,使田里的水深达数尺,太平军在黑夜急行军时,有的马匹收脚不住,陷入田中。当时,太平军行军是一小批一小批的,前队的已远去,后队的未赶上,清军就乘机而出,对这些陷入泥潭的太平军进行攻击。
    在安庆市望江县民间收藏者出示一张太平天国时期的“漕米执照”,这张凭证说明即当时安庆府望江县农民的一种收据凭证,这与望江县发现“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安庆作为重要根据地兴农保民的证明,有着历史的巨大价值。
     这张“漕米执照”质地棉皮纸印刷,宽幅25.5×14厘米,框内上端横印“漕米执照”四字,楷体、阳文,下端中间竖印“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为征收漕米事,今据××营××乡×里×营两司马统下粮户(王明心)报明山田,应纳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漕米(贰斗贰升九)除将米兑仓查收外合给执照归农,此照。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月×日给,第×××号”等字样,楷书,另上面斜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安庆郡监军印”长方形红色印章。
    太平军来到安庆之后,太平军将领将天朝《天朝田亩制度》结合实际的情况,在安庆颁布了《训谕》实施安民政策,并与其它太平军指挥将领共训:“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裸,弟等细思安徽、江西、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重新沿袭清朝的税收政策、而得到天王洪秀全的同意。”这张“漕米执照”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15: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官庄镇坛畈村大关寨遗址——卒子游记
坛畈大关寨遗址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6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坛畈大关寨遗址。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大关寨又称猪头尖,位于潜山市官庄镇西北角金紫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39米,为安庆市及周边县市大别山余脉的最高峰。紧邻舒城县的万佛山森林公园是为界山。
    以山脊为界这边是潜山县,称谓金紫山;那边是舒城县,称谓万佛山。猪头尖古属潜山,舒城古称老佛顶,因其形神兼备、唯妙唯肖而著称于世。每当风起云涌时,那横空出世的长长嘴巴更是呑云吐雾,气象万千。
    据历史资料《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记其山脉形势说,“桐城山皆自潜山猪头尖发脉。猪头尖由天柱山东南入桐城界为分水岭,起二姑尖逾华崖山黄草尖诸岭过小关起洪涛山。桐梓山分支于洪涛山龙王顶右主干”。是潜山大沙河的发源地。
    “无限风光在险峰”,猪头尖的风景既有林深山翠的幽静古道,也有山石鳞立的峻峭险道,其美决不亚于许多大牌景点。精华部份鲤鱼背壮丽而尖耸,据说上去的不超过百分之五。
    猪佛山,又名猪头尖,因山顶长势形如猪头而得此名。这里是两县的界山,古有强人多藏于此,后来这里又建起了山寨,名叫大关寨。
  金紫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北部的官庄镇坛畈村,与岳西、舒城两县交界。山高1539米,是潜山市的最高峰。顶峰突起,挺拔险峻,峭壁千仞,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
    登其顶上,能见周围峰峦万千,如拱如辅。更见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其风物之美,受历代游人青睐。其主要风景点有多处。
    最高处是石佛庙,又称诸佛庙,俗称猪头尖顶。这座石庙建于清末民初,专供行香班客小息之用。有一楹联,题日:“此处即是西天慈航普渡,众生敬朝老佛云路同蹬。”横额为“万佛名山”。相传,此联是余谊密所作。故金紫山曾因香火鼎盛,又名“万佛名山”。
    大关寨顶,原建有石门,明末清初,舒城与潜山等地方豪富为逃兵荒战乱,雇工似巨石,建筑而加固,早晚沿寨巡逻,坚如铁壁。
    清朝晚期太平军占领潜山后,“长毛”(即太平军)攻入山寨,石璧被毁。登上金紫山顶,放眼而望,大江东去,纤陌纵横;自然庄落,星罗棋布;峰峦起伏,形如走丸。
[size=0.83em]201501001 2314.jpg (186.1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5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大洼古战壕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7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大洼古战壕。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说到太平天国运动,安庆是这场运动的核心城市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都城是南京,而南京的安危实际上是寄托于另一个城市,那就是安庆。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围绕着安庆城的大龙山古城壕。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此地濒临长江,易守难攻。
    安庆也是拱卫天京的西线屏障和粮食来源地。安庆若不保,南京就要危在旦夕。所以在太平天国后期,围绕安庆这座城市,清军与太平军展开了殊死争夺。安庆保卫战成为了太平天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太平军为了阻击湘军东进、解救安庆之围所进行的重要作战。1859年到1861年,清朝军队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保卫安庆,率军多次救援,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斗。
    这期间,太平军与清朝都没有闲着,他们在安庆城周边的高地,屯兵守驻,相互都深挖战壕,驻兵深山,相互刺探情报,打探军情。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安庆市被曾国荃部攻破的过程:“太平军于7月20日、21日进攻东门,22日进攻西北方向,……前锋是被太平军裹挟的一万五千左右的老百姓。湘军凭借战壕和工事,开炮应击。“凡苦战一日一夜,贼死者万数千人,我军死者百余人,用火药十七万斤,铅子五十万斤。”“贼死无算而进不已,积尸如山。路断,贼一股曳去一层,复冒死冲突,连扑二十一次。其逼胁为前队之众已尽,乃退。”
    前面死的人是如此的多,多的以致于挡住后续部队的冲锋,这种惨酷超越了人们的想象。面对清军中的湘军猛烈的炮火,安庆城内幸存的守军产生了动摇,在私下与湘军投降后,大部分士兵在一夜间,通过已经挖好的地道弃城出逃,无论如何,他们留下了所有的百姓,还有在城墙上与火炮一起拴在一起的炮手。
    “守贼皆饥倒不能抵御,城上炮架至以铁练锁炮手其上,以防其逸,见军至跑地乞死而已。”这里稍微展开一下,当时由于害怕士兵逃跑,当时太平军将士兵与大炮用铁链拴在一起,由于城中没粮,士兵长期挨饿。
    湘军攻入安庆。然而,湘军刚进城,眼前的一切都惊呆了,城里的惨状,即使是再身经百战、见惯不幸的人都难以想象出眼前的情景。城破入贼居,釜中皆煮人手足,有碗盛嚼余人指,其惨至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太平军被安庆城周边的湘军所围困,他们出不去,同胞也进不来。
    攻入安庆后,曾国藩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写信,重点谈了安庆投降时该如何处置的问题。他写信告诉曾国荃:“克城以多杀为妥当,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弟意如何?”有人认为攻破安庆时,城里总共幸存约一万六千人,其中即使不是全是平民,至少也大部分是平民,有关他们后来遭遇的种种记述,史书上已再无笔墨。
    从战略全局来看,安庆的失守,成为战场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安庆陷落,长江以下无险可守,沿江城市相继失陷,过了两年,天京也陷落了。
    湘军上前线的人不多,但负责后勤的人多。太平军是打仗的人多,后勤的人少。另外湘军有外国的火器支援,后期外国人基本不卖武器给太平军了。
   湘军最大的本领就是挖战壕,今天卒子介绍位于大龙山镇百华村大洼,就是龙山寺背后白龙溪顺溪而上的一大片洼地,洼地一侧是斯家大排,另一侧就是大洼。
    这条古战壕就建在大洼顺坡土路一侧,现深约半米余,长约五百米至七百米,是大龙山古战壕的一部分。湘军要死死困住安庆这个重要城池,在安庆周边挖建战壕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湘军不需要很多军队,但是担负后勤的人多。
    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对峙的时期,大部分都是用的大刀长矛和弓箭,也有一部分使用了抬枪,一种落后的黑火药武器,有两个人操作,射击速度极慢,由于每次射击的时候,都要把火药从枪口倒入,效率低下、精度不高。

湘军看似人少,但是得到清朝廷举全国之力的帮助,清军中的多隆阿和李续宜的清军打仗是非常厉害的,在曾国荃的指导下,他们在安庆周边深挖了几十公里长的战壕。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09: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栲栳尖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栲栳尖。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栲栳尖是桐城境内一座高峻挺拔、形似栲栳(笆斗)的山峰,离城约十里地,向西,一座远远看得很秀美的山峰就是。
    去年卒子曾到访栲栳尖。栲栳尖离城不远,在挂车河镇不远的地方,栲栳尖就在朱公村境内。进山后雨雾缭绕,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进了栲栳山,转过一个山凹,走到一个埂上,这是八九十年代建起的一个水库。水库边,树立着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栲栳雄峰”,因栲栳二个字无法输入,只能使用栲栳代替。栲栳尖山脚有一处人畜饮水的水井,据村民说是当年“长毛”(太平军)饮水的水井。
    真正的栲栳尖,要在半山腰上才能看清。漫步在这里如同一幅漫卷云舒的山水画里。这一片灵山秀水,栲栳尖在百年前,曾是太平军的古山寨。我从一排山前爬入这个山尖高峭陡立的背坡,这里山体陡峭,如石柱直插云天。山尖上还看到有一个近代重修的寺庙。要上栲栳尖,需要大约二个小时的时间。
    在山顶间,穿过竹林再往上就是更为陡峭的山路了,山顶是一座重修的法龙庵。据了解,法龙庵始建于宋朝末期,几经坍颓与修复。现庵宇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有大殿二进与寮房、斋堂数间。
    殿东的龙王殿,为近期所建。龙王殿路下的石岩上,有一奇特的岩石景观“狮子口”。是一块岩石缝隙与缝隙上犬牙交错的怪石,构成如同狮子张开大嘴的上唇和门牙。而唇下中高旁低、自上而下平滑下来的石坡,恰似狮子鼓起来的舌头。西舌根部,有一股从石隙中涌出的泉水,清凉甘冽,似是石狮的“舌下腺”。狮子口惟妙惟肖,远处茫茫一片,能够看到远方的嬉子湖。
    栲栳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高度约为四百米,能够瞭望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动态,在这里曾是清军主要据点挂车河镇附近,这样一座矗立的高山,没有比栲栳尖更高的山寨了。
    栲栳尖形似栲栳(笆斗)的美丽山峰,与不久前卒子介绍的八斗岩,其实意思都相近,就是像过去农村使用的笆斗,这个山头远近闻名,故人们习惯把这个座叫成栲栳尖。在栲栳尖西北的悬崖边,有人手书“松风舒云”四字,也许是感觉这里有种世外桃园般感觉吧!
    据了解,清朝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
    清朝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率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军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
    自清朝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此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又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从以上记载来看,挂车河附近的栲栳尖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激战中心,这座山的战略位置无比重要。在栲栳尖山顶上,有人手书“栲栳尖”,字体浑厚、干劲有力。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太平军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
    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安庆和桐城两地,太平军在安庆派兵更多,所以清军将目标锁定在了桐城,桐城位于安庆北部,既是安庆的屏障,也可以和安庆相互援助,桐城如果落入清军手中,安庆将失去重要的助力。
    清军将领遂带兵直扑桐城,声势浩大,“清朝帅将大小营寨百有余座,自庐郡(今安徽合肥)三河、舒城、六安、庐江、巢县、无为等处,节节连营,道道严密,困逼桐城”。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09: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山寨西寨门与西段古寨墙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7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明山寨西寨门与西段古寨墙。特别鸣谢岳西县刘氏宗亲会刘盛雨、岳西县刘氏天禄堂刘良火提供帮助!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地处大别山东段主分水岭北坡,岳西县西北边陲。这里东部与本县的黄尾镇、头陀镇、石关乡毗连;南部与温泉镇、来榜镇、和平乡交界;西部和包家乡相邻,北部与霍山县接壤。
    民国初期以前,这里属于三县交界地带,与霍山县、舒城县交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是非常有利的军事屏障。
    明山寨地处大别山山脉天鹅尖山系的北坡,这一带有高、中、低山及河谷地貌,明山寨恰处在整个大别山第一高峰天鹅尖下方一个独立山头间,天鹅尖海拔1755米。
    明山寨平均海拔1300米至1600米左右。属淮河流域淠河水系之淠河的第二条支干流发源地。明山寨境内前后有二条主要河流,明山河等,另一条河流为青天河,全长约二十余公里。有了地势上的优势,加上充沛的水源,这里自古就成为匪人、强人出没的地方。

    明山寨真正形成山寨,应推算到明清时期。这里目前仍属“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景区,亟待开发。明山寨是卒子实地到访安庆地区军事旧址遗址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之一,至今仍保存着瞭望孔与射击孔等难得一见的军事遗存。
    明山寨位于岳西县青天乡的西北部,距青天乡约二十里,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海拔1648米,与霍山县的白马尖遥遥相望。
    明山寨建于元末明初,原来叫佘家寨。关于明山寨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元朝末期,当时的土人为为避鞑子外族(元朝军队)的压迫而扎寨进行抵御。另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一位姓佘的原住民为了推翻当时的统治者,就占山为王聚众造反,当上了寨主,所以得名佘家寨。
    明山寨后来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破了此寨,将佘寨主歼灭,此处便成为明朝的一统江山,这寨也就改叫了明山寨。
    传说,朱元璋攻打此寨,见此寨三面都是悬崖峭壁,一条小溪从山间流过,成型一个瀑布,瀑布高达一百多米高,分三个层次,一年四季水长流,这里易守难攻,要想攻打此寨,强攻伤亡太大,后来或是采用了智取,被攻打后的山寨此后就也就了明山寨了。
    明山寨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妇女,上山打猪草时发现一个石洞有稻子,她就用背箩装了一背箩,眼看稻子还在向外流淌,好心的妇女,就随手捡起一个石板,将石洞口堵住,就将一背箩稻子送回家,心里想再来搬第二次,可是再来时怎么也找不到了这个地方……原来明山寨大仓是个神仓,那里的粮食特别多啊,可以让天下的人吃三天。
    明山寨,现仍保存着清朝完整的东寨门(后期卒子再介绍)与本文介绍的西寨门以及部分城墙都还保存较好。从明山寨寨脚向山上看,一侧是小寨(也就是瞭望哨),另一侧是大寨,山头的山形如同罗汉肚凸,这里三处都是百米高的悬崖峭壁。
    明山寨是岳西县(古称潜山县、部分地区是霍山县与舒城县、太湖县)三县境交界的群山间的一座山,海拔较高,但名气不大,但却是鄂、皖在大别山区和南部长江冲积区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长江北岸一个重要的军事战略屏障。
    明山寨形成为元末明初时期,形成完整军事体系于晚清的太平军战乱时期。据卒子观察,明山寨应是太平军占领安庆后,在安庆以太湖为据点的第四层扇形防御体系中的一层。

    明山寨后山就是大别山著名的天鹅尖(又叫天河尖),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地名“仙人塘”、响板石、小仓、大仓、猪嘴岩下的黑熊洞、阎王尖中的迷人谷,还有野猪岩、猴子石;老鹰崖瀑布。西寨门一带最突出的是雷劈石、点将台、野猪凼……等等许多“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幽雅景致举不胜举。
    明山寨海拔1648米,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山上崇山峻岭,峰峦叠翠,溪水潺潺,云雾缭绕,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神往。明山寨主峰就突兀的屹立在群山之中。
    明山寨东、西两面的寨门和石头墙完整无损,寨门上方的炮眼和寨墙上的嘹望哨依旧如故,上方小孔为瞭望孔,下方大孔为射击孔,在冷热兵器交织的时期,太平军或其它军队利用射击孔给予还击。
    明山寨景区内,树形优美,山峰奇特,怪石林立,云雾缭绕,古老的寨墙清晰可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