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5253|回复: 1

[街头巷尾] 退墙让路!安庆这户村民演绎现代版“六尺巷”

[复制链接]

0

收听

0

听众

1万

帖子

资深E粉

注册时间
2015-10-15
精华
477
发表于 2023-11-20 15: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0年前,宰相张英一纸家书“让他三尺又何妨”,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佳话。300年后,在安庆经开区茶岭镇谭桥村也有一条这样的“六尺巷”,村民张中胜一家为支持人居环境整治,三次拆除院墙让路,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在茶岭镇谭桥村的组组通道路上,整洁干净的村庄环境、优美清新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在张楼组张中胜家门前,一条“7”字形的转弯路过去,就是张楼组的老屋。这条道路长25米,宽3米多,是整个谭桥村村民为之自豪的“六尺巷”。关于这条路还有一个能与桐城“六尺巷”相媲美的礼让故事。
640.jpg
图为张中胜一家第三次拆墙让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张中胜盖上新房,娶了媳妇。那个时候,农村讲究庭院宽敞寓意家大业大,张中胜家便割舍了自留地,与同村村民更换土地,建了200个平方的大院子。
在张楼组,有一条被村民们戏谑为“三尺巷”的人行通道,只有一米多宽,连接着张楼组的老屋和新屋。道路两边住着张中胜和弟弟一家。
记者与张中胜妻子黄庭胜聊天时问道:“第一次让院墙,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大概有五六年前了。老屋与我们下面的新屋只有这一条路通,路太窄了。大家就跟我商量,让我让一点,情谊压着,我们就让了,让了一块砖。”
那时候,农民干农活需要用到农用三轮车,可门前的路幅太窄,三轮车无法通过。张中胜一家让出40多公分路面,让农用车实现了自由通行,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过了两三年。一个大爷到我家商量,说住在老屋里的人,红白喜事小轿车都不能过怎么办?说路还要再让一点。”黄庭胜回忆起第二次拆墙让路的情景时说,那时候,不少村民家都买了小汽车,逢年过节回来探亲,或者办红白喜事,这条“三尺巷”成了拦路虎。于是,村民们和张中胜一家商量,希望他再让出一点路面。张中胜和家人商量后,又慷慨大方地拆除院墙,让出了40多公分路面。
谭桥村党总支副书记常丽告诉记者:“前两次让路,村里都没上过门,做过工作。”时间转眼到了2023年9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茶岭镇开展得如火如荼。张楼组作为谭桥村的试点组,在村庄清洁、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上大力推进,成效明显。“根据长远规划,这条路还是不够用,还是要宽一点。”常丽说,这一次,村委会登门拜访,原本希望张中胜和弟弟两家各让一点。“老小家是个妇女在家,她不同意。但是张中胜家风格很高,他说既然都是为了大家好,老小不让,就我一个人让。先准备让一块砖,拆掉后让了两块半砖。”
三次拆除院墙让路,张中胜一家让出了一条“六尺巷”,自家的院落足足减少了100个平方。不仅如此,张中胜还自费近万元,砌墙修路。妻子黄庭胜说,张中胜是张楼组村民组长,儿子又是党员,他们所做的也是为了邻里关系更和谐,村庄发展更美好。“都是一母同胞,又是家里弟兄,住在这里的也是家里老长辈。儿子媳妇也说好,做好事总是好。”
在张中胜一家的带动下,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中,张楼组村民集资30多万元,无偿拆除无功能建筑10处约300平方米,修建起了免费停车场、栽下了风景树……
村民张纯胜:“人家把院子都让出来了,这些小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做好,不能有怨言。”

供稿:全媒体记者程佳、通讯员方园
风向标18055693013  183556678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03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1-21 12:5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的六尺巷是清朝宰相和当地土豪乡绅的矛盾,突出的统治阶级权利和乡绅贵族间利益间的冲突,典故的意义是:权利也要自我约束,要关进笼里,乡绅土豪也要谦和礼让,不要财大气粗,任意妄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6-15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