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33075|回复: 0

[好片推荐] 又来一部高级国产综艺,9.3分还嫌低

[复制链接]

2

收听

5

听众

4335

帖子

E网小编

注册时间
2015-9-23
精华
278
发表于 2018-10-23 14: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网小橙 于 2018-10-23 14:27 编辑

来自灵魂的拷问:

你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了?

在这个能看图就不看字、能看段子就不看原著的快时代,沉下心去看完一本书的慢时间显得尤为奢侈。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享受了娱乐的刺激后,忘记了读一本书带来的精神满足。

幸亏,有一位热爱阅读的导演,宁可亏本,也要制作出这么一部综艺,让好书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已播出两期,口碑爆棚,三千多位网友给出豆瓣9.3高分。

一期讲一本,按官方的说法是:场景式读书节目。

即把书里的片段场景进行影视化,把“一本好书”演成“一出好戏”献给观众。

然鹅,我更喜欢总导演,执导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等文化综艺的,关正文导演的说法:

这就是一个推荐好书的节目。

关正文导演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说,他不期待观众把节目从头到尾看完,而是,看到一段,有兴趣去读书了,欢迎随时走~

为了更好的呈现,制作团队顶着预算和deadline(每期两天)的压力,精益求精地还原了书里场景:



《月亮与六便士》的巴黎酒馆



《万历十五年》的中国宫廷



《三体》的敌我双方



以及三体舰队向地球飞来的场面


从舞美、道具、服装上,让观众沉浸到书中场景,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演员,也都是实力派的:

王洛勇、赵立新、黄维德、王劲松、潘虹、徐帆等等等……他们来到《一本好书》后,不约而同地问:

是按照话剧、还是按照影视剧来演?

“我就特别不讲理,说,在中间。”关正文导演如是傲娇地回答。

这种“在中间”的形式,还真没人尝试过。既需要略显夸张的舞台剧动作、抑扬顿挫的台词语言,又需要细微自然的表情动作、尽在不言中的动作语言。粗狂与细腻相结合,还不能尴尬。

还好,这群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第一期节目,讲了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没看过书的人也应该略有耳闻: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

很多人,抬头仰望月亮,却俯身捡起了六便士。这本书的主人公却是例外。

先说作者吧,毛姆,一个刚出道的作家,希望打入伦敦精英社会的圈子。


毛姆由赵立新老师饰演,既是作者,也是书中人、串讲人、评论者。

精通七国语言、走到哪儿都是西装三件套、话剧出身的赵立新,驾驭起犀利通透、玩世不恭的绅士毛姆来轻车熟路,仪表不凡、举止翩翩。


他主导舞台的节奏,浓缩了剧情,放大了冲突,情绪充沛地讲述了主人公斯特里的一生。

在节目花絮里,关正文导演说,最难的、也是最大挑战的——是斯特里。

斯特里,伦敦市一名证券经纪人。

身份地位有,妻子儿女有,是一名日子过得舒坦的小中产阶级。


突然一天,他放弃了一切,独自一人前往巴黎学习画画,留下一封不到十行字的信。


其实也不能说突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在妻子安排的家庭聚会里,他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眼睛不知道看向哪里:


小动作特别多,摆弄领扣、蝴蝶结,梗着脖子东张西望,处处显示出他的不自在。


妻子回忆说,他结婚前热爱画画,但画得真不怎么样,被我们取笑。


现实就是他真的想画画。

人到中年,追逐理想。他不顾世人的眼光、道德的秩序,不管没有生存能力的妻子儿女,放弃荣华富贵和安稳生活,成为一个——饥寒落魄又放纵不羁的流浪画家。


这个角色,如果演得不好,就会变成让观众只觉得讨厌的自私无情的渣男。而演好了的关键是,要演出让人又厌恶又敬佩的感觉。

不仅需要黄维德细致地刻画斯特里这个人物,也需要他和赵立新饰演的毛姆之间,演绎出互相吸引又各自孤傲的感觉。

最经典的一段,是毛姆受艾米夫人之托,来巴黎寻找离家5个月的斯特里。

毛姆先从人性的角度,拿妻子、儿女来拷问他的良心,指责他无缘无故抛弃妻子,会让家人伤心难过、流落街头、无以为生。

斯特里都一一承认,自己做错了,而脸上却波澜不惊。


毛姆只好换个角度,从社会评价体系来说服他。然而,即使所有人都会觉得斯特里是个傻瓜,讨厌他、鄙夷他,他也不在乎。


最后,毛姆只能使出绝招,指出他想成为艺术家,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斯特里终于不淡定了,爆粗口,站起身说出全书的经典台词:

你这个蠢*货
我跟你说的了
我必须画画儿
我身不由己
一个人掉进了水里
不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
他必须挣扎
不然就得淹死


黄维德把落魄又放荡不羁的流浪艺术家斯特里演活了。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的选择和动机,甚至产生羡慕、敬畏的复杂情绪。

随即,赵立新老师也贡献了一段208字的超长台词,语速超快但吐字清晰,台词虽长却充满感情:

别吹牛了!谁相信?想让别人认可,这是人类文明的本能。良心是什么?是心灵的守门人。社会,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然要制定一套礼仪规则。它是我们心中的警察。一个人一旦有了半点脱离集体的想法,马上就会受到它的斥责,而人总会说服自己,相信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并且为自己有着敏锐的良心而倍感骄傲。但现在,在我们面前,真的就有这么一个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你指望他良心发现,根本没用!你想过没有,如果别人都像你这样,那地球真的不转了。

两位老师的飙戏,波澜起伏的剧情,把现场观众眼睛都看直了,完全沉浸在戏里。


如果说,第一期的《月亮与六便士》故事曲折、矛盾激烈、戏剧性强。那么,第二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历史著作,又该怎么演?

创作团队把切入的角度放在明神宗万历皇帝身上,一开场,是饰演者王劲松从定陵陵墓上缓缓起身,以老年万历的身份,回顾往昔,侃侃而谈。


明线上,展现了帝王的一生:

十岁当皇帝,在严师张居正的管教下,读遍了经史子集,饭只能吃八分饱,觉不能多睡,毫无半点娱乐。课余批改奏章,也只是照着文官们写好的草稿抄一遍。因为皇帝还小吗?不,一生均如此。


即使管教他的张居正、大太监冯保下台,依然有众文官“绑架”着皇上的自主权。

万历25岁,知道自己在这个文官制度下,只能一事无成之后,他天天待在后宫,编着荒唐的不上朝的理由,天天跟宠妃腻在一起。


从一个少时凌云壮士,变成一个妥协了的身不由己的皇上。他只作为一个道德标准最高的完美象征,紫禁城里拥有神秘力量的囚徒,而活着。


为了让台词通俗易懂,甚至加入了插科打诨的话。

我又不是没勤快过


可是我心里憋屈


我可以告诉你们
读书,就是这么有用

#表情包拿去不谢

暗线埋入了:

明神宗受到打击后的惰政、明朝文官的抱团风气、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崛起……1587年,看似无光紧要的一年,其实是大明朝走向败局的开始。

末了,王劲松朗声对着观众说:是黄仁宇写我的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他还写了海瑞、戚继光、李贽的故事,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善终的。埋下了钩子,让观众自行拾起经典,去探索明朝万历皇帝的一生。

两期一对比,肉眼可见小说更适合在舞台呈现,可是接下来的书,类型多种多样,应该怎么演绎?

关正文导演表示:

节目的形态并不都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戏剧方式,也有论述方式的,比如《人类简史》。我们希望为每一本好书都找到特定的视听推广方式。

《一本好书》接下来要推荐的书,按创作团队的说法,主要是近四五十年来,对人类文明进程实际有效的好书,且在当代依然适合大众阅读的书。

科幻小说:《三体》

莎婆的长篇小说:《无人生还》

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尘埃落定》

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暗算》

社科名著:《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格调》

诺奖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巨著:《霍乱时期的爱情》

书信体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北京爱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为汤唯和吴秀波搭桥牵线的那本书#


这些都是那种懒人如我,放在“想看”清单里,却拖延着没有看完的经典书籍

鉴于第一二期节目的质量,肉叔对接下来的书已经充满期待。

当然,对于这部9.3分综艺,我还是抱有一点遗憾。

节目中的点评现场,由主持人陈晓楠和每期两位品书人组成,在第一期尚可听听,可在第二期却被压缩成不到10分钟,内容少得可怜。

比如,品书人朱大可先生和主持人,说到万历皇帝的成长经历表明了文官、天下百姓对皇帝道德完美性的期望,本可以继续深入聊一下明朝的皇权与内阁制度,帮助观众理解万历的憋屈生活等等等……却话锋一转,聊起了明朝其它不靠谱的皇帝,草草收场。


弹幕也对点评现场不太满意。


再说角色,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绝不止台上演绎出来的那个。

当观众自己的想象人物与节目的演绎有出入时,更希望能听品书人的解读,把话题聊开,就像讨论斯特里一样,讨论毛姆、德克、布兰奇等角色。

比起戏骨们对文学作品的精彩演绎,点评现场没有充分展现出魅力,显得有点鸡肋。

这也让有些观众觉得,节目组对书籍的演绎胜过了对书籍本身的推荐。


这算不算是有点违背了本心呢?

节目的出发点是好,内容也好看,雅俗共赏。

可,只有当大家提到这个节目,讨论书籍的声音多过于讨论节目本身,才是它的终极成功,衷心期盼这一天。

想看的,腾讯视频、江苏卫视有。

来源:肉叔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