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17: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楼四棵古樟树——卒子走遍安庆

高楼四棵古樟树

——安庆二级古树
第11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余井镇,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四棵古樟树。
     天柱山后山的余井镇,有一处名为高大屋的地方,这里门前有四株古樟树;
     这四棵树高都在十一米至十二米,胸围都在六米至七米都无树梢,可枝条虬龙,分枝横空,显得古朴苍翠,树龄260多年了。
    远远望去,这四棵树好似四把绿色遮阳伞,由于岁月久远,树的主干外部大多长着青苔;
      近观内部已被腐蚀,呈空心状,人可在树干中或蹲或坐或立。
     据徐氏族谱载,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这里出了个举人徐安国,他的母亲丁氏在此建起“高楼大屋”,完工后在大门两侧各栽下两株樟树,共四株。
     遗存在古樟旁的两座旗杆墩,八角形,高0.6米,呈鼓形。其南侧旗墩南面刻有徐安国中举之记载:“乾隆壬申恩科举人徐安国立”。
     高楼地方属黄壤土,贫瘠干涩,好在四株古樟生长在水塘岸边,原来粗大根须都祼露在外,给人饱经沧桑之感,叫人不得不叹服其生命力之顽强。
     近年随着村民保护古木的意识増强,自动筹资垒砌塘岸,填充土层,使古树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大树旁的古屋堂厅修葺一新,摆着历代徐氏祖宗牌位,古树与堂厅互为映衬。虽然一代又一代过去了,但四株樟树仍然存活着,并显露出勃勃生机。如今许多游人来此观赏"乾隆"古樟,它已成为美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篇完)
2016-12-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2: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飞来石——卒子走遍安庆

龙山飞来石

——安庆风景
第11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
      位于安庆市杨桥镇的大龙山森林公园,有一处似天上飞来的飞来石屹立在山顶,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大龙山森林公园是大龙山主要景区之一。
      位于安庆杨桥镇境内,滨临石塘湖,是安庆的后花园。
     远观大龙山全貌,满山巨石逶迤相叠,这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
     景区内奇石遍布、浑然天成,其中闻名中外的飞来石引得无数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大龙山的山峰不仅绝崖突兀、奇峰巍立;
     峰峦之间还犬牙交错、峥嵘嵯峨,群峰竞艳,蔚为奇观。
     大龙山的山洞洞壑幽邃、千变万化,是探险猎奇的迷宫;
     这里处处是景,景点比比皆是。大龙山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龙山晓黛景点继续再上行走,不远处就是飞来石了;
     几块巨石独立立在大石块上,让深冬的天空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大龙山野山攀登是近年来,安庆兴起的旅游项目之一。
     有机会的朋友可以到这里走走。
(本篇完)
2016-12-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08: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面尖寨——卒子走遍安庆
四面尖寨
——安庆山寨遗址
第112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的四面尖山,因其“形方而锐,四周如一”,故名“四面尖”,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历代军事堡垒,为什么这里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四面尖山 因其“形方而锐,四周如一”,故名“四面尖”。四面尖山主峰海拔509米,有石桥、古刹、浮屠、皇藏峪等景点,其中有名气的要数皇藏峪,据说这里曾是唐玄宗李忱避难的地方。
   据《太湖县志》记载,唐玄宗第十三子李忱,登基前,曾在山腰上的“四面寺”当比丘避祸,所以“四面寺”又称“仁皇寺”,寺所在地称“皇藏峪”。唐宪宗当政时,宦官挟军干政,皇嗣争夺皇位,当时的李忱“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幼时宫中以为不慧”。“甘露事件”之后,李忱不远万里到太湖诗言志:“穿山渡石不辞劳,到底还他地步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史称宣宗“器识深远,备知人间疾苦”。他于公元859年下旨重建“四面寺”,并钦定十二根大石柱,每根横截面半个平方米,长一十二米。重建后的寺庙,改称“大中寺”,显得特别雄伟高大,别具一格。遗憾的是在“横扫一切”的“文革”中大中寺被毁,十二根大石柱,现仅剩一根独立于山野之中。
    清咸丰三年(1853)七月,太平军从英山至太湖,知县张宝熔率团勇出逃,太平军间道进城,焚毁县衙及粮仓。随即径趋怀宁江家嘴。九月,太平军又占太湖。
    咸丰四年(1854)十月,太平军云集县境,知县张宝熔请兵于庐州(太平军攻克安庆后,省会一度迁至庐州)巡抚福济。福济派知州博勒霍布及候选知州李元华带兵来县,张宝熔为向导,从虚袭击,夺去县城。十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四面云集,击毙候选主事祝澄鉴于斗角山,不久占领县城,斩杀博勒霍布、张宝熔及典史鲁纯信,把总赵鸿猷、范履祥,训导沈周丙,千总史克谐等。激战中,清军死者数千人。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巡抚福济又遣李元华拔潜山,乘胜攻太湖,知县蔡锷集团勇声援,太平军失去县城。十二月,太平军攻克潜山,李元华令霍山团总刘遐志往救,刘被伏兵击毙。太平军来太湖,将李元华围之数重,清兵粮草耗尽,伤亡惨重,李遁走英山,太平军再次占领太湖县城。
  咸丰七年(1857)八月,清副都统多隆阿自楚来攻,驻兵宿松。总兵鲍超驻宿松县二郎河,县团勇设卡应之。十月十五日,太平军攻破新仓卡,斩杀练总何清岳、胡恒来、汪发乾、汪咸林、何元珠等。十一月初五,太平军攻破东西长冲卡,斩杀练总黄泽笏、王德润、徐艳培等,杀死勇丁无数。
  咸丰八年(1858)三月,太平军一部驻太湖县南阳河,扼险立寨。团勇乞援于楚军,楚军丁锐义、余际昌与乡团联合共战太平军。乡团选壮健者三十余人,攀石壁而上,抢先拥入,楚军继之,兵营被击破,太平军北撤三十里。五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由英山来太湖,八日,与楚军丁锐义、余际昌战于白洋关。八月,清廷派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由英山进攻太湖,扎营于城北法华寺,多隆阿、鲍超率兵会之,进逼城下,十六日城破,太平军向东北退走,李续宾乘胜追至舒城三河镇,陈玉成将其紧紧围住,杀李续宾于乱兵之中。陈玉成掉头乘胜南下,复占太湖,逐清军于宿松。多隆阿、鲍超驻宿松年余,常来县好汉包、香茗山等处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曾国藩自楚进军县八里岗。多隆阿扎营于新仓,鲍超由棋盘石渡河扎营于岔路,成犄角之势以围县城太平军。陈玉成率部万余来援,驻扎小池驿,连营数十里。鲍超前往小池迎战,被太平军围困,超粮草几断,多隆阿率马队送盐米以资。十二月二十七日,多隆阿与太平军激战于花山尖,为太平军打败。
  咸丰十年(1860)正月二十五日,多隆阿从新仓渡河,与太平军战于余贯嘴后佯败以诱,候选道蒋凝学伏兵于两翼,鲍超突围而出,太平军与之激战失利,伤亡甚重,退往桐城。太湖城为清兵占领。同治三年((1864)九月,捻军由英山至太湖西北乡,清廷遣僧格林沁领兵来太湖追击,捻军退走霍山。
  四面尖寨为太平军军事遗址,这里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易守难攻,遗址上的寨墙及营房用石料堆砌而成,后来修建电视塔时将石料全部使用掉,据说原有四门或两门。四面尖寨遗址都带有浓厚的瞭望军事特色,是一组难得的保存完好的军事遗址。
  四面尖寨也为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以及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目前卒子前往安庆太平天国军事遗址群,各个寨遗址去过一些,还有一些未出版,这些山寨均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军事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
  太湖地理位置更是独特,地连吴楚,襟带江淮,在皖西南这个小文化圈里,吴楚文化、江淮文化也是这里碰撞、交融,是一块文化极其丰富、活跃之地。大家看看地图,北有大别山,南有长江,我们太湖县就在这个中间地带,是必经之路。自古以来,连接南北东西的一条古驿道,就经过太湖,与潜山、宿松相连,这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有多少名人大家,从这条路上经过。林则徐日记里,就三次写到过太湖县。
  明代御史彭纲过太湖县,写有《太湖道中》,云:“邑巨居民盛,衢通过各频”,应是太湖县的真实写照。位置的重要,自然成为兵家的必争。交通的便利,带来的是文化、商业的繁荣与兴旺。
(本篇完)
2016-12-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氏花屋——卒子走遍安庆
蒋氏花屋
——安庆古宅
第11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的小河南,因地处大别山腹地,成为少数族裔避难生息的地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
     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
    卒子到访了大别山腹地的小河南村,它处在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也是大别山大峡谷景区的入口处。小河南在当地是双河村的小地名称谓,因一条由南向东而下的大河纵横境内而得名于“小河南”。
  小河南境内的明朝至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以至现代古建筑文物遗存甚多,有河东花屋、河西花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其中一座,这些老宅和遗存景物无不记载着小河南在一个历史时期的景盛,在岳西县乃至皖西南片是颇有名气的“古建筑文化自然村落”。卒子建议将小河南申报国家级古村落。
    据了解,岳西县蒋氏以蒋横第四十七世蒋伯龄为一世。唐朝蒋莘为歙州别驾,因黄巢之乱,避居徽州;蒋谦迁居祁门县;宋高宗时,蒋文熹率领乡民抗击金军,保卫家乡,后升任校尉。宋末战乱,蒋发显由徽州黄山走出,一路逃难,颠簸不停:其迁徙路线为:黄山至江西瓦屑坝蒋家湾,又迁到安徽省潜山县到湖北省英山县杨家桥,蒋发显生子万浩。
    蒋万浩由英山县迁居岳西县五河镇茅山小河南。其子蒋元二世居小河南,后裔又迁居来榜镇斑竹村蒋坳组。岳西县蒋姓有个传说:先祖蒋福四之妻斯道安,丈夫早殁,其子胜祖尚未出生。斯氏带着身孕改嫁叶子富。当初改嫁之时,斯氏带着香纸来到前夫坟前祭奠,将七株铁色树枝插于丈夫坟山,祷告:如蒋家能够接续后代,此树则活,如不能接续烟火,此树则死。斯氏在叶家生子名引祖。引祖成家立业后,叶子富令其恢复蒋姓名胜祖,送归蒋家。蒋家为了感谢叶子富,在祠堂中供奉“恩祖叶公子富之神位”。

    清朝乾隆时,蒋家才子蒋雍植殿试高中第四名,发现祠堂供奉“恩祖叶公子富之神位”,遂将其移出。不久天降暴雨,鸣雷闪电,蒋氏祠堂被雷击毁掉一角。蒋氏族人以为是上天警示于己,遂将恩祖牌位重供祠中。乡间遂有“蒋家不服弱,雷打祠堂角”的俗语。至今每逢蒋、叶二姓同席之时,蒋姓都客气地将首席让位于叶姓。这也是蒋姓乡民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具体表现。
(本篇完)
2016-12-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三贞庵记事碑(张廷玉捐银记录)——卒子走遍安庆
麒麟三贞庵记事碑(张廷玉捐银记录)
——安庆古碑刻
第11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某县的一座小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有着什么样的内容,让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留存研究价值?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樊城区沿江大道九街十八巷的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块清代石碑,经初步考证系襄阳湖南会馆功德碑。据介绍,碑上刻有“两江总督部堂世袭毅勇侯曾国藩捐银五百两,彭玉麟捐银四百两,刘长佑捐银四百两”等字样。此外,碑文还记载了易德麟、刘锦棠、黄万友等多位清代将臣的捐银记录。这是襄阳市相关的记载。那么安庆呢?当然也有。下面卒子向大家介绍由安庆著名清朝官员张廷玉三兄弟捐银的一座小庙,那么为什么身为清朝一品大员的张廷玉要联合二个兄弟来捐银重修这座小庙呢?
    原来,这座小庙位于枞阳县麒麟镇的西北角的岱鳌山,因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从这个丘陵地境内突兀而起,宛如一头巨鳌,故称岱鳌山。清末淮军将领有一半生在岱鳌山东北麓的庐江境内,以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丁汝昌为代表。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庐江乐桥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卒子之前向大家曾介绍过这里。凹西,有一列奇异的怪石,前为矫形,中为箱状,后为人态,很像旧时闺秀出嫁的浩荡队列。神话说轿里坐的是海龙王的十小姐,她因恨龙王将自己钟爱的凡人石巴变成了石块,便领着随从永驻人间。据说这十小姐心善,她身旁箱里装的是嫁衣。穷人嫁女娶媳,向她借衣,有求必应。而穷人也很讲信用,随借随还。有一个财主见了眼红,准备找小姐借嫁衣而不还。正当他动手开箱取衣时,天空中一道闪电,一声霹雳,箱盖口被封死,从此再没有人能借到衣服了。
    由奇石向西越过一道山梁,便见一峡谷,谷西岸,有一山间小平地,修篁敝日,古树参天,泉水叮咚,鸟语声不绝于耳,环境清雅秀美。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张氏三姊妹春游岱鰲山,见此地山水秀美,誓不还家,便结茅而居,建成“小围净土庵”,吃斋修行。逢十二强盗惊扰而节贞不屈,圆寂后就地葬于庵旁。她们的故事则在民间传为佳话,清朝宰相张英听说后命人查谱得知此三圣女原为其三世祖姑。
    在此情况下,张氏三姊妹的十世孙,康雍乾三朝大学士张廷玉为其立祠,将“小围净土庵”扩建并更名为“三圣庵”,又名“三贞庵”。虽经战乱,但张廷玉及其弟兄所立的一块巨型石碑依然保存完好,被破坏的庵堂现今已原址重建。
    “三圣庵”西,有两座形如狮子的山峰,一座叫姚家狮子山峰,一座叫尹家狮子峰,一雌一雄。相互依偎。东西南北,远观近看,两座狮峰都形象逼真。狮峰上,怪石嶙峋,形真名切,诱人辗转流连忘返。在姚家狮子峰一侧,有一筲箕型谷地,人称“龙王殿”。箕谷的三壁为奇岩怪石构成,后壁上的人形巨石,雄壮威武,酷似坐在龙椅上的海龙王。谷底正中有座墓冢,墓前立巨碑一块,文曰“明中书舍人翠林姚公府君老大人之墓”。穷其根底,原来是“桐城派”大散文家姚鼐的始祖。又有传说因葬此坟出清朝皇妃姚香姑,所以被称作“香姑坟”。
    过杨眉山口,是一座像削去峰巅的山峦,名叫平顶山,又名谷林寨。这里地形险要,历史上屡有绿林好汉,在此安营扎寨。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部队也曾在此驻扎,各种痕迹至今依稀可辩,山脚下太平军当年修建的万人井更是恩泽民众。
    卒子向大家介绍的这块三贞庵碑记石刻记载,至今留于庵内。该碑系张氏十四世张英儿子张廷玉题记。清朝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同为宰辅,父子宰相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两人的勘勉、隐忍、清廉和横溢的才华,不但深得皇上的信任,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朝廷的诸多政策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英出策平“三藩”、收台湾,并先后任《大清一统志》、《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纂,对稳定政局和国家一统大业所作的贡献,为世人称誉;张延玉在雍正设军机处时,首任军机大臣,清朝当时的规制均出其手,《明史》也是他任总裁时编纂完成的。他居官五十载,政声颇著。父子宰相抑奸扬忠,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堪称典范。
(本篇完)
2016-12-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6-12-23 09:57 编辑

燃灯寺(唐代古寺)——卒子走遍安庆
燃灯寺(唐代古寺)
——安庆寺庙
第11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的一座寺庙,相传是我国唐朝时期建造,这究竟是一座什么寺庙,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至今仍然存世,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安徽门户地处皖赣鄂三省七县交界处的宿松县,东接望江、西界黄梅、北临太湖、南望匡庐。某村就位于皖南大别山南麓,宿松县西北角,陈汉老山区大门。隋代以后,特别是唐朝以来,安庆各县纷纷建起一些小庙,其中燃灯古寺就是其中一个。燃灯村境内,长溪河段一千余米,河上原有两座桥,一座燃灯公路桥,是古燃灯公路之咽喉。另一座是熊河桥。
    据说,燃灯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朝,位居于长溪河水之滨,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奇峰险境、碧水蓝天、景色怡人,为宿松县十景之一,曾有“上有燃灯古寺,下有小孤绝境”之称,更有“佛教圣地,学海文澜”之美誉。燃灯寺位于燃灯村,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四十年、清顺治八年曾重建,现仅存寺中黄鹤亭正殿一间,现存明朝“石雕”和“青砖”。
  燃灯古寺是宿松县古十景之一,燃灯寺门头的明朝石雕,刚到寺庙门口,在门头处就赫然看到镶嵌着的十余块纹理丰富的大石块,石块上方是醒目的略有褪色的红色“燃灯寺”三个字。表现的形式是双狮戏球。从双狮戏球旁边的图案看是明朝流行的外八仙图案,现在俗称“中国结”就是这种形式,从整体画面上看,是明朝石雕工艺流行的典型图案之一。
  据了解,燃灯寺始建于唐朝,此庙历史上最盛时期有一百五十间房子,五个大殿,总共占地面积达二十余亩。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们为破除封建迷信,古寺中大多数庙宇被毁被拆,只剩下一个后殿。在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再把庙宇重建了一次,但很难建成往日的规模了。
    走到燃灯寺前,门头的明朝“双狮戏球”石雕是比较明显的。在寺庙各处散落的大石块上均雕刻着各种装饰纹理,从花纹上看,所有石雕均采用浮雕工艺,雕刻深度深达寸许,雕刻的内容有人物、鸟兽、花草装饰纹,不仅有古建筑中常用的龙凤狮等形象,还有不少佛家装饰图案。这些雕刻粗犷有力,形象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除了门头上的石雕还是在寺庙的周边搜寻来的,但只找到了部分,许多在文革时期毁坏了。在燃灯寺其它各处及周边居民区,也还能见到许多这样的石雕,这些石雕大小形状各异,有的重达数千斤,有的轻也达百余斤,有的形状完整,有的残损不堪。这些石雕皆来自己燃灯寺散落的明朝残缺石雕。
  走进寺庙内,则是后期重修的庙殿,在庙殿的梁柱柱基、墙基、门槛、门梁等各个角落均能看到形色各异的“石鼓”和“石柱”等,从寺庙的侧面向里走进,则是由几十多块石条垒砌而成的台阶,这些石条上也是布满了各色纹理和图案,台阶旁边是一围墙,围墙全是由许多宽厚的青褐色砖块垒砌而成,大约有五百余块,当地村民介绍这是原来重建寺庙时留下的。据测量,这些砖块的尺寸基本一致,厚度是三寸,宽度是六寸,长度是九寸,是明朝特有的青砖,俗称“三六九”。青砖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寺庙内的石雕是明朝时期的。
  据了解,这些石雕工艺品个个雕刻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石雕工艺水平相当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宿松县就在小孤山发现了小孤山石刻,这是宿松县第二次发现大型集中的明代石雕,此次发现对研究明朝石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道光《宿松县志》卷五《舆地志》古迹附“十景”记载,即海门天柱、严恭石道、西源九井、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龙湖浮笠、燃灯古寺、秀河烟柳、十里桃园“十景”。
(本篇完)
2016-12-2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7: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窑凸砖瓦窑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瓦窑凸砖瓦窑旧址
本文由过河卒子首发,未经许可拒绝转图转文
——安庆旧址
第11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的一处叫瓦窑凸的地方,过去曾是著名的砖瓦烧造的村落,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瓦窑凸砖瓦窑旧址位于安庆某县大别山腹地。从砖瓦窑外形看,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砖瓦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
    瓦窑凸砖瓦窑旧址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
    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木柴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木柴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
  瓦窑凸砖瓦窑旧址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坑长约二米,宽二米,深二米;火门高一米,宽一米,火膛壁厚均为青砖支撑。从窑室出的砖瓦形状、尺寸看,瓦窑凸砖瓦窑属清代晚期至民国期间所建造。烧制出的砖瓦运往各地。
    据了解,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1100℃,并且要持续8-15小时)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Fe3O4)则呈青色,即青砖。
    青瓦灰砖,曾是传统民居的必备建材。数百年来,不少传统手工砖瓦窑都已经消失,卒子跑过众多的乡村,所见也不多,瓦窑凸砖瓦窑旧址反映出大别山传统砖瓦窑的兴衰转折。
    现前瓦窑凸砖瓦窑旧址残存有二座,较为完整的有一座,极其珍贵,瓦窑凸砖瓦窑是这一带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提供了大量精美的砖瓦。
(本篇完)
2016-12-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2: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6-12-27 12:39 编辑

大石岭暴动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大石岭暴动遗址
——安庆革命系列
第11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卓铺村这个地方,曾经暴发过激烈的革命斗争,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2014100106 002.jpg
     1930年4月,大石岭农民暴动“打死李贯珍,枪杀韦大衍,火烧杨和义,活捉吴绍周”,暴动达到高潮,参加暴动的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其中望江县有100余人,宿松县50余人)。
2014100106 038.jpg
  太湖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场所,系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石岭农民暴动,是1930年4月中共太湖县委组织和发动的太宿望三县人民举行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武装势力的嚣张气焰,镇压了土豪劣绅,大大提高了太宿望三边区人民的革命士气,对实现土地革命,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是县委创建和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武装,掀开了党领导太湖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新一页。
2014100106 039.jpg
    1930年4月14日,大石岭武装暴动正式举行。暴动前夕,由甘信元主持在大石岭叶仁山家召开了县委和赤卫队负责人会议,讨论具体行动方案。因望江县李家新屋大土豪李贯珍家粮食最多,且抬高粮价,于是决定组织群众以买粮为名攻打李贯珍家,由甘信元组织和指挥这次暴动。暴动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得到群众积极响应。当陈大虎、殷幼堂、叶仁山、叶义山、孙敬纯等率领赤卫队到达李贯珍家时,农民就已集中了数百人,他们高喊:“我们要买粮,我们快饿死了!”并将李贯珍家围住。在农民的协助下,甘信元指挥赤卫队很快冲进了李家,缴获了长枪20支、手枪2支、子弹数千发,劈开了李家粮仓,当场把200多担粮食和1000余件衣物分给了农民。李贯珍负隅顽抗,被赤卫队绑缚在树上,由殷幼堂开枪将其当场镇压。随后,陈大虎、殷幼堂、叶仁山指挥赤卫队来到大石岭,抄了大土豪韦大衍的家,缴获长枪5支、手枪1支,将缴获的粮食、布匹全部分给了群众,并把韦大衍抓到金徐屋后山就地镇压。
2014100106 041.jpg
      4月18日,县委在太湖蔡家田埠召开会议,决定收缴望江县长岭自卫团的武器,自卫团闻讯逃走,枪未缴成。后赤卫队又抄了大石岭杨和义、韦晓山等地主豪绅的家,烧了杨和义家房屋,逮捕了地主吴绍周。对此,广大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打死李贯珍,枪杀韦大衍,火烧杨和义,活捉吴绍周”。此时,暴动达到高潮,参加暴动的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
2014100106 042.jpg
    4月20日,甘信元、陈大虎、殷幼堂、叶仁山、叶义山、孙敬纯等在大石岭五显庙召开了2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上,用庙帐做成一面红旗,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陈大虎、殷幼堂任正副队长,甘信元、叶仁山任正副指导员。会后,在大石岭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大家高兴地唱着红色歌谣:“边牛担种我不问,十担八担我占分,穷人要想得翻身,跟着红军闹革命……”往日死气沉沉的村庄,霎时一片欢腾。至此,大石岭农民暴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2014100106 043.jpg
    1930年4月29日至5月4日,安庆中心县委在桐城会宫(现属枞阳县)召开安庆地区各县联席会议(又称桐城会宫会议),中央军委巡视员李翔梧主持会议。会议号召广大工农群众行动起来,大力开展武装斗争;会议指示太湖县委要向西北乡发展,与潜山红军联合,向安庆方向发展,并在太、霍、潜、桐、望等处举行最大声势的游击。县委书记甘信元参加会议。甘信元外出开会期间,县委工作由陈大虎、殷幼堂负责。5月初,陈大虎、殷幼堂在莲花尖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决定奔袭刘羊五羊畈李伯超家(李为国民党太湖县财政局长,当地豪绅),部队行至中途,甘信元从桐城开会回来,亦随军出发。赤卫队100余人从大石岭经驼龙山往五羊畈前进,在路过新仓时,把朱孟阳、卢国耐等10多户地主老财的账目烧毁,又发动农民搬出地主家的粮食,分给了当地贫苦农民。当晚,赤卫队赶至五羊畈。16日清晨,赤卫队包围了李伯超家,迫使李家交出冲锋枪、手枪各1支和长枪5支、子弹1000余发。随后,在刘山铺开会,打算把队伍开赴潜山,与潜山红军会合。不料,李家在与赤卫队周旋的同时,派李伯超的胞弟李仲耿向国民党太湖县政府告密。当赤卫队返回途中在金鸡岭休息时,遭到国民党太湖自卫团、商团500人的袭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甘信元决定组织突围。陈大虎挺身而出进行掩护,战斗中不幸被俘,殷幼堂、杨水连、孙大朵、孙能勤、陈姓恒、徐月进6人也当场被俘,汪绍荣受伤,大部分人员泅水往新仓、驼龙撤回。第二天,陈大虎、殷幼堂等7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在太湖县城北门外英勇就义。这次战斗失利,使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损失,从此党组织、赤卫队转入艰苦的地下斗争。
2014100106 046.jpg
    大石岭暴动持续一月有余,先后围抄了太湖、宿松、望江李贯珍、韦大衍、杨和义、韦晓山、胡玉庭、李宗符、章柳台、吴绍周、李伯超等20多户土豪劣绅之家,缴获枪支90多支、子弹万余发,没收稻谷2000多担、布500多匹、衣物3000余件,并对罪大恶极的李贯珍、韦大衍等4人进行了镇压,有力地打击了地主豪绅,威震太、宿、望。1930年5月5日,中央特派员李翔梧在《关于皖省县联席会议情形给中央报告》中肯定了太湖县委的工作,指出,“太、宿、望三县的组织基础,在安庆所属各县可以说是最好的”,并指示太湖县,应将党的组织和武装“向西北方向发展,与潜山县红军联合,向安庆方向发展。并在太、宿、潜、桐等处举行最广大的游击”。根据上级指示,太湖县委与潜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在经济和精神上得到潜山党组织的支持。但是,金鸡岭战斗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疯狂反扑,制订了为期一年的“清剿”计划。太湖方面有国民党自卫团团长胡鹿鸣率领的自卫团100余人、大豪绅韦大斯(韦大衍之兄)组织的联村团70余人,望江县有由国民党县长马吉悦率领的自卫团90余人和宿松县的“清剿”队100余人,全部集结在暴动中心地区大石岭周围,施行“村村清、户户点”,大肆通缉捕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党的活动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但甘信元等县委负责人仍坚持地下斗争,大石岭暴动后,甘信元曾陪同皖北特委书记一同到上海找上级党组织(江苏省委)汇报过一次工作。
2014100106 047.jpg
    金鸡岭战斗失利后,他又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安庆寻找上级党组织,均未找到。后来,甘信元、张祖元先后被迫出走,孙敬纯被望江自卫团和便衣队抓捕后英勇就义,叶仁山、汪绍荣积劳成疾相继病故,陈大虎等惨遭杀害。在这危难时期,县委领导人卓金和、叶义山、陈振元等仍继续领导党员、赤卫队和农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1931年12月,县委在大石岭卓家埠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整顿党组织,诛除了叛徒吴得纯、阮振山、李炳煌、董得皇。1932年9月,在太湖东乡镇压了农民仇恨的“雷公四王”(即大豪绅雷氏四兄弟)。1931年4月和1933年5月,叶义山、卓金和分别率领叶述礼、李金六等到江南祁门、浮梁等地,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旅赣六邑同乡会,继续发展党组织,积蓄革命力量,准备发动第二次武装暴动。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复“清剿”,斗争极端艰难。1933年5月,县委书记叶义山在江南秋浦被捕,同年10月在太湖英勇就义。卓金和等将革命武装转移到杨柳湖一带,开展秘密活动。1935年春,县委书记卓金和曾带20余人的武装,分乘两条船,到安庆寻找上级党组织未果。同年8月,卓金和在安庆杨柳湖被豪绅杨某密告遭捕,于1936年4月在太湖县城英勇就义。
2014100106 048.jpg
     大石岭暴动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除敌我力量悬殊外,主要是受李立三“左”倾盲动错误的影响。1931年3月30日中共安徽省委在安庆工作会议决议案关于“立三路线给这个区工作上的影响”中指出,“太湖、潜山、宿松及安庆的乡村高河埠……均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到游击队形成红军,因为未做巩固苏维埃的一切群众工作,人人攻坚不惜牺牲自己的力量,结果变成无后方的战争,使红军遭受了很大挫折”。甘信元后来回忆大石岭暴动很惋惜地说:“当时的斗争方向和道路基本上是没有错的。先从建立党的组织着手,接着把发动群众和准备武装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设想如果不在1930年春夏之交发生急躁冒进行动(……其实就是当时县委的一点基本力量——拉出去公开活动……),而坚持按过去隐蔽的点滴积累的方针干下去,不就有希望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建立根据地的方向发展吗?”大石岭暴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却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太、宿、望地区的统治,有力配合了六霍起义和请水寨起义,声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时造就和锻炼了一批革命干部队伍,唤醒了民众、扩大了党的队伍,在太、宿、望边区播下了革命火种,揭开了党在太湖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序幕,是太湖历史上又一块辉煌的历史丰碑。此外,一些参加暴动的人员在转移到外地之后,继续从事革命斗争,或成为当地革命斗争的骨干,或英勇牺牲,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太湖篇章”。
2014100106 049.jpg
    为纪念大石岭农民暴动,缅怀先烈,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996年6月,太湖县委党史办在暴动旧址立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身及平台台阶组成。碑座为朱红色三棱锥,高1.9米;碑身主体由三十块白色变截面柱组成,高12.4米,上部红色圆圈贯穿其中,远眺似三把直立的大刀,寓意太、宿、望三县人民高举大刀进行武装斗争;平台台阶四组合二十级。纪念碑面朝西南,碑座正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原省政协主席张恺帆撰写的“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
2014100106 050.jpg
    右侧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原中共太湖县委第一任书记、大石岭农民暴动领导人甘信元修改审定的中共太湖县委、县政府为暴动事件撰写328字的纪念碑文;左侧黑色大理石上刻有为革命捐躯的陈大虎、殷幼堂等十三位烈士的英名。2004年8月,大石岭农民暴动旧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底,大石乡人民政府出资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
2014100106 052.jpg
(本篇完)
2016-12-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1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5-8-4
精华
0
发表于 2016-12-27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积薄发,弘扬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勅封诰赠宜人方氏墓(淮军将领母亲墓)——卒子走遍安庆

   勅封诰赠宜人方氏墓(淮军将领母亲墓)

——安庆古墓
第11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个地方,有一位被清朝皇帝敕封为诰赠宜人的古墓,为什么这座古座有着庞大的规模?为什么说淮军是近代军事奠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在封建社会中,母以子贵、妻以夫贵,一些为朝廷做了杰出贡献的人其母亲和妻子通常会被皇帝受有封号。这些受过封号的妇女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
    诰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诰书一般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一般这些妇女有俸禄,没实权。  
    清朝沿明制,有制度规定:封赠官员首先由吏部和兵部提准被封赠人的职务及姓名,而后翰林院依式撰拟文字。届封典时,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就是这里所说的诰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敕命。《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朝诰命用五色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清诰封制度,“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赠安人。”〔《大清会典事例 吏部 封赠》)。
   
    据与当地的一位大爷聊天中得知,原来安庆某地还葬有这位一位武将军母亲的墓,大爷说他是安庆某人祖辈世居在此的老人,他小时听其长辈说,半山坡葬有武将军母亲墓。其墓规模宏大,两边各有望柱一根。
    此墓为方氏宜人墓,清朝勅封诰赠宜人,其子为清朝诰封武德骑尉淮军将领,具体姓氏不详,待考。
    淮军众多将领中,卒子经过慎重和仔细比对个人认为很有可能是淮军将领张德昭,同治初年,加入淮军,官至两江督标候补游击,参将衔,赏花翎,任江西右营守备,兴国都司。在族叔张桂芳麾下,帮办桂芳营务。带队攻打苏州、江阳、无锡、金匮,屡立战功。后从李鸿章平捻凯旋,后调抚军刘秉璋任练军营统领。其兄阵亡桐城,德昭偕二兄亲入太平军阵中数次,始负兄忠骸而返,昆季之情难以言表,为子侄家门之楷模。
(本篇完)
2016-12-2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汝纶手植140年紫藤——卒子走遍安庆

吴汝纶手植140年紫藤

——安庆名木、安庆三级古树
第11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桐中内,有一棵国家三级保护树木,为什么这棵树需要大力保护和挖掘其历史内涵?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桐中创始人吴汝纶

      桐城,春秋为桐国,隋代设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名桐城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安徽省首批四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中校园内的左忠毅公祠、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清光绪桐城学堂藏书楼、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的惜抱轩银杏树等名胜古迹卒子已经向大家介绍一些。
图二:桐中小钟楼

    桐城中学对左忠毅公祠、半山阁和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保护了姚鼐惜抱轩银杏树,其中也对今天卒子介绍的吴汝纶手植紫藤等古迹进行了保护。
图三:吴汝纶手植紫藤右侧照
  
    卒子之前向大家介绍过校园内的姚元之旧馆,其环境糟朽破败、白蚁侵害,被现代建筑围堵难见面目。像这样的古建筑确实在保护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方以智故居,已破破不堪。姚莹故居,电线老化、杂乱破败,一片狼籍。据了解,规划中位于桐城文化博物馆内的方以智故居、姚莹故居将由文物部门保护维修并筹建“方以智故居陈列馆”和“台湾兵备道姚莹保卫台湾事迹陈列馆”。
图四:吴汝纶手植紫藤正侧照

    吴汝纶是桐城中学第一任校长。吴汝纶为学校题写的楹联,如今他的画像和他手书的这幅字,就保存在这座年代久远的小楼里。而今,距离1902年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百年风雨的冲刷,使这里的一切都带上了古意。
图五:吴汝纶手植紫藤仰视照

  在我国历史上,桐城派是绵延最为久远的古文派别,从方苞倡言义法到刘大魁提出"神气",再到姚鼐总结为义理、考据、词章,形成了完整的散文理论体系。“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虽不免夸张,但也确实指出了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规模、地位和影响。
图六:吴汝纶手植紫藤左侧照
  
  桐城古有"七省通衢"之称,文风兴盛,早在明中叶,就有竟相结社、讲学之风,有力地推动了皖江一带的文化繁荣。当年,吴汝纶奉命赴日本考究学制,本意是在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不想却遭到恶势力的排挤攻击,不得已在家乡办了桐城中学。他给桐中题写的对联,表达了他革新教育、造就人才、振兴国家的愿望。百年之下,我们仍然能够感到他的苦心和无奈。
图七:吴汝纶手植紫藤认养铭牌照

  姚叔节曾说:“吴汝纶为天下人才谋,不得已而施之一乡,其苦心可悲。”吴汝纶于1903年的正月,桐城学堂开学典礼的前夕去世,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悲慨难言。如今,他手植的紫藤依然繁茂,由他邀来的日本学者左川东明设计并督造的藏书楼半山阁,也还保存完好。
图七:吴汝纶手植紫藤枝干比人手腕还粗

  吴汝纶撰写的十几万字的赴日考察文稿,详尽叙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为京师大学堂章程的制订,提供了蓝本。民国时期,国家大、中、小学的分设,以及学制和课程的设置,也都不出这部文稿的框架。吴汝纶当之无愧,是我国近代教育第一人。
图八:吴汝纶手植紫藤枝干弯曲
  
      后来,吴汝纶到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职,由孙家鼐担任。孙家鼐是清末状元,官至大学士,人称寿州相国,也是安徽人。近代安徽文化界,就对全国的影响而言,莫过于吴汝纶,孙家鼐二人。桐城派产生于清代这个特定的社会,在有清一代,成为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颠峰。
图九:吴汝纶手植紫藤保护铭牌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桐城派受到猛烈的冲击,但它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却不能完全抹杀。鸦片战之后,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桐城派的许多人,跟上了近代化的步伐。吴汝纶便是其中一位,姚莹在台湾任上,坚持抗英,薜福成主张振兴工商经济,林纾大量翻译西方名著以求改变社会,吴门弟子严修、周馥等人,更是投身到变法图强的洋务运动之中。同文馆里,有一大批吴门弟子,他们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必须借助白话,这才有了近来的胡适、陈独委的白话文运动。
图十:吴汝纶精神在桐中处处体现

  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海外享有"一代大哲"之誉的哲学家方东美,也都生于斯,长于斯,深受桐城文化的影响。今天的桐城,平均每个村子出四名硕士或博士,每年高考,有近千名本科以上的学生进入全国各高校,他们绝大部分,是从桐中的大门内走出。
图十一:桐中内吴汝纶手植紫藤和其精神将继续传承

(本篇完)
2016-12-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儿岭与凉亭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塔儿岭与凉亭古道
——安庆古道、安庆太平军通衢要道行营遗址
第11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境内,有一处名为塔儿岭的地方,这里是群山之间的一条古道,历朝兵家在此激战数轮,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古凉亭与塔儿岭标牌
     岳西的“茶马古道”遗存名为塔儿岭茶亭,它位于岳西县天堂镇与响肠镇接合部的塔儿岭上,距离县城大约四公里。茶亭始建年代无人考证,重建年代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10月,是本地王氏族人所做的一项义举。茶亭为杉木穿榫结构,亭顶人字形,小青瓦覆盖,下由三组、十二根大木柱支撑,是岳西到潜山、怀宁方向的出山必经古道,古道贯亭而过。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古道荒弃,茶亭在风雨飘摇中渐渐腐烂、破损,数年前腐塌。图为岳西飞鹰拍下的坍台前的茶亭。
图二:由岳西飞鹰拍摄的未坍塌前的古凉亭
    塔儿岭茶亭遗存有亭碑两块,一曰“茶局捐名”,一曰“文公碑记”。两碑大小相仿,高约一米、宽约半米、厚约五公分,楷书镌刻。前者,刻录有61户捐款者的姓名、款额;后者叙述了建设茶亭的缘由、作用以及茶亭四界等,点明了建亭的主旨是为“穷途逆旅、碧囊亦空”的“寒士”提供一个息肩解渴的去处。因年代久远和保管不善,“茶局捐名”碑已碎为三块,两碑的碑面文字均有缺失或模糊,需细心考辨,才能看通读懂。
图三:群山之间的塔儿岭
    塔儿岭为通衢要道,辛苦的行人至此,都想有碗清茶饮用,以获腋下风生之快。接着指出,此前这里也有茶亭,但设施简陋,茶水也不是义供,这让许多贫困落泊之人,不胜悲凉。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百多年前岳西山区那段茶香飘逸、温馨纯朴的民间茶史!
图四:塔儿岭小山坡
  
    大别山中蜿蜒着一条南北古道,响肠境内约有二十华里。它北起塔儿岭,南至沙岭头,走阡陌,跨河流,穿老街,越峻岭,万级石板铺就。其间七座凉亭一座石拱桥最能勾起游人的兴趣。这便是安庆的凉亭古道,又称安庆的“茶马古道”。
图五:塔儿岭局部
     相传,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东,三天修成了这条大道。古道上整齐的石条一路漫延,宛若钢琴的长键,美丽、古典且富有情趣。行人走在光滑如砥的石板路上,满脚着实。且行且看,道旁的摩岩,亭边的石刻,以及古老的石拱桥,曲折的老街,无不在向你诉说着千年的文化和山乡的风情。行人坐在木柱黛瓦的凉亭长凳上,山风扑面,白云绕身,汗水和疲劳都随山风飘去。凝神听去悠悠的山风中似乎传来了,军士战靴与挑夫草鞋的嚓嚓声、文人学士漫步的行吟声、官府邮差驰骋的马蹄声。
图六:群山之间的凉亭古道
  
     塔儿岭位居响肠古镇,群山环抱,其中请水寨、白云寨、神马寨、河山寨因山顶宽阔平坦,便于练兵养马,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所以每当兵荒马乱时刻,便有大军高举义旗据险扎寨。古寨城墙蜿蜒城门高耸。在古寨上行走偶尔还会拾到一两柄锈蚀的钢刀或长剑。手抚被义士鲜血染过的城墙,似乎还能听到古代战场两军杀伐的吼声。这里传说有宋朝末年安抚使张德新抗元、张献忠和李自成反明;明末清初石城王朱统琦和大将余公亮反清复明;尤其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和捻军首领张乐行鏖战清军;中国工农红军领导请水寨革命暴动;还有曹操、朱元璋、陈友谅的故事广为流传。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每一次斗争都被永载史册。
图七:悠悠古道兵家争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捻军途经塔儿岭,在此行营扎营。太平军依山而建古寨,有势雄关依旧,飘动的云雾缭绕着高耸的危崖峭壁,青松屹立,苍鹰盘旋,不免让人热血沸腾,雄心万丈。寨顶上土地缓缓起伏,呈现出高原地貌,其间溪流清亮,芳草萋萋。因为山峰高耸,气温较低,仲夏时节,山下百花已经凋谢,山上却还是鲜花盛开,蜂飞蝶舞,景色宜人,气候宜人。
图八:通衢要道强者立
    从岳西县响肠镇金山村沿小路向北拾级而上,便到了塔儿岭头。岭头西侧有一座四方七层的宝塔,因此这个岭叫“塔儿岭”。  
图九:群山之间的塔儿岭局部

(本篇完)
2016-12-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08: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将军峰——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将军峰

——安庆风景
第11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境内,有一处名为将军峰的地方,这是怎样的一个将军,能够让安庆市区最高山峰之一称为其名,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远望大龙山将军峰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十五公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卒子介绍大龙山绝不亚于任何安庆人,今天同样再次介绍大龙山一处山峰。
图二:大龙山怪石林立
     大龙山分为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石塘湖、龙泉寺、洪桂山、龙湫七个景区。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日照峰海拔690米。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
图三:大龙山将军峰为一条小小的山脉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离市区十五公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枞阳三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
图四:大龙山将军峰对面的群山
  
     日照峰位于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称三县尖。以日照峰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共有四百米以上的山峰二十余座,古堡峰、含珠峰、莲花峰、将军峰奇峰竞秀、突兀耸峙于公路两旁,峰峦起伏重叠。景区内数十丈以上的悬崖举目可见,或壁崖如削,或陡峭嶙峋,或相互对峙,或悬空欲坠,千姿百态,均以险称奇。
图五:仰视大龙山将军峰
     据老城闲人在微博中称:一代书法大家邓石如有一方闲章:家在龙山凤水。其中的“龙山”,南北有二,一是小龙山,一是大龙山。两山环抱的,是包括石塘湖、石门湖、菱湖在内的“凤水”。 至于将军峰是何朝何代将军,卒子也很想去探索、了解。
图六:登山大龙山将军峰俯视群山
     安庆历代文人都以大龙山为傲。大画家萧谦中无论走到哪里,都称自己是“龙山萧愻”。它还有个别号,叫“大龙山樵”,简而呼之,就是“龙樵”。能悠闲地在大龙山腹砍柴度日,这是凡者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
图七:游客登大龙山将军峰顶
      天色晴好时,立在大龙山之巅,能隐隐看见烟渚迷茫的长江。如果立在城东的振风塔上,前是“凭栏月涌三江上,解带风从万里来”长江,后是“巍然凌霄阁,豁达云天开”的大龙山。小小安庆城,因山之雄,因水之秀,接下来自然也就是人之杰,地之灵了。
图八:登顶后环视四周
     大龙山之西的的集贤关,一是安庆城北重要的战略门户。另据了解,大龙山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的《寰宇通志》,其较早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开始修纂的《天下郡县志》。其中有关大龙山的文字大致为“在府城东北二十里,西接小龙山及芦塘,诸山绵亘五十余里,上有池,为蛟龙所处。”山之脊见露于驿道者,名脊见岭。
图九:大龙山将军峰巨石
(本篇完)
2016-12-3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1: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家河余家老屋(人工挑挖青龙山)——卒子走遍安庆

余家河余家老屋(人工挑挖青龙山)
——安庆古宅
第11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有一处名为赵家冲龙潭口的地方,为什么老屋边有一座人工挑挖的小山?百年树木下青龙山作用真的那么大吗?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本文由过河卒子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转载均须通过过河卒子认可。
图一:远望余家老屋
     安庆各县均有余姓百姓。据了解,余姓世居徽州的婺源县的安乐乡。余姓早在明朝就迁入潜山县横中乡,横中乡现为横中村,就在这方水土上,流传着一段动人感人的故事,“余子珏报恩立庙谢贵人”,今天卒子讲一讲这个小小的故事。横冲位于潜山县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
图二:近望余家老屋
据《水吼区志》记载,横中由原水吼区撤区设乡而立,横中名由横河(今老同心村湾子,茅屋河流,也称余家河之横河),中河(老同心村上屋,下屋,杨冲,庙咀河流也称余家中河)二地名之首字而成。
图三:余家老屋一进大门
    2017年元旦期间,卒子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并向大家介绍这里的故事与这段历史,在《李氏宗谱》、《余氏宗谱》以及民国九年修的县志中都有记载。
图四:余家老屋一进
  向赵家冲行走不远,有一处余氏老屋,老屋建于清朝,具体年代不详,建筑布局为两进四楹两厢,面阔约十多米,深约近二十米。建筑占地面积约四百平米。
图五:余家老屋正堂
    余氏老屋大门凹进一米,宽约三米。从建筑结构看,为典型的清朝三进老屋,二个天井,天井护坡有云纹,由于时代久远,长长的石条已经断裂。
图六:余家老屋天井
    第一进深约六、七米,地坪高出前面谷场约一米,前墙为青砖斗砌,其它为土垒或土砖。前檐高约三米,后檐高二米,厅脊高五、六米。第一进与笫二进之间相距约四米,天井宽约四米。
图七:余家老屋二进看大门
    第二进有天井,堂屋深度约六米,檐口高约三米。余氏老屋建筑结构不同于本土普通古民居,一是房屋座正西向正东,打破了民居忌座四正向的规矩;二是建筑开间尺寸超出了普通民居的常规模数。
图八:余家老屋使用的青砖
    据卒子实地勘察地理环境,余氏老屋地处山区的一块小盆地內,座西向东,余家河由北向南从前面流过。背后有靠山。前面对应也有山。按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评析,该屋场文武当旺。但是由于左边青龙护山太远,前面的山离主屋太近,且右边的白虎也太近,似乎在窥窃老屋,有损丁之象,非旺族和大德之人不可久居。
图九:余家老屋
    根据卒子个人推测和据当地余姓百姓讲述,卒子猜测余氏老屋左边的小土坡由余家人挑挖而成,屋主人一定是一位权势显赫者,为了让子孙兴旺,稳住人丁,便采取多种措施调节居住环境,在左边(青龙方)加高了一个形如三角尖的小山坡,让左边青龙耸压白虎,以寓旺丁。余家老屋在历史上是否出过大人物,均说不同,余家老屋的人文历史有待挖掘——卒子语。
图十:余家老屋三进望大门
    余老屋左边有人工挑出的高高小土坡,当地百姓称为青龙山,四周用鹅卵石圶土而建,四周皆有百年以上的古树数棵护坡,在打听了这个土坡的来历时,不由赞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
    图十一:余家老屋左侧的青龙山(实为人工挑挖的小土坡)
     据了解,余家河地方祖祖辈辈生活着一支余氏后裔,有着一段渊源。据记载明洪武丙辰年(1376年)生李道济,号悦海,潜山县人,妻余氏,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余家老屋人,李道济官任经历司加授奉政大夫,后升至太尉。曾执掌帅印统军平乱,后战死在长沙。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谥之为“有感尊神”。李道济官为太尉,为人正直,有大恩于余氏,与其妻舅余谷城同朝为官。后谷城遭谗犯事,处满门抄斩。危急关头,李道济冒死救出谷城幼余子珏,留下余氏一脉。为感李公救余氏一门千古之恩,余氏后裔遂在桥头建庙,塑其身像,以永祭祀。李公庙的匾额书“如响斯应”。李公像边,上联不存,下联“恩波此日涨龙潭”。为方便乡人祭祀,方便过往行人乘凉歇脚,余氏后人又依庙傍路修建了凉亭。卒子后期再介绍这里给大家。
    图十二:余家老屋三进墙壁上挂着的戏用狮子头
    余姓在清朝至民国期间出过余增化,余增化(1874—1947),号济川,横中乡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弱冠多病,遂立志从医。精勤研读,通晓内、难、伤寒及四大家之说,对《疡医大全》、《外科大成》、《外科全生集》等尤有研究。余良鳌(1881—1930),名鲲,字电球,安徽省潜山县横中乡人。其祖父、父亲、伯父、叔父、长兄,均为清朝秀才(父亲后补为廪生),并在当地设馆教书等等。
  图十三:青龙山
(本文完)
2017年01月03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1: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宕石板古井——卒子走遍安庆

上宕石板古井
——安庆古井
第113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境内,有一处池潭,池潭边有一处石板古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远望上宕古村落

     太湖县小池镇红旗村由原上宕、抱山两村合并,位于小池镇东北部,今天卒子介绍的就是合并前的一个叫上宕的村落,几年前卒子曾介绍过这里。
图二:远看上宕古井

    由于人口的减少,上宕村现有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个古老的村庄依然还有数幢老屋和一片池潭,村下是一个山冲和数亩的良田。
图三:上宕古井正面照

    卒子曾介绍上宕村的一种种植的烟叶,经过考证,不止上宕村种植,就是附近的另一个村庄抱山村也有村民沿袭着古老的种植烟叶。其中一种叫“抱山黄烟”全县闻名。
图四:近看上宕古井

    上宕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其历史大约有六百年以上。上宕村因附近的一条大峡谷而得名,上宕大峡谷是旅游者的天堂。上宕大峡谷在石霞西北角,与潜山县横冲乡及太湖县天台、罗溪接壤,为大别山区天然峡谷之一,这里原名石霞乡, 现也合并到小池镇境内,石霞四面环山,自然风光很美,有三条小水系河流,一条自抱山流向畈区潜山县境,另两条由红星村的刘河经上宕汇集流向畈区小池。
图五:上宕古井正上方

    卒子前往刘家寨已经不止二次了,应小池镇汤姓的老哥之约,元旦第一天本应去刘家寨,结果汤姓老哥失约,卒子骑着摩托车绕到上宕村看一看这里的一口百年古井,真是“古老村庄有古井、斑驳石板载历史”。
图六:上宕古井侧照

  上宕村的池潭西北角,有一口水井,卒子到访时并不知此处有这么一口古井,村庄人口已经基本迁出,只剩下几位老人,从老人的口中卒子才得知这么一口古井。水井是被几块石头盖住沿口而成。中间是一块长石条挡起。
图七:上宕古井与池潭相连

    其中一块井台呈弧形,上有一块巨大石头,井台并没有井圈,而是使用了石板,这可能是方便村民取水、洗衣服使用的。古井应是清朝某个时期由村民打造的,距今已经一百多年,水井是谁挖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小池镇名从何来,是不是就是上宕这个小小的池潭,也只是一种猜测。
   
图八:上宕古井下游是一个兼洗衣和灌溉综合作用的小池潭
    我们都知道,太平军和湘军曾在太湖县扎寨对抗了数年,但过多少次大小战役,恐怕谁也没有办法统计。不可避免,当年上宕小村庄曾是太平军和湘军将士前往取粮、取水的重要补给站,这一口井中取得的水是否让太平军和湘军使用过,有待历史学专家考证。
图九:上宕古井上就是乌龟石(实为太平军的瞭望岗)
  
    走进这口古井,依然能够看出其水质还是清澈见底。数百年来,上宕村当地百姓一直饮用这口井水。现在的古井已经渐渐失去作用,安庆有关方面是否在统计和普查中记载这口古井?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十:上宕村通往外界的石板路
(本文完)
2017年01月04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5 09: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山岭海天一色——卒子走遍安庆

眉山岭海天一色

——安庆风景
第11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境内,有一处小山岭,因地处眉山村,无名小山岭故称眉山岭,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远望眉山岭
      眉山村位于大龙山镇的西南面,毗邻杨桥镇、五横乡,地处安庆北面,交通发达。
图二:近望眉山岭东南面
     眉山,在安庆城东北约十公里,属大桥办事处。明朝洪武赶散时期,有乡人集结在山间盆地上对抗义军,后村人以眉山为村名,现称眉山村。
图三:近望眉山岭西北面
   据眉山村老一辈人说,这个村的村民是大多是明朝至清朝迁徙而来,世居这里。
图四:近望眉山岭巨石
     在风景美丽的大龙山上,也有这样的风景秀美的小山坡,还有着流传着好媳妇苏六秀十五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细心照顾瘫痪丈夫,维系家庭的感人事迹。
图五:眉山岭巨石夹道
     感人事迹反映出大龙山眉山村民的淳朴,苏六秀现年45岁,大龙山镇眉山村人,1992年3月与鲍冲湖村四组曹和平喜结连理,与公公曹炳根一家三口和睦相处。公公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体弱多病,六秀每天坚持端盆送水,公公逢人就夸小媳妇贤惠善良。2001年清明节那天夜晚,丈夫曹和平在原郊区十里铺乡煤矿(现大观区十里铺乡煤矿)小煤窑跪着挖煤时,煤窑天板坍塌,一块巨石砸向背部,身受重伤。
图六:亿年形成的眉山岭
     丈夫出院后,从此腰部以下全无知觉,高位瘫痪了。可怜的妻子带着7岁的大女儿兰旗,3岁的小女儿诗韵,上扶持72岁公公,整个家庭的重担从此压到她柔弱的肩上了!在那阴霾般的日子里,六秀白天找小工做,抽空回来吃力的翻动丈夫的身体。
图七:从眉山岭巨石夹缝求生才是海天一色
     在以后的岁月里,苏六秀一边做家务,服侍丈夫,一边跟同村砖匠做小工,挣钱养家糊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位在苦境中坚强起来的女人,村民们总惊讶她的贤惠善良,苦涩的泪水她流过多少。十五年如一日,支撑起一瘫三幼的家庭,把他们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把他们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
图八:眉山岭的秀美
     本文如题,有人形容海天一色就是海和天成为一种颜色。比喻意思:海和天都很广阔,一眼望不到边,好像连在一起一样,所以说是海天一色。希望安庆的故事能够广为安庆人流传。
图九:近望眉山岭北面
(本文完)
2017年01月05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6 16: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火神庙佛教净土寺及碑刻——卒子走遍安庆
道教火神庙佛教净土寺及碑刻
——安庆寺庙与古刻
第11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境内,有一处道教宫观火神庙,现为佛教净土寺,从过去的道教到如今的佛教,火神庙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火神庙大门
     走在练潭村这座古镇,来到练潭老街,感受这条老街承载的历史沧桑。练潭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诸省北上京师古驿道必经之处,“昼夜羽骑不绝”,村落里保存尚好的多处塘口见证着练潭辉煌的驿站岁月。不仅是驿道发达,镇内练潭河自西向东流入菜子湖,再由菜子湖通至长江,水运兴旺致使练潭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图二:净土寺三佛殿
     练潭老街就已是小镇政治、经济、文化的所在地,热闹又繁华,街上商铺云集,光是给过路人歇脚的客栈就有十几家,杂货店更是多得数不清。因为繁华喧闹的样子每天都像在赶集。
图三:火神庙大门额民国期间的石额

    老街火神庙原是一幢保存良好的古建筑。相传火神庙又名火星宫,是练潭老街的标志性建筑群,堪称钟灵毓秀。宫观坐北面南,山门上悬匾“火神庙”石碑,耀眼夺目。
图四:火神庙现改名净土寺
图五:群友浏览火神庙
    火神庙原建筑在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焚毁,据说原庙宽约三十米,长约四十米,正殿多尊神像慈颜安详,栩栩如生。后方有客室、禅房、道房。整个宫观翠柏成行、鲜花似锦、巍峨壮观、胜景宜人。
图六:火神庙大钟
图七:火神庙石井
    火神庙据说香火缭绕,方圆百里信众或乘舟或乘车跋山涉水、络绎不绝,朝拜者无不肃然起敬,恭致虔诚。练潭村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像火神庙这样的古建筑和传统历史文物,保留老街的历史原貌和传承文化底蕴。
图八:火神庙恩##阳碑刻
    原火神庙内有碑刻数块,据碑刻记载,这个古刹起于元代,盛于明、清。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修“火神庙”捐碑记载,上有众多各方人士捐银重修火神庙,其中盛于桐城的“保甲”二字格外醒目,我们都去看过桐城的老街,很多就与保甲相关。

图九:火神庙捐款石碑
图十:火神庙捐款石碑局部
  
  火神庙毁后,在原址上重修了寺庙,经称净土寺,寺院巍峨宽敞,气宇轩昂。寺内花草满庭,四季争艳。殿内金身佛像,盘莲静坐,端庄慈祥,可敬可亲。
图十一:火神庙众宪张大爷勒石碑局部
图十二:火神庙众宪张大爷勒石碑
图十三:火神庙众宪张大爷勒石碑局部
(本篇完)
2017年01月06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09: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铺岭战斗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铁铺岭战斗遗址
——安庆近代战斗遗址
第11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境内,有一处小小的山包,这里曾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战斗,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铁铺岭位于月山重要交通要道上
     1938年10月的一天,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为破坏日军一条重要补给线,在怀宁县月山镇境内伏击日军,炸毁日军军车,击毙日军分队长1名、士兵28名,取得了新四军在安庆抗日战场上的首场胜利。真是血溅皖山涯不许倭奴侵寸土的豪情往事。
图二:置身铁铺岭头
     铁铺岭战斗遗址位于怀宁县月山镇学田村红旗组学田包上,为一南北向的长条形山岗,东距206国道(月山段)仅数米,南紧临月山铜矿龙门山矿区。
图三:远望铁铺岭纪念碑
     1938年10月17日,新四军四支队在此伏击日军车队,毙敌分队长1人,士兵28人,缴枪29支和一批军用物资,怀宁县委、县政府将此处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立碑纪念,面积6348平方米。1939年夏天,新四军四支队九团,在支队参谋长林维先指挥下,由大别山深入桐城县境,在菜子湖、花山、大龙山、石塘湖、月形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城郊月形山袭击日军,击毁汽车两辆、炸翻一辆,并活捉日军两名。
图四:近望铁铺岭纪念碑
     
    铁铺岭战斗,是抗战初期新四军四支队在怀宁月山地区设伏,重挫日本侵略军的一次伏击战,也是新四军四支队东进皖中以来在安(庆)合(肥)公路上进行的大小几十次伏击战等抗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1938年6月,日军侵占了安庆、高河等周边地区,控制了交通要道。当日本侵略军步步进逼、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危难时刻,1938年9月,新四军四支队开赴怀宁抗日前线。10月,打响铁铺岭伏击战。
图五:铁铺岭纪念碑背面介绍碑文
     卒子前往铁铺岭实地查看,这里位于月山北面,两侧是南北走向连绵起伏的群山,合安公路在两山间峡谷穿行而过,地形险要,易于隐蔽。当年新四军战士经过周密侦查和群众报告,四支队了解到战斗区域周边敌情,驻守安庆至高河埠一线的日军有1200多人,这些日军经常派出小部队四处骚扰,烧杀淫掠,气焰嚣张。为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经过研究,选定铁铺岭为作战地点,在此狠狠地打击敌人。
图六:站在铁铺岭上
    1938年10月17日拂晓前,部队经过战前准备,向狮子岭、张家山一带运动并迅速部署展开,战斗编为两个排,一个警戒班,两个便衣班。警戒班配备在大排山(上期卒子曾介绍过这里),封月山来路监视警戒。大排山与蟹子岗后一里多路布置两个排,排与排间隔距离约七百五十多米远。一个便衣班埋伏在路旁,另一个便衣班则埋伏于村子围墙前面,两班相距约六、七十米远。蟹子岗山顶配置瞭望岗哨(卒子也曾多次介绍类似文章)。规定的信号:鸣一枪表示可以打;挥动白手巾表示不打,并迅速撤退。指挥所设在蟹子岗”。
图七:站在铁铺岭并头远处就是月形山
    上午9时,由安庆驶来日军汽车200余辆,埋伏在大排山的警戒班紧急挥动白手巾,便衣班即撤回,伏于山脚田埂下。敌车相继而来,由岗子岭停下直至范家湾。部分日军下车,将稻草做成的十多个假人,安置在邓家凹,在我伏击区侦探,与我埋伏田埂的便衣班相隔仅十多米,以后便随敌车撤离。约经半小时,敌一辆军车开过来,乘我军不备,疾驰而过。又等了一个半小时,从安庆方向驶来3辆日军军车,第一辆开到距我便衣班约10米时,指挥所发射一枪,便衣班便猛掷手榴弹,炸坏了车轮,敌车翻倒在路左旁的水沟里。翻倒车内的敌人挣扎起来,爬出水沟。同时第二辆军车停下,蜂拥而下的敌人与从水沟爬起的敌人共20余人,窜至陈家老屋(下次卒子再介绍),负隅顽抗。日第三辆军车遭右翼排阻击,便调头南逃。蟹子岗排及路旁之便衣班,则迅速迂回到陈家老屋敌人背后,经过半小时激烈战斗,在中午12时将这股日军全部歼灭,并迅速撤出阵地回张家山集结。20分钟后,日军出动5辆装甲车占领大排山,无目标地打了一百多发炮弹,悻悻而回。
图八:默默守望着铁铺岭的两棵小树
    铁铺岭伏击战,是新四军推进到怀宁地区后的首次战斗,且首战告捷,它大振了怀宁民众的抗战士气,有力鼓舞了怀宁民众的抗日斗志,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铁铺岭伏击战后,新四军在怀宁人民中赢得了崇高威望和广泛支持,广大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踊跃参加人民军队。
图九:铁铺岭
(本篇完)
2017-01-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08: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寺道光年间僧侣墓——卒子走遍安庆

   

龙泉寺道光年间僧侣墓
——安庆古墓
第11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境内,有一座古寺名叫龙泉寺,因为寺庙的历史悠久,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古代僧侣墓。
图一:龙泉寺位于大龙山山脉中
   在宜秀区杨桥镇境内有一座香火不绝的寺庙,为龙泉寺,该寺名称的由来自然和龙有关。
图二:龙泉寺僧侣墓
  相传在古时,一位高官路过杨桥镇,当其经过一座名为白路山的半山腰时,突然发现有一口长宽各有1.5米的四方井,他甚是奇怪。该官员细细打量周边环境后大吃一惊,原来,在该井上方两侧还各有两个小圆井,而且小圆井上方又各有两个天然石头露出地面。从整体上看,四方井如龙嘴,两个小圆井如龙眼,天然石头似龙角,俨然就是一个龙头。另外,随着“龙头”望去,其后山脉蜿蜒伸曲,犹如龙身。该官员见状立刻叩拜,并后来修建了一座龙泉寺。
  图三:龙泉寺僧侣墓碑
  龙泉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山门左边有三个泉眼,名曰“龙泉”,又名“龙井”,泉水甘甜。据桐城县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宋朝(一说为明朝),清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建复新,其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该寺曾于“文革”时期被毁,现已在原址重建。
图四:龙泉寺僧侣墓碑局部
     就在龙泉寺的背山小坡上,卒子发现了很多历代的僧侣墓,其中就有一座道光年间圆寂僧人的古墓,古墓的存在反映了寺庙有过僧人活动的见证。
图五:龙泉寺僧侣墓碑局部
    这块石墓碑呈长方形,为青石质地,拂去碑身上的灰尘和落叶,中间镌刻的字迹隐约可见,能辨认的有“十四世祖”等字样,最右边有“道光乙酉年(1825年)”的字样。碑一则写着徒某某等字样。
图六:龙泉寺僧侣墓碑
  在这片小山坡上,有多座古墓组成的古墓群,据文献记载,这里年代最久远的古墓距今有好几百年历史了。龙泉寺后面的一处深山老林,平时很少有人。龙泉寺在清朝时期香火旺盛,众多寺僧在此修行,时至今日,仍有香火供奉。山后的古墓群大多为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在此修行的僧人墓地,日久之后形成了一座座僧侣墓。
图七:龙泉寺僧侣墓碑局部
    龙泉寺僧侣墓规模宏大,集中分布安葬了僧人的古墓群,对研究安庆古代宗教、民俗文化有一定历史价值。
图八:龙泉寺山道
(本篇完)
2017-01-1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4: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可法“最上一乘”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史可法崖山石刻
——安庆著名石刻及军事遗址
第11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别山区境内,有一处著名石刻,这处石刻为什么能够挽救一支濒临崩溃的部队重新战胜强敌?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站在崖山福地远看群山
   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残存政权有三个:一个是永嘉之乱后,在江南建立的东晋政权;另一个则是靖康之变后,在江南建立的南宋政权;与东晋、南宋相似的还有南明政权(安庆桐城的戴名世因写南明政权而满门灭族),但是这个政权的知名度,比起东晋、南宋来要差很多,而历史地位上,东晋和南宋也都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正式朝代,而南明则并没有这个历史地位,事实上,南明王朝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于在中学教科书上,把东晋的灭亡视为晋朝的结束,把南宋的灭亡视为宋朝的结束,而对于明朝,则以崇祯死后为明朝的终结,南明则被排除在外,并不被视为明朝的一部分。图二:史可法相关资料
     南明政权在本质上,和东晋和南宋是不同的。不论是东晋还是南宋,虽然都丧失了北方的领土,但是东晋和南宋从建立那天起,便有着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央政权,以及一个相对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凝聚力的首脑,可以指挥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对外敌进行有效抵抗,而南明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一个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权威性的首脑,始终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的局面——政出多门、各自为战,朱明皇室之间互相内讧,南明各军阀之间互相火并,都是这方面的体现。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明灭亡为止,这就是造成安庆大别山多处南明皇室宗亲逃难的故事。图三:史可法称此处为崖山福地
    在明清之际的大三国政治博弈中,史可法为首的南明政权是其中一支重要的部队。史可法提出的政策是“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在自身存亡危险之际,史可法提出的对策是马上派遣使节带上财物去见顺治皇帝或者多尔衮,“灭寇在此一举”。北京陷落两个月,南明政权已决定偏安江南,以淮河为界,幻想着“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图四:南明政权的区位图
    在史可法“和平使团”的安排下,清朝虽然客观上帮了明朝的忙,却不想真正和大明修和。清朝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初二日,南明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走等拥戴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于广州。但可惜绍武政权仅仅维持四十一天就覆灭了。图五:史可法书写的最上一乘石刻
    位于大别山的趾凤乡白崖山,是一座用片石依山垒起的石城山寨,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白崖山,原名白牙山,因产白牙茶而得名,古时有“名山风雨白牙青”之说。图六:史可法书写石刻
    元朝末年义民吴士杰始依山垒寨,率众御寇。此后,白崖寨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寨中辟有五座据险扼守的寨门:东名朝九,西名百花,南名听雨,北名乘风,西南名攀龙。五座寨门均有一夫当关,万人不敌之势。远眺古堡,迤逦起伏,峰壁摩天,堪与古万里长城媲美。图七:史可法画像
    在山腰处的山坡记功石上,有史可法书写的“最上一乘”石刻和“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的石刻对联,再现了烽火岁月的悲壮气概。还有石刻“凤卧龙栖”、旗杆石、蛤蟆石、信阳尖等诸多胜迹及士大夫宅第遗址“九曲居”等。图八:史可法石刻相关内容介绍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史》载:他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自幼好学,顺天府试中第一名秀才。崇祯元年四月中进士,六月任陕西西安府推官,公正廉洁,赈灾救民,赢得好官声,崇祯五年入朝任户部主事,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声名大噪。弘光政权建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阁部不仅为官清正,而且身先士卒,与兵士同吃同住,深受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他虽身材不高,但喜好饮酒,而且酒量过人。图九:“最上一乘”石刻相关介绍
    南明政权昏庸腐败,史可法可称得上是一帜独耀,时刻以抗强虏收复国土为己任。当时内战纷乱,张献忠部队曾是收编的农民起义军,军纪松懈,老百姓对他们心有余悸唯恐避之不及,田园荒芜,满目是断壁残垣,宿松当时四十八寨很快便破了四十七寨。崇祯十年二月(1637年)史公与张献忠的起义军战于枫香驿,战局不利,便退守到白崖寨。他深知,“安庆为留都咽喉,宿松为安庆门户,无安庆则无留都,无宿松则无安庆”。所以他在奏请援军的同时,自己以拼死的决心坚守在白崖寨,取得了民心。援军一到,当地百姓又大力相助,张献忠部被打得溃不成军,大将闯达天战死在“听雨门”下的关门石旁。史可法转败为胜。登西营峰犒军,勒石记功。“最上一乘”这方摩崖石刻就是历史的见证。白崖寨高墙坚固,防守待援转败为胜这一战例,史可法是铭记在心的。图二:史可法“最上一乘”石刻全貌
(本篇完)
2017-01-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1-12 11:50 编辑

桃山百年古树三角枫——卒子走遍安庆

桃山百年古树三角枫

——安庆古树
第11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金社乡境内,有一处名为桃山的小山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棵百年古树。图一:位于水潭田埂边的百年古树
    金社乡名源于境内金鸡岭、社崇河两大自然景观,其位于枞阳县中部,东依横埠、南濒白荡湖、与藕山隔湖相望,西与项铺接壤,北靠白梅、钱铺。图二:百年古树枝上挂着祈福的披条
    桃山村就位于金社乡依山伴水之畔,这里有一棵百年的古三角枫树。三角枫,学名Acer buergerianum。图三:百年古树下有祭祀的用品
    卒子前往此地实地勘察,古树高约二十米,直径约七十公分,生长在山坡小路边的水潭田埂上,由于树木高大又生长在坡上,这棵树下有当地百姓的祈福与祭祀用品,给这里增添一分神韵。图四:百年古树根深叶茂
    这棵古树,能够在战火与自然灾害中成长,离不开村民的保护。安徽省枞阳县现有古树数千棵,包括枫香、三角枫、银杏、苦槠、朴树、黄连木、榉树等,后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一些。图五:百年古树枝繁叶茂
     古树主要分布在村庄、荒野、路边、河岸和山坡,在村庄分布的古树以栽培和野生起源并重,其余地域分布型则以野生起源为主。图六:百年古树上缠绕着的杂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图七:百年古树三角形的树叶
   古树是历史文化遗产,要提高保护意识,在保护基础上适当开发,因地制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模式。但是老百姓对古树保护知识宣传普及不够,保护氛围不浓,有的地方对古树根本不知情,保护更是无从谈起。安庆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担负起相关保护职责;少数群众由于保护措施不当、管理不善加速了古树消亡。希望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保护。图八:位于水潭田埂边的百年古树
(本篇完)
2017-01-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锋朱家面坊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先锋朱家面坊旧址
——安庆古宅
第11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境内,有一处名为朱家面坊的地名,出于好奇卒子前往这里采风,并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远望左一树与左二树之间便是朱家面坊
     朱家面坊老屋原是一座三进三出十多间的农家大宅院。2013年左右全部坍塌,在这座老屋里,朱家祖祖辈辈以做面条为生计,远近闻名。图二:目前朱家面坊已经完全坍塌
    在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一次米饭总是奢求,就算是一碗面条,通常也是逢年过节才有。记得卒子小时候,外公和外婆每逢周末包饺子,那真是童年美好的回忆。图三:朱家面坊一面青砖墙体
    据村里村民介绍,朱家面坊原是村里一座加工挂面的手工作坊。图四:朱家面坊的石门柱被挪作它用
    从小麦淘沙到挂面叠箩,要经过磨粉、和面、盘条、上筷、入箱、上架、晾晒近十道工序。道道工序都很有趣,特别是磨房。图五:朱家面坊的石门柱
    磨房的中央安装着一轮大石磨,石磨的上口是一个能装好几斗多麦子的蔑织漏斗。图六:朱家面坊的石门踏
    木框的这一头是一根与地面垂直的木杆,木杆的下面是平置地面的圆木段。图七:朱家面坊的石滚磨
    木段上横插着一块蹋板,两脚踩住蹋板的两端,左右依次用力,拨动连接罗筛的木框,来回猛烈撞击木桩,使罗筛震动,筛下面粉。图八:朱家面坊的木门
    朱家面坊做出的手工挂面曾远销安庆市区,据村里人介绍,朱家面坊的后人现在在高河做事,但不知道是否还继承了手工面坊。图九:朱家面坊的物品(须弥座有卷云纹石刻)
   在安庆的广大农村乡村里,吃挂面是过年的一种传统,也许在那个时代能够吃上一碗朱家的挂面,也是一种寄托。图十:朱家面坊的石柱墩
   如今朱家面坊无法再修复到原先的模样,老屋的石门柱也被村民做了洗衣的垫脚石在村头的水潭里。图十一:朱家面坊门朝向
   朱家面坊何时在村子在开始制作挂面,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朱家面坊曾在清末民国时期,乃至于解放后的很长时期里,都是村民们逢年过节食物中一道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图十二:安庆市面上经常见到的手工面坊制作的挂面
(本篇完)
2017-01-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08: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桥胡氏享堂——卒子走遍安庆
石桥胡氏享堂
——安庆宗祠
第11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天桥村境内,有一处名为胡氏享堂的地方,数十年前卒子就到访此处今天特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胡氏享堂
    石桥村属于岳西县县城城郊,位于天堂镇西南部,为典型低山丘陵区,属大别山脉南坡。图二:胡氏享堂右侧已经坍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峰钓鱼尖,海拔约七百米,最低处为李湾,海拔约二百多米。图三:从侧后远望胡氏享堂
    全村地形呈波状起伏,地表径流汇入衙前河,直达毛尖山水库,属于皖水水系。抱鼓石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抱鼓石一般都是主人的身份象征。图四:胡氏享堂抱鼓石
   石桥村东临响肠镇,南与中关乡相连,西与木冲村交界,北临城南社区,距县城约近二公里,总面积四个多平方公里。图五:胡氏享堂门匾石
     
    享堂,又称祠堂。享堂是中国传统礼制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规格较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石桥村这里曾用享堂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图六:胡氏享堂正厅
    胡氏享堂,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讲,明朝初年,为了充实皖西南等地的人口,从江西移民渐渐来到大别山区。天堂镇石桥村原属潜山县。图七:胡氏享堂
    这幢胡氏享堂就位于大别山南麓,建于清朝中晚期,高高的马头墙,青砖小瓦,但近年受到严重损毁;前不久卒子看到一进部分坍塌,石兽被盗,内部损毁严重。图八:胡氏享堂精美木雕
    胡氏享堂现存布局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为研究清朝宗祠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凭证。图九:胡氏享堂木这窗雕
    胡氏享堂是卒子见到安庆地区为数较少的享堂之一,另一个在桐城刘氏享堂。 图十:从屋后的小山远望胡氏享堂
(本篇完)
2017-01-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珠山(石门秋泛)——卒子走遍安庆

龙珠山(石门秋泛)

——安庆风景
第11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近郊原总铺乡境内,有一处名为石门秋泛的景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航拍龙珠山及其石门湖水系
     凡是来到安庆市的人,总要逛一逛迎江寺,登临振风古塔,尝一尝具有独特风味的迎江寺素菜,才不虚此行。可是安庆不仅有迎江寺、振风塔。登塔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图二:航拍龙珠山
    安庆北面龙山如黛,有一个小小的山头,却在晚清至民国赢利最美的声誉。图三:龙珠山地理图
     民国时期安庆城北有一条古道。它是三任省府官员畅游大龙山的主要线路,由龙珠山、龙珠寺(观音庙)、龙珠洞(观音洞)和石门秋泛等美景组成。图四:张大千关于龙珠山的书画作品
    龙珠山、龙珠洞和石门秋泛是天然形成,而龙珠寺则是清朝安徽三任省府亲自督办建造。安徽第一省立师范师生百年前的旅游照片和寺庙遗址见证了这一沉淀的历史。图五:近拍龙珠山
  清朝安庆城北的山区,是达官显宦祈神祭拜经常去的地方,也是当地文人墨客寻古访幽的地方,清朝康熙《怀宁县志》龙湫图,就印证了龙珠山以及大龙山各个著名景点的详细记录。图六:龙珠山近二三十年被疯狂开采矿石
    所谓石门泛秋是指在河、湖、江里的渔民在河、湖、江中钓鱼的情景,其身着一蓑衣、头戴一顶帽子、坐在一叶扁舟上、手持一钓鱼竿、边唱歌边钓鱼、一边还在喝酒,虽然单独钓起一条河流在秋季,这种美景被一旁的官员看到并记录下来。图七:龙珠山生态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宜秀区位于安庆市区东北部,东南与迎江区、大观区接壤,西北与桐城市、怀宁县相连。前身为安庆市郊区、城中区。2005年,安庆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将原郊区的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和老峰镇划归迎江区,原郊区的十里铺乡(除眉山、象山、苏岗、砂桥、罗冲五个村)划归大观区,同时从怀宁县划入大龙山镇、五横乡,从桐城市划入罗岭镇,并设立大桥办、菱北办两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宜秀区和经开区。图八:龙珠山山顶
    宜秀区大龙山风景名胜区不但有大龙山、小龙山及花山等组成,还有附近的菜子湖、石塘湖、破罡湖环绕其间,山青、水秀、洞幽、石巧、树奇,自古便以龙山晓黛、碧湖夜月、石门秋泛、螺丝晨晖、灵山石树等胜景闻名。日照峰、百丈崖、万鹿洞、长毛洞、龙窝、龙湫等自然景观,以及无量塔、圆照庵、龙泉寺、张四墩新石器遗址、李鸿章仓房、邓石如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均极具观瞻价值。图九:航拍龙珠山
(本篇完)
2017-01-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1

听众

11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7-1-7
精华
0
发表于 2017-1-17 18: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