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4387|回复: 9

[生活感悟] 下雨了,喝了几瓶啤酒

[复制链接]

0

收听

0

听众

99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发表于 2024-5-26 20:5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天气热,幸好下午天阴了起来,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现在,果然下雨了。
   喝了几瓶啤酒。
   这个年头,如果混的不好,根本没心情出去喝酒。酒桌上能说些啥?还有什么话可说?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天?不管白居易做这首诗的时候年龄多大,不管怎么说,白居易算是混的不错的。就算是被贬,地位也要比一般的老百姓高很多。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生活在伟大时代。老百姓即使是在家,也能喝喝小酒。不像晋代那个大诗人一样,穷的连酒喝都没有,还非要让别人赏赐。
   我始终搞不清楚,别人给那个大诗人酒喝的时候,送去的是什么菜?!难道光送酒了?难道大诗人喝酒不要什么菜?历史上好像从来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
   估计那个所谓的大才子也有同样的疑惑,所以他非要认为杜甫喝酒的时候是吃牛肉吃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09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5-28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渊明与白居易一样,也爱喝酒,晚年隐居,他那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隐居山村酒后所写。

诗词也是一种记录,是生活态度的记录,是社会形态的记录。诗词传颂几千年后,成为今天人们寻找的目标。

几年前,曾到老徽州黟县去游玩,离县城几公里有个守拙园,据说是陶渊明的故乡。在一座仿古建筑门口,导游指着门口圆形的池塘和不远的青山说,这就是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地方,我环顾一下四周,总找不到“心远地自偏”的感觉。

今年“五一”窝在家没事,就跑到江对面东至县东流镇看一看。在黄昏时分,登上江边一座水闸的坝顶 ,极目远眺,远山如黛,绵延起伏,近水微澜,波光粼粼,山峰的轮廓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心里突然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回来查找了一下资料, 原来东流镇在晋代是彭泽县黄菊乡,当地菊花甚多,陶渊明爱菊成痴,任彭泽县令时,“日驻彭泽,夜宿东流”,陶渊明晚年隐居的地方应当是东流,而不是什么守拙园。

古诗也是有记忆的,我们今天读到古人的诗词,凭直觉就能感受到古人的记忆。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09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5-28 1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其实最没有记忆的就是互联网,不信你在E网找一找,你十年前所发的帖子都已经踪迹全无。

有人说,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中文互联网真正兴起的时间不到二十年,但是这二十年来留下痕迹的东西有99.9999%以上的内容,全都消失了。科技越发达,毁掉越容易。

唐朝人喜欢用诗记录生活,宋朝人喜欢用词来抒发感情,明清时期,人们又用评书小说来记录社会。今天人们热衷于抖音、西瓜小视频,其实这些小视频寿命更短,不到几年就会在互联网上抹去。

唯有诗词才能流芳千古,千百年来,人们争相传颂,将古人的记忆永远的流传下去。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2

听众

1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9-10
精华
1
发表于 2024-5-28 14: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5-28 10:58
陶渊明与白居易一样,也爱喝酒,晚年隐居,他那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隐居山村酒后所写 ...

胡大师说到黟县的“守拙园”,我也来应和几句。百度说是陶渊明次子后裔为寻求陶公“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心远地自偏”的迁居之地吧,想体现陶公“拙”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再现《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里是“草屋八九间”,那里是”池鱼思故渊”.......
没有堤坝的池塘,岸上也没有花草树木,水盛满后,反倒有一种无边无际、水天一色的无垠之感,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海搬到家门口的智慧......
我也是前几年去的守拙园,印象很好,最喜欢二楼的那个茶室,几张八仙桌,成排的花格窗。建筑师贝聿铭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在徽州,发现,这话真的没错!再登上狭窄的木质楼梯,更是别有洞天,在那方寸之地,只是转个圈,就是不同的风景,让人流连!
羡慕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272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19-8-3
精华
0
发表于 2024-5-28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到过一个法师讲课,说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古人生活在山水田园之中,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99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6:0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5-28 11:38
我们常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其实最没有记忆的就是互联网,不信你在E网找一找,你十年前所发的帖子都已经 ...

如果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谁还能够记住李白杜甫白居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2

听众

1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9-10
精华
1
发表于 2024-5-28 1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人生活在从前慢的岁月里,情谊也更为真实和厚重;现代人节奏快,也多了很多的焦虑。就像十天后的高考,很多家庭正战战兢兢着吧。陶渊明的这句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似乎也可以送给2024年的高考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09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5-29 1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同为天涯被贬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倾诉衷肠,惺惺相惜。太和五年(831),元稹病逝于武昌,次年归葬咸阳。开成五年(840),白居易六十九岁,大病初愈,时距九年,诗人对老友的情感依旧很深,在某夜梦到元稹后,早上起床就含泪写了《梦微之》,其中写道“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这句诗而伤怀而落泪,这首诗也被后人称为历史上最深情的一首悼亡诗。

古代人情的深厚是今天人们无法理解的,古人是相信前生今世和阴阳两界的。今天我们受到的教育是科学和唯物,我们存在的世界都是物质的,我们精神活动也是物质运动产生的结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原先是哲学问题,现在成了科学命题。科学好处是实证,有用,改变我们世界确实看得到的。而精神世界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实证的,也是无用的,很多都贴上了迷信的标签,越来越被现代人抛弃。所以今天谈到友谊,大多背后是有物质和利益来支撑的,并且像白居易和元稹那种刻骨铭心的友谊基本上是没有了。

古人物质之贫乏,精神之丰富与今天人物质之丰富而精神之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77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7-11-10
精华
10
发表于 2024-5-29 12:4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麦芽啤酒就是液态面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99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2:0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5-29 10:53
元和十年(815),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同为天涯被贬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书信 ...

  胡老哥这两段话,很值得品味。
   很显然,也是人到中年,才会有的人生感悟。
   君埋泉下泥削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非常沉痛的语句。非大诗人不可为之。
  说元轻白俗,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只是部分。白居易的一部分诗,也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
   即便是前者,那几首著名的悼亡诗,亦饱含深情,堪称古今中外空前绝后。可惜死的有点早了,如果能够多活20年,肯定会有不少力作。
  一往情深深几许。只有中国的文学,才会有那么多深沉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4-9-1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