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4-4-17 10:30:55

旧帖重发:重建大观楼,风水有文章

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4-4-17 10:44 编辑

重建大观楼 风水有文章       听说有人提出重修大观楼的建议,何时实施,当然只是后话。在这儿,我要说的主旨还不是它的规模,它的结构式样,而是有关它的选址。对此,我倒有点想法,冒昧说出来,也不怕大家见笑。       过去中国人起房造屋,要看风水。风水之说缘于道家。道家的基本法则是周易。听起来乍是迷信,其实并不尽然。风水之说是道家在当时人们最能接受的迷信的外衣下推行他的科学方法。剝去迷信的外衣,其内核还是大有科学价值的,那便是如今所谓的住宅环境学。而所谓的讲究住宅环境就是时下挂在嘴边的和谐。非如此,那便是别扭。谁愿意选择一个别扭的环境造房子住进去呢?   你看安庆的大观楼的选址可真有讲究。长江皖水在此交汇,长江由西南方向折转,奔腾而来,气势恢浑。大观楼临江而立,西倚狮子山,北望大龙山,在当时的安庆城,它处于正观门外,领安庆一城气势,与振风塔首尾呼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一开头就是这样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我们不知道大观楼建造之初,先贤们给它起名是不是受了这段文字的启发。即非如此,拿这段文字来写安庆的大观楼不也是相当贴切的吗?这里,我且选来前人为大观楼题写的楹联,写出了当年此楼的气势形貌,也许可供后人重建时参考。                                   安庆大观楼(亭)联
                                     彭广钟
      高阁媲滕王,遥看秋水长天,犹指点云中乡树;
      荒台邻皖伯,试问铜驼石马,经几多眼底沧桑。                                 吴宝帧       凤水龙山,江左人文相望;      吴头楚尾,中流形胜在兹。                                  周文炳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销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只叹如今:手足二龙,小弟何在?)
                                  岳百川       东流江海汇,揽此地一亭风月,休忘却几辈乡贤,百战余生,鹅鹳千军雄剑泪;      南宋古今悲,拚吾家两字精忠,难撑起中原孱局,九州大错,龙鼍万派怒潮声。                              王珊森       莽乾坤能得几人闲?早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好风月不用一钱买,休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                              李烈钧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李丙荣       杰阁四望开,地扼中原控吴楚;      忠魂—抔在,天留正气壮山河。                               徐   旭       两皖生才,台阁犹含雄杰气;      四郊多垒,江山莫作等闲看。                              朱家宝       凭高吊幽古英灵,任千古江潮,淘不尽孤忠魂魄;      揽胜忆滇池杰阁,对八公烟景公烟景,问何如故里河山。                               王复康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腥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山来。                              周行原       城郭如故人民非,曾否灵归华表;      风景不殊山河异,有谁泪洒新亭。                              吴坤修       地隔中原劳北望;      天生江水向东流。                              集句题       万古乾坤此江水;千家山郭静朝晖。                              杨竹簃       溯清水塘流,独明季金沙河衣冠,甚同不朽;      问皖公山色,与吾杨梅花岭风景,相较如何。                              钟芬伯       是晴川阁,是岳阳楼,一览江山斯亭为伍;      有唐睢阳,有宋信国,千秋俎豆得公而三。                           李小涯       我辈复登临,旧业已随征战尽;      大江流日夜,天风常送海涛来。
                           汪   恩       踞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凭画槛一慰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峦,六朝城郭;
      溯彭蠡湖而西,鹭涛飞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能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邓廷桢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陶   澍       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                            佚名       一碧无垠,吴楚青苍分极浦;      千秋如在,江山名胜得斯人。
      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      英灵不昧,览兹蹇蹇匪躬愚。

      不耸亭高,看天边云树苍茫,无非乐土;      潮平岸阔,问江上舟帆来往,那是闲人。

      东望石城春,唤杜牧何之?故国杏花太零落;      南招彭泽隐,问渊明在否?隔江杨柳要平分。(自注:此处所引有些似为大观亭所题,还望方家指正)
      安庆的大观楼,始建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52年),于今五百年矣。据说康熙当年还曾登楼饮茶,大观楼三字就是出于他的手笔。可见该楼在当时皇上心中的地位,也就可见该楼在当时长江一带的名气。俱往矣!世易时移,如今大观楼雄风尽失,老朽不堪。更兼得宜城水岸等百尺危楼,包围挤压,前述形貌,不可复现。倘在原址重修,不能再有名副其实的洋洋大观了。真要重建,只有另寻新址。东移北迁,也难再现前述意境。南面是江,自不必言。思来想去,差强人意的只有狮子山上了。所不足的是东邻石化,最近处也是最碍眼的就是石化热电厂的那百五十米的高大烟囱。但较之原址,登楼西望,远阔无极,两水交汇,恰收怀中,仍然不失风色。

   补记:日前有文,议及垃圾山(还是叫茗香山有点风雅吧)上建个什么,觉得十分妥当。可我也想到在这儿建座楼,则名曰大观如何?而建座亭,则名曰大观亭如何?转念一想,又觉不妥了,这地段明明归属迎江区呀!取名迎江楼迎江亭吧,观其所处形势,却又名实不符。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7 12:43:22

古代安庆大观楼只所以建设,不是因为这块风水好,而是因为一块坟地而建,这座坟就是余阙墓。

余阙是元朝末年安庆守官,因元末农民起义围困安庆城 ,余阙率领安庆军民奋勇抗击,最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破城。余阙见大势已去,挥剑斩臂,坠入清水塘(具体位置在今天叫308的地方),妻其蒋氏听闻余阙“尽节”的消息后,携一家老小坠井身亡,(此井后被命名为“风节井”,具体位置在今吴越街菜市场门口)。余阙的忠君爱国,同样也感动了他的对手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命人将余阙的遗体打捞上岸,并厚葬于安庆正观门外,当然安庆正观门外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的坟场,而是陈友谅顺手埋在岸边土岗上而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也被余阙的忠君爱国所打动,亲下圣旨,为余阙建墓立碑。自此,这里成了悼念英雄的地方,来此凭吊余阙的人络绎不绝。 明嘉靖四年(1525年)的某一天,时任安庆知府陆钶率其幕僚到城西正观外凭吊余阙。这哥们看到余阙墓所在地,景色独秀,很有兴趣,他是这样描述余阙墓周边环境的:“远山近阜,浓淡分明。湖水塘坳,波光间映”。他认为, “一郡游玩之所,亦不可无也”。意思是,余阙墓周边已成为安庆游玩休闲好去处了,不能什么都没有啊。所以在陆钶的提议下,在余阙墓西侧的高坡上建起了一座楼阁,这座建筑就是大观亭。余阙的墓才是大观楼的核心,今天余阙墓不存,大观楼复修何求。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相似,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天集贤门外有个独秀园,也是因为独秀墓而建园,当然人们在凭吊、观仰之后总想登高怀远,所以在独秀园了修建一座登高怀远的集贤楼才不辜负今天的时代。

枫林晚 发表于 2024-4-18 10:08:29

安庆大观楼 位于沿江西路宜城水岸东边,始建于明代,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20世纪80年代重建。安庆大观楼与武汉黄鹤楼,九江庚楼并称为“长江三大名楼。”2012年11月,大观楼因商业开发被拆。现按照大观楼原貌砌了一堵正面墙,就是现在的样子。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8 10:51:45

余阙是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兵败,遂自刎,投于清水塘中,敌将陈友谅感其义,派兵觅得其尸,殓葬于正观门外。余阙殉国后,被元朝追封为“豳国公”,谥号“忠宣”。“议者谓兵兴以来,死节之臣阙与褚不华为第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感余阙之忠义,于吴元年(1366年)特意下旨为余阙修墓立碑,诏立庙于忠节坊,命有司岁以正月十一日生辰特牲致祭。明嘉靖四年(1525年),安庆知府陆钶深感余忠宣公之节义,于其墓之西山建一亭。亭子建成后,陆知府携士大夫们登亭远眺。“俯看长江一泻千里……皖中风景俱若踊跃奋迅而出。”当时陆知府即兴说:“是亭宜名以‘大观’。”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此而出。表面上看,“大观”是观长江,观众山,实际上这“观”字背后的含义远不是这么简单,有更深的文化含义。观,就是观察、观照、观悟的意思,是一种通过比照使自己内心对事物有一个主动的、清晰的、深刻的认识。在余阙墓旁修建大观亭,“观”就是学习,是比照忠烈之士,寓意余阙之精神与山河同在,其节义与日月争光。

这里面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话说和余阙一起称臣的同事危素在元朝灭亡后投降了明朝皇帝朱元璋,在朱元璋手下当大学士。某天朱元璋派一位小太监看看谁在翰林院,正赶上危素在那里值班。危素对太监自称是老臣,太监把他的回答转述给皇帝,皇帝默然不语。第二天朱元璋当众人问危素道:“余阙为保卫元朝战死疆场,可他的敌人却花重金找到他的尸体并厚葬,后来我也给他盖了庙。知道为什么吗?”未等危素回答,朱元璋下令:“大学士危素去给余阙守庙!”,可见朱元璋是有意当众羞辱降臣的危素。同样在元朝称臣,余阙临死不屈,战死不降,而危素贪生怕死,变节求荣。危素在投降朱元璋后,朱元璋总觉得他缺少余阙的气节,因此在他70岁时,让他去为余阙守庙,之后,饱受屈辱的危素含恨而死。所以刘伯温写给余阙的颂词《沁园春》日:生天地间,人孰不死,死节为难。羡英伟奇才,世居淮甸,少年登第,拜命金赛。面折奸贪,指挥风雨,人道先生铁肺肝。平生事,扶危济困,拯溺摧頑。清名要继文山。使廉懦闻风胆亦寒。想孤城血战,人皆效死,阖门抗节,谁不辛酸。宝剑埋光,星芒失色,露湿族旗也不干。如公者,黄金难铸,白壁谁完。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8 17:15:34

大观善无量,上达阶有基。大观亭是国内最早以“大观”命名的风景名胜地,比著名的云南昆明大观楼早一百余年,并且历史文化含义要比昆明的丰富的多。五百年的云烟过眼,遥想当年,知府陆钶怡情山水,筑台建亭,亭成登临,了其蔚然,定当感悟自然,得其真谛,浩然正气,方以大观命名。那么“大观”到底是观到什么,是观人生、观气节、观忠义,这才是大观亭之初心。

这张《大观亭图》最早出现在清宣统三年合肥李氏慎余堂活字版排印的《大观亭志》中,是留存至今唯一的一张详细反映大观亭概貌的手绘图。这张手绘图既是一张大观亭风景区内景的详细图,也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大观亭景区建筑方位示意图。图中,以大观亭、元余忠宣公祠和望华楼为中心的建筑物清晰可辨。更难得可贵的是,绘图作者对大观亭景区内的建筑规格及其风格的绘制都十分准确,到位,这一点在其绘制的所有建筑物上都得到了体现,特别是将其与民国时期拍摄的众多大观亭老照片进行对比,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位画师的绘画水平的高超和值得赞美的用心。在作者创作完成后,这张《大观亭图》以木刻印刷的形式附于《大观亭志》中。


xujia123 发表于 2024-4-19 08:16:33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8 17:15
大观善无量,上达阶有基。大观亭是国内最早以“大观”命名的风景名胜地,比著名的云南昆明大观楼早一百余年 ...

你这图可有高清的看一看
谢谢

xujia123 发表于 2024-4-19 08:17:21

本帖最后由 xujia123 于 2024-4-19 08:20 编辑

小时候在二楼吃过小笼包子下面是菜市场
妈妈带我去买菜
记得的就这些了
楼很漂亮
可惜开发商为了做房子给拆了 还搞了一面假墙壁在那里

房地产毁了太多

老虎今天吃草 发表于 2024-4-19 10:13:22

关于大观亭没啥印象,大观楼这个我依稀还记得一点。。。。

还是小时候,记得大观楼里面曾经是一个农贸市场,上到二楼是一个饭店,买包子和早点。。。
上去过一两次,吃过里面的小笼包子。。。

依稀记得楼上景观很好,顺着焚烟亭东望,视野很好

老虎今天吃草 发表于 2024-4-19 10:16:21

七八年前去过一趟狮子山公园,貌似现在那边也恢复了一些景点,修了亭子和长廊。。。

西门的景观觉得还是人文为主,狮子山公园过于冷清,少了人气,也谈不上仙气,反倒是有点阴森的鬼气。。。

复建大观亭,一个景点不能代表整个老西门的风貌,需要的是恢复整个西门的市井生态,这个工程量太大了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9 10:46:03

安庆的历史是前后的传承的,很多人文景观是前后关联的且里面都有故事。就是那个被朱元璋贬谪发配到安庆给余阙守庙的危素,也就在安庆城区安家落户了,危素的府邸所在地就成了危家巷,就是今天的韦家巷。今天的韦家巷已经不复存在,位置是在四中门口的龙山路的部分路段,韦家巷留在安庆人的记忆中只有韦家巷汤圆了,其实韦家巷里还诞生过一个安庆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严凤英。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19 19:41:09

宜城水岸前面大观楼应当是赝品,否则开发商给他一万个胆也不敢擅自拆除,有人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物,本世纪初被拆除,20年的历史都不到。

古城安庆十二景之一的“大观远眺”应当是指大观亭,严格来说是围绕余阙墓周围一群建筑物,包括亭、廊、楼、阁、庙 ,最宏伟当然是山岗顶端那个楼阁了,但那个楼确实不是大观楼。

元末农民起义军攻破安庆城池后,余阙悲愤投入清水塘自尽,陈友谅感其义,将余阙打捞起来葬在清水塘岸边的高岗上 ,当然对陈友谅来说,余阙毕竟是敌将,后事不会大操大办的,有口棺材立座坟就不错了,甚至连墓碑都没有。余阙下葬的那一年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过了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于吴元年(1366年)下旨在余阙坟边建庙塑像, 并要求官员“岁以正月十一日生辰特牲致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朱元璋立国之初就开始着手将余阙埋葬地打造成明朝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求明朝公务员每年在余阙生日那天都要去参观学习,余阙庙应当是墓区内最早的建筑了。到了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太祖朱元璋谕知“表其墓”,遂在其葬地“封土缭垣”,建墓立碑,这时候余阙的坟才真正修建成了余阙墓,墓前也立了大碑。到明嘉靖四年(1525年),知府陆钶在墓西高岗上修建了大观亭,墓区内的景物才有所增加。

至于景区中端山顶最雄伟的楼阁应当修建的比较晚,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知县张懋诚首建,命名更上楼,后毁于兵燹。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巡抚朱珪在原址重建,更名上达楼,楼名取意:大观善无量,上达阶有基。咸丰年间再次被毁。同治七年(1868年),巡抚吴坤修第三次建楼。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巡抚冯煦扩建并装新,工程结束后,更名正气楼,取意:大观天地,浩然正气。正气楼名字很大气,但后来冯煦又将楼改名为望华楼。“望华楼”这个名字当时起的有点怪,因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个清朝巡抚在朝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最重要的建筑物起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果然在望华楼落成之后,冯煦自撰一联于中厅露出端倪:

来时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
英灵不昧,鉴兹赛赛匪躬愚。

原来此楼建于徐锡麟刺杀前任巡抚恩铭的第二年,此对联充满了对徐锡麟的同情,难怪程晓苏先生曾评此联,“既伤逝者,行自念也 ,望京华而感叹也可,望中华之复兴也亦可,徐锡麟有知,当亦同情矣。”

爱国不一定非要忠君,不久冯煦即辞官归耕故里,这也是一种大义吧!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20 08:32:22

但凡安庆人,对徐锡麟这个名字和他的故事都不会陌生:1906年,革命党人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武装起义反抗清廷,兵败后被处凌迟极刑,剖腹剜心,血祭恩铭。

1907年,徐锡麟就义。次年,清朝命官原藩司冯煦继任安徽巡抚,在余阙墓区里原上达楼位置改建了正气楼后又更名为望华楼。冯煦内心景仰徐锡麟烈士,又不敢公开悼念,自撰一联:“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巧借怀余阙而表心迹,请求谅解愚衷。

数年后,辛亥革命胜利。安徽都督柏文蔚在望华楼设立陈列馆,陈列徐锡麟烈士的血衣、战刀。

孙中山先生为褒扬徐锡麟,专门为徐锡麟写挽联一副:“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望华楼又称徐锡麟纪念楼。至此,大观亭又成了纪念徐锡麟烈士的重要场地。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往往比文学还文学。历史,里面有说不完道不明的故事。余阙,徐锡麟,一个忠君爱国,一个弑君爱国,两位烈士的爱国事迹最终都汇集到中国历代统治者都认为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大观亭里,让人观叹,让人观复,这就是我们安徽安庆的大观,也是大观亭的历史文化魅力所在。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20 18:23:57

枫林晚 发表于 2024-4-18 10:08
安庆大观楼 位于沿江西路宜城水岸东边,始建于明代,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20世纪80年代重建。安庆大 ...

对安庆来说,大观楼是指大观亭那一片建筑群。沿江西路宜城水岸东边的大观楼是赝品,或者说是贴牌建筑。

安庆历史上宣传的与武汉黄鹤楼,九江庚楼并称为“长江三大名楼”是大观亭,而非是贴牌的大观楼 ,这一点在大观区政府网站介绍上也能证实。楼主所列举的楹联也都来自大观亭而非大观楼。如果大观楼是安庆古代地标性建筑,那民国初期的地图上肯定会标注大观楼的,但只有大观亭,没有大观楼。

那么安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大观楼,历史上还真有记载,但不是始建于明代,而是建于清代,也是一个名不经传贴牌的建筑。据史载:“大观楼,原名大观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教谕成梁建,祀文昌。”教谕是学官名 ,是掌文庙祭祀,教育手下生员的官员。祀文昌就是祭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就是说清顺治十八年怀宁县有个叫成梁的教育官员 ,为了带领学子祭祀文昌君,修了一个楼阁叫大观楼 ,为什么也叫大观楼呢,因为当时大观亭太有名了,蹭名声啊,蹭流量啊,古人也会搞这一套,从今天还有人在炒作贴牌的大观楼来看,成梁的目的达到了。

政府网站介绍大观亭与武汉黄鹤楼,九江庚楼并称为“长江三大名楼”


民国初期地图只有大观亭没有大观楼


早期拆除的宜城水岸旁的大观楼是赝品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4-4-20 20:39:15

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4-4-21 08:54 编辑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20 18:23
对安庆来说,大观楼是指大观亭那一片建筑群。沿江西路宜城水岸东边的大观楼是赝品,或者说是贴牌建筑。
...
       非常赞赏楼上对于安庆大观楼、大观亭的探源求真的认真态度。说真的,对于文化历史,我这个工科出身的,连个一知半解都谈不上。
       我发文的观点,其实在文中讲的很清楚,根本不是谈风水,只是谈选址的舒适度而已。
       顺便吐一下槽,只怕对于安庆乡亲的自尊心有点触动。过去安庆有点太过自恋,实则就是有点不够自信。什么三大名楼、长江五虎,只怕是只有安庆才有这样的说法,我不知道沿江各省是否认可。
       到现在,经过你的一番指点,我顿然明白,安庆的大观楼原是贴牌的。原来号称三大名楼之一的(有说是四大名楼:因为还有座南京的阅江楼)大观楼其实是拿大观亭做的替身。
       干吗要这样嘛?亭就是亭,楼就是楼,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不好这样冒名顶替的。亭台楼阁轩坛廊,各有所属的。
       如此一来,重建大观楼,我都说不出口了。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4-21 09:43:08

大观亭与武汉黄鹤楼,九江庚楼并称为“长江三大名楼”,这个说法不是安庆人自己吹牛的,这是有来龙去脉的。在清朝时期,有一位作家叫吴名凤,他在《大观亭记》中是这样介绍大观亭的地位的:“不尽长江滚滚东去。其能登高而揽大江之胜者,在武昌为黄鹤楼,在江州为庚楼,在安庆则为大观亭。亭据山巅,在余忠宣公墓侧,为皖江第一名胜之区……”。所以在明清民国时期,大观亭与武昌黄鹤楼和江州的庚楼并列为“长江三大名楼”,同时也是安徽省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誉为“省会绝妙江山”。

大观亭,不单是一座亭,它实际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我们常说的大观楼是指包括大观亭在内的余阙墓区周边亭、廊、阁、楼、庙的总称。特别是山岗最高的建筑望华楼,因为地势高,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看上去高大雄伟,气势上也不输其它名楼。至于为什么叫大观亭,不叫大观楼,这是因为亭在先,楼后建,古人起名是讲究避讳的,后盖的楼起的名字尽量不和前人起的名字相冲,所以那个最高处的楼阁最早是起名更上楼,因为是建在大观亭的上面,所以叫更上楼,其实就是大观楼,但不能这么叫,这一点古人还是比较规矩的。

另外看是不是名楼,还要看它的文化积淀。明清至民国的五百年间,大观亭是来安庆的文人雅士们首选的游览地。而来大观亭,又必会凭吊埋葬在这里的余忠宣公(余阙),并留下了大量的楹联和诗词歌赋。也正因为有了上述文化内涵,大观亭才让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王士祯、刘大櫆、姚鼐、洪亮吉、袁枚、曾国藩、邓石如、师荔扉、刘开、李振钧、陶澍、彭玉麟、吴汝纶、袁昶、黄兴、陈独秀、胡适、郁达夫等名士皆曾游历大观亭,或赋诗,或作记,进一步增添了这里的人文气息,有人统计过关于大观亭的名人的手迹高达1800余篇。在清末,一本专门介绍大观亭,收录以“大观亭”为主题作品的志书《大观亭志》出版,书内收录了以“大观亭”为主题的诗词歌赋约300多篇。可以说大观亭所富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大观亭是长江三大名楼的地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旧帖重发:重建大观楼,风水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