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7 10:35:48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3-22 10:22 编辑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第二季)
作者:过河卒子(安庆卒子、卒子等)

         1997年开始,为一个梦而行;为这个梦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

      经过从2006年至今的十年整理和继续推出,长篇游记《卒子走遍安庆》已经出版了1060多篇的文章,相信E网和安庆各传媒并不陌生。带着充满对安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向往,踏在旅行的路上,已经二十年。二十年来,感谢E网的网友大力支持和长期关注。
  
  无论前路多么遥远、无论困难多么险阻,这一路风霜雪雨、艰难困惑、无怨无悔,因为卒子宣传的是身后的故乡——安庆。
  
  从安庆的最南方宿松的汇口镇、到安庆最北方桐城市的大关镇、再到安庆最东方枞阳的陈瑶湖镇、最后到最西面的太湖县的望天乡,这一走,竟然就是二十年。
  
  通过《卒子走遍安庆》游记的感悟、通过一张张真实的图片,让广大的网友持之以恒关注我们自己的城市的变迁而发展。能够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能够坚持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更不容易。
  
   淋过安庆南面的雨水、受过安庆北面的霜冻、躺过安庆西面草地、晒过安庆东面的阳光,《卒子走遍安庆》一路荆棘密布、一路坎坎坷坷,愿为安庆旅游宣传鞠躬尽瘁。
      
   二十年的风雨路程磨灭了很多的豪情壮志,如今文章尽写沧桑印迹。人生的无奈,世间的曲折,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的无数次劈来。《卒子走遍安庆》第二季,将度过黑暗迎来黎明,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期待您的关注,愿意与各界保持联系、合作和交流。

                                                               过河卒子
                                                                                          2016-09-27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7 10:40:57

龙山凤水、向阳花开(五横乡杨亭村)——卒子走遍安庆龙山凤水、向阳花开——五横乡杨亭村第1061篇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图、文:过河卒子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   通知:十月国庆期间,《卒子走遍安庆》群将进行一次寻根之旅,前往江西省鄱阳湖的瓦屑坝找寻安庆移民之根。一半以上的安庆人其祖先明朝初期从瓦屑坝经鄱阳湖至长江一批又一批迁徙到皖西南地区,经过几十代人的繁衍至今已经近六百年多年。今年国庆期间,如有愿意同往的骑友,准备摩托车、自备帐篷、气炉等物与我们一起穿越岁月的空间,来一次梦回瓦屑坝。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的杨亭村,这几天正在举办首届向日葵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11d94pkpk7msb4kvm4.jpg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14jmxixi3iwi3wrwr9.jpg    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是五横乡南大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全村约面积十二平方公里。杨亭是大龙山北麓,其东与罗岭镇、杨桥镇接壤,南隔大龙山与大龙山镇相毗连,西邻怀宁县月山镇,西北界怀宁县凉亭乡。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19pq8qsnzk8vcnkkm7.jpg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24ukafiw9na694b2nb.jpg    杨亭村故名,原有杨亭一座,为边境驿站,后废弃。千年古驿站——五横桥有着自身特色。山水资源旅游成为杨亭村以外宣传的名片。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27qq3t37oenxzixp3h.jpg    五横乡人杰地灵,有“文化之乡”之美誉,这里有“千年一人”“国朝第一”的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的铁砚山房和邓石如墓地。也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和,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石如和邓稼先纪念馆为安庆市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30t4rl5ys4ppiiili8.jpg    宗教文化源浦寺供有极罕见的保存二百多年的真身,海内外香客旺盛,已成为大龙山旅游圈的重要庙宇。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35rcu6l84ap5adda5d.jpg    杨亭村办首届向日葵节,让这种叫向日葵植物走进卒子的镜头,要知道这种植物其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属向日葵族,一年生本,高1~3.5米,在通常情况下,无法进入卒子镜头的。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38gbere0s7iera7kzs.jpg    向日葵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41lexle4yxyjgz9gly.jpg    向日葵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45grzzzblnhwelrw1w.jpg    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中国均有栽培。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48vpq90p3qqtoglmgz.jpg    向日葵种子叫葵花籽,常炒制之后做为零食食用,味美,也可以榨葵花籽油用于食用,油渣可以做饲料。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52zrzq4fqrajyr4qqq.jpg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5/134155jbpsqabcryfscxtc.jpg(本篇完)2016-09-25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7 10:41:29

斯桥储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斯桥储家大屋——安庆老屋第1062篇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图、文:过河卒子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城西北约十公里斯桥乡牌坊村储家老屋,是一排储氏原居民的老宅,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41i0wtt7rerl9e92z6.jpg      斯桥储家大屋,有区别于储家老屋和储家新屋的一幢建于清朝中期的古建筑。走进储家大屋,犹如走进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历史里——屋屋相叠、庭院错落,这幢古建筑在很多方面有着历史研究的价值。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45ysz4m7mn4fq0944f.jpg      说起储志瑞,对于储氏家族来说,并不陌生,这位清朝中期的进士,参与了诸多的清朝事务。储志瑞在中年以后,便在岳西县温泉镇西南部建有屋宅。由清朝雍正皇帝恩赐旌表其牌坊,历经288年风雨依然端庄屹立,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49h1qrw1etfxrzv1ro.jpg  离储家大屋不远立有牌坊是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为旌表储志瑞之妻聂氏,由安庆府、潜山县联名请旨而建。聂氏在丧夫后,誓不改嫁,担负数十口之家的管治重任,待长辈尽孝道,待晚辈以慈爱,当时家道兴盛,声名远扬。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52lynrrjnhhjq32n22.jpg   牌坊后面为储家老屋,但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储家大屋。据储氏宗谱记载,储家老屋建于明末,储家大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典型的皖西南古民居。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55azbgze75c1veye73.jpg   储家大屋古民居分为三个部分:门楼、中厅、后厅。储家大屋距牌坊约三百米;储家大屋古民居主体部分为于清朝康熙年间建造。在随后的清朝中晚期间,储氏的子孙又续建一些厢房等。现存建筑占地面积为约七百平方米,有十几间厅,六条巷道和回廊,几十间房组成一个古建筑群体。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4958fvc8lah8ztz5ty5h.jpg    储家大屋正厅两侧的天井、客厅、格子门、过厅、以及一些砖雕、木雕等,给人一种对称美感。为防止窃盗,整个大屋还有大门、后门等层层门障。整个大屋内由天井、鱼池、四通八阴沟、环屋石砌明沟和池塘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数百余年里,很少出现排水不畅现象。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5000voxoxlo2lofoon46.jpg   储家大屋位于天堂九冲十三畈中的牌楼冲。该冲相对独立,东西走向,西部略高,形状狭长,两侧为丘陵,中间是长形畈区,地势平缓,西部王庵寨主峰,海拔560米。在对面的山尖还有一处叫王庵山寨的古迹。“王庵寨”位于村西,牌楼冲的尽头,是牌楼河的发源地,明朝时山中有一座名“王庵”的庵堂,太平天国时,李秀成部太平军在此建寨驻守,当地人称之为“王庵寨,东面三百米长寨坝和北门一百米寨墙,保存完好,西面是王庵寨主峰,海拔560米,登峰远眺,整个天堂尽收眼底,寨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6/085003vkubi7u208fr0j7r.jpg(本篇完)2016-09-26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7 10:42:13

四松李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四松李氏宗祠——安庆老屋第1063篇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图、文:过河卒子(古皖安庆自媒体)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四松村的李氏宗祠,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38e1yjw111jkp81l99.jpg      四松李氏宗祠——敦睦堂,坐落三桥镇四松村,旧宗祠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新修建的宗祠面积不详,堂号称“敦睦堂”。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40l3e0q0w0jz1ake18.jpg      李氏宗祠据考——李氏族谱,有明确记载,明朝年前迁徙到安徽怀宁县。其族谱供贵道茂永延,文良广一于。安徽李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安庆市图书馆;安徽李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安庆市图书馆;安徽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积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安庆市图书馆。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43h0ff0h0p2bpw2zt4.jpg      据说,清朝中期雍正年间,四松的李氏族群拥有三桥、小市一带广袤的土地,民国时期修建的“敦睦堂”面积达二、三百平方米,徽派建筑、马头墙,青砖小瓦。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46ppo2zmmm2ghoophq.jpg      李氏宗祠“敦睦堂”,在怀宁县有上万人,在其历史传承中,出现过清朝代举人、秀才多人,在整个安庆地区颇有影响力,现在李氏后裔遍布整个安庆地区。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49fr4jami4frbr4mab.jpg      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四松李氏宗祠,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原旧宗祠不复存在,新修建的宗祠建筑格局,外墙全封闭,三进有亭楼。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51u6nzen73nzenfpwf.jpg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54sczcbitttzr2ive7.jpg      据当地百姓讲述,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年间,是李氏建造,占地面积二、三百平方米,三进五开间。祠堂集宗族祭祀、集会于一体,具有典型的祠堂特征。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57htukkh1tnklzttz8.jpg      四松李氏宗祠规模宏阔、华丽精美,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祠堂筑造艺术。李氏宗祠的重建,既是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感念先人创业艰辛的感恩之举。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9/27/083459xbsk2skqxo71roul.jpg(本篇完)2016-09-27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8 08:43:22

太平军上将军石玄文墓与太平寺——卒子走遍安庆太平军上将军石玄文墓与太平寺——安庆名人墓与安庆寺庙第1064篇 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破凉镇油铺村有一座太平军上将军石玄文的墓,墓后是一座太平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卒子认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太少,较为出名的是《投名状》,卒子曾多数观赏这部电影。       太平天国运动,曾辗转清朝半壁江山,几乎形成清廷与太平天国分治局面。太平天国被以湘军和淮军剿灭之后,所获战俘不分首从,一律处以极刑。清廷处死太平天国战俘的极刑主要有凌迟、剖腹、摘心、剥皮等,法场上血肉横飞,惨绝人寰。安庆保卫战,湘军与太平军各投入数十万人战斗,死伤无数,这些将士的遗骨现在散落在安庆各地,仍无任何记载。      清朝各级官员对太平天国战俘个个都是极刑,惨不忍睹灭绝人伦!太平军战俘除了投降和遣散的,大小首领多处以凌迟枭首极刑。1851年10月3日,钦差大臣赛尚阿奏报,“长发逆匪沈承章”在广西藤县华锦村被即凌迟处死。12月12日,何名科在广西贵县郭南里地方被凌迟处死。1852年1月14日,湖南宜章县义军女将王萧氏被凌迟处死,后又“剉尸戳尸”枭示等等。       石玄文,事迹不详,在其墓碑上所刻有其官衔,曾任太平天国的“上将军”,那么太平军在历史上有没有“上将军”一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了解一下太平军的发展:太平军在起义中设立军职。初分前、后、左、右、中五军,各设军长、副军长、先锋长及所属百长、营长等官。旋仿《周礼》之制,改各级军官为军帅、师帅、卒长和两司马。1851年(咸丰元年)洪秀全称天王后,立四军师,即左辅正军师、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后护又副军师;封五军主将,统率侍卫、总制、监军及军帅以下官。形成了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十三等官阶制度。    太平天国后期(在安庆保卫战期间)其官制繁杂。朝官包括列爵、诸将和丞相以下职官三个系列。1859年 4月洪仁玕封为精忠军师干王,随后陆续封了英(驻守安庆)、忠、赞、侍、辅、章六王和洪氏亲属诸王。至1861年《朝天朝主图》颁布时,连爵同王的驸马、西父在内共二十八个王。六爵既已封多,又在六爵之上、诸王之下,陆续增设了天将、朝将等,以为升迁地步。其与原有的主将、大佐将、正副总提,合为军中诸将。这样、王、天将、朝将、主将、义、安、福、燕、豫(太平军驻安庆集贤关守将)、侯,成为后期官阶系统的主干。总制、监军、军帅至两司马,一般只用来封赏乡官。王、诸将和六爵的属官名目,已知有六十余种。此外,传达号令者有承宣、承委、奉宣、宣传、通传,侍从起居者有仆射、仆尉、侍官、仆官、仆伺、从伺、随伺,掌管文书者为簿书、文务、掌书之类,职司考绩者为司勋、理勋、稽勋等。1862年以后,洪秀全为分散统兵诸王大权,扩大封王,高级官爵越来越多,属官级别越来越高,有关国号、荣号、勋衔、虚衔的规定也更加烦琐。册籍中见有三百九十三天将、一百七十八朝将、三百零八天安、一千四百六十七天福等名号。封王达二千七百余人之多,排衔不及者称为列王。列王封多,又有“”(“小王”合文)之封。庞大的官僚队伍日趋腐化,军心民心愈益涣散,加速了太平天国的失败。由此可见,石玄文墓上被称“上将军”其实并不在太平天国封官职,更多可能只是一种称号。   据野史记载,清廷抓到太平天国战俘后,通常采取活体摘心祭祀,以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从1851年到1858年,被清廷摘心活祭的太平天国战俘有黄亚陈、汤亚才、雷亚书、罗五、江华国、余光政、刘仁有、李新三、孙德明、杨晋龙、石仁沅、王小勇、高刚头、李春方、赖元益等。被湘军捕获的太平军石玄文就是采取活体摘心,供案祭奠的官兵,其在宿松、太湖一带与湘军展开战斗中阵亡。    石玄文被俘战死是1851年,与湘军太湖战役中数百名太平军战俘被湘军处死。驻守安庆集贤关的刘玱琳被湘军肢解,割头示众。驻守安庆的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西教场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    为了纪念太平军将士石玄文,由当地百姓自发将其尸首葬在破凉镇油铺村的一处小坡地中,并在数年之后由居士募捐修建了太平寺,寺里供奉石玄文将军像,为全国极少数供奉太平天国将军像的寺庙。(本篇完)2016-09-28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9 08:50:25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6-9-29 15:30 编辑

西风禅寺——卒子走遍安庆西风禅寺第1065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花亭湖畔,有一座西风禅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西风禅寺位于风景秀丽的花亭湖畔,距县城约十公里,因寺内有一天然石洞,风从西洞口入,回旋而出,故又名西风洞,洞旁建有寺庙,称西风禅寺。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云游到此,并在此坐禅弘法,有遗迹尚存。唐朝贞观年间,法智禅师在此初建道场,形成七重宝殿宏大规模,香火兴旺;西风禅寺为安庆有史以来第一座寺庙,被卒子称为“安庆第一寺庙”。       清朝咸丰六年,该寺被太平军焚毁,其寺僧建小庙以继灯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惺悟募捐重建大雄宝殿。      千百年来,虽屡遭兵灾人祸,但法轮常转,灯传不绝。  西风禅寺,面湖靠山,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每每湖上泛起浓雾,山顶飘起浮云,仿佛仙境。      西风禅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古木苍翠,鸟语花香。山上有西风洞、仙人桥、一线天、飞来石、犀牛望湖、摩岩石刻等胜景,卒子将一一介绍。  李白、黄庭坚、王守仁等名家圣哲,都在此留下足迹或诗篇,清朝嘉庆年间状元赵文楷曾夜宿山寺赋诗一首:“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厨盖千年石,崖呼半夜风。暂抛尘梦去,禅塌一灯红。”   据《太湖县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寺毁于战火;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募捐重修。现存的中上佛殿是民国年间建筑。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坐像。两旁大柱镌联:“妙相圆融即色即心偏十方而示现;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春。”殿中长年香烟缭绕,钟馨常鸣,鼓声不断,善男信女往来不绝。       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西风洞禅寺,位于太湖县城北花亭湖风景区凤凰山山腰。据旧《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即西风洞,城北十五里。”相传五祖弘忍大师于唐朝高宗咸亨二年(671)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后,因慕西风洞风光秀美,曾到洞中坐禅弘法。后人遂称西风洞为五祖洞。唐代宗大历年间,高僧法智禅师来到太湖四面山,在该山创建了四面庵,后又在西风洞开辟道场,因西风洞岩石形似一啸天雄狮,于是取名狮子庵。       西风禅寺是一座唐代古刹,历史悠久,1300多年来,西风禅寺历经沧桑,几经兴废。民国《太湖县志》记载:“狮子庵于咸丰六年(1856)寇毁,仅存上殿一间。民国八年(1919)寺僧惺悟重修。”      抗战和“文革”期间,西风禅寺再遭严重破坏,到1980年,保存上下两殿及数十间寮房,为一民居式上下两殿连体建筑。西风禅寺面湖靠山,每每湖上生起浓雾,山顶飘起白云,仿佛人间仙境。    旧《太湖县志》记载:“西风洞,有梵宇、石厨、一线天、锡杖峰、凤凰石、飞来石、仙桥等诸胜。”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刻字于石上,形成摩崖石刻。西风禅寺是安庆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目前景区不收取费用。(本篇完)2016-09-29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29 15:36:27

浮山夕照与张公岩(古桐城八景之一)——卒子走遍安庆浮山夕照与张公岩——古桐城八景之一第1066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卒子曾介绍过张公岩石刻,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这里。       古桐城曾有“八景”之说源于宋代,据沈括(《梦溪笔谈》十七书画)载:度支员外郎宋迪是高手,最善画平远山水画,其得意的山水画作品有八幅,谓之“八景”。此后,骚人墨客纷纷仿效宋迪的八景风风雅。首开“八景”之风的是京都御用文人们,如京都最负胜名之地列为八景。此后,全国各地亦纷纷仿效,除地名不同之外,其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老桐城(含枞阳)当时也将本地风景优胜之地列成八景,位于桐城市与枞阳县境内。关于“八景之说”有: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江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       桐城八景始见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由当时桐城知县陈勉主修、儒学训导许浩篡修的桐城县首部《桐城县志》。主要是: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江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等。解放初,桐城、枞阳分治,正是人间公道,秋色平分,所在桐城境内为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等景;所在枞阳境内为荻埠归帆、浮山夕照、枞江夜雨、竹湖落雁等景。由是地以景传,引人入胜,观光欣赏,游客题留,风流千古。现特选存明清文人先后为“桐城八景”进行分景命题——题咏,因之景物愈显优美,自然更富形象,意境益赋温馨,山水越发钟灵。并见各呈风采,相互媲美,绘声绘色,频添神韵,充分赋予妙境的诗情画意,让后之游者玩味无穷,领悟其自然风貌和幽雅。    这其中“浮山夕照”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一处景点。浮山张公岩,宋朝进士任江西路转运判官张同之,和州人,因游浮山,爱不忍去,遂弃官学道于辟谷岩,相传辟欲仙去,因称张公岩。张公依岩筑楼名夕阳楼,楼后有井,容水六担,久旱不涸,汲之旋满。每当夕阳西下,经折射入井,泉水浮动,红光摇曳,出现日照光环奇观。因名“浮山夕照”。    浮山夕照,明·许浩,浮山景迹写难穷,翠壁丹崖几万重。惟有夕阳留返照,乔林掩映彩霞红。清·张骅,烟生石上烟凝碧,日落峰头日影黄。返照入林山倒没,余辉映水塔生光。人驱古道牛羊下,风送归巢鸟雀忙。共识夕阳无限好,挥戈争得驻西岗。   很多朋友去了浮山,却没有看到浮山夕照的景点。其实这就是浮山夕照诞生地——张公岩中。顺山攀上一座山峰,沿山西侧削壁曲转的绕云之梯小心下来,往北数步,走过仅容一人的石桥,跨进桥头的石门,便到了目的地——张公岩。张公岩高大宽敞,古色古香,状如陕北窑洞,凿石壁而成。    张公岩内侧有井,据说,宋代江西路转运判官张同之寄情山水,游玩浮山时,被这里古朴清幽的秀色所吸引,便弃官学道于此。传说他辟谷而居,潜心研习佛法,为浮山佛教的发展作出了一些贡献。后人将他隐居之地名为“张公岩”,以示纪念。张公的生平概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他是古代典型的不满官场昏黑,弃官投僧之流。此井就是张公岩景点的精致所在,古桐城八景之一的浮山夕照即诞生在这里。      井深仅三四尺,泉水清澈见底。据《浮山志》记载,此井名叫“龙井神泉”,可容六担水,吸之旋满;天将雨,即溢出;数月不雨,六担水如故。夕阳正在缓缓西沉,当余辉投射在泉面约呈35度角时,奇迹便瞬间出现了,只见一轮红日自井底喷跃而出,射彩飞虹,照得井旁浑黄的岩壁一片紫赤,我们仿佛进入了科幻世界。张公岩,岩的左上方有一天然石阁,架梯可上,深、高均一丈有余,口略大,敞开状,原是张公炼丹的处所。       张公岩前还有“文革”中被毁的夕阳楼遗址,是张公为观赏浮山夕照而建造的楼台。夕阳楼旁还有张公的沐浴池、濯足盆,都是就着岩前的平地和巨石巧妙地雕凿而成。岩顶是一片蓊郁葱茏的茶林,旁边环立着几株苍劲的古松……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张公弃官修道后的多么舒适的生活场景。       古桐城八景之一的浮山夕照即诞生在这里。离张公岩不远的石拐角处,有浮山一处天然厕房,被称为老桐城跨时间最久远的厕所之一。与同时期的欧洲厕所相比,要原始很多,留存现今,让人仿佛隔世。(本篇完)2016-09-30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9-30 08:17:26

九井溪(大别山里的珍珠)——卒子走遍安庆九井溪——大别山里的珍珠第1067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多有山区,九井溪就位于太湖县城西乡的山区境内,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九井溪境内群山绵延、千峰竞秀,有状元故里、方洲水库、龙门寺、响水崖、九井溪、张家河瀑布群、龙潭谷、仙人瀑布、桂花崖、石船岭、千亩茶山桃园等景区。峰峦叠翠,峡谷幽深,曲水通幽;古树青藤,飞瀑流泉,山静鸟鸣。    九井溪近年来被立为森林公园,在太湖县城西乡境内。景区主要是由大龙村、方洲村、树林村(局部)组成。九井溪其实是一条长长的溪流,约长三公里,从顶头至坡下,大小瀑布约十一个,取名九井溪。    九井溪森林公园主要以山林地貌为主,有较大面积的水库和梯田,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自古也是江南才子之乡。境内群山绵延、千峰竞秀。   状元故里李氏家族花开一树,一门十二进士,有官至一品的六部尚书李振祜。状元李振钧;有明朝历史上以忠贞、直言、刚强闻名于京师的忠臣雷演祚;传为佳话的徐家鼎父子三进士。    五代年间(907---960年)所建的龙门寺,之前卒子曾介绍过石马槽,该寺又名“乾明禅刹”,是佛眼清远禅师的道场,在中国佛禅史上影响深远。    清朝康熙26年太湖知县王庭书写的“清流激湍”摩崖石刻,还有宋人题咏的诗句,在响水崖峭壁上仍清晰可见。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故事与传说,组成了一幅九井溪森林公园靓丽、厚重的山水画卷。    九井溪是天然的户外运动基地,适合攀岩探险、山地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深受户外运动者喜爱。每当油菜花、杜鹃花开时节,九井溪以其精致的格局、饱满的色调,吸引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是人们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去处。(本篇完)2016-10-1~6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7 10:18:12

安庆原系移民地、祖上迁自瓦屑坝——卒子走遍安庆安庆原系移民地、祖上迁自瓦屑坝——揭开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的神秘第1068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安庆人来源于哪里?为什么安庆人死后要留置地上三年?为什么安庆人讲的话却不是本土方言?为什么安庆只有六个县形成独立的语系和风俗习惯?带着好奇与渴望,2016年国庆期间,卒子来到这片临江临湖的古老渡口,并向大家介绍这里。    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朝初期移民的集散中心,明朝官府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一带湖边,然后上船遣送到安庆府等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实际上来自安庆潜山县、怀宁县、桐城县、望江县、岳西县、宿松县和太湖县皆是由瓦屑坝移民的江西饶州一带的居民,他们多半是铙州府和九江两府各县。    瓦屑坝位于今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的一个自然村,现在又被称为瓦雪坝、瓦燮岭等。这里既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北有大榆树,南有瓦屑坝。”这里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据北宁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在“鄱阳县”下载:“莲荷山在县西四十里彭蠡湖中,望如荷叶浮水面”。此山即今之莲湖乡(莲荷谐音称莲湖),明代称立德乡。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治理国家,朱元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因战乱、灾荒逃离,人口锐减的地区进行大移民。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等地,莲湖乡瓦屑坝成为明朝初期全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那时大量移民从江西美丽的鄱阳湖畔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其中以安庆府为最。     瓦屑坝,在很多族谱中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鄱阳桃花渡瓦屑坝"、"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等不同的写法。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江西饶州瓦西坝"、"饶州府瓦西坝"、"江右瓦西坝"等多种提法。"江右"就是"江西"。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历史上有"江右王门学派"、"江右诗派"、"江右商帮"等流派。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西坝、瓦砌坝、瓦基坝、瓦家坝、瓦集坝、瓦渣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瓦叽仂"。其实,"西"、"屑"读音接近。瓦集坝、瓦砌坝、瓦基坝、瓦渣坝等,都是"瓦屑坝"的错读错写。有意思的是,还有写成"挖心坝"的,说当年官方逼着大家移民,如果不走就要被"挖心"。现存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    元末明初,江西二百余万移民,其中饶州府百余万移民均从瓦屑坝乘船出发,经鄱阳湖到长江,然后到达安庆府及其他地方。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卒子此次来到瓦屑坝,实地去了解一下移民的根,了解一下安庆人的祖先是怎样在这片战乱中迁徙,他们被迫迁到一片生灵涂炭、土地荒芜的安庆各地,被迫迁到大别山一带,这种自然环境,使得靠骑兵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不能侵害。     江淮大地处于中国南北相交之地,在分裂时期往往沦为战场。1127年金灭北宋后,江淮之间既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地,又是靠近宋金对峙的前沿,原有人口或随南迁洪流而走,或在战乱中死亡,留下的人数有限,新迁入的更少。安庆府所属的淮南西路,在整个南宋都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以至在元朝数十年间也没有恢复元气。元朝末年,江淮和长江中游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安庆一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不同的起义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残酷的争夺战持续多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次年徐寿辉就率部沿江而下,围安庆城,攻下周围各县,并继续东下。十一月,徐寿辉大举攻安庆城,无功而返。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势力复振,攻占湖北沿江府县,安庆府又受战祸波及。次年,余阙被元朝任命为江淮行省参政,驻守安庆,徐寿辉部将赵普胜攻安庆失利。至正十七年,朱元璋部四出扩展,击败赵普胜和元军,占据江南的池州(今贵池地区),逼近安庆。陈友谅与赵普胜率军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陈、赵军攻克安庆,余阙自杀。四月,赵普胜夺取朱元璋占据的池州府。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军西进,与陈友谅军激战,四月收复池州,九月破潜山,十月攻安庆不克。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后称汉帝,率水军东下攻朱元璋的基地建康(今南京),大败而归,朱元璋军乘势攻下安庆。二十一年七月,陈友谅将张定边攻陷安庆。八月,朱元璋亲率徐达、常遇春西征,收复安庆。但江西、湖北大多还是陈友谅属地,安庆以北也非朱元璋所有,安庆一带并未脱离战祸,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余部后才恢复安宁。十几年间,安庆多次易帜,在旧政权维持无望、新政权统一尚未来临之时,争夺的各方都不会顾及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地方的长远利益,残酷的报复和仇杀、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在所难免,安庆及府属各县遭受的浩劫可想而知。到朱元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安庆府留下的人口已少得可怜,大片土地只能任其荒芜。    相比之下,相距仅数百里的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今鄱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元属江浙行省)较少受战乱影响,依然地少人多。明初政府鼓励向江淮和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外来移民开垦的土地不仅能合法登记为私有财产,还能在一定期限内享受赋税优惠。饶州路的大量无地贫民纷纷北迁,当到达安庆府属各县后,大片宜垦荒地和与家乡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很快就吸引他们就地定居。江西其他地区渡江北迁的移民,也被安庆地区的条件所吸引而就近定居。     清朝康熙年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是桐城人。他说:“吾桐(城)与潜(山)同郡而接壤,相距百里许。余之先自鄱阳瓦屑坝徙于桐,始祖为贵四公。潜亦同时同地并来鄱阳,始祖为贵七公,徙居于潜之青山焉。”(康熙《潜山县志》卷十四)清初宿松人朱书也说:“吾安庆,……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杜溪文集》卷三)。根据族谱记载所作的统计分析,证明张英和朱书的说法是可信的,张英的祖先张贵四、张贵七正是千千万万饶州移民中的成员。有人统计了桐城县的63种族谱,其中有20%的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其余也大多是在元末明初由江西迁来。而元末以前的家族只有两个——方氏和姚氏,分别在宋代和元中期迁入。我们对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的统计结果是: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个,占50%;迁自饶州和江西的合计有26个,占72%。从迁入的时间看,除了迁入时间不详的4族和明以后迁入的3族外,在29族中有27族是元末明初迁入的,占93%。    宿松县的情况也是如此。民国《宿松县志》记载了该县256个氏族,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的外,尚有213族,其中182族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在这182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占总数的45%;在元末明初迁入的有143族,占88%。在元末明初迁入的143族中,迁自江西的有116族,占83%;其中有38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31族来自饶州或鄱阳县,其余来自九江、南昌、南康、吉安或“江西”、“江右”。根据这样的推算,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庆府的约42万人口中,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约20万来自饶州,迁自瓦屑坝的有10万人,占饶州籍移民的一半。六百余年过去了,经瓦屑坝移民的子孙已经植根在江淮大地,成为安庆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燮今属莲湖乡,离鄱阳县城鄱阳镇(即当年饶州府治)不过一二十里,处于鄱江三角洲,离鄱阳湖的汊湖大莲子湖不过十来里,周围湖泊密布,水路通畅。根据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在宋代鄱阳县城已逼近鄱阳湖,而鄱阳湖的南部在元明时期正经历一个扩展期,到清代才逐渐因泥沙淤积而有所缩小。当年的瓦屑坝是一个濒临鄱阳湖、靠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瓦屑坝的“坝”应该是鄱阳湖边的一条坝,真正起着护岸作用的坝,聚落因坝而得名。时过境迁,由于泥沙淤积,鄱阳湖逐渐远离瓦屑坝,坝因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而湮没,瓦屑坝这个聚落名称也被改称为瓦屑(燮)。遥想当年,饶州府属各县的外迁人口沿昌江、乐安河(婺水)及其众多的支流顺流而下,出饶州府城后,在鄱阳湖边的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舟北上。到达湖口后,多数人就近在安庆府属各县定居,这就是为什么安庆人多是移民的原因之一,少数人或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他省份。迁入安庆府的不下三十万饶州人。虽然瓦屑坝只是一个移民的集散地,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还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但当年的移民多数没有文化、没有资产,更不可能有文字记录,当他们历尽艰辛在他乡定居后,留给后代的记忆只是他们的出发地——瓦屑坝。有些人甚至没有来得及给子孙留下任何故乡的信息,他们的后裔就与周围的移民后裔一样,以瓦屑坝为故乡了。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细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是片言只语,以致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而家谱、族谱的记载,则成为人们研究移民流向的一个重要依据。族谱是后人记载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谱籍。撰修者根据其祖辈的传说,写清其姓氏先祖及后人的来龙去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瓦屑坝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布在:合肥、凤阳、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含岳西县)、宿松、太湖、安庆、怀宁、池州、贵池、枞阳、青阳、六安、寿县、黟县、舒城、滁州、望江、东至、芜湖、含山、巢湖等地方。(本篇完)2016-10-07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8 09:28:48

皖西南陈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皖西南陈氏宗祠——安庆宗祠第1069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皖西南陈氏宗祠,位于安庆某县的县城周边,其中台湾的原领导人陈水扁就是其后裔,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皖西南,狭义的皖西南,即安庆市(除桐城市、枞阳县)。广义的皖西南,包括安庆市(除桐城市、枞阳县)和六安市的霍山县。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巍巍陈氏,源远流长。江洲义门曾被宋太宗旌表为“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周朝初年(公元前1046),武王将伐纣有功的虞阏父分封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并且将妹妹嫁给了閼父的儿子妫满,因为虞阏父是舜的后裔,周武王就让他在那里奉守帝舜的坟墓。妫满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史称陈胡公。颍川古郡,在今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处。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陈国传承26君,享国644年。胡公满的子孙以国为姓者曰“陈”,以封号为姓者曰“胡”,胡公满是陈、胡两姓共同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陈国发生了政变,妫满第十代,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称田完。陈姓因此有了“颍川郡”之郡望。     秦汉之际,陈氏三十世——陈平,辅佐汉高祖定鼎天下,封曲沃侯,历任四朝宰相;后裔迁陕西西安府三阳县,地名瑕邱。陈平六世孙陈汤,拜西域副校尉,奉命出使西域, 计斩郅支单于,威振方外,赐爵关内候。后裔陈翔,拜征议郎,御史中丞,移居颍川,为颍川开派祖。现在全国陈姓人口6000余万,排名第五,在台湾省排名第一,其中台湾的原领导人陈水扁就是其后裔。   魏晋时,陈群裔孙陈泰、陈准、陈伯聄、陈达皆为官清廉,名垂青史。陈纪之子陈群,原为刘备别驾,后归魏,官至司空,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    江州义门闻朝野,宣帝陈顼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迁居江州德化县;唐玄宗时,陈叔明后裔,陈瓖之子陈阔,字伯宣,为司马迁《史记》作注。      陈伯宣生三子,长子陈隐生陈旺;旺字天相,号野王,唐德宗丁丑进士,宪宗敕受丞议郎,授江州牧,知德安事,晚年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县车轿乡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陈青以后十五代聚族而居,以家长制管理这个大家庭。每个家长均在朝中官居要职,对大家庭都有重大贡献。陈青(820—888),唐朝进士,授直云阁大学士,官朝散大夫,义门第一任家长。   义门陈氏重视文化,耕读传家。唐大顺元年,陈崇在家乡德安东佳山中创办了陈氏“东佳书院”, 东佳书院是我国最早的私立书院,比“白鹿洞书院”尚早五十余年。江州义门陈氏集聚一处,前后持续十五代三百余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社会。陈氏族人传说,当初分庄之时,全家男女老少难舍难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有人想出了一个听天由命的主意:将一铁锅悬于梁上,突然割断绳索,铁锅落地跌为108块,遂分为108个大庄。   陈氏分庄满天下。“天下陈氏出江州”。义门陈3978口共分334庄,分布于全国72州(今十七省),125县。当时安庆市分有十一庄:望江华阳庄(宗通,原名希贤)、太湖庄(庄主守通)、枞阳牛洪庄(庄主承大)、宿松一庄(庄主陈公通)、宿松二庄(庄主陈延省)、宿松相承庄(庄主陈希成)、潜山庄(庄主陈才宿)、潜山庄(庄主才达)、太湖宛溪(庄主公迁)、桐城石河庄(庄主陈希成)、怀宁庄(庄主陈汝心,实际为留市庄的再次分迁)。岳西现有陈姓9980人,遍布全县各乡镇。义门陈氏的著名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上义门陈氏的著名人物:陈独秀、陈立夫、陈果夫,陈云,陈毅、陈诚、陈赓、陈嘉庚、陈丕显、陈叔通、陈锡联、陈永贵等。(本篇完)2016-10-08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9 08:35:10

叠翠亭——卒子走遍安庆叠翠亭——安庆石亭第1070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某县的天柱山,有一处供游人中途休息的小石亭,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叠翠亭》取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句,烟笼远浦迷芳草,日照澄湖浸碧峰。幸有清樽堪酩酊,忍陪良友不从容。叠翠亭位于天柱山东关千丈崖上,这一带大小瀑布层层叠叠。这里负氧离子最高,是游客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春秋时这里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所以又被称为安徽的“源头山”。汉武帝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境内,自古有南岳之称,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这样描述天柱山“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由此诗句,可见天柱山的雄伟气魄。       天柱山核心景区面积是102.7平方公里,分为八大景区,其中最精华的游线是“五关”:东关雄西关秀(叠翠亭也就位于东关的峡谷中),南关神秘北关幽,总关险阻愁猿猴。       天柱山传统的五关游线主要是沿袭南宋末年刘源扎寨抗元时的行军路线铺设,游线多因行军隐蔽,在山谷中穿行,山道险阻,视眼不开阔。      在天柱山新游线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亭台有几处,他们分别是牛马城边的振衣岗观景台、神秘谷口的高隐亭、天柱峰前的天庭、仙人洞边的卜居亭、莲光峰前的芙蓉亭和刚刚兴建成功的迎真峰处一座未命名休息观景亭,还有一座就是位于东关的叠翠亭。    从叠翠亭上看对面,两山之间长长的阶梯,那就是我们即将要翻越的千丈崖。要先下到山谷,再登上山顶,路线呈V字形,上下各有千米。是游人不错的选择路线。(本篇完)2016-10-09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0 10:56:58

虎跑泉——卒子走遍安庆虎跑泉——安庆山泉第1071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某县的山坡处,有一处从山涧流下的小溪,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虎跑泉?对,就是安庆的虎跑泉。关于它的来历,不详。       相传,唐朝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亦名性空)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他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当然此虎跑泉是否是安庆的这处虎跑泉当然不是一回事。       虎跑泉,在原安庆市某县的一侧院附近。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这虎跑泉是从青山峡谷后断层陡壁砂岩流出,是一条小溪,清澈明净的山溪水从山腰流过,一侧的石壁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但此人笔法苍劲,功力深厚。泉前有一方池, 四周为乱石,池中叠置山石,傍以苍松,间以花卉,宛若盆景。游人在此,坐石可以品泉,凭栏可以观花,怡情悦性,雅兴倍增。    虎跑泉原就是一处流水,被人为刻有三个大字之后,但有了新有传说。   游人过了这条小溪,一股清清凉凉的泉水,正汩汩地流下来。这虎跑泉的山泉水,泡上一杯的茶叶,味道香醇,是茶中的上品。(本篇完)2016-10-10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1 08:48:02

“翠岛流金”独老人石——卒子走遍安庆“翠岛流金”独老人石——安庆风景第1072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龙山寺在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大龙山秀嶂叠峙,重峦层出,素有“安庆翡翠”之称。山势自西向东起伏绵亘,山体雄伟,山形逶迤,远望蜿蜒似龙,因而得名龙山。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名为“翠岛流金”独老人石。    大龙山南北各有一座龙山,这样安庆市就有两龙山,于是按面积将南面龙山称“大龙山”,北面龙山称“小龙山”,但不知道何时小龙山又改名巨石山。大龙山素有“独不类他山”之美誉,故历代名人墨客到此游览题咏,使之人文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皖省旅游佳境。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接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其间有“龙山晓黛”、“螺岛晨曦”、“石塘夜月”、“平湖垂纶”、“乌龙吸水”、“翠岛流金”(今天卒子介绍的就是此景此处)、“船头观日”、“打杵上天堂”等自然景点;有龙山寺、观音寺、中方寺、圆照庵、海潮庵等人文胜地。这里乔灌兼茂,花草并繁,有长松绿柳、秀竹丹枫等针、阔叶乔木。    龙王庙得天独厚,盘踞龙山之首,汇集龙山精髓。周边景致极尽灵秀,四季风光美不胜收。春季繁花似锦,漫山飘香;夏天峰峦滴翠,泉瀑欢鸣;秋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晶莹剔透。龙山寺历史悠久、人文蔚跂,风景秀丽。     元顺帝至正九年(1363)受封为起义军吴王的朱元璋战败藏于大龙山一座破庙避难,危急关头许以得脱,扩修此庙。朱元璋侥幸逃脱一劫,并在此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最终夺取天下,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是为明太祖。太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扩建大龙山龙王庙,敕封此庙神为“天井顺济龙王”,大加赏赐。   大龙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亦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浑然一体,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独老人石位于龙山寺山后的一处群山中,这里群鹰翱翔、尤如一位老人坐在石上打坐,故称独老人石,这里系分水岭的东北坡 ,山体顶部尖峰峥嵘,峭壁险突。这里受重力崩塌而造成悬崖绝壁,高达百余米,十分险峻。站立峰顶俯瞰下望,东望龙王寺、龙山寺等,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但顿觉目晕头眩,使人生畏。如向下丢一石头,则垂直落底,久久听不到回音。更为奇怪的是如果向下丢草帽,则草帽不仅不往下落,反而飞向天空或落在更高的树梢上。经常有游人在此试验探奇。有的用纸板向下甩,纸板仍然不下落,也被吹上天空或树梢上。    独老人石是一处巨大的大石岩。石岩顶部朝东微突,酷似老人宽阔而睿智的前额,皴裂的岩痕就像老人额上饱经沧桑的皱纹;略往下,有两处凹点,如一双深邃的眼睛;再往下,岩体边缘的线条明显凸出,恰似老人挺直的鼻梁;岩线收尾处,又呈现两个圆点,比拟老者的鼻孔则十分形象。     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大龙山山上的花岗岩巨石不断崩塌,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长江,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这块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有机会大家到此来游玩。(本篇完)2016-10-11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2 08:17:22

大龙山大龙岭——卒子走遍安庆大龙山大龙岭——安庆风景第1073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大龙山主脉大龙岭,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里。    大龙岭位于大龙山中北部,为罗岭镇、杨桥镇、五横乡和大龙山镇四面交界为淮河的分水岭。      森林覆盖率较大,侵蚀轻微。   大龙岭山顶多浑圆,东段为大片玄武岩平顶山和花岗岩高台地。      地面海拔近700米左右。       大龙岭位于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其中,以森林、山岳、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为主,      人文景观为辅,是一个融游、娱、食、住于一体的郊野型国家森林公园。      大龙岭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最高峰海拔693.4米,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      分为灵山石树、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石塘湖、鲍冲湖、洪桂山、龙湫池七个景点。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距市区十公里,      包含原大龙山国有林场及周边五横乡、罗岭镇、杨桥镇等共计七个村的部分山场。      东眺杏花村风景区,南邻独秀园景区,西望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北靠嬉子湖景区。      森林公园东西最长处约9.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9.6公里,总面积为40.18平方公里。       大龙岭地处沿江湖泊丘陵区,      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兼湖泊景观特色。      境内有山峰84座,其中600米以上山峰23座,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小山顶也是海拔600米以上的小山坡。      最高海拔为693.4米。       大龙岭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大龙岭境内多溪流,其中3公里以上溪流10余条,      主要有乌龙溪、幽龙溪和卧龙溪等。(本篇完)2016-10-12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3 08:38:24

九华大峡谷——卒子走遍安庆九华大峡谷——安庆周边风景第1074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周边的池州,曾被安庆管理过数年,八十年代又重新独立。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处九华山腹地的风景区。       九华大峡谷,位于青阳县陵阳镇南阳,也即古时礼佛九华山南道。这里林茂谷深,适逢雨歇之际,群山云飞,日露还休,空气清新得让人身轻如燕。   卒子去年与一群朋友从牌坊门进入,步入幽深之地,便是九华大峡谷藏身之深闱。   秋末至深,群山碧透。沿途皆石道,虽不古,也还拙,路边的枯枝横竖,古藤弯伏,朴而实,宛如碑林之中的大篆籀书。鸣泉之侧,虬枝兽木,悄然而出,似游似戏,如立如扑。    古木与巨石相望,树枝旁逸,温馨之意传递于流泉,回荡于林谷。还有长藤缠树,悬挂于空,牵牵挂挂。   无水不成谷。九华大峡谷的水,犹如日光下的影子,随身而行。水至清,声至润。流动在绿苔苍石之间,犹琼浆玉液,清醇甘醴,如丝竹之韵,琴弦之音;还有王献之的草书笔走龙蛇的激荡之气。   谷无奇不谓大峡谷。大自然本就是人类的先导。瀑布是大峡谷的名片。苦木潭,或曰苦妹潭。瀑悬如白练,飞纱传鼓。潭水如翡翠,流云溢玉。   天造地设的自然风景,秦时明月汉时关,数千年的风景相同,但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现在有些风景区是些自以为聪明的打造,将人的思绪驱赶到某一个共同的情结,于是自由的感觉没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没有了,充满想象的童心不存在了。美,犹如泡沫破裂。       青阳县九华大峡谷发源于九华山南麓的菩萨头山、楼台山,溪流河水形成峡谷、深潭、奇石、飞瀑几十处,号称“九跌十八湾”。    这里既具有原始生态林风貌,又具有峡谷特征,以水景为胜,苦木潭瀑布气势与俊秀兼备,景区内景点密布,有神龙瀑、苦妹潭、浴仙池、长生桥、兔子望月、藏仙洞、九龙护宝、朝天镜、石门锁溪、古一天门等数十处景点。    整条峡谷海拔高低落差达数百米,是整个九华山范围内生态景观环境最原始、最自然、最幽深的佛教文化大峡谷。(本篇完)2016-10-13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4 10:57:21

徐为屋湘军采编所旧址——卒子走遍安庆徐为屋湘军采编所旧址——《卒子走遍安庆》研究成果之一第1075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的徐为屋,是太平天国时间湘军在与太平军战斗期间的谍报机构,同时也是安徽省第一处待研究的地方之一。卒子今天向大家介绍这个扭转整个安庆保卫战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徽省第一家湘军谍报机构,湘军采编所旧址。       1854年,也就是咸丰年间,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武昌城,驻节汉江沿岸,整军誓师,准备沿江而下。有人向曾国藩推荐一本册子记载了太平天国的有关情报。此时湘军连克蕲州、田镇和今天卒子介绍的潜山等地,俘获成箱的太平天国文书。曾国藩与幕僚研读这些文牍时,猛然发现这些文件的记载与此前那部小册子正相对应,“所指悉不谬”,经过仔细对比,小册子记载的情报大部分得到了证实。曾国藩惊喜不已,赶忙召见作者。这样,湘军情报机构的建立,由于是战时碟报机构,为了掩盖身份,机构选择了黄铺一处私人祠堂——徐家祠堂。      在曾国藩与这位操扬州口音的男子多次谈话中,此人名叫张德坚,原来是湖北巡抚手下的巡捕官,本来是一个维持治安的捕头。在他的收集下编辑了《贼情集要》,是平日留心搜集的太平军情报的合集。太平军围攻武昌时,很快占领此城。张德坚利用自己巡捕官的使得,了解到太平军在翼王石达开率领下,各路大军又各有统属,他与太平军士兵、被掳的逃人以及来往的难民攀谈,由此汇集成了《贼情集要》一书。       咸丰年间,安庆战事吃紧,张德坚对曾国藩说:“大帅独能办贼,必能知贼,亦必乐人之知贼,聊为之献耳。”曾国藩利用张德坚的收集的情报,并委以重任,让其在安庆潜山与太湖一带考察地形,在其主张下,曾国藩当即于行营中设立一情报机构,名为“采编所”,在张德坚所呈《贼情集要》小册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太平天国情报,并以张德坚为总纂官。    安庆,这个城市,是太平军与湘军的直接对垒的平台,实际上更是清廷的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陈玉成之间的较量。过去清军对太平军一味武力镇压,“有剿无抚”,不像古人打仗,两军交战前互下战书,互遣来使,故不易探听太平军内部虚实。其次,有不少像程奉璜那样从太平军逃归的士人,但湘军对这些人太残酷,以至于这些人拼命掩饰自己的经历,更不敢讲出自己在太平军中的所见所闻。而当时的太平军俘虏的供词往往相当不可靠,有不少硬汉即使被俘也绝不透露消息,甚至大骂说客,自称“军势强盛”。而软弱变节者为了讨好湘军,又会拼命贬损太平军的武力,说“贼不足平”,湘军还是不知深浅。太平军往往一本正经地说什么刀枪不入之类的无稽之谈,这是文化水平导致的,他们主观上可能的确相信这些妖术神话的存在。有时会有太平军官员主动投奔湘军,然后就领着大队湘军走进了太平军的埋伏圈,搞得最后清军对前来投奔的太平军官兵一概杀头。    曾国藩全面指导安庆战局时,不仅唯亲重任,曾国荃常驻安庆市区周边,曾国藩还重用鲍超、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李续宜、多隆阿等人。在黄铺镇的徐为屋,曾国藩曾在此设三军行扎,连营十多座,日后退去还仍留有地名。徐为,明朝一位乡绅,具体不详。       湘军主动派往太平军阵营的间谍又不知道对方的军营口令,靠近必被抓,根本无法潜入,只有向附近居民打探,最后还是云里雾里。在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设立的情报机构采编所汇集了湘军中最了解太平天国的一批人。每一个成员都有一段传奇经历。浙江人邵彦烺本是湘军中小有名气的火器专家,两次坚守湖北鄂城,所造巨炮“击挫贼锋,屡获奇效”,他所负责探听的太平军武器装备与练兵阵法等情报尤其专业。江苏童生程奉璜则是从天京逃出的卧底,以至于被后世一些史家称为“特务分子”。与张德坚主动跑到太平军军营中搜集情报不同,程奉璜的经历更加曲折,他曾被太平军抓进军营。太平军士兵基本上是贫苦农民,对这位童生很重视,想让程奉璜出谋划策。张德坚称赞程奉璜本是“图为荆聂”,原本想要像荆轲聂政那样当个刺客,自然没有成功,于是欲“尽知贼情,以冀一朝复见天日”,献给官军,以“补官军所不逮”。在太平军营中,程奉璜“动心忍性,与贼周旋,浸久而契洽”,暗中对军事情报“潜察而默识”,在太平军的各军营与太平天国的行政机构间往来探听,期间深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潜伏,并在太平军放松警惕后成功逃离。      1856年底,采编所编成《贼情汇纂》一书,成为当时最为全面的太平天国研究作品。他们大量采访了官绅、兵勇、难民与太平军俘虏。有些官绅参与过太平天国的政权,有人说这些人一定不可靠,张德坚就亲自与其长谈。很快,采编所摸清了太平天国高层的信息,并给当时的湘军最高领导人决策使用。    安庆,这个湘军投入数万人,太平军投入数十万人力保的天京上游最重要的城市,至今仍是研究太平天国的基本史料重要地域之一,卒子在采编所的研究,认为湘军正是投入了谍报机构对太平军的研究,了解了当下的太平军数倍于己的形势,从此改弦更张,以步步为营的“站墙子之法”来逐步向长江下游推进。曾国藩对张德坚很是信任,曾当众对人说:自己在九江领兵时,多亏了张德坚的建议,将分攻湖口的大兵撤回北岸防御,“倘不用此策,或少迟,吾与石朋(张德坚字)俱死于是役矣”。张德坚对曾国藩的感情自不待说,屡次宣称曾国藩乃“当代伟人”,很感念曾国藩的知遇之恩,自称“平生血性首公知”。曾国藩死后,张德坚悲痛欲绝,写下诗句“一字一珠犹一泪,吟成痛哭病增危”。    早在《贼情汇纂》书成时,曾国藩就屡次邀请张德坚进入幕府,而张德坚坚持回乡,曾国藩挽留不住。后来,曾国藩率湘军来到徐州与捻军作战时,张德坚曾经上门拜访,再次拒绝了曾国藩的挽留,最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在扬州江北厘金局任职,月薪36两,长寿而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出身低微的张德坚为搜集太平军情报费尽心机。   经过一百余年后,《贼情汇纂》仍然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基本材料,但那个时代的采编所已经无人知晓,今天卒子带大家再次了解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湘军早期的情报机构——采编所的传奇也因此得以流传。 (本篇完)2016-10-14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7 09:02:02

安徽劝业场(市政厅)旧址——卒子走遍安庆安徽劝业场(市政厅)旧址——安庆古建筑第1076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人民路中段,有一幢已经修缮结束的古建筑,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徽劝业场暨市政大楼旧址,几年前卒子曾介绍过这里,原题名为《大清万寿宫》,今天卒子再次介绍这里。   安庆市政大楼从最初的清末民初的“安徽劝业场”,演变成“安徽省立第一商品陈列所”、“安徽省立国货陈列馆”,它是中国近代民族实业的历史见证者,是安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起源之一。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安徽省政府建设厅出版的《安徽建设》,第二期《工商门》有这样的记载《提请将安庆市政府房屋拟作国货陈列馆馆址文》:“为提案事查筹设省立国货陈列馆前由职厅胡前厅长提请以省立第一商品陈列所规画改组一案业经钧府第六十八次委员会议议决准予改组并于第六十九次委员会议议决通过组织大纲各在案职厅本厅积极筹备以期早日观成惟以省立第一商品陈列所房屋经安庆市党务指导委员会自由居住职厅迭允函商迄未让由又苦无相当房屋可作馆址以致迁延许久无法进行兹查安庆市政府业经裁撤该府房屋颇为整齐且又接近市應以之作为国货陈列馆馆址尚属适宜尤便观览拟请准予拟用俾得着手筹备早观應成是否有当敬请。”如此看来安庆人民路“安徽劝业场暨安庆市政大楼”旧址其文物价值与历史建筑研究价值非同寻常。提到“劝业场”,全国人民只知道:“北京劝业场、天津劝业场、成都劝业场、济南劝业场与武汉劝业场”五处劝业场旧址。却不知更胜其五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安徽劝业场”。比如北京劝业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前后,是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老北京劝业场可谓命途多舛,清政府的商部始建,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各地工业品为主,同时附设劝业场,销售部分商品,是官办工艺局产品展销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遭遇火灾被毁,遂移至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新建一座三层楼房为该所馆址。   安庆人民路的“安徽劝业场旧址”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护最完整的劝业场旧址之一,这幢雄伟壮丽、三层西洋建筑风格的大楼,它就是近代著名安徽劝业场旧址。安徽劝业场旧址,坐西朝东,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清末民初历史建筑,目前建筑面积1827平方米,是安庆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十大近代历史建筑之一。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根据大清农工商部要求,安徽巡抚冯煦设安徽劝业道,似于御碑亭隙地筹设安徽劝业场;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根据大清民政部要求,安徽巡抚冯煦并安庆巡警教练所,在安徽劝业场现址重建“安徽高等巡警学堂”,监督卞绪昌,提调尤缓祺,段瑞兰负责创办学堂。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商议安徽高等巡警学堂部分校舍及其附近隙地,筹建“安徽劝业场”未果;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停办,万寿宫改设“英烈祠”。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为振兴商业、建设省垣,再次筹议“安徽劝业场”,因财政困难,首期安庆“省城菜市”在御碑亭隙地落成。民国二年(1913年)英烈祠迁移东门外英果敏公祠,再次提议原高等巡警学堂校舍及御碑亭菜市筹建“安徽劝业场”,因民初政治时局风云变幻,安徽劝业场未能改建。民国四年(1915年)段氏家族商人段兆龙禀请安徽巡按使(即安徽省省长)李兆珍,申请在御碑亭菜市创设商场,以便畅销国货;同年7月19日怀宁县朱知事、警察厅朱厅长会同交通、建筑等各部门,现场查看测绘制图上报安徽巡按使,同意建造“安徽劝业场”。       民国四年(1915年)8月,经安徽都督倪嗣冲同意,安徽巡按使李兆珍批准,在原有申报建设基础上,扩大范围改建万寿宫与御碑亭之间原高等巡警学堂校舍及省城菜市,高标准建造全国一流的“安徽劝业场”,主旨“建筑房屋、租赁商家、开设支店、办理分销”,促进民族国货销售,提倡兴办会展经济等,吸引全国各地商户入场经商。因李兆珍私下查明商人段兆龙乃革命党人段瑞兰[段焕英]之弟,特意将劝业场工程扩大,商人段兆龙无力续建浩大的“安徽劝业场”。民国四年(1915年)9月22日段氏家族请安徽省商务总会总理、荣泰和号老板蔡静堂与安徽财政厅长郑鸿瑞出面,邀请全省商会各商业董事入股,齐力续建浩大的“安徽劝业场”工程。段兆龙获得安徽省商务总会集资一万余金,以及财政厅郑厅长担保向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抵押贷款六千元的融资支持,9月26日向上海订购汽灯到安庆,日夜施工“安徽劝业场”工程,追赶已延误的民国五年(1916年)春节正式开业的原计划。同时,为日后安徽省商务总会驱逐李兆珍运动埋下了伏笔。民国四年(1915年)12月6日历经近四个月加班加点建设,“安徽劝业场”工程正式落成完工,《申报》当日记载了安徽劝业场落成盛况:“『劝业场定期开幕』……现在工程告竣,四面楼房均已金碧交辉,所有各类商店、各茶楼、酒肆、绸缎、洋货、书籍等店,亦均维列其中。其门首之味纯园,于昨日开张,宾朋满座,而歌妓亦纷至沓来,甚为热闹。现该场已订于本月八号开幕。”同月,蔡锷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柏文蔚与陈独秀商议密谋“讨袁护国运动”。民国五年(1916年)柏文蔚奉黄兴的命令在皖浙边境组织讨袁护国军,4月大通起义失败,安庆密谋起义泄露,安徽将军行署军法课课长段瑞兰等革命党人逃离安庆,未逃离或只要有嫌疑的军警界军士全遭杀害。   当时安徽省都府密探向倪嗣冲报告,云安徽劝业场乃段瑞兰等革命党总部机关,内藏炸弹曾密谋刺杀倪都督。倪嗣冲旋将安徽劝业场全部财产没收充公,为此安徽劝业场创办人段兆龙,向民国国务院控告倪嗣冲无理没收财产。因倪嗣冲财大势大,最终段兆龙没有告赢倪嗣冲,未能要回安徽劝业场没收的全部财产。从此,安徽劝业场大楼产权属官方,归属安徽都督府,变为军署机关办公楼。之后,安徽劝业场再次被作为劝业场所,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商品陈列所”。      民国七年(1918年)6月3日安徽首次举办“安徽商品展览会”。安徽劝业道演变而来的“安徽省实业厅”,于民国七年(1918年)迁入安徽劝业场大楼下旧万寿宫,并在此创办了官纸印刷局;又在实业厅东侧创办了工艺场即“安徽省立模仿工厂”,后更名为著名的“安徽省立第一工厂”。民国七年(1918年)安徽演说团改组为“安徽省通俗教育演讲所”,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迁移至安徽劝业场大楼下万寿宫西侧,更名为“安徽省立通俗教育馆”。      民国十一年(1922年),安庆继广州等沿海城市之后,筹建“安庆市政筹备处”,这是安庆第一次筹建设市。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国内地第二座设市的城市“安庆市”,市政管理机构“安庆市政处”在安徽劝业场成立,安徽劝业场大楼正式更名为既时尚、又响亮的新名“市政大楼”。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16日,安庆市政处在安徽劝业场筹建“安庆市政厅”;11月10日安徽省政府主席管鹏委任安徽省政府委员韩安,兼安庆市首任市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15日安徽省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代表一致通过安庆设“市”,16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成立“安庆市政厅”,直属安徽省政府管理。12月18日安庆市政厅更名为“安庆市政府”,安庆市市长韩安;次年韩安转任安徽省教育厅长,安庆市市长由宁坤接任。安庆市政府最高管理机构是行政委员会,由市长和各局局长组成,办公地址是安庆市政大楼。同年,市政大楼旁的原“安徽官纸印刷局”更名为“安庆市立印刷所”,归属安庆市政府管理。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8日,因安庆城市人口不足二十万人,依法裁撤安庆市政府,保留工务局恢复原名“安庆市政处”; 同年4月,安徽省政府再接南京国民政府通知,安庆市政处再次降格为“安庆市政筹备处”,地址依旧是市政大楼。因该大楼及其附近建筑宏大、宽敞,安徽省政府部分机关遂之迁入办公,如“安徽省建设厅”一些附属部门,以及“安庆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即“国民党安庆市党部”也占据入驻该市政大楼。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24日,黄包车工人游行,一百余人打砸安徽劝业场大楼“安庆市政处”,后参与市民达数万人。11月,由安徽省政府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及建设厅四厅组成接收委员会,并成立“安徽省会工程专员处”接收安庆市政筹备处,办公地址还是安庆市政大楼;至此,安庆市政府所设机构全部撤消,这是安庆首次成功设市,也是第二次筹建设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市政大楼内的“安徽省立第一商品陈列所”,改设为“安徽省立国货陈列馆”。民国二十年(1931年)“度量衡局安徽省鉴定所”(即123局),入驻安徽省立第一工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徽省政府在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设立“安徽省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安徽省政府建设厅在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东侧万寿宫,建设“第一游乐场”,即著名的安庆“吴越公园”。 同年“安徽省科学馆”设立于万寿宫,不久附近创办安徽最早的“动物园”以及“仪器制造厂”等。        抗日战争爆发,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安徽劝业场成为伪“怀宁县第二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为伪“怀宁县吴越小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寇所谓“大日本帝国驻安庆领事馆”迁入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所谓安庆领事官员移至万寿宫,其它间谍部门依旧驻扎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另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几支部队部分机关陆续入驻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寇所谓“安庆领事馆警察署”迁入第一工厂东北处,原安徽省立通俗教育馆改设为伪“日夜大民会茶室”。       侵华日军占领安庆期间,汪伪“安徽省政府”拟迁安庆,因原安徽省政府旧址被中国军队炸毁,汪伪曾计划安徽省政府入驻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民国三十年(1941年)汪伪“安庆专区出入口物资统制委员会”设于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寇在所谓的“安庆领事馆”召开紧急会议,并在安徽劝业场门前广场播放日本天皇投降诏书。中国军队代表与日寇投降代表,多次在安徽劝业场和万寿宫商谈投降接收事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皖籍官员筹备复建“安庆市政府”,迎接安徽省政府回皖;因新桂系军阀李品仙返皖,集党、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李品仙,提出安徽省政府因战事随军暂迁合肥,安徽劝业场成为“安徽省政府安庆[第一区]专员公署”办公驻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苏浙皖区敌伪产业处理局驻皖办事处”与“苏浙皖区敌伪产业处理局驻皖办事处安庆分处”入驻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同年9月,“怀宁县民众教育馆”设于安徽劝业场旁万寿宫西侧;“三青团安庆青年馆”设于安徽劝业场安庆专署大楼三楼。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青年军师旅部”驻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夏威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将其司令部部分机构设于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不久安徽省政府还治安庆,安徽省政府安庆专员公署让出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给予“安徽省政府”办公。目前在百年省城安庆城区,现存省府办公机构的历史建筑,仅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这一处。      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安庆地区党、政、军机关首先入驻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办公,时称“安庆专署大楼”,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是“见证安庆市解放的一处标志性历史建筑”。1950年“安庆市人民文化馆”迁入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同年3月10日文化馆与图书馆分开,成立“皖北安庆图书馆”;1952年,皖北行署、皖南行署合并重新组建安徽省,皖北安庆图书馆更名为“安徽省安庆图书馆”;1989年安庆地、市合并,安徽省安庆图书馆改为“安庆市图书馆”至今,安徽劝业场市政大楼一直归属安庆市图书馆和安庆市群艺馆。 (本篇完)2016-10-17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8 11:19:23

观音岩石窟与赵寿祖石刻——卒子走遍安庆观音岩石窟与赵寿祖石刻——安庆石窟第1077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的浮山,有一处名为观音岩的石窟,石窟为天然洞穴,今天卒子再次介绍这里。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属浮山镇。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卒子曾多次介绍这里。       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       观音岩古名“啸月岩”。岩前石壁洞开而成圆门,门旁有联。联曰:“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为清朝人才黄文炳撰刻。洞口北上为“云锦廊”,廊尽处为“听溪岩”。岩后有一石台,昔为供奉观音处,今岩壁尚存大士像影。         之前,卒子曾介绍渡仙亭,过一座石桥,就到了浮山一处名岩观音岩,因昔日洞内供奉观音菩萨像而得名。此处的摩崖石刻比较集中,在观音洞口上方的峭壁上,有一方巨大的摩崖石刻,上有“观音岩” 三个大字,系明朝万历十九年安庆知府赵寿祖题写。      从有关资料得知,赵寿祖,明朝万历八年庚辰科(1580)第二甲五十一名。其父亲赵贤,河南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授户部郎中。先后任山东巡抚、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赵寿祖中进士后,先后任刑部郎中、安庆知府、山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观音岩的西壁有一小洞,长不到两米,是总岩又名多景洞。洞内聚集小孔百余个,形如峰房,摩刻较多,上有石刻“浮山会景”,仿佛浓缩了浮山的全景。有诗刻“尺寸山始终,图经备于此,予请易其名,其名曰石史”。     在卒子介绍过的“浮山夕照”、玉龙背、妙高峰、观音岩等等景点后,让大家了解一下观音岩是一亿多年前的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喷涌流出冷却形成岩石,有的岩石经过亿年的风化形成多孔的蜂窝状,呈红褐色,无论岩石大小,放入水中不沉而是漂浮在水面上,浮山因此而得名,也就有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美景。    明朝古人扎寨演兵时立旗杆的地方,清朝末年,太平军破浮山寨,将浮山里的多处寺庙及佛像毁灭,仅存寺残。太平军攻下安庆,浮山群众在当地封建势力的煽动下,结寨浮山,对抗太平军。其为首者占砻匠扎寨浮山,以戗山为小寨,成犄角之势。 (本篇完)2016-10-18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19 09:26:33

颂嘉湖与安庆湖蟹——卒子走遍安庆颂嘉湖与安庆湖蟹——安庆湖泊第1078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级市的龙眠山腹地,有一处天然湖泊,今天卒子再次介绍这里。      龙眠山地处皖西南大别山余脉,沿龙眠河溯流而上,叠翠积绿、揽襟人怀。山中苍峰翠谷、峭壁清流、无限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龙眠山擅江北之秀,不仅在于风光优美,更在于历史名人隐居于此,水中青山被风轻微地摇曳,也是明净的蓝,水面褪去后的湖岸。风从水上来,风从山中来,颂嘉湖——龙眠山一处天然湖泊,这里背靠玉屏山庄,颂嘉湖堤坝长埂远望,视野所极处是水中央的几处小岛和一眼望不到边的湖光山色。湖面宁静,水位低落,湖边栽满松树的小山坡向接近湖心无水的山丘漫步。      颂嘉湖中有几处小岛,小到只有芝麻大。据说岛上还有整片的桃花林。还有一处小庙,名为“境主庙”,这座小庙是有典故的:相传唐朝年间,桐城境内百日无雨,县令张孚卿心急如焚,跪叩西山求雨,其心诚感动上苍,当他骑一匹白马去云雾峰叩拜雨神后,少时,天空乌云密布,顿降甘霖。张县令喜不自胜,回衙路经龙眠河时,不幸被暴发的山洪卷走,其妻为救夫也葬身洪浪中。雨过天晴时,人们将张孚卿夫妇合葬龙眠山口,建庙祭祀,即眼前这座“境主庙”。而其坐骑白马,却被冲到龙眠河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们念其功,厚葬之,建“白马庙”祀之,撰联于庙门两侧:“惜民胜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亦载力,千秋良骥义能齐。”白马乡也因此而得名。    龙眠山景观无数,有深壑飞烟的碾玉峡,喷珠溅玉的璎珞泉,百步绕云梯冲,龙眠山庄,双溪草堂,椒园遗址,老宰相陵园等人文景观,当之无愧为安庆一处旅游优秀景区。颂嘉湖孕育着灿烂桐城文化,有着浓厚的历史。浓荫茂密的翠绿向西山延伸,宁静的颂嘉湖在刚刚雨后显得浑浊不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环水绕、烟波浩渺。一弯碧水萦绕着翠绿的重峦,人在画中行。     安庆有着优质的淡水湖泊资源。颂嘉湖水面宽阔,碧水连天。湖里的莲藕、菱角、茭白、芦苇植物丰富,湖内的湖蟹、鱼、虾等更是不胜枚举。颂嘉湖有小产量的湖蟹是安庆市特产精品,虽没有枞阳白荡湖大闸蟹的名声,却有其口味;虽没有望江武昌湖湖蟹的品牌,却有其个并头和色鲜,安庆湖蟹以自身味美、品正等特点,深受广大市场青睐,誉满海内外。    安庆湖蟹的特征是活体背面呈青色,腹部灰白色,黄毛金爪,背部覆盖坚硬的背甲;雌成蟹腹部呈圆形(团脐),雄成蟹腹部为狭长三角形(尖脐),附肢为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鲜活生动、色质清晰,外壳、螯足、步足完整,行动敏捷。气味略带特有腥气。蒸熟后口味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本篇完)2016-10-19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0 09:27:37

明珠清朝贡元与民国吏部郎中墓——卒子走遍安庆明珠清朝贡元与民国吏部郎中墓——安庆古墓第1079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大别山腹地,有许许多多明朝至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各级地方乡坤、地主、官员墓,今天卒子介绍这里的二棺具有代表性的清朝至民国的墓葬。       明珠村位于太湖县北中镇皖、鄂两省交界处,太湖县的西北角,面积约十平方公里,明珠村是集革命老区的山区村,这里地处两省交界,地位特殊,明珠村的主要特产有茶油、茶叶、茯苓,旅游观光景点有吴氏宗祠即北桐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玉珠烈士陵园、佛教圣地青龙庵、观音崖。   北中镇是安庆市太湖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大别山南麓,皖鄂两省四县交界,这里是北上与岳西、英山、蕲春三县,是皖鄂省际边贸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聚散地。    二年前,曾与几位驴友到访到明珠村,见这里的墓碑与安庆其它县的墓碑差别很大,于是驻足观望。散落在明珠村田头的一棺贡元墓,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贡生在科举时,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吏部起源: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清朝的吏部,是明朝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沿明制而设置的,为管理文职官员。初以“贝勒”(亲王、郡王)一人总理部务,以下设满、蒙、汉承政三人,参政八人,启心郎一人。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七月,裁蒙、汉承政,改为满承政 一人,左参政二人,右参政三人,理事官四人,副理事官六人,满、汉启心郎三人,额哲库二人。    清朝顺治改变一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以大学士兼理部务。以后各官,大量增加,据《钦定大清会典》(光绪朝)及《历代职官表》卷 5的记载,吏部设尚书满、汉各一人,掌部务(其品级初定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六年都改为二品。康熙六年,又改满员为一品,九年均定为二品。雍正八年升为从一品)。左、右侍郎满、汉各 一人(正二品),掌佐理铨衡,为尚书的副职,并设在、右丞二缺,左、右参议二缺,以及郎中满九人,蒙一人,汉五人(明珠村的郎中墓即是此职位)。    吏部总的职掌,据《光绪会典》卷4 所载是“掌文职官吏之政令,以赞上治万民。凡品秩铨叙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百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邦职”。但在封建集权制度统治之下,用人之权,均操之于皇帝,吏部只司签掣之事,并无铨衡之权。特别是军机处成立以后,重要职官的任免,都由军机处秉承皇帝的意旨,直接发表。吏部的事务,只限于稽考中级以下官员的资历,根据例察,予以准驳,只是办理任免手续备案而已。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吏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又分为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左侍郎位居右侍郎之前。清代,吏部左右侍郎由满、汉各一人担任。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    设吏部是为了管理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就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本篇完)2016-10-20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1 08:58:33

吴家官邸大夫弟——卒子走遍安庆吴家官邸大夫弟——安庆古建第1080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大别山腹地,皖西南古镇响肠镇,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独特的皖西南古建筑群,还保留着众多的古寨古战场,以及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存,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一幢大夫弟古建筑。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响肠老街,有清朝建筑方氏宗祠、方氏谱馆、惜字亭等。在明清繁荣时期,响肠老街上有着近百家店铺,白日商贾不断,南来北往,夜间旅店爆满,灯火通明。老街以外,响肠境内还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见证了响肠历史上的繁华,而且还是研究明清建筑的珍贵实物标本。    响肠镇地处要塞,它过去一直是潜山县属地,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寨、古堡以及古战场遗址。镇东河山寨,有石头城墙数百米,解放军营房遗迹十余间;镇西请水寨,有高达丈余的石头寨墙千余米;镇西南白云寨,除石头寨墙外,还有点将台、放马场、校兵场;紧挨白云寨有神马寨。    响肠镇位于岳西县东南部,与岳西县天堂镇、菖蒲镇、毛尖山乡、中关乡和潜山县水吼镇等五个乡镇接攘,总面积64.37平方公里,境内风峦起伏,溪水秀美,公路纵横。    响肠镇处岳西南大门,古属潜山县后北乡,因境内有皖水支流响肠河而得名。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响肠镇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沉淀下大量的文化遗存。响肠镇这里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独特的皖西南古建筑群,还保留着众多的古寨古战场,以及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存。响肠镇是一块红色土地,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就发祥于这里。    《潜山县志》记载:“响肠老街,起于元,成于明清时期湖北到安庆古道上一个重要集镇。”建于清朝中晚期的吴家官邸大夫弟,具有北方古民居的粗犷与南方古民居的秀美,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宏大、构造精美。    “大夫第”,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大夫第”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响肠这座吴家官邸大夫弟,就属这种建筑。    据了解,吴家官邸大夫弟是指吴家先人在清朝中期曾在清廷当任过奉直大夫一职,为文职阶官名。清朝奉直大夫为十六阶之第十阶,从五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厅级或正处级干部。该建筑做工精细,屋内现存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遗存,做工精湛。 (本篇完)2016-10-21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4 09:43:34

红军雕像与红军亭——卒子走遍安庆红军雕像与红军亭——安庆古亭与雕像第1081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某县大别山腹地,有一军红军建军的地方,为了纪念红二十七军建立,在山坡处矗立三位红军战士的雕像,并在山头上伫立了一座红军亭,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候,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史载红二十七军有两支。一支为鄂豫皖红二十七军,今天卒子介绍的也正是这支部队。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在该地的八十一团、英山独立团及霍山独立团和霍邱一个营等部组成红二十七军。1932年11月底,红二十七军部队分别编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另一支为陕北红二十七军。1935年1月底,中共陕北特委将陕北独立师改编为红军第二十七军。当时未设军部,只辖八十四师。    1932年9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1932年10月初,红四方面军主力由湖北省英山县向黄麻地区转移。担负掩护任务的红9军第27师79团在师长徐海东率领下,与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率领的地方武装、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率领的东路游击司令部会合。根据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临行前的指示,他们在英山土门潭决定组建以刘士奇为司令的东路游击司令部和以郭述申为书记的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   1932年10月8日,东路军到达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趾凤河,驻扎在团林冲、山泽冲、南冲畈、白崖寨一带宿营。10月9日晨,国军陈调元部第46师2个团由太湖进至宿松凉亭河展开堵击。东路军由趾凤河向前推进到凉亭河两侧毛栗岗、枫树垄一带布防,主动迎击敌军。这次战斗,敌军杨团被彻底歼灭,陈团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结束后,东路军全部撤上白崖寨休整,东路游击司令部驻白崖寨关帝庙。   1932年10月10日,东路军改为红27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副军长吴保才,下辖2个师,全军约4000余人。部队正在整编时,敌“追剿”军队到来。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双方守住自己的山头,枪炮射击,形成南北对峙之势。持续至11日晚上,红27军第81师第3团第1营,趁黑夜悄悄攀上严恭山,在一座旧庙中不战而俘敌1个连。敌军受到极大震惊,再也不敢轻举妄动。10月12日,英勇的红27军带着胜利的喜悦,向太湖弥陀寺方向转移。   当时皖西地区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皖西形势十分险恶。留在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成立的红二十七军,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成功地打跨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自己,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配合了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其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为根据地以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崖寨属大别山余脉,位于山腰上的关帝庙,卒子将在下集介绍,就是当年红二十七军军部驻地。不过,当年的关帝庙早已毁于战火,现在已经是几经重建后的关帝庙了。    在关帝庙西边直线距离百米左右,就是当年部队进行整编的地方,为了纪念,县里在此建了一座纪念雕塑,今天卒子介绍的雕像正是这里。    白崖寨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北部趾凤乡境内,自元末建寨以来,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史有“南国小长城”之称。1932年10月,红二十七军在这里成立,并取得了趾凤河战斗的胜利。这对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纪念这特殊意义的事情,安庆市宿松县在此建立了红军亭。    趾凤河环白崖寨西南,流经凉亭河注入湖泊,流域面积约47平方公里。1932年10月9日至12日,红二十七军在此与敌四十六师、三十二师、五十四师、四十七师展开激战,成功地粉碎了敌军的前堵后追。    边打仗、边行军,部队在疲惫和休整中诞生,红二十七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 (本篇完)2016-10-24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5 09:21:05

关帝庙与红二十七军军部驻地——卒子走遍安庆关帝庙与红二十七军军部驻地——安庆寺庙第1082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昨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红军战士的雕像和一座红军亭,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候,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这里的红二十七军军部驻地——关帝庙。       安庆白崖寨保护区,位于宿松县北,寨内以人文景观取胜,寨外有自然风景见长。寨墙建造悠久,由大小石头砌成,蜿蜒曲折,跨五个山头,设五个城门,工程巨大,素有“南国小长城”之誉。外围怪石、溪流、瀑布景观,气势磅礴,尤为壮观。    在群山环抱的时家岭,有一座雄伟庄严的“关帝庙”,现又名“白崖禅寺”,周山环抱、历史悠久、叠翠郁蔚、四时奇观、山花异卉、泉列茗名、飞禽上下、走兽无常。由于沧海桑田的变化,这座寺庙早已年久失修,数百年的古刹旧貌,在十年浩劫已是面目全非。    白崖禅寺方丈上觉下灵,出生于宿松县境,据说能挖药草治病,皈依佛门后,拜历山红喜大法师为徒,后到白崖寨关帝庙重兴创建。其到关关帝庙古刹时还是一片废墟,觉灵师到关帝庙古刹四周探察,经过其风霜露宿,卧薪尝胆的兴建,关帝庙才又重新修建而成。    白崖寨始建于元末时期。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安庆至九江一带进行拉锯战,曾在此练兵打仗,为后来鄱阳湖大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曾据寨与张献忠的起义军作战。    清朝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西路大军也曾在此与清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清军踞高死守,太平军久攻不下,只有望寨兴叹败退而去。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驻扎在白崖寨,遭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围困两月有余,因寨内兵勇粮足,太平军攻寨久攻不破,只好调兵往花凉亭、二郎河而去。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刑部主事贺颀、工部主事贺欣兄弟为保障乡里,损资扩建。    昨天卒子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由英山向黄麻地区转移。在师长徐海东率领下,10月初东路军到达宿松趾凤河,驻扎在团林冲、山泽冲、南冲畈、白崖寨一带宿营。东路军在白崖寨休整,东路游击司令部驻白崖寨关帝庙。10月10日,东路军改为红27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副军长吴保才,下辖2个师,全军约4000余人。    进入攀龙门,穿过一片竹林,便是关帝庙。这座位于山腰上的关帝庙,就是当年红二十七军军部驻地。不过,当年的关帝庙早已毁于战火,现在已经是几经重建后的关帝庙了。在关帝庙西边直线距离百米左右,就是当年部队进行整编的地方。(本篇完)2016-10-25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6 10:48:34

乔木寨岗哨石——卒子走遍安庆乔木寨岗哨石——安庆风景第1083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某县大别山腹地的乔木寨,知晓的人并不多,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岗哨石。       乔木寨位于安庆某县寺前河上游约十公里的佛图山中,据传系明末太湖、潜山乡民因避兵乱而建。山寨垒石而成,寨北门建于羊肠小道上,只容一人爬越,寨前寨后全是悬崖峭壁。    进入乔木寨,首先路过半山的佛光寺,这里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乔木寨村是太湖县东北大门,与潜山县接壤,其中乔木寨为大别山南缘最高峰。乔木寨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时期太湖的主要战场之一,又是解放战争刘邓大军主要战场。    据《清文宗实录》卷八六、卷九十载:“至团练兵勇,吕贤基现已抵皖,著即督同袁甲三、赵及公正绅士,妥为筹办。”“吕贤基奏宿州一带团练事宜已有规模,请往庐凤各属巡查,并饬袁甲三、赵畇分赴凤阳安庆督办团练,均著照所议办理。”这就是安庆著名的赵氏家族的记载。    清朝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自武汉东下江宁定都天京,如摧枯拉朽之势,扫横大江南北。安庆是当时安徽省的省会,陈玉成的英王府设在安庆。为收拾残局,调整统治结构、重建统治秩序,咸丰帝从控制和掌握基层社会的武装入手,首次大规模地直接任命办理地方团练人员。工部侍郎吕贤基赴皖主事,“奏调给事中袁甲三、知府赵畇(安庆太湖人)帮办团练防剿,又调编修李鸿章等襄军事”。今天卒子介绍的乔木寨岗哨石,位于乔木寨山顶一侧,这里视线良好,能够鸟瞰整个寺前平原及周边山情。    1853年4月,赵畇回到家乡太湖,十分慷慨地把自己的旧居作为团练的训练基地之一,着手招募人马,举办团练,培养骨干。在此,赵畇制定了《团练章程》六条,刊播各地。太湖有团练自此开始。据《太湖县志》记载,清军和地方团练与太平军在太湖县境内发生大大小小的战役达百余次,民间广传“十山九寨”之说,现存寺前乔木寨等太平天国寨址及遗迹50多处。卒子正在一路找寻中。    太平军开辟皖西战场。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后,分兵北伐、西征,均经过安徽。10月,翼王石达开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军从安庆出发,自安庆至庐州,太平军连营四百里,气势恢宏。经过一个月的攻城和围点打援战斗,太平军屡败清兵,皖西成为太平天国重要的屯兵、招兵、供给之地,与北方捻军联合及西征的主要通道。太平军纪律严明,扶弱抑强,在皖西大地播下反抗剥削、压迫的火种,贫苦农民纷起响应。    1854年秋,胡以晃率淮河以南太平军主力再次西征湖北,而清廷不断从陕、甘、豫、鲁及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调兵至皖西地区加强攻势,因而太平军居于守势,屡进屡退。1855年清军先后攻下庐州和舒城(《投名状》讲述的故事,其中一个桥段就是这里)。后驻守六安、霍山的太平军也被迫撤向山区的安庆各县扎营、筹粮,等待援兵。    太平军陈玉成分别从苏南、皖南率兵渡江北援,在皖西多次与清兵激战,先后收复无为、巢县、庐江、桐城等地。几路清军溃不成伍,原由清军赶入太平军控制区就食的饥民所组成的练勇纷纷倒戈,投奔太平军。1857年2月27日,陈玉成收复舒城,接着向东作战。安徽、江西、江苏三省毗邻地区,驻守安庆桐城县的太平军将领李昭寿,率领太平军转战安庆各县,太平军在各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在安徽更是兵力骤减,亟需联捻作战。陈玉成联合部分捻军,挥众数万深入鄂东,在广袤五六百里、山回岭复的大别山与清朝楚军搏击,打得清军疲于奔命,死伤累累。     1858年4月,太平军方面,石达开出走后不久陈玉成主持安徽军政,留在皖西与湘楚军周旋对峙;九十月间,李续宾部连陷太湖、潜山、桐城。10月21日,李续宾亲率大队自桐城往攻舒城,李续宾占据桐城、大肆洗劫时,舒城太平军就向大江南北呼请援军,至12月,陈玉成部先后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四城,解除了清军对安庆的重围,将湘军赶入鄂东。   此段历史为文字记载,但太平军在太湖、潜山、桐城和宿松等县的确转战多年,其中多数都在深山密林中,今天卒子介绍的乔木寨就是其中一座比较著名的山寨。要想更多了解有关太平天国期间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历史,请继续关注《卒子走遍安庆》。(本篇完)2016-10-26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6-10-27 08:52:10

四棵一百多年的柿子王树——卒子走遍安庆四棵一百多年的柿子王树——安庆古树名木第1084篇图、文:过河卒子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某村大龙山畈地,有四棵一百多年的柿子树,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在二年前的初冬,卒子等群友见到了这四棵百多年的柿子树。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成熟的柿子,这是一片畈区,高高的土堰上,四棵树一字排开,树高八主、九米,树冠直径有十多米。虽树叶已落尽,大多数柿子已被摘走,可至今仍有不少如红灯笼般火红的柿子高高挂在枝头,显得很是吉庆。     “这几棵树每年能接柿子二、三百来斤”,据一位大娘介绍,这四棵柿子树的清末一大户人家种植的,原有八棵,解放后只剩下四棵,这四棵树已有百岁高龄。    卒子在群友的围观下,看到这四棵柿树树体完整,挺拔坚秀,没有枯干和枯枝,长势良好。据了解柿子树耐寒,耐干旱,喜湿润,能在空气干燥而土壤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耐瘠薄,适应性和抗污染性强,寿命可达三百年以上。       百年柿树见证变迁,这片畈区就是安庆大名鼎鼎的十三营,在这片区域成就了日后清王朝半壁江山的淮军,一百多年后柿树根系深深扎于地下。树身上挂着写有“安庆市古树名木”的牌子。树干上为浅褐色,也有部分黑褐色。     这四棵树不仅承载着这个村庄多年的记忆,也讲述着杨桥镇百姓的生活变迁。以前杨桥镇种植的柿树非常多,每年能晒出很多的柿饼,如今即便是枝头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也没有多少人再去摘柿子了。下午的阳光透过树枝,红红的柿子份外可爱。    柿子树是落叶乔木,品种很多。叶子是椭圆形或倒卵形,背面有绒毛,花是黄白色。结浆果,扁圆形或圆锥形,橙黄色或黄色,可以吃。木材可以制器具。 柿树原产我国,是柿树科的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它树干直立,树冠庞大,柿果成熟于九、十月间。    柿树果即柿子,别名:朱果,猴枣 。美味多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成熟柿子与杂粮混合做成的炒面甜香可口,可以作为主食。柿树作为中药早已收入《名医别录》等医学书籍之中,柿果中含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治喉痛、咽干、口舌生疮、肺热咳嗽等症。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柿叶在日本更大受推崇,以此制成的柿叶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安庆是产柿大市,长枫乡的柿子是全市主要生产区。 (本篇完)2016-10-27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