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5-10-13 11:31:04

许世英故居——卒子走遍安庆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5-10-13 11:32 编辑

许世英故居——卒子走遍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介绍安庆老城和七县一市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风景点。卒子走遍安庆是一张介绍安庆旅游景点的名片,更多推荐旅游景点,为读者服务!
《卒子走遍安庆》发起众筹换机工程活动公告      《卒子走遍安庆》是以宣传安庆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风光旅游景点为主轴的长篇游记,自问世已经五年,在社会各界人士和驴友的共同支持下,走过十六个年。卒子以一个人出游到如今搭建的一个团队,以一种顽强的信念和精神支撑,感染着身边的朋友,走遍安庆全部的乡镇和1300多个村,并将继续走遍安庆的山山水水。因相机摔坏,2015年10月8日向各界发出求援换机申请,望各界能够“共享一片坚持,众筹一份希望”,参与活动的朋友个人自愿、数额不限,点燃一份希望、共享一份收获。      整个众筹换机工程活动分三期进行,为期二至三个月。第一期为“走遍安庆群”群友筹措,目前参与人数40人募集金额合计3932.12元;第二期为卒子同学同事群筹措,目前参与人数13人募集金额合计807元;第三期为社会单位筹措,目前尚未开展。三期相互交织、互相弥补,目前总共募集4739.12元。活动于2016年1月8日前结束,结束后由众筹款项仅用于购买相机,余资由“走遍安庆群”秘书处保管。其它群友(如海阔天空)资助“走遍安庆群”QQ红包款项不进入本次活动,仍由“走遍安庆群”秘书处保管。      卒子将每笔筹集的款项以手机截图方式留存,并邀请“走遍安庆群”寒影山人为监督员和记帐员,时时更新筹集数额和参与人员。欢迎监督、深表感谢!
许世英故居——安庆周边风景第770篇
作者: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
摩托车户外行群群号:322708947(热爱安庆山水旅游的户外朋友进)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牵手网等
本文只使用少量图片,如想欣赏更多文章和图片,请浏览卒子空间http://user.qzone.qq.com/82009314/2
卒子游记: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静仁,晚号双溪老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任过福建、安徽省省长,北洋政府中的内阁总理。中日战争期间出任驻日全权大使,后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赈灾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变幻莫测的世事风云中,以其卓越的从政才能,纵横捭阖,随波起伏,长袖善舞,位居高官,受到了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嘉奖以及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在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军阀政府中担任过国务总理、司法院院长,安徽、福建省省长,在将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过驻日大使、全国赈济委员会主任、总统府资政等要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曾同中国共产党有过接触和联系。所以,许世英被世人认为是近代政坛上的“不倒翁”,是一位值得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今天卒子带大家看一看这位传奇人物的老家,许世英故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许世英的故居,座落在东至官港镇西北的许家冲的许村,那里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风景十分优美。站在村边遥望四角尖,还隐约可见明王禅寺。许世英一生自律严谨,生活朴素,不置田产。故居原有房屋四间,其中一间接官厅系许世英自建,现在仅存三间。许氏宗祠,尚保存完好,内中十多块牌匾已经不在,仅存一幅“接官喜报”悬挂在屋梁上。村头的“万佛亭”,当地人叫“字纸楼”,建筑物已毁,遗址尚存。如果这座亭尚在,游人还可吟诵许世英的《吉山八景诗》和看到民国总统黎元洪为许氏宗谱作序的碑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琴堂解组返家乡,赢得多年姓字香。闭户著书疗世俗,救灾拯溺佛心肠。言言木铎惊聋聩,字字金针挽倒狂。读到此编能实践,何愁步步不康庄。”读着许世英的诗句,走遍安庆群群友在追寻着他最初的足迹。当我们来到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子,细细品味那间祖居老屋,这里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是个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许世英曾作有《吉山八景诗》,极力赞颂自己家乡的美丽。其中《溪岭云峰》诗曰:“岭掇千峰秀,岧峣耸碧空,云回笼晓矗,天近迫青葱。俯视江湖小,遥临泰岱通,春郊时一份,瑞气霭瞳胧。”许村村前有一条河,名叫抄溪河,一直向东流去,通向尧渡大河,也许许世英当年就是从这条河乘竹筏走向了外面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到许世英故居前,眼前的情景使走遍安庆群的群友大吃一惊,许世英的住所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豪门深宅大院,确切一点说,只是皖南山区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一个砖木结构的曹门内,原建有四幢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一幢,其余三幢也都是柱损瓦破,摇摇欲坠,进入屋内观看,有二幢是两进四间,中有天井,颇有点徽派建筑的模样,其中最大的一幢,名为接官厅,也只是进门处用板壁隔了个一进一出的两道门,厅内仅仅摆放着几把油漆雕花檀木太师椅和一张八仙桌,木雕窗格,零零落落,屋柱边上打着木寸子。那幢老屋破败得更加厉害,据说有一间是许世英降生的房间,黑咕隆咚,已经做了居家的柴房。眼前的一切顿使我黯然神伤,再望望那八仙桌子摆放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匾额,我更感到无颜以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看管房屋的许世英侄孙们说,每年有不少领导前来参观过许世英故居,但多数是无奈地摇摇头走了,至今没有哪个单位拨点款子维修这些破旧的故居。据了解,许世英故居,原先有曹门、庭院,主体建筑由老屋、中厅(接官厅)构成,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平方米,是一套轮廓完整的宅第。老屋建于清顺治年间,三进深(后进已坍塌),抬梁与穿斗式架构,内设天井采光排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檐墙两头高出瓦面,呈“凹”字状。山墙两头低于屋面,以泄坡面雨水;中间凸起的人字坡持平,为硬山式墙体。房屋、花窗上的雕刻工艺保存着明代遗风。接官厅系许世英于清末民初本手自建,后壁原有匾额一方,楷体阳刻“重德堂”三个大字。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上下两层,前设内走廊,将老屋与接官厅连成一体。走廊宽阔,顶上有卷棚装饰,横梁、爪住、雀替上均有精美雕刻。接官厅前后为山檐墙,两侧为阶梯式马头墙。正堂屋宽阔明亮,厢房六间,较之老屋显得更有气势,门窗雀替上的雕刻工艺更为考究。这些建筑虽然不能与皖南的徽商豪宅相比,但也不失端庄典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屋主人为官做人的一贯风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有关资料介绍,许世英之所以常游宦海而不翻舟,除了他的卓越才华和政绩卓著外,与他一贯坚持的“顺正理行事,重多数利益”、以“清、慎、勤”三字律己律人有关。清,为洁己奉公,不受人一钱;慎,则小心从事,不任意所为;勤,即吃苦耐劳。有人由此把他的处世哲学归结为“儒为其表,法为其理”,兼以黄老之道及西洋逻辑方法,深晓趋避分际,这就是许世英“外柔内刚立身大本”的哲学注释。他在安徽省长任上,曾向三道尹、六十县知事发出训令:“知事为亲民之官,与民亲者,民情必不疏,与民近者,民心必不远……。”他还在公开场合宣称:“凡事公为先,私为后”,并对其知己者说:“我五十年从政,从不曾收过公家一分一毫非分的钱财,这是我心里一直觉得安宁的。”在福建任上,他在交卸职务之前,还将其任内应得规费十六万余白银,献出捐作福建开辟马路之用,在福建人民心中留下了“奉公廉洁”的好名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目前,安庆市区仍留有许世英的题字,如工农街菜市场边的第二桥,桥名就是由许世英题写。还有一些题字也在安庆其它地方,以后再向各位观众展示。他的堂弟许世杰曾经撰文追忆他的这位堂兄,说他“一生自律严谨,生活朴素,不置田产,遇友人求助,总是倾囊相助,有时用度拮据,即典当衣物,一块金表曾入当铺数次之多。晚年寄居香港,因生活困难,还曾一度卖字为生……。”据许村老辈人回忆,许世英的私家财产,原来高级一点的仅有地处黄山的一幢小别墅,此外只有祖遗故乡的一点薄田老屋。黄山的那幢小别墅,还是他60岁那年,安徽的同乡故旧作为寿礼相送的。所以后人称他是“一袭布衣,一双皂鞋闯天下”,由此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廉能生威,廉能服人”。许世英这个清末遗老,按照惯例,应为一般人所不齿,而他却长期以来能为各派政治力量所容纳,且新旧咸宜,左右逢源,甚而得膺重任,原因也就在这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完—2015-10-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世英故居——卒子走遍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