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耳环 发表于 2013-8-8 11:59:38

谁的青春里没有回忆,谁的青春不疼痛?电影青春派观后感

本帖最后由 宜城耳环 于 2013-8-8 12:00 编辑

谁的青春里没有回忆,谁的青春不疼痛?看过电影青春派后你会在其中找到共鸣,70,80,90后我们在相同的年纪不同的时代里都会有过这种忽明忽暗的感情,懵懂无知的青葱岁月里你的目光曾经追随过谁,你的影子又在谁的梦里?居然爱着黄晶晶,晓凡恋着居然,富二代单恋晓凡,我们是在追逐既轻浅又刻骨的感情,还是在捕捉青春一闪而过的影子,那样美丽的锦绣光年里得有这样的一个你在我青春的调色板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所以不要问流年里谁负了谁,青春的伤痛是暖的,跌倒了还可以豪迈的爬起,就像失恋的居然一样在同样悲怆的中国足球里找到疯狂奔跑的力量,在乐队声嘶力竭的音乐声中宣泄那一腔炙热少年情仇。

此情若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高铁上的十八相送堪称经典,我们不也这样挥手告别过,岂知一转身便是永远,琴音在这里嘎然而止,只留下琴弦在风中颤抖叹息。。。小成本制作的青春派有许多的亮点,老戏骨秦海璐的表演真实的贴近了铁面班主任的记忆,孩子们对她是爱恨交织的,在毕业照上居然的表白曾经的怨怼得到消解,高考就像一部灾难性大片,所有的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激烈的碰撞,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少年心在短兵交接中承受着烈火一样的煎熬,然后在高考的硝烟散去后得到冰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值得一提的是全场的笑点,那个娘娘腔,让你从头爆笑到尾,还有那些让你忍俊不禁的台词,轻松快意又十分贴近真实的生活。从一个非专业的角度来看,影片也并非毫无暇呲,略显平淡的内容与情节,对高考隔靴骚痒,浮光掠影的描述,使影片缺乏应有的深度与质感,无法真正触及到观众的内心,或许我们不该苟求太多,导演不过是让大家在轻松爆笑之余能体会到那种无奈的黑色幽默,至于高考这个体制带来的是公平的竞争还是一场制度的灾难应当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探讨与交待。

这样的一个暑期档,这么多的导演都在集体致青春,是偶然还是必然,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到青春派,唯美的开始,热血的祭奠,奢华的青春范,接地气的少年热血,宛如一朵朵美仑美极的茶花接踵盛放在我们的视野里,个人认为已经做到极致了,千万别开到荼糜。用水木年华的一首歌作为这次观后感的结尾,最后一班午夜列车,悄悄带走了青春,最亲爱的人,最美的时光,渐渐刺痛了回忆,留不住什么,换不回什么,青春终究要散场。。。 青春派观后感

阿明哥 发表于 2013-8-15 09:21:41

典型的中国式跟风

清清河边草 发表于 2013-10-12 15:15:54

留不住什么,换不回什么,青春终究要散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的青春里没有回忆,谁的青春不疼痛?电影青春派观后感